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多酚的作用

找到約1,351條結果 (用時 0.021 秒)

算怪象還是妖風:你迷戀的到底是“老茶”還是“過期”茶

毫不客氣的說,所謂的陳化,大部分都是給過期茶找了個很好的銷售借口而已。

開篇有一個重要的定義,題目中談及的過期茶,主要指的是市場各種來路的老茶,一般都會有一定的年份,超過六大茶類人們認同的常規(guī)試飲期,比如放了四五年的紅茶,兩年以上的綠茶,放了五六年的白毫銀針等。因為現在除了綠茶,其他茶類有著越來越老,就越被市場追捧的局面,我覺得稍微有點混亂的。

1、哪來的妖風?

其實以前,中國是個綠茶為主的環(huán)境,所以飲茶文化中并沒有太多追求老茶的審美偏好。

如果非要說飲用陳茶的習慣,民間有,但是大都不是為了品飲其滋味,而是為了藥用。

比如在黃山,有些家庭會存放一點點老的祁紅,當作藥物來使用,長輩們說可以消毒殺菌。這一點我稍微有歧義,在新茶相對多酚類沒有被氧化更多的前提下,我的理解新茶的殺菌效果更好,但老祖宗傳下來的智慧,可能有獨到的地方,我們也給予尊重和理解。但至于喝老茶跟好不好喝,在以前也很少有人提及。

市場上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刮起了一股妖風,讓老茶開始越來越走俏。

2、我狠起來,連我自己都騙

有一次跟朋友一起喝茶,帶來一泡所謂上個世紀90年代的老紅茶,說是極其珍貴帶來與眾人分享。

第一杯入口酸,陳味撲鼻而來,還帶有焦糊的味道,就在我抬頭想看眾人的表情時候,我看到分享者眉頭皺了一下,但其還是強忍著身體的不悅,只說了一句:“這個茶陳韻十足”。

我想,這個場面應該有不少人經歷過吧?

3、商業(yè)互捧下的假大師

來談一下最近抖音較火的一位賣老茶的“大師”,梁某。

經常能夠看到曬各種老茶的視頻,從泡茶開始到品茶,形容到如天賜珍饈一樣的美味,隔屏讓你覺得喝茶原來是這么美妙的一件事情。他自己手上的茶葉是否好喝姑且不論,但各種老白茶,烏龍茶,甚至還有紅茶等,都統(tǒng)一歸納成香氣突出,口感柔和,帶有果酸。吊足了看客的胃口,不禁想問,老茶真的有那么好喝嗎?

如果仔細看過他視頻的專業(yè)人士,一眼就知道其是個半吊子,條索粗大的巖茶,被其形容成緊結,烏黑的葉底被形容成葉底鮮活,連最基本的評茶術語都不懂,拉出來一堆帶著享受時的評價,對于觀眾還是很受用的。

另外,有的時候也能看到各位現存一些大師與其互動,甚至送各種茶樣,指點一二??此频玫綐I(yè)界認可,實際上有人幫你處理那些沒賣完剩下的庫存,而且比新茶買的還貴,誰不愿意跟他合作?

商業(yè)合作互吹的目的,最終還是要收割你們這幫吃瓜韭菜。

4、你手里的過期茶,真的好喝嗎?

寫文章,總歸要有一個不同立場下的觀點,如果在這里還用所謂的“適口為珍”這種政治正確的廢話來通讀全文,我勸你就此打住,讀下去沒有意義了。

其實我一直都試圖去理解很多老茶,所以每年也會花一定的精力去收集,采購各類別老茶去喝,或者去朋友那邊喝一些老茶。

坦白的說,我?guī)缀踔徽J可類似生普,黑茶如六堡、苻磚之類的茶葉,其他的絕大部分各種老茶大部分都變得四不像,香氣潰散,湯感淡薄的占大多數。而且最大的問題還是在茶湯上,幾乎都變得淡而發(fā)散,既沒有原來的特點,喝起來也沒有讓人覺得符合茶應該有的愉悅體驗。當然,在任何時候我都接受一句那是你沒喝到好的這句話來打臉,有這個想法的可以寄來各種你認為好的,我來者不拒,真好的話,我免費為你各渠道宣傳。

5、只有找不出的缺點,沒有形容不了的特點

他們是怎么形容老茶的?

