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車云山文化

找到約44條結(jié)果 (用時 0.003 秒)

中國隨州“車云山毛尖”2024年春茶品鑒會成功舉行

4月26日,中國隨州“車云山毛尖”2024年春茶品鑒會在隨縣草店鎮(zhèn)車云山村成功舉行,廣邀眾多愛茶人士歡聚一堂,品車云香茗、賞萬畝茶園。

素有“炎帝神農(nóng)故里”美譽的隨縣,種茶、產(chǎn)茶、品茶歷史悠久,車云山是中國名茶信陽毛尖的發(fā)源地,隨州“車云山毛尖”與信陽毛尖同根同源,且享有盛譽,曾喜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和“中國國際茶會”金獎等榮譽。  

活動以“茶”為媒,設(shè)有專題視頻展示、精彩舞蹈展演、“名家講茶、茶農(nóng)曬茶、新品推介、來賓品茶”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全面展示車云山源遠流長的茶文化。

活動現(xiàn)場,名家、茶農(nóng)依次上臺分享車云山茶的歷史文化和品質(zhì)特色等;車云山村黨支部書記和8位茶農(nóng)代表共同作出莊嚴承諾,致力守護“車云山毛尖”的口碑;四家企業(yè)與“車云山毛尖”成功“牽手”,現(xiàn)場簽訂價值80萬元的訂購協(xié)議。

據(jù)悉,此次活動以“炎帝故里春來早飲茶思源車云山”為主題,由隨州嵐韻茶業(yè)有限公司主辦,草店鎮(zhèn)車云山村村委會、隨縣繁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活動還通過隨縣發(fā)布視頻號、抖音號全程同步直播,全方位推介隨州“車云山毛尖”新茶,助力擦亮“車云山茶”這塊金字招牌。

來源|隨縣發(fā)布 縣融媒體中心陳首龍、王令、杜秋陽、晏浩東、夏益帆,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最美四月天”信陽毛尖茶修之旅即將盛啟

YEAR


MONTH




2019


4月


信陽

己亥年


戊辰月


茶山游







人間最美四月天


靈芽初醒,丹青骨相

云淡風輕,氣清水潔

相約毛尖,相遇信陽

?????北緯30°的豫南勝地—信陽散發(fā)出的別樣風情每年都會吸引大批的游人前往。這里的毛尖·好景·美食,每一樣都令人心馳往。

????四月的信陽,是一年之中最熱鬧的時候。在綠油油的茶山上零星點綴些山野繁花,采茶女也低首正忙。



?????2019年,為讓廣大茶友們更深刻的認識享譽中外的信陽毛尖,河南省茶藝文化交流協(xié)會特開展贏和信陽茶山游學活動,登茶山,訪茶園,品毛尖。走進中國名茶產(chǎn)區(qū),傳承中國茶文化,弘揚優(yōu)秀民族傳統(tǒng),形成全民飲茶風氣,養(yǎng)成健康生活方式。




信陽毛尖茶山行


訪車

云山

悠悠浉河水,濃濃故鄉(xiāng)情。

家家忙碌碌,人人笑盈盈。

四月毛尖露,十里毛尖香。

外來人兒多,全為毛尖行。?

?

????車云山—信陽毛尖發(fā)源地,著名產(chǎn)地“五云”之首。境內(nèi)群峰挺拔,山勢巍峨,蒼山青翠,巨石嶙峋。處處林木蓊郁,清泉長流,每逢遇雨,群山若隱若現(xiàn);雨后乍晴,團團白云,翻滾于群峰之間,其狀如萬馬奔馳,又似車輪滾滾,車云山因此而得名。

????車云山毛尖是我國傳統(tǒng)名茶,外形緊細圓直,鋒豪顯露;內(nèi)質(zhì)香高味醇,甜涼生津,色澤嫩綠,湯清葉綠的佳品毛尖。

???在這人間最美的四月天,能與家人朋友一起去“北國江南”的信陽走一回,去山間鄉(xiāng)野吃一杯新茶,清香撲鼻,洗肺清心、遠離塵囂,天下的幸事莫過于此。




登高望遠賞美景


登千

佛塔


????千佛塔,巍然聳立,刺破天穹。車云山上千佛塔?,白云過隙繞茶山。車云山,陡又尖。車從云里過,路在天上懸。清風盈袖,白云披肩。一杯綠茶石上坐,半是凡人半是仙。此時的車云山,碧空如洗,縈繞著整個茶山,甚是迷人。








