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國外茶葉企業(yè)現狀

找到約146條結果 (用時 0.006 秒)

環(huán)球觀茶,越南茶葉出口現狀及問題

越南是一個在茶葉生產方面擁有巨大優(yōu)勢的國家。目前越南茶葉出口全球排名第五,茶葉產量全球排名第七,茶園種植面積12.4萬公頃,茶葉加工廠500多家,干茶年產量50萬噸。越南茶葉銷往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本文介紹越南茶葉出口現狀,及出口問題。下期內容將介紹面對越南茶葉出口問題提出的一些提高出口茶葉的質量、數量和價值的解決方案。

越南茶葉出口優(yōu)勢

茶葉種植面積大、茶葉品種多樣化是越南茶葉出口的亮點。

越南目前有170多種不同類型的茶,包括Shan tea,LDP1,LDP2,PH8,Kim Tuyen,Phuc Van Tien,Tu Quy等等。以Shan tea為例,它是一種生長在西北地區(qū)的寶貴品種,主要種植地區(qū)包括河江省、安沛省、山蘿省、萊州省、奠邊府。

越南較大的茶葉種植區(qū)主要集中在中北部和山區(qū),其他地區(qū)則較為分散,比如中部高地、北部三角洲以及中北部沿海地區(qū)。部分省份擁有大型茶園,比如太原省(2.23萬公頃)、林同省(1.08萬公頃)、河江省(2.15萬公頃)、富壽省(1.61萬公頃)。

● 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

越南地處東南亞季風氣候區(qū),具有發(fā)展和成為茶葉種植搖籃的有利條件。

越南的土壤和氣候適合茶樹生長,雨水充沛,年降水量1700-2000毫米,年平均氣溫21-22.6度,空氣濕度80%-85%。種植茶葉的土地有兩種類型:肥沃的玄武巖和黏土片巖。

● 優(yōu)越的國際運輸和物流的地理位置

作為連接東南亞和亞洲大陸兩大經濟區(qū)的橋梁,越南有加強互聯互通,促進本地區(qū)茶葉出口的有利條件。

越南毗鄰南海,被認為是世界海洋版圖上重要的貿易“橋梁”。

在全球目前運營的39條海上航線中,有29條航線經過南海。平均每天大約有250-300艘貨船從南海過境,占全球運營船舶總數的1/4。超過一半的船舶噸位超過5000DWT(Dead Weight Tonnage,載重噸位,表示船舶在營運中能夠使用的載重能力),約15%-20%的船舶噸位在30000DWT或以上。

由于上述主要因素,越南的茶葉出口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所提高。

越南茶葉出口類型

1、散裝茶

越南茶葉出口以原料為主,采用大袋子或紙箱包裝,每件重量在30-60公斤之間。大多數國際客戶購買越南茶葉作為原料,進行加工后,冠以自己的品牌出售。

紅茶是目前越南茶葉出口結構中占比很大的產品。紅茶按照OTD或CTC工藝加工:鮮葉→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篩選。

紅茶經過篩分分選后,根據茶葉的大小,按照質量從低到高分為多個等級,如:OPA、OP、白毫、BOP、BP、FBOP、PS、BPS、F、D。

越南綠茶的湯色呈明亮的黃綠色,辛辣味濃。

在綠茶出口方面,越南目前僅次于中國,位居世界第二。綠茶在越南很受歡迎。太原茶是越南綠茶中最典型的一種。此外,越南著名的綠茶還有古Shan Tuyet茶和花香型綠茶,如荷花茶、茉莉花茶等。

成品茶

越南茶葉企業(yè)創(chuàng)立了Cozy,Phuc Long,Cau Tre,Cau Dat,Vinatea等眾多品牌。

目前,有兩個強勁增長的細分市場:花草茶和手工茶(用傳統(tǒng)方式,來自工匠之手)。這些是越南茶企近期重點投資的品類,以提高銷售價格和出口營業(yè)額。

目前在手工茶領域取得初步成功的越南茶葉品牌有Bachatea和Cao Son,并且已經穩(wěn)定出口到日本、美國和西歐國家。

越南北方的太原省逐步在一些國家和地區(qū)注冊了“太原茶”這個品牌的集體商標。

受在美國、中國、中國臺灣以及俄羅斯的成功注冊保護影響,太原省目前正推動實施在日本和韓國的注冊程序。這是對太原茶品質的肯定,是將太原茶推向全球市場的一個前提,也是一個良機。

越南茶葉出口問題

1、價格低、價值低

據越南茶葉協會稱,越南約90%的茶葉以原料形式出口,售價低廉,進口商冠以自己的品牌售賣。

越南茶葉平均出口價格僅為1100美元/噸左右,而世界市場平均價格為2200美元/噸。更何況,一些英國客戶在購買毛茶加工后,以約9800美元/噸的價格出售。

(2015-2019年越南茶葉出口量和出口額)

2、出口市場有限,需求簡單

越南茶葉出口仍主要流向寬松市場,主要有三個市場:巴基斯坦、中國臺灣和俄羅斯。越南茶葉在美國和歐盟等要求高而苛刻的大型市場幾乎沒有立足之地。

3、不被認可的越南茶葉品牌

建立和推廣越南茶品牌的問題仍然幾乎沒有解決。大多數新出口的產品都是以原料形式,沒有名字,或者帶有國外茶葉公司的名字,這使得越南出口茶葉更加混亂。

4、品控問題

越南茶葉質量、食品衛(wèi)生、安全未達到行業(yè)標準(農藥殘留),導致不符合許多發(fā)達國家出口市場的要求,而歐盟、美國和俄羅斯市場對茶葉農藥最高殘留限量(MRL)的規(guī)定越來越嚴格。