味道淡——柔和

陳味——陳香

沒有茶味——無味之味

香氣無——香氣沉穩(wěn)

無法形容亂七八糟的味道——歲月的痕跡

這里不一一列舉了,看著惡心。

所以各位放心,那些賣老茶的,只有你找不出的缺點,沒有他們形容不了的特點。

也許,因為愛,所以滿眼都是優(yōu)點吧。

6、標準的不標準

茶葉按照國家規(guī)定是需要標注生產日期的,根據GB-7718-2016預包裝食品規(guī)定,茶葉在外包裝上面是需要標清楚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但是,在地方標準中,各個茶類大部分都只標注了標簽按照GB-7718-2016或者GB-7718-2011的規(guī)定,需要標注生產日期,但并沒有寫各類茶明確的保質期。

再加上比如普洱的標準也寫過了,在符合GB/T22111-2008 標準前提下,可以長期保存。

白茶有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原國標GB/T 22291-2008中并沒有指出白茶適合長期保存,而在新版國標GB/T 22291-2017中,指出符合保存條件下,可以長期存儲,是不是也可以看成是為了順應市場的一小步呢?

那么在標準的混雜情況下,標準,也都看起來不那么標準了。

7、就算再亂,還是需要厘清

那么到底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陳茶”這個問題?

其實我原本想以專業(yè)的角度去梳理一整套邏輯,但是奈何我專業(yè)知識體系不夠,花了四天時間思考,也沒有能力厘清茶葉存儲轉化的理化邏輯,所以在此就還是簡單從體驗角度去建議一個看待老茶的原則。在文末我會詳細寫一下我認為專業(yè)層面的轉化概念,內容較為枯燥,并沒有一個確切的看法和認知,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仔細讀一下,也歡迎斧正。

我的看法如下

1、家底要夠厚

其實我前面也提到了,很多我接觸到的老茶的通病就是香氣低沉,滋味淡薄,在某種層面可以視同可溶物的大大缺失,所以,我認為如果要喝一些有價值的陳化茶,至少要有足夠的內質供其后期轉化。否則進入到淡而無味,香氣全無的老茶,剩下的只能是無味之味的意淫。

2、大部分人群認定的好喝

無論你怎么老,多么少見,得好喝吧?因為倉儲和茶葉的品質和來源不確定性,那種尖酸,雜味,焦苦,甚至霉味的茶肯定是算不上好喝的。哪怕就是宇宙誕生時期的,品飲的價值也都沒有了。

所以,在這里我認為大部分人認為的好喝,至少還是能體現出茶葉本身該有的:甜,醇,香,爽,鮮,回甘生津各種使人愉悅的體驗。

別杠,這種愉悅的體驗是基于生理判斷的,別為了和老茶,跟自己身體抬杠,真的。

3、是否需要延續(xù)六大茶類的特點?

其實這個問題我覺得不完全是,但至少大面還應該這樣。至少在我個人經歷上來說。

陳年綠茶失去了鮮爽和清香,喝起來是不愉悅的。

陳年的紅茶失去了香和醇厚,喝起來是不愉悅的。

陳年的白毫銀針失去了清鮮和多了陳味,喝起來是奇怪的。

陳年的烏龍茶失去了高香和丟掉了巖骨,我為什么不去喝紅茶?

......

