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東坡問茶

找到約64條結(jié)果 (用時 0.008 秒)

龍井問茶

西湖龍井年年喝,今年直接上龍井。

龍井坐落于杭州秀山峻嶺間,高大的牌坊后一條街路斜拉而下,幾百農(nóng)家參差排列,有茂林修竹,石階花欄。

不出所料,龍井無家不炒茶,戶戶門前擺茶鍋,充溢整條街的自然是龍井茶特有的炒豆茶香;鼻息間,誰能無動于衷?

下坡右拐,路盡頭名聞天下御茶園,園內(nèi)除十八棵御茶樹,還駐留了杭州太守東坡居士與龍井茶鼻祖辯才法師的至交茶友故事。時空轉(zhuǎn)換,天地悠悠,茶客我信步拾級上山,山上滿屏翠海。茶樹挺立,行行列列,若閱兵儀式,層層疊疊,綠浪涌動。瞬間,令我動容,魂魄頓收。

稍息,舉起相機,快門聲里,獅峰山舒展開嫩綠的身姿。茶樹逶迤,自遠(yuǎn)山而來,順山脈,跨山谷,跌山澗,構(gòu)成獅峰的肌理,龍井的圖案。

稍息,鏡頭中迎來見頭不見尾、川流不息的采茶女,戴草帽,背茶簍,也無聲喧也無顧盼,從條條山徑走下來。哦,已是午飯時分。

我跟隨她們中的一撥到了西街一家茶莊。一張方桌已擺上幾大碗菜和一盆熱湯。洗手,上桌,吃飯,仍無聲響仍無話語,唯有鳥鳴啾啾屋檐下。采茶女大都四五十歲,偶有幾位二十來歲的。但見她們指骨粗壯,指尖皴裂,嵌進茶汁的指甲發(fā)黑,有的纏了膠布。因為清晨出工,踏茅草,踩露水,個個穿毛衣,套圍兜,與正午燠熱的陽光很不搭調(diào),也與茶簍里的鮮葉形成反差。

此刻,東家忙著把鮮葉攤放在一只只竹匾上,均均勻勻。他告訴我,這叫“攤青”,待鮮葉水分揮發(fā)再“炒青”。我俯身嗅嗅,清香撲鼻,捻起一枚茶芽,“雨前二春茶”鮮嫩帶露。

采茶女放下碗筷又出門上山。好奇的我與東家開始一問一答。采茶女工一天能采多少鮮葉?十天前一人只能采一斤多,這兩天可采四五斤。有定額嗎?沒有,若有定額,品質(zhì)就不能保證。她們是本地人嗎?哪有本地人哦,都是從浙江衢州和江西來的。一天多少工錢?還不知道。我奇怪:事先不商定工錢,那收入咋算?不難的,待茶季結(jié)束,村里會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工價的。想想也是,三四百家茶農(nóng),三四千名采茶女,在“早一天是寶,晚一天是草”的爭分奪秒當(dāng)口,一旦延誤,豈不亂套?除了工錢,三頓飯和住宿東家全包。還好我家三層樓,十個人打地鋪可以擠擠。你家?guī)桩€茶園?十六畝,是聯(lián)產(chǎn)承包時,村里按農(nóng)業(yè)人口分配茶園,遠(yuǎn)近高低的茶山互相搭配,封在紙條里,開社員大會抓的鬮。那時窮,農(nóng)民不吃香。我家農(nóng)業(yè)人口多,所以茶園多了點?,F(xiàn)在輪到茶農(nóng)吃香,你們?nèi)兆雍眠^了。東家笑笑:好是好了,不過還好。話說得拗口,意思我懂的。東家換了話題:老師,你說茶葉好不好,主要看什么?他看我戴副眼鏡,便稱我“老師”。當(dāng)然是滋味。滋味主要靠什么?兩個“主要”一擺,東家說道說道的興致上來了:跟你說,我們茶葉值錢就值在“獅峰”上。獅峰山這面坡全是石英風(fēng)化砂土,你去山上走走,決不會腳跟沾爛泥。他取來一塊石英石,沉甸甸,顆粒閃亮。山那邊粘土多,下雨溜屁股。你看胡公廟前那乾隆皇帝封的御茶樹,也在山這一面。他說話手不停。我們村北有山嶺阻擋寒流,南邊暖流凝聚云霧。不僅土壤微量元素高,而且只收一季春茶,也是“計劃生育”。他對迸出來的比喻小有得意。這些日子是一年最忙的?可不,我老爸82歲,炒了一輩子茶,光炒制手法就有十種,才做得扁平光滑、挺秀尖削、香郁回甘的好“龍井”。說起龍井茶,東家話特溜:這兩天鮮葉多,攤青后要一批批過“青鍋”,既收干水分,又除青草氣,接著手工炒;明前茶芽嫩,“輝鍋”兩遍,明后茶,要過三遍。昨夜,老爸炒到下半夜兩點,現(xiàn)在瞇一歇,等會兒又要忙了。

