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茶藝的主要內容是

找到約799條結果 (用時 0.03 秒)

中國茶藝的現(xiàn)狀與未來辯論稿

?

茶乃藝,自古而然。

?

中國茶藝源遠流長,自成一脈。于唐起源,于宋發(fā)揚,于明改革,于清盛極,于民國時期傳承,于今天混亂不堪,一地雞毛。

?

茶藝在歷史的長河中積淀為一種國粹文化,根本基于飲茶活動過程,內容涉及篩茶、擇水、識器、烹技、藝術、文化、選境等等一系列內容。發(fā)展至今,一切完備,面面俱到,應有盡有,正如水到渠成。

?

?

中國古人講吃茶有道,這個道,即是道法自然的道,主要是生活之道,而非其它。因為古人提倡生活至善,尤其宋代士大夫文人奮力回歸日常,投入生活世界,真正將喝茶視為生活要訣,用之闡釋清純、幽雅、質樸的生活氣質。在中國的飲茶觀念中,茶藝,無法以偏向藝術的觀點來解釋,“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倒以“日常生活之術”解釋最為適合。

?

所謂日常生活之術,簡而言之,即是活法。陸羽《茶經(jīng)》以降,飲茶之風隨之盛行開來,喝茶從最初的僧侶為集中思想之用,擴大為回味生活、品味生活。

?

宋人尤其智慧,他們對茶的理念正如他們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與唐時迥然相異,這意味著茶藝忠于生活,行于日常,保持著以生活審美為核心的文化特性,是一種審美由外界向內心轉變的契機。

?

?

簡而言之,茶藝就是,茶帶給生活的樂趣,以及生活反饋給茶的滋味。

?

在文明被過度消費的今日,“茶藝”二字,很大程度上只在少數(shù)真正懂茶、懂生活的人的世界里存活下來。它早已經(jīng)失去其浸潤生活的本質,被商業(yè)利益剝削至不見其茶,只見其藝。

?

茶藝的商業(yè)化,直接催生了諸多附庸物種與群體?!安杷噹煛钡臋M空現(xiàn)世,就是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茶藝發(fā)展最大的看點。

?

浮夸的“茶藝”表演主義趁虛而入,令人對“茶藝”這個詞匯多生疑慮。究竟是茶的藝術、制茶的藝術、喝茶的藝術,還是泡茶的藝術,公婆各執(zhí)其見,但都非本來面目。茶藝淪為商業(yè)炒作、運作的對象,成為那些投機者的謀取利益手段。

?

?

按照業(yè)界給茶藝師的定義,茶藝師是“茶葉行業(yè)中具有茶葉專業(yè)知識和茶藝表演,服務,管理技能等綜合素質的專職技術人員。通俗地說,茶藝是指泡茶與飲茶的技藝?!彼^泡茶、飲茶的技藝,就已經(jīng)明擺著將泡茶、飲茶的重心置于技藝,特別是藝。

?

泡茶需技,這一點毋庸置疑,需藝,這點則有待斟酌;而飲茶需技,簡明的說就是喝茶需要技巧,這無疑就是天大的笑話,直接點出茶藝師存在的目的是教人怎樣喝茶,這與教人怎樣吃飯何異?喝茶需藝,這就更加奇葩,喝水吃茶還需搞得有藝術感,將自然而然的需要與享受變得做作且賦予壓力,簡直與古人生活世界中的茶藝本質大相徑庭。

?

然而,現(xiàn)代商業(yè)的構架和發(fā)展恰恰需要這類“特立獨行”的思想,很多情況下,奇葩和新穎早已成為利益群體視野中的對等詞匯。茶藝的發(fā)展顯然也難逃這股商業(yè)之風的橫掃。

?

海納百川,作為中國之道,“茶藝表演”的誕生,原本也符合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中國傳統(tǒng)茶藝從日常生活走向適度的舞臺表演,也算一種進步,一種融入中國審美元素的創(chuàng)新,它對傳播文化文明與國粹,讓世界了解中國傳統(tǒng)茶藝文化自有其獨特作用。

?

?