學傳統(tǒng)制茶工藝


制茶

體驗

????信陽毛尖,因芽細葉嫩、青翠幽香而名滿天下。摘一斤一般都要上萬個芽,3—5斤鮮茶才能炒成1斤干茶。這期間要經(jīng)過攤晾、篩分、殺青、揉捻、生鍋、排把、熟鍋、干燥、碳焙等程序。

???如果你親眼看到茶葉的蒸炒,從嫩芽到茶葉的蛻變過程,你就會無比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參觀信陽毛尖生產(chǎn)基地,學習傳統(tǒng)信陽毛尖制茶技藝,非遺傳承人全程講解,炒茶師傅現(xiàn)場教學,帶你感受最純真的信陽毛尖制作工藝,領(lǐng)略工匠精神。



茶山游活動招募對象

1. 茶愛好者

2. 從業(yè)茶藝師

3. 親子旅游家庭


—游學時間—

2019年4月13-14日(兩天一夜)

游學內(nèi)容

學炒茶、制茶、沖泡之巧

識品味、鑒賞、分享之技

賞茶山、茶園、山澗之美

享采茶、踏青、攝影之樂


計劃行程

第一天

集合出發(fā),餐住安排

車云山:登茶山,采茶制茶體驗

千佛塔:登高望遠,欣賞美景

第二天

信陽毛尖生產(chǎn)基地:學習傳統(tǒng)信陽毛尖制茶技藝,

非遺傳承人全程講解

游學評茶,品鑒體驗

集合返程

注:以上為計劃行程,實際行程根據(jù)天氣等情況做部分調(diào)整。

山區(qū)氣溫較低,晝夜溫差大,請備好衣物。

信陽毛尖茶3個你不知道的秘密

“信陽毛尖”名稱的進化?


  從信陽茶到信陽毛尖走過了漫長的歷史之路,這是信陽茶傳入、發(fā)展、攀登高峰必經(jīng)的坎坷之途。信陽毛尖的名稱,不僅是信陽茶業(yè)發(fā)展歷史的標志,也是世世代代信陽茶農(nóng)心血和技藝的結(jié)晶。


茶百科的信陽毛尖茶茶菁


  信陽茶在歷史上的各個朝代有過不同的叫法。


  唐代,信陽所產(chǎn)的茶為餅茶,這時信陽茶的名字稱為大模茶。唐《食貨志》載:“貞元江淮茶為大?!?。


  宋代以后,散茶開始出現(xiàn),信陽茶又稱為“片茶”、“散茶”。宋《食貨志》載:“茶有兩類,曰片茶,曰散茶.....散茶出淮南歸州。


  明代,朱元璋禁制餅茶,散茶代替了餅茶,信陽的散茶又被叫做“芽茶”和“葉茶”。


  “毛尖”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清代,人們把產(chǎn)于信陽的毛尖稱為“本山毛尖”或“毛尖”,又根據(jù)采制季節(jié)、形態(tài)等不同特點,叫做針尖、貢針、白毫、跑山尖等等。


  “信陽毛尖”的名字,最早出現(xiàn)在清末。車云茶社派人到名茶產(chǎn)區(qū)浙江西湖龍井和安徽六安,購買茶籽、觀摩學習制茶方法,曾把制成的茶稱“車云龍井”,巴拿馬獲獎后更名“信陽毛尖”,新中國成立初,正式稱之為“信陽毛尖”。


茶百科的信陽毛尖茶鮮葉分級


信陽毛尖“巴拿馬金質(zhì)獎”的鋪墊


  說起“信陽毛尖”,就不得不提“甘以敬”。


  信陽縣的秀才甘以敬,親自開辦過礦山、鍋廠、錢莊等實業(yè),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37歲的甘以敬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后,回鄉(xiāng)種茶去了。


  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在震雷山創(chuàng)辦了“元貞茶社”。這是近代歷史上,信陽的第一個茶社。后因時局動蕩、百業(yè)凋敝,找不到銷路。


