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高山茶是鐵觀音嗎

找到約94條結(jié)果 (用時 0.006 秒)

是真的嗎?這些關(guān)于普洱茶的謠言

關(guān)于茶,總是有諸多說法,眾說紛紜。

?

面對各種各樣的說法,我們心里不得不打出一個大大的問號:是真的嗎?

?

今天就把這些真相整理了出來,看看你有沒有“中招”的。

濃茶可以醒酒,是真的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假的。

?

酒后喝濃茶可醒酒?這種誤解不知道危害了多少人。事實上,人們在飲酒之后,酒中乙醇經(jīng)過胃腸道進入血液,在肝臟中先轉(zhuǎn)化為乙醛,再轉(zhuǎn)化為乙酸,然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經(jīng)腎排出體外。而酒后飲濃茶,茶中的咖啡因等可迅速發(fā)揮利尿作用,從而促進尚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過早地進入腎臟,使腎臟受損。

?

拼配的茶品質(zhì)不好,是真的嗎? ? ? ? ? ? ? ? ? ? ? ? ? ? ? ? ? ? ? ? ? ? ?——假的

?

拼配概念具體包括六個方面:等級的拼配、產(chǎn)地的拼配、茶種的拼配、季節(jié)的拼配、年份的拼配、不同工藝的拼配。茶葉拼配是為了保持茶葉品質(zhì)的穩(wěn)定,提高口感的層次和飽滿度。純料是相對的,拼配是絕對的,拼配茶不一定比純料的差。

?

拼配是一種技術(shù),而市面上的一些古樹茶拼臺地茶、正山茶拼外山茶,根本算不上拼配,只能說是摻假!

?

?

茶葉沫很臟,是真的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假的


沖第一泡茶的時候,表面常會浮起一層“泡沫”,有人覺得很臟,誤以為是灰塵、農(nóng)殘等。其實,泡茶時產(chǎn)生的泡沫是茶葉中的茶皂素形成的。一般情況下,緩慢注水沖泡,所產(chǎn)生的茶沫會少點,懸壺高沖,茶沫會多一些。在古代這白沫被視為一種精華,杜育詩云:“煥如積雪,曄若春敷”。

剩茶過夜可以養(yǎng)壺,是真的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假的


有的人為了加快養(yǎng)壺的速度,把剩下的茶水、茶渣留在紫砂壺里過夜。殊不知這樣容易滋生細菌,如果氣溫過高,隔夜茶可能變餿壞掉,餿味會滲進壺體,不但不能幫助養(yǎng)壺,更是對紫砂壺的一種破壞。用這樣方式養(yǎng)出的壺,不僅會有異味,泡茶還會對身體有害。


茶與奶同飲會造成骨質(zhì)疏松,是真的嗎? ? ? ? ? ? ? ? ? ? ? ? ? ? ? ? ? ? ? ?——假的


有說法是茶葉中的鞣酸,會與牛奶中的鈣結(jié)合,降低腸道對鈣的吸收,長久造成骨質(zhì)疏松。其實,茶多酚與鞣酸雖同屬于鞣質(zhì),但并非同一物質(zhì)。與蔬菜相比,茶并不是鞣酸的主要來源,一泡茶中所含鞣酸是4-6毫克,半杯牛奶中含有120毫克左右的鈣,相溶鈣的損失不到十分之一,不可能造成骨質(zhì)疏松。

茶包里的茶都是劣質(zhì)茶,是真的嗎? ? ? ? ? ? ? ? ? ? ? ? ? ? ? ? ? ? ? ??——假的

?

傳統(tǒng)的茶包裝著茶碎末或茶粉,無法用肉眼判斷其原料品質(zhì)優(yōu)劣,導致很多人認為茶包就等于劣質(zhì)茶。其實,茶包不過就是一個包裝方式,在西方已經(jīng)盛行的三角包,本身采用的茶葉可能非常好。當然,還有一些袋泡茶本身的出發(fā)點是讓辦公族能迅速而便捷的喝到高品質(zhì)的茶,其中的技術(shù)含量不可忽視。

?

