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大紅袍山水茶

找到約314條結(jié)果 (用時 0.009 秒)

“世界紅茶的發(fā)端,中國理學(xué)的搖籃,三教同流,思想內(nèi)化于心,天造地設(shè),山水外化于行,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這是央視在武夷山市榮獲“十佳魅力城市”時的頒獎詞,也是對武夷山的高度詮釋與評價



武夷山







“世界紅茶的發(fā)端,中國理學(xué)的搖籃,三教同流,思想內(nèi)化于心,天造地設(shè),山水外化于行,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是央視在武夷山市榮獲“十佳魅力城市”時的頒獎詞,也是對武夷山的高度詮釋與評價。



世界紅茶的發(fā)端

如果有一種茶曾經(jīng)影響了世界,那么這種茶就是紅茶。1662年,凱瑟琳皇后將紅茶帶到了英國,讓英國“下午茶”成為貴族間追崇的生活方式風(fēng)靡開來。



世界紅茶源于中國,中國紅茶根在福建,紅茶始祖在武夷山桐木關(guān)。

400多年前世界首泡紅茶誕生在這個小山村。之后的祁紅、滇紅等都是因當時在此為官的人事調(diào)動,而將正山小種紅茶工藝傳播,又因水土氣候品質(zhì)不同而后續(xù)開來 。

如果問哪種茶是紅茶中的極品----它無疑便是金駿眉。2005年6月,桐木關(guān)人創(chuàng)制全新的茶種----金駿眉,它是野生茶茶樹所產(chǎn)芽尖,6至8萬顆芽尖方制成一斤。

武夷山桐木關(guān),就像一塊紅茶的凈土,內(nèi)涵雋永又無聲無息,這就是世界紅茶的發(fā)端。

如果你來到武夷山,請慢下來品一口純正的紅茶。



中國理學(xué)的搖籃


作為一座綿延500多千米的山脈,武夷山在山水懷抱中孕育了世界矚目的紅茶,同時也是一塊豐潤千年的人文沃土,是中國古代朱子理學(xué)的搖籃,是世界研究朱子理學(xué)乃至東方文化的基地。南宋理學(xué)家朱熹在武夷山創(chuàng)辦紫陽書院、考亭書院等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書院。因而,武夷山被稱為“道南理窟”。







朱子理學(xué)不僅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而且漂洋過海,影響遠及東亞和歐美諸國。朱子理學(xué)于13世紀走出國門,影響了東亞和東南亞部分國家的思想、教育、文化史,被認為是“東亞文明的體現(xiàn)”。 武夷山作為世界雙遺的“突出普世價值”之所以被國際社會所認可,一部分就源于朱熹及其理學(xué)文化。



朱熹理學(xué)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與武夷山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聯(lián)系,朱熹在世七十一載,有近50年是在今武夷山五夫鎮(zhèn)度過的,在此生活、著書、講學(xué)長達四十余年,留下不少具有較高價值的文物和文化遺跡。

如果您來到這一座守望千年的五夫古鎮(zhèn),也就是走進了中國理學(xué)的搖籃地。



三教同流,思想內(nèi)化于心


千城千面,每座城市都有獨特的性格,武夷山也不例外。武夷山人杰地靈,除了影響深遠朱子理學(xué)和遠古的“古閩越”、“閩越族”文化,還有佛教文化,道教文化。







如果有一種茶曾經(jīng)影響了世界,那么這種茶就是紅茶。1662年,凱瑟琳皇后將紅茶帶到了英國,讓英國“下午茶”成為貴族間追崇的生活方式風(fēng)靡開來。

如果你來到武夷山,那么千萬不要錯過武夷宮、止止庵、桃源洞道觀;也不要忘了到深藏于武夷山深山中的佛教名剎天心永樂禪寺、妙蓮寺及瑞巖寺走一走。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儒、佛、道的那歷久彌新的千年氣息。



天造地設(shè),山水外化于行


武夷山具有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但它本是一座大自然造就而成的天然山脈,風(fēng)光神奇秀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武夷山,美妙絕倫的景色和悠遠的歷史文化珠聯(lián)璧合、交相輝映、天造地設(shè)。







有人說,武夷山是個一生要去至少要去四次的地方。春天茶山撩霧,香滿天下;夏季百花盡開,五彩繽紛;秋時天藍水碧,層林盡染,冬日白雪朦朦,云海翻騰。


武夷山集山岳、河川風(fēng)景于一身,在山與水的結(jié)合達到絕妙的境界:清澈碧綠的九曲繞山而行,曲折縈回;發(fā)育典型的丹霞地貌千姿百態(tài)。

游人乘坐古樸輕巧的竹筏順溪而下,既可飽覽武夷溪光山色、瞻仰兩岸文化古跡,又可享受詩情畫意、領(lǐng)略驚險刺激。

武夷山就是天然的中國山水畫,自然而然的精妙構(gòu)圖,山水鬼斧神工般的間插所展現(xiàn)的詩意,真真令人叫絕。



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


武夷不獨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產(chǎn)之奇而奇。除了是紅茶的發(fā)源地,武夷山巖茶也一直是深受世人喜愛,從古至今受到世人的追逐、茶人的推崇、文人的禮贊、國外友人的膜拜。隨著人們對茶認知度的提升,武夷茶更是光芒四射,武夷山的茶文化也延續(xù)了千年。

