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茶葉生意前途

找到約31條結果 (用時 0.004 秒)

生意當學陶朱公 經商做人樣樣行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因為老人可以告訴我們很多人生經驗,可以讓我們少走很多人生彎路。經商也是一樣,沒有無師自通的人才,都是在前輩的指導下,或者熏陶下才開始經商的。如果你現(xiàn)在感到自己經商乏力,對前途產生迷惑,不妨從古人身上汲取一些經商經驗,或許能幫你重拾信心,走上經商的通天坦途。

向古人學習經商,首選就是陶朱公,因為他是商界祖師爺。陶朱公原名范蠡,是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實業(yè)家,后人尊稱“商圣”。《史記》中記載:“累十九年三致金,財聚巨萬”,就是說在從商的十九年中,他曾經“三致千金”——三次散盡家財,又三次重新發(fā)家。在秦漢時代,人們就把那些巨富們稱為“陶朱公”,其名字成為了財富的代名詞。

陶朱公的經商經驗,被后來人進行概括總結,適宜現(xiàn)代人了解和學習。限于篇幅,這里不一一列舉,只選取一些對茶葉經營有用的經驗,做個簡單的介紹。

一、接納要謙和,切勿暴躁,暴躁則交易少

俗話說:和氣生財,茶葉商人,茶館館主,不管是對待顧客,還是對待雇員,都要保持謙和,如此交易才會增多,財源才會滾滾而來。

二、貨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則查點難

整理貨物既可以對貨物的質量、數(shù)量等做到心中有數(shù),又易于管理和調度。再者,顧客進門,看到井井有條,也會認同經營者是一個嚴謹?shù)娜?,值得信任的人。胡亂堆放,沒有章法,顧客會認為這家店經營有問題,很難認同,更不會去消費了。

三、價格要訂明,切勿含糊,含糊則爭執(zhí)多

茶葉生意需要明碼標價,不能漫天要價,這不是生意長久的做法。價格明確,有商有量,就不會與顧客產生爭執(zhí)和糾紛。

四、優(yōu)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則耗用大

茶葉生意講究貨真價實,不能以次充好,更不能知假售假,在產品質量問題上,不能含糊。什么樣的產品就賣什么樣的價格,切勿混淆在一起,豐儉由人。低質高價,短期可能會賺點錢,但時間長久,聲譽受損,顧客避之不及,吃虧還是自己。

五、貨物要面驗,切勿濫入,濫入則質價低

茶葉店或者茶館,都是當面生意,現(xiàn)場交易,貨物兩清,所以需要認真驗貨,尤其是進貨時,要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和市場偏好進貨,否則,無人購買,價格也就定不高。

六、勿爭趣

茶葉店或者茶館在做生意時,不要勉強作無謂的價格競爭,我們要學會做大蛋糕,而不是搶著分現(xiàn)有的蛋糕,因為市場是無限的,爭來爭去,只會是“螺螄殼里做道場”,格局不大,生意也做不大。

七、勿薄育

茶館或者茶葉店,無論是對待商品,還是流動資金,平常應多積蓄,以備不時之需。假如商品缺貨,市場需求量大,而自己又沒貯存時,受困擾的將是自己。

八、勿昧時

昧時是不明了時勢潮流的意思。對于時勢潮流及經濟環(huán)境,茶葉經營者也需要詳細理解。比如鐵觀音市場阻滯,就不要再銷售鐵觀音;白茶需求激增,就要開始經營白茶……

九、勿癡賃

陶朱公認為:“貴上極則反賤,下賤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意思是說,商品價格漲到一定程度,買的人少了,商品就會積壓,這時就要及時降價推銷。而商品價格降低到一定程度,買的人多了,商品就會少起來,價格就會上升,當價格漲到一定程度,要及時把商品拋出銷售,以免積壓。當價格降到一定程度,又要抓緊時機,及時把商品購進。

勿癡賃是說商品只是商品,不要敝帚自珍,價格上漲,就及時售出,價格低谷,就及時買入。這才是經商之道。低價進,高價出,是經商永遠顛補不破的真理。

來源:茶館網

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茶葉庫存價值千萬,現(xiàn)金流卻捉襟見肘!是什么綁架了中小茶商?