在過去的幾年間,越南出口歐盟的茶葉在價值和數量上都有明顯下降。導致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是越南茶產品種類不豐富,茶葉質量不被重視,加上包裝設計和標準差,導致越南茶葉無法與其他國家的產品競爭。

文章來源:FGC(越南領先茶葉品牌)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2024中國茶葉企業(yè)產品品牌價值評估報告出爐

2023年12月,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yè)品牌研究中心、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中國茶葉》 雜志、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茶業(yè)品牌建設專業(yè)委員會和浙江永續(xù)農業(yè)品牌研究院等機構聯合組建課題組,延續(xù)2011年開始的“中國茶葉企業(yè)產品品牌價值研究”(評估對象不包含我國港、澳、臺地區(qū))公益課題,開展第十四次評估研究。通過數月的數據收集、分析,得出相關數據及其分析結論,展示中國茶葉企業(yè)產品品牌的價值及其各項指標的發(fā)展現狀。

一、數據分析

申報本次評估的中國茶葉企業(yè)產品品牌共171個。評估依據“中國農產品企業(yè)產品品牌價值評估模型”(簡稱CARD模型2,中國茶葉企業(yè)產品品牌價值=品牌收益×品牌忠誠度因子×品牌強度乘數),采用科學、系統(tǒng)、量化的方法,通過品牌持有單位調查、消費者評價調查、專家意見征詢、海量數據分析,最后形成相關評估結果。經過對申報品牌相關數據的多方審核,課題組最終完成了167個申報品牌的有效評估,較上一年度增加了26個品牌。其中,有106個品牌連續(xù)參與了2022—2024年茶葉企業(yè)產品品牌價值評估。

本次獲評的167個品牌來自全國17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其中,福建省以34個品牌位居第一,而后依次是浙江省(19個)、安徽省(17個)、山東省(15個)、江西省(14個)、四川省(12個)、河南省(11個)、湖北省(7個)、江蘇省(7個)、重慶市(6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6個)、廣東省(5個)、貴州省(4個)、云南省(3個)、陜西省(3個)、湖南省(3個)和北京市(1個)。

1. 品牌價值:高低懸殊,升降不一,部分品牌實現跨越發(fā)展

本次評估數據顯示,獲評品牌的品牌價值最大值為18.70億元,最小值為15萬元,品牌價值相差懸殊。其中,品牌價值在10億元以上的品牌有12個,5億~10億元的有25個,1億~5億元的有76個,1億元以下的有54個。由此可見,2024年獲評品牌的品牌價值多位于5億元以下,占比高達77.84%,表明多數獲評品牌未來仍具有巨大的品牌價值增長空間。

本次獲評品牌的品牌價值十強見表1??梢姵绿寡笾猓渌?個品牌的品牌價值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品品香、文新兩個品牌的品牌價值增幅超過27%。

本次獲評的品牌中,品牌所在主體為國家級農業(yè)產業(yè)化龍頭企業(yè)的品牌有24個、省級88個、地市級29個、縣級5個。相關性分析可見,本次獲評品牌的品牌價值與品牌所在主體的龍頭企業(yè)級別存在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306。整體而言,對大部分品牌來說,品牌所在主體的龍頭企業(yè)級別越高,其品牌價值相對越高,國家級農業(yè)產業(yè)化龍頭企業(yè)的品牌綜合實力最為強勁。但也存在例外情況,如本次獲評品牌吳裕泰,其品牌價值排名第一,但品牌的所在主體并非任一層級的龍頭企業(yè)。

對比3年來連續(xù)獲評的106個品牌的品牌價值可見,吳裕泰、寧紅等92個品牌在2022—2024年評估中,其品牌價值表現為持續(xù)增長,占連續(xù)獲評品牌的86.79%。其中,曬白金等11個品牌的品牌價值,在2022—2024年間增量超過2億元,品牌價值增長十分可觀(表2)。

天祥號等14個品牌在2022—2024年間,品牌價值增幅超過100%(圖1),品牌價值增長勢頭十分強勁。

鄣公山等7個品牌的品牌價值在2023年下降后,經過1年的努力經營,成功扭轉了品牌價值下降頹勢,在2024年實現上升(圖2)。

王光熙、永榮和五云村3個品牌的品牌價值在2023年上升,但2024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落(圖3)。

新坦洋、聖種和堯歌3個品牌的品牌價值在2022—2024年間持續(xù)下跌(圖4),必須高度重視這一現象,分析品牌價值持續(xù)下跌的深層原因,并做出針對性的品牌經營調整以盡快扭轉品牌價值持續(xù)下跌窘境。

2. 品牌收益:多數品牌持續(xù)增長,品牌溢價能力差距顯著

茶葉企業(yè)產品品牌的品牌收益,是以品牌近3年的平均銷售額為基礎,剔除各項投入成本、相關稅費、資本收益等非品牌因素,最終得出因品牌而獲得的實際收益。

本次評估數據顯示,獲評品牌的品牌收益最大值為10421.21萬元,最小值為1.23萬元,平均值為1968.30萬元,各品牌之間差距較大。其中,僅吳裕泰的品牌收益在1億元以上,品牌收益在5000萬~1億元的品牌有17個,在1000萬~5000萬元的有75個,在100萬~1000萬元的有64個,在100萬元以下的有10個??梢?,2024年獲評品牌的品牌收益多集中于100萬~5000萬元之間,仍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本次獲評品牌的品牌收益前10位見表3。除新坦洋和鼎白茶業(yè)2個品牌收益較上年有所降低外,其他8個品牌均實現了不同程度增長。

