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功夫茶的茶漏破了

找到約3條結(jié)果 (用時 0.01 秒)

茶葉、茶壺、茶杯、茶趣

茶之美

在茶席之上,器具之中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

一首膾炙人口的《七碗茶歌》

已將“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飲茶意境描繪得淋漓盡致。

什么是功夫茶呢?洗杯、烹水、溫壺、沖泡、觀其形、聽其聲、聞其香、品其韻當你完成這道程序,品飲第一杯茶的時候,心情已經(jīng)開始平靜了。這就是功夫茶的內(nèi)涵所在吧。也是人們對功夫茶如此癡迷的原因。


品功夫茶就是一個平心靜氣的過程,當你往深里去想去感悟時不禁會心一笑,融入其中。


一開始的高沖,茶葉在水波中輕舞飛揚。回旋、滌蕩,茶葉與水結(jié)合的瞬間,孕育精華。拂沫,香氣四溢,茶湯始成,色澤清透,微微蕩漾。低泡,茶具互相輕撞,水流沖擊茶杯 凝神一聽,竟是一首渾然天成的曲子。茶,沖泡之美,洋溢于東方夏威夷此。而后啜一口溫潤的茶湯,或沉思,或怡神,或得片刻閑適,呵!人生百味似乎全在唇齒之間。

茶,品飲之味,延展于此。接著便要開始觀賞茶具了。


在中國的茶史中,盛茶、飲茶的器材從金、銀、銅、錫至陶、瓷、竹、木再至紫砂、玻璃,其種類、款式繁多,分類精細,可窺中華茶文化一斑。置一套功夫茶具,和諧、融洽而又自成一體。茶,品賞之趣,欣然于此。

茶葉:茶葉是變化萬千的。有時清新雅麗,有時妖嬈嫵媚,有時風情萬種,有時索然無味。全因人、時、境、水的不同而不同,茶葉的個性捉摸不透,便有了蘇東坡的 從來佳茗似佳人 ,那么,竊以為茶葉實則為茶之母。


水:如果茶葉為茶之母,水則為茶之父。因為水至柔亦至剛。他滋潤了茶葉,釋放了大贏家娛樂城茶葉之精華。好水與好茶葉的交融形成了上好的茶湯。


湯:茶湯,是茶葉與水的融合,是愛的傳承,是愛的結(jié)晶。茶湯繼承了茶葉與水最好的部分,并發(fā)揮至極致,因此,它的內(nèi)涵是豐富的,精神是飽滿的,性質(zhì)是靈動的。品茶湯的同時,愛在傳遞,能量在共享,心靈也在相通。

器 具


水為茶之母

器為茶之父

萬千器具,壺、杯為重

茶壺因茶而生

茶杯為茶而存

壺杯相伴,茶水生香


一壺之中

聚茶水之精華

一杯之中

傳茶水之香韻

壺:茶壺是什么呢?茶壺似愛巢。是孕育茶湯的見證。它時時刻刻都在呵護著茶,與茶相互滋養(yǎng)。茶壺的形式各異,姿態(tài)萬千,圓潤光澤,柔美流暢,在整套茶具中最為亮眼。它表達了一種藝術(shù)之美,源泉之美,活性之美。


杯:茶杯,象征著生命的繁衍。他們承載了愛的結(jié)晶,好似眾多的子子孫孫一樣。捧一杯茶,感受茶的溫度,杯的細膩,各有千秋?;?qū)⑵涫諗n,排列而置,又體現(xiàn)出了傳遞、團結(jié)與凝聚。具:除了茶壺和茶杯,還有茶匙、茶漏、茶夾、茶巾等許多茶具,它們就像調(diào)節(jié)器,發(fā)揮著各自的功能。洗杯、取茶、濾湯 因為有了明珠軒轅它們,功夫茶的過程變得更加完整、優(yōu)雅,每個細節(jié)的體現(xiàn)都恰到好處,成全了功夫茶的流暢之美。


除了茶壺與茶杯,還有茶匙、茶漏、茶夾、茶巾等許多茶具,它們就像調(diào)節(jié)器,發(fā)揮著各自的功能。洗杯、取茶、濾湯……因為有了它們,功夫茶的過程變得更加完整、優(yōu)雅,每個細節(jié)的體現(xiàn)都恰到好處,成全了功夫茶的流暢之美。

品茶、賞茶,在這小小的空間里,趣味無窮?;砣恢g,似乎聽到了杯與盞之間的低聲交流,感受到人與茶之間的心靈相通,精神相契。靜觀茶席,剛?cè)嵯酀?,方圓并重。一時恍然頓悟。

當代年輕人喝茶行為大賞,Z世代和新銳白領(lǐng)都在喝什么茶?

