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茶藝基礎手法

找到約137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武夷茶藝

武夷山是著名中國茶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在漫長的時光流轉中留下了不計其數(shù)的民族瑰寶,更有著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茶藝便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武夷茶藝與武夷茶的興衰發(fā)展息息關聯(lián)。自漢唐始,武夷茶歷經千年的發(fā)展與變遷,至清時武夷巖茶誕生,以其獨特的巖骨花香,名揚四海。與此同時,在繼承唐時煎茶、宋時點茶、明時泡茶的基礎上,于清代形成了一套完整富有雅趣且獨具魅力的武夷巖茶沖泡品飲藝術。

茶藝除了注重觀賞性,還應注重茶湯的質量,也就是如何將茶的特點發(fā)揮至極致,這就要求茶藝師對茶的特性、季節(jié)特點、環(huán)境特點有所把握,在茶藝流程中也并非一成不變,用茶藝手法的微調,減緩每一泡茶湯之間的落差,將茶之香、茶之味發(fā)揮到淋漓盡致。動作間不緊不慢,言語間不急不緩,神態(tài)間不慌不忙。

茶藝活動中的禮儀動作、手法要求規(guī)范適度。放下器物時要給人一種優(yōu)雅、含蓄、彬彬有禮的感覺。在操作時講究指法細膩、動作優(yōu)美,通過一定的禮節(jié)表達對賓客的尊敬,從而也體現(xiàn)了行禮者的修養(yǎng)。2021年,武夷茶藝正式入選南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學院是該項非遺首批傳習基地之一,我們一起來看看由武夷學院茶藝隊在傳統(tǒng)茶藝基礎上有所微調所詮釋的十八道武夷巖茶基礎茶藝。

第一道:焚香靜氣

即焚點一柱檀香,營造祥和肅穆的氛圍。古人常說:品茶即品人,茶品即人品,茶是清靜之物,當然要求品茶者也要清靜而坐,才能品出茶的真神真韻。

第二道:葉嘉酬賓

出示茶葉給賓客觀賞。葉嘉出自宋代詩人蘇東坡的《葉嘉傳》,意為茶葉之嘉美。

第三道:活煮山泉

即用有焰無煙的火煮水 ,煮至初沸為宜 。中國茶圣陸羽在《茶經》中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也就是說泡茶水是至關重要的。

第四道:孟臣沐霖

孟臣是以擅長制作紫砂壺而聞名,后人為了紀念他,將上好的紫砂壺稱為“孟臣壺”,孟臣沐霖目的是提高壺溫。

第五道:烏龍入宮

將武夷巖茶投入壺內,由于武夷巖茶統(tǒng)稱為烏龍茶,因此稱之為烏龍入宮。紫砂壺喻為“宮”。

第六道:烏龍入海

沖泡武夷巖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將第一泡茶直接倒入茶海稱為烏龍入海。

第七道:懸壺高沖

武夷茶藝的沖泡技藝講究高沖水,低斟茶,通過懸壺高沖,使茶葉隨水翻滾,充分激發(fā)茶香,釋放茶味。也稱高山流水。

第八道:春風拂面

這時壺表層會有一層細致而均勻的泡沫,用壺蓋輕輕的刮去,稱為春風拂面,可使茶葉更為清凈。

第九道:重洗仙顏

第二次沖水,用開水澆淋茶壺表面,既可溫燙茶壺的表面,又可提高壺內外溫度,讓茶葉香味充分釋放。重洗仙顏為武夷山一處摩崖石刻,借用于此可洗卻茶人凡塵之心。

第十道:若琛出浴

在中國的清代,江西景德鎮(zhèn)有位名叫若琛的燒瓷名匠,他燒出的白瓷杯小巧玲瓏,薄如蟬翼,色澤如玉,極其名貴,后人為了紀念他即把名貴的白瓷杯喻為若琛杯。那么若琛出浴即為溫燙茶杯。

第十一道: 玉液回壺

將茶壺底沿茶盤邊緣旋轉一圈,以刮去壺底之水,防其滴入杯中。

第十二道:關公巡城

斟茶時為了避免茶水濃淡不均應依次往各杯巡回而斟,被喻為關公巡城。

第十三道:韓信點兵

茶水剩少許后應依次往各杯點斟,稱為韓信點兵。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一是為了保持每杯茶水的濃淡均勻,第二則表示對品茗者的平等與尊敬。

