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春來江水綠

找到約11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西湖龍井大型采風系列報道之春天之春,龍井之春


你說,春天在哪里呢?


我說,春天的意象,可以是“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春樹;可以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春趣;可以是“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春花;也可以是“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的春雨……



而杭州的春天,除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春江,還必須要加上“蟄雷一夜展旗槍,東風吹送蘭芽香”的春茶。那是西湖龍井,那是一整個春天的味道。




確實,杭州的春天是屬于西湖龍井的。


尋尋覓覓之中,春天就來了,在那龍井茶樹生長的陽崖陰林之中,卻又被早已塵封在記憶深處的那首童謠《春天在哪里》而喚醒。


春天在哪里?


毫無疑問,于我而言,便是西湖龍井給我的一切。



趁著春光無限,我們也附庸風雅來找春,說是探春,也不過是借著西湖龍井的光來踏青。煙花三月下龍井,或許對于我們這群久居都市卻又愛著西湖龍井的人是一種幸福與安慰。你也別說“綠茶皇后”的魅力確實是太大了,就算是周一工作日,龍井村也是車水馬龍,水泄不通。村民、游客、采茶人,更多的應該是買茶人。鮮醇甘爽的明前西湖龍井又豈會逃過愛茶之人、樂于享受春天之人的手呢?

?


春天之春,龍井之春。枝頭春意鬧,街邊車馬喧。鬧,是春天的節(jié)奏。


從還沒天亮就開始喧鬧的鳥鳴聲提醒還在夢鄉(xiāng)的人們春天已經(jīng)到了。當晨曦的陽光從龍井茶園漫撒開來的時候,夢幻的場景伴隨著幾分狗吠,真真是那個夢里的詩意棲居,歸園田居。我們可以想見,天剛擦亮的時候,采茶的農(nóng)婦們應該也開始了她們一天的勞作。或許我們無法欣賞到茶園歡歌,但她們低頭不語、默默采茶的鏡頭正是令人動容的最初的代表著萬千中國農(nóng)耕文明印記的印象。這不是茶園歡歌,這是盛世茶歌、太平贊歌。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除了歸巢的飛鳥,自然還有天亮就出門的采茶女,滿載而歸,笑意盈盈。竹喧歸茶女,煙升下嫩蕊……靜謐的村子其實一點都不寂寞。


由此我們可以想見白天的村子,那是游人如織的景區(qū),更是芳香四溢的茶都。我們相信大家都是為著那一杯西湖龍井而來,呷一口,便是整個春天。在我看來似乎更多的是老熟客,連個殺價都沒有,豪爽的像是白送一般。那是有錢人的喜愛方式,也有人耐心詢價、討價還價的,這應該是有別于發(fā)燒友的普通大眾。而像我們這樣只是探春的人只需一聞那縷香,便已覺“兩腋生風”。西湖龍井,真是春天的饋贈。



春天,龍井,就在這鬧中回歸了平靜,但第二天依舊活潑,還是在鳥鳴犬吠中開啟。像極了唐人王灣說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循環(huán)往復本就是生活本質(zhì)。


春天之春,龍井之春。春來發(fā)幾枝,當春乃發(fā)生。茶,是春天的靈魂與生命。


從龍井八景景區(qū)出發(fā),經(jīng)龍井村,到達十八棵御樹。生機盎然是這場旅途的主旋律。茶芽萌發(fā),在山花爛漫之中,她代表著春茶的產(chǎn)量,也代表著茶農(nóng)一年的希望。




從十八棵拾級而上,路過“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胡公廟,路過“龍井鼻祖”的辯才亭,出現(xiàn)在眼前的就是青翠欲滴的西湖龍井茶園。這里可以說是獅峰龍井的核心產(chǎn)區(qū)。遠離了都市的燈紅酒綠,與之相伴的是藍天白云,是浩渺星空,是浩蕩春風。她澄澈、她不諳世事、她崇尚美好;她是生命的燦爛,是歲月的痕跡,是春天的靈魂。



獅峰龍井的核心產(chǎn)區(qū)在我們常說的“翁龍滿楊”。出此四地便不是傳統(tǒng)“獅龍云虎梅”首席品牌的產(chǎn)區(qū)?!拔听垵M楊”便是翁家山村青明山、龍井村獅峰山、滿覺隴村白鶴峰、楊梅嶺村百丈塢等主要山頭。



我們走著走著,落腳點便駐足在了楊梅嶺——那個被我們稱作都市的世外桃源的地方。有句唐詩很貼切我們腳下這片土地:“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只不過寒山不寒,反倒是充滿希望與靈魂的茶山,你是楊梅嶺的百丈塢。在茶芽隱約之間,這里的主打特色民宿真可謂是最美民宿,推開窗或者抬眼望天窗,不是滿目嫩蕊便是滿天繁星,一晃眼,猶如世上千年。



若你想度假,不妨來楊梅嶺吧,在風格迥異的民宿小住幾晚,體驗“雞犬相聞”的桃源生活。每天喚醒你的除了鳥鳴,還有茶芽的張力透露的正能量;每天伴你入眠的除了萬家燈火,還有陣陣茶香。擁著春天的靈魂,“春水碧于天,小樓聞茶眠。”

?


春天之春,龍井之春。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沏。事茶人,奉獻的是春天的藝術。


從茶園到茶杯,是無數(shù)事茶人用茶為春天奉獻的賀禮。茶之所以那么偉大有魅力也正是因為這是千百年來農(nóng)耕文化的體現(xiàn),用現(xiàn)在流行的話來說便是“鄉(xiāng)村振興,脫貧攻堅”的重要產(chǎn)業(yè)。從一片葉子,投射在茶杯里,照見的應該是五彩斑斕的加工藝術過程和整個中國民族對于“一年之計”最重要的期待。



楊梅嶺村委書記應祖發(fā)接受茗邊采風團采訪


茶還是那株茶,是春天的靈魂,經(jīng)過每一位事茶人之手后,靈魂有了升華,成為藝術品,自然也應當成為全人類的期待。


春天是屬于茶的,當然更屬于西湖龍井,但最終還是屬于人的。


這才是茶賦予我們身心與精神的雙重感受,這也是茶能成為全人類“美美與共”的媒介。在茶中,我們看見了杭州之春,也看見了生活之春,還有便是地球之春。

?