上班摸魚正帶勁之時,閨蜜發(fā)來了微信:

“三位男嘉賓,分別端著奶茶、咖啡和茶等著你,你要牽手哪一個?”

我以為又是什么當代迷信的心理測試,沒想到結(jié)局竟是一本正經(jīng)的“科學”分析。

奶茶的內(nèi)核是小確幸,奶茶男孩能給你快樂,但他貪圖一時爽,并不在意你的健康。

咖啡的內(nèi)核是清醒上進,咖啡男孩能給你正能量,但他的后勁讓你疲憊不堪。

茶的內(nèi)核是愜意自在,茶男孩能給你自由,他最尊重你的內(nèi)心世界,但他看起來有點小古板且樸實無華。

等等,茶?你確定有喜歡茶的男孩子,而不是個大叔?

01

喝茶的年輕人屬珍稀動物?

咖啡,早已是當代都市打工人的指定飲品,人活一口氣,全靠咖啡吊著呢,比舌頭底下含西洋參都管用。

奶茶,也早已破圈。它火到什么程度呢?憑借奶茶愛好者的“一己之力”,生生逼出了一個新職業(yè)——調(diào)飲師,這是近日人社部公布的18個新職業(yè)之一

奶茶頭部企業(yè)之一的喜茶,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在國內(nèi)新挺進了18個城市,目前在全球 61 個城市共計擁有門店 695 家。

至于茶嘛,喝茶的年輕人,我喊你一聲,你敢答應嗎?

其實奶茶那點小心思早就被看透,要么使勁兒往肚里塞料,化作一杯八寶粥,要么努力往頭上戴高帽,變成阿爾卑斯山上的雪頂。

豐富的配料和創(chuàng)意,是盛宴,同時也是負擔,關(guān)鍵是作為基底的清清爽爽的茶之味不見了。奶茶雖好,有些年輕人可不愿貪杯。

不滿足于在阿爾卑斯山喝八寶粥的年輕人,開始喝茶了。

根據(jù)第一財經(jīng)商業(yè)數(shù)據(jù)中心發(fā)布的《2020天貓茶行業(yè)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年輕人在茶上的消費力十足。90后和85后的老青年們在消費占比上盤踞較頭部位置,95后的新青年們在消費增速上名列前茅。

看來年輕人真的越來越愛喝茶了,但可能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種喝法。

紫砂、玉石、木質(zhì)的茶盤得有其中一種材質(zhì)的吧?茶壺、茶海、茶杯、茶漏、茶勺可是最基本配備了。茶寵也別忘了,這個季節(jié)選一只金蟬最合適不過。如果都沒有,最差也得有個飄逸杯對付著用。

光有喝茶的家伙還不夠,你多多少少還得懂點茶,茶的種類、泡法那都屬于先備知識。陸羽的《茶經(jīng)》得略知一二,中國十大名茶至少能說對一半。如果都不會,共識的底線也需要知道綠茶去火,紅茶養(yǎng)胃,花茶有滋有味,黑茶讓人長命百歲。

抱有這樣期待的人能有什么壞心思,他們不過是土生土長的潮汕人或福建人罷了。

認清一個本質(zhì):無論叫Jackie還是Catherine,無論在88層還是138層辦公,他們不是代碼拼接男技師就是PPT紡織女工。在這些日日匆匆忙忙的有為青年眼中,“方便”才是第一訴求。

以怕麻煩為第一要義的年輕人,更熱衷于沖泡方便的品類,而非散裝的原葉茶。根據(jù)《2020天貓茶行業(yè)消費趨勢報告》顯示,Z世代和新銳白領(lǐng),最喜歡的三類茶是:

