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翠茶兒

找到約62條結果 (用時 0.01 秒)

茶香繚繞夢里游

(《吃茶去》雜志)從小就伴隨著九連山的茶山、茶水、茶香、茶韻長大的我,卻在今天,才真切的品出故鄉(xiāng)九連山綠茶的真味,讀懂九連山茶綠的真正內涵。

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臨退悠然自由的我,與幾位好友相約,駕著自駕車隨“九連山茶鄉(xiāng)游”的車隊,馳騁在“春風繚繞茶香飄”的行程,領略了九連山茶鄉(xiāng)的茶風、茶香、茶韻的風采,讓我又一次在茶香茶韻的繚繞里醉入夢鄉(xiāng)……

是啊!誰讓我早年就離開故鄉(xiāng)——九連山茶鄉(xiāng),當兵服役在外工作、生活,一晃“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東西南北,四海為家, 匆匆忙忙。平常雖然難得喝上昂貴的名茶,但后來多年農業(yè)戰(zhàn)線工作,也曾參加過各類茶業(yè)博覽會、展銷會,交流會,不免還鑒賞和品啜過各種名茶和精細沖沏茶茗的情景。那龍井,在瓷碗中潔白如玉,片片嫩茶猶如雀舌,色澤墨綠,碧液中透出陣陣幽香。這鐵觀音,茶條鄭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似晴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后湯色金黃濃艷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味長久,俗稱有"音韻茶",且茶韻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余香"。 那君山銀針,捧杯沏泡中,開水向杯里一倒,馬上可見一團白霧騰空而起,然后慢慢地出現(xiàn)如似一只白鶴,在清澈的云霧中頻頻點頭,繼而便朝藍天翩翩飛去,再往杯里看,杯中茶葉齊刷刷地懸空豎起,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陡然墜落一般。這芙蓉茶,恰似松針兒,待沸水沖泡時,只見熱氣繞碗邊轉圈,然后自杯中升起,約莫幾紋來高時,又在空中轉圈,變成一朵白色的芙蓉花,少頃白芙蓉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云霧,最后散變成一縷熱氣飄蕩開來,把所在的空間角落都讓幽雅清香韻致充滿。還有極香的鳳凰單叢茶,獨具個性鮮明,豐富多變,風韻十足,回味無窮的香韻,既有綠茶的清香,又有紅茶的濃厚滋味,集花香、蜜香、果香、茶香于一體的高香型烏龍茶,條索緊結、自然花香、透徹明亮、滋味醇爽、回甘強久,耐沖耐泡。不過,我還是對家鄉(xiāng)親朋好友不時寄來點家鄉(xiāng)的綠茶情有獨鐘,但對家鄉(xiāng)九連山綠茶的印象,似乎是清晰,又模糊;似懂、非懂,又好像全都不懂。如今到了“功成名就”,“卸甲歸田”的我,就要在九連山的茶山、茶水、茶香、茶韻的身旁,度過頤養(yǎng)晚年的歡快時光時,我卻全身心地靜了下來,希冀能再任九連山綠茶的茶山、茶水、茶香、茶韻,沖刷我的心靈,蕩滌我的心魂,以喚起過去記憶里那似乎清晰,又有些模糊,似懂、又非懂,還好像全都不懂的尷尬印象予以變更,從而更真切地品出九連山綠茶的真實味道,讀懂九連山綠茶的深遂內涵。

是的,面對九連山區(qū)漫山遍野的茶山、茶樹,茶香、茶韻,作為長期工作、生活在外的離鄉(xiāng)游子,已很少真真切切地,認真仔細地看看茶樹、親近茶樹、閱讀茶樹。說心里話,身在他鄉(xiāng)的游子,其實在夢里也常常夢想著親近、閱讀、品嘗家鄉(xiāng)的綠茶,但必竟是身在異鄉(xiāng),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也正因為來去匆匆,很少真切地回家鄉(xiāng)親近、閱讀大自然風物的風采雅韻,所以九連山綠茶在我心中印象的空間里,已存在著許許多多的“留白”,也許是工作的繁忙、生活的煩瑣原故,已難以把自己孩提時對九連山綠茶的所有零碎記憶的完全存放;也許是“笨拙”的異鄉(xiāng)游子,難以全面、準確的表達對九連山綠茶的解讀、想象和感知的遺憾缺失;或許是聰慧的九連山綠茶有意給在外工作生活的自家兒女,在若干年后回來補白時,讓其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思維空間和想象力,來補全九連山綠茶那水墨畫般的真實純樸的容貌、情景、意境;或許是九連山綠茶與世無爭的一種悠然,是閑適隱逸的一種存在,是從容生活,淡泊人生的一種智慧吧!不管是那種也許還是或許,遠離故鄉(xiāng)九連山綠茶身旁多年的我,今天終能全身心地而來與綠茶親近交心,相親相愛,傾訴忠腸。此時此刻,也讓“笨拙”的兒郎看出了一點端倪,那就是此刻的九連山綠茶與我的心境都是一樣的,心潮澎湃,思緒蕩漾。不信,你瞧,九連山上那滿山墨綠的灌木林和茶園,到處都是那一抹醉心的嫩綠,裊娜起一層淡淡的翠霧,猶如一幅寫實的水墨畫卷,令人讀來悏意欣然,美的享受。當我們站在半山腰茶園的茶叢里,仿佛就如置身于一片茫茫的綠海之中。你看啊,那一片片梯田式的矮山茶園雖然不是排列的方整有序,且大小不一,但順著山勢伸展,也讓人覺得錯落有致,加上那綠油油的茶樹枝葉點綴,更顯得漂亮極了,就像一顆顆翡翠鑲嵌在山間坡地上。隨著陽光照耀和山風的吹拂,那茶枝嫩葉蒼翠欲滴,隨風搖曳。當我把雙眼聚焦后慢慢追隨到遠處,那無邊無際的滿山茶樹,猶如一片綠色的臺階,盤繞點綴在山洼坡地中。再看看綠色的茶園里,一枚枚鮮嫩的茶樹葉帶著晶瑩的露珠在陽光下舞蹈,仿佛讓人看到蓬勃生命的茁壯滋長,且正和著九連山區(qū)人們喜愛的“客家山歌”、“客家采花戲”、“客家大鑼鼓”的音律和節(jié)奏,時兒交頭接耳,時兒挽手并肩;時兒手舞足蹈,時兒活蹦跳躍;時兒默默無語,時兒眉歡眼笑,盡情地飛舞,縱情地歡笑,盡情地歡騰,縱情地歌唱。

