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對視力好的茶

找到約333條結果 (用時 0.027 秒)

我的外號叫“茶杯”

不好煙,不好酒,好茶。

工作一直是文案,好茶首先緣于提神。煙酒茶都是提神的東西,不沾煙酒的人如何提神?問高人,高人說:“我就喝茶?!毕笃宕髱熈笕A下棋必喝茶,棋不順時,就端茶杯,遇大賽,看到柳大華就看到他的茶杯。

從此就喝茶,年輕時喝茶沒什么講究,有茶葉就行。喝久了,喝習慣了,偏愛菊花茶。

菊花茶是自己配的,茶葉可以不講究,菊花是特別講究的。不敢到超市買,一般都到藥店買菊花,買上好的野菊。泡茶時,比例自己把握。上火了,菊花就多放些,火泄了,菊花就少放些。經(jīng)常在電腦前碼字,菊花茶也有養(yǎng)眼的奇效。

我喜好的茶葉,必到茶產(chǎn)地去看,看茶樹,看茶樹生長的環(huán)境。我家鄉(xiāng)附近最好的山區(qū)是五峰,那里產(chǎn)茶。五峰經(jīng)常有野物被活捉了到菜市場賣,我瞧那野物,比如野雞,眼睛有神,羽毛閃亮,見人就撲騰。我就想像那山有多高,水有多清,樹有多密。單位放假,就瞅空跑到五峰去考察。車在山腰跑,霧在山谷繞,看不到茶樹。霧散了,才發(fā)現(xiàn)茶樹就在霧里。近看茶樹,葉尖尖細嫩得令人疼愛,陽光一照,茶綠得沁人心脾。再看樹腳下,沒有人工肥,腐葉滋潤的泥土散發(fā)出清涼的芬芳。

如此看重茶葉的質量,是因為人一天喝的水比吃的飯多,茶水的質量,直接決定了人身體的素質。

人說煙出文章酒出詩,我沒試過。我要說的是,茶出文字材料。如果說文章和詩是神來之筆,那么文字材料就是苦活,白領做的苦活。十年文案,我發(fā)現(xiàn)同行中有八成以上是茶君子。究其原因,一是辦公室禁煙,二是茶更能為文案解乏。不敢揣度別人的感受,我只說我的菊花茶。

茶的享受,從泡茶始。配茶、沖水就是一種休息和愉悅,枯燥的辦公,調劑出生活情趣,就是一種享受。我經(jīng)常聽到隔壁的頭兒在辦公室偶爾五音不全地哼歌,正是他離開電腦泡茶的時候。茶,讓人一下子輕松了,放開了。茶從沏上以后,喝不喝,人就開始跟茶有了交流。時不時要揭開茶蓋聞一聞、瞧一瞧,茶水的一絲清香,茶葉的一點綻放,都是語言,是茶在說話,讓獨坐電腦前的我,不再孤獨。乏了,喝一口,清香入腑,有美食感。寫著寫著,什么給忘了,喝一口,就想起來了。頭兒要求加班,猛喝幾口茶,怨氣也就下去了……

喝菊花茶對我身體帶來的好處,也多次在QQ空間與人分享。首先是我的視力比一般人要好,人到中年,許多同行都帶眼鏡了,我沒有。菊花茶對緩解視力疲勞,是有醫(yī)學依據(jù)的。但這種緩解非常輕微,只有長期堅持喝一種茶,才能見成效。再就是扁桃體,文案的職業(yè)病之一,就是扁桃體經(jīng)常愛發(fā)炎,特別是有煙史的朋友。辦公室的老許,抽空就要跑到衛(wèi)生間抽一口的,以前老聽他喊咽喉疼。自從被我搞成“菊花茶”朋友后,扁桃體就安分了。我也是這樣,扁桃體和整個咽喉部位,一直沒半點毛病。再就是氣色,搞文案的走出去最顯著的標致,就是氣色不好。茶水有規(guī)律的有效補充,讓我的氣色姨直很好。