  1910年,甘以敬又在車云山組建了“宏濟茶社”。


  1913年,宏濟茶社試采。因種植的茶樹是杭州龍井購回的茶籽所生,所以茶社為制出的茶起名為“車云龍井”。“車云龍井”成為信陽茶葉的第一個品牌。之后茶社相繼成立,信陽茶葉一片生機。



茶百科的信陽毛尖茶手工鍋炒殺青


  正當此時,一個好消息傳來。為慶祝巴拿馬運河開鑿成功而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將于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行。信陽茶人想借此良機重振信陽茶,最為積極的是信陽茶人陳雨人。


  陳雨人得到官方的支持,到各茶社搜集到了信陽著名的車云茶、貢針、白毫、雀舌等十一種茶樣,轉(zhuǎn)交省出品協(xié)會。1914年12月6日信陽毛尖隨同其他參賽物品裝上美國輪船“蒙古利亞”號,駛進了太平洋的驚濤駭浪中。


  不得不說,甘以敬帶動的信陽毛尖的發(fā)展,為之后信陽毛尖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質(zhì)獎奠定了重要的基礎(chǔ)。


  1915年2月,在“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上,由車云山采制的信陽毛尖以其外形美觀,香氣清高,滋味濃醇,獨樹一幟,獲得普遍贊賞。據(jù)《信陽工商歷史特產(chǎn)資料》記載:“1915年信陽毛尖經(jīng)該會評判結(jié)果,頒給世界茶葉金質(zhì)獎狀與獎?wù)隆?/span>


  宏濟茶社股東和當?shù)厝罕娍吹姜劆詈酮務(wù)潞螅瑒蓬^更足,并將宏濟茶社改名為“車云茶社”。


茶百科的信陽毛尖茶手工理條


信陽毛尖的“帚掃殺青”和“理條”


  “信陽毛尖”的名字來自其細圓緊直的外形,這種外形的形成又與信陽獨特的炒茶工藝有密切關(guān)系。


  信陽毛尖的制法上一篇文章已經(jīng)分享。其制法中有兩個關(guān)鍵工序有些歷史淵源。


  當時,車云茶社派人到名茶產(chǎn)區(qū)浙江西湖龍井和安徽六安,購買茶籽、觀摩學習制茶方法。它借鑒了西湖龍井的“理條”手法和六安瓜片的“帚掃殺青”制法,形成了自已獨特的風格。


  六安瓜片的鮮葉是單片,比較輕,所以六安瓜片的帚掃殺青所用茶把較輕而軟。信陽毛尖鮮葉原料的芽頭較多,相比較六安瓜片來說茶青較重。


  清代以前,在生鍋中炒制茶葉時,信陽茶工雙手各握一只用竹枝制作的小茶把同時操作,久之十分疲勞,難以長時間堅持。


茶百科的信陽毛尖茶手工帚掃殺青

  清末民初,車云茶社茶工吳彥遠試用炒熟鍋的大茶把代替小茶把炒“生鍋”,兩手同握一只大茶把, 左右手重力互相交替,減短勞累,意想不到的是這樣炒出來的效果更好。這種方法被紛紛效仿,稱“ 握把炒”。


  然而,這樣炒出的茶葉茶條彎曲欠光潤,于是茶工們又設(shè)法改進。1925年,車云茶社的唐會卿試用“散把”炒茶,茶條滿鍋散開不成團,茶條也較緊勻,但茶仍欠直,外形不夠美觀。


  后來,吳彥遠在用散把炒制過程中,加入了理條的操作。西湖龍井是扁形茶,理條過程中先壓再理,重復(fù)進行以達到龍井的扁平油潤及外形的一致性。


茶百科的信陽毛尖茶手工理條及成品


  而信陽毛尖為細圓的條形茶,需要達到細圓緊直的效果。于是在制作過程中不時用手抓起茶葉,觀看炒制程度,同時把結(jié)成團塊的茶葉撒開、甩出再炒,即抓條、甩條。如此反復(fù),炒出的茶條比較緊、直,色澤也變得鮮綠光潤。

找到約44條結(jié)果 (用時 0.002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