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功夫茶的來源

找到約524條結果 (用時 0.082 秒)

潮汕功夫茶的“客道”

喝茶需要茶具。茶具品種很多,不同的茶,要用不同的茶具。之所以這樣,主要是由茶的品質(zhì)而定。

功夫茶流行于我國福建、廣東等地。

喝過功夫茶的人都清楚,功夫茶從泡茶到喝茶,都有一套較高的要求。國內(nèi)較為出名的廣東潮汕功夫茶,除了茶葉、泡茶技術等要求嚴格外,對茶具的要求也很為嚴格。

潮汕功夫茶的茶具,有茶壺、茶杯和茶托。茶壺不大,茶杯很小,茶托如鼓。由鼓面的盤子與鼓身的圓罐組成。

盤子上設有小眼,主要功能是把開茶洗杯的首道茶水(功夫茶不喝第一道茶水,第一道茶水主要用來洗茶杯)流走;還有,把泡茶后不斷在茶壺上沖熱水的水(功夫茶泡第二道茶時,要不斷在茶壺上澆熱水,使茶壺保持一定的溫度)流走。

這些水,都流進鼓身的茶托里。功夫茶的茶具之所以這樣設置,與功夫茶的“客道”有關。

功夫茶一般四人為限,客人坐定后,主人親自為客人泡茶倒茶,整個過程,都是在茶桌上,當著客人的面進行操作。所以,茶具一定要能把水接住。

潮汕功夫茶的茶壺,要用能吸香的砂壺。

最好之品是潮州本地泥制的壺,因為本地泥土質(zhì)松軟,所制的壺更易吸香。

功夫茶的茶葉,一般以半發(fā)酵的烏龍茶為主,茶湯濃厚,最宜用砂陶壺。

砂陶壺不僅有外在的古樸,還易發(fā)散,使?jié)鉂獾牟铚灰尊t,無“熟湯氣”。砂陶壺因為吸香,久之,茶壺就會香氣滿壺。

功夫茶一般不用新壺泡茶招待客人,因為新壺沒有茶壺之香。所以,潮汕人接客喝功夫茶,一般都要用舊香壺。新壺買來后,一般都是自家人泡茶喝,喝上三五個月后,才能接客。

越久的茶壺,香氣味兒越醇厚,泡出來的功夫茶,味更美更香。所以,有名家說,功夫茶的茶壺,是養(yǎng)出名的。

來源:茶藝大師工作室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非遺功夫茶研究匯報茶會舉辦

10月6日,漳浦非遺功夫茶研究匯報茶會在漳州天福茶博物院舉行。六張功夫茶桌次第排開,六位副教授大師級的高手,嫻熟地燙壺、投茶、注水、出湯、分杯,展現(xiàn)功夫泡茶技藝。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同品共話一壺茶,敘談非遺功夫茶文化。

△圖片來源:漳浦晨報

茶香撲鼻,熱氣升騰。來自廈門、臺灣、漳州的專家學者與漳浦縣有關領導等出席會議。此次匯報茶會的主題是“茶和天下 品鑒功夫 閩臺融合 助推非遺”,表達傳承功夫茶俗、促進閩臺融合的心愿。

中共漳浦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戴文利在會上致辭,希望以功夫茶為載體,加強兩岸文化交流。閩臺一壺茶,習俗不分家。建議傳承弘揚功夫茶習俗,加強閩臺交流合作,促進融合發(fā)展,推動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共享共榮。

戴文利分別為天福茶博物院、漳州科技學院(天福茶學院)頒授“閩南功夫茶習俗非遺傳習所”牌匾。天福茶博物院院長、臺胞李素貞與漳州科技學院校長李奠礎接受牌匾。并表示,閩南功夫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當?shù)貎?yōu)秀傳統(tǒng)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閩南人的智慧、歷史與文明綿延傳承的見證,是連結閩臺、閩南人情感的重要基礎。要共推功夫茶發(fā)展提升,傳承中華優(yōu)秀茶文化,努力實現(xiàn)茶和天下。

△戴文利向天福茶博物院院長李素貞、漳州科技學院校長李奠礎頒授“閩南功夫茶習俗非遺傳習所”牌匾 圖片來源:漳浦晨報

閩南功夫茶研究會會長嚴利人匯報,研究會成立四年半來,一是追根溯源,找到了功夫茶習俗源頭,確認閩南是功夫茶習俗源頭,漳州是主要發(fā)源地,明末清初風行于粵東、臺灣等地區(qū),流傳東南亞及世界各地;二是公益共享,邁開了功夫茶申遺步伐,推動閩南功夫茶習俗被列為縣級、市級非遺項目;三是文化自信,出版了功夫茶研究專著《閩南習俗功夫茶》,填補了空白;四是香飄海外,得到了南洋華人們贊譽。作為漳州學者,嚴利人應邀與廈門大學三位歷史學教授專程前往馬來西亞考察調(diào)研,現(xiàn)場考察南洋出土的一千余把古紫砂壺。考察組認為,這些出土文物真實可信,都是明末清初至道光年間的墓葬文物,不少墓碑注明墓主為福建漳州府人,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證實明末清初功夫茶習俗,隨著華人從閩南、粵東移民到南洋,得以在當?shù)匮永m(xù)傳承,留下寶貴的遺存。