喝茶,也緩解了我的生活節(jié)奏。上衛(wèi)生間都要一路小跑的快節(jié)奏時代,要把節(jié)奏慢下來,還真不是件容易事。但茶文化天生就是慢生活享受,茶水是泡出來的,茶味是品出來的,熱茶是要慢慢喝的。與茶對話,你需要斯文,需要空閑。當我們活得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的時候,茶,讓你安靜下來。

我生活中的許多靈感和創(chuàng)意,都是在陽臺上品茶時想出來的。我空坐著,老婆有事會叫我,但我喝茶的時候,老婆是不打擾我的,她不認為我在喝茶,認為我是在補充能量,跟吃飯一樣。

當一個人的愛好成為習慣的時候,就成了生命的一部分,或徹底融入了生命。有好酒者年老時沒了名字,叫“酒壇子”。我現(xiàn)在沒怎么老,也有了外號,叫“茶杯”。

(摘自2015年第2期《吃茶去》雜志;作者:阮紅松)

喝茶的過程

對于茶,我是情有獨鐘的。之前,我對其有很多的比喻,但都過于牽強,或者說是不夠貼切。后來,我想到一個詞,這個詞我認為比較契合、或恰當。最終我就認定它了,這個詞就是情人。

情人一說,是要惹是非的。這里包括外人的狐疑,家人的不解。后來我做了一番斗爭,把這個詞解釋了一下,我說:對于情人我有自已的理解,第一不敢茍同于網(wǎng)絡上的戲言。第二沒有非禮妻子的思想。第三更不會有貪官和巨富們那樣的荒誕行為。這個情人是不排斥妻子的,那種“情”雖然有時也會隱隱的、澀澀的、甜甜的或是酸楚的。但每每都會帶給你許多的感受,即使是相擁一下、相思一下、相視一下,都能留下些許的回味,以及美好的映像。偏偏妻不屑一顧,子懶得一看,不知是怕受到影響,還是不予認可。

好在這是我最后的底線,妻也沒那么認真,只是任我去了,這種結果就讓我有了每次愜意地喝茶過程。不過,我想說明一點的就是,我喝的茶都是春季采摘的綠茶。

綠茶的喝法是有講究的,不應有過多的思量,也不要有位子、票子那樣的聯(lián)想,更不能有“小人與女子難養(yǎng)” 那樣的雜念。我欣賞的是詩人那天講詩歌時,拿一杯綠茶作講解的對象。他說,任何藝術的東西都要留有空間、想象和余地,不要一味地去看它的表象,就像這杯綠茶,在人們的思維習慣中,看到的是已經(jīng)定格的一杯茶,或者是一個盛茶的杯具??稍谠娙说难壑?,它是一個玻璃器皿,是可以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幾葉茶立在杯里,是一種物質,從表象上去看,它是無語的。而沖入沸水之后,它就產(chǎn)生了化學般的變化,水在慢慢升高,隨之所有的情節(jié)和故事都會一一地展現(xiàn)出來。

這個時候你就去想象,想象的結果它都不會再是一杯普通的茶了,它就有了詩的藝術效果。就像中國京劇里的板和眼、就像中國書法中的韻味、就像中國畫呈現(xiàn)出的水墨浸潤。那種想象可以無限放大,能到何種程度,就看你的感情了。經(jīng)歷越多,感悟越深,知識面越寬泛,想象也就更加豐富。

我感興趣的不是詩人的講解,而是他對茶的聯(lián)想。

茶喝到升華為想象以后,喝起的滋味就有另一番景象了,不再是單一的生津和止渴。于是,我每一次喝茶之前都做了一些準備,比如先洗洗手,除去一切塵世之間的氣味。因為茶是很敏感的,特別是綠茶,哪怕是一星點異味,它都會被感染的。無論是你捧過玫瑰之手,還是握過金錢之手,或者是拿過可能會腐爛變質事物之手,都會傳導給茶的,那樣你就再也喝不出它的優(yōu)質和本真了。

前些時候,我去了當局長的同學家做客,局長夫人知我喜喝茶,就從冰箱里拿出很高檔的綠茶沖泡于我。我聞了聞就沒再喝,局長夫人用疑惑的目光看我,我說你這茶不是原來的茶了,已混有許多茶以外的其它氣味。

