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大葉苦茶

找到約2,439條結果 (用時 0.015 秒)

陳藏器《本草拾遺》載茶功

在陸羽《茶經》之前,有關茶的記載多是只言片語,記載茶功茶效的更少,綜合各種文獻,僅有《本草經》、《神農食經》(原書已散佚)、《桐君錄》、晉張華《博物志》、陶弘景《雜錄》、三國華佗《食論》、唐蘇敬《新修本草》(又稱《唐本草》)、孟詵《食療本草》、陳藏器《本草拾遺》等數種,唐代寧波籍大醫(yī)學家陳藏器編撰的《本草拾遺》,是其中重要的一種。

承先啟后稱巨著

陳藏器(681[一作687]-757),唐代四明(今浙江鄞州區(qū))人。醫(yī)學家、藥物學家、方劑學家。開元中(713-741)為京兆府三原(今陜西省咸陽市三原縣)縣尉,縣尉系縣令以下分管治安的官員。平時愛好醫(yī)道,專心攻研藥學,喜讀《本草》一類書籍。他認為成書于漢代的《神農本草經》,雖有陶弘景《本草經集注》、蘇敬《新修本草》、孟詵《食療本草》等名家的集注補釋,尤其是由蘇敬主編,在唐高宗顯慶四年(659),由朝廷頒布的第一部官方藥典《新修本草》,載藥844種,但遺存尚多。而且在《新修本草》成書之后的70多年,民間又涌現(xiàn)出大批單方、驗方。于是,他廣集諸家方書及當時所用新藥,以寒溫性味華實禽獸為類,在開元二十七年(739),撰成《序例》一卷、《拾遺》六卷,《解紛》三卷,總名《本草拾遺》。《新修本草》新增藥物114種,《本草拾遺》比《新修本草》新增藥物多6倍。此書將中藥的藥物性能歸納為10類:宣、通、補、瀉、輕、重、滑、澀、燥、濕,言其“宣可去壅”、“通可去滯”、“補可去弱”、“泄可去閉”、“輕可去實”、“重可去怯”、“滑可去著”、“澀可去脫”、“燥可去濕”、“濕可去枯”,后世發(fā)展成“十劑”方劑分類法,至今仍為中醫(yī)界應用。又載“罌粟”可入藥。該書對祖國醫(yī)藥學有承先啟后的重要意義。

由于時代局限,該書亦有荒誕之處,如所記以人肉療羸疾,助長了后世愚孝風俗割肉療親的惡例,雖然他非始作俑者,而影響極壞。后人因此譏誚其搜羅怪僻,受到歷代醫(yī)家的批評,從而也影響到對《本草拾遺》的評價。

但瑕不掩瑜,明代大醫(yī)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陳藏器和《本草拾遺》作了高度評價:

其所著述,博極群書,精核物類,訂繩謬誤,搜羅幽隱,自本草以來,一人而已!膚谫(淺薄之意)之士,不察其詳核,惟誚其僻怪,宋人亦多刪削。豈知天地品物無窮,古今隱顯亦異,用舍有時,名稱或變,屆可以一隅之見,而遽譏多聞哉!如辟虺雷、海馬、胡豆之類,皆隱于昔,而用于今。仰天皮、燈花、敗扇之類,皆萬家所用者。若非此書收載,何從稽考?此本草之書,所以不厭詳悉也。

美國加利福利亞大學教授愛德華·謝弗,在他的漢學名著《唐代的外來文明》一書中,稱贊陳藏器是“八世紀偉大的藥物學家”,并將他與“相對保守一些的藥物學者”相比較,認為“陳藏器詳細而又審慎地記錄了唐代物質文化的許多方面的內容,這些記載雖然與醫(yī)藥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對于我們來說,卻有很高的價值?!?/p>

2003年,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了由中醫(yī)史學專家,本草文獻學專家和本草文獻整理研究奠基者尚志鈞輯釋的《〈本草拾遺〉輯釋》,這本46萬字的力作,對《本草拾遺》作了全面解讀、注釋。據尚志鈞研究,《本草拾遺》引用的文獻達127種,可見陳藏器的采集之廣和研究之深。

首次記載茶瘦身

《本草拾遺》原書散佚,今本根據宋元豐五年(1082)唐慎微編撰的《經史證類備急本草》、《醫(yī)心方》等書收錄,才得以傳世。

該書有關茶的文字,有如是記述:

茗、苦茶:寒,破熱氣,除瘴氣,利大小腸,食宜熱,冷即聚痰。茶是茗嫩葉,搗成餅,并得火良。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不睡。