所以,你要再問我春天在哪里?


借問春色何處有?

清谷時分龍井山。




其實也不用刻意去尋找,因為春天永遠在我們心里,你記得,便存在,如茶——

茶在,春在;

茶在,人在;

茶在,天地在!


歷代尚書與蒙頂山茶

從唐至清,蒙頂山茶均作為貢茶,得到了一大批既是文人,又是高官的名人的追捧和贊頌,使得蒙頂山茶在他們的圈子里蜚聲,并傳播到朝廷和鄉(xiāng)野,有力地提升了蒙頂山的知名度、美譽度。今擷取其中一部分曾經(jīng)擔任過尚書的文人與蒙頂山茶的故事,以饗讀者。

一、?劉禹錫與蒙頂山茶

劉禹錫(公元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醫(yī)學家,與白居易同時代、同歲,有“詩豪”之稱。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jié)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后從杜佑入朝,后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間,840年-846年),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

劉禹錫是中唐時期一位舉足輕重的詩人,他的詩既不像韓愈的奇崛,也不像白居易的平易,而能獨樹一幟,自成風格。他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杰”,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著有《劉夢得文集》、《劉賓客集》,存世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耳熟能詳?shù)拿溆小俺林蹅?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竹枝詞》)等。

劉禹錫寫有一首《西山蘭若試茶歌》,其中“何況蒙山顧渚春,白泥赤印走風塵”這句詩,將蒙頂山茶入貢皇室時快馬加鞭、星夜兼程的情景描述得酣暢淋漓。全詩為:“山僧后檐茶數(shù)叢,春來映竹抽新茸。宛然為客振衣起,自傍芳叢摘鷹觜。斯須炒成滿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驟雨松聲入鼎來,白云滿碗花徘徊。悠揚噴鼻宿酲散,清峭徹骨煩襟開。陽崖陰嶺各殊氣,未若竹下莓苔地。炎帝雖嘗未解煎,桐君有箓那知味。新芽連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頃馀。木蘭沾露香微似,瑤草臨波色不如。僧言靈味宜幽寂,采采翹英為嘉客。不辭緘封寄郡齋,磚井銅爐損標格。何況蒙山顧渚春,白泥赤印走風塵。欲知花乳清泠味,須是眠云跂石人?!?/span>

朗州(今湖南常德)在唐代就出產(chǎn)茶。作者嗜茶,曾在常德為官十年。本詩是作者任朗州司馬時所作的一首贊茶詩,一氣呵成、蕩氣回腸,對茶之采摘、炒制、烹煎以及品嘗茶及總飲后煩襟頓開的全過程,寫得繪聲繪色,為歷代著名茶詩之一,是最早描繪我國歷史上炒青茶的詩篇。詩中對茶樹栽培環(huán)境除肯定“陽崖陰嶺各殊氣”外,提出“未若竹下莓苔地”之說;對茶的香型指出“木蘭沾露香微似”;對茶效指出要使“宿酲散”靠的是茶的香氣悠揚噴鼻;要使“煩襟開”,靠的是茶味“清峭徹骨”。全詩“靈味”很濃,寫出了佛家飲茶文化的真諦。

詩歌的第一大段,即前面十句,形象地描寫了蘇州西山炒青茶的制作情況。從描寫的內(nèi)容看,是詩人到寺廟去拜訪和尚,和尚為了招待客人,立即到后檐的茶園采摘剛剛冒出新芽的“鷹嘴”,并且立即炒、煮,那煮出來的效果真是太好了:“驟雨松聲人鼎來,白云滿碗花徘徊。”鼎中茶水的沸騰聲,如同松濤乍起;沖到碗里,茶的霧氣就像白云一樣繚繞,泡沫宛如花一樣在碗中浮動。詩句通過比喻,生動形象地描寫了炒青烹煮以后的美妙效果。

第二大段也就是接下來的八句,詩歌從茶樹生長的地方寫起,繼而說,神農(nóng)氏炎帝雖然嘗過百草,而飲茶起于后世,因此他不知道這種煎烹的方法,就是后來陶弘景的《本草序》里說到的桐君,他著的《采藥錄》也只“說其花葉形色”,而不知其味道。言下之意,這種現(xiàn)采現(xiàn)炒的方法是今天的新創(chuàng),因此他說道“新芽連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頃余?!辟潎@這種新方法的佳妙,既快又好。通過這種方法制成的炒青,它的香味連木蘭沾露也不及,它的顏色比那臨波瑤草還要碧綠,真是美不可言了。這一段著重贊美炒青方法的創(chuàng)造,詩人對和尚們的制茶工藝給予了高度評價,表達了景仰。

第三大段也就是最后八句,作者變化手法,通過和尚的口吻,介紹炒青的特點,也進一步贊美炒青的佳美。和尚說,它最大特點就是要在寺廟這樣幽寂的地方,用剛剛采來的新芽招待嘉賓,才能吃出其美味。如果寄到您的郡齋,時間久了,又是用普通的井水和銅爐來烹煮,那就鮮味大減了。何況像四川那么遠的蒙頂茶,還有浙江湖州顧渚山的紫筍茶,做好了遠遠地送來,經(jīng)過風塵仆仆長途運輸,茶葉也要受損,也沒有新鮮味了。所以,和尚最后說:“欲知花乳清泠味,須是眠云踐石人?!毕胍嬲I略到這炒青的清醇味道,還得像我這樣眠于云間坐在石上的山里種茶人?。≡姼璧竭@里戛然而止,詩人不僅借和尚之口,贊美這山中“幽寂”之地的茶葉如何美好,還對幽棲隱居于山野的人,寄予了深深的理解。詩人自從參加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遭到貶官外放的打擊以后,對于污濁的朝廷政治,有了厭棄的感覺。他到蘇州做刺史,也是待罪之身,故而這首詩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了他對隱居的向往,也含蓄地表明了他的政治態(tài)度。