1、組合型花果茶/調(diào)味茶,如蜜桃烏龍茶等

茶里CHALI蜜桃烏龍茶包

圖片來源:茶里CHALI天貓旗艦店

鐵打的蜜桃烏龍CP,流水的茶品牌。桃和烏龍的搭配,堪稱茶界的當代迷思。

2、組合代用茶,如紅豆薏米茶、桂圓紅棗茶等

茶小壺桂圓紅棗玫瑰茶包

圖片來源:茶小壺天貓旗艦店

聽起來就極其養(yǎng)生,只要你有需求,氣虛、血虛、上火、水腫、眼疲勞,總有一款茶能讓你單是聽到名字身體就舒服了大半。

3、茶粉/茶棒類,如濃縮抹茶茶原液等

永璞宇治抹茶茶原液

圖片來源:永璞天貓旗艦店

看起來外觀要么像袖珍小花盆,要么像飛機餐黃油盒,冷熱水皆宜,分分鐘就還原出一杯好茶。是不是聽起來似曾相識,沒錯,咖啡的那一套玩法又吹到茶身上了。

除了上述三類方便沖泡的茶類之外,連熱水都不必燒不必等、甚至3分鐘就能入口的冷泡茶也是茶界之中年輕人心中的明珠。

立頓蘋果冷泡紅茶

圖片來源:聯(lián)合利華立頓天貓旗艦店

根據(jù)《2020天貓茶行業(yè)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冷泡茶在2020年的增速是整體茶品類增速的近10倍,其中大部分訂單都出自90后和95后之手。

MAT2020天貓平臺冷泡茶消費訂單量占比

圖片來源:第一財經(jīng)商業(yè)數(shù)據(jù)中心

年輕人確實更愛喝茶了,但喝的遠非古時文人雅士吟詩作對的茶,或現(xiàn)代人日常待客的傳統(tǒng)茶。

為什么喝茶變得這么與眾不同了,真的只是圖方便嗎?

02

當代年輕人喝茶行為大賞

你以為的年輕人喝茶:囫圇吞棗、速戰(zhàn)速決,有種豬八戒吃人參果的既視感,他們哪兒品得出什么滋味和意境呢?

真實的年輕人喝茶:包裝要有顏值,茶包設(shè)計要有儀式感,口味要好喝且豐富,總之喝茶就是要講究別致有新意。

包裝:要么極致典雅,要么極端可愛,總得占一樣

“每次一打開抽屜,五顏六色的一排排茶包在我眼前展開,比打開眼影盒還開心?!?/p>

年輕人喜歡的茶包要極致典雅,不喧賓奪主、視覺友善的顏色必不可少,比如淡綠、淡黃、淡粉。最好還能搭配上雅致的名字,千萬別橫沖直撞寫下“烏龍茶”、“紅茶”、“花茶”等,要用“金玉”、“嫣紅”、“綠妍”取而代之。

喜茶產(chǎn)品

圖片來源:喜茶天貓旗艦店

年輕人還喜歡極致可愛的茶包,它們完全擯棄了利用雅致來召喚傳統(tǒng)文人雅士喝茶的精魂,反而是大膽走卡哇伊路線,可愛絕對男女通吃,是治愈一切的良藥。

茶小空產(chǎn)品

圖片來源:茶小空天貓旗艦店

總之,喝茶包在傳統(tǒng)認知里處于喝茶界鄙視鏈的底端,因此茶包以外的戲份一定要做足。

茶包:老二刺猿也喜歡3D立體茶包,最好還帶點文創(chuàng)味

“茶包是我喝茶最大的樂趣所在,看著顏色、滋味一點點浸出,那是下午難得的發(fā)呆時光。”

還記得被經(jīng)典款立頓紅茶包支配的年少時光嗎,喝的是什么茶,泡出來才能知道。癟癟的茶包總像被蒙了一層毛玻璃,直到一次茶包意外破裂,才看到了那些碎碎的“茶葉”真容。

在“顏值至上”大行其道的當下,年輕人對茶包的審美也與時俱進。茶包要透明,內(nèi)容物要清晰可見,茶葉在水中的云卷云舒也要能被一睹芳容,因此3D立體的三角茶包成為了年輕人的心頭好。

但三角茶包基本屬于標配,年輕人更愿意在茶包上有更多動手的體驗。因此,模仿咖啡的掛耳茶包出現(xiàn)了,自己動手沏一杯茶,雖然比不了幾十道工序的功夫茶,但依然有內(nèi)味兒了,格調(diào)立刻就上來了。

chabiubiu茶包

圖片來源:chabiubiu天貓旗艦店

追求新意的年輕人則對茶包有更天馬行空的需求。古人明火烹茶的樂趣享受不到,那就得多動動別的腦筋??创筇剖伺⑻撇⒒蜇堖洹芭菰琛笔莻€不錯的選擇,日本有些文創(chuàng)品牌,甚至直接就把茶包做成了貓咪、兔子或深海動物的模樣。