當然茶葉的變化有很多可能性,所以我說了不完全是需要延續(xù)六大茶類的特點

4、適度的后熟不等于老茶

相對于茶葉完成干燥那一步的新,和適當放置的后熟,確實經過一定時期合理存放的茶葉會變得更好喝。

例如

所以有些高端的龍井,在制作完成后,還會放入石灰缸進行一個星期的后熟。

巖茶,需要更長的時間褪去火氣透發(fā)出茶葉的本香,這一點也是公認的。

但這一點是有一定的數據支撐的,比如紅茶經過適度存放后,因為醌類物質受到含水率和良好保存條件的影響,無法進一步氧化,會發(fā)生可逆的變化,所以紅茶在制作完成后短期內會存在一個多酚類物質和游離氨基酸等物質上升的一個過程,可溶物的增加,茶湯會變得更好喝。但長期看,隨著氧化的進一步深入,可溶物減小,品質還是下降的。

所以,無論是前人的智慧還是現代的科學研究,適度的陳放后熟是有必要的。

最后,回到我們開頭提到的,當你喝到各種來路不明數年甚至幾十年的老茶的時候,你真的覺得那口茶湯好喝嗎?

這并不需要答案,問自己就足夠了。

以下是我對轉化專業(yè)部分的看法,本不想放在正文中,因為前面說了我目前也沒有能力厘清專業(yè)邏輯,因為目前無論是大學教材,各種我們茶行業(yè)從業(yè)者(非專業(yè)研究方向)能查到的資料,都沒有一個系統(tǒng)性關于茶葉老茶和陳茶轉化的系統(tǒng)理論體系,包括茶葉質量與安全學中也明確指出,關于茶葉存儲的很多變化路徑,研究還不充分。所以我個人目前的能力和資源,也只能研究到這了。

有可能存在的轉化路徑

1、氧化路徑

對于普通人,沒有辦法達到絕對意義上的隔絕空氣所以茶葉制作完成后氧化的路徑是一直存在的。

多酚的氧化

比如多酚類物質,是茶湯濃度和厚度的重要物質。一方面會氧化縮合成高聚物,難溶于水,但另一方面比如紅茶因多酚氧化,初級產物會產生茶黃素,短期看又會增加茶湯的品質。部分介于多酚類物質和茶黃素之間不穩(wěn)定的醌,有可能會因為很難進一步氧化而被還原。所以多酚氧化路徑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基本都是短期看品質上升,長期氧化聚合整體大幅度降低,造成茶湯濃度下降的。

氨基酸的變化

量沒有太大變化,但是組分發(fā)生變化。有益于茶湯滋味的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等被大量氧化,紅茶里的氨基酸還可能會跟咖啡堿等進一步進入高聚物縮合。而蛋白質水解產生的新的游離氨基酸,并不能改善茶葉的品質。所以,不管什么茶葉,鮮爽度只會越來越差。

香氣物質的變化

香氣物質在氧化路徑下,特別酯類的物質是氧化減少的,氧化分解成一些低分子的醛,醇等揮發(fā)性物質,造成香氣下降。而且,脂肪族物質可能會氧化腐敗,還有其他一些物質也會產生酸敗,陳等不良氣味。

2、微生物轉化

微生物的轉化目前研究資料其實非常少的,但我根據資料學習看法主要是這樣,所有茶葉都不可能說完全避免微生物的侵入,但是很多茶類因為有高溫烘干的作用,本身微生物芽孢的存留量較低,在保存條件良好的情況下(低含水率),微生物作用不會特別明顯。

而目前生普的曬青方式是可以明確有微生物著落的,由于沒有經過高溫渥堆,所以我個人認為也不能明確是否有建立起優(yōu)勢菌種的過程,那么生普微生物轉化路徑還有很多問題需要研究。

黑茶類,因為經過高溫渥堆,建立起了大量優(yōu)勢菌種,并且都是對人體無害的,那么后期轉化就會進入一個微生物不斷裂解大分子,讓更多可溶物出現的情況,也會讓茶葉變得湯感變厚,滋味變醇的情況。