老鐵需要定期復焙,是真的嗎? ? ? ? ? ? ? ? ? ? ? ? ? ? ? ? ? ? ?? ——假的


老鐵即陳年鐵觀音。一些茶友認為,儲存陳年鐵觀音,一定要定期高火復焙。殊不知陳茶若多次焙火,茶中的部分有效成分會在高溫下消散,越焙越空,香氣和滋味都減弱,品飲起來茶感水薄,空洞,也就不是老鐵的真味了。陳茶如果保存得當,是不需要再復焙的。

有茶毫才夠嫩,是真的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假的


茶毫,也叫茶毛。是茶葉芽尖上面細小的絨毛,其中含有豐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物質(zhì)。一般來說,鮮葉越嫩,茶毫就越多,茶毫多少在很多情況下作為茶葉嫩度的重要指標。但并非所有的茶都可以一概而論,如龍井,在加工過程中,有一道工序叫輝鍋,磨掉茶葉表面的茶毫,形成其特有的光滑平整的表面,所以龍井的嫩度并不能看茶葉茶毫的多少來決定。

?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xiāng),是真的嗎? ? ? ? ? ? ? ? ? ? ? ? ? ? ? ? ? ? ?? ——千真萬確


有輿論認為印度是茶葉的故鄉(xiāng)。其實,中國才是最早發(fā)現(xiàn)和利用茶樹的國家,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jīng)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19世紀末,英國人威爾遜在《中國西部游記》中寫道,“在四川中北部的山坡間,曾經(jīng)看到普遍高10尺左右的野生茶樹叢”。這是首次在我國發(fā)現(xiàn)野生茶樹的報道。而印度等地茶葉等產(chǎn)的歷史還不到二百年,因此,茶樹的原產(chǎn)地,毫無疑問,應該是中國。

廣州人不喝綠茶是真的嗎?

作為土生土長的廣州人,我一直有一個問題困擾著:在我印象中,廣州一般都不喜歡喝綠茶,但是在網(wǎng)上居然找不到相關(guān)的問題。于是我就只好自己正兒八經(jīng)地胡說一通,如果有說錯的,歡迎大家給予指正。(本文3400字,閱讀全文約需5分鐘)

(一)在很小的時候,我就跟父親經(jīng)常到茶樓,八十年代廣州的茶樓很簡樸,茶水案上放有可供自取的茶葉和開水、茶壺,茶葉一般有烏龍、普洱、壽眉這三種。父親說過,普洱比較臟,壽眉比較淡、烏龍口味正相宜,而我小孩子就喝壽眉好了。乃至問及普洱怎么臟,父親說,普洱是用腳踩,然后堆在一起發(fā)酵,弄不好就發(fā)霉。有次他喝普洱,給我聞一下,果然有一股三月天打開衣柜的味道。這個味道就深深印入我腦中,一直都認為普洱(熟)茶是不衛(wèi)生的。

到十歲左右,武俠小說風行,金庸梁羽生小說中涉獵廣泛,經(jīng)常提到各地名茶的,大師們的精彩描寫惹得心里癢癢的,就問老爸“碧螺春”、“龍井”、“馬騮搣”(猴魁)的事情。父親說,那些是綠茶,寒涼,廣州人容易胃寒,不是很喜歡喝綠茶。心里甚是覺得遺憾,總想著有機會要見識一下。但是廣州人容易胃寒不喝綠茶的說法又被父親深深種草了。我家就是芳村的,稍大一點,喜歡騎著單車到處跑。石圍塘以前是給廣鋼囤煤的地方,高架橋下面就是黑黑的煤場,80年代末,開始有人在附近的路邊店鋪賣茶葉,逐漸多了起來,十來家、幾十家、上百家迅速發(fā)展,短短幾年間形成一個具有規(guī)模的集散市場。當時大家都沒什么包裝、品牌概念,基本就是初級農(nóng)產(chǎn)品狀態(tài),偶爾有人把在工業(yè)部得獎的茶用毛筆寫在大紙上掛出來,已經(jīng)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到九十年代開始,石圍塘附近已經(jīng)成為全果最大的茶葉集散地,并慢慢開始細化品類,紅茶、壽眉、烏龍、普洱是最為常見的,后來又有了鐵觀音、西湖龍井、英德綠茶等。西湖龍井是比較名貴的,家里曾經(jīng)有一個扁扁的小鐵盒,上面寫著西湖龍井,只有50克。是當年在名剎任要職的大姑母給我父親的,不知道價值幾何,但在當時肯定不是隨便可以買到的。

(二)年輕人總是放蕩不羈,念書的日子離開了家,就不去關(guān)注茶的事情了。后來結(jié)交了全國各地的朋友,經(jīng)常有朋友來廣州公干,我和廣州幾個朋友都是以酒相待,有一位青島女士提前聲明了不喝酒,我們倒是愁起來,跑到茶葉市場買了些茶葉來招呼,結(jié)果這位朋友給我們一人一份包裝精致的綠茶,并告訴我們要用玻璃杯沖泡。這茶沖泡后,細長的葉片隨水舒展起舞,非常好看。許多年后我才知道這就是小時候曾經(jīng)很向往的名品“馬騮搣(猴魁)”。

