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貴州白茶產地

找到約402條結果 (用時 0.017 秒)

白茶的產區(qū)和品質特征

  福建是我國白茶的發(fā)源地和主產地,其產量占全國90%以上,此外,我國云南、貴州、廣西等省份近年來白茶生產也日益增加。鑒于福建白茶的特殊地位,文章主要介紹福建白茶產區(qū)概況和產品特征。白茶在福建的產地主要集中在閩東的福鼎和閩北的政和、建陽、松溪等地,這些地區(qū)廣泛種植適制白茶的茶樹品種——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建水仙等,以它們的鮮葉為原料所制作的白茶外表披滿白毫,滋味鮮爽,品質獨特。

  01、白茶產區(qū)的分布情況

  依據原料茶樹品種不同,白茶產品可分為大白、小白、水仙白茶,依據原料采摘標準不同,白茶產品可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和壽眉。而在傳統(tǒng)加工工藝基礎上,在白茶制作過程中加入揉捻工序,所制得的白茶稱為新工藝白茶。

  按地理位置,福建茶區(qū)分為閩東、閩南、閩北和閩西茶區(qū)。福建白茶產區(qū)分布在閩東茶區(qū)及閩北茶區(qū)。閩東地區(qū)主產地在福鼎,福安、柘榮、壽寧等地少量生產;閩北地區(qū)主產地在政和,建陽、松溪、建甌等地少量生產。表1列舉了白茶產區(qū)的產地、白茶產品和主栽品種的情況。

  新世紀以來,隨著白茶保健功效的不斷發(fā)現,促進了茶葉企業(yè)關注,開發(fā)白茶市場,將白牡丹和新工藝白茶加工成袋泡茶、從白茶中提取茶多酚、開發(fā)白茶茶水飲料等多樣化的產品利用形式,帶動了白茶產區(qū)的生產積極性,白茶產量穩(wěn)中有升。在產量增加的同時,政府和行業(yè)也高度重視白茶質量的提升,福鼎、政和的多家企業(yè),分別通過國內外有機認證,如歐盟EU、日本JAS、美國NOP、瑞士IMO及國內有機認證,有機白茶逐漸進入全球市場。

  02、白茶產區(qū)的自然條件

  白茶主產區(qū)地處我國東南沿海,屬于中亞熱帶氣候,光、熱、水資源豐富,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白茶產地的年平均氣溫在17~19℃,最高氣溫達41℃,最低氣溫為-8℃。茶樹年生育期長達9個月以上。年降水量達1500~2400mm,年分布以茶季期間最多,年平均相對濕度78%~82%,年平均霜降期7~11天,見表2和表3。

  適宜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也孕育出豐富的適制白茶的茶樹品種資源,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等適制茶樹品種芽葉披覆白毫,所制白茶毫香鮮嫩。

▲福安大白茶樹品種

  03、白茶的生產和品質特征

  適制白毫銀針、白牡丹的茶樹品種,主要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其中以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生產的產品產量較高。福鼎大毫茶制的成茶外形肥壯,白毫密披,色白如銀,香鮮爽,味醇和;政和大白茶制的成茶以毫芽肥壯、香氣清鮮,滋味鮮醇濃厚為主要特點;福鼎大白茶制的成茶則以毫芽潔白肥壯、多茸毛,香氣清鮮有毫香,滋味清醇鮮爽為主要特色。福建水仙制成的毛茶稱作“水仙白”,其香、味品質均較好,但外形葉片稍黃,一般不單獨精制成白牡丹,多數供拼配使用,目前生產量較小。建陽貢眉系由菜茶品種制得,茶芽小,外形較細長,具菜茶特殊香氣,滋味鮮醇,深得東南亞地區(qū)消費者尤其是我國香港、澳門消費者喜愛,但由于菜茶種植面積小,產量低,目前僅少量產制。

  據《福建經濟與社會統(tǒng)計年鑒》中“農村——主要農產品生產情況統(tǒng)計”報道,福建主要產區(qū)福鼎、政和、建陽的白茶生產情況如表4所示,福鼎是白茶最主要的產區(qū),產量遠大于政和和建陽。政和近年來白茶產量增長較快,從2004年的300噸增長到2015年的3156噸,漲幅超過10倍。福鼎和建陽白茶產量在這10年間也有穩(wěn)步增長。

  由于地域性差異和主栽茶樹適制品種不同,閩東、閩北地區(qū)加工的白茶品質風格有所不同。閩東地區(qū)白牡丹色澤較灰綠,口感清鮮顯淡,適銷歐美市場;閩北地區(qū)白牡丹色澤鐵灰,口感較濃厚,主銷我國香港、澳門及東南亞傳統(tǒng)市場。

