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蓋碗茶續(xù)茶

找到約21條結(jié)果 (用時 0.007 秒)

泡好茶,是要用蓋碗的

茶人喝茶講究茶道,茶器也必合乎其道。

茶書中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

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為何單單贊賞蓋碗?其中,自有道理。

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

又稱“三才碗”、“三才杯”,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有托不會燙手,有蓋不會跑香。

一人,可以獨飲,人多,可以當(dāng)壺;在家,可隨喝隨泡,出門,方便攜帶,堪稱是“萬應(yīng)茶具”。

01

喝蓋碗茶的講究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于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么單單贊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于察色、觀形,亦不利于茶湯濃淡之調(diào)節(jié)。杯形茶具呈直桶狀,茶泡在杯中嫩葉細(xì)芽全被滾燙的沸水燜熟了,何來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飲”;北方盛行的大壺泡茶,茶溫易冷卻,香氣易散失,不耐喝且失趣味。此外,茶泡久了,品質(zhì)也會下降。無論從品茗鑒賞,或是從養(yǎng)生保健角度而論,用杯、壺泡茶的不足均顯而易見。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nèi),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托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wěn)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nèi),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zhuǎn),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蓋碗茶,須溫杯,然后放入茶葉注水加蓋。

沁茶的時間看茶葉數(shù)量和種類,約為20秒至3分鐘。

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nèi),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托又不會燙手。

品嘗蓋碗茶時,用茶托托起茶碗,拿蓋子在碗口刮幾下,使茶水上下翻轉(zhuǎn),輕刮則淡,重刮則濃,自得其意,這便是蓋碗較之其他茶器的好處。

在別人家做客時,主人奉上蓋碗茶,客人要細(xì)細(xì)慢飲,若喝完一碗還想再喝,就不要喝完,在碗底留一點水,主人便會意會添茶;反之,客人將茶水飲盡,主人便不再盛情續(xù)水。

若是在茶館,將茶蓋放在桌面上,說明茶喝完了,茶博士便會來斟茶;若臨時離開茶桌,便將蓋碗放在竹凳上,跑堂的會把你的茶碗包括小吃代為看管。

02

愛茶之人

怎么能不懂蓋碗的由來

蓋碗,始見于明代宣德年間,流行于清代。蓋碗的器型,有兩種:撇口式、直口折沿式。碗蓋,多扣于碗口內(nèi),偶有覆于碗口外部。

清乾隆 礬紅描金龍紋高足蓋碗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清雍正 黃地銅胎畫琺瑯纏枝花卉蓋碗

清乾隆?礬紅蓋碗

清雍正 粉彩人物紋蓋碗(2件)

清乾隆?豆青地粉彩魚藻紋帶托瓷蓋碗

蓋碗胎質(zhì),一般有兩種:瓷胎和紫砂陶胎。

常見青花、粉彩、琺瑯彩及單色釉等品種。也有玉制或金制的蓋碗,但多為擺件。

清 翡翠蓋碗

清道光 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紋蓋碗

清乾隆 斗彩過枝竹石紋玲瓏瓷蓋碗

康熙年間,蓋碗規(guī)格大小不等,器型多樣,是飲茶用具的一大改進。

唐代,隨著飲茶普及,有了專用的茶盞,后又發(fā)明了盞托。

【唐】鎏金小簇花紋銀蓋碗

蓋碗茶起源于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關(guān)于蓋碗的發(fā)明還有一則傳聞:

唐代宗寶應(yīng)年間,有一姓崔的官員,愛好飲茶,其女也有同好,且聰穎異常。因茶盞注入茶湯后,飲茶時很燙手,殊感不便,其女便想出一法,取一小碟墊托在盞下。但剛要喝時,杯子卻滑動傾倒,遂又想一法,用臘在碟中作成一茶盞底大小的圓環(huán),用以固定菜盞,這樣飲茶時,茶盞既不會傾倒,又不致燙手。后來又讓漆工做成了漆制品,稱為“盞托”。此種一盞一托式的茶盞,既實用,又增添了茶盞的裝飾效果,給人以莊重之感,遂世代流傳至今。

清乾隆 青白玉雕饕餮紋蓋碗 (一對)

清乾隆 青花粉彩“一團和氣”紋蓋碗 (一對)

清乾隆 亮粉玻璃描金蓋碗

宋元直至明清,配以盞蓋,形成了一盞、一蓋、一碟式的“三合”茶盞,這就是蓋碗的前身。

一盞一托式的茶盞,既實用,又增添了茶盞的裝飾效果,給人以莊重之感,遂世代流傳至今。

03

蓋碗茶的沖泡

「個人使用」與「多人使用」

蓋碗原本是個人、單次使用的茶器,可沖泡后直接端給客人或自己飲用,這時的蓋碗當(dāng)杯;