并不是說茶是高貴的別稱,實際上它是很普通的,老百姓的生活日志上都有柴米油鹽醬醋茶一說,可見它已進入尋常百姓家了。只是茶有自己的特點,它的特點就是不媚、不俗,不能強加任何別的東西而已。

我喝茶的第二項準備就是洗凈一只杯子,但必須是一只透明的玻璃杯,這樣我看中的是泡茶的過程和茶葉發(fā)生變化的過程。那種變化都在我的視力范圍之內,因為我把放茶、沖水、看茶、聞香等都納入喝茶的步驟了。所以,一切的準備和操作就成了我喝茶過程中的必修課。

有時,我常常也在想,綠茶是不是一芽精靈,小小的一片葉子,怎么會有那么多情愫呢?在左思右想答不上來的時候,我又在自言自語:也許是我對綠茶產(chǎn)生了情結,這才成為茶的粉絲。

或許珍惜一種事物是有經(jīng)歷以后才有感情的。比如說你親手做出的菜,你親手摘來的水果,你就會有一種食欲或飲欲。在吃和飲的時候你就有了成就感,這與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有異曲同工之妙。我想,茶與我也是有親密接觸之后才成為伙伴的。

可能是我生于茶鄉(xiāng)的緣故,早些時候,單位和友人買茶都會差遣我的。久了,我就成為他們的茶葉大使,同時我與茶的親近感也日益升溫,其中的甘苦也讓我明白了許多的道理。

茶往往是生長在深山老林中的,越是高山里的茶,品質越好。因為它們吸收的光照、氣息、土壤、水韻更具天然,所以它的風味就更加獨特。這也是我舍近求遠,舍小山尋大山的真正目的。

可尋茶之路是非??部赖摹D谴挝胰|河尋茶,是我一生難忘的事情。車在沒有路的地方停下之后,我沿著一條小河而上,河道不知盤旋了多少次,依然沒有盡頭。望望四周的群山,我開始在心里打起退堂鼓,畢竟是一個人深入大山,雖然前面有傳說中的好茶;雖然有山花、怪石、鳥語相伴,但諸多的未知還是讓我的心緊張起來。

緊張并不是沒有道理的,在一個山坡的拐彎處,我一抬頭突然發(fā)現(xiàn)一條狼就站在那里。當時我和狼都是猝不防地發(fā)現(xiàn)了對方,只是我滿臉驚恐,狼眼露出兇相。與狼對峙,玩的不僅僅是心跳,而且還需要有理智和智慧。我知道,如果在當時逃跑,無疑是就地自殺。結果我就硬著頭皮站在那里,還好我不光看到狼眼里鋒芒畢露,也看到了狼嘴里還叼著一只山雞。我想當時狼對我有兩種想法:一是我是它的下一個獵物,二是我有沒有搶它戰(zhàn)利品的可能。而我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趁狼還沒有下手之前逃離這里。我的心里想著,腿已付諸行動了。我依然面對狼,可腳步則側身慢慢移動。好在狼最終沒有發(fā)動最后的進攻,在確定有一些距離之后,我就撒腿跑了。

那次歷險不僅沒有讓我遠離茶,而是更加親近茶了,這都是因為好茶就在山坳、就在云中、就在采茶姑娘那銀鈴般的笑聲里。

深入茶園之中,既能體會一種氛圍,又能觀看制茶的全過程。采摘、殺青、揉茶、摔條、烘干那一整套流程,讓我享受了一次次的流香過程。當我再也待不住的時候,就隨采茶的山民一起來到茶園,親自采一些新鮮的茶草,然后親自看著把它制作成茶葉。那一刻,我忘記了許多,收獲了許多。

我知道我手中抓的這些茶葉,并不是我親手采摘的那些葉子。但它的條形極像,它的長度、它的飽滿、它的色澤,簡直就像我采的茶葉一模一樣。這種發(fā)現(xiàn),讓我有了倍加親切的感覺。