不過,商業(yè)化對文化的過度開發(fā)、侵略甚至踐踏,讓那些烏合之眾找到了以茶之名投機炒作的機會。一群“裝逼茶藝師”橫行于人們視野之中,故作玄虛,搔首弄姿,種種亂象,不堪入目,甚至影響了公眾對茶藝文化的映象。

?

在我看來,茶藝本質上不需要惺惺作態(tài)。自古以來,茶藝不過是一種日常生活的方式(藝術),僅此而已。

?

所謂的茶藝表演者,他們應完全稱為“演員”,他們表演的目的和本質只在于表演,不在于喝,更別無他物。換句話說,“茶藝師”這一稱謂,應該屬于那些精通制茶工藝的制茶人。

?

對于當下的“茶藝培訓”,在我不久前撰寫的《茶藝培訓亂象與茶藝師的裝逼》一文提出了嚴辭批評。茶藝培訓,培訓什么?

?

如果是培訓品茶?品茶是否可以標準化?可以教授,是否可以超越人的味覺、體感個性而同一?

?

如果是培訓泡茶,泡茶的確需要學習,積累經(jīng)驗,然而一旦與培訓掛勾,自然就多了一份路人皆知的商業(yè)屬性??荚囘^級,統(tǒng)一培訓,這與泡茶之法因人而異的古訓相悖。古人泡茶,能大明茶理,澈知茶語,他們曾受何人培訓?完全不知所蹤。

?

如果是培訓制茶工藝、制茶法門,這一點絕對必要。但如若是要培訓制茶,那茶藝考試的地點應該在偏遠的茶山境內,而非衣著古裝、道貌岸然地藏于都市一隅。

?

茶藝師這一職業(yè),不得不說,其存在是存在者的自娛自樂,與喝茶并無關聯(lián)。茶藝,應提倡喝茶的本質,而非一味為商業(yè)誤導,走向不實之淵,成為兒戲。

?

?

我從來反對培訓,更不贊同茶藝培訓。手藝之類的東西需要日積月累,需要心誠。

?

我聽聞有年輕學生科班出身,自稱茶文化碩士,從事茶藝教育培訓,批評“2018中國茶藝現(xiàn)狀與未來”論壇的專家、學者言不成章,毫無深度。

?

他認為:“平民百姓喝茶大多是生活飲茶,不是茶藝?!边@種言論從本質上就是對諸神、自我和生活的不誠實,毫無人文關懷,客觀說,實在是偏頗而無知。作為茶文化未來的繼承者與希望,無論是從茶文化教育的角度,還是學生自我修養(yǎng)的角度來看,茶文化的教育和對茶文化的理解,從一開始就已誤入歧途。

?

?

茶藝,當以百姓為先,以日常生活為上。以茶之藝區(qū)分平民與顯貴者,其生性與資質以平庸二字概論剛好,甚至不配談茶。茶的精神與藝術在于人作為飲者對茶的認知,在于其本身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情懷。飲茶者,應一視同仁,不分高下。

?

當然,另一方面,從他的言談中,我們也可以探到一些虛實,得出一些真相。在當下龍蛇混雜的茶界,同樣存在著諸多枯坐暖舍,憑空杜撰,空談茶文化的專家、學者。他們大多善于觀察世道、抓住機會,趁虛而入,自以為著作等身,以道貌岸然的形象出場,站在臺面上發(fā)表著不實之談,大可用欺世盜名來形容。因為他們的特權地位,他們的話語權掩蓋了真話,讓虛假浮夸橫行茶界,領導茶界走向歧途,這一點為害最盛。

?

我一直認為,喝茶就是喝茶,就像生活一樣簡單而明確,從來不需賦予太多玄乎其玄的內涵,也不需貫以那些神圣光鮮的精神。關于茶藝的一切,內容應當占主導地位,形式只是錦上添花。對茶藝最大的敬和愛,莫過于忠實于茶本身,莫過于茶與人、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平等。

因此,我以為,中國茶藝的現(xiàn)狀與未來,從目前的實際來看,不容樂觀。

?