比較品牌價值前10位品牌(表1)與品牌收益前10位品牌(表3)可見,品牌價值前3位品牌和品牌收益前3位品牌一致,但后續(xù)品牌的排序之間存在一定差異。由此發(fā)現,品牌收益對品牌價值具有重要影響,但二者并非是嚴格的對應關系,品牌如果能在品牌強度或忠誠度上表現出色,則能在品牌價值上實現反超。

比較連續(xù)3年獲評的106個品牌的品牌收益,品品香等72個品牌在2022—2024年間品牌收益持續(xù)增長。其中,曬白金等4個品牌在2022—2024年間品牌收益增量超過2000萬元,將軍峰等8個品牌品牌收益增量超過1000萬元,不足2000萬元(表4)。

吳裕泰等15個品牌的品牌收益在2023年經歷了短暫的下降后在2024年重新上升,但吳裕泰、羊巖山、霧里青、鵬翔、萬佛山和禹露6個品牌仍未回到 2022年的品牌收益水平(圖5)。

新坦洋等16個品牌的品牌收益在2023年上升后卻在2024年出現了下跌(圖6)。其中,新坦洋等6個品牌的品牌收益已跌破2022年的品牌收益水平。

采花、鄣公山和堯歌3個品牌的品牌收益在2022—2024年持續(xù)下跌(圖 7)。

3. 品牌忠誠度因子:市場價格整體趨平,忠誠度位于中高水平

品牌忠誠度因子的測算,側重于一個品牌能否在相對時間內維持相對穩(wěn)定的價格,市場價格表現越平穩(wěn),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相對越高。根據CARD模型2,品牌忠誠度因子=(過去3年平均售價 - 銷售價格標準差)/過去3年平均售價,因此,品牌忠誠度因子的大小與近3年各品牌的市場零售價的穩(wěn)定性有關。

本次評估數據顯示,獲評品牌的品牌忠誠度因子最大值為1,最小值為0.265,整體平均值為0.927。品牌忠誠度因子在0.95及以上的品牌77個 (其中為1的品牌有2個),0.90(含)~0.95的品牌有53個,0.85(含)~0.90的品牌有18個,0.80(含)~0.85的品牌有8個,低于0.80的品牌有11個。由此可見,本次獲評的絕大多數品牌的品牌忠誠度因子均超過0.90,這表明多數獲評品牌近3年的市場零售價較為穩(wěn)定。

比較連續(xù)3年獲評品牌的品牌忠誠度因子,光州等31個品牌呈現持續(xù)增長,占連續(xù)獲評品牌的29.25%。其中,沂蒙雪尖等14個品牌的增幅最為明顯,主要由于上述品牌在2019—2021年品牌市場零售價上升明顯,導致其在 2022年品牌忠誠度因子極低。隨著2021—2023年上述品牌零售價格逐漸穩(wěn)定,其品牌忠誠度因子隨之獲得大幅提升。

三泉等27個品牌的品牌忠誠度因子在2023年經歷了短暫的下降后,在2024年重新上升,上述品牌的市場零售價在疫情期間出現了一定波動,近3年來品牌零售價漸趨穩(wěn)定,品牌忠誠度因子也重新上升。

霧里青等26個品牌的品牌忠誠度因子在2023年經歷了短暫上升后在2024年出現下降(圖8)。其中,藝福堂、華和、巴南銀針等12個品牌的品牌忠誠度因子在2024年跌破其2022年的水平。上述品牌要及時診斷其品牌忠誠度因子下跌的原因,分析品牌定價與零售價波動原因,盡量讓品牌零售價穩(wěn)步增長,以免消費者因為高價格敏感性等因素選擇其他品牌,進而影響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

綠水丫丫等21個品牌的品牌忠誠度因子在2022—2024年持續(xù)下跌。其中,綠水丫丫、東林雨露、西湖本山、祁毫、百鳥崢茗、聖種、大別山黃茶、巴陵春、春曦、嬌芽10個品牌的品牌忠誠度因子下跌超過10%(圖9)。上述品牌所在主體要高度重視品牌忠誠度因子下降這一現象,探討造成品牌市場零售價波動的具體原因,及時根據市場銷售狀況與競品定價情況進行定價策略的調整,以避免品牌忠誠度因子持續(xù)下跌。

4. 品牌強度乘數:品牌領導力仍為關鍵,品牌經營力與發(fā)展力重要性增強

品牌強度及其乘數,由品牌領導力、品牌資源力、品牌經營力、品牌傳播力和品牌發(fā)展力等5個能夠表現品牌穩(wěn)定性和持續(xù)性的“品牌強度五力”加權計算得出。該指標體現了品牌未來持續(xù)收益能力、抗風險能力和競爭能力大小,是對品牌強度高低的量化呈現。具體評估中,“品牌強度及其乘數”各指標數值均根據當年度獲評品牌的橫向比較得出。

本次評估數據顯示,獲評品牌的品牌強度乘數最大值為19.09,最小值為16.21,整體平均值為17.70。2024年獲評品牌的品牌強度乘數前10位見表5。除吳裕泰外,其他9個品牌的品牌強度乘數均在2024年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坦洋老樅。

依據2022—2024年連續(xù)3年的評估數據,分析品牌價值與品牌強度五力之間的相關系數(表6) 可見,近年來,品牌領導力和品牌傳播力與品牌價值之間的相關性先升后降,品牌資源力、品牌經營力、品牌發(fā)展力與品牌價值之間的相關性逐漸增強,其中,品牌領導力與品牌價值之間的相關性最高,其次為品牌資源力。這表明,目前我國茶葉企業(yè)產品品牌價值的提升仍主要依靠品牌在行業(yè)中的地位及品牌自身的歷史、文化與環(huán)境等資源優(yōu)勢,呈現出較強的產業(yè)優(yōu)勢與資源環(huán)境依賴特征。此外,盡管2024年評估數據顯現一定波動,但綜合來看,品牌傳播力對品牌價值的提升效用也日趨明顯。