于是我就坐在一杯剛沖泡的綠茶前,看變化了的茶、水和霧氣。茶一葉一葉地舒展開了,像似一個才睡醒的少女,緩緩地伸展著身姿,朦朧中還帶有些夢意,笑靨里依然存有余味。我不敢去猜想那里面是否還有蟬聲和鳥鳴,是否有杜鵑的聲音。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茶已升華為一種想象,葉已還原了一個本真的自己。

水已不再是一個透明的晶體了,它已著了茶的色調,儼然成了茶的同類。不過透明還是保存著,只是淡綠色的水讓人有了一種欲望。

最歡快的自然是水中的茶葉了,它們跳起了水中的舞蹈,開始時是天鵝舞,隨后是交誼舞和獨舞。它們的舞臺在杯中,它們的世界也在杯中,舞不盡的是風花雪夜,舞不完的是春花秋月。此刻你只顧去欣賞,不用去著急,因為茶葉們一會兒都會平靜下來。

這個時候你會聞到有一股清香彌漫起來,是栗香,也會是蘭草花香。這香是要看茶的產(chǎn)地的,看這些茶是與誰為鄰了。如果茶是長在栗鄉(xiāng),那些爛漫的栗花是不會放過它周圍所有物質的,結果茶葉的每一寸光陰都會熏染上栗花的香氣。要是茶生長在山崖或是小溪之畔,就會與蘭草花結為好友的,那樣茶就有了蘭草花的氣味與性情。

最讓人注目的莫過于茶與水交融后所產(chǎn)生的氣體。說是蒸氣,但更像是霧。那些霧裊然上升的形式獨特而多姿,它會在杯口形成一個霧罩,在其上面環(huán)繞成多種狀體,然后淡去在空中。因為有霧的導出,使茶中的香也就飄散開了。

此時我最弄不清的是,這霧是不是那霧鎖茶園的霧。因為那些霧生長在山的半腰,護著山上的茶林,吸納陽光的照射,孕育茶葉的品質??梢哉f,它是茶葉的被、茶葉的衫、茶葉的守護神,從而它成全了高山茶那不可取代的特色,也完美了自己多重性格的形象。

我想,但愿這霧是那些山霧的沿續(xù),有了它們才會使綠茶得以圓滿和回歸。

欲,對于普通人來講,它是很難逾越的一道坎。用好了,它是進取的動力,用不好,它就是無形的殺手。曾經(jīng)難填的欲壑,絆倒過許多貪婪者的前蹄。

或許我就在塵世之外,因為我只對一杯綠茶產(chǎn)生了飲的欲望,甚至是渴望。茶以它獨特的品質讓我有了好感,有了沖動,親近茶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品一杯香茗,自然想到的是它的好處,無論是口感還是流進心底的過程,都讓我有了超乎尋常的感覺。因為喝茶不單是止渴了,還喝出了對茶熱愛與回味。有了無數(shù)次的沖動后,對茶就有了鑒賞和探究。

能喝上一杯好茶是需要一些構成和條件的。首先,是對水的要求,最好是泉水或溪水,那樣會保持茶的純凈。因為任何污染和滲兌都會降低茶的品質。就像夫妻間的愛情,如果有了其他情感的參與,其生活也就剩下過日子和混日子了。

其次是聞香、觀色和品味。聞香就是把杯底用溫水預熱后,放入少許的茶葉,然后聞其香氣,嗅其感覺。因為那些茶不僅能聞出自身的特質,還能聞出“春茶香,夏茶澀,秋茶好喝摘不得”的民諺來。觀色則是在那銀毫沸騰的綠色世界里觀其湯色,辯其成色。如果是殺青不好,湯則泛青,如果烘制過了,湯會變黃。只有恰到好處的湯色才會添其好感,增其飲欲。

品味一杯上等綠茶是最具誘惑力的。那些茶水還未入口,其香氣已沁入肺腑,留在唇邊的甘甜,說是止渴,不如說是回味,這個時候喝一杯綠茶就是享受了。

喝綠茶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它的醫(yī)用價值?!渡褶r(nóng)本草》上說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還說:茶葉還有消食去膩,利尿止渴,消毒解酒,輕身明目等作用。