另外多提及一點,因為茶葉含水率低,所以微生物就算有影響,我認為這個過程也是極度緩慢的。

3、酶的作用

酶的本質是蛋白質,大部分經過高溫制成的茶葉,基本都會讓酶在成品茶中失活(不可逆),但是也有資料指出,酶依舊會有殘余酶存在,那么酶的作用有各種注入氧化,過氧化,裂解等等,但是有一點,一般茶葉的存儲條件含水率是需要控制在較低水平,茶葉一般不太會超過13%這個含水率,否則茶葉會霉變。所以我認為就算有殘余酶的存在(哪怕是白茶)作用是在茶葉后期存儲中受到抑制的。

其實,茶葉的后續(xù)可能存在常規(guī)轉化可能主要就是這幾條路徑,所以專業(yè)上我認為關于茶葉的轉化有很多問題需要研究,但實際上我認為很多老茶是不能明確含水率的動態(tài)變化的,那么倉儲條件不一樣,其實最怕的就是微生物(雜菌)帶來的問題。

所以如果沒有良好存儲條件下的老茶,我認為處于安全角度而言,盡量少喝。

——本文來自戀山堂,感謝作者付出

茶與健康:茯磚茶調節(jié)脂代謝和腸道菌群的研究進展

根據加工方法將中國茶葉主要分為六大類:綠茶(未發(fā)酵茶)、白茶和黃茶(輕微發(fā)酵茶)、烏龍茶(半發(fā)酵茶)、紅茶(全發(fā)酵茶)和黑茶(后發(fā)酵茶)。

與其他茶葉相比,黑茶因其復雜的微生物后發(fā)酵過程而具有獨特的風味品質。黑茶又可以分為茯磚茶(Fuzhuan Brick Tea,FBT)、普洱熟茶、康磚茶和青磚茶等。

茯磚茶主要產于湖南省和陜西省,是邊疆藏族、蒙古族和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補充劑。其特點是經過發(fā)酵階段,在FBT表面和內部形成獨特的“金花”,“金花”主要優(yōu)勢菌為冠突散囊菌(Aspergillus cristatus)。發(fā)酵后FBT味道濃郁,具有獨特的香氣從而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和喜愛。

最近幾十年,大量的研究表明FBT具有多種生物活性,特別是抗肥胖和降脂活性成為研究的熱點,同時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FBT調節(jié)脂代謝的活性可能跟其調節(jié)腸道菌群活性相關。

文章對FBT的調節(jié)脂代謝和腸道菌群研究進行了總結,以提高對FBT生物活性的認識,促進FBT的進一步研究與開發(fā)利用。

調節(jié)脂代謝活性

由于飲食結構的變化、缺乏運動和攝入過多的卡路里,肥胖作為慢性代謝疾病在過去幾十年中急劇增加,被認為是世界范圍內嚴重的醫(yī)學健康問題之一。

很多流行病學研究和臨床實驗都表明茶葉具有很好的抗肥胖活性。其中FBT具有優(yōu)異的抗肥胖活性,可以作為降脂減肥的潛在選擇。

動物實驗研究發(fā)現FBT可以顯著抑制高脂膳食誘導的體重增加、脂肪組織堆積、脂肪細胞增殖、肝臟重量、肝臟脂質沉積、胰島素抵抗,以及降低血清中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含量。

王蝶等用高脂飲食誘導肥胖的大鼠模型比較FBT和綠茶的抗肥胖作用,結果表明FBT和綠茶均能降低食物利用率和體重增加,而FBT在降低血清TG水平的效果優(yōu)于綠茶。

另外一項研究發(fā)現茯磚茶與山楂、蒲公英根、薄荷葉、茴香、橘子皮和洋甘菊以5:5:5:6:3:5:4比例復配后可以顯著緩解高脂飲食誘導的高血脂癥和代謝紊亂。

然而FBT中具有抗肥胖的生物活性成分仍不清楚,茶多酚一直被認為是茶葉中抗肥胖活性的主要成分。

體外實驗表明FBT中的多酚成分對胰脂肪酶具有顯著的抑制活性,半數抑制濃度(IC50)為0.81 mg/mL。

傅冬和等研究了水、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的FBT組分的抗肥胖活性,結果表明所有FBT提取物都可以激活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PPARγ)和PPARδ,并抑制法尼酯X受體(FXR)。