數據提示,品牌所在主體企業(yè)在進行品牌價值提升時應牢固行業(yè)地位優(yōu)勢,充分挖掘并塑造品牌的資源優(yōu)勢,并通過增加品牌傳播投入迅速提升品牌價值。數據同時提示,2024年獲評品牌的品牌領導力、品牌傳播力與品牌價值之間的相關性出現了下降。這表明,依托行業(yè)地位和傳播投入所帶來的品牌價值提升會出現瓶頸。鑒于此,考慮到品牌價值的長期提升,我國茶葉企業(yè)需探索品牌經營力和品牌發(fā)展力的提升,著重關注品牌標準、認證與檢測體系等的品質提升建設,切實增強自身的品牌經營、品牌保護、品牌營銷能力,以便建立品牌的可持續(xù)競爭優(yōu)勢。

表7是本次獲評品牌中品牌強度一級指標位于前10位的品牌。從表中可見,品牌領導力、品牌資源力、品牌經營力、品牌傳播力和品牌發(fā)展力第一位的品牌分別為品品香、綠劍、品品香、吳裕泰和新坦洋。數據表明,品品香的品牌領導力和品牌經營力突出,綠劍的品牌資源力強,吳裕泰的品牌傳播力高,新坦洋的品牌發(fā)展力強。據表7數據統(tǒng)計可見,新坦洋、品品香和曬白金品牌出現次數最多(均出現4次),表明這3個品牌的品牌強度綜合實力較強。

比較2022—2024年連續(xù)3年獲評品牌的品牌強度乘數可見,品品香、天之紅和文新等36個品牌在2022—2024年間的品牌強度乘數持續(xù)提升;其中,東林雨露、大別山黃茶、妙高、融心茶和西山碧芽5個品牌的品牌強度增幅最為明顯,品牌強度乘數增量超過0.5。新坦洋、曬白金、坦洋老樅等60個品牌的品牌強度乘數在2022—2023年經歷了短暫的下降后在2023—2024年重新回升。定心、羊巖山、綠芳、沂蒙雪尖和謝裕泰5個品牌的品牌強度乘數在2022—2023年間經歷了短暫的上升后在2023—2024年出現下降(圖10)。

其中,定心的品牌強度乘數下降主要歸結于其品牌領導力、品牌傳播力與品牌發(fā)展力的持續(xù)下跌;羊巖山的品牌強度下降是因受到其品牌強度五力的綜合影響,這直接導致了羊巖山的品牌強度已跌破其2022年的數值;綠芳的品牌強度下降是受到其品牌領導力、品牌經營力和品牌發(fā)展力的復合影響;沂蒙雪尖的品牌強度乘數下降為品牌資源力和傳播力下降的合力結果;謝裕泰的品牌強度乘數下降受到其品牌資源力、品牌經營力和品牌發(fā)展力下降的影響(表8)。

九華山、鵬翔、鑫品、鄣公山和西竺5個品牌在2022—2024年間的品牌強度乘數持續(xù)下跌,品牌強度乘數跌幅基本在1%上下(圖11)。

九華山品牌強度乘數的持續(xù)下降主要歸結于品牌傳播力的大幅下降;鵬翔品牌強度乘數的下降受到品牌領導力、品牌傳播力、品牌發(fā)展力的復合影響;鑫品和鄣公山的品牌強度乘數下降受到品牌領導力、品牌資源力、品牌傳播力和品牌發(fā)展力的綜合影響;西竺品牌強度乘數的下降受到品牌傳播力和品牌發(fā)展力下降的影響(表9)。

二、現狀分析

1. 品牌價值呈現,經濟、生態(tài)與社會效益彰顯

“利稅”是利潤和稅收的合稱,反映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和對國家稅收方面的貢獻。分析2022—2024年間獲評品牌的品牌價值與品牌利稅創(chuàng)造之間的相關關系,其中2022年評估中該相關系數為0.825,2023年上升至0.865,2024 年繼續(xù)攀升至0.866。表明近年來,茶葉企業(yè)產品品牌在企業(yè)經濟效益和國家稅收方面的貢獻不斷提升,品牌經濟效益漸趨可觀。

獲評品牌數據顯示,品牌環(huán)境資源與標準體系、認證體系與檢測體系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分別為0.601、0.728、0.310,表明品牌茶葉基地的投入改造與標準體系、認證體系和檢測體系的建設有利于提升品牌的環(huán)境資源水平,進而更好地推動品牌生態(tài)功能的發(fā)揮,強化品牌生態(tài)效益。

2023年獲評品牌共創(chuàng)造了23441個正式崗位,55405個臨時/季節(jié)性崗位。2024年獲評品牌的創(chuàng)造就業(yè)崗位數量持續(xù)增加,共創(chuàng)造了25180個正式崗位,76849個臨時/季節(jié)性崗位。由此能夠發(fā)現,獲評品牌為其所在區(qū)域及相關區(qū)域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就業(yè)機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農民就業(yè),增加當地或相關農民的可支配收入,凸顯了品牌巨大的社會效益。

2. 文化賦能品牌,非遺等要素有利價值提升

本次獲評的167個品牌中,擁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非遺傳承人等非遺資源的品牌共計80個,其中國家級非遺30個、省級非遺30個、地市級非遺16個、縣級非遺4個。獲評品牌中擁有各級中華老字號稱號的品牌共計44個,占26.35%。數據顯示,品牌價值排名前列的品牌基本具有至少1名中國制茶大師或非遺傳承人等優(yōu)秀人才。