日食記茶包

圖片來源:日食記天貓旗艦店

口味:奶茶能有72變,茶包絕不認輸

“我喝茶是為了逃避喝沒有味道的水,所以有滋有味很重要,配果粒的茶是最愛,當然我對一切獵奇口味也敞開懷抱?!?/p>

如果精致都市麗人的早晨是從一杯咖啡開始的,那她的下午,一定要有一杯茶??Х炔贿^是換湯不換藥的“叫醒你的不是鬧鐘,而是XX”,茶,才彰顯都市麗人的體面。

打開抽屜,一周7天,一天3杯,可以做到口味完全不重樣,才稱得上體面。晨會的時候,需要一杯金鳳茶進入狀態(tài);趕DDL的時候,需要一杯桂花綠來保持心平氣和;和甲方爸爸撕逼的時候,一杯能教育自己“莫生氣”的荷葉白茶必不可少。

茶界頂流“白桃烏龍”肯定要存半個月的量,不知道喝什么的時候白桃烏龍總沒錯。夏天即將到來,有熱帶水果元素的拼配茶絕對占領(lǐng)氣氛組的一席之地。

芒果綠茶

圖源:TFUN天貓旗艦店

在天馬行空、思緒如脫韁野馬的時刻,可以打開百寶箱,試試神奇的口味,例如馬卡龍芝士、巧克力路易波士等。更有甚者還勇于做中西合璧的嘗鮮先鋒,烏龍茶咖來一杯?

馬卡龍芝士紅茶

圖片來源:chabiubiu天貓旗艦店

蜜桃烏龍咖啡

圖片來源:永璞天貓旗艦店

為了追求微醺,一杯就能送你上云霄的便利店調(diào)酒根本不在話下,那帶有酒味的茶也足夠撩撥人心。無論是白桃馬提尼烏龍茶還是西柚莫吉托煎茶,想“買醉”的年輕人總能找到心儀之選。

白桃馬提尼烏龍茶(無酒精)

圖片來源:飛鳥制茶

總之,好喝格外重要,既不能掩蓋了茶的滋味,又不能單調(diào)到只有茶的滋味,茶和飲料之間的平衡點,是年輕人的心之所向。

無論是包裝設(shè)計、茶包創(chuàng)意還是口味創(chuàng)新,喝茶對年輕人而言,更多是為了取悅自己,因此情趣是喝茶的內(nèi)核。

情趣,是不是聽起來有點耳熟?年輕人對著同樣注重情趣的傳統(tǒng)飲茶之道招了招手,會心一笑。

03

不一樣的飲茶之尚

傳統(tǒng)飲茶之道的情趣一在品鑒,二在意境。

茶葉是人們處心積慮發(fā)明的產(chǎn)物,人們通過科學地采摘、發(fā)酵、炒制、烘干,將澀與香、苦與甜的滋味鎖在一片小小的樹葉中。最終通過看、聞、嘗等感官的運作,品鑒其滋味。

情趣建立在品鑒之上,最終抵達意境的層次。費時、費力又考驗感官的鑒別能力,傳統(tǒng)的飲茶之道常需要人心無旁騖,配上清甜爽口的茶湯,獲得凈化、澄清與幽遠之感,內(nèi)心得以升華。

年輕人飲茶的情趣則全然不同,看得見摸得著的,才是最好的。

對年輕人而言,能帶來感官刺激的好看、好喝、好玩的茶才是重點,至于究竟品鑒出了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除了感官刺激之外,喝茶最好還能有更多觸手可及的實用性,祛濕美白、清火明目、滋陰潤肺、補腎護肝,最不濟也要能解膩。

MAT天貓平臺功效關(guān)聯(lián)搜索詞

圖片來源:第一財經(jīng)商業(yè)數(shù)據(jù)中心

至于意境嘛,偷得浮生5分鐘閑,頂多能用來發(fā)呆、放空自己。思緒剛飛2米高,就被走馬燈似的微信工作信息狠狠拽了回來。不是不想有意境,是條件不允許。

雖然年輕人喝的茶相較傳統(tǒng)茶,新奇有余,底蘊不足,但咖啡一天2杯心臟直突突,奶茶2天一杯依然覺得奢侈,一天里剩下的七八杯水,不甘嘴巴寂寞的年輕人端起了茶杯。

參考來源:

《2020天貓茶行業(yè)消費趨勢報告》|第一財經(jīng)商業(yè)數(shù)據(jù)中心、天貓美食、天貓茶館

來源:有意思報告(ID:youyisi_cn)

作者:屈博洋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茶之妙道與茶之三美——中國人飲茶的生活美學

劉悅笛

談茶之道,談茶之美,就從一首著名且有趣之“茶詩”談起吧。茶詩早已是中國詩當中的特定品類了,這也許就是“詩茶合一”吧。唐代詩人元稹有次品嘗新茶后,寫下了一首形式新奇的《一字至七字詩·茶》: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zhuǎn)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亂豈堪夸。