歷史上早在宋朝,武夷茶已經(jīng)作為進貢朝廷的御茶,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晉商將武夷巖茶運送到恰克圖交易,運送至俄國,進入歐洲,開啟了歐洲茶文化的啟蒙,這條運輸之路綿延上萬公里,被稱為“萬里茶道”。







說到巖茶,武夷山大紅袍具有綠茶之清香,又有紅茶之甘醇,亦是眾多巖茶中的臻品。大紅袍的珍貴不言而喻,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值得世人慢慢品味,其經(jīng)典傳說也是被世人廣為流傳,我們從武夷山印象大紅袍的山水劇里就見證了大紅袍的前世今生。

《印象大紅袍》傳承武夷山茶文化,以令人驕傲的武夷山風(fēng)景作為背景,360度旋轉(zhuǎn)座椅,帶世人全方位欣賞秀美山水與武夷山關(guān)于茶的那些故事。

如果你來到武夷山,那么印象大紅袍將和你娓娓道來這萬古山水茶的無限魅力。




這是上蒼偏愛的武夷山;

這是我們驕傲的武夷山;

這就是武夷山!


兩岸媒體采訪團走進武夷山!用鏡頭記錄武夷山水茶

22日,“融行八閩”兩岸媒體采訪團一行30余人走進武夷山,近距離感受山水美景,品讀歷史文化,并實地了解當?shù)夭璁a(chǎn)業(yè)的發(fā)展歷程。

在武夷山,采訪團打卡大紅袍景區(qū)、巖骨花香漫游道、朱熹園等地,看茶園、走茶徑、觀制茶、品茶香、賞茶戲,深入了解武夷山水茶。這里高顏值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厚重的歷史人文底蘊給兩岸媒體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參觀大紅袍景區(qū),聽導(dǎo)游講解茶文化

參訪過程中,采訪團成員不時拍照、錄制視頻。他們表示,這里空氣清新、滿眼綠意、人文薈萃,希望把武夷山的好山好水、茶文化等,通過鏡頭記錄下來,促進兩岸同胞互相了解。

臺灣媒體記者拍攝景區(qū)茶樹

參觀茶企,了解制茶技藝

“一個茶產(chǎn)業(yè),帶動這么多民眾致富增收,同時還促進了旅游業(yè)發(fā)展,真的很了不起?!迸_灣民生好報記者楊曼林第一次來武夷山,她表示,作為新聞工作者,要起到橋梁的作用,讓更多臺灣青年了解大陸發(fā)展,讓兩岸能有更多交流與合作。

參觀茶企,了解制茶技藝

“融行八閩”兩岸媒體聯(lián)合采訪活動由福建省委臺港澳辦主辦,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衛(wèi)視中心承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人民網(wǎng)、東森新媒體ETtoday等20多家兩岸主流媒體和網(wǎng)絡(luò)達人參與采訪,活動立足兩岸媒體的專業(yè)視角,利用各媒體的不同優(yōu)勢特點,透過鏡頭和筆墨,向兩岸同胞呈現(xiàn)清新福建形象,講好“閩臺融合發(fā)展故事”,傳播“福建聲音”。

來源:武夷山茶產(chǎn)業(yè)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武夷山問茶

一、登山

對于山水一事,我自小并沒什么感覺,在平原生活,也習(xí)慣了極目四望,大道無邊。詩詞里寫山水的辭章讀起來基本毫無感覺,而此次在武夷山中的經(jīng)歷,真正讓我知曉了什么叫山水,再回顧以前讀過的詩詞或范寬石濤等畫家的山水畫,隨即知道了什么叫“胸中有丘壑”,古詩里的一些常用到的字眼不再是文學(xué)化的描述,而是經(jīng)過語言高度濃縮出來的現(xiàn)實景象。

進山之前,考慮到體力不足,在小店中買了一支登山手杖,刻意沒有跟隨旅游團的大部隊,而是自己獨行。早春的四月,行走在武夷山起起落落的山路上,深感不易。薩特說“他者即地獄”,可現(xiàn)如今自己一個人呆著的機會多么難得,獨自杖行山中,感受著從未有過的輕松,思緒飛揚。古人常“隱居山林”,這樣的山林,若能在此間汲泉煮茶,或靜而禪坐,再或者三五好友吟詩作對,行曲水流觴之雅事,再復(fù)何求?