蓋碗也可作為茶壺使用,看得到茶湯,易于掌握濃度,可以直接欣賞泡開后的葉底,而且去渣清洗比壺來得方便,搭配公道杯成了另一種形式的茶器組合。

04

個人使用

沖泡方式

溫碗

以適當(dāng)溫度的熱水沖洗蓋碗。

置茶

放入適量茶葉。蓋碗一般的大小為140ml,若打算只沖泡一次,建議放2克茶葉。可依個人的喜好稍做調(diào)整。

沖水

以適當(dāng)溫度的熱水沖泡。

浸泡

注水稍滿時則蓋上杯蓋浸潤片刻。

飲用

端出奉茶。

打開碗蓋,欣賞熏于蓋底的香氣,以蓋子撥動茶湯,欣賞茶湯的顏色、茶葉舒展后的姿態(tài),并使茶湯濃度均勻。

將蓋子斜蓋碗上,留出一道縫隙,大小足以出水,但可以濾掉茶渣,按住蓋紐,端碗飲用。正式場合連托端起。

多人使用

沖泡方式

溫碗

以適當(dāng)溫度的熱水沖洗蓋碗。

置茶

將茶葉置入碗中。

賞茶

持碗自己欣賞茶葉,再讓客人欣賞。聞香時只取碗身與碗蓋,欣賞后即行蓋上蓋子。

圖片

沖第一道茶

沖入所需溫度的熱水,以繞圈方式將熱水注入蓋碗內(nèi),每片茶葉都得以充分滋潤、受熱,葉顯清香。沖水高度以蓋子不浸到水為原則。

浸泡

用杯蓋翻動茶葉,使茶葉充分伸展,注水稍滿時則蓋上杯蓋浸潤片刻,即可出湯。

倒茶

將蓋碗作為茶壺使用時,將碗蓋斜蓋,留出一道縫隙,大小足以出水,但可濾掉茶渣。

拇指、中指按住蓋紐,快速傾倒碗身,將茶湯倒入公道杯內(nèi)。

分茶

持公道杯將茶分倒入杯。

端杯奉茶

端起奉茶盤,放置茶盤前,請客人自行端取杯子。

“喝茶當(dāng)于瓦屋紙窗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塵夢。喝茶之后,再去修個人得勝業(yè),無論為名為利,都無不可。”

----《喝茶》

茶碗在蓋、托之間,如人立于天地之間,頂天立地為君子之擔(dān)當(dāng);碗中茶湯或濃或淡,經(jīng)歷過磨礪,才更能品味到苦澀之中沾染在舌尖的絲絲清甜。

蓋碗的選擇

蓋碗的選擇、使用也有一些小技巧

選蓋碗:碗沿比較外撇的蓋碗,注水的最高限離蓋碗邊緣有一段比較大的距離。類似這樣器型的蓋碗,同樣注滿水,捏著邊緣也不怎么燙。

注水量:茶葉投置到蓋碗后,入水只要水蓋過茶葉即可,不能過多。有的人入水時很喜歡把水倒?jié)M蓋碗蓋住,這樣不燙才怪。再說,水太多,泡出的茶也淡。

倒茶手法:拿蓋碗的手勢不偏不歪,手指放在口沿上,不要因為怕拿不穩(wěn)而去捏著杯身。沿著公道杯慢慢向下讓茶水緩緩流出,茶水就不會觸到手。如果拿蓋碗明顯偏了,茶水也就會沿著斜的位置流水,這樣極容易燙到。而且在倒茶時被燙,不得不停下來,稍微停下來,沒倒出來的茶水又會重新在蓋碗里浸泡茶葉,這時口感就會有所改變。

07

蓋碗的“暗號”

蓋碗的使用還有一些“暗號”,根據(jù)蓋碗擺放位置的不同,其也蘊藏著一些特殊的意思:

一:茶蓋上放點東西

在茶蓋上放點東西,表示客人離開一小會兒,稍后會返回繼續(xù)喝茶,暗示茶老板不要把蓋碗收走。通常茶客會在碗蓋上放片樹葉,也可以在茶蓋上放其他的小東西,類似火柴、小石子都是可以的。