早期記載茶效茶功的,大多只有一兩句話,著名的如被陸羽引入《茶經》、已經散佚的《神農食經》的記載:

茶茗久服,令人悅志有力。

陶弘景《雜錄》載:

苦茶輕身換骨,昔丹丘子、 黃山君服之。

華佗《食論》載:

苦茶久食,益意思。

比較而言,蘇敬《新修本草》與孟詵《食療本草》,已開始記載茶的多種功效,《新修本草》所載即陸羽《茶經·七之事》所引《本草·木部》內容:

茗,苦荼,味甘苦,微寒無毒,主瘺瘡,利小便,去痰熱渴,令人少睡。春采之。

苦荼,主下氣,消宿食。作飲,加茱萸、蔥、姜良。

《食療本草》所載內容為:

茗葉利大腸,去熱解痰,煮取汁,用煮粥良。又茶主下氣,除好睡,消宿食,當日成者良。

可見,《本草拾遺》綜合了《新修本草》與《食療本草》的內容,不同的是,《本草拾遺》在其它本草記載消食、消宿食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了“久食令人瘦,去人脂”的觀點。這一觀點非??茖W,即如今廣為宣傳的茶的減肥功能。古代食物短缺,居民大多營養(yǎng)不良需要增肥,與當代發(fā)達地區(qū)富裕人群營養(yǎng)過剩需要減肥不同,提醒人們要注意不宜多食、久食。這說明陳藏器的記載,是經過仔細觀察研究的。

似茶非茶皋蘆木

在《本草拾遺》中,陳藏器還記載了一種似茶非茶的皋蘆木,并先后轉引東晉裴淵《廣州記》、南朝陳代沈懷遠《南越志》對皋蘆的記述:

皋蘆葉,味苦平。作飲止渴,除痰不睡,利水明目,出南海諸山。葉似茗而大,南人取作當茗,極重之。《廣州記》悅:新平縣出皋蘆。皋蘆,茗之別名也,葉大而澀。又《南越志》曰:龍川縣出皋蘆,葉似茗,味苦澀,土人為飲。南海謂之過羅,或曰物羅,皆夷語也。

皋蘆,《茶經》稱瓜蘆,很多古籍記載產于廣東、四川、貴州等地,似茶非茶,近代少有記述,至今沒有定論。一說即是大葉茶,一說是一種大葉冬青。當代苦丁茶一般指指大葉冬青,屬冬青科植物,葉片大而厚,味較苦。筆者以為與李時珍《本草綱目》所記相吻合:

皋蘆,葉狀如茗,而大如手掌。捼碎泡飲,最苦而色濁,風味比茶不及遠矣。今廣人用之,名曰苦登。

這一記載中“葉狀如茗”不符合。

多種文獻記載皋蘆“葉似茗”,《茶經》也說它“似茶,味苦澀”,顯然不是苦丁茶,應該與茶相似。據吳覺農主編的《茶經述評》介紹,今日本就產有與茶相似的皋蘆,該書還配有照片,葉片小而略圓,與茶葉相似,與苦丁茶則完全不同。

筆者以為,皋蘆是有別于苦丁茶的,兩者究竟是否同一植物,尚待專家進一步研究確認。

《茶經》未錄留遺憾

在唐代《食療本草》、《新修本草》、《本草拾遺》三種著名本草中,《茶經》僅引錄了官方頒布的《新修本草》,引文分別見于《茶經·七之事》“本草·木部”、“本草·菜部”。

筆者原來以為《茶經》對茶事古文獻的搜羅,已經相當全面,很少遺漏,由此可見并不盡然。這三種當朝本草,陸羽應該看到的,可見他是有選擇的。如果說《食療本草》與《新修本草》的記載大同小異,那么,《本草拾遺》記載的“久食令人瘦,去人脂”的內容,是《茶經》所有引文中所沒有的,未能收錄實為一大憾事。包括筆者曾經寫到的虞世南《北堂書鈔》中記載的12則茶事,個別也未被《茶經》引用。這僅是筆者涉及到的個例,說明茶史還大有研究余地。

“萬病之藥”待考證

“諸藥為各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很多茶書都寫到,該語出自陳藏器的《本草拾遺》。尤其是2008年,解放軍總醫(yī)院營養(yǎng)科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央保健委員會預防保健會診專家趙霖教授,以《茶為萬病之藥,勿忘飲茶健身》為題,在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健康大講堂》宣講后,被多家報刊、網站轉載,影響極大。另說“貴在茶也,上通天境,下資人倫”之語也出自該書。但筆者查閱尚志鈞的《〈本草拾遺〉輯釋》,并未發(fā)現(xiàn)上述文字。筆者曾通過電子郵件請教趙霖教授,詢問出處,未見回音。