雖然猴魁好看,但我總覺得味道太清淡了,可能是習慣了烈酒穿喉的辛辣,已經(jīng)失去了細品清鮮的細膩味覺。

在這次之后,我覺得身在茶城而不識茶,是一件丟人的事情,于是便經(jīng)常到茶城去交朋識友,偷學茶知識。

進入兩千年之后,芳村茶城各種茶輪番熱賣,我都算是比較清楚的,由福建鐵觀音到臺灣高山茶、凍頂烏龍、鳳凰單樅、桐木關(guān)金駿眉、冰島、老班章、大紅袍、英紅九號、下關(guān)沱、牛蒡、金花茯、柑普茶、小青柑、福鼎白茶、新會陳皮……好不夸張的說,在這里引導全國熱賣的茶估計比你喝過的還多。

但是,有個現(xiàn)象很奇怪,在芳村茶城輪番登場的茶里面,還真沒有綠茶的影子,甚至在茶城成千上萬的商家里,經(jīng)營綠茶的店鋪都是很少的,就是有,都是為了表現(xiàn)得貨品齊全而只有少量貨的。

這個現(xiàn)象就說明了廣東人,至少廣州人是不怎么喜歡綠茶的。店家都是恨不得把廣告送到你面前的,只有接受了老廣對綠茶不感興趣的現(xiàn)實,你才會幾乎看不到綠茶的蹤影。

(三)

還是因為找來找去找不到廣州人不喝綠茶的說法,所以我只好自己想幾個說法出來,看看能不能說服大家,或者讓大家來說服我。

首先是歷史習慣說,廣州號稱千年商都,自漢朝時期已經(jīng)對外貿(mào)易,茶葉和絲綢、陶瓷一起,在宋代成為富國強兵的重要戰(zhàn)略和貿(mào)易物資,向北方換取戰(zhàn)馬,中亞、南亞從海路到廣州中轉(zhuǎn),用中亞的乳香、龍涎香、琥珀,東南亞的胡椒、丁香、豆蔻等,與中國的絲綢、茶葉、陶瓷互為交易。在古代航海貿(mào)易是非常依賴洋流和季候風的,一般來說每年來到廣州的船舶都是5-7月乘南風而來,在廣州停泊三個月左右籌辦貨物,9-11月乘北風離開。

絲綢、陶瓷都是可以放的,茶葉在古代不好存放,北宋王安石變法其中一條《通商法》,就是針對茶葉的,原因是王安石在浙江任小吏時,發(fā)現(xiàn)國家??夭枞~獲利的同時,需要承擔因為貯存、中轉(zhuǎn)造成大量腐爛的損失。王安石的變法只是將這個損失轉(zhuǎn)嫁到商人頭上,希望以商人高效率的運轉(zhuǎn)減少損失的發(fā)生,但在北宋茶葉為大團,干燥度不足、工藝沒有進步,效果是不大的。真正改變茶葉命運的是蔡襄,他研發(fā)出小團茶,因為體積小,容易干燥,使得可貯存時間延長。

南宋時期,廣州作為當時三大對外貿(mào)易輸出口之一(杭州、泉州、廣州),雖然不是主要的茶葉口岸,但交易量也是非常大的。大量的茶葉由廣州輸出,新鮮的“蒸青”想都不用想,只能是可以耐存放的團茶,也就是類似于我們現(xiàn)代人看到茶餅、茶磚。這個習慣延續(xù)下來,到現(xiàn)在有上千年歷史了。

第二是口感說,我說廣州人不喝綠茶,是指廣義性的,不是指所有人,因為新廣州人現(xiàn)在數(shù)量上已經(jīng)遠超老廣了,我小時候廣州400萬人口,現(xiàn)在1800萬。所以如果我認知上出現(xiàn)跟不上的,還請諒解。老廣這些年基本是接受口感比較濃的茶,一個是受潮汕人影響、一個是受朋友圈子影響。潮汕人功夫茶天下聞名,最早在茶葉市場經(jīng)營的人里面,十有八九是潮汕人,然后才是福建人,珠三角廣府人。潮汕人以鳳凰單樅獨步天下、福建人帶來的品種很多:鐵觀音、烏龍、大紅袍、白茶、金駿眉、臺灣茶,除了近幾年復興的白茶之外,口感都不能以清淡為賣點。香港人在九十年代搞起了普洱茶,為香港人打理的自然是珠三角的廣府人,天價普洱茶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話題,但在里面起主導作用的,還是老廣自己。

