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電磁泡茶爐

找到約6條結(jié)果 (用時 0.001 秒)

此時不煮茶更待何時?這是一份冬季煮茶技術(shù)帖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1400多年前,盛唐的白大居士告訴我們,下雪了,要生起小火爐溫酒吃了。換成今天的大白話,就是天兒冷了,該吃點喝點熱乎的了,要溫酒煮茶了。

阿伯丁郡洛維特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茶葉在壺中煮沸5分鐘,抗氧化物質(zhì)的濃度達到最高峰。抗氧化物質(zhì)能吸收與癌癥和心臟病有關(guān)的有害自由基。

古今中外,浪漫的詩人和權(quán)威的科研組織都告訴我們:天冷了,茶要煮著喝了。所以,茶此時不煮更待何時?今天,我們就跟大家來說說煮茶的活兒。是的,這不是件事兒,是手上的活兒,是有技術(shù)含量的活兒。

1

不是所有茶都可以“煮”

有人說,泡茶泡其鋒芒,煮茶煮出精華。泡茶煮茶,即便我唯心唯嘴,依然能喝出當(dāng)中的差別,因為差別真的不只一點點。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茶都可以煮?答案是否定的。

① 什么茶不可以煮呢?不發(fā)酵茶、微發(fā)酵、有鮮嫩茶芽者都不建議煮。比如不發(fā)酵的綠茶,微發(fā)酵茶的黃茶(發(fā)酵度10%-20%)。因為水溫太高會破壞其豐富的維生素C,咖啡堿浸出多,而且茶湯會變黃,味道也會苦澀,失去了茶的清爽和清香。

② 那么,什么茶可以煮?

能夠用來煮的茶葉,都是耐泡度相對較高、滋味以醇厚為佳的茶葉類型。說得直白些,就是底子好。生態(tài)好+樹齡老約等于底子好。底子好的茶,煮起來是享受;但底子不好的茶,煮起來常顯苦澀難當(dāng)。

喬木類茶如普洱里的古樹茶、大樹茶,灌木類或小喬木類茶里如烏龍茶、紅茶、白茶等野生、野放的茶樹,都更適合煮。

當(dāng)然,不能要求各位小主有一喝便知各茶好壞的刁鉆味蕾。所以,選擇信譽好、資質(zhì)全、正規(guī)經(jīng)營廠家的茶品為上選,當(dāng)然玩家級別的茶,定是上上之選。

要煮的茶,無論新舊,一定要干凈!不干凈,連泡都不要更不屑說煮了。

如在存儲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的老茶,因其年份在,入口仍會滑軟,然而,喉嚨卻極不舒服,因存放中受了潮濕霉味的影響。

2

煮茶也有一定規(guī)律可尋

煮茶的優(yōu)點是能夠使茶葉內(nèi)含物質(zhì)溢出最大化,使得茶湯滋味更為濃厚,最大程度地享受茶葉。所以,煮茶的主兒都是惜茶的人。

辯證法告訴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煮茶的事談不上千變?nèi)f化,有一定規(guī)律可尋。

① 先泡再煮 or 直接煮飲?

煮茶,可分先沖泡再煮,還是直接煮飲。各種茶類均適用,區(qū)別主要在投茶量上。

先沖泡后煮飲。一來可以體味兩種方式下茶湯的不同表現(xiàn),二來不辜負一泡好茶(其實,我想說的是不浪費)。

直接煮飲時,茶量需做減少處理,一般建議,茶和水的比例不低于1:90。

如前文講,會用來煮的茶葉,多為內(nèi)質(zhì)豐富者。因為若茶量不減,茶湯濃度會過高,對口腔和腸胃的刺激性太大,會引起身體不適,加重脾胃負擔(dān),嚴重者可引起心悸等癥狀。

② 溫水 or 冷水?先沖泡后煮飲的茶,適合用溫水煮茶。

冷水煮茶速度較慢,茶在水中浸泡時間長,茶湯析出物多,直接煮飲的茶,在茶量減半的情況下,可選擇以冷水開始煮,但之后的每一道還需加溫水續(xù)煮。

③ 火候&時間

無論哪種煮茶方式,無論炭火還是電磁熱源,火候都不宜大,時間都不宜過長,以2至3分鐘為佳,一般煮2—3道即可。

煮茶容易出茶味,那是不是茶煮起來都特別不耐喝啊?能想到這個問題的小主,都是聰慧過人。

是的,茶在煮飲情況下的確比沖泡時更不耐喝。如何保證煮飲的每一道茶湯濃度適宜,不會太濃也不會太淡呢?一招制敵,茶友們請記好了:留下每一道煮飲茶湯的1/4,做下一道的茶引,即可。

④ 水&器具活在古代,可以用山泉水或冰山雪水?;钤诋?dāng)下,各品牌純凈水、冰川水或自己過濾純凈水都可,不建議用礦物質(zhì)含量太高的礦泉水,礦物質(zhì)含量太高泡茶、煮茶都不適合。

銀壺、玻璃壺一類煮茶最佳。鐵器適合煮巖茶,煮其它茶類的時候會使茶湯變暗褐,尤其是在煮紅茶時;陶壺易吸收香氣,所以一把陶壺只適合煮同一類茶。

不同品種的茶如何煮?

