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茶行招聘

找到約43條結果 (用時 0.004 秒)

國際茶日,他們,把中國茶帶向了全世界!

520與521都是“我愛你”

5月20日,是我們對愛的深情告白

5月21日,是世界對“茶”的深情告白

中國茶被世界譽為“東方神秘樹葉”。在中國茶文化興起后,茶葉作為大宗商品來到絲綢之路上,傳入西亞乃至歐洲地區(qū)。

日本的茶道,韓國的茶禮,英國的下午茶,還有還有印度、斯里蘭卡、馬拉維、肯尼亞、印尼等國家的紅茶……從北緯49°到南緯33°,全球有60多個國家與地區(qū)產茶。而且,作為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全球有160多國、近30億人飲茶。

當今世界的飲茶風俗,都因地域民情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各有所異,然而茶以平等包容的秉性被尊為“和平之飲”,“客來敬茶”成為了古今中外的共同禮俗。

中國人愛喝茶,就如林語堂先生所言:“只要有一只茶壺,中國人到哪都是快樂的?!?/p>

飲茶帶來的快樂,早已傳播到世界各地。隋唐以來的古代中國,不少高僧大德、旅行家、使者、航海家、富商大賈、文人雅士旅居中國,得到博大精深中華茶文化的滋養(yǎng),感受中國茶的香韻與魅力。

他們積極地傳播中華茶文化,引進中國茶葉的產制技術,開展國際間的茶葉商貿活動。在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的古代,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擔當起傳播中華茶文化使者的角色。

并且,為了播撒茶香,他們一個比一個拼,有的甚至不惜冒著生命的危險。 值此第三個國際茶日來臨之際,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史上那些為茶癡狂的“歪果仁”,看看他們有多拼,有多內卷!

日 本

永忠

約是公元777年,日本高僧永忠來華,20年后與空海、最澄同年歸國。約30年的留學生活,使永忠成為日本國第一茶僧。他歸國后掌管崇福寺和梵釋寺,率先引進中國的寺院茶禮。

嵯峨天皇于兩個月后(815年6月),命令京畿內地區(qū)及近江、播磨等國種植茶葉,以備每年進貢用。這就是日本的“御茶園”。

空海(774—835)

空海在日本時已以學識廣博、戒行卓絕聞名。

空海和尚(圖為福州開元寺空海和尚雕塑)

空海為解決習讀《大日經》等密教經典的疑難問題,于日本延歷二十三年(804),隨日本第17次遣唐使渡海西來,翌年于青龍寺東塔院拜惠果為師。

京都文化界茶人常在青龍寺品茗,青龍寺茶風鼎盛。他們到來的時節(jié),正值中唐,此時陸羽《茶經》風靡全國,飲茶已成比屋之飲。

這些僧人入鄉(xiāng)隨俗,耳濡目染,亦成茶僧??蘸偃m廷講法,皇上以茶招待并賜茶以示獎掖。

榮西

日僧榮西,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和淳熙十四年(1187)兩次入宋,參學于天臺、廬山、育王、天童諸山。

榮西在華時期,正值南宋經濟以杭州為中心向南發(fā)展的小康時期,江南茶風尤盛。

榮西禮佛之余便是學習種茶、制茶和飲茶的技術。他學佛的天臺山萬年寺是著名佛茶天臺云霧茶產地,寺僧很善于培育和制作名茶;另一處掛錫之地徑山寺以“徑山茶宴”聞名遐邇。

榮西禪師

南宋是中國禪宗和中國茶道的成熟時期,榮西帶回日本的是具有“禪味”的茶道。他將茶籽帶回國廣泛種植,見于記載的有高春院、背振山、圣福寺、高山寺等,出現(xiàn)了一批“日本最古的茶園”,培植了至今仍被稱為第一名茶的宇治茶,而且還輸入宋代的末茶法、寺院茶禮和中國茶具。

徑山茶宴圖(杭州“茶人之家”迎客軒)

南浦昭明(1235—1308)

日本茶道源自徑山茶宴。徑山開山之祖為唐禪僧道欽,傳牛頭一宗。

開慶元年(1259),日僧南浦昭明來徑山求法,前后五年學成回國,將徑山寺茶宴儀式傳到日本,奉徑山為茶道之祖。

現(xiàn)代日本茶道所信奉的和、清、靜、寂四規(guī),就來源于其中。

日本《類聚名物考》對此有明確記載:茶道之起,在正元(年號?!幷咦?中筑前(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幷咦?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傳入。日本《本朝高僧傳》也有:南浦昭明由宋歸國,把茶臺子、茶道具一式帶到崇福寺的記述。