進一步分析品牌價值與品牌所擁有的非遺/農業(yè)遺產、中華老字號稱號之間的關系可見,品牌價值與品牌所擁有的非遺/農業(yè)遺產之間呈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320;獲評品牌的品牌價值與老字號品牌稱號也呈正相關關系,但相關系數僅為0.194。由此發(fā)現,非遺與中華老字號等文化資源對品牌價值的積累具有重要意義,其中,非遺/農業(yè)遺產對品牌價值的影響更大。此外,本次獲評品牌的品牌傳播力與非遺/農業(yè)遺產、中華老字號稱號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正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212、0.198,品牌所擁有的非遺/農業(yè)遺產、中華老字號能夠在品牌傳播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因此,品牌在營銷傳播過程中應依托文化元素構建品牌的新質生產力,以文化為根基賦予品牌更持久的生命力與更強大的市場適應力,推動品牌實現高質量發(fā)展。

3. 科技支撐發(fā)展,品牌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仍顯薄弱

本次獲評品牌中,137個品牌主體在2021—2023年間在茶樹品種選育、技術研發(fā)等方面增加了投入,占獲評品牌的82%;16個品牌主體減少了投入,14個品牌主體投入并未發(fā)生變化。

數據顯示獲評品牌中有119個品牌主體獲得了不同的技術認定級別,其中29個品牌主體獲得了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yè)認定,30個品牌主體獲得了省級高新技術企業(yè)認定,11個品牌主體獲得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yè)認定,30個品牌主體獲得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yè)認定,1個品牌主體獲得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yè)(獲得多項認證的主體以高新技術企業(yè)為統(tǒng)計歸口)。獲評品牌主體在茶樹品種選育、技術研發(fā)上的投入產出成效,最直接的體現是品牌獲得授權的專利數量、相關新品種登記數量。其中,87個品牌擁有發(fā)明專利,106個品牌擁有實用新型專利,93個品牌擁有外觀設計專利,19個品牌擁有相關新品種登記。

上述數據表明,我國茶葉企業(yè)產品品牌主體越來越重視科技在品牌建設中的應用。但是當前我國茶葉企業(yè)產品品牌的技術投入產出多集中于實用新型專利與外觀專利,真正能夠體現科技力量的發(fā)明專利和擁有相關新品種登記數量相對較少,品牌的科技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仍顯不足。此外,隨著品牌在茶樹品種選育、技術研發(fā)等方面的投入,品牌的標準體系、認證體系和質量追溯體系逐漸完善,上述質量體系與品牌創(chuàng)新能力共同支撐著品牌的健康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4. 母子品牌聯動,區(qū)域品牌產品品牌協同發(fā)展

比較不同區(qū)域2023—2024年兩度獲評品牌的品牌價值增量發(fā)現,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企業(yè)產品品牌的品牌價值增長態(tài)勢最為顯著,除聖種的品牌價值出現小幅下跌外,三鶴、熹譽、將軍峰、臻譽、莉香LIXIANG5個品牌的品牌價值增長態(tài)勢喜人,三鶴和將軍峰的品牌價值增量超2億元(圖12)。

三鶴、熹譽和臻譽品牌均來自梧州市,其品牌價值的快速增長離不開母品牌——梧州六堡茶的積極建設。近年來,梧州市以全產業(yè)鏈思維,推動六堡茶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呈現產銷兩旺、量價齊升的良好勢頭。在此基礎上,三鶴等子品牌享受到了母品牌——梧州六堡茶快速發(fā)展的帶動效應,而這些企業(yè)產品品牌又對梧州六堡茶母品牌形成了反哺支撐,形成了母子品牌協同發(fā)展的良好局面。

除廣西外,來自山東省的母品牌嶗山茶與子品牌萬里江、曉陽春等,來自福建省的母品牌福鼎白茶與品品香、奇古枝等子品牌之間也呈現了母子品牌聯動的協同發(fā)展態(tài)勢。

5. 國際市場遇冷,深耕國內多元渠道

2021—2023年,我國茶葉企業(yè)產品品牌的出口貿易持續(xù)萎縮。2024年獲評品牌中,茶葉傳統(tǒng)出口貿易銷售總額增加的品牌有38個,其余129個獲評品牌的出口銷售總額下降或并未出口。在線上渠道,茶葉跨境電商實際銷售總額增加的品牌僅有27個,其余140個品牌的出口銷售總額下降或并未開展跨境電商銷售業(yè)務。整體來說,我國茶葉企業(yè)產品品牌的出口表現不佳,國際市場持續(xù)遇冷,跨境電商渠道表現較傳統(tǒng)出口渠道更為慘淡。

隨著茶葉企業(yè)產品品牌在國際市場遇冷,越來越多的品牌主體將經營重心轉向國內市場,深耕國內多元渠道。本次獲評品牌中,多數完成了品牌線上與線下雙渠道建設,其中線下渠道為大型賣場超市、展銷會、品牌專賣店與品牌特許加盟店。品牌價值較高的茶葉企業(yè)產品品牌較少關注農貿市場這一線下渠道,反而更加注重酒店會所等渠道建設。在線上渠道,2023年很多品牌發(fā)力推進京東旗艦店建設,品牌在京東旗艦店的占比首次超過天貓旗艦店,京東在電商渠道中強勢崛起(圖13)。