這飛舞,這歡笑,這歌唱,這歡騰,就像滿山的碧浪在我身旁興奮的激情蕩漾,在我眼前逸動的風風火火,在我心中潺潺流水般的流淌,仿佛就像我那慈愛的母親,親切地呼喚著自家不太懂事的兒郎。此時的我,宛如是喝下了母親親手釀造的客家娘酒那樣,心房的跳動激蕩在瞬間地加劇,心中醉意的循環(huán)流速在瞬間增強,身體的醉意像桃花春水那樣永遠地活潑飛揚。再看同游茶山的人們雀躍歡聲,再聽那茶業(yè)公司制茶工房頂上播音器上傳來,一陣陣入耳的“客家山歌”、“采茶戲調”和歡快的“客家大鑼鼓”那“嗵咚 嗵咚 嗵咚咚、嘁咣、嘁咣、嘁嘁咣……”的音律,和著春風吹拂的茶園茶樹的飄蕩的節(jié)拍,是那樣的合拍、和諧、吉祥。雖然茶園里采茶者和游者人頭涌動,喧鬧吵雜,卻讓人覺得如似渾然一體,自然天成。這音律、這節(jié)拍,這響聲,早已把我平靜的心房扯出了年少時的激情和渴望,就像是一雙天外伸來的無形巨手,從夜幕里扯出一道明媚的陽光,把我心田里珍藏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一一的凝聚,又一一的曝光。

我知道:九連山的客家人有此一說:“一重山,一叢人,條條道路有茶亭。”過去的九連山區(qū)的客家人,普遍交通不便,人們多以肩挑步行為主,于是,設置在山路上的一座座茶亭就起著讓行路人好歇個腳、避個雨、吃碗茶,補充一下能量的作用。

可以說,一座茶亭,就是一位慈母。在赤日炎炎的路上,它為人遮蔭,在暴雨驟至的途中,它讓人避雨,供勞動者與異鄉(xiāng)客人歇息。當人們在茶亭中喝夠了茶,抽足了煙,常常總會有老者講故事,農人話麻桑,婦人談家?!瓫鲲L為人擦汗,山泉為給人彈琴,山景供人欣賞。于是,剛才還一身疲憊的過路人,一下就疲勞頓失,身心愉悅,歡快地上路前行了。在茶亭里,少不了有無償服務的義務燒茶阿伯、阿婆、或阿叔、阿嬸,雖兩鬢飛霜,卻神情氣爽,聲音清亮,只要一見過路的客人到來,總是笑容滿面地喊:“來啦!累了吧,喝碗茶!歇歇腳吧!”接著就會舀上一碗茶放在你的面前。至今我還記得70年代初,在縣聯(lián)中讀高中時的情景:從家里步行到學校有近20里崎嶇的山路。途中要爬“丫鋸缺”山;要走蜿蜒的山間小路,途中就有一座讓人歇息的老“茶亭”;第當我們周末回家或上學時,都要經過老茶亭,尤其星期天下午去學校,每個人去都要背上一星期的口糧(大米、番薯(片)菜干、青菜及油鹽等)。記得我們每次回家或去學校都要經過途中的這座老茶亭,這既是我們中途歇息的地方,也是我們20多個同學不成文相約集中的地點,不管誰先到都要在這里等同學們聚集后再走。在茶亭里,有一位就有一位年過六旬的孤寡老伯,長年累月義務為過路的行人歇息提供茶水。我們每到這里,都要向老伯問聲好,喝上老伯煮好的一大碗山茶水,當我們喝了老伯的九連山茶水后,既解渴除乏,又心清氣爽,這時喜歡樂器的我,總會拿出隨身攜帶的一支自制竹笛,吹一段當時的最流行的笛子獨奏曲“揚鞭催馬送糧忙”,或和其它同學一起來個笛子小合奏,既消磨了等待的時間,調節(jié)了氣氛,又消除了路途的疲乏。正是這座老茶亭默默地為我們求學,,悠然快樂地穿梭在逸向人生之路的前方……

一座茶亭就是一個路標。在山村問路,村民們很可能就會告訴你往前走的山路走,在某亭處往左(右)拐,就是去某地的路。你若找到了茶亭,便找到了正確的方向。在荒山野嶺之間,山亭也可作為一段標尺,徒步在遙遙無盡頭的路上,如果你知道前路有茶亭,心里就不會有對未知前方的疑惑和畏懼。

一座茶亭就是一座平臺。舊時人們出行都是靠雙腳走路,一路的艱辛可想而知,而在茶亭中短暫歇息能使路人忘記疲憊,放松后的愜意讓人們在茶亭中很容易交談,這種交談充滿著歡笑。在茶亭偶遇本就是一種緣分,路人是珍惜這種緣分的,所以在茶亭中相遇的人很容易成為朋友,或許這種朋友這輩子僅一次相見,卻難以相忘,如果有幸日后某處相遇了,那就是相當熟知的老朋友了,可以毫無拘束地打個招呼道一聲平安。

一座茶亭就是一道風景。每一段山路路,每一座茶亭,都是山里人永恒的記憶,難舍的鄉(xiāng)梓情結。茶亭既裝點了山鄉(xiāng)景色,也入遠行人的美夢。正是這一座座茶亭,屹立在鄉(xiāng)村的裊裊炊煙里,突兀在荒山野嶺的多彩晚霞中,其雖然名不見經傳,卻記錄著歲月的痕跡,彰顯著客家人以人為本、助人為樂積德行善的美麗心靈,盡管茶亭有的簡陋,并不華美,卻反映了客家人真誠的人性美和豐厚的文化底蘊。尤其是那茶亭所擁有的四季情趣,完美的配合了四時的山景而充滿了詩情畫意。不管哪個季節(jié),只要你坐于茶亭之中,就能聆聽到“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涼風冬聽雪”的風韻,靜想有關人生的“春花秋月”,那是一件特別讓人幸福的事情。

一座茶亭也是一段難舍的情結。每一座亭都是山里人永恒的記憶,既是裝點了山鄉(xiāng)景致,也是遠行游子的家園夢。無論是當?shù)厝诉€是在外游子,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建設了一座座“敬宗亭、福星亭、安濟亭、甘飲亭、翼然亭、百壽亭、挹薰亭,聳翠亭、望鄉(xiāng)亭、思鄉(xiāng)亭,以造福鄉(xiāng)梓,了卻鄉(xiāng)情。我就曾見過一座座茶亭的柱子上各刻有各樣的對聯(lián),如:“景入我懷我入景;神怡心曠心神怡。”“我為人人人為我;亭傳代代代傳人?!薄八畯蜕街厣綇退?時來運轉運來時?!薄扒迦袷彰髟?明月照石玉泉清?!薄皦糁行褧r醒中夢;非為是者是為非?!边@些茶亭對聯(lián),無不蘊含著豐富的民間文化。