第十四道:三龍護鼎

端杯有一定的端杯姿勢,即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托住杯底,三根手指喻為三龍,茶杯如鼎,這樣握杯即穩(wěn)妥又高雅。

第十五道:喜聞幽香

聞香,感受其巖韻幽香。

第十六道:鑒賞三色

觀茶湯顏色,武夷巖茶素有“綠葉鑲紅邊”之名,茶湯清澈明亮,認真觀看茶水由杯外圈至內圈的三種不同顏色。

第十七道:初品奇茗

品飲武夷巖茶時應小啜一口,讓茶水在口中翻滾,初飲時會感到有些濃苦,但多飲幾口便覺清新甘甜之感油然而生,這就是與眾不同的武夷巖韻。

第十八道:盡杯謝茶

喝盡杯中之茶,以謝茶人與大自然的恩典。

武夷茶藝,作為非遺瑰寶,聯(lián)結著武夷山精深的茶文化。在歷史的煙云里銘刻輝煌的過去,也在世代傳承下見證現(xiàn)在的精彩,更在歷久彌新中孕育著未來。

來源:武夷茶天下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關于茶藝丨做一名茶藝師“跌份兒”嗎?

新時代下的茶藝師何去何從



??戎新宇


戎茗軒私塾茶學講堂創(chuàng)始人

福建省評茶師協(xié)會副秘書長

國家一級評茶師



近期茶行業(yè)中對于茶藝與茶藝師的討論正在不斷發(fā)酵,業(yè)內專家、大咖等紛紛發(fā)文各抒己見。對于大家的觀點,無論怎么講我都是贊同的。因為敢于發(fā)聲的態(tài)度,期盼向好的心情,以及犀利改革的觀點,都是值得稱贊的。中國茶人心系中國茶藝,本無對錯可言!


一個人,當卸掉了頭銜、名譽、身份、地位的鎧甲后皆是平等的,專家、大師等虛名不必過多考量,即便認知淺薄、文化不夠,難不成還不讓人說話了不成?所以,借由此事我倒是非常鼓勵心系國茶的有識之士們,不妨都大膽給出自己的觀點與想法,關注這一事件的人群也都應客觀的來探討解決問題的本質。目的只有一個,本著為了茶界的共同利益出發(fā),讓茶行業(yè)未來可以更好的發(fā)展。

?

(圖片來源:網絡)


發(fā)文一定會有自己的觀點和立場,說沒有那是假話,觀點本無絕對的中立或兩極。所以,在落筆之前我需要先給自己找一個位置。熟悉的茶友都知道,我的定位十年如一日未曾改變,一直自詡是一位茶世界的守門人。既然是個“看大門”的,那必然是個站門外的人。此前已有許多老師、前輩們以業(yè)內專業(yè)的視角做出了深度的剖析,我就以一個”門外漢“的身份來談一談,我個人及同我一樣的愛好者或消費者們,是如何看待茶藝及茶藝師的吧。


茶藝師絕不是Sales

?

如果牙醫(yī)不應該靠推銷牙膏來創(chuàng)造價值,那么茶藝師應該靠銷售茶葉來體現(xiàn)價值嗎?

?

去理發(fā)店剪頭發(fā)時,若你買了產品或辦了消費卡,那些不知道姓什么的Tony或Andy愿意自降服務價值,為你提供優(yōu)惠或免費的服務,這是美容美發(fā)行業(yè)部分發(fā)型師慣用的銷售套路。作為茶藝師,你愿意被消費者貼上同樣的標簽嘛?

?

當使用打車軟件叫到一輛專車,請問到達目的地時你為什么要付錢給司機?他有賣給你具體什么產品嗎?你最終是消費了什么?