6. 傳播轉化滯后,加大傳播投入的預測效果

針對2022—2024年連續(xù)獲評品牌的品牌傳播力與品牌傳播投入展開相關分析可見,2022年的品牌傳播力與2019、2020、2021年品牌傳播投入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330、0.307、0.294,其中以2019年的相關系數最高;2023年的品牌傳播力與2020、2021、2022 年品牌傳播投入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325、0.301、0.278,其中以2020年相關系數最高;2024年的品牌傳播力與2021、2022、2023 年品牌傳播投入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294、0.294、0.278,以 2021、2022年的相關系數最高。由此可見,品牌傳播投入帶來的品牌傳播力增長存在時滯性。其核心原因是品牌傳播力涉及品牌知名度、品牌認知度、品牌好感度三大指標,而品牌傳播投入通過品牌傳播活動傳遞至消費者需要一定的物理時間,消費者接收品牌相關信息進而形成對品牌的知名度、認知度和好感度還需要一定的認知、體驗及心理時間,由此,品牌傳播投入成效會呈現一定的滯后性。因此,提前預算、提前做好系統(tǒng)投入,才能準確掌握品牌傳播效果,獲得更強的品牌傳播力。

三、未來建議

1. 科學建立適應性優(yōu)勢,提升品牌抵御風險能力

在如此復雜多變的品牌經營背景下,企業(yè)需科學把握變幻莫測的商業(yè)環(huán)境,通過經營管理優(yōu)化重塑企業(yè),建立品牌的適應性優(yōu)勢,進而提升品牌抵御風險的能力。

2. 深入探索品牌文化屬性,扭轉茶葉消費固有認知

企業(yè)應探索品牌文化賦能的發(fā)展路徑,深入挖掘茶的文化特性,并將茶文化的豐富內涵轉化為企業(yè)產品品牌的獨特品牌文化屬性,讓消費者對企業(yè)茶葉產品品牌形成獨特的文化價值、品牌理念認知,讓品牌文化深入消費者,探索品牌的多元溢價可能。

3. 把握趨勢正視自身,從現實出發(fā)選擇經營路徑

資源與能力是企業(yè)競爭力形成的關鍵所在。在企業(yè)生產經營路徑中并不存在最佳路徑,而應在充分把握市場發(fā)展趨勢的基礎上從自身資源、能力等現實要素出發(fā),選擇合適的經營路徑。

4. 強強聯手走向競合,構建優(yōu)勢互補的品牌聯盟

如今,茶產業(yè)競爭日趨激烈,多數茶葉企業(yè)靠單打獨斗難以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因此,茶葉企業(yè)要從競爭走向競合,以聯盟合作減少競爭對手,通過彼此優(yōu)勢互補共同提升競爭力,以合力對抗市場競爭中出現的各種危機。

5. 創(chuàng)意化擁抱海外市場,關注獨立站等電商平臺

中國茶葉企業(yè)應以創(chuàng)意化的方式擁抱海外市場,從國外消費者的慣性需求與消費心理出發(fā),探索全新的茶葉產品形態(tài);在出海渠道上,建議充分考慮依托獨立站平臺開展跨境經營的可能。

2024中國茶葉企業(yè)產品品牌價值評估結果前100位(單位:億元)

注:本研究所估算之品牌價值,均基于本次有效評估茶葉企業(yè)產品品牌持有單位提供的數據及其他公開可得的信息,并以“CARD模型2”為理論工具與計算方法,協同數字化技術應用,對采集數據進行處理的結果。本評估所涉及的品牌只包括在中國內地注冊、登記的茶葉企業(yè)產品品牌。

本文節(jié)選自《中國茶葉》2024年第6期,P33-45,《2024中國茶葉企業(yè)產品品牌價值評估報告》,作者:胡曉云,陳清爽,魏春麗。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來源:中國茶葉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茶葉生產全程機械化發(fā)展及茶機標準化建設探析

  茶葉作為食品行業(yè)中的一個特色產業(yè),又系一個民生經濟,而茶葉收獲和加工具有很強的季節(jié)性,存在勞動強度高、效率低、占用農時多等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茶產業(yè)進一步發(fā)展。因此,依靠科技進步,加強對茶葉生產機械的研發(fā),實現茶葉生產機械化,使茶葉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不僅是提高茶葉品質、實現茶葉現代化的關鍵所在,而且有利于提高生產率、節(jié)約勞力和降低勞動強度,提高我國茶業(yè)的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村建設、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推動茶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尤其是在當前我國農村勞動力資源結構性短缺的情況下,發(fā)展茶葉生產機械化,不僅意義重大,而且非常緊迫?!肮び破涫拢叵壤淦鳌?,要實現茶葉機械化,首先要加強和完善茶葉機械標準化建設,改變茶葉機械質量參差不齊、科技含量低、熱能利用低等一系列問題。這是提高茶葉加工機械科技含量、食品衛(wèi)生安全、建立集約型社會的要求。

  茶葉生產機械化與茶機標準化之間存在互相依賴、相互促進的關系。茶機標準化建設對茶葉生產機械化的促進作用,茶葉生產機械化是實現茶葉生產標準化、清潔化的前提,茶葉生產標準化是提高茶葉在市場上競爭力的有力保障。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我國茶葉生產全程機械化現狀及其發(fā)展瓶頸,研究影響茶葉生產機械化進程的茶機標準化建設問題,這對于研究和發(fā)展我國茶葉生產機械化,提高我國茶產業(yè)經濟、社會和生態(tài)效益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我國茶園管理機械化的發(fā)展現狀與存在問題

  1.1先進國家和地區(qū)的茶園管理機械化進展茶園管理包括機耕、機采、機剪、噴灌、植保、運輸等機械作業(yè)。日本及臺灣地區(qū)茶園管理機械化值得借鑒。日本茶葉已基本實現了機械化、標準化生產:茶園管理和采摘日本茶園管理機械多采用乘用式,配備田間鐵軌,通過不同的配置可完成深耕、修剪、施肥、噴藥、植保、采摘等多種栽培管理作業(yè);為了防霜,日本茶園大多配置了防霜風機,通過攪動氣流,可保證茶園溫度升高3-4℃,從而促使茶樹芽葉生長,提高鮮葉產量l氈重視鮮葉運輸環(huán)節(jié),運輸工具均采用廂頂覆蓋金屬膜的微型貨車。臺灣茶園管理機械在方便操作、靈活輕巧等方面具有比較優(yōu)勢,如氣壓式深層松土施肥機、坡地多用途作業(yè)機、深層多用途施肥機等l引。