茶行業(yè),有個奇怪的現(xiàn)象:

用心做山頭茶的茶商,十有八九,都已被庫存套牢。

茶葉一大堆,手里卻沒有現(xiàn)金流。這種畸形現(xiàn)象的背后:并非茶商想存茶,而是現(xiàn)實所迫、無可奈何。

-01-海量存茶,自豪與落寞

茶葉不好賣時,茶商張老板都會到倉庫里走走。

看著自己的十幾噸茶葉,都是貨真價實的臨滄山頭茶,而且都是稍有名氣的山頭。

張老板看著自己的茶葉,這是青春、情懷、事業(yè)、激情與無奈,完全凝結成一堆茶,堆在了倉庫里。

張老板看著這一倉庫的茶葉,自豪之余,又有些一言難盡。

自豪的是:老張對品質把控很嚴格,從來沒有哪個茶客說你們的茶葉喝不成,而且,賣茶不貪不坑,這么多年,口碑也很好。得到茶友的認可,怎能不開心。

而且,說句不要臉的。做山頭茶能存下十幾噸貨真價實、品質不錯的茶葉,也算是有那么一點點實力的。

但一言難盡的是:十幾噸茶葉,就算收茶的成本,也是幾百萬。

但是,今年茶葉不好賣了,自己卻連10萬現(xiàn)金都拿不出來。

老張嘆了一口氣,回想起來:這么多年,是怎么一步步混成今天這樣,茶葉庫存千萬,卻囊中羞澀的。

-02-茶葉,從想存到被迫存

早年,市場錢多茶少,茶山整體處于搶茶階段。

山頭茶還沒有擴種開,或者初期種下去的小樹茶,還沒有達到采摘標準,茶葉產量還相對較少,整個茶山都是這樣。

比如,下圖是2014年冰島老寨廣場前的茶地,那時候,茶園還沒擴種開,產量非常有限。

山頭茶早期,主動存茶

那時候,市場需求旺盛,張老板是想存茶的。但是,茶葉產量少,春茶都不夠賣,沒有茶存下來。

這也導致:如今,市場上存有的早期貨真價實的山頭茶,非常少。

2017年到2018年,有了前幾年無茶可賣的教訓,張老板是主動存茶的。

方法是:以客戶定制為主,借勢多做茶葉,豐富庫存和品牌。

比如,客戶要300公斤某一山頭的茶葉,張老板做茶的時候,果斷做個600公斤。

一個山頭多做幾百公斤,有名氣的山頭都做。

就這樣,2017年到2018年,這兩年主動存了很多茶。

被迫存茶

2019年,茶山原料猛漲了一波。

原料成本增加了,原料生意也不好做了。張老板不想存茶了。

然而,雖然自己不想存,卻成了被迫存茶。

名山市場的經濟鏈是:少數(shù)名聲大品質高的山頭,吸引大多數(shù)茶商加入少數(shù)山頭。

經過多年發(fā)展,山頭茶已經成了,不做名山沒人問,做了名山成本高。

山頭茶江湖里,茶商多茶農少,掌握原材料的茶農牢牢掌握市場的話語權和定價權。

為了干事業(yè)、混口飯吃,茶商甘受茶農拿捏。

茶客到茶山之后,原料價格太透明了。

做原料生意,要想有價格優(yōu)勢,只能承包茶園,按照樹齡大小,把茶葉做成古樹、混采等級別。

做原料批發(fā),古樹好賣,剛種下去幾年的中小樹根本賣不掉。

大量以中小樹為主的混采茶,就這樣成了庫存。

毫不夸張地說,2019年之后被迫存下來的茶葉,90%以上都是中小樹。

有茶沒錢,因為錢都還債了

茶葉原料價格上漲后,所有的原料商,都不可能一次性付清給茶農的原料款。

在一個茶區(qū)混了很多年,茶農和茶商,都是老嘴老臉的。春茶先給茶農5成現(xiàn)金,茶葉拉走,賣掉再給錢,每個月付點,年底結清就可以了。

茶商欠著原料款,每個月零零散散賣茶得來的錢,都交給茶農,用來還債了。

山頭茶商,最終走進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

不做名山沒人問,做名山成本高——大量中小茶商扎堆名山及附近——茶農掌握原材料——為了有價格優(yōu)勢,茶商包茶園——資金有限,付一部分,拉走茶葉,賣了再給錢——每個月都在賣還債——最終,錢給茶農,茶商賺了一堆茶葉。

有的茶商看清了這一點,早早轉行,改做定制生意。

但有的茶商,尤其原料商和品牌商,已經積重難返、騎虎難下。

原料款欠的多,想躺平都成奢望,只能賣茶還債。做一個茶區(qū),交了很多學費才構建起穩(wěn)定的供應鏈,換茶區(qū),又要交學費,成本更大。

而且,做山頭茶的80后這一代茶商,對茶很有情懷,一旦入坑,是不可能改行的。只要還能混口飯吃,都會硬著頭皮做,人生,痛并快樂著。做茶,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年年收茶,年年欠債,年年一邊賣茶一遍還債。終于,原料款還清了,賺了一大倉庫的茶。