朝鮮半島

金大廉

在南北朝和隋唐時期,中國與百濟、新羅的往來比較頻繁。唐代文宗太和二年即朝歷德興三年(828),朝鮮使者金大廉從中國引進茶籽,在朝鮮智異山下華巖寺周圍種植成功。

韓國飲茶始興于9世紀初的興德王時期,并且開始種茶,這時的飲茶風氣主要在上層社會和僧侶及文士之間傳播,民間也開始流行。

崔致遠

曾在大唐為官的新羅學者崔致遠,有書函稱其攜中國茶及中藥回歸故里,每獲新茶必為文,言其喜悅之情。以茶供禪客或遺羽客,或自飲以止渴,或以之忘憂。

新羅當時的飲茶方法,是采用唐代流行的餅茶煎飲法,茶經碾、羅成末,在茶釜中煎煮,用勺盛到茶碗中飲用。

崔致遠在唐時,曾作《謝新茶狀》(見《全唐文》)其中有:“所宜烹綠乳于金鼎,泛香膏于玉甌”,描寫的便是煎茶法。

崔致遠畫像

崔致遠為創(chuàng)建雙溪寺的新羅國真鑒國師撰寫的碑文中記:“復以漢茗為供,以薪爨(cuàn)石釜,為屑煮之,曰:‘吾未識是味如何?惟濡腹爾!’守真忤俗,皆此之類也?!?/p>

真鑒國師曾于公元804—830年在唐留學?!盀樾贾笾蹦藢⒉枘肓_成末煎之,且用石釜煎茶。

崔致遠于唐僖宗時在唐,正是唐代煎茶法盛行之時,故回國后帶回大唐的煎茶法。

鄭夢周(1337—1392)

朝鮮高麗末期學者、詩人。1360年登第,曾任門下侍中,出使過中國。

他熱愛中國茶文化,嗜好飲茶,其《石鼎煎茶》詩云:“報國無效老書生,吃茶成癖無世情;幽齋獨臥風雪夜,愛聽石鼎松風聲?!?/p>

他不僅是重要的外交官,還是在朝鮮傳播中華茶文化的使者。由于他和趙浚、李崇仁等人的不懈努力,將中國朱文公家禮注入朝鮮茶文化,在男子冠禮、男女婚禮、喪葬禮、祭祀禮中,均行茶禮。

流傳至今的高麗五行獻茶禮,核心是祭祀“茶圣炎帝神農氏”,規(guī)模宏大,參與人數眾多,內涵豐富,是韓國茶禮的主要代表。

丁若鏞(1762—1836)

號茶山,著名學者。

丁若鏞

丁若鏞親得清朝考證學泰斗——翁方綱、阮元的指導,在與中國人的接觸中學習飲茶文化,對茶推崇備至,著有《東茶記》,乃韓國第一部茶書。有詠茶詩多篇傳世,如《留草衣禪師》詩:“眼前白吃趙州茶,手里牢拈焚志華。喝后耳門軟個漸,春風何處不山家。”

草衣禪師曾在丁若鏞門下學習,通過40年的茶生活,領悟了禪的玄妙和茶道的精神,著有《東茶頌》和《茶神傳》,成為朝鮮茶道精神偉大的總結者,被尊為茶圣。

韓國茶禮

葡萄牙

凱瑟琳公主

茶最早并不是傳到英國的,而是葡萄牙與荷蘭,雖然當時英國人也飲茶,但后來的風靡還應該歸功于1661年嫁給英國國王查爾斯二世的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布拉甘薩。

這位英國國王的妻子、葡萄牙公主凱瑟琳王后把她高貴的喝茶習慣帶入英國的宮廷生活,使家庭茶會成為了王公貴族階層最時髦的社交禮儀。

英國皇室飲茶之風的啟蒙者凱瑟琳·布拉甘扎

上行則下效,榜樣的力量無窮。到十八世紀以后,喝茶已經從英國上流社會一種時髦的奢侈,慢慢的進入到了大多數英國人的日常家庭生活。

也是因為凱瑟琳公主這位“時髦飲茶IP”的大V影響力,成就了今天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喝下午茶的風俗。