這首詩妙,每句字數(shù),從一到七漸次鋪開,終形成了塔狀,又以詩題(茶)為韻,在詩之表現(xiàn)形式上堪稱精絕。詩句所詠,極為切題:從茶這個字開始,從其葉的香嫩品質(zhì)蕩開思緒,聯(lián)想到茶與“人”(詩人與僧人),茶之“形”(白與紅)與“色”(玉與紗),又極盡精工地描摹了煎茶制茶之“前”(銚煎黃蕊色)“后”(碗轉(zhuǎn)曲塵花)過程,進而上升到品茶的文化層面,暮邀明月、晨對朝霞,最終進入歷史長河,茶后“洗盡古今人不倦”,那是中國人一直以來的審美享受,此乃何等“美事”也!

所以說,茶,不僅幫助中國人洗盡了“塵心”,還推動了中國“生活美學”之精進。茶,其實無非就是中國人飲料嘛,但就是這個“吃茶”簡單之事,竟被中國人“啜”成了生活的藝術(shù)?!班ú琛边@個“啜”字,甚妙,那就是茶要一口一口地去“品”。

所謂茶中味道,是說茶味關(guān)乎道,它不是茶的生理之滋味,而更是人生的況味!

茶,始終在生活當中呈現(xiàn),既可以自己獨飲,也可以款待友朋。東瀛的《廣辭苑》就解釋:“茶道是以茶湯修養(yǎng)精神、探究交際禮法之道”,原本在日本叫作“茶湯”而江戶時代初期才開始叫“茶道”,茶湯僅就“飲”而言,而茶道就有了溝通之義。這個傳統(tǒng)延續(xù)至今,林語堂先生就曾幽默地說過中國人“最愛喝茶”:在家中喝,上茶館也是喝;開會時喝,大家講理也喝;早飯前喝,晚飯后也要喝,有了這“清茶一壺”,似乎到哪里都可以隨遇而安了。

唐代詩人錢起有一首《與趙莒茶宴》詩:“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所謂“茶宴”,是以茶代酒來宴請賓客。從“竹下忘言”、“一樹蟬聲”兩句來看,趙莒的茶宴舉辦,大概在盛夏的茂林修竹之中。其中,宴會上品的紫茶,在唐代飲茶風尚中被視為上品,陸羽在《茶經(jīng)》卷上也曾言,茶以“紫者上”,而“綠者次”。清風徐來、樹影婆娑,三五好友寤坐清談,比之于“竹林七賢”的痛飲狂嘯,更是另一番風味,魏晉文人通過吃藥喝酒入迷狂,唐宋之士則以品茗之清雅為尚。

詩中所說的“羽客”,指修仙的道人,“流霞”則是道教傳說中神仙的飲品,據(jù)說“每飲一杯,數(shù)月不饑”。早在南朝,飲茶就已摒棄了羽化升仙的目的,而是借茶清心降躁,這里說的“全勝羽客醉流霞”,更說明此岸凡俗生命、世俗生活的快樂,比那些美麗而又虛幻的傳說更具價值,這就是“生活美學”之境。

【從飲之“味”到茶之“道”】

那么,如何才能讓凡俗生命活潑起來,讓世俗生活充滿趣味?

途徑自然有很多,飲茶在中國人看來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更是通過飲之“味”過渡到茶之“道”?!皦m心洗盡興難盡”!實在是道出了千古茶道最精微、高妙的神髓——洗盡塵心,也就是把那些擾亂人的心緒、桎梏人的自由的世俗功利目的滌蕩干凈,剩下的,也就是關(guān)注生命、熱愛生活本身之價值的赤子之心了,這就是詩人所說的“興”吧。有如此興味,如此真性情,方能體驗茶之美,妙悟道之境!

清代人陳金詔《觀心室筆談》中所言尤為精辟:“茶色貴白,白亦不難,泉清瓶潔,旋煮旋啜,其色自白。若極嫩之碧蘿春,烹以雨水文火,貯壺長久,其色如玉。冬猶嫩綠,味甘香清,純是一種太和元氣,沁人心脾,使人之意也消。茶壺以小為貴,每一客一壺,任獨酌獨飲,方得茶趣。何也,壺小香不渙散,味不耽遲,不先不后,恰有一時,太早不足,稍緩已過,個中之妙,以心受者自知。茶必色香味三者俱全,而香清味鮮,更入精微。須真賞嗜者之性情,從心肺間一一淋漓而出?!?