茶葉一大倉庫,手里卻沒錢的背后:是山頭茶15年,中小茶商的辛酸史。

說白了就是:手里捧著10噸茶,并非茶商想這樣,而是產業(yè)競爭中,中小茶商掙扎一番,卻沒有結果的結果。

更殘酷的是:普洱茶,是以時間換茶葉的轉化空間。

普洱茶,入門門檻很低,但要把普洱茶做好,門檻非常高。先要投入高昂的原料成本,還有搭上高昂的倉儲成本。

在昆明,至上要陳化5年以上的茶,喝著才有感覺,這背后的倉儲成本,也是幾十萬。

很多小茶企,有好茶,但還沒等好茶變現(xiàn),企業(yè)的現(xiàn)金流就已經撐不住,悄悄關門了。

寫在最后:

隨時代的風騰空而起,必然在風止時驟然落下。

海量庫存,堆在倉庫,老一輩茶商,正在努力賣茶變現(xiàn),

然而,90后一代年輕茶商,是不肯接盤的,海量茶葉庫存,前途難料。

結果只能是:存放出來品質好的茶葉挑出來賣掉。品質不好的茶葉,永遠是庫存,成為產業(yè)特定時期發(fā)展的犧牲品。

庫存已成過去,新茶的江湖糾葛,才剛剛開始。

隨著近幾年茶價虛高遇到消費降級,山頭茶市場,攻守異形了。

大多數(shù)茶商,經歷了茶農催債,經歷了這幾年的市場波動,已經被折騰得毫無脾氣,搞來搞去,茶商想通了:

茶肯定還是要做的,但與其把自己搞得那么累,還不如集中精力做一個山頭,其余的做定制生意,從別的料頭手里拿貨,能賣多少,做多少茶葉,無非就是少賺點。

如此一來,有茶無錢的群體,以后就成茶農了。終有一天,茶農也會對自己說:

山頭茶紅利期毀林種茶腦子進的水,就是茶葉積壓賣不掉時留下的淚。

來源:普洱話江湖,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茶葉營銷新趨勢:在越來越正常的社會做正經生意

最近看了“張小龍4小時完整演講——2019:萬物之中,希望至美”,我在朋友圈感嘆道:回歸營銷本質——產品與服務,在越來越正常的社會做正經生意……

然后又讀了曾經的中國最牛策劃人——王志綱寫的《牟其中往事》,有感而發(fā):一個時代的背影,包括王志綱——英雄時代與啟蒙時代已經結束……

在搞啟蒙運動與英雄崇拜的年代,許多老板對營銷大師頂禮膜拜,消費者也很容易入營銷話術的圈套,看廣告來選購產品,其在客觀上造成了收割智商稅的巨大紅利,忽悠營銷盛行。

2006年,有位營銷總監(jiān)跟我們說,什么是營銷?營銷就是騙術!我當時聽了很想說,營銷是騙術,那么管理就是哄術,搞企業(yè)就是又哄又騙!營銷、策劃約等于忽悠搞錢,可能說的就是這一代人吧……

劉春雄在《那一代人,正在排隊謝幕!》一文中說:

我指的是營銷人。

這些人包括營銷專家、營銷咨詢機構、營銷老總、普通營銷人員和經銷商等。

那一代人,指的是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人,也包括部分80年代的人。當然這些人中也包括我。實際上,我從2012年就已經謝幕了。2014年就宣布退出傳統(tǒng)營銷,不再接單。實際上也無單可接,主動退出比被動有臉面。不是有人說,優(yōu)雅地謝幕才見真格局。

這與那一代人的成就無關,與那一代人的智商和學識無關,只與時代有關。

有些企業(yè)因為業(yè)績原因,已經換上“少壯派”,但誰又能說“少壯派”不是傳統(tǒng)營銷人呢?

從軟指標看,向互聯(lián)網的轉型,對于傳統(tǒng)營銷人幾乎是兩個世界。有一個朋友說,現(xiàn)在是做傳統(tǒng)的不了解互聯(lián)網,做互聯(lián)網的不了解傳統(tǒng)。完全的雞同鴨講。

至少目前來看,很少能看到營銷人拿得出來證明自己能力的業(yè)績。

這兩年,有一批營銷專家還在自救。因為廠家已經不再信任?,F(xiàn)在看來,分成制的咨詢服務和招商式的增量服務也很難再做下去了。

還有一些營銷人,抱著傳統(tǒng)方法不放,說什么不是方法問題,是執(zhí)行力的問題。我相信,執(zhí)行力到位,可能會好一點,但不會從根本上好轉。

也許有用的只是傳統(tǒng)背后的思維,從方法層面,幾乎全部失效。

看了劉春雄的文章后,我覺得主要原因不是不懂互聯(lián)網,而是習慣于忽悠的中國式營銷人,他們的忽悠營銷話術失效。少吹牛,多做實事,多在細分領域深耕,少“無所不能,各行各業(yè)通吃”,主動擁抱新時代,也就不會淪為失去的一代人……

劉將問題歸結為互聯(lián)網,是非??尚Φ摹?/p>

一代營銷人,跟媒體人一樣,為什么會跟時代背離?曾經的高招為什么現(xiàn)在不管用?