英國貴婦正享受下午茶的柔軟時光

印 尼

杰哥遜

1827年由爪哇華僑第一試制樣茶成功,遂派荷屬東印度公司的茶師杰哥遜來我國學習制茶技術。

1829年杰哥遜第二次來我國,曾制成綠茶、小種紅茶和白毫的樣品。1832年杰哥遜第五次來我國,從廣州帶回制茶工人12名,并各種制茶器具,傳授制茶技術,至1833年爪哇茶才第一次在市場出現(xiàn)。

茶師杰哥遜在1828年至1833年,受荷屬東印度公司派前后6次來中國學習,并且每次均帶回茶種、制茶技術工人及器具,終于使中國的茶葉種植和制作技術傳入印尼。

有著“海上馬車夫”之稱的荷蘭將大量茶運往歐洲各地(圖為荷蘭商船)

英 國

哥登

1834年印度成立植茶研究發(fā)展委員會,即派秘書哥登來我國學習茶葉生產和制作技術,購買茶籽及茶苗,并尋找、招收四川省雅州及福建省武夷等地茶師及工人,到大吉嶺等地發(fā)展茶業(yè)。

哥登

1836年,哥登氏帶回我國茶工,在阿薩姆勃魯茶廠中,按照我國紅茶制法,試制成功,日后發(fā)展成今天的阿薩姆紅茶。

19世紀末大吉嶺茶葉生產景象

羅伯特·福瓊

英國植物學家。1842至1845年間,曾作為倫敦園藝會領導人旅居中國。

1848年9月,福瓊受東印度公司的派遣抵達上海。他打扮成鄉(xiāng)下的農民,潛入向以盛產綠茶聞名的黃山,弄到了大量茶種和茶樹苗,不久就分3只船裝運發(fā)往加爾各答。

1849年初,福瓊到著名的紅茶產區(qū)武夷山去考察。他住宿寺廟,從和尚那里打聽到了一些飲茶用水的訣竅,以及紅茶的制作工藝。福瓊回印度前,招聘了8名中國工人。

羅伯特·福瓊和家人

1851年3月16日,福瓊和他招聘的工人們乘坐一只裝載茶種和茶樹苗的船只,抵達加爾各答。僅此舉,就將使喜馬拉雅山的一個支脈的山坡上,增加兩萬多株茶樹。

3年后,福瓊終于完全掌握了種茶和制茶的知識和技術,為印度的茶葉種植立下開創(chuàng)之功。中國茶葉工人的傳授也大大促進了印度茶葉種植業(yè)的發(fā)展。

羅伯特的著作《在茶葉的故鄉(xiāng)——中國的旅游》

1853—1856年,福瓊又到中國待了3年,目的是進一步了解花茶的制作技術,招聘更多的中國茶葉工人到印度,去幫助東印度公司擴大其茶葉種植規(guī)模。

福瓊是有據可考的世界茶史上的第一個經濟間諜。

俄 國

瓦西里·斯塔爾科夫

1638年,俄國大臣瓦西里·斯塔爾科夫給蒙古汗進貢,后者也回贈給沙皇各種禮品,其中有幾包所謂最珍貴的禮物不知何名的草。據傳,沙皇并不喜歡這種綠草泡出的水。

后來,沙皇使節(jié)從中國帶回另一種茶,俄國人才喜歡上這種異國的飲品。

1679年,俄國與中國簽訂了第一筆購茶合同。瓦西里·斯塔爾科夫是開創(chuàng)中俄茶葉貿易的關鍵人物。

李凡洛夫(亦譯作“李特維諾夫” )

1861年,李凡洛夫來到漢口,經營由湖北銷往俄國的茶葉制品。

1863年,李凡洛夫在崇陽建立順豐磚茶廠,后遷漢口英租界下首的江灘邊(今黎黃陂路口)。在圍成方陣形的幾棟兩層樓房中,安裝著當時最新式的蒸汽機、鍋爐和各種制茶設備,七八百工人在這里日夜不停的工作。

順豐茶磚廠

俄商介入茶葉貿易之后,在羊樓洞高價收購茶葉,并用先進的制茶設備和技術,很快取得了經營上的優(yōu)勢,基本壟斷了茶葉的外銷市場。

隨著市場聲譽和需求的不斷提升,俄商看中了漢口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yōu)良的市場潛質,利用漢口這個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茶葉的集散地,紛紛到此建廠。