筆者不排除《本草拾遺》其它版本可能有此一說,但在未見到出處之前,無法消除懷疑。如流傳更廣的“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之語,很多專家、學者都說出處是《神農本草經》,事實是《神農本草經》根本沒有此語,目前查到該語的最早出處是在清代。

雖然茶之功效甚多,但說它是“萬病之藥”未免夸張。身為名醫(yī)的陳藏器,記述的茶功、茶效不過五六種而已,應該不會如此夸大。再說《茶經》也未引錄。筆者以為,很可能是后人偽托陳藏器之語。

總之,“茶為萬病之藥”是否出自《本草拾遺》,尚待考證,未找到出處之前,不能隨便采信。

【摘自2014年第1期《吃茶去》雜志;作者:竺濟法(浙江寧波)】

張曙光:從江華苦茶資源挖掘談紅茶獨特品質特性

從江華苦茶資源挖掘

談紅茶獨特品質特性

湖南省茶葉研究所所長 張曙光

1、江華苦茶資源發(fā)現(xiàn)1961年,湖南省茶葉研究所兩位老專家,劉寶祥研究員、王威廉研究員在江華縣境內發(fā)現(xiàn)大量的大葉苦茶原始群落分布。后經大量研究證實,江華苦茶與云南大葉相似,屬半喬木或小喬木型,大葉種,樹高5~6m,主干直徑15~25cm,樹姿直立,單軸分枝,主干分枝部位離地面40~90cm,幅度 3~4m,是喬木型茶樹進化到灌木型茶樹的一種中間類型,葉片大而肥厚,芽頭粗壯,幼芽無毛或稀少。是發(fā)源于云南的喬木種茶逐漸演變?yōu)槟蠋X一帶小喬木種,是一個極為珍貴的茶種。其鮮葉化學成份兒茶素的組成極其優(yōu)異,夏茶鮮葉茶多酚含量達39.2%,主要含有EC、ECG、EGC和EGCG等多種兒茶素成分。水浸出物達48.5%,也就是說,我們泡江華苦茶,茶葉將近一半的內容可以浸泡出來。制成紅碎茶,外形色澤烏潤,顆粒重實,內質香氣具有蜜香,湯色紅艷,滋味濃強,金圈厚,葉底紅亮均勻,其品質可與國內外優(yōu)質紅茶相比,上世紀七十年代作為出口紅碎茶產品達到二套樣標準。1987年被湖南省農業(yè)廳認定并定名為江華苦茶變種,成為湖南省四個優(yōu)良地方群體品種之一。

2、江華苦茶資源形態(tài)特征研究在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江華苦茶資源群體之間的形態(tài)特征、生長發(fā)育多樣,各地存在顯著差異,劉寶祥研究員通過對原種圃的江華苦茶生物學特性進行觀察,將江華苦茶分為白葉苦茶、金葉苦茶、青葉苦茶、竹葉苦茶、柳葉苦茶、牛皮苦茶、紫芽苦茶、白毛苦茶和龍須苦茶9個類型。

3、江華苦茶生化成分研究楊培迪博士結合分子標記和性狀遺傳對江華苦茶資源9個類型中的25個單株開展研究,他們的水浸出物均值為41.3%、茶多酚均值為27.9%,多酚氧化酶活性很高,均值達到1907,顯示出良好的紅茶適制性。在同時考慮發(fā)酵性并兼顧功能成分的條件下,篩選出A36-1、B13-1、B6-2、B17-2、B19-1、A24-2、B19-2、A3-1、A9-1、B1-1、A8-1,共11個優(yōu)勢紅茶單株。為從江華苦茶資源中選育優(yōu)質紅茶良種找到理論依據。吳文亮博士還首次在江華苦茶資源中發(fā)現(xiàn)了苦茶堿,特別是發(fā)現(xiàn)分離出來的苦茶堿與茶葉中的咖啡堿完全不一樣,咖啡堿是讓人興奮,而苦茶堿卻能讓人安靜,具有促進睡眠的作用。這為江華苦茶資源的深度開發(fā)打下了基礎。

4、品種選育近60年來,我所幾代育種專家堅持開展江華苦茶研究,特別是從該群體品種資源中選育出了大量的優(yōu)良茶樹品種,如江華苦茶1號、瀟湘紅1號、瀟湘紅8-1、瀟湘紅21-1、瀟湘紅21-3、瀟湘紅28-1、瀟湘紅37-2等。