(圖片來源:網絡)


拋出這些問題是為了糾正大家一個傳統(tǒng)的觀念,服務本身是有價值的,它絕不是產品的附加值!茶藝師也絕不是Sales。茶藝師若想在可預見的未來,靠自身專業(yè)技能不依托產品銷售而“獨立生存”,擺正職業(yè)認知、提升服務技能才是關鍵。不然本應雙手創(chuàng)造價值的職業(yè)卻淪為了靠套路賣貨行檔,說的好聽點充其量也只是一個會泡茶的銷售而已。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發(fā)展下去,茶文化也不過是賣茶葉時身上披著的一件外衣。


我承認文化可以創(chuàng)造價值,但不應該成為賣貨時穿上、下班時就丟一旁的“工作服”。為什么經常會遇到茶客比茶藝師還懂茶的場景?許多茶藝師常會被客人牽著鼻子走,談到茶兩句話就被懟得啞口無言。


(圖片來源:網絡)


現(xiàn)如今,中國飲茶的消費人群正在向高學歷、高凈值和年輕化發(fā)展。而行業(yè)中茶藝師從業(yè)人員的綜合素養(yǎng)與市場的消費期望出現(xiàn)嚴重斷層,這樣才會導致近期大家熱議的“怪相橫生”,所謂怪相就是脫離了茶藝師應有的職業(yè)面貌,要么不假思索地揪住文化就張冠李戴;要么一擁而上、硬貼潮流、裝傻賣萌。例如:一說到年輕化,就刷抖音搞出個什么“雜技泡茶法”嘩眾取寵。更有一些連“雜技”都不愿苦練的人,就只有穿上古裝玩兒穿越,或者換上泳裝來博眼球。再如,一部分人把茶文化粗淺的理解為只是抄經、插花、焚香、撫琴等等。誠然,這些都屬于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但從茶藝師職業(yè)技能的角度看,都只是專業(yè)領域外的個人愛好罷了。


不是所有的茶藝師都應該或者必須會插花、撫琴,也不是所有茶空間都應該有木桌與竹林,我們不能將個人的愛好與理想強加于消費者頭上。否則他們一定會問:“你的理想為什么要我來買單”?


(圖片來源:網絡)


說回服務?,F(xiàn)如今許多茶企或茶館在招聘茶藝師崗位時,對銷售能力有著嚴苛的績效考核,甚至對服務能力的評估最終還是以產品銷量來進行核算。到頭來搞得茶藝師分不清楚到底是該把茶泡好還是該把茶賣好。也許你會問:“那不然呢?茶藝師不賣茶,難到白花錢養(yǎng)著嘛?”這就是該職業(yè)在業(yè)內就界定不清的問題所在。陪酒的都在賣酒,泡茶的就應該賣茶嗎?各位老板!茶藝師不是售貨員,茶藝師不是通過泡茶服務來換取產品銷售而獲利的,這樣的邏輯不叫附加值。代駕、閃送這樣的新生服務業(yè)都可以通過服務本身創(chuàng)造價值,茶藝師為什么一定要通過泡茶在賣茶的路上“舍近求遠”呢?一個有趣的問題浮上水面,給人泡茶應不應該收費?雖然,我好像是在為茶藝師說好話,可很多身為茶藝師的人恐怕看到這里也一定會覺得我是瘋了!


這并不奇怪,人類本身就是非常虛偽的動物。我們嘴上說著生命無價,實際上確實在消費時間。來做一道簡單的數(shù)學題:一位年薪百萬的企業(yè)高管,按每月22天,每天8小時工作計算,每小時的價值是473.48元。如果他一天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高于3787.88元,那么產生的剩余價值就是利潤??紤]到中國各地平均工資的差異,一位普通茶館的茶藝師月薪按5000元計算,每月工作22天的話,她的每小時值多少錢呢?28元!如果按30天計算每小時僅20元。


(圖片來源:攝圖網)


我們不妨在消費者中做一個市場調查:如果一位訓練有素、形象與氣質俱佳的茶藝師,在環(huán)境優(yōu)雅的茶館為你提供專業(yè)沖泡及講解服務,每小時僅收費20元,你是否愿意支付勞務費給她?有歐洲餐館消費經歷的人都會知道,這樣服務的性價比可以說是超值的!因為隨便一個點菜、傳菜的服務員所收取的小費都遠遠高于這個價位。中國的一線城市部分路段一個小時的停車費都不止20元。

?

假設消費者能夠承擔并且愿意支付茶藝師的服務酬勞,那么在真實的場景中為什么這樣的消費行為不成立?在消費者眼中茶藝師是如何被定義的?