赤壁羊樓洞為被稱為"世界茶業(yè)第一古鎮(zhèn)"

除順豐磚茶廠外,1866年,托克馬可夫和莫洛托可夫,在順豐磚茶廠的上首(今蘭陵路口)開設了新太磚茶廠;1874年,莫爾恰諾夫與佩恰特諾夫,在英租界內開設了阜昌磚茶廠。

1871年,順豐磚茶廠在漢口長江邊上,建起了第一個工廠專用碼頭—“順豐茶棧碼頭”,開啟了漢口近代工業(yè)在外貿水運上的先河。

據資料記載,19世紀70年代,漢口已有4家俄商磚茶廠,每年由漢口輸出的磚茶約占全國磚茶輸出量的60%。90年代至20世紀初的20年中,每年由漢口出口的茶葉在40萬擔左右,成為當時茶葉貿易最繁盛地區(qū)。

各個時期的羊樓洞磚茶

1916年,順豐、阜昌茶磚廠倒閉。1919年,李凡洛夫一家離漢赴美,留下了這座見證漢口近代貿易史的西式建筑——李凡洛夫公館。

1993年7月28日,李凡洛夫公館被武漢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優(yōu)秀歷史建筑”。

漢口李凡洛夫公館

索洛夫左夫、吉霍米羅夫、波波夫

這三人熟悉中國的茶產業(yè),并成為了19世紀后半葉中俄茶葉貿易和技術交流的關鍵人物。

1884年,索洛夫左夫從漢口運去12000株茶苗和成箱茶籽,在查克瓦—巴統(tǒng)附近,開辟了一個小茶園,從事茶樹栽培。所制出的茶葉品質良好。

1889年,吉霍米羅夫為首的考查團,到中國和其他國家去研究茶葉的產制?;厝ズ?,就在巴統(tǒng)附近的查克瓦、沙里巴烏爾、凱普烈素等地方開辟茶園15公頃,后來擴充到80公頃,在沙里巴烏爾設立一所小型茶廠。

1893年,波波夫到我國訪問了寧波一個茶廠?;厝r,買了幾百普特(每普特是16.38kg)茶種和幾萬株茶苗,并聘去了以劉峻周為首的茶葉技工10名。劉峻周等在高加索、巴統(tǒng)開始工作,歷經了3年時間,種植了80公頃茶樹,并建立了一座小型茶廠。

劉峻周

1896年,劉峻周等人合同期滿,回國前,波波夫要托劉峻周再招聘技工,產菜購茶苗茶籽。1897年,劉峻周又帶領12名技工攜帶家眷往俄國,1900年在阿札里亞種植茶樹150公頃,并建立了茶葉加工廠。

劉峻周于1893年應聘赴俄,到1924年返回家鄉(xiāng),30年時間,對蘇俄茶葉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很大貢獻。前蘇聯(lián)歷史學家們曾為此撰專文以示紀念。

反映列寧會見劉峻周的油畫《雙師會》

除了劉峻周,教授級高級農藝師、閩籍茶葉專家林桂鏜(1925-1996)也值得被世人銘記。

上世紀60年代,他先后赴馬里、阿富汗,在當地試種成功茶樹,為當地百姓造福,成為連接中馬、中阿的“友誼茶使”。

茶牽中西,茶連世界,一杯清茶喜相逢。

2019年12月,聯(lián)合國大會宣布將每年5月21日確定為“國際茶日”,以贊美茶葉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價值,促進全球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在茶的故鄉(xiāng)——中國,茶不僅是中國人傳承數千年的國飲,亦是中國文化的符號。

2019年由福建省農業(yè)農村廳、福建日報社共同主辦,《茶道》雜志社策劃承辦的“閩茶海絲行”匈牙利站,匈牙利共和國首任總統(tǒng)絮勒什·馬加什認真傾聽福建茶企代表的講解

“茶的含蓄內斂和酒的熱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讀世界的兩種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p>