身為茶人,我們任重而道遠。我想,當下不成文,未來不可期,且行且珍重。

茶藝基礎知識,【茶藝專業(yè)班】學習內容

一、一個核心

????這個核心就是唐代陸羽提出的“精行儉德”。以后宋代徽宗趙佶又提出了“清和澹靜”。到明代喻政又提出了“淡遠清真”。中國茶道傳到日本,千利休提出了“和敬清寂”。傳到韓國,韓國人提出了“和敬儉真”。傳到新加坡,新加坡人提出了“和愛謙靜”。中國當代茶學專家莊曉芳提出了“廉美和敬”。這些茶道四字令就是茶道、茶藝的核心。雖然都有時代性和地域性,但它的核心都是道德修養(yǎng)。

二、兩個基礎

? ?不論是茶道還是茶藝。最根本的兩個基礎是“茶”和“藝”,故稱茶藝。物質與精神兩個方面是茶藝的根本。茶就是科學泡茶,科學飲茶,使人們充分吸收茶葉的營養(yǎng)保健物質達到強身健體。藝就是把泡茶飲茶藝術化、人輕松愉快,達到精神上的養(yǎng)生。??

三、三個要求

這是指茶道和茶藝表演的動作必須符合三個要求:

一是動作圓活、連綿、輕盈;

二是動作自然、優(yōu)美、和諧;

三是動作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四、四種茶具

??綜合茶道、茶藝的茶道具,不外乎陶、砂、瓷、透(玻璃)四種形態(tài)。

? ?1.陶,是指陶器。是我國最古老的茶具。今天用起來-,古樸典雅,返樸歸真,回歸自然,別有韻味。?? ?

? ?2.砂,是指紫砂,有著名的宜興紫砂。它起源于明,興盛于清。有形美、神韻,氣質高雅形態(tài)各異的特點。泡茶不走味,過夜茶不餿。

? ?3.瓷,是指瓷器,有著名的景德瓷。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白玉”之稱。它“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

? ?4.透,是指玻璃等透明茶具。她玲瓏剔透,泡茶可觀賞杯中的茶湯和茶芽,特別是看到茶芽直立、起舞更是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五、五種茶藝

??縱觀我國的茶藝,不外乎五種基本茶藝。

? ?1.紅茶茶藝。

? ?2.綠茶茶藝。

? ?3.烏龍茶藝(也叫功夫茶藝)。?? ?·

? ?4.花茶茶藝。?? ? ?

? ?5.禪茶茶藝。

? ?其他茶藝都是從這五種基本茶藝中演化出來的。???

? ?

六、六個條件

? ?無論是茶道還是茶藝表演必須具備六個條件,它們是茶、水、器、人、靜、雅。

? ?1.茶,這是最基本的一個條件。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客人最滿意的茶。

? ?2.水,它不一定是名泉水,但一定要符合飲用水的衛(wèi)生標準定無異味,無雜質。

? ?3.器,是泡茶的工具,不一定是名壺金杯但一定要適合所表演的茶藝,要以茶定器。

? ?4.人,是茶藝的主體,工農(nóng)商學兵,三教九流,都能與茶融合,搞茶藝一定要文明,雅靜。

? ?5,靜,品茶的環(huán)境要靜,這是進入茶藝境界的前提,茶道修養(yǎng)的環(huán)境。

? ?6.雅,是茶室的環(huán)境布置,是精神愉快的條件。

七、七條標準

??茶藝表演的好壞,通常有七條標準進行衡量和評判。

? ?1.表演。

? ?表演要自然、規(guī)范、熟練、優(yōu)美。韻律舒展流暢與音樂相符。

? ?2.解說。

? ?解說詞與表演配合恰到好處,詞語使用恰當。聲音流暢、語言簡煉優(yōu)美嫻熟,要用普通話。

? ?3.茶湯。

? ?所泡茶湯符合所用茶的茶湯標準。如紅茶紅艷透明,綠茶清澈碧綠等。

? ?4.搭配。

? ?服裝、服飾、發(fā)型搭配是否合理美觀。茶具組合是否合理,與所表演的茶藝是否配套。茶具是否清潔衛(wèi)生。

? ?5.交流。

? ?表演人員之間相互配合、協(xié)調,反映出整體的美感。

? ?6.音樂。

? ?所配的音樂要同表演的茶藝相協(xié)調。音量大小適中,要優(yōu)美動聽。

? ?7.程序編排。

? ?整個表演自始至終的程序編排要科學合理,時間25分左右。

?