與劉禹錫同時代,成書于825年的大唐官方正史《國史補》,更是將蒙頂山所產(chǎn)的“蒙頂石花”載為全國貢茶之首:“風俗貴茶,茶之名品益眾。劍南有蒙頂石花,或小方,或散芽,號為第一?!碑敃r作為貢茶的蒙頂山茶用白泥封口,加蓋紅色官印,快馬加鞭,揚起風塵,由不得半點耽擱,直奔京師,可想見其盛況,其風頭一度超過了官焙顧渚茶,成為皇家御用的寵兒,不少文人甚至為陸羽未能在《茶經(jīng)》中詳敘蒙頂山茶而感到遺憾。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皇帝在春天剛到就快馬加鞭、風塵仆仆催交貢茶的做法的不滿和無奈。

二、白居易與蒙頂山茶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今陜西渭南市臨渭區(qū)),生于河南新鄭。青年時代家境貧寒,對人民疾苦了解頗深。他先后任杭州和蘇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書。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是中國歷史上與李白、杜甫齊名的偉大的詩人、文學家。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著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憶江南》等。耳熟能詳?shù)拿溆小皾h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長恨歌》);“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賦得古原草送別》);“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憶江南·江南好》等。

白居易曾在江西省的廬山架巖結屋、開地種茶,不斷地實踐,使他既會制茶,又能識別茶葉的質(zhì)量好壞。在它的詩中,創(chuàng)造了“別茶人”和“愛茶人”的詞句。他是唐代寫茶詩最多的一位詩人,抒寫的蒙頂山茶詩,無疑是唐詩中吟誦蒙頂山茶的扛鼎之作。

(一)《琴茶》:琴里知聞惟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白居易寫有一首《琴茶》詩,在茶詩中頗有知名度。全詩為:“兀兀寄形群動內(nèi),陶陶任性一生間。自拋官后春多夢,不讀書來老更閑。琴里知聞惟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窮通行止常相伴,難道吾今無往還?”

這首詩是詩人于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春天辭去刑部侍郎官職,賦閑東都(洛陽)時所寫。首聯(lián)寫他天性開朗、曠達灑脫,與官場中的風氣相悖,故寄身官場屢遭饞毀貶謫,有深感不平之意在其中。第二聯(lián)主要寫詩人辭官退隱之后再無早朝之擾,盡可春眠;年事已高,再無為博功名而讀詩書之累,更覺逍遙自在。第三聯(lián)極寫詩人賦閑后的愜意之狀,渲染和樂開朗的天性。其中,“淥水”乃古代名曲,是唐代宮廷和文人雅士中知名度高的詞牌。白居易將最受眾人稱道的蒙頂山茶與當時聞名全國樂壇的琴曲《淥水》相提并論,皆視為一生的老交情、老朋友和知己,無論窮困潦倒人生失意,還是官運亨通一帆風順,無論休閑蝸居還是仕途曠達,都是《淥水曲》與蒙頂山茶這兩位老朋友,陪伴左右,永不分離。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想返回長安為國效力的愿望和報國無望的無奈,同時也折射出詩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信條。

(二)《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

白居易還寫有一首《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與蒙頂山茶相關。全詩為:“故情周匝向交親,新茗分張及病身。紅紙一封書后信,綠芽十片火前春。湯添勺水煎魚眼,末下刀圭攪曲塵。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span>

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四十五歲的白居易被貶作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第二年(817年)清明剛過,病中的白居易,收到好友忠州(今重慶忠縣)刺史李宣寄來的新茶。在仕途不順時得到好友的關心,白居易心中非常高興,于是不顧自己正在患病,寫下這首詩,敘述他與李宣的深厚友誼,表達對好友贈新茶的感激之情。“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既寫出他們間的關系非同一般,也說明白居易在品茶、辨茶方面具有獨到的造詣。

(三)《蕭員外寄新蜀茶》: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

白居易還寫有一首《蕭員外寄新蜀茶》,也與蒙頂山茶相關。全詩為:“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滿甌似乳堪持玩,況是春深酒渴人。”

一生嗜茶的白居易對“蜀茶”情有獨鐘。此詩中的“蜀茶”指的就當時名揚天下的蒙頂山茶。四川多高山密林,雨水充沛,茶葉生長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因此,四川多產(chǎn)名茶、好茶。蕭員外寄來蒙頂山所產(chǎn)新茶,白居易烹煎品嘗,把持玩賞,十分高興,特作此詩以表。全詩描寫了白居易收到朋友寄來的新茶的驚喜之情和細心把玩的情態(tài),表現(xiàn)出白居易對蒙頂山茶的摯愛之情愫。

三、徐鉉與蒙頂山茶

徐鉉(916年—991年),字鼎臣,原籍會稽(今浙江紹興),五代至北宋初年文學家、書法家。徐鉉工于書,好李斯小篆。與弟徐鍇有文名,號稱“二徐”;又與韓熙載齊名,江東謂之“韓徐”。初仕楊吳,為校書郎。又仕南唐三主,歷官知制誥、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吏部尚書。后隨后主李煜歸宋,官至散騎常侍,世稱“徐騎省”。雍熙(984年-987年)間,曾受詔與句中正等校定《說文解字》。留存詩文集有《騎省集》(即《徐公文集》)30卷。徐鉉在文學上卓有成就,在詩歌、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成就也十分突出,《全唐文》、《全唐詩》、《全宋文》均收錄有其作品。