  1.2我國茶園管理機械化的發(fā)展現狀

  茶園管理是茶葉生產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提高茶葉產量、質量和經濟效益的前提和基礎。茶園管理機械經過近幾十年的發(fā)展,在提高茶園管理水平,促進茶葉生產發(fā)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時效,增加經濟效益等方面發(fā)揮了重

  要作用。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茶園實現機械化修剪、大宗茶機械化采摘和茶園除草方面,每年可節(jié)省成本40萬元左右。

  茶園耕作機械是替代手工勞動,從事茶園深翻、中耕除草、施肥等作業(yè),要求耕作適應性強和質量好,性能穩(wěn)定,價格合理。目前已有C12型茶園中耕機,采用履帶行走方式,以馬力柴油機為動力,但因價格較高,推廣使用受限;ZCJ-150-1型茶園中耕機,其結構簡單,運轉靈活,維修方便和價格適中等特點,解決了個體茶農和小型茶場茶園耕作作業(yè)需要。

  茶葉采摘需要勞力大,時效性強,因此,發(fā)展茶葉采摘機械一直為各產茶國所關注。機械化采茶具有工效高、采摘及時,質量好,節(jié)約勞力和采摘成本,增加鮮葉產量、提高茶葉質量等優(yōu)勢,受到茶區(qū)的普遍重視。我國在引進、消化、吸收、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研發(fā)了適合我國的修剪機和采茶機。如浙江川崎茶業(yè)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NV45型單人平形采茶機和PHV100型雙人弧形/平形采茶機、寧波電機廠生產的4CSW1000型雙人弧形采茶機等。目前除沒有適應深修剪作業(yè)的專用機型外,輕修剪、重修剪、臺刈以及修邊均有專用機械。我國目前采用的茶樹修剪均為往復切割式。

  灌溉是茶葉大幅度增產的一項積極措施,并是茶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目前,我國茶葉灌溉的方式有以下4種:澆灌、流灌、噴灌和微灌。微灌,可比噴灌節(jié)水12%~25%,系統(tǒng)T作壓力低,地表濕度小,可防止雜草生長和病蟲害,并可實現水肥一體化。

  目前我國茶樹病蟲害防治常用手動噴霧器與背負式噴霧器(也稱“氣力式噴霧機”),前者常用于常量噴霧作業(yè),后者是目前我國農村中最常用的植保機具,其占國內植保機械市場份額的80%以上,擔負農作物70%以上的防治面積,而靜電噴霧機目前在茶園施藥上較少使用。

  1.3我國茶園管理機械化存在問題與發(fā)展方向

  我國目前適用于茶園栽培管理的機械嚴重缺乏,特別是缺乏名茶及高檔茶的采摘機械,還沒有一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采茶機和茶樹修剪機生產企業(yè),采茶機、修剪機主要零部件還是靠國外廠家供應。因此,應當集中科技力量,采取機械T程和栽培技術相結合的研發(fā)

  模式,開發(fā)具有我國知識產權的茶園作業(yè)機械。在茶園耕作機械方面,國內主要引入國外研發(fā)制造的微耕機,進行消化、吸收、改良試制,以適合我國茶區(qū)應用的茶園動力機及其配套農具,但都還難于滿足茶區(qū)需求。需要加強深度開發(fā)和研制,從而緩解農村勞動力緊張,提高效率。

  二、我國茶葉加工機械化的發(fā)展現狀與存在問題

  2.1國外茶葉加工機械化進展

  日本絕大多數生產青一色的蒸青煎茶,按照制作工藝的成套設備已相當成熟。較為熟知的茶葉機械生產企業(yè)有日本寺田株式會社,其主營茶葉初加T機械設備;山益公司主營茶葉精加工機械;日本落合公司主營采茶機、修剪機等。在技術優(yōu)勢上體現在茶機電路設計能力強,引進其他機械行業(yè)的先進技術,如紅外線鮮葉品質檢定設備。實現茶葉加工生產過程工業(yè)化管理,最新型的煎茶生產線體現在高度自動化、智能控制,茶葉在線水分監(jiān)測、設備模塊化等方面,實現清潔化生產,保證茶葉產品衛(wèi)生質量,提高市場競爭力。

  日本蒸青煎茶的精制T藝與我國炒青綠茶精制工藝類似,其中特色較凸顯的是復火機械和茶葉色選機,復火加熱形式有遠紅外、熱傳導、熱空氣、微波四種,而在精制廠中大量推廣使用的是遠紅外一傳導滾筒復火機,與我國有差異的是其導葉板螺旋角很小,滾筒軸線處安有一棒型燃氣遠紅外發(fā)射器,下設有石油液化氣加熱爐具;目前采用色選機揀剔茶梗在日本茶葉精制廠已得到廣泛使用,新研制的CCD(電荷耦合圖像傳感器)茶葉色選機,承載著更先進的高新技術。

  2.2我國茶葉加工機械化的發(fā)展現狀

  20世紀80年代以后,以生產大宗茶為主的初、精制加工機械迅速得到發(fā)展,茶葉機械品種多,型號多樣,初步滿足了各類茶葉產品加工,促進了茶產業(yè)的發(fā)展。近年來,我國的茶葉加T機械在性能和配套機種的研制上得到不斷的改進和補缺,以名優(yōu)茶加丁機械發(fā)展最快并在生產中加以推廣和應用。