茶藝師不是服務員


消費者眼中的茶藝師是侍茶者,以茶奉客是茶藝師的日常工作。在紅酒行業(yè)有與之對應的職業(yè)被稱為侍酒師。茶藝師首先是要會泡茶,能夠看茶泡茶,在這個基礎上還要求具備向客人清晰、準確地介紹茶文化、茶歷史以及科學飲茶、健康飲茶等相應常識的能力。所以,之前的職業(yè)改革將茶藝師歸類為服務行業(yè),從這個角度去理解未嘗不可。


很多人對此有抵觸情緒或強烈反對,主要原因是認為這樣定義把茶藝師”放低“了,聽上去那么高雅的一個職業(yè)怎么就變成給人“端茶倒水”的服務員了呢?對此,我想說的是“端茶倒水”怎么了?以茶奉客是茶藝師這個職業(yè)的第一屬性。服務員又怎么了?只有在那些陳舊觀念的中國人眼中服務員才是社會的“底層工種”!


(圖片來源:網絡)


近到日本、新加坡、馬蘭西亞,遠到歐美等國,無論是在奢侈品店或者高檔餐館、酒吧,滿頭銀發(fā)、西裝筆挺的服務生比比皆是。他們熱愛自己的工作,從未覺得為人服務低人一等,他們?yōu)樽约旱摹耙话涯昙o”感到無比自信,因為他們擁有的經驗可以為顧客提供專業(yè)的服務和賓至如歸的消費體驗,同時也以此獲得高額的經濟回報。


如今的中國同樣是注重人權的國家,我們不能再以陳舊的觀念去看待服務行業(yè)。我們去飯店吃飯隨口喊一句:“服務員”時,你難不成還真把他們當“小二”嗎?茶藝師是服務行業(yè)從業(yè)者,他們以茶奉客,提供專業(yè)的服務、尊貴的消費體驗,同樣是受人尊重的。如果切換消費場景,你在法國某家米其林三星的餐廳用餐,一位金發(fā)碧眼身著白襯衫、黑馬甲,帶著領結的侍酒師用字正腔圓的英式英語在向你介紹一款82年拉菲的酒莊、產區(qū)、品種、風味等,而此刻你眼角的余光發(fā)現(xiàn)他的皮鞋擦的比你還亮,他的腕表戴的比你還貴時,你是否會另眼相看呢?


(圖片來源:網絡)


茶藝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我們是受人尊敬的侍茶者,為人服務并不可恥!若想受人尊敬,首先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其次,更加不能怕被看低而過分抬高自己。不要為著虛榮整天自我陶醉在神仙般的自拍里,好一副不美則死的樣子!為什么最近總覺得茶葉賣不出去?請不要搞錯,客戶才是上帝,而你在客戶面前整天一副上帝般的姿態(tài),難道還要讓上帝來供養(yǎng)你嗎?互相尊重,平等對話,服務才會變得更有價值。

?

茶藝師作為侍茶者,為消費者提供的服務本身可以創(chuàng)造價值,由于行業(yè)不規(guī)范導致茶藝服務的價值嚴重被低估。服務本身是有價值的,而這種價值目前并未被市場認可,甚至不被行業(yè)認同。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fā)展,人力成本越來越高,工業(yè)4.0的發(fā)展、AI技術的升級,都是為了減少用人成本。趨勢告訴我們在未來凡是需要手工制作的行業(yè)都會漲價,如果這個職業(yè)對從業(yè)人員有較高的技能要求,會更加稀缺珍貴。


從國家近些年持續(xù)推動的“匠人計劃”與“非遺傳人”等政策中就可見一斑。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茶藝師,未來的茶藝師可以被AI取代嗎?人力泡茶模式最終會因工業(yè)批量生產的泡茶機的普及而消亡嗎?相信每個人都會給出自己的答案。我的結論是不會!茶藝的屬性決定了它的不可替代性。


1、文化屬性。

2、商業(yè)屬性。

3、社交屬性。


按摩師并沒有因為按摩椅被發(fā)明而消亡,咖啡師也沒有因為咖啡機的發(fā)明而失業(yè)。


讓我們再來看兩個行業(yè)。


1、育嬰師:即便AI再聰明,你也總是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全權托付給一個無法傳遞愛的機器。


2、發(fā)型師:一個人的腦袋一個樣,即便是發(fā)型總監(jiān)親自主理,每個人在剪完頭發(fā)后依然還會存在諸多不滿。難道你敢放心把腦袋塞進一個大罐子,根據(jù)臉型算法完成機械剪發(fā)嗎?