我也知道,從小村里的老茶人就跟我們這些小孩子說,九連山的綠茶以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藝過程而精制綠茶的。其干茶色澤和沖泡后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名為綠茶。而九連山的綠茶特性,又較多地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其中茶多酚和咖啡堿保留著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左右,從而形成了綠茶“綠葉清湯,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九連山綠茶屬不發(fā)酵茶,采制一般有春夏秋茶之分。春茶,又名頭春茶、清明茶。為清明至夏至節(jié)氣所采制成的茶。茶葉至嫩,品質甚佳。夏茶,即在夏至節(jié)前后,所新發(fā)的茶葉采制成的茶。秋茶,即夏茶采后一個月所采制的茶。綠茶的制作法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即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和曬青綠茶。綠茶的制作一般流程除采摘外,可簡單地分為殺青、揉捻和干燥三個步驟,其中關鍵在于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即殺青。鮮葉通過殺青,酶的活性鈍化,內含的各種化學成分,基本上是在沒有酶影響的條件下,由熱力作用進行物理化學變化,以達到綠茶的品質特征。揉捻是綠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過利用外力作用,使葉片揉破變輕,卷轉成條,團搓成粒,體積縮小,且便于沖泡和儲存。同時部分茶汁擠溢附著在葉表面,對提高茶滋味濃度也有重要作用。干燥的目的,蒸發(fā)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發(fā)揮茶香的功能。

在我孩提的記憶里,九連山的綠茶就像九連山區(qū)的客家女性一樣,純樸誠實,賢惠孝順,吃苦耐勞,寧可犧牲自己的風華正茂,干涸自己的青春年華,暗淡自己的豐挺光芒,也要為千家萬戶人們的向往,希望,默默地奉獻出全身的熱量和芳香。不是嗎!只要你沏上一杯九連山綠茶,端在鼻前稍聞片刻,再放進口中,一股清清的綠茶香味直將在你的口腔里,舌尖上翻騰,爾后再直下喉嚨胸腔,頓時就會把人的睏思倦意退去,讓人覺得全身舒展自如,神清氣爽,就像那緊縮的茶葉,在清水中,云卷云舒;又似舒展的茶葉,在杯里悠悠旋轉,閑庭漫步——讓你目不暇接,回味無窮,可謂是獨享清福。這不禁讓人想起魯迅先生說過的“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所以,九連山區(qū)的人們對綠茶是倍加珍惜,愛慕,善待之。特別是在沏茶、品茶中都是十分講究,注重沏茶要有“四最宜”、飲茶要有“三之境”:最宜茶家沐后無語采摘、竹簍中輕放浮擱;最宜汲深山清泉盛于沙壺,拾林間松枝燃于泥爐,壺置爐上,火燒水開,俟溫度適中后備沖茶之用;最宜形拙貌樸之泥砂壺泡茶、外赭內青之泥瓷杯飲茶,既可醇其原味,復可賞其形色;最宜二、三素心野老、散淡閑人處江湖之遠,棲泉石之間,琴舞松鼠,棋敲閑花。風過竹響,云飄水流。無心有意間啜飲一口,言來語往中齒舌余香。一分苦澀,幾絲清涼。茶靈充滿,茶意本然。似有人生之況味,又似有宇宙之禪機。此乃飲茶之至境。至若紅塵之所謂茶道或街面施設之茶事,雖為俗中求雅、鬧中求靜之佳選,但一落規(guī)制、一涉人為,茶靈便如驚鹿般即刻遠遁,茶境也失其天然而退得其次。即使器具再考究、程序再規(guī)范、環(huán)境再舒適,即使再張以“和、清、雅、寂”之虛目,也總有點表演、作秀、模擬感或別的什么味道。但能臻此境已屬不易,畢竟還是與茶有關的雅人雅事。姑可稱之為飲茶之雅境。當外感都市喧囂、內覺身心俱疲之時,不問獨處還是群聚,不論綠茗還它茶,不管泥壺還是瓷杯,就其所便,隨其所宜,沖上一壺,泡上一杯,倒也沁人心脾,提神解乏。雖未得茶靈之真體,但也可在恍惚間覓出其遠去的蹤影和留下的余味。此乃飲茶之常境。

是啊,九連山的綠茶,自從在大地之母身上生長的那刻起,就已堅定執(zhí)著地認定了自己一生的抱負、一生的歸宿、一生的情愛,一生的渴望,就是為了要相擁和親吻那璀璨天空的那一派蔚藍和星光;為了滋潤和惠澤那大地之母親如手足的那片沃土和人間;為了連結和擁抱一縷永恒情思的茶韻、茶香。正如有人所說的,茶是草木精華累世修煉而成。天地之清氣所養(yǎng)、山間之靈坡所育、雨前之甘露所滋。也如人們所看到的,在那碧綠的茶山之上,茶每天都在快樂地生長,每日都與陽光和空氣自由對話,與風雨雷電游戲,與夕陽朝霞玩耍。尤其是在酷暑寒冬的季節(jié),萬物一片寂靜,就是平常最愛冒尖的南國紅棉樹,喜歡炫耀的江南桃蕾柳芽,也無不都在酣睡中做著一個又一個的天真美夢。但九連山里的茶樹卻在寒霜徹骨的冬日,毫無瑟縮之意,一身凜然地傲立在深山地域中,頂寒風冷雨,冒霜凍雪凜,默默地積為自己身體里的積蓄能量,為春天的到來呈上滋潤、厚實的嫩葉,為人們的品嘇獻出清韻茶香。春風乍暖、清明前后,早已探出翠滴綠嫩的茶枝嫩葉,任由采茶姑娘的巧手摘去簍中,送到茶葉制作工房,經萎凋,去除鮮葉中的青草氣,增加茶葉的柔韌度。揉捻,使茶葉結成一團團塊狀,直到茶葉細胞充分破碎,鮮葉逐漸變成古銅色,進而將茶葉用手工反復搓揉成形,最終干燥成為成品茶??芍^是歷經火鍋上烘,熱浪里炒,布袋里揉,從綠嫩里卒死,在干枯后重生,以純樸誠摯的干枯一葉,成為千家萬戶的香茗;在壺里杯中變幻,在口中腔里留香,化作人世間的青春活力和厚重溫馨。這不是嗎?一棵不知名的茶樹上生長,看青山與綠水,取天地之精華,這是九連山茶的生命旅途中令人神往、為之撫掌的極致之美。尤其是在生命最為華美的時候,茶的嫩葉離開了生命之樹,經歷了諸多磨難之后,茶葉沒有了昔日嬌嫩清純的模樣。然而,當茶葉到了一個精致的玻璃杯中,與自然之水相遇,一個全新的她又誕生了。茶葉和清水的融合,與清水共舞,讓她散發(fā)出清新淡雅的氣息,那是一種夢想與現(xiàn)實結合的境地。正是這茶經歷春夏秋冬,吸吮天地精華,從綠嫩里卒死,在干枯后重生,就是為了她這瞬間之美嗎?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美啊?這是一種為了瞬間的精彩而釋放全部生命的悲壯之美,這是為了瞬間與水的自由舞蹈而生發(fā)的相融之美,這是為了將一生凝聚的精華盡情展露的大氣之美啊!