茶圣陸羽對喝茶有自己的見解,他說:“所著者衣,衣精極;所飲食者,食與酒皆精極?!币簿褪钦f,衣食住行都要追求精美的情趣。所以,陸羽把喝茶的過程看作是精神享受的過程,從而賦予喝茶以美學的內涵。

陸羽還在他的《茶經(jīng)》里說:茶之為飲,生于名山秀水之間,得天地之精彩,儒家以之養(yǎng)廉,道家以之求靜,佛學以之助禪??梢姴璧奈拿鲀仍谝殉銎渥约旱木駥用?。

喝茶的過程其實是一次領悟的過程,也是一次暢想的過程。它不僅能喝出個中的甘苦,也能喝出人生的滋味。

【(摘自2017年《吃茶去》雜志(總第67期);作者:樂祥(河南商城) ,系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

茶癡張大復:論茶論水論松蘿……

張大復(1554~1630),名彝宣,字元長,又字心其,號寒山子,又號病居士;明朝蘇州昆山(今屬江蘇)興賢里片玉坊人。張大復是明代著名戲曲作家、聲律家;從小聰慧過人,詩文名重鄉(xiāng)里并在34歲時考中秀才,然遺憾的是終與科舉無緣。史載張大復“年十七,赴鄉(xiāng)試,不售,至中年則棄之,以諸生設管授課,后多以病止。”他初患青光眼,卻憑微弱的視力堅持寫作、教書;然原本殷實的家底,只因請江湖游醫(yī)、鐵鞋道人醫(yī)治眼疾,花費甚多;最后只得典賣祖?zhèn)髯之嫛⒘继铮裳奂矃s是越來越重,至40歲時竟然失明。在這期間,他一度還患有偏頭痛、傷寒、肺炎等疾病;雖然是貧病相交加之身材矮小,所以他自稱“病居士”。但是,他也并非是別人想象中的那么愁緒滿腔,怨天尤人;他常常閑坐在家鄉(xiāng)小西門的城墻上,或是搖頭晃腦哼著昆曲;或是與各界朋友聊天長談,他用耳朵去“觀察”,用心去感知紛繁的大千世界……張大復除了短時間在朋友的衙署里擔任幕僚外,主要是以口述的方式讓人記下自己設館、作幕、出游的見聞,包括著名人物言行、家鄉(xiāng)風土人情以及昆曲的興起與發(fā)展等;他之所以活得比常人還豁達、瀟灑,是因為他的一生有茶水與昆曲的滋潤……

“茶癡”著書

張大復博學多識,為人曠達,興趣獨特;他潛心古文,猶重東坡文章且獲其風骨;他廣交士林,與歸有光,王世貞,陳繼儒等當時名儒相與交接,結社論文;他還“廣搜虞,昆山先賢事跡”編纂成書。生平著述有《張氏先世紀略》、《昆山人物傳》、《昆山名宦傳》、《噓云軒文字》、《聞雁齋筆談》以及《志遺》、《靈薈》等等;尤以《梅花草堂筆記》著稱于世,亦以《梅花草堂筆談》聞名于世。

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以隨筆形式寫日常見聞與生活瑣事,文筆清雅簡潔,靈動且有韻致;正如其友陳繼儒在《梅花草堂筆談》序中所說:“元長貧不能享客而好客,不能買書而好讀書,老不能詢世而好經(jīng)世,蓋古者狷狹之流,讀其書可以知其人矣;”與張大復交往較多的湯顯祖,在一封信札中也說:“讀張元長先世事略,天下有真文章矣?!?/p>

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一書共八百五十三則,上自帝王卿相,下至士庶僧侶,樹木花草,飛禽走獸,塵世夢境,春夏秋冬,皆在筆談之內,從中可以領略到時代人物的風貌和社會習俗,清新人們的耳目,由于其間記有錢谷、屯田、漕河、海運的經(jīng)世之事,故亦足備考史之資。尤其是書中的論茶、論水、論松蘿情節(jié),更是讓人領略了一位明代“茶癡”的癡情,也讓人領略了一位資深茶人于茶的專注與專業(yè)……