徐鉉寫有一首《和門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韻》,提到了蒙頂山茶。全詩為:暖吹入春園,新芽競粲然。才教鷹嘴拆,未放雪花妍。荷杖青林下,攜筐旭景前。孕靈資雨露,鐘秀自山川。碾后香彌遠,烹來色更鮮。名隨土地貴,味逐水泉遷。力藉流黃暖,形模紫筍圓。正當鉆柳火,遙想涌金泉。任道時新物,須依古法煎。輕甌浮綠乳,孤灶散余煙。薺非予匹,宮槐讓我先。竹孤空冉冉,荷弱謾田田。解渴消殘酒,清神感夜眠。十漿何足饋,百榼盡堪捐。采擷唯憂晚,營求不計錢。任公因焙顯,陸氏有經(jīng)傳。愛甚真成癖,嘗多合得仙。亭臺虛靜處,風月艷陽天。自可臨泉石,何妨雜管弦。東山似蒙頂,愿得從諸賢?!?/span>

此詩全面系統(tǒng)地描述了茶的生長、采摘、制作、煎茶用水、烹煎方法、飲茶用具、茶的功效、飲茶的感受以及茶文化的簡史,是茶詩中的優(yōu)美篇章。

四、黎陽王(王越)與蒙頂山茶

黎陽王是指王越(公元1426年 -1499年),黎陽人,即大名府??h(今天的河南省浚縣,浚縣古名黎陽),明代成化、弘治時期西北著名軍事統(tǒng)帥,曾官至兵部尚書、巡按四川。謚號襄敏,追贈太傅。著有《黎陽王襄敏公文集》、《黎陽王太傅詩文集》。

?王越寫有一首《蒙山白云巖茶》,?直抒胸臆,盛贊了蒙頂山白云巖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以及所產(chǎn)茶葉的品質(zhì)。該詩全文為:“聞到蒙山風味佳,洞天深處飽煙霞。冰綃剪碎先春葉,石髓香粘絕品花。蟹眼不須煎活水,酪奴何敢問新芽。若教陸羽持公論,應是人間第一茶?!?/span>

該詩首句高度贊揚蒙頂山茶品質(zhì)優(yōu)異,稱贊其好喝,且生長深山;接著描繪其形狀:“冰綃剪碎”、“石髓香粘”、“蟹眼”、“酪奴”。其中,蟹眼是煮茶沸騰前的水泡、水花,酪奴則是茶的別稱。蒙頂山茶既少且貴,“束帛不易一斤蒙頂先春”,只有少數(shù)王公貴胄可以品嘗到,作為平民的陸羽,也就只有聽到而未品到了??傊?,王越品嘗蒙頂山茶后,對茶圣陸羽撰寫《茶經(jīng)》時未對蒙頂山茶作出客觀評價,沒有將其評為世上最好的茶而打抱不平,特以此詩為蒙頂山茶正名:“應是人間第一茶”。

五、王世貞與蒙頂山茶

王世貞(1526年-1590年),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太倉(今江蘇太倉)人,明代文學家、史學家,“后七子”(王世貞與李攀龍、徐中行、梁有譽、宗臣、謝榛、吳國倫合稱“后七子”)領袖之一。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士,先后任職大理寺左寺、刑部員外郎和郎中、山東按察副使青州兵備使、浙江左參政、山西按察使,萬歷時期歷任湖廣按察使、廣西右布政使、鄖陽巡撫,后因惡當朝宰相張居正被罷歸故里。張居正死后,王世貞起復為應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書,移疾歸,卒贈太子少保。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藝苑卮言》、《觚不觚錄》等。

(一)《醉茶軒歌為詹翰林東圖作》:定州紅甆玉堪妬,釀作蒙山頂頭露

王世貞寫有一首《醉茶軒歌為詹翰林東圖作》,對蒙頂山茶大為夸獎。全詩為:“糟丘欲頹酒池涸,嵇家小兒厭狂藥。 自言欲絕歡伯交,亦不愿受華胥樂。陸郎手著茶七經(jīng),卻薦此物甘沈冥。先焙顧渚之紫筍,次及揚子之中泠。 徐聞蟹眼吐清響,陡覺雀舌流芳馨。定州紅甆玉堪妬,釀作蒙山頂頭露。已令學士夸黨家,復遣嬌娃字紈素。一杯一杯殊未已,狂來忽鞭玄鶴起。七碗初移糟粕觴,五弦更凈琵琶耳。吾宗舊事君記無,此醉轉(zhuǎn)覺知音孤。朝賢處處罵水厄,傖父時時呼酪奴。酒邪茶邪俱我友,醉更名茶醒名酒。一身原是太和鄉(xiāng),莫放真空落凡有?!?/span>

詩中責酒,因其使人頹廢傷志。借嵇家小兒之口,定下與酒訣別。詩人又愛茶,陸羽茶經(jīng)推薦飲茶令人寂靜。自己先焙的是名茶顧渚紫筍,所用的是揚子江中泠水。等到茶水煮沸時,聞到一股雀舌芳香。再用定瓷玉堪爐,煮點蒙頂山最好的茶??梢娦木秤鋹偂t灑,如此雅興,也讓陶家學士不夸黨家,娃娃紈素也該回家了。

詩人又是酒仙,一杯一杯豪飲,忘記時間,也忘記鞭策自己,醉醒來也覺得自己變老了。茶可以初步忘了酒,往事諸君還記得?酒醒后也覺得知己少了,更孤單。

在朝的賢人,處處罵氺厄,而我時時離不開茶。酒呀、茶呀,都是我知己。醉后,名茶可以解名酒。我是一個名門之后,不能空幻一生,落入塵世。

詩人表達了很多矛盾心情,明知酒有害,又不能完全拋開;明知茶有益,又不能以茶代酒,最后還兩者皆有,自我安撫名茶可以解名酒。仔細想想人生很多遭遇、處境不是如此嗎?丟掉幻想,不落塵世,只有靠自己。這首詩雖然不完全寫自己,目的是警示世人。