  近年來,白毫銀針、高檔白牡丹、白茶緊壓茶、貢眉等白茶產品在國內市場日益得到消費者的青睞。

  來源于:中國茶葉加工,作者:危賽明

福鼎各大產區(qū)白茶品種、滋味大解析

福建是我國白茶的發(fā)源地和主產地,其產量占全國90%以上,此外,我國云南,貴州和廣西等省份近年來白茶生產也日益增加。

白茶在福建的產地主要集中在閩東的福鼎和閩北的政和,建陽,松溪等地。這些地區(qū)廣泛種植適制白茶的茶樹品種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建水仙等,以它們的鮮葉為原料所制作的白茶外表披滿白毫,滋味鮮爽,品質獨特。

白茶產區(qū)自然條件

白茶主產區(qū)地處我國東南沿海,屬于中亞熱帶氣候,光、熱、水資源豐富;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白茶產地的年平均氣溫在17-19℃最高氣溫達41℃,最低氣溫為-8℃。茶樹年生育期長達9個月以上,年降水量達1500-2400mm.年分布以茶季期間最多,年平均相對濕度78%-82%,年平均霜降期7-11天。

白茶品質特征

適制白毫銀針,白牡丹的茶樹品種主要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其中以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和政和大白茶生產的產品產量較高。

福鼎大毫茶制的成茶外形肥壯,白毫密披、色白如銀、香鮮爽、味醇和;

政和大白茶制的成茶以毫芽肥壯、香氣清鮮、滋味鮮醇濃厚為主要特點;

福鼎大白茶制的成茶則以毫芽潔白肥壯、多茸毛、香氣清鮮有毫香、滋味清醇鮮爽為主要特色;

福建水仙制成的毛茶稱作水仙白,其香味品質均較好,但外形葉片稍黃,一般不單獨精制成白牡丹,多數供拼配使用,目前生產量較??;

建陽貢眉系由菜茶品種制得茶芽小、外形較細長、具菜茶特殊香氣、滋味鮮醇、深得東南亞地區(qū)消費者尤其是我國香港"澳門消費者喜愛!但由于菜茶種植面積小!產量低!目前僅少量產制

閩東、閩北特點

由于地域性差異和主栽茶樹適制品種不同!閩東,閩北地區(qū)加工的白茶品質風格有所不同。

閩東地區(qū)白牡丹色澤較灰綠,口感清鮮顯淡。適銷歐美市場;

閩北地區(qū)白牡丹色澤鐵灰,口感較濃厚,主銷我國香港,澳門及東南亞傳統(tǒng)市場。

參考文獻:

危賽明白茶產區(qū)和品質特征[J].

來源:福鼎白茶精選,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2021年,白茶大漲價時代的開始

“茶葉兩頭尖,三年兩頭要發(fā)癲?!边@句清朝時期茶葉出口鼎盛時期流傳在安徽休寧松蘿茶產區(qū)的一句民諺,放到現在還依舊好用。

記得2018年時有人曾說:不是今年白茶價格偏高,而是最近這三年都很高.......

轉眼又過了三年,再回頭看,白茶價格已經一年比一年高,而且高的離譜,就拿銀針茶青成本來說,前些年基本還是每年15%左右遞增,今年增幅到了20%—30%,最高竟達到了40%。如去年銀針茶青最高達到了160元一斤,今年最高甚至到了220元一斤。

這十年間中國茶產業(yè)的第一主角無疑是普洱茶,無論是茶博會、還是小茶會、還是坊間茶話題,無論是正面事件、反面事件、還是年度事件,都離不開普洱茶的身影。以至于云南版納、臨滄普洱茶產區(qū)成了茶界的延安,成了各路茶人每年必到的朝圣地。

而今,人們的目光已經轉移到了白茶.......

人們厭惡茶葉炒作,人們詛咒市場崩盤,但很多時候總是事與愿違。

2021年,很顯然,不管你愿不愿意,白茶大漲價的時代已經到來。

本文從八個方面來分析白茶漲價的原因,也許有理,也許胡扯,看官自己斟酌。

一、資源的稀缺性

相對于普洱茶的體量,白茶還是小的可憐。

明面上白茶無非福鼎和政和兩個產地,而以產品細分、制作工藝、知名度等因素來講可以撐起白茶這面大旗的卻只有福鼎一個,好比巖茶產區(qū)中的武夷山和建甌之分。

據2020年最新官方統(tǒng)計數據:“福鼎市茶園可采摘面積約30萬畝,實現茶葉總產量3.24萬噸,其中白茶產量2.53萬噸;而政和官方2020年茶園面積11萬畝,茶葉產量1.6萬噸,其中白茶8700噸。兩地白茶總產量3.4萬噸,考慮到官方數據的水分(官方數據基本可以打折扣),加上周邊市縣的貢獻,總量應該在3.5萬噸左右。這個數量的確不大,要知道2020年浙江松陽浙南茶葉城當年的茶葉成交量就有8.09萬噸。