走在蜿蜒的山路上,不時看到一叢一叢的茶樹,青黃色的芽頭剛剛冒出來,我偷偷采了一兩個放在嘴里,沒有經(jīng)過炒制的芽頭微微發(fā)澀并不好吃,可畢竟見到了真正的茶葉,也算小長見識。繼而前行,行到幽僻處定有幾張石凳等待著你小憩片刻。我坐在一處極狹窄的小山谷中,放眼望去,看不到一個人的蹤跡,只是聽著遠遠的人聲,像是大部隊的旅行團在講解景點。我坐在石凳上,點起一直煙來,聽到人的“叫喚”聲此起彼伏,所謂“叫喚”,在我的方言里是沒有緣由的大喊大叫的意思,古人比較雅,稱為“長嘯”,果然畫面更有古意。如此說來,綠林好漢嘯聚山林,其實是最為詩意和愜意的事了?!伴L嘯”是人本性的一種流露,到此山中,幽深僻靜,遠處傳來滴滴答答的水聲,人間諸事拋諸腦后,不“叫喚”才怪呢!我剛要學(xué)著長嘯一二,卻看人群向我移來,遂強壓了回去,離開了那個小山谷。好不懊惱。

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停止目前或得意或糟糕的人生,到山林之中,親近山水,溪流鳥鳴相伴,或許是最好的減壓方式。重要的是,給自己的人生一個停駐,梳理,回味,遐想,這令我只恨行程太緊。

而后乘竹筏漂流九曲溪。所謂“九曲”,兩個彎為一曲,九曲便是十八彎。坐在竹筏上,從“九曲”一直漂到“一曲”,其間又生許多感慨。終于明白了什么叫“碧水”,原來看到書里寫“碧水”,我想水不是透明的么,怎么會是綠的?以為是夸張的寫詩。但在山中溪流,才知碧水是最為貼切和寫實的描寫,不由欽佩。碧水是水深到一定程度,并且在沒有波瀾的情況下形成的顏色。四川有種花茶名曰“碧潭飄雪”,“碧潭”二字,已無修辭,世界本來就是這樣,還用什么修辭嗎?而在順流而下的時候,又明白晚明張岱在《陶庵夢憶》里寫的“磊磊泉水”之“磊磊”是什么意思。如果說“碧水”形容的是靜水,那“磊磊”二字便是對活水的描述。靈動的流水碰在圓圓的鵝卵石上,稍一盤旋,形成白色的小窩后馬上流走,便是“磊磊”的意境了。

短短一個多小時的漂流,時而經(jīng)過高崖下的碧潭,又時而經(jīng)過狹窄的溪流看見那“磊磊之水”,真是讓人生出臨淵羨魚之感,可“羨魚”可不是為了“結(jié)網(wǎng)”,而是想要化身為彼,親近這碧水活泉了。

二、問茶

早春四月,因公往福建,先后經(jīng)福州、武夷山、廈門,短短流連,長長回味。閩地的細弱,纖雅和輕淡,附著茶香茗韻,碧水丹山,漸次在我腦海中搭建起一種獨特格調(diào),讓人不卒忍離。

當我去時,紅色木棉花正驕傲地盛放,我卻想起德化白瓷與建州黑盞的影像來,這兩者是我心中的福建印象,多少有些神秘的色彩,莫如這木棉來得直接和熱烈。

熱烈之后,隱藏在武夷巖茶背后的花香與巖韻,以極其含蓄的方式,透過鮮亮的茶湯,散發(fā)出來。閩北烏龍久聞其名,得此際遇入武夷一探,更澆心中塊壘。

所謂巖茶,產(chǎn)自武夷山景區(qū),在巖稱巖茶,在麓稱洲茶。巖茶品種繁多,以大紅袍最為出名,其他如水仙、肉桂、奇蘭等品,皆各有其韻,自成一品。南唐文人統(tǒng)稱之為“晚甘侯”,寓意茶性霸氣如王侯,回甘長久。又有四大名叢,乃正巖茶中的上品,曰鐵羅漢、白雞冠、半天腰、水金龜。

現(xiàn)如今,正宗的大紅袍已非我輩能喝的上了,可巖茶風(fēng)韻,通道頗多。肉桂,老從水仙,陳年水仙,品種豐富。對我來說,最大的樂趣便是投茶之后,手捧蓋碗,深嗅數(shù)秒后的感覺?;ㄏ闳绻稹⑷缣m,藏在干茶里,熱水一激,紛紛并出。每種巖茶的香氣大不相同,各有層次與風(fēng)骨。就像人一樣各有性格:有的霸道,直沖肺腑,有的甘冽,口舌生津,有的綿軟,毫無后勁,有的又醇厚,神游萬里不覺已晚。

令我沮喪的是,我不是茶人,并不能明辨其品質(zhì)、工藝、香氣和真假,巖茶之道、之味、之品,始終參悟不透。沮喪之余,恨不得化身一茶農(nóng),采茶制茶,與茶相伴,抑或遍訪茶師,明道解惑,奈何深處鬧市,親近不得。 還是喝茶吧,我在心里勸自己。

短短一天,在武夷山中行走,山間水間,意間心間,人生能到此有一日,不易。離開的時候,我知道自己定會再訪武夷,再來親近這碧水丹山。

(摘自2012年第3期《吃茶去》雜志;作者:劉斌)

找到約308條結(jié)果 (用時 0.005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6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