(二)《趙承旨為恭闍黎寫華以詩乞茶,真跡在余所戲代恭答》:但使毫端吐舍利,一蒙山頂屬君家

王世貞寫有一首《趙承旨為恭闍黎寫華以詩乞茶,真跡在余所戲代恭答》,對蒙頂山茶高度評價。全詩為:“玉堂潤筆元無價,珍貴吳興只換茶。但使毫端吐舍利,一蒙山頂屬君家?!?/span>

這首詩的大意是:翰林院的潤筆稿酬原本很高,而珍貴的撰文高手(喻之潤筆)的文章也只能換茶。當然所換非一般的茶,明代江浙名茶聲譽極高,其中顧渚紫筍領先。如果筆下能吐出“舍利”,寫出金典華章,蒙頂山茶即為閣下所有。

“舍利”尊嚴,高貴的佛門圣物,眾僧信徒頂禮膜拜。筆下絕品華章傳世者鳳毛菱角,稱之文雄,茶中能相配者只有蒙頂山茶。詩中從最高文化官府翰林院的潤筆,以舍利比喻,論談文采之高低,而引出蒙頂山茶的至高無上的地位,短詩四句層層深入,回味無窮。

?

作者簡介

陳開義,男,46歲,現(xiàn)任四川省雅安市茶辦副主任。先后在《中華茶文化》、《茶博覽》、《茶周刊》、《中國茶葉市場》、《中國茶業(yè)》、《走遍中國》、《星星詩刊》、《四川日報》、《四川農(nóng)村日報》、《四川人大權力報》、《四川政協(xié)報》、《調(diào)查與決策》、《四川三農(nóng)》、《農(nóng)村建設》、《四川茶葉》、《四川省情》、《四川文學》、《四川旅游》、《四川文藝》、《縣域經(jīng)濟》、《茶緣》、《四川水利報》、天天快報和今日頭條、北京茶葉網(wǎng)、亞太茶業(yè)網(wǎng)、鳳凰網(wǎng)四川、中華名茶網(wǎng)、茗邊、手機搜狐網(wǎng)、手機新浪網(wǎng)、新茶網(wǎng)、茶旅世界等60余家媒體發(fā)表各類文章400多篇(件)。參與主編名山抗震救災專著《撼魂》,參與編輯《茶祖故里行》、《吳之英評傳》、《豐碑》等著述,作品曾多次入選《蒙山雅韻》、《蒙山春來早》、《撼魂》、《茶祖故里行》、《品味》、《蒙頂山》、《二郎山》等專輯,著有個人文集《杯中歲月》。先后有10多篇作品在省市各級征文比賽中獲獎,先后參與主編《蒙頂山茶文化讀本》、《蒙頂山叢譚》》等茶文化書籍,主編名山區(qū)文藝刊物《蒙頂山》和《雅安日報.今日名山》蒙頂文苑文藝副刊和編輯《蒙頂山茶》?,F(xiàn)為雅安市作協(xié)全委會委員、雅安市茶業(yè)協(xié)會和茶葉學會常務理事、吳理真茶文化研究院副院長。

(本圖文來源:文,陳開義? 圖部分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歷代尚書與蒙頂山茶

從唐至清,蒙頂山茶均作為貢茶,得到了一大批既是文人,又是高官的名人的追捧和贊頌,使得蒙頂山茶在他們的圈子里蜚聲,并傳播到朝廷和鄉(xiāng)野,有力地提升了蒙頂山的知名度、美譽度。今擷取其中一部分曾經(jīng)擔任過尚書的文人與蒙頂山茶的故事,以饗讀者。



一、?劉禹錫與蒙頂山茶


劉禹錫(公元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醫(yī)學家,與白居易同時代、同歲,有“詩豪”之稱。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jié)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后從杜佑入朝,后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間,840年-846年),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


劉禹錫是中唐時期一位舉足輕重的詩人,他的詩既不像韓愈的奇崛,也不像白居易的平易,而能獨樹一幟,自成風格。他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杰”,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著有《劉夢得文集》、《劉賓客集》,存世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耳熟能詳?shù)拿溆小俺林蹅?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竹枝詞》)等。


劉禹錫寫有一首《西山蘭若試茶歌》,其中“何況蒙山顧渚春,白泥赤印走風塵”這句詩,將蒙頂山茶入貢皇室時快馬加鞭、星夜兼程的情景描述得酣暢淋漓。全詩為:“山僧后檐茶數(shù)叢,春來映竹抽新茸。宛然為客振衣起,自傍芳叢摘鷹觜。斯須炒成滿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驟雨松聲入鼎來,白云滿碗花徘徊。悠揚噴鼻宿酲散,清峭徹骨煩襟開。陽崖陰嶺各殊氣,未若竹下莓苔地。炎帝雖嘗未解煎,桐君有箓那知味。新芽連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頃馀。木蘭沾露香微似,瑤草臨波色不如。僧言靈味宜幽寂,采采翹英為嘉客。不辭緘封寄郡齋,磚井銅爐損標格。何況蒙山顧渚春,白泥赤印走風塵。欲知花乳清泠味,須是眠云跂石人?!?/span>


朗州(今湖南常德)在唐代就出產(chǎn)茶。作者嗜茶,曾在常德為官十年。本詩是作者任朗州司馬時所作的一首贊茶詩,一氣呵成、蕩氣回腸,對茶之采摘、炒制、烹煎以及品嘗茶及總飲后煩襟頓開的全過程,寫得繪聲繪色,為歷代著名茶詩之一,是最早描繪我國歷史上炒青茶的詩篇。詩中對茶樹栽培環(huán)境除肯定“陽崖陰嶺各殊氣”外,提出“未若竹下莓苔地”之說;對茶的香型指出“木蘭沾露香微似”;對茶效指出要使“宿酲散”靠的是茶的香氣悠揚噴鼻;要使“煩襟開”,靠的是茶味“清峭徹骨”。全詩“靈味”很濃,寫出了佛家飲茶文化的真諦。