如果按全國3.5億人(保守數據,官方更大)喝茶群體中的1/10茶客喝白茶,即3500萬人分3.5萬噸白茶,每人只可得2斤。

這里的數字只是毛估,有可能喝白茶群體不到這個數級,或有人只喝了幾兩,有人藏了幾十斤。當然很多省份都在生產白茶,就浙江省就有14個產茶縣在試制白茶,而湖北白茶產量為2000多噸,貴州白茶產量更是達到了5000多噸。所以,除了福建,全國其他產區(qū)白茶總量應該也在萬噸以上。

按現在的趨勢,接近5萬噸的產量放在當下的白茶消費者群體中還是不大,還成不了飽和狀態(tài)。

二、茶品的屬性

對于那些討厭熟普、六堡的霉味(倉味),喝生普、綠茶胃難受,紅茶又喝厭了的“茶精”們來說,白茶無疑是個大救星。要香氣有香氣、要甜度有甜度,而且滋味醇和、老少皆宜,多放幾年還更好喝,還能增值。

這樣的“好茶”哪里去找?

也正是白茶的這個屬性,讓它這幾年迅速流行開來,流行的速度不亞于“病毒”裂變,就憑加起來不過40來萬畝(還不如安溪的60萬畝)兩個核心產地哪里夠市場消費,稍微一稀釋就沒了。

三、消費的增大

十年前我看人家喝壽眉時,心里暗罵一句(傻逼,這種粗老葉子還當寶貝一樣泡了又煮)。

現在自己都收藏了一些壽眉動不動拿出來泡了又煮(自己喜歡的就不是傻逼)。

無論是廣州還是哈爾濱,無論是廈門還是蘭州,只要有茶葉市場的地方都有白茶;只要有茶葉店的地方就有白茶。

早些年茶葉界有好多圈,巖茶圈、普洱圈都是忠貞不渝的圈,老子就喝這個別的不入法眼。這幾年白茶一火這些自負的“老子”們也甘愿當起“孫子”,喝上幾泡珍藏的巖茶、普洱后再來一泡老白茶調劑一下,仿佛不調劑一下口味就趕不上潮流。

搞的綠茶老大哥西湖龍井和洞庭碧螺春很是情何以堪,茶客們對于幾位老大哥只是春天應季嘗嘗鮮,而對于白茶的感情卻是“四季如春”。

四、文化的加持

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一件新聞、一個新事物一夜之間會被全社會所知道??萍甲屓祟惖奈幕瘋鞑プ兊萌绱溯p松。

白茶的“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銀針、牡丹、貢眉、壽眉、老白茶怎么分?.......選福鼎的銀針還是政和的牡丹?......磻溪的茶好還是管陽的茶好?北方倉儲好還是南方倉儲好?白茶是如何做舊的?白茶會增值嗎.......

10年前對于我們還完全陌生的茶品,這些年通過百度、公眾號、知乎、頭條等互聯(lián)網平臺隨時可以學到,學到上百年或數百年前早已存在的知識、常識,學到我們感興趣的一切東西。

如果沒有互聯(lián)網的出現、如果沒有智能科技的應用,白茶的發(fā)展不會如此之快。

五、官方的暗示導向

如果茶商、茶企是戰(zhàn)場上的士兵和將軍,那么茶協(xié)應該是后方的軍師和參謀(只是可惜我們的茶協(xié)99%都是尸位素餐的角色)。

說實話,第一次看到這兩張表的時候,我想天下竟然還有這么不要臉的茶協(xié),竟然冒天下之大不諱哄抬茶價。直到兩年后再去看市場行情,才發(fā)現他們暗藏的高明之處。

解讀表意,有三種聲音。

福鼎茶協(xié):我發(fā)的是市場參考價,并沒有要求市場必須執(zhí)行;我是發(fā)給茶企、茶商看的,你們消費者一定要當真那是你們的事哦。(內容有理、有節(jié),合規(guī)、合法)

福鼎茶企、茶商:大家趕緊轉起來,讓天下人都知道福鼎白茶要漲了。(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把盤子做大了大家才有肉吃)