八、八種展示

? ?茶道、茶藝表演要體現(xiàn)出八種展示。

? ?1.展示環(huán)境美。

? ?這是展示茶藝的環(huán)境,也是茶藝館的硬件。

? ?2.展示芳魁匯萃。

? ?這是眾多茶藝的展示,有名茶匯萃,才有茶藝繽紛。

? ?3.展示人性美。

? ?美是人的一種追求,對人性美更是如此。因此,茶藝小姐的容貌是很重要的,并不要都是美人,但一定要好看,大方,有內涵有味,或小家碧玉,或大家閨秀。

? ?4.展示茶具美。

? ?茶具配套組合,或砂,或陶,或瓷都顯示出精美的特色。

? ?5.展示服裝美,

? ?不論是茶藝表演還是茶館的小姐都有一套合身美麗大方的服裝,顯示出茶藝職業(yè)服裝之美。

? ?6.展示語言美。?? ?

? ?不論是茶藝中的解說詞還是茶藝館的小姐用語,都象鶯歌燕語,娓娓動聽,顯示出語言美。

? ?7.展示音樂美。

在茶藝中不論是清脆樂耳的琴聲,還是綿綿的禪樂,都使人陶醉,顯示出茶藝音樂之美。

8.展示舞蹈美。?? ?

? ?在茶藝中那優(yōu)美的舞姿,那柔滑輕松的手法都顯示出舞蹈、太極之美。

九、泡茶九要

? ?在整個茶藝表演中泡茶是主要的,泡好茶要做到九要。

? ?1.要確定用茶。

? ?在茶藝表演中,首先要根據(jù)客人多少、要求、時間、地域不同確定用什么茶。

? ?2.要選好茶具。

? ?在茶藝表演中要根據(jù)表演何種茶藝選用好相配套的茶具。

? ?3.要選好用水。

? ?在泡茶中水是很重要的。要根據(jù)條件和可能選用最好的泡茶用水。

? ?4.要放茶適量。

? ?投茶多少決定茶湯濃度和滋味,要根據(jù)茶藝的種類決定放茶多少。

? ?5.要選好投茶方法。

? ?在茶藝表演中要“投茶有序,勿失時宜”,要根據(jù)不同的茶葉品種、不同的季節(jié),要選好采用上投,還是中投,或是下投的方法。

? ?6.要掌握好水溫。

? ?泡茶水溫很重要,高溫測茶熟,低溫味不出。要根據(jù)茶葉的品種老嫩,決定用水溫度。

? ?7.要注水適量。

? ?泡茶用水注入多少很有講究,要根據(jù)茶具和品飲的方式?jīng)Q定注水的多少。如玻璃泡碧螺,水要七分滿,而壺泡烏龍或蓋碗花茶,要注滿(十分滿)。

? ?8.要掌握沖泡時間。

? ?在泡茶中用茶的品種不同、水溫不同,沖泡的次數(shù)不同,所需要的時間也不相同。一杯濃淡可口的茶湯必須掌握好沖泡時間。

? ?9.要掌握好沖泡次數(shù)。

? ?在品茶中由于所用茶不同,沖泡的次數(shù)也不同,如碧螺春三次即可,烏龍茶可沖泡五次以上。

十、在各種茶藝中綜括起來有十大基本程序

??1.群鶴沐浴。

? ?是凈杯、凈壺、凈茶具。比喻群鶴洗澡。

? ?2.請君人宮。

? ?是投茶人壺()。茶為君,壺()為宮,把投茶擬人化。?? ?