普洱——

先泡后煮:7.5克投茶量,220毫升沸水,沖泡6道后開始煮。煮茶時,茶水比例為1:45左右,煮茶時間3—5分鐘不等,具體以茶湯濃度為準,煮3道后結(jié)束。

直接煮飲:4.5克投茶量,450毫升水,每一道都留下1/4,后再加溫水至煮沸即可,前3道煮沸即出湯,三道后每道可延長煮沸時間,一般1—2分鐘最佳,煮6道結(jié)束。

烏龍茶(武夷巖茶)——

烏龍茶以正巖茶或老叢水仙為佳,在武夷山,最常見的則是拿名叢白雞冠慢慢熬煮。

先泡后煮:7.5克投茶量,220毫升沸水,沖泡5道后開始煮。煮茶時,茶水比例為1:45左右,煮茶時間3—5分鐘,煮3道后結(jié)束。

直接煮飲:5克投茶量,450毫升水,每一道都留下1/4,后再加溫水至煮沸即可,前3道煮沸即出湯,三道后每道可延長煮沸時間,一般1—2分鐘最佳,一般煮6道結(jié)束。

白茶——

白茶以陳五年的白牡丹、貢眉為佳。

直接煮飲。5克投茶量,220毫升溫水,每一道都留下1/4,后再加溫水至煮沸即可,前3道煮沸即出湯,三道后每道可延長煮沸時間,一般2—3分鐘最佳,一般煮5道結(jié)束。

紅茶——

紅茶以古樹紅茶或野放紅茶為宜。

直接煮飲。5克投茶量,220毫升溫水,每一道都留下1/4,后再加溫水至煮沸即可,前3道煮沸即出湯,三道后每道可延長煮沸時間,一般1—2分鐘最佳,一般煮5道結(jié)束。

煮好茶,怎么能缺少煮茶好物,文末推薦2款冬日煮茶好物,或許正適合您!

潮州紅泥爐

歲寒嚴冬,圍著炭爐溫著茶,樂得雅致心境,還有那爐火相伴的溫暖。這把潮州紅泥爐,由楓溪炭爐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邱鳳青先生監(jiān)制。精選潮州原礦泥料,以非遺技藝純手工制成。

來源: 茶語網(wǎng)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煮一壺大益普洱,品萬般風(fēng)情


冬——萬物潛藏,干燥寒冷,無論南方北方,煨一爐火,煮一壺茶,邀三五老友神話,或獨自捧一本書,聽茶湯在火爐上“噗噗噗”絮叨……瑟瑟寒夜便也有萬般風(fēng)情。


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

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冬日,圍爐煮一壺騰騰熱茶最能造境,那些被我們漸漸消散在漫長冬季中的精致與清雅也可重拾。冬日煮茶不止暖身,還走心。



柴燒、炭燒、電陶、電磁,不管哪一種加熱方式,明火總是無可替代;至于器具,目前最常見的是煮壺和蒸汽壺,蒸汽壺用得少,煮壺普遍:紫砂、紫陶、土陶、玻璃、銅壺、鐵壺……能如愿地煮出一壺好茶就是好壺。有了爐火和煮茶壺,再講究煮茶的水,這才算雅趣登場了。


說起煮茶的水,最出名的典故是《紅樓夢》第四十一回,妙玉給釵黛二人奉茶,黛玉問起“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么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 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你怎么嘗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 ?!痹颇系挠晁蟛?,今夏可以一試。雪水煮茶,不知是什么滋味?寒風(fēng)呼呼,栗碳小爐紅彤彤一片,茶壺置于火上,一團雪投入壺中,雪在火上慢慢升起“青煙”,茶在則中靜靜候著……如此煮出的一壺茶,對南方人來說,世間哪里還有比好奇更美妙的滋味。


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

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

聲疑松帶雨,餑恐生煙翠。

尚把瀝中山,必?zé)o千日醉。


有了爐火、器皿、一壺好水,再加上最相宜的煮茶法,才能把一壺茶發(fā)揮到極致。


到底什么樣的茶最適合煮來喝呢?


