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茶葉罐英文

找到約13條結果 (用時 0.0 秒)

十八世紀暢銷海外的Bohea到底是什么茶?

十八世紀由中國福建遠銷海外的武夷茶的英文名為Bohea,但在英語世界里,它明顯是個外來詞。即使是在18世紀進口和消費中國茶葉最多的英國,很多英國人至今也并不知道Bohea到底指的是什么。

 

Bohea一般解釋為閩南語“武夷”的發(fā)音的音譯。因為那時中國出口歐洲的茶葉大多為紅茶,因此一般翻譯為武夷紅茶。然而筆者通過將英文文獻中對Bohea的描述結合中國茶葉加工技術的發(fā)展史進行分析,佐以武夷山當?shù)夭柁r(nóng)的口述和實地田野考察,發(fā)現(xiàn)要弄明白17-19世紀中國暢銷海外的Bohea到底是什么茶遠非一句“紅茶”那么簡單。

 

18世紀的茶葉罐,  英格蘭斯塔福德郡

 

Bohea是閩南語“武夷”一詞的發(fā)音。其實僅僅是這個發(fā)音就有些不同尋常的意思:因為武夷山在閩北,位于福建省與江西省的交界處,而這個流傳于全世界的發(fā)音卻是閩南人貢獻的。這其實也反應了當時閩南商人大量涌入武夷山區(qū)販茶的影響。

 

武夷山一直以來就并非一個封閉的社區(qū),今天當?shù)厝艘廊徽f三種方言:一是當?shù)氐?ldquo;武夷山話”;一是住在桐木自然保護區(qū)靠近江西界的人很自然說的是江西(鉛山)話;一是至今當?shù)夭簧匍}南移民的后代依然講閩南語??滴醵辏?/span>1684),清政府收復臺灣之后解除了海禁政策,廈門成為了當時對外國人開放的四個港口之一。外國商人由此從廈門收購茶葉并轉運到西方,自然也就揀了廈門當?shù)卦挘ㄩ}南語)把“武夷”茶叫做Bohea

 

 

Bohea為“武夷”的音譯是清楚明白的,然而結合中國茶葉加工技術的發(fā)展以及武夷山當?shù)氐闹撇枋罚?/span>Bohea在某一個時期具體指的是烏龍茶、紅茶還是華茶的統(tǒng)稱卻是值得推敲的—這就好比一個“能指”和“所指”的關系。

 

現(xiàn)在人們?nèi)绻吹?/span>1719世紀的一些關于茶葉貿(mào)易的資料、廣告或者招貼畫,比如荷蘭東印度公司(VOC)與英國東印度公司(BEIC)的一些進貨清單,或是敦倫一些茶葉廣告中頻繁出現(xiàn)的Bohea一詞,大概都會疑惑當時如此受到歐洲人歡迎的Bohea到底是什么茶?

 

 

當然,一般對華茶歷史略有了解的人都會認為這是指的紅茶無疑,誰都知道英國人最喜歡喝紅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紅茶進入英國前,英國人最開始向中國進口的其實是綠茶。蘇格蘭醫(yī)師Thomas Short 曾記載到“Bohea到達歐洲以后,逐漸將綠茶取而代之。”吳覺農(nóng)在《茶經(jīng)述評》中解釋Bohea為中國福建武夷山所產(chǎn)的茶,通常用于最好的中國紅茶(China Black Tea),以后用于較次的中國紅茶,現(xiàn)在用于含梗的粗老爪哇(Java Tea),在十八世紀,此名也用于茶葉飲料??梢姡?/span>Bohea的內(nèi)涵并非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時空轉換也隨之改變。

 

18世紀英國茶葉罐

 

Bohea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西方世界是在1696年出版的John Ovington的作品《蘇蘭特航行記》(Voyage to Surat)中。Ovington 是受雇于東印度公司在印度蘇蘭特的一名傳教士,在這本書中他把茶葉分為三類:Bing(瓜片), Singlo(松蘿)和Bohea(武夷)。前兩種都是綠茶,只有Bohea他形容需要超乎尋常的烘烤(roast),這使得茶葉呈現(xiàn)黑色,并且浸泡出來的茶湯呈紅色。

 

18世紀早期,BoheaSinglo(松蘿)、Imperial(大珠茶)為英國主要向中國進口的三大茶類之一,Samuel Johnson在他的詞典中將Bohea定義為“一種特別的茶,比綠茶有更深的顏色和更澀的口味”。當這種武夷茶到達歐洲和美洲時,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負責人很快就發(fā)現(xiàn)其比綠茶更具有的優(yōu)越性——更持久耐泡。松蘿茶和瓜片茶只能泡來喝,而武夷茶強烈的芬芳卻相當持久,可以反復加熱甚至煮來喝。

 