中國茶道“洗盡塵心興難盡”的超越境界,就融會貫通在整個品茶的過程中,最終從心肺間“淋漓而出”,這是何等的“真性情”也?!從茶葉(茶色貴白)、茶水(泉清)和茶具(瓶潔)的選擇,到火候的把握(烹以雨水文火)、茶湯的觀察(貯壺長久)與品味(其色如玉)、茶香(味甘香清)的玩索,每一個步驟,其實都在物質(zhì)性、技藝性之中融入了“生活美學”的體驗。

《觀心室筆談》還提出了“茶壺以小為貴”的審美標準,要求每一客人,人手一壺,獨酌獨飲,這才是“茶趣”呢,為何呢?空間上的理由,乃是壺小,使茶香不散,茶味不遲;從時間上,也要把握得不早不晚,早則不足,稍則已過,用心才能感受其“妙”道。如今中國人泡綠茶往往以大壺為主,但在與茶人的交往當中,以小壺沖之,的確更有興味。

我有位云南茶人,曾復原了《清稗類鈔》當中記載的喝茶方法,該功夫茶使用了三個壺:一沖茶一淋杯一洗杯,還使用了“以巾覆之”的方法,也就是沖茶后用茶巾覆蓋在茶壺上面(既加蓋,乃取沸水徐淋壺上,俟水將滿盤,覆以巾),味道果不同!但是感覺所飲春茶,澀味盡除,中空有味,回甘涵詠……這就關(guān)乎所謂“色香味三者俱全”,需要充分、全面調(diào)動人的知覺(視覺嗅覺味覺),才能心領(lǐng)神會,由此才能香(“清”)味(“鮮”),從而進入“精微”之境界。品茶,就是從色、香、味等感官積極體驗出發(fā),中經(jīng)身體器官的暢適,而最終實現(xiàn)“意消”與“心受”。

茶道,就是一種“過程美學”抑或“過程哲學”,過程高過結(jié)果,同時,自然也就是世俗的,茶道也是一種日常生活的美學和哲學,這是我的獨特看法,也許更切近于茶的本質(zhì)。

中國人的茶道,始自唐,光大于宋,肇極于明清,近代以來雖稍有衰歇,但嗜茶、品茶、嘗茶的風氣綿延不絕,近年來又有中興之勢,茶的復興(特別是普洱茶的興起)成為了當今“生活美學”重興的急先鋒,“生活美學”就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理念支撐,位于昆明的弘益大學堂就已以“生活美學”為核心培養(yǎng)出五千多中國茶人。

古人歷來重人品,既有詩品與人品合一論,也有“茶品”與人品合一論:飲茶可以見出人品、境界的高低,又可以促進人品、境界的提升。茶人合一,乃飲茶當中的一種境界,這當然也是高層次的理想的。其實,飲茶與人的道德、境界之高低并無必然的聯(lián)系,嗜茶如命的人中,也不免有貪財好利之徒。更應看重的,還是茶道、茶藝的過程具有的“洗盡塵心”的可能性。品茶為人擺脫世俗桎梏、重返生命的自由之境打開了一扇門,至于能否實現(xiàn)這種境界,則要看品茶者本人是否情愿了。

【“三合其美”的審美體驗】

茶,其實有“三美”,但三美卻不一定非要仰仗名茶、名水與名器,那么,“茶之三美”話源何處?

《老殘游記》第九回“一客吟詩負手面壁,三人品茗促膝談心”中就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申子平、黃龍子和玙姑坐而論道,“話言未了,蒼頭送上茶來,是兩個舊瓷茶碗,淡綠色的茶才放在桌上,清香竟已撲鼻”。申子平端起茶碗,呷了一口,“覺得清爽異常,咽下喉去,覺得一直清到胃脘里,那舌根左右,津液汩汩價翻上來,又香又甜;連喝兩口,似乎那香氣又從口中反竄到鼻子上去,說不出來的好受”。子平大為驚異,問這是什么茶葉,如何烹制,為何這么好吃?玙姑說:“茶葉也無甚出奇,本不過本山上出的野茶,所以味是厚的。卻虧了這水,是汲的東山頂上的泉,泉水的味,愈高愈美。又是用松花做柴,沙瓶煎的。三合其美,所以好了。尊處吃的都是外間賣的茶葉,無非種茶,其味必薄,又加以水火俱不得法,味道自然差的?!?