廈門市茶葉學會會長、中茶廈門分公司常務副總陳志雄在茶會上發(fā)言,閩南、潮汕及臺灣品飲功夫茶的習俗歷史悠久,影響遍及世界。品飲功夫茶需要有功夫,泡茶要掌握好茶量,水溫及沖泡的時間,才能泡出色、香、味俱全的好茶來。中國茶的沖泡需要有“功夫”。漳州茶廠原廠長、國家一級評茶師、高級經(jīng)濟師林燕騰表示,閩南作為功夫茶的發(fā)源地,歷史悠久,影響遍及世界。目前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復興、閩臺文化融合之際,這一古老茶文化習俗,正在蓬勃興起。漳浦縣的研究成果與領導的重視,讓人為之鼓舞。

漳浦縣老領導陳寶鈞、楊安樂、陳結仲、林仲文,漳浦縣臺工辦主任陳志勇,漳浦縣僑聯(lián)原主席藍哲亮等人,在品茗交流環(huán)節(jié),紛紛發(fā)表感言:這次匯報茶會開得圓滿成功,信息量很大。閩南文化源遠流長,海峽兩岸同胞血濃于水。傳承弘揚閩南功夫茶文化,是很好的一個切入點,有利于促進閩臺同胞心靈契合,有利于早日實現(xiàn)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完全統(tǒng)一,達成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宏偉目標。

來源:漳浦晨報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19式看招!低調(diào)的閩南功夫茶也是“非遺”!

騎樓舊牌坊,石板路悠悠。漳州鹵面、白皮餅、手工桿秤、手編蒲扇,“流香色種一枝春”,從濃厚的古早味里,窺見了漳州古城的慢時光。

2018年,“漳州傳統(tǒng)烏龍茶精制工藝”入選第六批福建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時任的廠長林燕騰為第四代非遺傳承人。2022年,其徒沈淑桂申報的漳州傳統(tǒng)功夫茶泡茶技藝也成功入選龍文區(qū)區(qū)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

人物簡介林燕騰

漳州傳統(tǒng)烏龍茶精制工藝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漳州茶廠原廠長;制茶高級工程師,福建省技能大師

人物簡介沈淑桂

漳州傳統(tǒng)功夫茶泡茶技藝區(qū)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國家高級茶藝師,國家高級評茶員,國家高級香道師

01{制茶探源,守望濃情厚味}

探討工夫茶,總繞不開“工”與“功”的爭論。不論是哪里的工夫茶,無外乎制茶工夫和泡茶的功夫?!罢闹輦鹘y(tǒng)功夫茶泡茶技藝”和“閩南功夫茶習俗”非遺項目皆用“功”字。

林燕騰解釋,不論“功”還是“工”,在閩南語里都是相通的,“如今兩字的定義已經(jīng)混同,沒有必要徹底去分開,即兩種是通用的?!?/p>

作為漳州茶廠的老廠長,林燕騰半生都在研究茶葉而樂此不疲。申遺重振漳州傳統(tǒng)烏龍茶精制工藝,復興漳州烏龍的古早味是他畢生的抱負,只為守望那份濃情厚味。

漳州烏龍茶,需要以精妙的功夫茶泡法來展現(xiàn)其真韻,雖然工夫茶在漳州及閩南地區(qū)廣泛普及,但卻沒有“非遺”的功名,令林燕騰為之惋惜焦灼。于是,他鉆研大量史料,將漳州功夫茶的起源歷史及習俗著入《漳州茶史略》,決心要推進漳州工夫茶申報“非遺”事宜。

研究了半輩子制茶技藝的林燕騰,從沖泡用茶和制茶歷史入手,探尋出漳州為功夫茶發(fā)源地的事實。

“第一個客觀條件是因為漳州人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參與了武夷山烏龍茶的創(chuàng)制?!比缌盅囹v所言,這也是茶界的共識。

明朝滅亡之時,漳州的明代遺民遷往武夷山隱居,削發(fā)遁世,他們靠茶為生,以茶參禪,品茶消閑,并把“烹之有天然清味”的武夷茶帶回漳泉,并引來閩南商賈前來種植和經(jīng)營巖茶。而士紳階級所領的茶俗帶領了數(shù)百年來人們對茶的愛好,只為那濃醇的巖韻,非工夫茶莫可。

武夷烏龍茶“漳人制”,同時促成了閩南、閩北的文化傳播。可以說,沒有因漳人遷徙而誕生的制茶工夫,就沒有后面的功夫茶泡法。

02{承“十九式”,融功夫于教育}

“近年來潮汕工夫茶的蜚聲四海,但漳州才是歷史上最早記載出現(xiàn)功夫茶藝的地方。”在林燕騰翻出的史料上可見,施鴻保完稿于1858年的《閩雜記》寫道:“漳泉各屬,俗尚功夫茶。”這里首見以“功夫茶”指茶藝,比清代指茶藝上所記載的“工夫茶”早了約40年。