是啊!九連山的綠茶雖然只是條索緊結,色澤棕紅、或金黃、或烏潤帶黛青,沒有華美絢爛的外表,沒有妖媚招搖的氣象,也沒有堂皇尊貴的冠冕。但它卻有純樸自然,率性本真,可恬淡,也可清靜;可絢爛,也可壯烈,最終回歸于平淡和寧靜之間。正是這一片片茶葉,在沖泡的水中翩翩起舞,如同一個個靈魂在水中遨游。當人們在欣賞著茶的舞姿,傾聽著懷舊的音樂,過去的時光仿佛又回到了人們的眼前。也正是這一片片綠葉的舞姿,在水中幻化著茶山的寧靜與澹泊和生命的沉重與輕盈。讓人慎密地思考,認真地欣賞,仔細地品味。因為,茶之舞就宛如是人之舞,一個人在清水中盡情旋轉身姿與你悠然自在的對話。所以,人們都說茶是有生命的。正是有生命的茶,在很多時候,人們都被茶這長袖飄飄,氣若幽蘭的“茶仙女”那秀頎和從容的舞姿所陶醉。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有時候茶是非常寂寞的,寂寞地等待著能有一個相知的人來欣賞她,品味她。不是嗎!品茶,即品人生。悠悠品茶情,漫漫人生路,一抹艱難,幾多煩惱和疲憊,一并浸入杯中緩緩地消解和忘卻,心境超于平和,情感得以凈化,氣韻得到提升,讓人沉浸于物我兩忘的夢幻境界,這不也是對生命的一種參悟嗎?所以,人們說,一片茶葉,一片生命!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人的一生不也像那茶葉一樣,在生命的里程里,傾情綻放自己美麗的一生,最終沉淀一世精華,留芳百世香飄人間!

啊,九連山的綠茶,當我再次喝下你那乳汁般的茶湯,就像周身熱血沸騰的心里那樣微妙的深沉醉意,就像母親釀的客家娘酒那樣舒筋活絡的心魂滌蕩。是啊,是你,九連山綠茶水沖刷了我多年心頭的泥沙淤積,透析了我心肺脈管的血液循環(huán),讓我與你的心相印,脈相連。此時的我,雖然醉意還沒完全離去,但我已在醉意里把你的容貌、情景、意境、韻味一一清晰地讀懂,不再模糊不清,不再似懂非懂。在我心里的九連山綠茶,永遠是一個樣,就像那慈祥母親那樣:純樸誠摯,聰惠孝順,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偉大形象;遺世獨立,矢志不移,樂觀向上的傲人姿態(tài);不畏艱難困苦、尋覓美好明天的精神;謙恭內斂,以德留香的高貴品德。

此時的我,沒有了更多的“留白”猜想,也沒有了夢間的幻想。而是清醒地伴著山風云霏,聽著不遠處的茶山傳來若隱若現(xiàn)的鳥嗚聲,隨著山風的蜿蜒飄逸,延綿而去,悠然不絕,再次見證了九連山區(qū)的興衰,也見證了紅塵凡俗的喜怒哀樂。一切都如一幅云繞雨霏的水墨畫,唯有眼前一望無邊的九連山脈,還靜靜地聳立在大地之母的身旁,繼續(xù)向人們訴說著那些九連山古老而又神奇的故事,還有那溫柔多情的九連山風和瀟灑飄逸的云靄,也不知能否留住那些隨之遠逝的風聲,還能否破解屬于九連山區(qū)人們的所有心事的幾分神奇,幾分意境,幾分真情?!扒嗌揭琅f在,幾度夕陽紅”,大自然的歲月始終是匆匆在歷史間流逝,但歲月能留下什么,又帶走什么,無疑還是那九連山下的客家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chuàng)造出了優(yōu)秀而燦爛的客家文化和“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許多可歌可泣的神奇故事讓人傳頌至今。

是啊!樹生高山頭,茶香入夢游。當人們與青山綠水這些大自然偉物相接觸時,人們的心總會自覺不自覺地與其相連相印,為之感動,為之振撼。但我在想,如果能在感動、振撼之余,人人都能自覺不自覺地循著大自然偉物的神奇牽引、踏著大自然偉物的高貴步履、抖著大自然偉物的文明精神,在廣闊無垠的生命河道里,奔涌不息,靜靜的流淌,豪邁的逸向遠方,這應是最美的……

(摘自2015年第1期《吃茶去》雜志;作者:賴運勝)

大益生肖史五(五)英雄駿馬:蛇餅炮灰實錘了

大家好,我是茶不多先生,

一個有點點騷的普洱人。

友情提示:

本文篇幅近3500字,宜為睡前讀物或者私人時間讀物

彩蛋還在

· 本人筆墨實屬辣眼,故由夫人代筆,但是內容確是由我編寫的

不同于大長蟲的陰寒與驚悚,在我國的漢字文化中,帶有“馬”字的正面成語可能是生肖里面最多的,不勝枚舉。尤其是每一次馬年的春晚上,都會變成一場大型的成語秀,不同于龍的高高在上,虎的兇猛狂野,馬,是一種相對溫順的動物,但又不乏鏗鏘有力,我認為,馬更符合傳統(tǒng)的中國人形象。

之前說到蛇餅毫無亮點,這個結論僅僅是在生肖系列中,放到整個大益產品線中,還是對得起臻品的名號,再不濟,蛇餅也能確保生肖的下限,稱之為生肖系列的守門員也不為過。蛇餅的「不走心」,我認為不排除是為了成就馬餅的可能性,回到時間線上,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兩款產品都是在同一年發(fā)布的。理論上來說,應該是同時規(guī)劃的兩款產品,也許,大益認為與其讓人們的期待值從0上升到100,不如試著從-100上升到+100,200分的落差,雙倍的快樂。因此,我們看到馬餅發(fā)布前后的諸多動作。