  近年來,高新技術在茶葉生產加工上不斷獲得應用,同時也存在挑戰(zhàn)。微波加遠紅外加熱殺青干燥技術配套使用,生產加工出的茶葉產品,香高味醇品質佳。蒸汽與熱風相結合的殺青機的研發(fā),不僅保持了綠茶色澤綠翠,

  而且香高味醇效果良好,但是由于在實踐應用中,存在殺青蒸汽溫度和脫水t藝較難掌握等技術瓶頸,從而限制了在一些特種茶和保健茶類加工領域的應用前景;熱風殺青作業(yè)殺青勻、透,殺青葉含水率亦低于一般傳統(tǒng)殺青形式,成茶品質良好,但由于殺青時間短,對生產工藝的掌握嚴格,同時對熱風爐的設計、制造提出了較高要求;電子計算機等檢測和控制技術不僅在單個茶葉加工生產機械中得到應用,而且隨著名優(yōu)茶等連續(xù)化生產線得到推廣與普及,開始應用于芽形名茶加T全過程的參數檢測和程序控制。

  多功能集成茶機機種、新機型不斷涌現,不斷解決名優(yōu)綠茶加T制造工藝,鮮葉攤放工序及其在制葉快速冷卻等問題。研制安全化、清潔化和連續(xù)化茶葉加T設備提上了日程,如目前在國內屬領先水平的一條名優(yōu)綠茶連續(xù)化加工生產線,其對設備原材料嚴格要求,加工精度、美觀程度和加T規(guī)范,形成了茶機機電一體化工程和示范,值得提倡與推廣。

  2.3我國茶葉加工機械化存在問題與發(fā)展方向

  我國茶葉加T機械除了約100家茶機制造企業(yè)較規(guī)范,注重研發(fā)外,其余均為規(guī)模小,生產條件差,制造水平低,研發(fā)和設計能力薄弱。往往在市場出現較新穎的機器,很多廠家進行仿制,不注重研究和解決與制茶質量有關的品質和茶機使用安全問題。

  發(fā)展茶機是茶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加大整合“產學研”科技力量,增強扶持力度,注重茶葉食品安全和茶機操作安全,組建茶葉機械研發(fā)中心,對茶機領域重大技術難題進行攻關研究(如茶機結構性能、配套設備和操作工藝等),形成規(guī)?;⑶鍧嵒?、連續(xù)化、自動化、智能化、標準化發(fā)展模式,實現最大限度地提高茶葉品質和節(jié)約制茶勞力。

  三、開展茶葉機械標準化建設

  3.1開展茶葉機械標準化建設意義

  茶葉生產離不開茶葉機械化,開展茶葉機械標準化是市場競爭的技術規(guī)則,是科技成果轉化為勞動力的橋梁,是產品質量的保證,是通向新技術與市場的工具,是節(jié)省投入提高產{比的途徑。在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大潮中,茶葉機械標準化是促進茶葉生產向優(yōu)質、高效、低成本、名品牌的方向發(fā)展,進一步提高我國茶葉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保證。因此,加強茶葉機械標準化建設,制定和完善茶葉機械的標準,加大新型科技含量高的茶葉機械的研發(fā)力度,對于促進茶葉加T技術的進步和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2我國茶葉機械標準化建設發(fā)展現狀與存在問題

  加強茶葉加T機械標準化建設是提高茶葉加工機械科技含量、食品衛(wèi)生安全生產、茶葉機械行業(yè)進一步發(fā)展、建立節(jié)約型社會、增強市場競爭力的要求。目前茶葉機械與其他食品工業(yè)機械相比其生產和使用存在以下問題產品質量差,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對茶機廠的監(jiān)管不到位,造成了國內市場上茶葉機械產品存在著一些先天不足,主要表現為:原材料以次充好、產品粗制濫造、質量低劣,機械安全性能差;茶葉行業(yè)的技改和研發(fā)投入不足,不能緊跟國家政策變化和市場需求,及時設計和生產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的茶葉加工機械,造成了目前茶葉加T機械落后于茶葉加工工藝和生產要求的現狀;茶葉加工機械在研制上基本上是模仿手工制茶,忽略節(jié)能,導致熱能最大利用率在60%左右;茶葉損耗高,不能較大的保留有效營養(yǎng)成分;我國茶葉加工機械的標準化建設起步晚,客觀上造成機械加工產品型號多、類型多、質量參差不齊、難以配套的現狀。如果將市場上所有的茶葉加T機械應用統(tǒng)一標準,使茶葉加工機械模塊化,量化,這樣茶葉加工廠家就能非常簡單的根據自身的茶葉特點和產量量身定做,配置到合適的生產線。

  3.3茶葉機械標準化建設發(fā)展趨勢

  茶葉機械標準主要包括茶園管理機械、初加工、精加工等成套設備術語和定義、產品型號表示方法、基本參數、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及標牌、包裝、運輸和貯存、產品使用說明書,從而體現茶葉產品質量。在茶葉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諸環(huán)節(jié)推行標準化,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加強科學管理,建立合理的生產秩序,減少廢品和次品,減少其他事故,從而穩(wěn)定和提高茶葉產品質量,創(chuàng)造新的經濟附加值。為了進一步做好茶葉加工機械標準化建設,應明確茶葉加工機械歸農業(yè)部門管理,強化茶葉加工機械的標準制定和改進,加強茶葉加工機械產品的質量監(jiān)督,才能做到與之相配套的物流標準、生產。

  (資料來源:天駿茗風)

找到約141條結果 (用時 0.004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5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