所謂“三合其美”,就是茶、水與煮茶的火候、器具。

好茶未必是名茶,野茶也是美的,因為其味也厚;水也是美的,愈從高處取就愈美;還有烹茶的火候,煎茶的器具,亦是美的。在傳統(tǒng)觀念中,茶屬“木”,泉為“水”,炭為“火”(無論是鮮用的“松花”還是如今仍用的“核桃炭”),茶具為“金”(金屬質(zhì)的茶壺)、“土”(陶器制的茶杯),所謂“三合”,實在是包羅了金、木、水、火、土“五行”。這五行相生相偕,則全其美;相克相悖,則成其惡。品茶的學問,實在大焉!

“三合”,乃是“天人之合”的學問?!疤臁笔遣枞~、是泉水,是天然之物;而人,則指茶器、火候,是人力所能掌控的。從高蹈處來講,茶本身,就是秉承天地精神與自然情懷的,可謂是“天”“地”“人”“道”之合一。茶,本于地,得于天,乃納地之物養(yǎng),采天之陽光雨露,這是“天”道;茶農(nóng)的辛勞勞作,使茶得以顯身,烹茶與飲茶更是將茶化入中國人的生活當中,此乃“贊天地之化育”之“人”道。

回到茶器這個“人造”問題,陸羽《茶經(jīng)》所列茶器就有二十四種之多,分別供碾茶、藏茶、洗茶、煎茶、飲茶之用。到了宋代,蔡襄在《茶錄》中將茶器精簡為九種,有茶焙、茶籠(藏茶用)、砧錐、茶碾、茶羅、茶匙(解茶團、碾茶、篩茶、取茶末用)、茶鈐(炙茶用)、茶盞、湯瓶(飲茶用)等。稍后,茅一相專門寫過一部《茶具圖贊》,為器物封侯拜相,繪圖作傳,將所列的十二種茶具尊稱為“茶具十二先生”。

明清以后,隨著清茶、散茶的風行,原來專門應付茶團的砧錐、茶碾、茶羅等都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專門沖泡茶葉用的“茶壺”。古人飲茶,越到后世,越重其沖淡自然之味,因而不斷剔除各種外在的作料,這種豪華落盡見真淳的傾向,在茶器中也顯現(xiàn)無遺。如今筆者遇到不少茶人,他們都在復原唐、宋乃至明清的各種“茶事”之法,其中,就有茶人復原重造了古代的茶爐。這種小爐子便于攜帶,在泉邊烹茶的時候,既可以用來煮粥,也可以用以煮泉。毋庸置疑,好的茶器與茶、水相得益彰,能給人帶來極佳的審美體驗。日本茶道就精于此道,從中土舶來的“唐物”到朝鮮傳去的“高麗瓷”,皆成為東瀛茶道“素樸主義”美學之伴生品,中國茶所需之器,何不是如此呢?

晚唐詩人韓偓說,“越甌犀液發(fā)茶香”,“越甌”是唐代越窯所產(chǎn)的青瓷茶盞,陸羽曾說,“碗,越州上”。越州茶盞好在何處?越瓷像玉一樣溫潤,像水一樣澄澈,其色青,與茶之碧交相輝映,格外賞心悅目。晚唐另一位詩人徐夤專門寫過一首詠越州青瓷茶盞詩《貢余秘色茶盞》:“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功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云。古鏡破苔當席上,嫩荷涵露別江濆。中山竹葉醅初發(fā),多病那堪中十分?!?

越窯在唐代為官窯,專門為皇室燒制瓷器,所以其制作工藝、成品都秘不外傳,故而稱之為“秘色”。徐夤用“捩翠融青”來形容它的青翠欲滴,引人生出無限遐想?!肮ω嗝髟氯敬核p旋薄冰盛綠云”則是說注入茶湯后的整體感官效果:茶盞青碧如玉,晶瑩如冰,綠色的茶湯在其中輕輕回旋,香氣氤氳,仿若綠云繚繞……這是何等的享受!又是什么樣的人,才有資格受用此等清福?所以徐夤不無得意地說,像我這樣柔弱的病體,怎堪受用這“十分之?!??

【從茶壺到茶藝,品煮茶之樂】

到了宋代,點茶、斗茶之風盛行?!包c茶”是用茶末和以開水,制成膏狀,然后用滾湯沖點。熱氣騰騰的沸水點入茶膏,會激起純白、細膩的茶沫,也就是古人所說的“湯花”?!岸凡琛?,就是三五茶友相聚,比試誰點出的湯花色澤純白、造型多端、浮白長久,如今創(chuàng)新性的茶花制發(fā)是在杯中寫字(如茶、風、道等字)。陸游的名詩《臨安春雨初霽》中所說的“晴窗細乳戲分茶”,就是這種點茶游戲。