馬餅是史上最早的一款生肖產品,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馬餅是唯一拍攝了宣傳片的,前無古人,后面有沒有來者我還沒查到

馬餅第一次推出了兩款產品,前無古人,后有來者

第一次線下9個城市舉行了一場公益拍賣會,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版面來看,馬餅的設計也是創(chuàng)新的,寥寥幾筆的筆鋒勾勒出的駿馬形象,讓人眼前一亮,加上貫穿馬身的鉆石光斑,將自身的貴族氣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朽葉黃的大底更是脫離了傳統(tǒng)的中國風大紅大紫的喜慶審美。而800g的珍藏版馬餅,雖然保留了整體的設計風格,但是由于分量更足,面積更大,顯得更加大氣,那場面,絲毫不壓于第一次看到蘋果6plus的心態(tài)。

馬餅的設計,可以說是生肖系列從迎合人們的審美,過度到引導人們的審美。無論是橫向比較同年其他品牌的馬餅還是縱向比較大益自己歷年的生肖產品,英雄駿馬在版面上來看,都可以說是一個超脫時代設計。不得不說,大益的內部團隊的整體審美提高了。

原料用回了勐海大樹茶,算是眾望所歸,并且經過3-5年時光自然醇化,此舉也讓蛇餅成為14年前唯一的一款瀾滄江大樹茶,當然,后面的猴餅也用了一樣的原料。馬餅特藏版更采用了傳統(tǒng)手工石磨技藝加工而成,配以大益首款茶品配套定制紀念郵票,極具紀念價值。

以上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革新,都是用錢砸出來的成果,但羊毛是出羊身上的,一系列的大手筆,最終體現(xiàn)在價格上,但是配貨價便破天荒的翻了一倍有余,標準版與珍藏版分別來到了7480元與6160元。有幸在網(wǎng)上查到了相關配貨的信息,標準版英雄駿馬,標準店可配4件,形象店可配8件。珍藏版好像是眾生平等,標配一件,具體信息未找到,如有錯誤還望指正。

馬餅發(fā)布前的2013年,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xiàn)象,將近十年的大益產品拉出來,在2020年的今天,每年保底都會有一款產品,價格突破10萬,或者突破過10萬。但2013年獨領風騷,沒有一款產品跑到6位數(shù),甚至邁過8萬這個門檻的,有且僅有早春喬木一款。情況雷同的2015年,云起目前價格卡在9萬,但是這款產品是從14萬下來的。2013年,是人們心中的崩盤前夕,屬于「最后的瘋狂」范疇,因此,我們可以片面認為,2013年是普洱的小年,或者說大益的小年。

· 截止發(fā)稿前的13年四大天王,截圖源自東和

2013年開始,有一個好消息,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飛速發(fā)展,各大平臺開始完善明星產品的價格走勢,因此,馬餅從問世至今,也有了一條清晰明朗的行情表。

馬餅標準版(上)珍藏版(下)走勢· 截圖源自東和

相比前面提到的早春喬木,丹青的話題性應該更強,作為一款極富爭議的產品,名字是真的好聽。本是繪畫用的顏料,在唐代詩人陳子昂作品中,便有「山水丹青雜,煙云紫翠浮」,算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典范。而回到大益的產品中,丹青是大益“輕發(fā)酵”技術的處女作,就口感來看,有回甘,苦澀味顯,香氣甜香,帶醇濃,湯色紅濃明亮,明顯的生熟兼而有之,喜歡它的人吹上了天,Awsome!Amazing!贊不絕口。不喜歡它的人紛紛表示什么玩意兒,日了狗了,恨不得塞回工廠里重新加工。它注定能吸引一部分人,也會被更多人所摒棄,所以它是普洱這一小眾行業(yè)里面的小眾產品,但這么多年過去了,輕發(fā)酵還在,因此,我認為這也是從迎合用戶過度到引導用戶的嘗試。

回看2013年的大益產品布局,平庸是真平庸,但是平庸的好處,便是門檻不高。那一年的普洱班,在大益同學的帶領下,幾乎復刻了07年的炒茶盛世,當然,主要還是炒大益。你說你是普通茶商,那你就一檔口老板,但你要是表示自己玩大益的,你就是期貨操盤手,喝茶品茗間,決勝千里之外,整個身子骨都不一樣了。這一年,賣茶葉的不一定能賺,但是玩大益絕對不會虧。反映在每一個茶人的臉上,人人面如桃花,慈眉善目。鄰里和藹可親,噓寒問暖,市場儼然步入了社會主義高級階段。但凡你在市場遇見的那些阿姨,普遍都是「阿姨我不想努力了」的那種阿姨。

不僅僅是芳村,這群阿姨在云南也同樣存在,有數(shù)據(jù)顯示,2013年普洱老茶風頭之勁可謂“一時無兩”,一改往常平穩(wěn)向上的態(tài)勢,呈45度角“發(fā)射線”’飆升。往年年均升值幅度在10%-30%之間。但是2013年僅半年的時間,價格普遍飆升30%以上,個別內質特別優(yōu)秀的品種,升值幅度更是達到50%。新茶方面,臺地茶普遍漲幅為20%-30%,古樹茶的漲幅則在50%以上,名山茶更是倍漲。

回顧13年前,普洱圈近十年的行情,即使有07年崩盤事件的影響,但是部分普洱老茶的升值幅度依舊超過1000倍,跑贏了股票、房產、藝術品等所有投資品種。有數(shù)據(jù)指出,以勐海茶廠出品的普洱老茶“大白菜”系列為例,由十年前的10余元/片(357克),飆升至13年10000+/片(357克),價翻千倍。這么一看,所謂的崩盤,更多還是對自身的抗風險能力產生了誤會,而導致的個人崩盤,就市場而言,不過只是一場階段性的回調。哪怕這個階段有點長,覆蓋面有點廣。有些人還沒見到曙光,便倒在了黎明。市場從來都沒有崩盤,崩的是自己。有些朋友,維持一天的早中晚三餐都能導致個人資金崩盤三次,你還跟他扯個賈斯丁 · 比伯兒?

2013年,吳總寫了一年的博客,但是發(fā)現(xiàn)反響并不是很好,博文閱讀量跟茶不多先生在全網(wǎng)的閱讀量差不多,對于我而言,能夠有幸與集團掌門人處于同一個水平線,是讓我堅持創(chuàng)作的動力,但是對于吳老板來說,與這就是一種恥辱了。另外隨著智能手機的發(fā)展,加速了互聯(lián)網(wǎng)的「碎片化」進程,吳老板的分享平臺,也逐步向微博靠攏。

人設方面,雖然指掌大益集團這樣體量的企業(yè),但我認為吳老板內心深處,自我認知還是一名「文藝中年」,旨在成為一名傳播茶文化的使者,不爭不搶,在成為爾虞我詐的商場中,化身一股清流,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覓一方知音那種。為此,我翻遍了吳總2013年全年的微博,可以拍著胸脯告訴大家,吳老板并沒有過多宣傳自身的產品,年初的蛇餅,吳老板用一條微博帶過,年尾的馬餅,吳老板微博都懶得發(fā)了,吳老板,這tm可是雙倍快樂的馬餅啊!