茶藝師同樣不可替代,我們常說看天泡茶、看人泡茶、看茶泡茶,一年四季又分為二十四個不同的節(jié)氣,飲茶者在季節(jié)變化或時節(jié)交替時應該飲用怎樣的茶,又以何種手法沖泡?不同地區(qū)的消費者因飲食習慣不同而口味偏好不同,各喜濃淡。


通過席間簡短的交流如何快速把脈用戶喜好?特別是當客人被問起“想喝什么茶?”回答:“隨便”的時候。若是江浙口音的客人,其總體飲食結構偏于清淡,推薦柔和淡雅的白茶就不失為一個保險的策略。若是瀟湘川的客人,推薦紅茶亦或巖茶是能夠被接受的。咸辣的濃重口味使得這一地區(qū)的客戶,特別是有吸煙習慣的男性,更愿意在味覺上追求一定程度的刺激感。若是廣東或港臺等地的茶客,不用問,十有八九是愛喝普洱。雖然以上的分析不絕對,但還是有“茶葉圍著餐桌轉”的基本邏輯可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最不可替代就是看茶泡茶了,中國名茶千余種之多,又以品種、產地、工藝、季節(jié)各不相同。同樣的品種,相同的產地和季節(jié),又以不同制茶師的個人的理解及手法的差異而千差萬別。這些形色各異的茶葉從源頭到終端,呈現(xiàn)在消費者前的最后一步就是茶藝師。如何根據(jù)茶葉的特征將茶最好的一面呈現(xiàn)出來,是對茶藝師技能的終極考驗。我常講茶藝師的雙手就如同魔術師一樣,要懂得并且能夠揚長避短。把茶泡得好喝是對茶藝師最基本的要求。這話說說容易,真正做到看茶泡茶、揚長避短又談何容易。


在國家對于茶藝師職業(yè)技能考評的培訓上,我一直認為不夠完整。雖然評茶師是品評茶葉質量,與茶藝師分工不同。但我個人始終認為學習評茶的實踐專業(yè),是泡好一杯中國茶的前提條件。如果說泡茶學的是“揚長避短”,那么評茶學的就是識別眼前的這泡茶“哪長哪短”。若連茶葉品質優(yōu)劣都無法辨識,又何談運用泡茶技術發(fā)揮茶性最優(yōu)一面呢?


(圖片來源:網絡)


評茶是學習泡茶的前提,加工是學習評茶的基礎,品種與栽培又是學習加工的前段。茶學理論與實踐環(huán)環(huán)相扣、缺一不可。而目前的培訓機構卻是把每個環(huán)節(jié)切開“分段出售”。如果按照上述邏輯,茶藝師將會是茶學知識體系鏈中理論與實踐掌握最為完備的一個群體,也就是最優(yōu)秀茶人群體的代表,而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


為什么人們會普遍認為茶藝師除了會泡茶什么都不會?為什么中國的茶藝師是一個被人看低的“吃青春飯”的職業(yè)?為什么茶藝師會被少數(shù)言辭過激的人認為只是“花瓶”?其原因是上述提及的職業(yè)綜合素養(yǎng)缺乏。這也就是為什么茶藝師的服務不能夠體現(xiàn)價值的根源所在!職業(yè)身份沒有受到足夠的尊重,服務所產生的價值自然不被市場認同。為什么律師和心理咨詢師提供的服務都可以按小時計費?因為提到這兩個職業(yè),人們首先會意識到他們是專業(yè)的!專業(yè)人士應該靠技術吃飯。茶藝師的現(xiàn)狀大體是,本應專業(yè)的人由于不夠專業(yè)而在靠販售產品茍活。


茶藝師不是文化大使


文化茶也好,茶文化也罷。不能因為國家鼓勵和提倡文化,各行各業(yè)都在大力發(fā)展文化,我們就在沒搞清楚什么是文化的前提下,隨便給茶戴上各種文化的帽子。作為活躍在一線直面消費者的茶藝從業(yè)人員,因各種商業(yè)目的長期以扭曲的方式表達著所謂的“茶文化”。長此以往“茶文化”遲早有一天也是要被“玩壞的”。