國有界,茶無界。茶行世界,茶和天下。從東方到西方,從中國到世界,在茶的馥郁芬芳與雋永滋味里,依然蘊藏著茶樹最原始的文化基因。

來源:北京茶葉網

如有侵權 請聯(lián)系刪除

陜西茯茶的誕生、興盛、消亡與復興

  歷史悠遠

  自古嶺北不植茶,唯有咸陽出磚茶?!毕剃栜虼u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它緣起秦漢,興于唐宋,盛于明清和民國時期,數百年來與糧、奶、肉一起,成為西北地區(qū)少數民族生活的必需品。咸陽茯磚茶因茶品中生長繁殖有“金花菌”,極大地改變并提高了茶品中各有效成分的含量,這是茯磚茶的品質比其他茶品獨特的原因所在。

  “茯磚古茶,秦人所創(chuàng)。綿延四朝,戊戌移湘。歷經半世,乙丑歸宗?!?/p>

  誕生

  從漢代開始,咸陽就成了“官引茶”到中原的集散地。咸陽位處關中腹地、涇河下游,秦時開浚的鄭國渠,渠口位于咸陽境內的涇河上。南北貨運因秦嶺天塹阻隔,陸路難行,主要靠水路運輸,涇河下游水面寬闊,船運到咸陽碼頭后必須轉水路為陸路。為方便運輸,就必須在咸陽另行加工,壓縮體積,才沿絲綢之路銷往西北各地乃至中西亞各國,遂形成加工制作輸運中心樞紐。

  從宋時起有了以茶治邊的政策,朝廷設有“茶馬司”以茶易馬,與邊民進行“茶馬交易”,統(tǒng)治邊民,從中獲利。北宋神宗熙寧年(1068年),由于機緣巧合,茶商無意間發(fā)現(xiàn)茶葉中長出了“金花”(冠突散囊菌),使得茶葉口感、功效明顯改善,所以進行摸索試制,遂形成了“茯茶”這種獨特的長花茶。

  興盛

  明清和民國時期茯磚茶貿易規(guī)模不斷擴大。

  茯茶起初是散茶,后來為了便于駝隊運輸,又在咸陽壓縮茶葉體積,逐步把散茶制成茶磚,俗稱“咸陽茯磚茶”,又稱“咸陽磚”。茯磚茶形成定型是在明洪武元年(1368)前后,距今643年。

  《涇陽縣志》載:“清雍正年間,涇邑系商賈輻輳之區(qū)”。在咸陽境域經營茯磚茶的商戶門店達86家,每年每家約300-500噸,茶行、茶莊、作坊、茶商號店鋪林立,商賈云集,熱鬧非凡。當時咸陽茯磚茶除銷往西域各地外,更遠銷至俄國、西番、波斯等40余國家。

  據盧坤《秦疆治略》記載:“官茶進關,運至茶店,另行檢做,轉運西行,檢茶之人,亦有萬余?!惫庞小败虿桉勱犑锿猓柘阋讶肽寥思摇敝f。

  消亡

  咸陽在抗戰(zhàn)前有茶廠六十多家,自武漢淪陷后,受到戰(zhàn)火波及,僅余延順、裕民、天泰運、裕興中、昌盛等八家。

  新中國成立之初,咸陽成立了人民茯茶廠,生產的紅星牌茯磚茶享譽西北。1953年,公私合營生產規(guī)模擴大,組建的大型茶葉加工企業(yè)“陜西咸陽人民茯茶廠”,使咸陽成為中國最大的茶葉集散地和加工地。

  1958年,按照國家“多快好省”建設方針,考慮到咸陽生產茯茶的原料轉運問題,中央要求把加工生產轉移到茶產地,取消陜西咸陽人民茯茶廠,將茯磚加工的任務全部交由湖南省承擔。

  咸陽茯磚茶在1958年后絕產。

  復興

  為了拯救600年造就的咸陽茯磚茶這一傳統(tǒng)產品,傳承這讓世人神秘莫測的傳統(tǒng)工藝絕技,2006年起,陜西省供銷合作社組織專門人員,數奔咸陽,找到了幾位耄耋之年的老茶工和一批制茶歷史資料,搜尋到一些四、五十年代遺留下來的制茶工具、模具,對傳統(tǒng)的工藝技術進行了緊急的保護性恢復研究,并根據整理出的工藝技術數據成功恢復筑制出了復制產品,經專家和老茶工品審,品質風味已完全實現(xiàn)復原。