? ?3.高山流水。

? ?是泡茶的方式。使茶在壺()中翻動,更易于溶水。

? ?4.清風拂面。

? ?是用壺蓋或杯蓋刮去飄浮的泡沫,象春風那樣溫和。

? ?5.關公巡城。?? ?,

? ?是倒茶方式。來回倒于杯中,使每杯茶湯濃淡均勻。

? ?6.韓信點兵。

? ?是把最后的茶汁均勻的倒人各杯,一個都不漏。

? ?7.茶湯鑒賞。

? ?是觀其色,賞其茶。觀杯中美景,看茶中??自然。

? ?8.聞香通靈。

? ?是聞其香、評其味。幽香撲鼻通仙靈。

? ?9.三啜甘露。

是品其香啜其茶,三口完成。鑒別茶葉的好壞。

10.贊許回報。

? ?是品茶論道,贊美主人的茶好人好,環(huán)境好,祝大家茶壽人生(長壽108)。

中國茶藝的現(xiàn)狀與未來辯論稿

中國茶藝的現(xiàn)狀與未來辯論稿
在第二屆中國婺源皇菊茶文化節(jié)上的發(fā)言

2018年11月11日

茶乃藝,自古而然。

中國茶藝源遠流長,自成一脈。于唐起源,于宋發(fā)揚,于明改革,于清盛極,于民國時期傳承,于今天混亂不堪,一地雞毛。

茶藝在歷史的長河中積淀為一種國粹文化,根本基于飲茶活動過程,內容涉及篩茶、擇水、識器、烹技、藝術、文化、選境等等一系列內容。發(fā)展至今,一切完備,面面俱到,應有盡有,正如水到渠成。

中國古人講吃茶有道,這個道,即是道法自然的道,主要是生活之道,而非其它。因為古人提倡生活至善,尤其宋代士大夫文人奮力回歸日常,投入生活世界,真正將喝茶視為生活要訣,用之闡釋清純、幽雅、質樸的生活氣質。在中國的飲茶觀念中,茶藝,無法以偏向藝術的觀點來解釋,“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倒以“日常生活之術”解釋最為適合。

所謂日常生活之術,簡而言之,即是活法。陸羽《茶經(jīng)》以降,飲茶之風隨之盛行開來,喝茶從最初的僧侶為集中思想之用,擴大為回味生活、品味生活。

宋人尤其智慧,他們對茶的理念正如他們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與唐時迥然相異,這意味著茶藝忠于生活,行于日常,保持著以生活審美為核心的文化特性,是一種審美由外界向內心轉變的契機。

簡而言之,茶藝就是,茶帶給生活的樂趣,以及生活反饋給茶的滋味。

在文明被過度消費的今日,“茶藝”二字,很大程度上只在少數(shù)真正懂茶、懂生活的人的世界里存活下來。它早已經(jīng)失去其浸潤生活的本質,被商業(yè)利益剝削至不見其茶,只見其藝。

茶藝的商業(yè)化,直接催生了諸多附庸物種與群體?!安杷噹煛钡臋M空現(xiàn)世,就是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茶藝發(fā)展最大的看點。

浮夸的“茶藝”表演主義趁虛而入,令人對“茶藝”這個詞匯多生疑慮。究竟是茶的藝術、制茶的藝術、喝茶的藝術,還是泡茶的藝術,公婆各執(zhí)其見,但都非本來面目。茶藝淪為商業(yè)炒作、運作的對象,成為那些投機者的謀取利益手段。

按照業(yè)界給茶藝師的定義,茶藝師是“茶葉行業(yè)中具有茶葉專業(yè)知識和茶藝表演,服務,管理技能等綜合素質的專職技術人員。通俗地說,茶藝是指泡茶與飲茶的技藝?!彼^泡茶、飲茶的技藝,就已經(jīng)明擺著將泡茶、飲茶的重心置于技藝,特別是藝。

泡茶需技,這一點毋庸置疑,需藝,這點則有待斟酌;而飲茶需技,簡明的說就是喝茶需要技巧,這無疑就是天大的笑話,直接點出茶藝師存在的目的是教人怎樣喝茶,這與教人怎樣吃飯何異?喝茶需藝,這就更加奇葩,喝水吃茶還需搞得有藝術感,將自然而然的需要與享受變得做作且賦予壓力,簡直與古人生活世界中的茶藝本質大相徑庭。

然而,現(xiàn)代商業(yè)的構架和發(fā)展恰恰需要這類“特立獨行”的思想,很多情況下,奇葩和新穎早已成為利益群體視野中的對等詞匯。茶藝的發(fā)展顯然也難逃這股商業(yè)之風的橫掃。

海納百川,作為中國之道,“茶藝表演”的誕生,原本也符合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中國傳統(tǒng)茶藝從日常生活走向適度的舞臺表演,也算一種進步,一種融入中國審美元素的創(chuàng)新,它對傳播文化文明與國粹,讓世界了解中國傳統(tǒng)茶藝文化自有其獨特作用。