對于很多熱衷炒茶的朋友,吳老板告訴大家:

也揭示了普洱茶漲價的原因是炒作和炒作帶來的副作用。風險與機遇總是并存的。

蛇餅上市前晚,吳老板分享的一本書的讀后感。

馬餅上市當天,吳老板宣傳著自家的基金會。

以上總總,可以再次佐證,吳老板在微博上,或者說互聯(lián)網(wǎng)上給自己豎立的人設,更多是傾向于文化的傳播,而非唯利是圖的商人形象。因此,我們有理由猜測,吳老板指掌的大益,已經脫離了商業(yè)買賣這類低級趣味,更像一個將軍,沉迷于戰(zhàn)場上的列陣布局,排兵布陣,活成了13年眾多茶人心目中,幻想的自己。品牌大起大落,皆在掌握。當茶人茶商還在第一層為了生活與物質奔波的時候,2013年的吳老板可能跑到了第五層。

2013年還有一件事可以嗶嗶下,云南迎來了兩位貴賓——馬云、李連杰兩人攜手,先后拜訪了景邁、南糯山兩座古茶園,他們此行的目的誰也不清楚,當時大家都以為馬云可能會進入普洱茶行業(yè),這還了得,一時流言四起,謠言紛飛,馬家普洱,不得鑲個金邊裱起來的那種?

“正當所有人都激動不已的時候,兩人就回去了。。。

正當所有人覺得馬老板不過走馬觀花走走過場,兩人的普洱產品發(fā)布了。。。

正當所有人覺得普洱行業(yè)迎來強力推手即將變天,兩人再也沒聊過普洱了。。。

大佬就是這樣,反復教育刁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日常煎熬著普通人,常年處于冰火兩重天的境地。

馬老板的這款普洱叫「茶禪一味」,分生熟餅,當時發(fā)售價為2999元一餅(357克)的,配貨……是沒有配貨的,就這個價格,依然一餅難求。原料什么的,我就不知道了,但是有了馬老板的名號,原料其實也不那么重要了。

馬餅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07年的動蕩,史稱,「普洱崩盤了」,那么馬餅后的14年,史稱,「普洱又崩盤了」。但是按照時間線來看,今天還講不到那里,我們就留著下次再聊。

————彩蛋————

首先非常感謝您可以看到這里,任何人。

12月20日拜讀了星茶匯的文章《生肖“牛餅”——前來覲見》,整篇文章行云流水,短小精悍,不足千字的篇幅,竟然也掛上了7張配圖,實乃楷模。但是第二張圖表數(shù)據(jù)與本人之前的推文《【大益生肖史(一)】重溫「瑞虎呈祥」,走出個虎虎生威?》存在高度雷同。當然,數(shù)據(jù)源于網(wǎng)絡,理論上來說,我能找到的數(shù)據(jù),貴平臺也是可以找到的,但我并不認為你能找到和我一模一樣的數(shù)據(jù),因為截止本文推送前,此表格依舊處于信息完善階段,所以,有些數(shù)據(jù)是我編的。

因此,我有充分的理由懷疑,貴平臺可能是站在一個500萬注冊資金的有限公司高度,用著自己平均四位數(shù)閱讀量的公眾號以「原創(chuàng)」的名義在赤裸裸的抄襲一個由個人運營的,剛起步不到半年的,利用上班時間劃水創(chuàng)作的,平均閱讀不足400的,提前注明不接受轉載的,滄海還虧了不少錢的……小公眾號的一張圖?

作為一個內容創(chuàng)作者,這種剽竊讓我倍感不適。在我承認您是「真的牛批」同時,本人也第一時間發(fā)了朋友圈,并且向騰訊方面提交了侵權投訴,但是奈何個人聲勢不足,朋友圈很快就刷沒了,侵權認證也需要時間等待結果(后面會公知),故決定在貴平臺方主動與本人協(xié)商處理這件事之前,我會在后續(xù)的生肖系列中每篇都掛出本文的彩蛋內容,以供周知。

另外,貴平臺復制過去的版本還有三個錯別字,對應,不是對于,凰后,不是鳳后,善美祥羊,不是善美喜羊。作為平臺方,我認為這是不該犯的低級錯誤。同為文字工作者,看到實屬辣眼。這里我已經做好了貴平臺的水印,并且會放在后續(xù)文章的圖表配圖上。

致星茶匯的公眾號作者,您可在聊天界面回復“我想白嫖”即可獲得當天推文的圖表內容,并且已打上了星茶匯的專屬水印。我保證,這些內容是授權給貴平臺的,并且,確保內容不會有錯別字。

不謝。

注:

【大益生肖史】屬于【大益茶史】的番外篇,旨在以生肖作為線索記錄大益近十年的戰(zhàn)略操作與布局,借古鑒今。

蒙頂山茶事

蜀地有三山,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留一個“雨”字給了蒙頂山,偏這一“雨”,成就了蒙頂天下茶。

——題記

這蒙頂茶何其了得?歷代文人騷客爭相稱頌?!扒倮镏勎O水,茶中故舊是蒙山。”(唐·白居易)視蒙頂茶若老友故交,以飲蒙頂茶為快事

“山僧問我將何比,欲道瓊漿卻畏嗔?!?唐·施肩吾)點贊蒙頂茶為瓊漿玉液。

“舊譜最稱蒙頂味,露芽云液勝醍醐?!?宋·文彥博)譽其如云之脂膏,賽過醍醐。

“蜀土茶稱圣,蒙山味獨珍?!?宋·文同)尊其為茶中極品。

“若教陸羽持公論,應是人間第一茶?!?明·王越)品鑒蒙頂茶為天下之最。

“蒙山頂上春光早,揚子江心水味高?!?元曲·李德載)由此脫胎而出的“蒙山頂上茶,揚子江中水”,不知醉倒天下多少茶客,至今仍被奉為茶中雙絕。猶如舊時酒肆常以飄揚的酒旗作為醒目的標志一樣,各地茶館相率以此聯(lián)作為門對,題刻于楹柱,廣而告之,招徠茶客。