  小規(guī)模的試驗取得成功后,在陜西省政府和省供銷社的支持下,省內研發(fā)團隊連克難關,將多年的小規(guī)模作坊式生產,變成標準化的生產線。這也標志著恢復陜西省具有600年歷史的傳統(tǒng)茶葉生產制作工藝,重塑陜西茯茶這一歷史品牌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2011年,“茯茶制作工藝”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3年,陜西“咸陽茯磚茶”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咸陽茯磚茶”推介會。使咸陽茯茶走上新的復興之路,逐漸成為讓更多人能夠喝的到的好茶。

? ? ?(編輯:曉林)

? ? ? 來源:中國茶葉流通協(xié)會? ? ?北京茶世界

聲明:《北京茶世界》自媒體公眾平臺,自2017年5月1日問世以來,立足北京,面向國內外主要為茶界與消費者之間提供茶界信息與文化知識傳播、品牌宣傳推廣、各種資源對接、發(fā)展與活動策劃等多種業(yè)界和跨界以及信息存儲空間服務,所有信息以及其他內容,只供大家借鑒參考。

本平臺主要內容:傳播茶文化、茶知識、茶健康,關注茶事活動、茶博會,宣傳推廣國內外茶、茶具、茶服、水以及產品營銷、招聘等方面的信息廣告,還有茶文學、茶圖片......。內容量且豐富,切實為大家真心服務。??

【茶界關注】國際茶葉委員會主席伊恩·吉布斯發(fā)布2019國際茶情報告

  “在滿是數據和人口信息的世界,如果你不具備遠見卓識,不會利用統(tǒng)計數據,不高瞻遠矚,你的競爭對手將讓你無地自容?!保ò焯乩?拉美西斯.阿頓諾西斯.西)(Akutra-Ramses Atenosis Cea)

  2019年3月19日下午,國際茶葉委員會主席伊恩·吉布斯在“國際茶情趨勢和發(fā)展論壇”上作主旨發(fā)言

  國際茶葉委員會(ITC)對產量、銷量、進出口量等相關貿易數據進行了核對,為從業(yè)人員和茶葉愛好者提供了寶貴的信息。ITC的數據信息來源于全球有60多個產茶國和超過195個飲茶國,這些信息對茶葉產量和營銷策略的發(fā)展大有助益。

  全球的茶葉產量持續(xù)攀升——2018年,全球茶業(yè)年產量接近600萬公噸(5856414公噸),在20年內翻了兩番,而2018年,全球茶產量增加了15.8萬噸。假設所有人每天飲茶量相同,那么大家平均每天都會喝上一小杯,即理論上可滿足全球約780克/人的需求。

  2018年的國際總產量相較于去年增長了3%,在產量的提升上,中國和肯尼亞是主要驅動力,兩國的茶葉產量分別增加了119588公噸(增幅5%)和53141公噸(增幅12%)。馬拉維也創(chuàng)造了2010年以來的第一份傲人成績,茶產量超過50000公噸,增幅11%(增加了5006公噸)??夏醽喌牟枞~產量不僅破歷史最高記錄,相比2015年還增加了10萬公噸。而印度、斯里蘭卡、越南、印度尼西亞的產量則在2018年出現(xiàn)略微下滑。

  2018年肯尼亞產量同比大幅上漲,但17年的產量之于前年減少了3.3萬噸,18年的產量僅比16年高出2萬噸(增幅4%)。在2010年肯尼亞創(chuàng)造了399006的量產高峰之后有5個年份(2013、2014、2016、2017、2018)的產量超過了40萬噸,十年來的平均年產量達到41萬噸。種植計劃的開展推動了產量攀升,2008-2017年期間,肯尼亞的茶田種植面積擴張了將近50%。

  肯尼亞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出口國,所以此處重點提及了該國的產茶情況。2018年,國際茶葉出口量增加了3.5%,這是自2013年來達到的最高漲幅;國際總出口量在總產量中的占比較低,僅占31.6%(2017年占比31.4%,2016年占比32.3%,2013年占比37.2%)。中國的茶葉出口增量略高于產量增量;俄羅斯、英國、北美、非洲的進口量全部下滑;一些獨聯(lián)體國家、其他歐洲國家、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進口量微增,引人注目;亞洲和茶葉主產區(qū)的進口增量最大,2018年合計增量36000公噸。

  拉丁美洲、非洲和歐洲大陸國家也渴望進軍茶葉市場。法國及意大利的茶葉進口量呈緩慢增長狀態(tài)。兩國是傳統(tǒng)的咖啡國,茶葉進口量的增長表明,傳統(tǒng)飲茶國以外還大有市場。