不過,商業(yè)化對文化的過度開發(fā)、侵略甚至踐踏,讓那些烏合之眾找到了以茶之名投機炒作的機會。一群“裝逼茶藝師”橫行于人們視野之中,故作玄虛,搔首弄姿,種種亂象,不堪入目,甚至影響了公眾對茶藝文化的映象。

在我看來,茶藝本質上不需要惺惺作態(tài)。自古以來,茶藝不過是一種日常生活的方式(藝術),僅此而已。

所謂的茶藝表演者,他們應完全稱為“演員”,他們表演的目的和本質只在于表演,不在于喝,更別無他物。換句話說,“茶藝師”這一稱謂,應該屬于那些精通制茶工藝的制茶人。

對于當下的“茶藝培訓”,在我不久前撰寫的《茶藝培訓亂象與茶藝師的裝逼》一文提出了嚴辭批評。茶藝培訓,培訓什么?

如果是培訓品茶?品茶是否可以標準化?可以教授,是否可以超越人的味覺、體感個性而同一?

如果是培訓泡茶,泡茶的確需要學習,積累經(jīng)驗,然而一旦與培訓掛勾,自然就多了一份路人皆知的商業(yè)屬性??荚囘^級,統(tǒng)一培訓,這與泡茶之法因人而異的古訓相悖。古人泡茶,能大明茶理,澈知茶語,他們曾受何人培訓?完全不知所蹤。

如果是培訓制茶工藝、制茶法門,這一點絕對必要。但如若是要培訓制茶,那茶藝考試的地點應該在偏遠的茶山境內,而非衣著古裝、道貌岸然地藏于都市一隅。

茶藝師這一職業(yè),不得不說,其存在是存在者的自娛自樂,與喝茶并無關聯(lián)。茶藝,應提倡喝茶的本質,而非一味為商業(yè)誤導,走向不實之淵,成為兒戲。

我從來反對培訓,更不贊同茶藝培訓。手藝之類的東西需要日積月累,需要心誠。

我聽聞有年輕學生科班出身,自稱茶文化碩士,從事茶藝教育培訓,批評“2018中國茶藝現(xiàn)狀與未來”論壇的專家、學者言不成章,毫無深度。

他認為:“平民百姓喝茶大多是生活飲茶,不是茶藝?!边@種言論從本質上就是對諸神、自我和生活的不誠實,毫無人文關懷,客觀說,實在是偏頗而無知。作為茶文化未來的繼承者與希望,無論是從茶文化教育的角度,還是學生自我修養(yǎng)的角度來看,茶文化的教育和對茶文化的理解,從一開始就已誤入歧途。

茶藝,當以百姓為先,以日常生活為上。以茶之藝區(qū)分平民與顯貴者,其生性與資質以平庸二字概論剛好,甚至不配談茶。茶的精神與藝術在于人作為飲者對茶的認知,在于其本身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情懷。飲茶者,應一視同仁,不分高下。

當然,另一方面,從他的言談中,我們也可以探到一些虛實,得出一些真相。在當下龍蛇混雜的茶界,同樣存在著諸多枯坐暖舍,憑空杜撰,空談茶文化的專家、學者。他們大多善于觀察世道、抓住機會,趁虛而入,自以為著作等身,以道貌岸然的形象出場,站在臺面上發(fā)表著不實之談,大可用欺世盜名來形容。因為他們的特權地位,他們的話語權掩蓋了真話,讓虛假浮夸橫行茶界,領導茶界走向歧途,這一點為害最盛。

我一直認為,喝茶就是喝茶,就像生活一樣簡單而明確,從來不需賦予太多玄乎其玄的內涵,也不需貫以那些神圣光鮮的精神。關于茶藝的一切,內容應當占主導地位,形式只是錦上添花。對茶藝最大的敬和愛,莫過于忠實于茶本身,莫過于茶與人、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平等。

因此,我以為,中國茶藝的現(xiàn)狀與未來,從目前的實際來看,不容樂觀。

身為茶人,我們任重而道遠。我想,當下不成文,未來不可期,且行且珍重。

找到約790條結果 (用時 0.019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9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