不可否認,茶的沖泡方式?jīng)Q定了茶的口感。不發(fā)酵茶、鮮嫩茶芽等不建議煎煮。從普洱茶的制作工藝看,普洱茶先天有適合煮來喝的諸多因素。在云南布朗族、白族、彝族中,煮茶喝由來已久。


布朗族人煮茶

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而飲。直接將茶放在釜中熟煮,是中國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飲茶法。其過程茶圣陸羽在《茶經(jīng)》中已詳加介紹。大體說,首先要將餅茶研碎待用。然后開始煮水。以精選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燒開。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詩人皮日休的這首《煮茶》,便是唐代煮茶法的注解?,F(xiàn)今,最風(fēng)靡的煮茶法或許可以說是唐代煮茶與清飲之間的一種過渡。



煮一壺普洱茶大致需要這幾個步驟:醒器、解散茶、燒水、投茶、出湯。用沖泡過的普洱茶煮著喝,茶湯也很有韻味。這個方法,還藏著一個小秘密:一泡普洱忽然變得更耐泡了……


煮茶不能一概而論,在茶品的選擇上尤為重要。因普洱茶耐泡、味醇厚,掌握好投茶量與煮的時間很關(guān)鍵。為此,益信君特別邀請大益職業(yè)茶道師為益友們推薦了以下幾款“煮”來喝滋味出眾的大益茶。


老茶頭

工藝:熟茶

規(guī)格:250g/片



說起老茶頭,不得不說說它的出身。曬青毛茶中肥嫩的芽葉,由于嫩度高,典型的1-5級曬青毛茶,在發(fā)酵過程中,吸收水分后,受自身植物特性制約,在濕熱、微生物等作用下,自然卷曲或結(jié)團,經(jīng)翻堆、解塊機的物理作用,小團快成了珠狀顆粒茶,形似小豆米,色澤褐潤,緊結(jié)重實。非常的濃郁而且滿漿,出奇的幼滑,還有一絲絲的回甘。具有湯色通透,香氣純正的勐海風(fēng)格。適度發(fā)酵熟茶的風(fēng)韻在老茶頭上體現(xiàn)的很完整,重點是作為煮茶的選擇,它相當(dāng)?shù)哪团?,滑潤。所以,煮來喝,怎么能少得了老茶頭。



黃金甲

工藝: 生茶

規(guī)格: 357克/餅??



本茶品精選不同茶區(qū)中多座名山古茶樹的成熟葉片及粗壯茶青為原料,經(jīng)入選“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大益茶制作技藝,拼配而成。餅形端正,松緊適度,條索壯實,舒展肥厚;其還為2018大益金葉子系列茶代表產(chǎn)品,金葉子即茶葉發(fā)出的新梢中最先成長的一葉,一般經(jīng)人工加工后變成金黃色,“金葉子”內(nèi)涵物質(zhì)豐富,其中最突出的是糖類。隨著茶樹葉片的生長(從芽萌發(fā)到長成第7片葉的新稍),葉片中糖類化合物含量顯著增加,也許金葉子的成分,就是它為什么適宜煮茶的原因。



8582

工藝: 生茶

規(guī)格: 357克/餅



8582是由勐海茶廠于1985年研制成功的茶品,該茶外形圓厚,條索肥壯。是與7542同樣著名的配方產(chǎn)品。該茶品不同于以往勐海茶廠餅茶以青壯葉為底料,它以三至八級茶青拼配緊壓,三四級為輔面,五六七八級為里茶,這之內(nèi)又以七八級為主。外形端正,撒面茶條索肥碩顯毫。



大紅柑

原料:新會柑+勐海熟茶

規(guī)格:有多種規(guī)格與包裝,可按需求選購



大益大紅柑采用大益集團普洱茶和新會天馬村優(yōu)質(zhì)大紅柑聯(lián)袂結(jié)合而成。融合云南普洱茶特有的醇厚,甘香,爽滑之韻與新會柑的清醇果香之味。經(jīng)獨特拼配工藝加工而成。大紅柑氣味甘香清爽,通竅怡人,茶性溫和,茶湯紅潤通透,醇厚濃滑,回味悠長,有甜感,在口腔內(nèi)充滿“活力”。



大紅柑深冬煮來喝,湯色紅亮,生津止咳,潤肺化痰,滿屋生香,最符合冬天喜味重又養(yǎng)生的特點。在新會柑的原產(chǎn)地廣東,無論春夏秋冬,柑都是一家人的至寶。


茶的沖泡方式,是為了適應(yīng)喝茶人的口感喜好,而不必刻板守舊。一泡茶究竟是沖泡還是煮來喝,終究是個人舌尖上的事。



漫漫冬季,有一爐火,一壺茶,幾個朋友,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懂得茶,懂得自己,如何與茶相與,便也就懂了。

潮汕工夫茶文化,貼近生活,一葉歸真!