ZHOU等從FBT中分離得到多酚組分,利用大鼠模型研究FBT多酚的抗肥胖活性,結果表明FBT多酚可以顯著調節(jié)高脂飲食大鼠的腸道炎癥、腸道屏障和腸道菌群進而調節(jié)高脂膳食大鼠的脂代謝。

最近的研究發(fā)現FBT中的多糖組分也可以顯著抑制高脂膳食誘導的代謝綜合征。

另外一項研究表明FBT隨著貯藏年限的延長,對α-淀粉酶活性抑制能力降低而對脂肪酶的抑制能力增加,同時抑制α-淀粉酶活性與茶紅素、茶多酚的含量呈正相關,而抑制脂肪酶活性與茶多糖、茶褐素的含量呈正相關。

茶褐素是發(fā)酵茶中重要活性物質,FBT中茶褐素也可以通過促進脂肪細胞產熱從而抑制高脂飲食誘導的小鼠肥胖。

FBT中不同組分抗肥胖活性具有特異性,哪個組分具有調節(jié)脂代謝活性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同時,很多研究者對FBT降脂減肥的分子機制進行了系列研究,主要包括:

(1)FBT可以降低宿主內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和慢性炎癥水平。腸道中革蘭氏陰性菌釋放的LPS可進入血液,通過激活Toll樣受體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誘導炎癥、胰島素抵抗和代謝紊亂。因此,降低LPS和炎癥水平在預防代謝紊亂中起著重要作用。FBT可以顯著降低高脂飲食小鼠血清中LPS水平并抑制其炎癥反應進而調節(jié)宿主脂代謝。

(2)FBT緩解宿主氧化損傷。高脂飲食可能會導致宿主的氧化應激增加,從而引發(fā)肝臟脂肪變性誘發(fā)許多其他代謝類疾病,其中宿主的抗氧化酶是防御活性氧的主要酶,在控制脂質過氧化中起重要作用。FBT及其活性成分可以顯著提高高脂膳食小鼠血清及肝臟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過氧化氫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從而降低小鼠的氧化損傷。

(3)FBT改善肝功能。肝臟是脂肪生成和脂質代謝的中心,因此調節(jié)肝臟中與脂肪酸合成和脂質代謝相關的基因表達水平可以調節(jié)脂代謝及預防肥胖。FBT可以通過降低谷草轉氨酶(AST)和谷丙轉氨酶(ALT)水平改善肝功能,同時可以降低肝臟中脂肪合成、積累相關基因的表達,增加脂肪酸氧化、分解代謝相關基因的表達,從而調節(jié)宿主脂代謝。

(4)FBT抑制消化酶活性。脂肪酶在脂肪水解、吸收和代謝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因此抑制脂肪酶可以有效抑制人體對脂肪酸的吸收從而控制肥胖。FBT中多酚組分與脂肪酶結合,造成酶結構的改變,從而起到對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其IC50為0.81 mg/mL。

(5)FBT可以促進脂肪產熱,抑制脂肪沉積。FBT及茶褐素可以激活棕色脂肪組織并促使白色脂肪組織的褐變及促進脂肪組織產熱從而降低高脂飲食誘導的肥胖。

(6)FBT調節(jié)腸道微生物群。腸道菌群與機體生理功能密切相關,腸道菌群紊亂可能導致宿主代謝綜合征、肥胖等各類疾病。很多文獻報道茶葉可以通過調節(jié)腸道菌群進而有助于預防代謝類疾病。同樣,FBT及其成分也可以改善肥胖小鼠的腸道菌群。LIU等用抗生素處理的偽無菌小鼠模型進一步驗證了FBT的抗肥胖活性與腸道菌群的關系,結果表明FBT可以顯著改善高脂飲食誘導的肥胖,而FBT在偽無菌小鼠體內表現出有限的抗肥胖活性,因此腸道微生物在FBT的調節(jié)脂代謝中起關鍵作用。