二:茶蓋朝下靠茶托

茶蓋朝下靠茶托表示客人需要添水了,茶館小二看到后就會主動上來添加。這個方式很含蓄的請求小二添水,不過此方法一般只能添兩次。

三:茶蓋立起放在茶碗旁

這種放置方式比較有意思,通常都是熟人才會干,意思是要賒賬。如果茶客有朋友在場,自己錢沒帶夠,這樣可以暗示老板,下次再補,就能避免尷尬。

四:茶蓋朝外斜靠茶托

這個姿勢有來頭:古時候有很多幫會,若外地幫會之人遇到難處,欲在本地尋求幫助,便會如此擺放......茶館小二看到此暗示,就會在茶館尋找,介紹彼此認(rèn)識。

五:茶蓋朝上放進茶碗

這種放置意思簡單明了,就是告知茶館老板,自己喝完了要走了,可以安排收拾桌子了。

來源:澤青茶道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懷念故鄉(xiāng)的老茶館

兒時最喜歡的事便是跟著父親泡茶館。到茶館不為喝茶而是為聽說書人講評書。在煙氣繚繞、茶香裊裊的茶館里,說書人端坐在最前面,啪的一聲,手中的驚堂醒木重重地拍下,這古老的茶館便開始了新的一天。

通常,茶館里都擺著幾十張小茶幾,清一色的竹椅、躺椅,可坐可躺。去那里喝茶的客人坐得密密麻麻的,每人一碟一杯一蓋,這便是俗稱的四川蓋碗茶了。

在四川老茶館里喝蓋碗茶有許多不成文的規(guī)矩。比如茶客把蓋碗茶的蓋子揭開搭在托盤上,堂倌就會過來續(xù)水;若是茶客暫時要離開,將壺蓋翻身蓋上,堂倌會把座位給你留著,大家都心知肚明,是絕不會來搶座位的。堂倌給茶客添茶,茶客為了表示禮貌,用右手食指和中指相并在桌上點二下,意思是謝謝。茶客要走了,把蓋子蓋好,堂倌就會來收拾。無論如何不能把蓋子倒扣在桌面上,那是罵人的……這些規(guī)矩看似繁瑣,但常去茶館的必須學(xué)清楚,一旦搞錯,遭誤會是小事,有時還會惹出大麻煩。

說到老茶館喝茶的茶客形形色色,既有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也有文質(zhì)彬彬的讀書人;既有拉船做河沙生意的跑灘匠,也有走南闖北的江湖客。販夫走卒,都可隨意進出。茶館的茶具不需精巧得使人眼花,茶葉也不需貴得令人膽寒,幾角錢的茶葉讓人過足茶癮。

盡管如此,老茶館的氣氛依然是那樣的融洽。三三兩兩的茶客坐在一起,各自端著蓋碗茶擺起了“龍門陣”、打長牌,藉此消磨時光?!褒堥T陣”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天南地北,大到國家大事,小到街坊四鄰的花邊新聞,無一不講,話頭走到哪兒就“擺”到哪兒。講的內(nèi)容有真有假,亦虛亦實,可以是主觀感受,也可以是客觀真理,總之相互之間用不著提防,用不著斗心眼。無人會去深究其真假對錯,更無人會指責(zé)你吹牛,你盡管酣暢淋漓地抒胸中之意,直到口水講干了,喝口蓋碗兒茶,接著來。所謂“街談巷議”,大都在茶館里發(fā)生;所謂“野史村記”,也大都是從茶館萌芽的。因此,老茶館又成了人們工作之余、生意之余休閑放松的地方。

置身于香氣悠悠的茶館,喝著清香的綠茶、花茶,隔三岔五,你還可以欣賞到原汁原味的川劇清唱表演,隨著鏗鏘的鑼鼓、嗩吶、胡琴,表演者依次坐著,唱念者咿咿呀呀的唱聲,舉手投足間自有一股大家風(fēng)范。這些票友表演者,在老茶客的心里就是角兒,只要一聲喝彩,他們就心滿意足了。老板當(dāng)然是歡迎川劇座唱的,因為原汁原味的川劇清唱能給茶鋪帶來意想不到的經(jīng)濟效益。

你方唱罷我登場,說評書人也不知什么時候走上了臺,只聽醒木一響,茶館里頓時安靜下來。評書“諸葛亮草船借箭”、“劉備三顧茅廬”、“魯智深大鬧野豬林”、“景陽岡武松打猛虎”,說書人精彩的評書,不但博得了茶客們一陣勝似一陣的叫好聲,還吸引茶館外拉車、挑擔(dān)的人駐聽。每每這時,賣零碎小吃的小販們便趁機兜售價廉物美的瓜子、花生、紅苕干……茶客們一邊品茶嗑瓜子、花生,一邊聽評書,口中滋潤,心中暢快,煞是美哉。

決定茶館生意好壞的不僅是說書唱戲人的水平,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便是跑堂并提壺泡茶、摻開水的掌茶幺師的技術(shù)。我曾經(jīng)看到一個功夫過人的茶幺師,左手提著錚亮細(xì)嘴裝滿十來斤開水的銅茶壺,右手五指卡著一大摞茶具,見茶客進門,把茶碗往桌面一放,離老遠(yuǎn)從茶客頭上倒茶,茶水摻滿到碗沿,水滿手停,滴水不漏,讓人嘆為觀止。茶幺師的動作一氣呵成,絕不矯揉造作。如果你覺得輕松如小菜一碟,那么試試就可知端倪。這些華麗的動作,非一日之功,而是茶幺師年復(fù)一年刻苦訓(xùn)練的結(jié)果。茶館中,喝茶人的歡笑聲和茶幺師的吆喝聲混雜在一起,熱熱鬧鬧,永遠(yuǎn)沒有安靜的時候。