  茶飲也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要與咖啡、可可、軟飲、水和廣受歡迎的花草茶、加味飲品、甚至是酒精競爭份額。單在墨西哥,非酒精飲料就包括玉米汁(atole)、香蒲瑞多(champurrado)、泉凈水(aguas frescas)、神之飲(tejate)等等。墨西哥的茶進口量10年內翻了4倍(2018年增幅近10%),年均銷量從1杯/人增加至4杯/人。但要同前文提及的全球年均銷量比(365杯/人),墨西哥還相差甚遠。

  為使產業(yè)鏈里的工作人員、尤其是生產上游的工作人員勞有所得,人們在進行茶葉貿易時都盡力抬高售價。非洲產量不斷上漲,不可避免地導致其產品在蒙巴薩和林貝拍賣會上競為低價。2018年交易價格有所下跌,許多生產商的競價僅在0.5美元/公斤到1美元/公斤之間,低于2017年的價格。降價原因主要取決于品質和產地,價格的低迷狀態(tài)波及各地,許多國家都承受了20%-50%的價格降幅。銷售商及生產商圍繞在馬拉維推出的2020年計劃展開討論,擬研究出一款能賣個好價的產品配方。由于2018年非洲的茶葉價格走低,人們對于研發(fā)解決方案的愿望也更佳迫切。

  2018年印度的產茶量接近2017年水平,總體價格也與去年持平;但其在科倫坡拍賣所的產量實際略微下滑,整體價格低于2017年均價。

  茶已經滲透進了中國的文化,其中特色茶的根基穩(wěn)固,從業(yè)者也能獲得豐厚的回報。西方國家對原產特色茶的需求不斷增加,愿意花高價享受好手藝、高質量的茶,也越發(fā)有消費者追尋茶盞背后的故事。

  供求向來決定價格。許多人提倡減少供給、提高價格;也有相當部分人認為應該把重點放在解決產量過剩的問題上,我將在另一篇文章里圍繞這些問題展開詳述。

  本文對2018年的全球茶市場概況進行了簡述,文中言論僅代表個人觀點。國際茶葉委員會在統(tǒng)計年報和網站上定期更新的統(tǒng)計數據和周密分析,給人們帶來了世界茶行趨勢和發(fā)展機會的寶貴信息。無論是生產商還是營銷商,這些戰(zhàn)略家、甚至行業(yè)興趣者都將其視為偉大飲品行業(yè)中一筆重要的財富。

  愛德華.塔夫特(美國統(tǒng)計學家、耶魯大學政治、統(tǒng)計、計算機學榮譽教授)曾說過,“如果你覺得數據索然無味,那一定是統(tǒng)計錯了。”國際茶葉委員會《統(tǒng)計年報》中的數據則一定是統(tǒng)計數據里的連城之璧!絕不要錯過。

  THE INTERNATIONAL TEA MARKET

  “In a world with amazing amounts of statistics and demographics available,if you don't utilize foresight,statistics,demographics,projections and predictions the competition will.”(Akutra-Ramses Atenosis Cea)

  The International Tea Committee collates the statistics of the tea trade–the production,consumption,exports,imports etc.providing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everyone working in and interested in the trade.With over sixty countries producing tea,and people in over 195 countries drinking it the statistics collated by the ITC from across the world provide plenty of useful information to help to develop both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strategies.

  World tea production continues to grow-in 2018 it grew by over 158,000 MT.It has doubled in twenty years.The 2018 annual production of almost six million metric tons(5,856,414 MT)means that in theory there are approximately 780 grams available for each person in the world–assuming everyone drinks the same quantity–one weak cup of tea per day!

  The 2018 figure represents close to a 3%increase on 2017 production and can mainly be attributed to China and Kenya where crops increased by 119,588 MT(5%)and 53,141 MT(12%)respectively.Malawi also record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roduction,up 11%(5,006 MT)producing over 50,000 MT-the first time since 2010.Kenya’s figure is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as it is not only their highest crop ever but it represents an increase of almost 100,000 MT on 2015’s production.India,Sri Lanka,Vietnam and Indonesia,however,all recorded slightly reduced crop figures in 2018.