FBT抗肥胖及調節(jié)脂代謝活性已經被廣泛報道,然而FBT調節(jié)脂代謝活性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包括:

(1)FBT經過微生物的后發(fā)酵,FBT的化學成分比其他類茶葉復雜得多,是哪種成分具有抗肥胖活性有待深入研究。FBT中仍有許多未知化合物有待進一步分離、純化和鑒定及活性評價。

(2)很多研究表明發(fā)酵茶中茶褐素可能是其重要的活性物質。FBT也含有豐富的茶褐素,然而關于FBT茶褐素的制備、結構和生物活性的信息依然有限。

(3)FBT抗肥胖活性已經經過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其潛在分子機制尚不清楚,有待進一步研究。

(4)FBT降脂減肥的活性主要還是集中在細胞和動物實驗驗證上,依然缺乏臨床數據作為支撐。

調節(jié)腸道微生物活性

腸道微生物在調節(jié)機體生理功能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更被視為“被遺忘的器官”,同時腸道菌群可以作為連接飲食和宿主健康的重要橋梁。

尤其益生菌和益生元可以通過調節(jié)腸道菌群進而影響宿主健康,因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茶葉中多酚和多糖等成分均可以逃避消化系統(tǒng)的消化進入大腸與腸道菌群發(fā)生相互作用,FBT及其活性成分對腸道微生物的影響也受到了廣泛關注。

體外實驗表明,FBT或其組分可以通過降低厚壁菌門/擬桿菌門(Firmicutes/Bacteroidetes)的比率來調節(jié)腸道菌群組成,同時可以減少Escherichia、γ-Proteobacteria_B38等有害腸道微生物群的相對豐度,促進Bacteroides、Bifidobacterium、Faecalibacterium等有益腸道微生物的增殖從而發(fā)揮其益生的活性。

FBT及其組分可以調節(jié)腸道微生物群的代謝途徑和代謝產物,如FBT水提物可以增加丁酸含量,茯磚茶多糖及金花菌多糖可以顯著增加乳酸、乙酸和丙酸的水平,基于宏基因組測序研究結果表明純化的茯磚茶多糖成分可以促進腸道菌群的合成和優(yōu)化代謝途徑。

腸道菌群與機體生理功能關系密切,腸道菌群紊亂會誘導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結腸炎等多種疾病,因此維持腸道菌群平衡對保持機體健康、預防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FBT可以通過調節(jié)腸道菌群發(fā)揮其生物活性,主要包括:

(1)調節(jié)腸道菌群與抗肥胖活性。腸道菌群在宿主的能量吸收、脂質代謝及代謝類疾病中發(fā)揮關鍵作用。在高脂膳食誘導的肥胖小鼠模型中,高脂可以顯著誘導小鼠腸道菌群紊亂,而FBT可以通過增加腸道菌群的α多樣性、降低厚壁菌門/擬桿菌門的比例、增加Lactobacillus、Bacteroides、Bifidobacteriaceae等有益腸道微生物、抑制Allobaculum、Helicobacter、Ruminococcaceae、Peptococcaceae、Peptostreptococcaceae、Erysipelotrichaceae等致病性腸道微生物進而調節(jié)宿主脂代謝。最近有研究發(fā)現FBTPS可以逆轉高脂膳食誘導的腸道微生物多樣性降低、抑制Erysipelotrichaceae、Coriobacteriaceae、Streptococcaceae的增殖,同時茯磚茶多糖可以調節(jié)44個與代謝綜合征呈顯著性相關的關鍵操作分類單元(OTU)。李秀平等研究表明FBT通過調節(jié)腸道菌群和膽汁酸代謝從而調節(jié)大鼠的脂代謝。ZHOU等利用肥胖大鼠模型和糞菌移植實驗進一步證明FBT多酚組分抗肥胖活性依賴于腸道菌群,并且其調節(jié)脂代謝的活性與腸道中Akkermansiamuciniphila、Alloprevotella、Bacteroides、Faecalibaculum相關。