茶館里的茶是泡不完的,說書人的評書也是永遠(yuǎn)也講不完的。在講完當(dāng)天的這段書之后,他總會按部就班地來上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以吊住茶客們的胃口。下面的茶客雖然意猶未盡,可終有茶終人散的時候。于是,茶客們只得聊著天,一直聊到太陽落山茶館打烊,面帶不舍的神情回家。第二天,茶館里又會座無虛席,日子便在這一碗接一碗的濃濃香茶中不知不覺地流淌而過。

也許,那些記憶深處中老茶館文化已經(jīng)隨著歲月的流失而漸漸老去,在歷史的風(fēng)中與我們漸行漸遠(yuǎn),唯有那悠久古舊的茶旗,在歷史的清風(fēng)里向我們輕輕地招手,在懷舊的思緒里輕輕飄揚。

(摘自2015年第2期《吃茶去》雜志;作者:傅柏林)

川茶有川味,揭開蓋碗茶里的秘密

說到四川,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川菜,接著想到四川辣子、四川方言、四川妹子、四川臉譜、四川九寨溝等等,其實四川還有一個絕妙的特色——蓋碗茶。 

"蓋碗茶",是成都最先發(fā)明的特色茶飲。所謂"蓋碗茶",包括茶蓋、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稱蓋碗或三炮臺。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

蓋碗茶的由來

 

相傳,蓋碗茶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間(780-783)由西川節(jié)度使崔寧之女在成都發(fā)明的,因為原來的茶杯沒有襯底,常常燙著手指,于是崔寧之子就巧思發(fā)明了木盤子來承托茶杯。為了防止喝茶時杯易傾倒,她又設(shè)法用蠟將木盤中央環(huán)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這便是最早的茶船。

后來茶船改用漆環(huán)來代替蠟環(huán),人人稱便。到后世環(huán)底做得越來越新穎,形狀百態(tài),有如環(huán)底杯。

就這樣,一種獨特的茶船文化,也叫蓋碗茶文化,就在成都地區(qū)誕生了。這種特有的飲茶方式逐步由點巴蜀向四周地區(qū)浸潤發(fā)展,后世就遍及于整個南方。

 

蓋碗設(shè)計之美

自明末清初以來,茉莉花茶的窨制得以大力發(fā)展,普通老百姓熱衷于喝三花茶,用蓋碗兒泡茶則最為合適。

因為在沖泡的過程中,茉莉花茶在溫度與水的浸泡下,花的重量和體積相對較輕,會浮于水面,人們端著杯子喝茶時,用杯蓋輕輕一撇,將花撇至杯中的一旁,即可喝到清香馥郁的茶湯。而此時,杯蓋上面也會浮上茉莉花茶的味道。

一些懂茶之人,時常會通過杯蓋上的香氣,來識別茶葉的等級與好壞。

蓋碗里的川味

 

對于四川人來說,放慢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最好的地方就是到舊茶館里去,泡上一杯蓋碗茶。

想像一下,老式的穿斗房里,斑駁的墻面露出綠植纏繞的竹笆,更顯歲月的滄桑。梁上幾盞小燈,和著茶博士精湛的表演,一杯茶還沒喝到嘴里,就能感覺得到茶香悠長。

品茶之時,茶蓋置于桌面,表示茶杯已空,茶博士會很快過來將水續(xù)滿;茶客臨時離去,將茶蓋扣置于竹椅之上,表示人未走遠(yuǎn),少時即歸,自然不會有人侵占座位,跑堂也會將茶具、小吃代為看管。看著那水柱臨空而降,瀉入茶碗,翻騰有聲;須臾之間,嘎然而止,茶水恰與碗口平齊,碗外無一滴水珠,既是一門絕技,又是藝術(shù)的享受。

指掌之間托著精致的蓋碗茶,輕輕刮一刮,把蓋子斜斜的蓋在杯子上,瞅著那茶葉在沸水中慢慢蘇醒,抿著嘴唇輕輕一品,舒服的能忘掉一切煩惱。

一杯茶喝盡了,從那被歲月包漿成醬油色的吱嘎吱嘎響的竹椅子上站起身,拍拍袖子,繼續(xù)大步向前,繼續(xù)那紅塵里打滾的生活。

來源: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

 

找到約20條結(jié)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1條結(jié)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