不敢多打擾,匆匆吃碗面,繼續(xù)上山拍攝?!袄蠋?,喝杯茶再走。這是自家喝的,雖茶形不講究,但你聞聞茶香,品品茶味,獅峰龍井就是頭挑的!”捧杯,凝視茶芽上上下下、沉沉浮浮,剛吟詠的辯才法師詩句又上心頭:軒眉獅子峰,洗眼蒼龍湫。路穿亂石腳,亭蔽重岡頭。湖山一日盡,萬象掌中浮。煮茗款道論,奠爵致龍優(yōu)。

龍井問茶,共東家“煮茗款道論”,不亦樂乎?

【摘自2019年5月3日《新民晚報》“夜光杯”欄目第14版;作者:潘修范】

茶百戲

到常州考察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最后一個考察點,是歷史文化街區(qū)的呂宮府,觀摩評彈、吟誦、書畫、香道、茶道等傳統(tǒng)文人的閑居雅興。呂宮府地處常州市區(qū)中心,原來是常州明清古建筑群的一部分,十多年前常州大拆文物古建,踐踏歷史文化,進行都市改造,發(fā)展現(xiàn)代化商圈,呂宮府逃過了城市基建的浩劫,成了大規(guī)模拆除劫余的幸存。

以前有朋友告訴我,蘇東坡晚年從海南貶謫放歸,回到常州定居,逝世之處就在此地的“藤花舊館”,似乎難逃現(xiàn)代化的厄運,慘遭拆遷大隊的荼毒,拆了之后又新建了現(xiàn)代古跡。因為我到得晚,無緣考察新修的藤花舊館,也不知道保留了多少東坡的遺韻。不過,東坡一生波折甚多,經(jīng)常遭貶,曾被朝廷“恩準(zhǔn)常州居住”,在常州(宋代包括武進、無錫、宜興、江陰、靖江)度過一陣子閑置的歲月。他有一首《菩薩蠻》詞,寫于元豐七年(1084),說的就是歸老常州的宜興(陽羨):“買田陽羨吾將老,從來只為溪山好。來往一虛舟,聊從物外游。有書仍懶著,水調(diào)歌歸去。筋力不辭詩,要須風(fēng)雨時?!眱赡曛螅胤嫡?,早春再游常州,就興致勃勃寫了膾炙人口的題畫詩《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彪m然沒看到新修的東坡故居,想到我的足跡能夠覆蓋東坡曾經(jīng)親炙過的這片土地,晚宴又吃到了令他口饞的河豚,也就心滿意足了。

到達呂宮府的時候,聞香品茶已經(jīng)到了尾聲,大多數(shù)人都已意態(tài)闌珊。老王與老季聽說我到了,倒是興奮得很,忙說研究茶的來了,給他玩玩宋朝的點茶。南京非遺文化研究所的朋友,有鉆研宋代點茶的,把茶粉研磨得極細(xì),用茶筅在黑漆茶碗里,模仿宋代點茶風(fēng)尚,打出了厚厚的淡青色沫餑。老季是常州的著名書畫家,拿了一根長長的竹簽當(dāng)畫筆,蘸上濃綠的茶漿,居然有模有樣地點畫出一叢竹篁。他一邊畫一邊抱怨,說茶沫會黏滯筆畫,所以不能連筆,要用點畫法方式來畫。我們都說,畫得不錯,再畫幅梅花吧。他又點畫了山石梅花,居然還有枯枝寒梅的韻味,引來了一片贊譽。

五代北宋的《清異錄》,托名陶榖所撰,書中有“生成盞”一則,說到有個福全和尚,能夠在茶湯的沫餑上寫詩。并排四只茶碗,他可以在每碗寫一句詩,成一首絕句。福全在茶湯中寫詩的本領(lǐng)遠(yuǎn)近知名,引來了大批觀眾,都要看他顯示茶湯寫詩的絕技。福全后來自嘲說:“生成盞里水丹青,巧畫工夫?qū)W不成。卻笑當(dāng)時陸鴻漸,煎茶贏得好名聲?!薄肚瀹愪洝愤€說,“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即就散滅。此茶之變也,時人謂之‘茶百戲’?!蔽铱蠢霞驹诓铚G上畫畫,藝術(shù)效果雖然遠(yuǎn)遜宣紙上的揮灑,卻有新奇可觀之處,本領(lǐng)也不輸于福全和尚。不知道古人在茶湯上寫詩作畫,是否也用竹簽蘸點之法,還是用傳統(tǒng)的毛筆,飽蘸墨汁,在茶湯沫餑上展現(xiàn)書畫技巧。不管古人是用什么書寫工具,我們過去總以為在茶湯上寫詩畫畫,是匪夷所思的技藝,當(dāng)作神跡來談?wù)摰?,居然讓老季給掌握了,再現(xiàn)宋代點茶中“茶百戲”的奧祕,倒是讓我大受啟發(fā)。