  Although Kenya saw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n last year’s production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production in 2017 was 33,000 MT down on 2016.Production in 2018 was therefore only 20,000 MT(4%)higher than that of 2016.Since 2010 when crop reached a high of 399,006 the Kenya crop figure has only been above 400,000 on five occasions(2013,2014,2016,2017 and 2018)-the average production over the last ten years being 414,331 MT.This growth has been driven to a major degree by the planting programmes which have resulted in the area under tea in Kenya expanding by nearly 50%between 2008 and 2017.

  I have highlighted Kenya because they are the largest exporter of tea.In 2018 world exports of tea rose by about 3.5%the largest increase since 2013 but total world exports remain low at only 31.6%of total production(2017–31.4%;2016 32.3%;2013–37.2%).China’s exports increased by less than 10%of its increase in production.Imports into Russia,UK,North America,and Africa all fell.Small growth was evident in the other CIS countries,the rest of Europe,Latin America,and Oceania,while the largest increase in imports was in Asia and major Producing Counties who together imported an additional 36,000 MT in 2018.

  Latin America,Africa and the continent of Europe are exciting if challenging markets for tea.Imports to both France and Italy are rising slowly.The progress being made by tea in these two countries,traditional coffee countries,confirms that there are very real opportunities outside the established tea drinking countries.

  Tea faces huge competition for share of throat-from coffee,cocoa,soft drinks,water,all the increasingly popular herbal and flavoured infusions,as well as the alcoholic options.In Mexico you can add to this a long list of other non-alcoholic drinks including atole,champurrado,aguas frescas and tejate to name but a few.But in Mexico tea imports for consumption have quadrupled in ten years(rising nearly 10%in 2018)–average consumption has gone up from one cup per head per year to four cups,still a long way behind the 365 cups per head average for the world as mentioned above.

  In the tea trade we are all fighting to get higher prices so that everyone working across the trade,especially those working at the production end,will be better remunerated.The increase in production in Africa inevitably resulted in lower prices at Mombasa and Limbe auctions.Prices fell in 2018 with many producers receiving 0.50 US$to 1 US$less per kg than they earned in 2017.Falls between 20–50%,depending on quality and origin were widespread.In Malawi discussions are ongoing between buyers and producers over the Malawi 2020 programme to develop a formula that will result in better prices and with 2018 seeing lower prices across Africa there is perhaps greater urgency to find a solution.

  In India where crop levels remained close to 2017 levels,prices generally held.In Colombo on the other hand where crop levels actually fell slightly,prices were on average consistently lower than they were in 2017.

  In China,tea is embedded in your culture and as a result the speciality end is firmly established and so producers are well rewarded.In the west demand for Speciality teas from many origins is growing and for these teas people are willing to pay fair prices to the producers for their skills,the quality of tea and,increasingly,the story.

  Price will inevitably be determined by supply and demand and while there are many who advocate reductions in supply in order to raise prices there are equally persuasive arguments for more emphasis to be placed on increasing demand,a debate which needs to be discussed in detail in a separate essay.

  This article hopefully give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World Tea Market in 2018.The views expressed are my own but close analysis of the figures collated by the ITC and published in their Annual Bulletin of Statistics,and updated regularly on their web site,gives subscribers an invaluable insight into trends and opportunities across the world–a vital tool for any serious strategist whether he/she be a producer or marketer or simply an interested consumer of our great beverage!!!

  Edward Tufte(an American statistician and professor emeritus of political science,statistics,and computer science at Yale University)once said:“If the statistics are boring,then you've got the wrong numbers.”The statistics in the International Tea Committee’s“Annual Bulletin of Statistics”are never boring!!!Don’t miss out.

  (編輯:曉林)

? ? ?來源:《全球茶情報告(2019.3)》? 茗邊? ? 北京茶世界

聲明:《北京茶世界》自媒體公眾平臺,自2017年5月1日問世以來,立足北京,面向國內外,主要為茶界與消費者之間提供茶界信息與文化知識傳播、品牌宣傳推廣、各種資源對接、發(fā)展與活動策劃等多種業(yè)界和跨界以及信息存儲空間服務,所有信息以及其他內容,只供大家借鑒參考。

本平臺主要內容:傳播茶文化、茶知識、茶健康,關注茶事活動、茶博會,宣傳推廣國內外茶、茶具、茶服、水以及產品營銷、招聘等方面的信息廣告,還有茶文學、茶圖片......。內容量且豐富,切實為大家真心服務。

找到約43條結果 (用時 0.003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