還有一位寫過《游子吟》的苦吟派詩人孟郊,也是個“蒙粉”,竟玩出“呈詩乞茶”的故事來。當他身邊“蒙茗玉花盡,越甌荷葉空”時,急如星火地向在朝廷當官的朋友呈詩“乞茶”?!板\水有鮮色,蜀山饒芳叢”,“幸為乞寄來,救此病劣躬”。情到深處自然萌,算得上一段茶壇佳話了。有心細者統(tǒng)計,歷代贊譽、吟詠蒙頂茶的詩詞歌賦達2000余首,真可謂風光無限,洋洋大觀。

在風靡詩壇之前,蒙頂茶已為當?shù)匕傩帐熘灰暈獒t(yī)治宿疾的神藥、“仙茶”。前蜀毛文錫《茶譜》中,就記載了蒙頂茶“若獲一兩,以本處水煎服,即能祛宿病;二兩,當眼前無疾;三兩,固以換骨;四兩,即為地仙矣?!闭Z多夸張,頗富傳奇。

中國茶的名字,占主流的都是以產地命名。蒙頂茶產自蒙頂山,亦稱蒙山,跨名山、雅安兩地。西側是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東面則是平疇千里的四川盆地,冷暖氣流交互于此,形成了雅安一帶雨日多,雨時長,雨量豐沛的氣候環(huán)境。歷來有“蜀犬吠日”、“雅無三日晴”之民諺,是出了名的“雨城”。

對此,雅安人則另有說法?!堆胖莞尽份d:“去州數(shù)十里石壁一帶,懸石數(shù)百,皆五彩,錦川紋,燦爛奪目,唐人謂女媧補天之彩石也。”傳說這里是女媧補天終極之地,當她來至蒙頂山上空時,元氣耗盡,身融大地,手化五峰,留下一塊“漏天”,甘露常瀝,從此雅安便成為多雨之地,古稱“西蜀漏天”。

雅安廣場矗立著一座“西蜀漏天”大型雕塑:女媧手托五彩石,奮力將手臂伸向天空。雅安人喜歡這個美麗的傳說。他們說,蒙頂山乃始祖化身之圣山,女媧文化是解密雅安文化的鑰匙。女媧補天后,在雅安撒下兩片葉子,一片是竹葉,養(yǎng)育了大熊貓(雅安是大熊貓故鄉(xiāng)和棲息地);一片是茶葉,滋潤了百姓。

蒙頂茶成為茶中至珍,“雨”之功也。“雅安多雨,中心蒙山”,蒙頂山緣“雨霧蒙沫”而得名。這種多云、多霧、多雨的氣候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獨特的光照條件,再加上是酸性土壤,為蒙頂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當?shù)夭柁r說,蒙頂山是種茶的好地方,這里產的茶,品質無可替代。

在中國古代,極品的標志是貢品。蒙頂茶初種于西漢,唐宋時名揚天下。唐玄宗天寶元年(724年)頒發(fā)圣旨,封蒙頂山茶為皇宮貢茶,且名列貢茶之首。宋孝宗淳熙,改蒙頂山茶園為“皇茶園”。日夜派武士鎮(zhèn)守,“民間不可瀹飲,樵牧不可擅入”。唐代楊曄《膳夫經手錄》中,介紹了各地的茗茶數(shù)十種,以蒙頂茶最為名貴,有“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的記載,可見世人對其垂青與追捧。

蒙頂茶是可以擺一擺老資格的?!敖窈贾葜埦?,蘇州洞庭之碧螺春,皆名聞天下,而在唐時,則皆下品也。”(清.俞樾《茶香室叢鈔》)有蒙頂茶在,彼等不自得而退之。

蒙頂茶是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專用品。每到春天茶樹抽芽之時,當?shù)乜h令選擇吉日,沐齋更衣,于蒙頂上清峰焚香跪拜。禮儀畢,由十二名僧人采摘茶葉,每芽只取一葉,共采三百六十葉。眾寺僧盤坐頌經,由制茶僧精心炒制。制成茶后,盛入兩只銀瓶內,入貢京城,供皇帝祀祖之用。另外,又在菱角峰下采摘被稱為“凡種”的茶葉精制成茶,貯于18只錫瓶,陪貢入京,稱之為“陪茶”,供帝王宮內飲用。

這種貢茶禮儀,自唐代中期開始,一直沿襲至清末。在各種貢茶中,惟有蒙頂茶連享五朝貢茶之殊榮。赫赫然,獨步天下。

如今,蒙頂茶已脫去“貢茶”之華袞,重歸市井巷陌?!芭f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比绱?,何不親手泡壺蒙頂茶,且飲且品,好茶自己會說話。

我周邊的茶友中,知蒙頂茶者眾,知吳理真者寡。這似乎有點說不過去,因為沒有吳理真則沒有蒙頂茶。同許多有大貢獻于人類的高人一樣,吳理真已邈邈然遁跡于歷史的深處。

倒是有位皇帝還記得他,淳熙十三年(1186年),宋孝宗封吳理真為“甘露普惠妙濟大師”。不是嘉其禪修道法,而是因為喜歡喝他的蒙頂茶。

《華陽國志·巴志》(晉·常琚撰)中,有巴王給周天子的一份“貢單”,內含“園有芳萌香茗”。說明西周時我國已經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比吳理真早了大幾百年。只是當時的種茶人并無具名,是集體創(chuàng)造的偉大“作品”。而有明確文字記載種植馴化茶葉的第一人是吳理真。他推動了中國茶葉生產由野生植物轉向人工栽培,為茶葉種植和茶文化的演變和發(fā)展,打開了歷史的新紀元。后人尊其“種茶始祖”,可謂名至實歸。

有研究者持論葛玄為最早的植茶人,引證之一是南宋詩人胡融的《葛仙茗園》。這首詩是贊美葛玄仙茶的:“草秀仙翁園,春風坼幽茗。野僧四五人,腦紺瞳子炯。攜壺汲飛瀑,呼我烹石鼎?!蹦┚涔P鋒一轉,“濯足臥禪扃,幽夢墮蒙頂?!豹毰P禪房,遐想悠思,神馳于蒙頂山。這恰恰佐證了蒙頂茶先于葛玄茶,且清香致遠。葛玄茶乃步其后,欲結援蒙頂茶。若依時序論,西漢吳理真較東漢、三國之葛玄早了近三百年,自然該有個先來后到。

《四川通志》曰:“漢時名山縣西十五里蒙山甘露寺祖師吳理真,修活民之行,種茶蒙頂?!彼未跸笾遁浀丶o勝》、孫漸《智炬寺留題》、明代《楊慎記》等典籍中,均有此類記載。講述了西漢甘露年間(公元前53年-前50年),吳理真“攜靈茗之種,植于五峰之中”,即在自己家鄉(xiāng)蒙頂山,開始栽培種植蒙山茶。這些記載,秉筆直書,言之鑿鑿,確可信據(jù),只是筆墨太簡括了。