此外,廣東廣府地區(qū)本地也還有英德紅茶等,雖然影響力有限,但在本土還是有一定市場的。這么多口感稍重的茶占據(jù)市場空間,口感清淡的綠茶所占份額小,也是正?,F(xiàn)象。您在廣州的所有茶葉店鋪,老板都會熱情招呼你,為您泡上一道茶,買不買沒關(guān)系,進門就是朋友,這是廣東基本的為商待客之道。但你應該發(fā)覺,幾乎所有老板給您泡的茶,都不會清淡。一則,在廣東如果泡茶清淡,會被嗤笑待客不周,廣州有俗語“淡過貓尿”,就是形容茶水過于清淡的,所以茶老板們寧可多放幾克茶葉,也不愿意客人有這份感覺。那么長期下來,大家的口味就越求越重了。大家在這世上都是俗人,實在很難去品味綠茶那份清純了。

第三是胃寒說,廣州人包括幾乎所有廣府人,整天掛在嘴邊的就是“濕熱”、“濕滯”、“熱氣”;廣州人有全國著名的“涼茶”,涼茶是干什么用的?清熱和祛濕用的。自古以來嶺南為濕熱瘴氣之地,寒字不太挨邊,所以我一直認為廣州人胃寒不喝綠茶是不靠譜的。菊花在廣州流行了幾十年,要說寒,綠茶還比不上,但是有一點不能忽略:喝菊花的訴求是明確的,就是為了降火清熱;而綠茶的寒,沒人當它是藥,既然不是藥,那么一聽寒的肯定不是好東西,這是心理暗示起到了一定作用。

(四)

在全國的各大地區(qū)茶行當中,綠茶以各產(chǎn)區(qū)中心大城市批發(fā)市場為主,除了品牌產(chǎn)品之外,基本上產(chǎn)品覆蓋范圍大部分依舊是產(chǎn)區(qū)城市,小部分是“兄弟產(chǎn)區(qū)”互換,銷售上有一個“有效半徑”,長江流域沿途的省份,都有綠茶產(chǎn)區(qū),貴州、兩廣、福建也有產(chǎn)區(qū),“有效半徑”模式也同樣通用。各產(chǎn)區(qū)之間的品質(zhì)其實沒有天囊之別的差距,各地按照頂尖標準挑選的名茶都是片區(qū)品牌的標桿,退而求其次的也都差不多。同樣品質(zhì)的產(chǎn)品,在產(chǎn)區(qū)本地供銷平衡的情況下,沒必要向外低價輸出。很多時候向外輸出會比本地銷售更低價,這在茶葉、海鮮行當時很常見的。

在廣州的綠茶不多,呈兩個極端狀態(tài),高端的品牌很貴,低端的散茶很便宜。高端的好理解,上面應該說明白了,春茶茶青貴、各環(huán)節(jié)需要利潤,附加值肯定是需要高端需求人士買單的。那么很便宜的散茶怎么來呢?大家別忘了前面說的,夏茶茶青可以低到3元,甚至更低,那么按照公式計算,這些產(chǎn)品的市場終端價,是在60塊左右。這個量有多大?很大。這些產(chǎn)品怎么辦,留在產(chǎn)區(qū)銷售勢必造成惡性循環(huán),那就拿到其他產(chǎn)區(qū)去搞亂別人的市場。對,就是這么干的。

廣州市場是一個吞吐量很大的市場,而且成立最早、品種最多、經(jīng)驗豐富,在綠茶需求量并不大的情況下,這種銷售期短、風險系數(shù)大、中檔品質(zhì)貨源沒保障的產(chǎn)品,基本沒有商家會力出擊。

老豆教落吾巖飲(沒有歷史感)、性價比不對頭、存放不了、不對口味,這些所有作用疊加起來,也許就成為了廣州人不喝綠茶的梗。

來源:寶福林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銳評:《中國新十大名茶排名》——究竟是市場說了算還是純屬自娛自樂

引言:作為一個在茶行業(yè)的普通耕耘者和踐行者,我無時無刻都在關(guān)心、關(guān)注著中國的茶產(chǎn)業(yè),贊歌我不會唱,噱頭我不會搞,但歪門邪道、歪風邪氣我還是會揭露和批判,并腳踏實地去多做一些對茶產(chǎn)業(yè)真正有益的事情。