宋代點茶名手如云,宋徽宗、蔡襄、范仲淹等均是個中高手,就連出家人也不能免俗,雅好此道。楊萬里曾觀賞過蜀地僧人顯上人的點茶絕技,作詩贊嘆道:“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僧弄泉手,隆面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免甌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紛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萬變。銀瓶首下仍尺高,注湯作字勢嫖姚。不須更師屋漏法,只問此瓶與何答。紫微仙人烏角巾,喚我起看清風生。京塵滿袖思一洗,病眼生花得再明。嘆鼎難調(diào)要公理,策動茗碗非公事。不如回施與寒儒,歸續(xù)茶經(jīng)傅衲子。”

要在徑不盈寸的茶盞中,點出幻化萬端、造型奇異的湯花,點茶人除了勤學苦練,在技術(shù)上精益求精之外,還對茶盞做了改造,那就是從青瓷,變?yōu)楹诖?。蔡襄說:“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柸微厚,燲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斗試家自不用?!苯ò矡频牟璞K色澤紺黑如漆,與白色湯花對比鮮明;紋理細密,激起的湯花勻膩;瓷胎稍厚,不易冷,湯花回旋往復的時間也就長了??磥?,想在點茶中品味“芥子須彌”之趣,也須上好茶器。然而,點茶、斗茶畢竟還是以茶為戲,其看重的是茶的色,而不是香與味。要體味陳金詔所說的“色香味三者俱全”,功夫還得放在泡茶、飲茶、品茶上。明代以后,散茶沖泡成為飲茶風尚的主流,于是泡茶之器——“茶壺”又風靡一時,一直延續(xù)至今。

砂壺泡茶“蓋而不奪香,又無熟湯氣,故以泡茶不失厚味。色、香、味皆蘊”。所以這一時期紫砂工藝飛速發(fā)展,出現(xiàn)了一批紫砂名匠,如龔春、時大彬等大名遠揚。他們在明代日益繁榮的商品經(jīng)濟中大獲其利,一柄紫砂壺竟然能賣到一二十兩白銀,還供不應求,而當時普通市民一年的生活所需,也不過六兩銀子。這又是茶道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推動力的絕佳例證,市場推動的茶的普及,如今好似奢靡之晚明,名家所做的紫砂壺不僅供不應求,而且也被市場推上了天價。

茶藝之中,更能顯示人力功效的是“湯候”,也就是煮茶時的火候。這在唐宋的煎茶風尚中尤為重要。有人說,茶之妙,全在火候,這從陸羽《茶經(jīng)》中所描述的煮茶技巧就能窺見一斑。陸羽認為,燃料最好用炭,其次用干烈的木材,因為它們發(fā)火猛烈而無煙,不至于影響茶的正味;煮茶時要疾風烈火,煮至三沸,方可食用,但這些講究在今天來說,已經(jīng)沒有用武之地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古人煮茶,并非單純燒水,而是樂在其中,享受烹茶的樂趣。燒水煙熏火燎,有何樂趣?烹茶之樂,恰恰就是由此開啟的。

我們且看陸羽是如何體驗煮茶之樂的:“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涌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筴環(huán)激湯心,則量末當中心,而下有頃勢若奔濤,濺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華也。凡酌置諸碗,令沫餑均。沫餑,湯之華也。華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餑,細輕者曰花,如棗花漂漂然于環(huán)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鱗然。其沫者,若綠錢浮于水渭,又如菊英墮于尊俎之中。餑者以滓煮之。及沸則重華累沫,皤皤然若積雪耳?!?

如果還原出這一文化現(xiàn)場,煮茶也是一個融聲、色體驗為一體的審美過程,也就是“生活美學”的活生生的過程。從聽覺上說,從水將沸時細微的氣泡浮出的聲音,再到第二沸時的泉涌珠蹦,最后到了第三沸,茶器中竟也能翻江倒海、騰波涌浪!從視覺上說,茶末被滾燙激起,在水面上環(huán)游盤旋,如“棗花漂漂然于環(huán)池之上”,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鱗”,又如“若綠錢浮于水渭”、“菊英墮于尊俎之中”,真是千姿百態(tài),妙不可言!

這就是中國“茶之道”,它獨具魅力的“生活美學”韻味,如今中國人的“茶生活”當中被返本開新,譬如普洱茶在中原的普及就在尋求一種新道,為了避免與日本“茶道”區(qū)分開來,我建議還是用“茶之道”來言說中國吧,而且此道乃“妙道”也。

總而言之,茶之道,即生活之道;茶之美,即生活之美!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來源:文匯報,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3條結(jié)果 (用時 0.002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