“茶癡”論茶

張大復的《梅花草堂筆談》多言及明代茶事,而且文字很有特點,值得品讀;只是由于未能夠得到普及,故世人多有不知,茶人少有人知而已……張大復《筆談》中的一些篇章,雖然記錄的是日常生活,卻是極富有生活情趣,如“料理息庵,方有頭緒,便擁爐靜坐其中,不覺午睡昏昏也。偶聞兒子聲書,心樂之,而爐間翏翏如松風響,則茶且熟矣。三月不雨,井水若甘露,竟扃其門而以缸器相遺,何來惠泉?乃厭張生饞口,汛之家人輩云:舊藏得惠水二器,寶云泉一器,丞取二味,品之由令兒子快讀李禿翁《焚書》,惟其極醒極健者,回憶壬寅五月中,著屐燒燈品泉于吳城王弘之第,自謂壬寅第一夜,今日豈能此耶!”

《品泉》則是在文字的開篇幾句,就描繪出一副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畫面:在沸茶的咕咕聲中,父親昏然欲睡,忽然聽見兒子朗朗的讀書聲,不由“心樂之”;接下來作者卻筆鋒一轉,回憶起和友人在吳城“燒燈品泉”的“壬寅第一夜”……想來,與古代高人雅士賞花飲酒、煮茗品泉,談詩論畫,是張大復和許多名士一樣,不僅是有所向往,而且是有所傾心……張大復在《筆談》中的《言志》篇中,則清楚地表達了這種愿望:“凈煮雨水潑虎丘,廟后之佳者連綴數(shù)缸……坐重樓上望西山,爽氣窗外,玉蘭樹初舒嫩綠,照月通明,時浮黃暈,燒筍午食,拋卷暫臥,便與王摩詰、蘇子瞻對面縱談,流鶯破夢,野香亂飛,有無不定,杖策散步,清月印水,隴麥翻浪,手指如水,不妨敞裘著羅衫外,敬問天公肯與方便否?!边@恐怕是中國歷代知識分子人生畫面的最高理想,但究竟能否真正實現(xiàn)?!又有幾人能夠實現(xiàn)呢?!那真是只能“敬問天公肯與方便否”了!張大復以為,飲茶如鑒賞金石彝鼎、欣賞書法名畫一樣,是一門獨特的審美藝術,絕不能由他人代勞;只能是由自己親自操作,自己用心去體驗、品味其中的濃情妙趣;而這與蘇軾的“從來佳茗似佳人”之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傊湃嗽谄凡柚畷r,撫摸著或精美或樸素的茶具,凝視著澄碧青翠的茶湯,鼻嗅著如蘭似梅的茶香,品味著茶湯甘芳鮮爽的滋味;這樣,便可自然而然地進入一個高雅美妙的茶道藝術境界,讓人在不知不覺之中使精神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華。

張大復還在《梅花草堂筆談?茶說》中,于茶的個性給予了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天下之性,未有淫于茶者也;雖然,未有貞于茶者也。水泉之味,華香之質,酒瓿、米櫝、油盎、醯罍、醬罌之屬,茶入輒肖其物。而滑賈奸之馬腹,破其革而取之,行萬余里,以售之山棲卉服之窮酋,而去其膻熏臊結、止膈煩心之宿疾,如振黃葉。蓋天下之大淫而大貞出焉。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愛山水而不會其情,讀書而不得其意,學佛而不破其宗,好色而不飲其韻。甚矣,夫世人之不善淫也!顧邃之怪茶味之不全,為作《茶說》,就月而書之。是夕船過魯橋,月色水容,風情野態(tài),茶煙樹影,笛韻歌魂種種,逼人死矣。以貞與淫比喻茶性,初看似乎新奇怪誕,但閱后深思,又覺不無道理,不失為奇思妙想。淫者,亂也。茶性極易吸氣,遇梅則香,逢鮑則腥。如封藏不嚴,百味皆雜,難守其本真之味。從這一角度來看,天下沒有一物如此輕佻。貞者,正也。”