5、江華苦茶紅茶品質研究我所的研究結果還表明江華苦茶內含物豐富,茶多酚及兒茶素類物質含量高,為適制優(yōu)質紅茶的地方茶樹資源。江華苦茶新梢發(fā)酵性的研究結果表明,江華苦茶發(fā)酵性較強,與云南大葉群體無顯著差異,這與楊培迪博士測得江華苦茶中多酚氧化酶活性高相一致,江華苦茶鮮葉原料很容易發(fā)酵,適合加工紅茶。通過對江華苦茶資源的生化成分分析,結果表明江華苦茶種質資源的酚氨比也較高,一般在15以上,與生產紅茶的印度阿薩姆種茶相似;我們的研究還表明,在鮮葉中EGCG、ECG、EGC含量與紅茶成品中的茶黃素含量極顯著正相關,被稱作軟黃金的茶黃素在江華苦茶紅茶產品中的含量也是較高的。我們的研究還發(fā)現(xiàn),江華苦茶原料中香氣的前體物質如芳樟醇、橙花叔醇、苯乙醇、氧化芳樟醇、己烯醛、羅勒烯和己酸己酯等成分含量較高,這些物質是紅茶呈現(xiàn)甜香和蜜香的物質基礎。就是因為有前面所說的物質基礎,江華苦茶制成的紅條茶品質優(yōu)良,香氣獨特,花蜜香濃郁,湯色紅濃,滋味濃醇、收斂性強,葉底紅亮。特別是表現(xiàn)為蜜香悠長、滋味濃醇。

來源:湖南茶業(yè)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刀哥說茶】喝懂老曼娥的苦茶和甜茶

有人說,在云南做山頭普洱茶,不懂布朗山的茶,不算真正的懂茶人。

那么,要弄懂布朗山的茶,難道要走遍布朗山的村村寨寨,喝便布朗山每一個山頭的茶?

在我看來,其實,只需喝懂布朗味就夠了。

那什么是布朗味呢?

我們知道,布朗族是最早種茶的民族,在云南,哪里有布朗族人居住,哪里就有古茶樹,布朗山的老曼峨有1370多年歷史,現(xiàn)在還居住著布朗族人,是布朗山最大最古老的布朗族寨子。布朗山水土滋養(yǎng)下的茶最典型的味道,莫過于與布朗人相伴千余年的茶樹的味道。

布朗族人仿佛那神話中點石成金的仙人,凡是他們居住過的地方,均遺留下大量的古茶樹,無論是老曼娥還是老班章,凡經他們妙手施法的茶,都能讓品者感受到那種刻骨銘心的美好味道。

苦茶和甜茶

要了解布朗味,最直接的便是到老曼峨寨子里,去品一品那里的苦茶和甜茶。

老曼峨普洱茶的茶樹類型十分參差,有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改良型,有大葉種、中葉種、中小葉種。但是老曼峨以大葉種和部分中葉種居多,只有極少數中小葉種。老曼峨有古茶園3205畝,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茶農們還種植了數千畝茶樹,這部分茶葉雖然比不上古樹茶,但是在同類茶里也屬于上品。

老曼峨的苦茶概念,如果從植物學的種類來劃分,有的大茶樹(如海拔1350m的老曼峨大茶樹)屬于“普洱茶種”,有的大茶樹卻屬于“苦茶種”(如海拔1346m的老曼峨大茶樹),因此,大家口中的老曼峨苦茶,不應該是植物學上的“苦茶種”。

老曼峨的茶很苦,當地人將老曼峨乃至整個布朗山茶區(qū)從老曼峨引種繁衍的茶稱為苦茶。

老曼峨的苦茶由于奇苦,由此充當了加工普洱茶的“味精”:眾多茶廠和茶商在生產加工普洱茶餅時,往往用老曼峨的茶做拼配,以提高和豐富茶餅的口感和滋味。

一些與苦茶相對應的甜茶,據說不苦,一般都被村民留著自己喝。老曼峨的甜茶有兩種說法,一是指回甘比較快的老曼峨普洱茶,另一種說法是指這幾年新種植的臺地普洱茶。但是,也有專家指出,老曼峨的甜茶也有樹齡高達數百年的,只是甜茶的產量不如苦茶那么多而已。

對于老曼峨的甜茶和苦茶,它們的區(qū)別主要在于回甘的速度,甜茶比較適口,而苦茶后期的轉化則更有優(yōu)勢。

我認為茶友不應過多糾結于老曼峨樹種和外在形象,而應該親自去品一品,苦茶還是甜茶,不是專家說了算,也不是賣茶的說了算,該由您自己說了才算!

至于選甜茶還是苦茶,那就看您個人的口味了。

本文原創(chuàng) 文:普洱茶吧刀哥

找到約2,382條結果 (用時 0.009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57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