(2)調節(jié)腸道菌群與免疫活性。腸道菌群在宿主的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和成熟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腸道菌群紊亂會破壞宿主免疫系統(tǒng)。茯磚茶多糖、金花菌胞內和胞外多糖均可通過調節(jié)腸道菌群及改善腸道屏障進而增加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

(3)調節(jié)腸道菌群與抗炎活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炎癥性腸道疾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盡管結腸炎的發(fā)病機制依然不清楚,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腸道菌群紊亂、腸道屏障損傷與結腸炎發(fā)病進程具有高度相關性。茯磚茶多糖和金花菌多糖均被報道可以緩解葡聚糖硫酸鈉(DSS)誘導的結腸炎,同時可以調節(jié)結腸炎小鼠模型的腸道菌群,并且相關性分析和糞菌移植結果均表明腸道菌群改變有助于結腸炎的改善。

FBT調節(jié)腸道菌群的研究已經被廣泛報道,然而相關研究依然需要進一步改進,主要包括:

(1)一些研究表明FBT活性與調節(jié)腸道微生物群有關。雖然可以通過相關性分析和偽無菌動物模型進行分析,但是依然需要利用無菌小鼠和糞菌移植實驗進一步驗證。

(2)FBT在體內調節(jié)腸道菌群的研究主要依靠擴增子二代測序技術,然而這種技術不能鑒定到腸道菌群的種屬,因此急需要利用宏基因組測序技術進一步挖掘發(fā)揮作用的關鍵菌種。

(3)FBT調節(jié)腸道菌群主要集中在FBT調節(jié)腸道菌群的研究,然而腸道菌群如何進一步改善宿主健康的研究尚未見報道,因此需要利用宏基因組學結合代謝組學、轉錄組學及蛋白組學等技術進一步挖掘FBT通過調節(jié)腸道菌群改善宿主健康的分子機制。

結 論

FBT在中國南部和西部邊境地區(qū)作為傳統(tǒng)飲料而被廣泛飲用,因其獨特的風味及保健功能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促進了越來越多關于FBT的研究,特別在FBT生物活性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進展。其中降脂減肥是FBT最重要的藥理功能,同時也是FBT研究最多的活性,然而FBT調節(jié)脂代謝活性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FBT中降脂減肥活性成分鑒定,FBT調節(jié)脂代謝機制的挖掘等急需進一步的研究。最近幾年,隨著測序技術的發(fā)展,FBT調節(jié)腸道菌群的益生活性逐步被研究者重視,但總體研究處于初步階段,FBT調節(jié)腸道菌群的關鍵種屬及腸道菌群改善宿主健康的分子機制均不清楚。

因此文章綜述了FBT調節(jié)脂代謝和腸道菌群的研究進展以增加人們對FBT生物活性的認識的同時,并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從而促進FBT的進一步研究與開發(fā)利用。

來源:中國茶葉加工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盛軍教授科普發(fā)酵茶——神奇的樹葉:生活和生命的伴侶

“寧可三日無飯,不可一頓無茶”……全世界約有20億人離不開一片茶葉,有些國家視茶為“國飲”,一片茶葉中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云南省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獲得者、云南農業(yè)大學原校長、云南省普洱茶協(xié)會專家委員會主任盛軍教授結合專業(yè)研究,為眾多愛茶之人科普這片神奇樹葉的故事。


發(fā)酵茶“解毒”還可解鄉(xiāng)愁

茶葉經過特殊的加工工藝會變成六大茶類: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和黑茶(普洱茶),而生活在西藏、新疆和內蒙古的人以完全發(fā)酵茶——黑茶和普洱茶為生活伴侶。

黑茶經過高溫和自然微生物長時間發(fā)酵,茶葉里的茶多酚經過生物酶和氧化聚合反應形成了大分子茶褐素,生成具有表面活性劑(去污劑活性成分)活性的生物大分子,它結合油脂尤其是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能力大幅增加。茶褐素通過結合油脂增強油脂在水中的溶解性,抑制油脂吸收,帶走油滴,增加排泄。