  有句俗話叫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這句話之后,我認為還應(yīng)有一句是: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工夫茶。潮汕人嗜茶如命,工夫茶已經(jīng)融入他們生活的各個角落,作家秦牧在《敝鄉(xiāng)茶事甲天下》一文中曾寫道:

  在汕頭,常見有小作坊、小賣攤的勞動者在路邊泡工夫茶,農(nóng)民工余時常幾個人圍著喝工夫茶,甚至上山挑果子的農(nóng)民,在路亭休息時也有端出水壺茶具,燒水泡茶的。從前潮州市里,盡管井水、自來水供應(yīng)不缺,卻有小販在專門販賣沖茶的山水。

  有一次我們到汕頭看戲,招待者在臺前居然也用小泥爐以炭升火燒水,泡茶請我們喝,這使我覺得太不習(xí)慣也怪不好意思了。那里托人辦事,送的禮品往往也就是茶。茶葉店里,買茶葉竟然有以“一泡”為單位的,這更是舉國所無的趣事。

  「工夫茶」并不是特指某一種類的茶,而是一種沖泡方式。這里需要特別說明,「工夫茶」與「功夫茶」不可混淆使用。在潮汕方言中,“ 工夫 ” 二字包含著“用心、費心思”的意思,多指時間上的概念,如辦某件事耗工夫,這也就體現(xiàn)了潮汕工夫茶的講究。那么傳統(tǒng)工夫茶沖泡到底有多講究?

  早在光緒年間,潮安人士翁輝東所著的《潮州茶經(jīng)》就有對工夫茶的沖泡方式作出細致記述「茶之本質(zhì),取水,活火,茶具(茶壺、蓋甌、茶杯、茶洗、茶盤、茶墊、水瓶、水缽、龍缸、紅泥火爐、砂銚、羽扇、銅箸、錫罐、茶巾、竹箸、茶桌、茶擔(dān),共18器),烹法(治器、納茶、候湯、沖點、刮沫、淋罐、燙杯、灑茶)」。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由此也能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工夫茶是沒有使用公道杯的。

  記得有位潮汕老茶客曾跟我說過「喝茶對潮汕人就是生活日常,如吃飯喝水那樣稀疏平常,不需要太多各種充滿儀式感的東西,內(nèi)容遠比形式重要,把喝茶回歸最本真,如果潮汕有茶道,那就是大道至簡?!?。

  這段話很有體會,喝茶的方式簡化了,這也就是為什么上面提到潮汕工夫茶是沒有存在公道杯以及所謂聞香杯這類茶具的。

  潮汕工夫茶有個特點,要趁熱喝,如果經(jīng)過公道杯,再倒入茶杯飲用,茶湯就是溫吞水了,還有包括洗茶、燙杯,同樣都需要沸水。

  雖然現(xiàn)在在潮汕地區(qū)普遍看到的工夫茶沖泡方式并沒有如翁輝東記述的細致,一些細節(jié)上的東西隨著時代發(fā)展也逐漸被取代,如電磁燒水爐取代了紅泥火爐,也就不需要有砂銚、羽扇、銅箸這些物件搭配。

  但工夫茶始終還在流傳著,不論你走進哪家哪戶,都能第一眼看到茶具的存在,并且都是十分簡約的茶具,看不出任何繁雜的樣子,最常見的一個蓋碗三個杯,有客人來了,坐下后的第一件事,主人就會開始燒水泡茶。

  毫不夸張的講,許多潮汕的孩童在還未學(xué)會走路時就已經(jīng)喝上茶了,剛學(xué)會說話,看到大人們在泡茶,也會主動說想要“呷dei”(喝茶)。

  走親訪友時也總能聽到那句「有閑來踢桃 無事來食茶」

  意指:有空來玩,沒事來喝茶。

  2018年汕頭馬拉松比賽現(xiàn)場的一幕也讓許多網(wǎng)友為之一嘆:

  潮汕人到底有多愛喝茶?

  工夫茶作為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生活方式,對潮汕人而言已經(jīng)不僅僅只是單純地喝茶,更像是一種紐帶,潮汕人多在外打拼,一年到頭只有節(jié)日假期才回鄉(xiāng),一家人圍坐一起話家常,有茶相伴,茶濃,情更濃。

  即便是身處在港澳、東南亞地區(qū)的潮汕華僑,同樣也不會忘卻那杯工夫茶。

  早年有部港劇叫《我來自潮州》,里面的男主角父親從香港回鄉(xiāng)探親,家人為其沖泡工夫茶,他接過茶杯后先細聞再喝下的那畫面一直讓我存有印象,我想這就是潮汕工夫茶留給所有海內(nèi)外潮汕人的情感,無論在哪,茶香永在。

找到約6條結(jié)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