這是因為消費者對營銷話術免疫,現(xiàn)在的營銷要回歸產品與服務本質。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事實是,中國的營商環(huán)境已經進入了產業(yè)鏈競爭階段,對產業(yè)周期進行預判與戰(zhàn)略布局至關重要。企業(yè)發(fā)展需要整體的系統(tǒng)化解決方案,而營銷只是系統(tǒng)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就是說營銷要真正有用,必須跟系統(tǒng)中其他東西配合起來用,光就營銷談營銷無疑是死路一條。在過去,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初級階段,營銷是致勝的核武器,讓許多營銷人養(yǎng)成了“營銷中心論”的思維,他們張口閉口營銷,卻不知工夫在詩外,在當前時代要跳出營銷本位主義才能做好營銷……

我的一位朋友說:“所有的套路,都需要一堆的前提,才能有效。曾經的高招,曾經的有效,或許只是因為紅利期無差別的繁榮?!?/p>

前置條件太重要,營銷的作用性已經大大下降,營銷人不再是點石成金的上帝,而是走下神壇的專業(yè)服務人員,知否?知否!如果不放下身段,融入人間,再繼續(xù)裝神弄鬼,是沒有前途的,會被時代拋棄的……

裝神弄鬼,當啟蒙教主,是上一代營銷人成名的終南捷徑,也跟2008年之前的商業(yè)環(huán)境匹配。

首先,營銷知識作為舶來品,八十年代才傳入中國,真正發(fā)揚光大是在90年代,許多第一代老板不懂營銷,第二代老板不精營銷是事實,中國營銷需要啟蒙,所以九十年代到2008年,中國流行營銷啟蒙主義,搞營銷的名家都是啟蒙大神,被企業(yè)當神供,當妙手回春的良醫(yī)看待。久之,他們也真的把自己當神了,靠裝神弄鬼賺錢。

其次是,2008年之前營銷的忽悠套路非常好用有效。當年的流行語是,產品不重要,會營銷叫賣才重要。營銷叫賣就是宣傳洗腦,洗經銷商、洗消費者的腦,不靠用什么手段,把產品賣出去,把錢搞回來,都是大神。當時的消費者跟老板一樣喜歡被啟蒙、被洗腦、被教育,營銷高手可以上吃老板,下吃經銷商、消費者,實現(xiàn)所謂的營銷套路通吃。

除了國民處于啟蒙教育階段之外,內容生產與傳播也處于體制內壟斷階段,渠道與終端也很容易低成本整合,這就給營銷套路造成了屢創(chuàng)神話的外部條件。一個簡單的概念制造與整合媒介傳播,再配合以強勢招商,就能全國山河一片紅。

而現(xiàn)在呢?就像我另一個朋友說的:“早期廣告少,賣方市場,產品加廣而告之即可?,F(xiàn)在廣告致懷疑,買方市場,好產品第一,好傳播第二。廣告須入心才有用了。恰似這幾天佩奇刷屏一樣?!?/p>

高等教育已經普及,我們生活在信息社會之中,能極大地消除信息不對稱,而中國商業(yè)發(fā)展這么多年,營銷早已不是秘笈,而是常識,屬于大師的啟蒙時代已經過去,深耕細分領域,提供垂直的專業(yè)營銷服務才是王道,靠一個套路通吃全國各行各業(yè)的營銷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最關鍵的一點是,中國經濟已經由粗放速度型增長進入了質量增長階段,營商環(huán)境已經由放水養(yǎng)魚進入了嚴格治理之階段,以后規(guī)矩越來越多,越來越要講秩序、原創(chuàng)與信用。營銷大師的忽悠空間越來越少,智商稅越來越不好收。少吹牛,多在細分領域鉆研,靠過硬的原創(chuàng)性營銷服務產品來說話,才是贏取未來的不二法門!

最近一些做茶的朋友問我今后的路怎么走。我想說的是,在一個越來越正常的社會里堅持做正經生意,回歸到產品與服務本質,雖然做得慢一些,但可以做得踏實,做得長久些。

時代一定會褒獎認真做事的人!

文/白馬非馬

請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找到約29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2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