茶不僅解葷腥,能祛除煙酒之毒,更被譽為“百病之藥”;明代李時珍等歷代醫(yī)家對茶都有較高的評價。尤其是茶于頭昏腦漲,精疲神倦,百節(jié)不舒,飲之皆消;令人神清氣爽,身心舒泰等等……。所以,“茶癡”張大復認為飲茶“去其膻熏臊結、止膈煩心之宿疾,如振黃葉”,效果猶如秋風掃落葉那樣明顯。由此可見,大淫只是茶的表面現(xiàn)象,大貞才是它的內在本質。茶既是如此大淫大貞之物,品茶行家就應該明其淫而就其貞,不僅能品味其色、香、味、形,更要看重它的非凡功效和神韻。這篇新奇優(yōu)美的《茶說》,是張大復在一個美好迷人的月夜寫就的;“是夕船過魯橋,月色如水,風情野態(tài),茶煙樹影,笛韻歌魂種種,逼人死矣?!毕雭恚瑥埓髲湍茉诤诎蹬c貧病中,瀟灑地活到77歲,其中的秘密是:茶水與昆曲不無大功矣!

“茶癡”論水

對于煎茶的用水,在古代則是被重視到無以復加的神圣程度,各界人物紛紛出來做茶事表演;以彰顯煎茶用水的重要或意義。水為茶之母,中國茶人歷來講究泡茶用水。陸羽《茶經(jīng)》、張又新《煎茶水記》、歐陽修《大明水記》、蔡襄《茶錄》、宋徽宗《大觀茶論》等,都對茶與水的關系作有精辟的論述。

明代人田藝衡的《煮泉小品》是一部茶之水的專著,它分為十個部分:從“源泉”、“異泉”一直說到“江水”、“井水”等,不少議論怪異到出人意表的程度。而“茶癡”張大復則是來得更猛,他甚至有點“喧賓奪主”地將水提高到勝于茶的地步。他在《梅花草堂筆談》中說,“茶性必發(fā)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以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貧人不易致茶,尤難得水?!边@是“茶癡”張大復泡茶試水時的體會與感悟。他的意思是,泡茶的重要性在于水。茶發(fā)于水,水乃茶之母。所以,好茶還需好水沏……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試茶》文中關于水的經(jīng)典論述是說得最透徹的;看來好作驚人之語的文人習氣,用在茶事酒風上更容易得到人們的諒解和認可……因為水不僅承載了茶之色、香、味,而且實現(xiàn)茶的養(yǎng)分和藥理功能,所謂“精茗蘊香,借水而發(fā)”就是這個道理。與他同時代的茶人許次紓,也曾在《茶疏》一文中寫到:“精茗蘊香,借水而發(fā),無水不可與論茶也?!比欢?,張大復的高論比許次紓等所有名人行家更加淋漓盡致;在張大復看來,品茶同時也是品水,好水不僅可以掩飾茶之不足,更可以使茶錦上添花;而水品不足,不僅是茶性難顯,還會減低茶的品質……能透徹、經(jīng)典地評說茶水關系的張大復,可謂是識得茶之真滋味。

“茶癡”論松蘿

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記》的30多篇記述茶、水的文章,除了有《試茶》、《茶說》外,還有《天臺云霧茶》、《天池茶》、《紫筍茶》等篇記;說各地特色茶的有《茶菊》、《乞梅茶帖》,不失為高士飲茶圖的有《此坐》、《煎茶》,述說各地名茶和品飲心得有《飲松蘿茶》等……然令人遺憾的是,張大復的《飲松蘿茶》一文未見原著;只知道他在《聞雁齋筆談》中說:“松蘿茶有性而韻……初潑時,嗅之勃勃有香氣耳……”張大復品飲并贊美松蘿茶,是因為松蘿茶的名氣還是因為松蘿茶的品質,抑或是與松蘿茶的緣分,不得而知;然他對于松蘿茶的那份傾心和熱愛,卻是躍然紙上;“飲松蘿茶,松蘿茶有性而韻,正不堪與天池作奴,況介山之良者哉。但初潑時,嗅之勃勃有香氣耳。然茶之佳處,故不在香。故曰虎丘做豆氣,天池作花氣,介山似金石氣,又似無氣?!倍凇睹坊ú萏霉P談》(卷十三?茶條)中,張大復更是情深意長的評論松蘿茶;他說:“松蘿之香馥馥,廟后之味閑閑,顧渚撲人,鼻孔齒頰都異,久而不忘。然其妙在造?!毕雭?,張大復的“然其妙在造”幾個字,卻是一語道破了明代松蘿茶的制作技藝……