莫若求之于野。于是我們把目光轉向民間,繼續(xù)去尋覓先驅者的身影。歷史一旦接上了地氣,氣象頓時生動活潑。吳理真蒙山種茶的故事,在當?shù)貜V為流傳。有三種版本。一是親情版。吳理真祖居名山縣(今屬雅安市)城西蒙山村。在他十多歲時,父親(藥農)在羅繩崗采藥不慎墜崖殞命。吳理真遂輟學,每日采藥拾柴,換米糊口,為母親治病。某日順手揪了一把“萬年青”(野生茶樹)葉子,放在口里慢慢咀嚼,頓覺精神倍增。于是,他摘了些帶回家中煎煮,其母連服月余,宿疾竟神奇般地康復了。為了滿足鄉(xiāng)親們治病的需要,吳理真跑遍了蒙頂山三十八峰,采到茶樹種籽。選擇適宜茶樹生長的上清峰、菱角峰,結廬造屋,掘井汲水,苦身疾作,培植茶樹(也有說是采掘移植茶苗的)。后來,他出家為僧,專心禮佛與種茶,終其一生之努力,為后世留下了人工栽培馴化的7株茶樹。清代《名山縣志》記載,這七株茶樹“二千年不枯不長,其茶葉細而長,味甘而清,色黃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結不散?!庇械浼涊d,昔有僧病冷且久,服此仙茶而病瘥。

二是愛情版。雅安青衣江河神之女玉女,扮村姑到蒙山游春,巧遇英俊忠厚的吳理真進山采藥,兩人一見鐘情。玉女贈茶樹籽給吳理真作為愛情信物。兩人相親相愛,共同培育茶苗。玉女解下肩頭白色披紗,拋向空中,頓時白霧彌漫,蒙山雨霧蒙沫,滋潤著茶樹越長越旺。兩人生下一兒一女,一家人年年采茶制茶,濟世救人,生活幸福美滿。結局自然是老窠臼:仙凡結合,觸犯天條,天命難違,玉女惜別人間。生離死別之時,玉女留下了白紗,化云播雨,幫助吳理真種茶育茶。吳理真一生種茶,活到八十,投身青衣江,追尋日夜思念的玉女去了。一段流傳至今民間傳說,故事,不獨有悲歡離合的愛情,還留下千年茶香和不老的茶情。

三是綜合版。大意是吳理真的孝行善舉,感動了青衣江魚仙。魚仙贈其茶苗,助其種茶。魚仙在當?shù)乇环Q為茶仙姑娘,她的雕像就矗立在蒙頂山玉女峰。

我以為民間故事雖有虛構,但絕非不著邊際的瞎說,內里蘊藏著源于生活的詩意的真實。有位西哲說過,詩比歷史更真實。略加梳理,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一,吳理真原本是個農民(或藥農)。起初他不識茶,也不曾想過種茶,只想做個孝子,還想行些善事,采藥給鄉(xiāng)親們治病。其二,吳理真種茶,是孝行善舉的選擇,這是最符合中國傳統(tǒng)美德的行為方式。后人喜歡用天意、機緣、好運等為這種行為披上一層神話色彩。其三,吳理真對茶樹的生長環(huán)境和栽培技術,進行了認真調研,絕非僥幸,而是勠力肆心,長期探索和反復實踐之結果。

諸位不妨到蒙頂山走走,那里還保留著吳理真開辟的茶園。茶山會給我們答疑解惑,一看便知。

蒙頂山有關茶的歷史遺產、文物古跡,名人題刻之多,保留之完好,名播天下。這自然是得益于“種茶始祖”生于茲,長于茲,種茶于茲。蒙頂山因之而成為世界茶文明的基壤,居于世界茶文化圣山之列。

蒙頂山麓茂林修竹,小橋流水,茅屋農舍,一派濃郁的川西鄉(xiāng)野風光。沿翠微山徑拾級而上,穿過石牌坊,繞過麒麟石屏風,喧囂漸隱。繼續(xù)迤邐而行,有片片茶園,堆青疊翠。這是茶人最心儀的美景。如我,每遇氤氳之茶香,便覺莫名之暢快,宛若心靈的憩園。

時光仿佛在這里止步,在濕漉漉的山崖邊仍有“甘露”、“古蒙泉”,是當年吳理真種茶汲水處。名山縣志載“井內斗水,雨不盈、旱不涸,口蓋之以石”。取此井水烹茶則有異香。旁有甘露石室,吳理真種茶時曾結廬于此。放眼眺望千佛寺、靜居庵、智矩寺、永興寺等古剎梵宇,皆掩映于茶園翠靄之中。歷史上這些寺廟曾分別負責種茶、采茶、制茶、評茶。

在蒙頂山五峰之間,有一處斑駁蒼老的石欄,中有一方茶園,最為引人矚目,此即皇茶園遺址,約十二平米,其前身就是吳理真手植“七株甘露種,五峰碧云芽”的“仙茶園”。從唐代起在此采摘貢茶,直清末,凡此1200余年,綿延不絕。

現(xiàn)今有關部門曾對這塊茶園做過實測,此地年均氣溫、雨量、無霜期、日照、濕度等環(huán)境,以及酸性土壤,最適宜茶樹生長。兩千年前,吳理真對這些指標未必了然,但是他確鑿地為后世留下了一塊“樣板茶園”。于此足矣,夫復何求?我們不能不由衷的贊嘆吳理真不僅種出了茶樹,而且探索了怎樣種茶,成為后人考察茶葉栽培的珍貴史料。這是“種茶始祖”吳理真又一歷史貢獻。

五峰之下的天蓋寺內,供奉著吳理真像。當年這位種茶僧一定不曾料到自己死后竟“位列仙班”,享廟堂之祭祀。大殿前香客不絕,煙霧繚繞。這大概更非他之所愿。其實,莫若撤去香案,于其坐像前,另置一竹編茶席,清清爽爽的,敬一盞蒙頂甘露茶,碧沉香泛,茶氣氤氳,幾分淡雅,幾分禪意。我以為這才是是吳理真生之所愿,死之所念,是他縈繞于胸中的不泯情思。我等俗人,或可從一盞蒙頂茶的滴水微香中,感悟大自然的真味,領略生活的真趣。

【摘自2018年第3期《吃茶去》雜志;作者:袁振生(山西陽泉)】

找到約59條結果 (用時 0.004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3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相關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