攝入過多的油脂進入體內,會打破人體的代謝平衡,人體要調動所有代謝組織器官來應對“過?!钡哪芰俊0l(fā)酵茶作為功能型生物“代謝補償劑”,能夠綜合調節(jié)過剩的能量代謝,讓能量最大限度滿足人體需要,并使多余的能量成分(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排出體外,使機體達到能量代謝平衡狀態(tài)。普洱茶等全發(fā)酵茶的茶褐素還能夠結合很多細菌代謝毒素,調節(jié)腸道微生物,具有顯著的“解毒”功能,因此,一旦我們誤食有害細菌造成腸道不適,可以多喝濃濃的發(fā)酵茶來“解毒”。

另外,如果身在異國他鄉(xiāng)水土不服,不妨試試喝濃濃的發(fā)酵普洱茶。


發(fā)酵茶獨特的“養(yǎng)分”與魅力

發(fā)酵茶有兩個顯著的特征:暖胃和不影響睡眠。有趣的問題是,發(fā)酵的普洱茶為什么暖胃,為什么還不影響睡眠,茶葉中的咖啡因到哪去了?云南農業(yè)大學普洱茶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解開了這些秘密。

研究發(fā)現,普洱茶完全發(fā)酵后形成的生物大分子茶褐素,除了能夠強力結合油脂外,還能夠結合咖啡因,使咖啡因失去刺激神經興奮的功能,因此完全發(fā)酵的普洱茶不影響睡眠。

為什么普洱茶暖胃?研究發(fā)現,由于茶葉中的茶多酚具有使胃黏膜收斂的刺激作用,所以胃寒的人喝綠茶(含茶多酚,不含茶褐素)容易“傷胃”。而普洱茶經過完全的生物發(fā)酵作用,使茶多酚聚合失去刺激作用,形成大分子茶褐素,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護層,具有“暖胃”的功能。

大葉種普洱茶發(fā)酵后富含茶褐素,1克普洱發(fā)酵茶含500至600毫克茶褐素,是普通茶葉的兩倍。由于大葉種普洱茶生長在高海拔山區(qū),最適宜的生長區(qū)域是北緯23.5°,處于茶葉黃金帶產地,因此,這也是發(fā)酵普洱茶“刮油”效果顯著的原因。

紅茶和普洱茶(黑茶)屬于完全發(fā)酵茶,女士喝紅茶能夠調節(jié)內分泌,尤其是更年期,一天喝兩杯濃濃的紅茶會讓你睡個好覺;紅茶與新鮮鐵皮石斛(鮮葉也可以)一起煮著喝,效果更好。

缺失的第八營養(yǎng)素“食物多酚”

科學家最新研究發(fā)現,現代工業(yè)化精深加工食品缺乏食物多酚容易導致人代謝免疫失調,即多發(fā)慢性炎癥(俗稱“上火”)。

食物多酚與膳食纖維一樣,過去是被人們“討厭”的食物成分。尤其是食物多酚苦澀易變色,影響食品的“顏值”。從科學角度來講,變色不是“變質”,這是長期以來人們認識的一個誤區(qū)。長期的科學研究發(fā)現,食物多酚具有抗炎癥、抗氧化的功能。茶葉發(fā)酵形成的茶褐素是茶多酚的聚合物,具有多酚的多種功效特性,如抗炎癥、調節(jié)代謝免疫等功能。就其功能而言,高溫發(fā)酵生成的茶褐素,與茶多酚相比更具中藥的作用特征,茶多酚抗炎癥效果更快,而茶褐素效果緩慢更長久。

云南農業(yè)大學普洱茶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世界上率先解開了茶葉抗炎癥的秘密:喝茶清火是茶多酚和茶褐素抗炎癥的功勞。根據食物多酚這些調節(jié)代謝免疫不可缺少的功能,人們把食物多酚稱為“第八營養(yǎng)素”。

來源:云南省普洱茶協(xié)會--云南日報,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1,336條結果 (用時 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15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