詩歌的第一大段,即前面十句,形象地描寫了蘇州西山炒青茶的制作情況。從描寫的內(nèi)容看,是詩人到寺廟去拜訪和尚,和尚為了招待客人,立即到后檐的茶園采摘剛剛冒出新芽的“鷹嘴”,并且立即炒、煮,那煮出來的效果真是太好了:“驟雨松聲人鼎來,白云滿碗花徘徊?!倍χ胁杷姆序v聲,如同松濤乍起;沖到碗里,茶的霧氣就像白云一樣繚繞,泡沫宛如花一樣在碗中浮動。詩句通過比喻,生動形象地描寫了炒青烹煮以后的美妙效果。


第二大段也就是接下來的八句,詩歌從茶樹生長的地方寫起,繼而說,神農(nóng)氏炎帝雖然嘗過百草,而飲茶起于后世,因此他不知道這種煎烹的方法,就是后來陶弘景的《本草序》里說到的桐君,他著的《采藥錄》也只“說其花葉形色”,而不知其味道。言下之意,這種現(xiàn)采現(xiàn)炒的方法是今天的新創(chuàng),因此他說道“新芽連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頃余?!辟潎@這種新方法的佳妙,既快又好。通過這種方法制成的炒青,它的香味連木蘭沾露也不及,它的顏色比那臨波瑤草還要碧綠,真是美不可言了。這一段著重贊美炒青方法的創(chuàng)造,詩人對和尚們的制茶工藝給予了高度評價,表達了景仰。


第三大段也就是最后八句,作者變化手法,通過和尚的口吻,介紹炒青的特點,也進一步贊美炒青的佳美。和尚說,它最大特點就是要在寺廟這樣幽寂的地方,用剛剛采來的新芽招待嘉賓,才能吃出其美味。如果寄到您的郡齋,時間久了,又是用普通的井水和銅爐來烹煮,那就鮮味大減了。何況像四川那么遠的蒙頂茶,還有浙江湖州顧渚山的紫筍茶,做好了遠遠地送來,經(jīng)過風塵仆仆長途運輸,茶葉也要受損,也沒有新鮮味了。所以,和尚最后說:“欲知花乳清泠味,須是眠云踐石人?!毕胍嬲I略到這炒青的清醇味道,還得像我這樣眠于云間坐在石上的山里種茶人??!詩歌到這里戛然而止,詩人不僅借和尚之口,贊美這山中“幽寂”之地的茶葉如何美好,還對幽棲隱居于山野的人,寄予了深深的理解。詩人自從參加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遭到貶官外放的打擊以后,對于污濁的朝廷政治,有了厭棄的感覺。他到蘇州做刺史,也是待罪之身,故而這首詩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了他對隱居的向往,也含蓄地表明了他的政治態(tài)度。


與劉禹錫同時代,成書于825年的大唐官方正史《國史補》,更是將蒙頂山所產(chǎn)的“蒙頂石花”載為全國貢茶之首:“風俗貴茶,茶之名品益眾。劍南有蒙頂石花,或小方,或散芽,號為第一?!碑敃r作為貢茶的蒙頂山茶用白泥封口,加蓋紅色官印,快馬加鞭,揚起風塵,由不得半點耽擱,直奔京師,可想見其盛況,其風頭一度超過了官焙顧渚茶,成為皇家御用的寵兒,不少文人甚至為陸羽未能在《茶經(jīng)》中詳敘蒙頂山茶而感到遺憾。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皇帝在春天剛到就快馬加鞭、風塵仆仆催交貢茶的做法的不滿和無奈。



二、白居易與蒙頂山茶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今陜西渭南市臨渭區(qū)),生于河南新鄭。青年時代家境貧寒,對人民疾苦了解頗深。他先后任杭州和蘇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書。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是中國歷史上與李白、杜甫齊名的偉大的詩人、文學家。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著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憶江南》等。耳熟能詳?shù)拿溆小皾h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長恨歌》);“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賦得古原草送別》);“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憶江南·江南好》等。


白居易曾在江西省的廬山架巖結屋、開地種茶,不斷地實踐,使他既會制茶,又能識別茶葉的質(zhì)量好壞。在它的詩中,創(chuàng)造了“別茶人”和“愛茶人”的詞句。他是唐代寫茶詩最多的一位詩人,抒寫的蒙頂山茶詩,無疑是唐詩中吟誦蒙頂山茶的扛鼎之作。



(一)《琴茶》:琴里知聞惟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白居易寫有一首《琴茶》詩,在茶詩中頗有知名度。全詩為:“兀兀寄形群動內(nèi),陶陶任性一生間。自拋官后春多夢,不讀書來老更閑。琴里知聞惟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窮通行止常相伴,難道吾今無往還?”