那個“中國茶葉十大品牌價值排行榜”的余音未落,中國“新十大名茶排名”又出爐了。

茶圈啊,總有些媒體和組織喜歡干一些虛頭巴腦、一卵無用卻極能討好某些個體和群體的事情。

說實話,看到這個十大名茶最新排名,我只能說搞出這個名單的組織太水了,跟那個中國茶葉十大品牌價值排行榜一樣水。

1、來看一下這個排行榜,對于排名第一的普洱茶,我認為沒有異議,以不到全國茶葉總產(chǎn)量的6%、不到全國茶葉總產(chǎn)值的5%,卻賺足了60%以上消費者的眼球,應該是實至名歸。

2、如果是15年以前鐵觀音排第二,不,哪怕是排第一都沒問題,而現(xiàn)在鐵觀音依舊一蹶不振,還在谷底徘徊,你竟然將它排在第二?你還說市場說了算,你去過安溪茶都走了嗎?去安溪茶區(qū)走了嗎?你看有多少當初賣鐵觀音的茶商已經(jīng)轉(zhuǎn)型了嗎?你看到現(xiàn)在的消費者對鐵觀音有多少不待見嗎?我一直認為鐵觀音是好茶,但你在它最落寞時評它為十大名茶第二,根本就是沒過腦子。

3、安化黑茶至少比那個十大茶葉品牌價值榜單里的瀟湘茶要強得多,但也不至于能進中國十大名茶排行榜前三啊。安化黑茶在普洱茶熱時順帶紅過一時,雖然它的品質(zhì)很好,但它太有個性在市場上至今一直不溫不火,市場知名度和占有率并不高。

4、武夷巖茶,這個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的茶品,這個集茶葉制作工藝大成者的茶品,這個同樣令整個消費市場矚目的茶品,為什么不在安化黑茶和鐵觀音之前呢?

5、當下最流行的一黑(普洱茶)一白,福鼎白茶,以一縣之力撐起一大茶類,紅遍全茶圈,這年頭,你可以不喝鐵觀音,可以不買安化黑茶,但福鼎白茶多少要囤點啊,排名應該緊貼普洱茶之后才對不是!

6、峨眉山茶,就因為竹x青出名罷了,找明星代言、賣不完的峨眉山600米到1200米海拔的明前高山茶芽,誰都知道全是收的瀘州納溪、雅安名山的茶,本來就是一個梗,還好意思放在十大名茶排行榜中?你們的良心不痛嗎!鳳凰單叢不香嗎?恩施玉露不香嗎?隨便換一個都比它強啊。

7、信陽毛尖,不說那個將信陽毛尖集團改成國龍茅臺的笑話,不說傳統(tǒng)詬病“小渾淡”,它在十大名茶排名里面應該還是有一席之地的,但不應該在黃山毛峰和西湖龍井之上啊。

8、黃山毛峰,已經(jīng)處于一個尷尬的地位,安徽好茶太多,這些年太平猴魁、六安瓜片、舒城小蘭花、頂谷大方等本土綠茶品質(zhì)都勝過黃山毛峰,為什么?由于黃山毛峰的傳統(tǒng)知名度,真正的本地黃山毛峰還沒出來就已經(jīng)有大量的外地“黃山毛峰”充斥市場,李鬼早已搞壞了李逵。要選一個徽茶,還不如選太平猴魁更合適。

9、每年春茶季,什么綠茶最剛,必定是西湖龍井,沒有任何綠茶的風頭能夠蓋過它,論知名度,幾乎全國男女老少都知道它,一直以來的十大名茶之首,你們硬是把它摁倒第九位,是跟它有仇嗎?

10、安吉白茶,中國綠茶界最成功的后起之秀,是綠茶中最逆襲的一個奇葩。一個白葉一號品種造福了全國數(shù)百萬茶農(nóng),成為種植面積最大的一個品種,貢獻很大,但將它排在十大名茶里面明顯不妥嘛。

很納悶,十大名茶里面竟然沒有一個紅茶,至少也得將人見人愛、老少皆知的正山小種給排進去是吧,是覺得福建茶排的太多了嗎?

至于給這個榜單評分的詳細指標依據(jù),誰都知道那本來就是個假大空的東西。

我認為大家心目當中的十大名茶標準應該是:品質(zhì)好、知名度高、大眾都認可、市場最愿意消費的茶品。

最后問一句:你們真下市場調(diào)研過嗎?還是只拿著各地政府和網(wǎng)上的紙面數(shù)字閉門造車造出來的?

你們這新十大名茶評選有意義嗎?哈哈,你們好無聊!

找到約86條結(jié)果 (用時 0.003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8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