文化可以為產品背書,同樣可以為服務增值。我們不能因為在服務無法產生價值時,就在產品上過度添加文化的砝碼。目前,茶行業(yè)在產品端過度消費文化的根疾,就在于服務端的價值疲軟。祖先五千年來就留下來這兩個字,我們怎能忍心如此揮霍。


(圖片來源:網絡)


部分優(yōu)秀茶藝師代表確實肩負著茶文化普及的重任,從她們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恭敬之心,每一步前行都如履薄冰,生怕素養(yǎng)不到而有辱了文化的旗幟。以我拙見,茶藝師憑專業(yè)技能做好本職服務,不提文化也不會自降身價,過度濫用、牽強附會反而顯得“自賣自夸”。

?

文化可大可小,是爹媽給的、是祖宗傳的、是華夏民族共有的財富,我中華兒女理應慎用之。

茶藝的精神內涵


茶藝簡單的理解一種藝術性的泡茶和品茶的學問,是“茶”與“藝”的結合是泡茶技藝與品茗藝術的結合。茶人在人們日常飲茶的習慣基礎之上,根據(jù)一定規(guī)則進行藝術加工,向飲茶人和賓客展現(xiàn)沖茶、泡茶、飲茶的技巧。

?

藝術化的飲茶方式提升了品飲的境界,賦予了茶很強的靈性和美感。茶藝表演中講求熟練、細膩、規(guī)范和傳達神韻,對茶人的精神內涵、動作手法和語言等都有特定的要求。

?

茶藝的精神內涵



【文質并重】

文質并重是指茶藝展演過程中外在神韻與內在實用性的結合。文太重有矯情虛飾的可能;太注重實用而不講求外在的觀賞性和審美效果,則得不到高雅的享受。文質并重突出的是優(yōu)雅和諧之美

?

在茶藝中,“文”主要是指參與茶事活動的人具有自然、簡凈的心性,茶藝師自由豁達、內省活力的技藝,還有幽靜、雅致的飲茶環(huán)境等;“質”主要指茶色、味、香、形的純然飽滿。因此,作為生活藝術的茶藝,是過程美與結果美的結合。在文質并重的基礎上營造出來的品茗意境,實乃一種雅致的享受。

?


【不拘一格】

盡管茶藝要求具有一定的程式和規(guī)范,但是并不拘泥僵化,允許多種風格的盡情展現(xiàn)。率性而為,恰恰體現(xiàn)了茶藝崇尚自然,注重內省的內在品質。茶藝是含蓄奔放,繽紛而脫俗的,空靈玄妙而富含禪機。

?

在現(xiàn)代茶藝之中,不同種類的茶要求有不同的茶藝來表現(xiàn)和品賞,這正體現(xiàn)了在生活基礎上,茶人對自然優(yōu)雅的追求。

?


【崇靜尚簡】

寧靜簡素之美是中國茶藝的特點之一。靜,既指茶人內心的清靜、淡泊,也指環(huán)境的寧靜澄明。簡,既指茶人的清麗簡約,也指陳設的素淡不繁復。

?

崇靜尚簡的境界是對心境與環(huán)境、人境與物境的多維要求,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懷有崇靜尚簡的情趣,不為物質世界所困擾,只享受清淡的生活,這也不失為一種美,許多浮躁的情緒也會慢慢沉淀。總之,崇靜尚簡的茶藝風格,將濃濃的文化氣息和美學意味揉合在一起,成為了一種境界。

?


【內省求真】

茶藝內省求真的特點具有哲思的禪意和美感。將禪追求的內省和頓悟融入茶藝之中,增加了品茗時內心的寧靜超然之感;將“求真”引入茶藝之中,更增強了對塵世瑣事的超脫以及豁達開朗的心靈境界。

?

保持內省求真的品格,使得世俗紛爭的困擾、四季風霜的印跡,在風雨過后都能逐漸趨于平靜淡泊。品茗過程中,一邊欣賞內省求真的茶藝帶來的美感,一邊享受返璞歸真的精神放松。


找到約134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3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