這首詩是詩人于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春天辭去刑部侍郎官職,賦閑東都(洛陽)時所寫。首聯(lián)寫他天性開朗、曠達灑脫,與官場中的風氣相悖,故寄身官場屢遭饞毀貶謫,有深感不平之意在其中。第二聯(lián)主要寫詩人辭官退隱之后再無早朝之擾,盡可春眠;年事已高,再無為博功名而讀詩書之累,更覺逍遙自在。第三聯(lián)極寫詩人賦閑后的愜意之狀,渲染和樂開朗的天性。其中,“淥水”乃古代名曲,是唐代宮廷和文人雅士中知名度高的詞牌。白居易將最受眾人稱道的蒙頂山茶與當時聞名全國樂壇的琴曲《淥水》相提并論,皆視為一生的老交情、老朋友和知己,無論窮困潦倒人生失意,還是官運亨通一帆風順,無論休閑蝸居還是仕途曠達,都是《淥水曲》與蒙頂山茶這兩位老朋友,陪伴左右,永不分離。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想返回長安為國效力的愿望和報國無望的無奈,同時也折射出詩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信條。



(二)《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


白居易還寫有一首《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與蒙頂山茶相關。全詩為:“故情周匝向交親,新茗分張及病身。紅紙一封書后信,綠芽十片火前春。湯添勺水煎魚眼,末下刀圭攪曲塵。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


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四十五歲的白居易被貶作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第二年(817年)清明剛過,病中的白居易,收到好友忠州(今重慶忠縣)刺史李宣寄來的新茶。在仕途不順時得到好友的關心,白居易心中非常高興,于是不顧自己正在患病,寫下這首詩,敘述他與李宣的深厚友誼,表達對好友贈新茶的感激之情?!安患乃讼燃奈?,應緣我是別茶人”,既寫出他們間的關系非同一般,也說明白居易在品茶、辨茶方面具有獨到的造詣。



(三)《蕭員外寄新蜀茶》: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


白居易還寫有一首《蕭員外寄新蜀茶》,也與蒙頂山茶相關。全詩為:“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滿甌似乳堪持玩,況是春深酒渴人。”


一生嗜茶的白居易對“蜀茶”情有獨鐘。此詩中的“蜀茶”指的就當時名揚天下的蒙頂山茶。四川多高山密林,雨水充沛,茶葉生長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因此,四川多產(chǎn)名茶、好茶。蕭員外寄來蒙頂山所產(chǎn)新茶,白居易烹煎品嘗,把持玩賞,十分高興,特作此詩以表。全詩描寫了白居易收到朋友寄來的新茶的驚喜之情和細心把玩的情態(tài),表現(xiàn)出白居易對蒙頂山茶的摯愛之情愫。



三、徐鉉與蒙頂山茶


徐鉉(916年—991年),字鼎臣,原籍會稽(今浙江紹興),五代至北宋初年文學家、書法家。徐鉉工于書,好李斯小篆。與弟徐鍇有文名,號稱“二徐”;又與韓熙載齊名,江東謂之“韓徐”。初仕楊吳,為校書郎。又仕南唐三主,歷官知制誥、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吏部尚書。后隨后主李煜歸宋,官至散騎常侍,世稱“徐騎省”。雍熙(984年-987年)間,曾受詔與句中正等校定《說文解字》。留存詩文集有《騎省集》(即《徐公文集》)30卷。徐鉉在文學上卓有成就,在詩歌、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成就也十分突出,《全唐文》、《全唐詩》、《全宋文》均收錄有其作品。


徐鉉寫有一首《和門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韻》,提到了蒙頂山茶。全詩為:暖吹入春園,新芽競粲然。才教鷹嘴拆,未放雪花妍。荷杖青林下,攜筐旭景前。孕靈資雨露,鐘秀自山川。碾后香彌遠,烹來色更鮮。名隨土地貴,味逐水泉遷。力藉流黃暖,形模紫筍圓。正當鉆柳火,遙想涌金泉。任道時新物,須依古法煎。輕甌浮綠乳,孤灶散余煙。薺非予匹,宮槐讓我先。竹孤空冉冉,荷弱謾田田。解渴消殘酒,清神感夜眠。十漿何足饋,百榼盡堪捐。采擷唯憂晚,營求不計錢。任公因焙顯,陸氏有經(jīng)傳。愛甚真成癖,嘗多合得仙。亭臺虛靜處,風月艷陽天。自可臨泉石,何妨雜管弦。東山似蒙頂,愿得從諸賢。”


此詩全面系統(tǒng)地描述了茶的生長、采摘、制作、煎茶用水、烹煎方法、飲茶用具、茶的功效、飲茶的感受以及茶文化的簡史,是茶詩中的優(yōu)美篇章。



四、黎陽王(王越)與蒙頂山茶


黎陽王是指王越(公元1426年 -1499年),黎陽人,即大名府??h(今天的河南省??h,??h古名黎陽),明代成化、弘治時期西北著名軍事統(tǒng)帥,曾官至兵部尚書、巡按四川。謚號襄敏,追贈太傅。著有《黎陽王襄敏公文集》、《黎陽王太傅詩文集》。


?王越寫有一首《蒙山白云巖茶》,?直抒胸臆,盛贊了蒙頂山白云巖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以及所產(chǎn)茶葉的品質(zhì)。該詩全文為:“聞到蒙山風味佳,洞天深處飽煙霞。冰綃剪碎先春葉,石髓香粘絕品花。蟹眼不須煎活水,酪奴何敢問新芽。若教陸羽持公論,應是人間第一茶。


該詩首句高度贊揚蒙頂山茶品質(zhì)優(yōu)異,稱贊其好喝,且生長深山;接著描繪其形狀:“冰綃剪碎”、“石髓香粘”、“蟹眼”、“酪奴”。其中,蟹眼是煮茶沸騰前的水泡、水花,酪奴則是茶的別稱。蒙頂山茶既少且貴,“束帛不易一斤蒙頂先春”,只有少數(shù)王公貴胄可以品嘗到,作為平民的陸羽,也就只有聽到而未品到了??傊踉狡穱L蒙頂山茶后,對茶圣陸羽撰寫《茶經(jīng)》時未對蒙頂山茶作出客觀評價,沒有將其評為世上最好的茶而打抱不平,特以此詩為蒙頂山茶正名:“應是人間第一茶”。