消費者:看來福鼎白茶真的要漲了,連官方都發(fā)指導價了,趕緊買吧。(還是我的那句“名言”,天下茶客不懂茶者十有八九,茶葉消費從來都是從眾心理)

福鼎茶協(xié)和福鼎茶企、茶商的雙簧是唱的很成功的,廣大消費者也很支持他們的表演。

當目的達到后,福鼎茶協(xié)當機立斷取消后面一年一度的市場指導價,點到為止,過了會被千夫所指的,反正白茶漲價已經剎不住車了。

但從此以后,福鼎茶協(xié)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變得很高,放眼全國上千個茶葉協(xié)會,天下無二、一騎絕塵。

六、人工成本的上漲

當下不管是茶學專家、教授、學者、大師、院士們,都基本上沉浸在茶葉種植、茶葉評審、茶文化、茶葉制作、茶葉微生物等領域,只唱贊歌,不話危機。

茶葉種植面積早已供大于求、機械呆板的茶葉評審相當雞肋、陳詞濫調的茶文化已經變成院子里的垃圾、茶葉制作早已進入智能科技革命時代、微生物應用依舊紙上談兵。原諒我在此篇文章中發(fā)了這段然并卵的牢騷,權威反正在你們的屁股底下,不用理我。

我認為未來中國茶產業(yè)的發(fā)展危機在于兩點,一是產業(yè)供需關系的改革,供需關系不改革,再好的營銷手段都是狗屁。

二是日益緊張的源頭勞動力,特別是采摘勞動力。一個三歲小孩都懂得道理,茶葉如果采不下來,再好的制茶設備有何用?再好的制茶師有何用?再好的茶文化有何用?再好的營銷手段有何用?再好的茶葉深加工利用有何用?

本節(jié)嚴重跑題,最后說句人話,福鼎缺采茶工,政和缺采茶工,福建缺采茶工,全國缺采茶工,采茶工的成本占到了原料成本的一半,要命的是有錢還請不到采茶工。

七、資本的進入

日本江戶時代中期,有一位叫作石田梅巖的思想家曾說過:獲利本為商賈之道,商人買賣之所得利,與武士之俸祿同。

任何商業(yè)行為都是逐利的,只有不斷獲利才有經濟的長足發(fā)展,才有經濟循環(huán)的動力。這些年股市、樓市行情都不好,有錢人的資本不會在家睡覺,就得找機會賺取更多的利潤,如果沒有機會就創(chuàng)造機會。

如果是正常的供需關系,白茶價格絕不會漲到這么高,也絕不會有天價普洱和巖茶的出現。

而將茶葉這種原始且再生能力極強的農產品上升到賦有金融屬性的商品那就另當別論了。商人有好壞,資本分良劣。當下白茶漲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些人用資本的力量囤貨居奇,來達到最大的逐利,而最終會把這些私利、私欲轉嫁到社會(群體)和大眾(消費者)身上。

八、通貨膨脹的加劇

我父親跟我說上世紀七十年代豬肉七毛錢一斤,但還是吃不起,現在二十多塊一斤天天吃,都不想吃了。上世紀九十年代老家縣城買一套房子只要五萬塊錢,現在買個地下停車位都不夠。豬肉還是那塊豬肉,房子還是那套房子,都沒變,但購買它的成本翻了幾十翻。

也就是說你十年前買的兩百一斤的茶葉跟現在花一千買的茶葉是一樣價值的,十年前的兩百能買到的東西現在則需要一千才能買到。

這就是通貨膨脹的具體體現,我不懂經濟學,什么央行放水、降低準備金率、幾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等原因導致了通貨膨脹我不用去研究、也不想去深挖。只知道國家強盛了、大家生活水平好了,購買力加大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反正以后東西會越來越貴,白茶也會越來越貴。

后記:我想,未來八年、十年不敢說,但三年、五年內,白茶依舊會是肉眼可見的漲漲漲。也許到2026年(不用罵我,只是妄言啊),白毫銀針的茶青價格可能會漲到500元一斤左右。實業(yè)難干、金融好玩,誰都想賺快錢,但長久以后,宏觀外因加實際內因(具體參考我的另一篇文章《2021 ,普洱茶崩盤時代的到來》),這堆泡沫終究會破,一地雞毛的那天終會來臨,這符合否極泰來、物極必反的歷史規(guī)律。

你要問我那天會是哪一天,我也不知道,我只想告誡你,你眼前的只是一堆年年都在生長的普通樹葉而已,千萬不要迷信。

——書卷彎刀,獨立茶人,不止于茶。

找到約396條結果 (用時 0.007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6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