中國的制茶技術,由唐宋時期占主導性的“蒸青”制茶法,至明代已為“炒青”制茶法取代,并逐漸成為占主導性的制茶技術且一直延續(xù)至今。這個創(chuàng)新的制茶技術,就是以松蘿茶為代表的炒青技法,因為炒青技法的獨特和領先……所以,松蘿茶獲得了“炒青始祖”之譽。作為明代茶苑的一枝奇葩,松蘿茶的崛起和盛行,體現(xiàn)了制茶工藝的精湛與茗飲文化的內涵豐富。同時,伴隨著松蘿茶技法向湖南、福建、浙江、江西等茶區(qū)的傳播,各大茶區(qū)實現(xiàn)了中國茶業(yè)史上由蒸青向炒青轉變的技術革命;“松蘿”之名亦傳遍天下并成為清末以前徽州茶的通稱。而在技術革新作為發(fā)軔契機的同時,引領消費時尚的文人雅士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重要作用。想來,張大復不僅是一位雅士中,亦是一位喜茶愛茶并懂茶的資深茶人;稱其“茶癡”亦是理所當然……晚明時期,色、香、味俱佳的松蘿茶大行其道后,文士們對品飲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講究“至精至美”之境;在那些文人墨客看來,品飲松蘿茶至精至美的極至最后之境,就是“道”,亦是松蘿茶之“道”。

明人張源首先在自己的著作《茶錄》一書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說:他說以松蘿茶為代表的明代炒青制茶技術是“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精、燥、潔茶道盡矣?!睆堅凑J為茶中有“內蘊之神”即“元神",發(fā)抒于外者叫做“元體",兩者互依互存,互為表里,不可分割”。所以,張源的觀點很明確:元神是茶的精氣,元體是精粹外現(xiàn)的色、香、味。只要在事茶的過程中,做到淳樸自然,質樸求真,玄微適度,中正沖和,便能求得茶之真諦。因此,張源的茶道是追求茶湯之美、茶味之真,力求進入目視茶色、口嘗茶味、鼻聞茶香、耳聽茶濤、手摩茶器的完美之境。而有著“炒青始祖”之譽的松蘿茶,因其茶的色、香、味及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則是真正體現(xiàn)了茶之“道”。然張大復則是在這樣的認知基礎上更進一層,他說:“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愛山水而不會其情,讀書而不得其意,學佛而不破其宗?!睆埓髲拖敫嬖V人們的是,品茶不必斤斤于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諦,即通過飲茶達到一種精神上的愉快,達到一種清心悅神、超凡脫俗的心境;也以此達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潔的化境,更是達到一種天、地人心融通一體的境界。茶癡張大復對于飲茶之“道”的認識,可以說是明代時期的茶人對中國茶道精神的發(fā)展與超越。

張大復的一生,都在執(zhí)著地追求一種富有生活情趣及理想的生活方式;這一點在他的小品文《泗上戲書》里,有著絕妙的描述:“一卷書,一塵尾,一壺茶,一盆果,一重裘,一單綺,一奚奴,一駿馬,一溪云,一潭水,一庭花,一林雪,一曲房,一竹榻,一枕夢,一愛妾,一片石,一輪月,逍遙三十年,然后一芒鞋,一斗笠,一竹杖,一破衲,到處名山,隨緣福地,也不枉了眼耳鼻舌身意隨我一場也……”真的是不枉了“茶癡”的美稱??!

【摘自2018年第4期《吃茶去》雜志;作者:鄭毅(安徽黃山),作者系茶文化學者、徽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找到約330條結果 (用時 0.012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3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