老友老季畫完了山石梅花,問我要不要試試,寫幾個字,在茶湯上留個墨寶?大家都起哄,說既然來常州,總得留個字,算是給茶神陸羽上支香吧。于是,我也拿起竹簽,蘸了濃濃的茶漿,在新打出來的沫餑上寫了“姹紫嫣紅”四個字。真如老季說的,沫餑的黏滯性極強,筆畫不能連貫,只好斷斷續(xù)續(xù),連點帶寫,勉強成書。南京的朋友又調(diào)制了赭紅的茶漿,說可以用來畫印章,于是,依從他們的主意,畫了一方印章。畫完看看,還真是有模有樣的“茶百戲”,雖然入不了蘇東坡的法眼,大概可以跟福全和尚別別苗頭。

【摘自2018年第2期《吃茶去》雜志;作者:王祖遠(yuǎn)(重慶萬州)】

喜茶

喜茶之人,一為喝茶,一為品茶。

所謂喝茶,本義在于解渴。烈日當(dāng)空,酷暑難當(dāng),樹蔭之下設(shè)一茶攤,揮汗如雨的路人駐足暢飲,頓覺口舌生津,兩腋生風(fēng),連呼“好茶!好茶!”幾毛錢一大碗的茶水好能好到哪里?所謂“日高人渴漫思茶”,此“好”只為能消渴解暑,至于茶色茶味,渾然不知。

也有一類人號稱懂茶,日日整套高級茶具,呼朋引伴,時時也作“晴窗細(xì)乳戲分茶”之悠閑,講起茶經(jīng),也能如數(shù)家珍般列出龍井、鐵觀音、碧螺春等色香味之種種,但要真正令其品茶,卻未必能品出個子丑寅卯。

曾聽過這樣一個笑話:說是一老漢自稱品盡天下種種名茶,只須輕啜一口,就能辨其品名。一日老漢外出歸家,見客廳茶幾上一壺色翠如碧的湯水,口渴間端壺牛飲,連稱清香無比,沁人心脾,急問老妻“從哪兒尋得如此好茶?”老妻淡然答曰:“這是我早晨剛煮的綠豆湯?!?/p>

故俗人喜茶只能稱“喝茶”,莫論“品茶”。所謂“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每日酒足飯飽之際,喝喝茶,聊聊家常,亦能于煙火氣息中尋得樂事,活得心廣體胖,如此而已。

高雅之人喜茶,更多的是賞其神,敬其性,品其深邃的精神文化內(nèi)涵。雅人傾心向往的茶樹必生于高山之巔巖壁之上,云霧繚繞間得雨露日月精華滋養(yǎng),其高山云霧質(zhì)非凡品能比。一枚小小的茶葉采摘下來,須經(jīng)曬青、揉捻、烘焙、緊壓,如經(jīng)歷一場涅槃重生,把生命的種種酸甜苦辣化作一縷清香中略帶苦澀的精魂,讓飽經(jīng)風(fēng)霜歷經(jīng)滄?;蛲炊ㄋ纪吹奈娜搜攀苦嬮g如遇知音如獲知己惺惺相惜。

一生與茶結(jié)下不解之緣的蘇東坡可謂是茶史上喜茶第一人。屢遭貶謫,倍受打擊,再豁達再豪放的人內(nèi)心也會充滿郁悶和焦慮,不同的是這位自稱東坡居士的大詩人能于苦痛的縫隙中尋找到療傷的良藥。荒蕪的東坡地里,他默默種下一株株茶樹,又默默采茶烘焙烹煮,從此佳茗似佳人,一把東坡壺日日夜夜不離身,清茶一杯,淺斟細(xì)飲間,茶氣裊裊,品清苦淡雅,觀細(xì)葉輕舞,一腔抑郁不平之氣隨之煙消云散,豪放詩情如浪滔天。

茶能清心,亦能養(yǎng)性。櫳翠庵里妙玉收集梅瓣上的雪水,深埋地下五年后用來煮茶,茶便有了梅的傲潔雪的清寧;揚州茶樓里鄭板橋掃來竹葉烹茶葉,茶氣中便流淌著竹的清高淡泊和正直;湘江月下劉禹錫喜見滿滿一碗清清亮亮的月光茶,茶湯里便氤氳著月的皎潔和優(yōu)雅。

品茶,品的是清是幽是靜是淡;喜茶,喜的是那質(zhì)性自然不事雕琢的清香中的苦澀,苦澀中的清香。

【摘自2017年《吃茶去》雜志(總第67期);作者:呂立華(山東萊陽)】

找到約57條結(jié)果 (用時 0.003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7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