五、王世貞與蒙頂山茶


王世貞(1526年-1590年),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太倉(今江蘇太倉)人,明代文學家、史學家,“后七子”(王世貞與李攀龍、徐中行、梁有譽、宗臣、謝榛、吳國倫合稱“后七子”)領袖之一。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士,先后任職大理寺左寺、刑部員外郎和郎中、山東按察副使青州兵備使、浙江左參政、山西按察使,萬歷時期歷任湖廣按察使、廣西右布政使、鄖陽巡撫,后因惡當朝宰相張居正被罷歸故里。張居正死后,王世貞起復為應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書,移疾歸,卒贈太子少保。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藝苑卮言》、《觚不觚錄》等。


(一)《醉茶軒歌為詹翰林東圖作》:定州紅甆玉堪妬,釀作蒙山頂頭露


王世貞寫有一首《醉茶軒歌為詹翰林東圖作》,對蒙頂山茶大為夸獎。全詩為:“糟丘欲頹酒池涸,嵇家小兒厭狂藥。 自言欲絕歡伯交,亦不愿受華胥樂。陸郎手著茶七經(jīng),卻薦此物甘沈冥。先焙顧渚之紫筍,次及揚子之中泠。 徐聞蟹眼吐清響,陡覺雀舌流芳馨。定州紅甆玉堪妬,釀作蒙山頂頭露。已令學士夸黨家,復遣嬌娃字紈素。一杯一杯殊未已,狂來忽鞭玄鶴起。七碗初移糟粕觴,五弦更凈琵琶耳。吾宗舊事君記無,此醉轉(zhuǎn)覺知音孤。朝賢處處罵水厄,傖父時時呼酪奴。酒邪茶邪俱我友,醉更名茶醒名酒。一身原是太和鄉(xiāng),莫放真空落凡有?!?/span>


詩中責酒,因其使人頹廢傷志。借嵇家小兒之口,定下與酒訣別。詩人又愛茶,陸羽茶經(jīng)推薦飲茶令人寂靜。自己先焙的是名茶顧渚紫筍,所用的是揚子江中泠水。等到茶水煮沸時,聞到一股雀舌芳香。再用定瓷玉堪爐,煮點蒙頂山最好的茶??梢娦木秤鋹?、瀟灑,如此雅興,也讓陶家學士不夸黨家,娃娃紈素也該回家了。


詩人又是酒仙,一杯一杯豪飲,忘記時間,也忘記鞭策自己,醉醒來也覺得自己變老了。茶可以初步忘了酒,往事諸君還記得?酒醒后也覺得知己少了,更孤單。


在朝的賢人,處處罵氺厄,而我時時離不開茶。酒呀、茶呀,都是我知己。醉后,名茶可以解名酒。我是一個名門之后,不能空幻一生,落入塵世。


詩人表達了很多矛盾心情,明知酒有害,又不能完全拋開;明知茶有益,又不能以茶代酒,最后還兩者皆有,自我安撫名茶可以解名酒。仔細想想人生很多遭遇、處境不是如此嗎?丟掉幻想,不落塵世,只有靠自己。這首詩雖然不完全寫自己,目的是警示世人。



(二)《趙承旨為恭闍黎寫華以詩乞茶,真跡在余所戲代恭答》:但使毫端吐舍利,一蒙山頂屬君家


王世貞寫有一首《趙承旨為恭闍黎寫華以詩乞茶,真跡在余所戲代恭答》,對蒙頂山茶高度評價。全詩為:“玉堂潤筆元無價,珍貴吳興只換茶。但使毫端吐舍利,一蒙山頂屬君家?!?/span>


這首詩的大意是:翰林院的潤筆稿酬原本很高,而珍貴的撰文高手(喻之潤筆)的文章也只能換茶。當然所換非一般的茶,明代江浙名茶聲譽極高,其中顧渚紫筍領先。如果筆下能吐出“舍利”,寫出金典華章,蒙頂山茶即為閣下所有。


“舍利”尊嚴,高貴的佛門圣物,眾僧信徒頂禮膜拜。筆下絕品華章傳世者鳳毛菱角,稱之文雄,茶中能相配者只有蒙頂山茶。詩中從最高文化官府翰林院的潤筆,以舍利比喻,論談文采之高低,而引出蒙頂山茶的至高無上的地位,短詩四句層層深入,回味無窮。



作者簡介

陳開義,男,46歲,現(xiàn)任四川省雅安市茶辦副主任。先后在《中華茶文化》、《茶博覽》、《茶周刊》、《中國茶葉市場》、《中國茶業(yè)》、《走遍中國》、《星星詩刊》、《四川日報》、《四川農(nóng)村日報》、《四川人大權力報》、《四川政協(xié)報》、《調(diào)查與決策》、《四川三農(nóng)》、《農(nóng)村建設》、《四川茶葉》、《四川省情》、《四川文學》、《四川旅游》、《四川文藝》、《縣域經(jīng)濟》、《茶緣》、《四川水利報》、天天快報和今日頭條、北京茶葉網(wǎng)、亞太茶業(yè)網(wǎng)、鳳凰網(wǎng)四川、中華名茶網(wǎng)、茗邊、手機搜狐網(wǎng)、手機新浪網(wǎng)、新茶網(wǎng)、茶旅世界等60余家媒體發(fā)表各類文章400多篇(件)。參與主編名山抗震救災專著《撼魂》,參與編輯《茶祖故里行》、《吳之英評傳》、《豐碑》等著述,作品曾多次入選《蒙山雅韻》、《蒙山春來早》、《撼魂》、《茶祖故里行》、《品味》、《蒙頂山》、《二郎山》等專輯,著有個人文集《杯中歲月》。先后有10多篇作品在省市各級征文比賽中獲獎,先后參與主編《蒙頂山茶文化讀本》、《蒙頂山叢譚》》等茶文化書籍,主編名山區(qū)文藝刊物《蒙頂山》和《雅安日報.今日名山》蒙頂文苑文藝副刊和編輯《蒙頂山茶》。現(xiàn)為雅安市作協(xié)全委會委員、雅安市茶業(yè)協(xié)會和茶葉學會常務理事、吳理真茶文化研究院副院長。

找到約11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