林燕騰為了推薦漳州功夫茶申遺,也特地拜師學茶藝。源頭追溯至民國時期漳州詔安的作家、書法家吳秋山,其所著《功夫茶考》一書記載了中國功夫茶發(fā)展歷程,對于泡飲茶具、茶葉及功夫茶文化有較系統(tǒng)的闡述,對閩南功夫茶研究和“申遺”工作大有助益。

林燕騰介紹:“詔安功夫茶形式保存較完整,講求泡茶的技術,通常適用的茶均為重焙火茶?!眳乔锷綄⒐Ψ虿杷噦鞒薪o漳州茶廠一個名叫劉傳慶的老師傅,后來林燕騰進入漳州茶廠,向劉傳慶學習功夫茶藝,成為第二代傳承人。

2018年,已從事漳州功夫茶藝教育工作數(shù)年的沈淑桂,在《漳州茶史略》一書簽售會上與林燕騰相識,遂拜師學習漳州茶制作和功夫茶茶藝,立志申報漳州傳統(tǒng)功夫茶泡茶技藝“非遺”,推廣漳州茶和閩南功夫茶。

2022年,作為第三代傳承人的沈淑桂申報的漳州工夫茶藝泡茶技藝獲批為漳州龍文區(qū)第五期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經(jīng)過系統(tǒng)學習和深入研究,沈淑桂創(chuàng)立漳州工夫茶藝“十九式”泡法,十九道程序如下:

03{禪茶東渡,煎茶道里傳功夫}

除了功夫茶藝,林燕騰也花了大量精力求證功夫茶在海外特別是日本的傳播蹤跡。

“日本煎茶道也深受漳州功夫茶具影響。”林燕騰介紹,作為工夫茶“四寶”之一的“砂銚”(玉書煨),在清代大量出口,東渡日本之后,影響日本的煎茶道。

砂銚也稱急須,就沿用字閩南語的急燒。林燕騰和我們分享了一個佐證急須東渡的故事。

位于漳州市區(qū)九龍江南畔的丹霞山麓的南山寺及寺院內(nèi)的茶座(楊巍 攝)

約2000年的時候,新加坡普濟寺住持佛教總會會長妙燈和尚在迎千年寫了《清末明初南山寺的衍化》一文,指出公元1628年(明崇禎元年),居住在日本長崎的漳州藉造船業(yè)主創(chuàng)建福濟寺,禮請南山寺住持覺海為開山寺主,覺海帶覺義、了然一道赴日,傳喝云衍派于日本,覺義、了然皆工夫茶高手,傳工夫茶于日本。

覺義、了然所燒茶器中就有一把急須。其實急須由閩南話“急燒”演變而來,水放涼了,再燒一下,就是急燒。改革開放后,日本茶道尋源到福建,尋找急須,只有漳州人心領神會。

日本“口福會”會長陳東達教授在其所著的《飲茶縱橫談》一書中指出“日本的煎茶法來源于功夫茶的飲法,稱為蒸茶點前,但世人鮮有知之者”。

漳州收藏家郭榕飛收藏的各式茶爐和急須

04

{弘揚功名,需有活水來}

許多散落在海外的“工夫茶文化”訊息,最終又指向了漳州這片土地??蔀楹握闹葑鳛楣し虿璧陌l(fā)源地,申遺工作卻后知后覺?

或許真因為泡工夫茶就像吃飯睡覺一樣的日常,它是生生不息、名副其實的非遺,卻未曾有人想把這一程式“呆板”地固定下來。

閩南功夫茶除了傳承,要如何走出去?林燕騰呼吁要從政府層面來進行保護和宣傳推廣。

“一方面深挖歷史資料,對歷史物件進行收藏保護,建立功夫茶展示館或博物館;第二,要給 '非遺 '傳承人,或者在做這方面努力的民間人士一個展示舞臺,并給予經(jīng)費支持。非官方的傳習,只憑借興趣來學習功夫茶,推廣力度有限?!?/p>

“全民都參與進來,才是最好的傳承?!?多年來,沈淑桂也奔波于各個城市,開辦茶道雅事活動達千余場,培訓社會各界人士上千人。她創(chuàng)立雅學堂公益平臺,多次應邀到政府各部門舉辦的多種大型活動上進行茶藝、雅學表演。

在林燕騰、沈淑桂等各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功夫茶“申遺”邁出突破性的一大步。目前,沈淑桂正在推進漳州傳統(tǒng)功夫茶泡茶技藝逐步申報市、省、國家級非遺。而云霄縣、漳浦縣申報的閩南功夫茶習俗已分別于2020年、2022年先后被列入漳州市第八批、第九批“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閩南功夫茶,不僅僅是琴棋書畫詩酒茶務虛層面的精神享受,更有務實的“茶米”生活況味,和求真追韻的自我探索。是功夫茶,也是生活功夫,愿這無限生機的一脈馨香,走向世界,開枝散葉。

來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524條結果 (用時 0.008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