在這茶葉消費仍然較為奢侈的18世紀早期而言,無疑是很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因此,Bohea最早進入歐洲時是產(chǎn)自武夷山的一種發(fā)酵程度較高的高級茶葉,售價較一般茶葉更高。

 

John Ovington's Tea Essay

 

海外市場對Bohea的熱捧,使得中國國內(nèi)其他茶產(chǎn)區(qū)紛紛效法武夷山生產(chǎn)紅茶且冒充Bohea。由于一些小的經(jīng)營商和顧客們?nèi)狈?jīng)驗的劣勢,難以辨別茶葉的質量優(yōu)劣,倫敦的一些茶葉批發(fā)商就以較低價格購進其他地方生產(chǎn)的一般紅茶冒充Bohea。因此Bohea后來在歐洲市場逐漸變得魚龍混雜,其內(nèi)涵逐步擴大為所有的發(fā)酵紅茶,甚至在18世紀中期以后成為華茶的統(tǒng)稱。

 

而在美國消費市場,Bohea泛指一種卷曲的來自中國的散茶,通常由橙香白毫(orange pekoe)、白毫( pekoe)和小種(souchong)等幾種紅茶拼配而成,這種拼配紅茶在美國殖民地大受歡迎,以至于Bohea一詞在美國也逐漸演變?yōu)椴杓安栾嫷乃追Q。

 

油畫《兩位女士與軍官》,1715年,英國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

 

如果僅從西方文獻來看,Bohea一開始指的是紅茶似乎是較明顯的,然而這卻忽略了武夷山當?shù)氐闹撇璋l(fā)展史。今天的武夷山兼有“世界紅茶的發(fā)源地”以及“烏龍茶的發(fā)源地”雙重桂冠,相應的“武夷茶”也包括兩種茶:一是產(chǎn)于武夷山上游桐木自然保護區(qū)的正山小種紅茶(Lapsang Souchong),一是產(chǎn)于九曲溪下游風景名勝區(qū)內(nèi)的武夷巖茶(Wuyi Rock Tea)。

 

并且由于紅茶與巖茶干茶外形都呈現(xiàn)烏黑,泡出來的茶湯都呈現(xiàn)紅色,甚至連加工方式都差不多,因此其實從文獻記載很難判斷究竟是巖茶還是紅茶。因此,也有一些西方學者,比如Markman Ellis就在《茶葉帝國》一書中提到最早到達歐洲的Bohea應該是烏龍茶。

 

content

 

今天,Bohea一詞幾乎只有在涉及到17-19世紀的茶葉貿(mào)易的資料和一些古董茶葉罐上才會看到。當人們在英語世界中提到武夷紅茶時,Lapsang Souchong逐漸取代Bohea成為正山小種的英文名。但是與Bohea略有不同的是,Lapsang Souchong特別強調了正山小種用松木熏烤的煙熏味。關于Souchong是“小種”的粵語音譯這一點,目前并沒有太多爭議,爭議在于“正山”是如何成為Lapsang的,因為二者在發(fā)音上實在相距甚遠。一種說法為Lapsang源于福州話的音譯。從1853年開始,武夷紅茶通過福州港運至歐洲。

 

在福州方言中,“松”發(fā)Le的音,以松材熏焙過則發(fā)LeXun的音,LapsangLeXun的諧音,按照字面翻譯過來應為松煙熏過的小種茶。“小種”一詞在不同語境中也有不同所指,比如在印度和錫蘭的茶葉采摘標準分級體系中,小種(Souchong)指的是芽頭之下次于“白毫”(Pekoe)的采摘等級,而Bohea則是最次的接近茶梗的粗老葉。

 

“小種”在作為紅茶的一種品種時首次被記載是在《清代通史》中:“明末崇禎十三年(1640),紅茶(有工夫茶、武夷茶、小種茶、白毫等)始由荷蘭轉至英國。”但歷史文獻中未見有“正山小種”連在一起的記載。

 

現(xiàn)在大家普遍接受將“正山”界定為一個地域范圍,當?shù)卣貏e強調以桐木自然保護區(qū)內(nèi)為“正山”,以區(qū)別于周邊地區(qū)所產(chǎn)的“外山茶”。但略微諷刺的是,整個武夷山區(qū)或者桐木,歷史上并沒有一個叫做“正山”的地方,或者與Lapsang發(fā)音諧音的地方。這一概念是直到2010年,正山小種才通過注冊地理標志商標界定了一個官方的“正山”范圍。

 

 大約制造于1760-1770之間的茶葉罐,  英格蘭斯塔福德郡

 

正山小種關鍵性的“煙熏”工藝出現(xiàn)在武夷山地區(qū)是較為晚近的。當?shù)貜V泛流傳的關于正山小種來歷的傳說中將其背景年代設定在明代,這大概是受到《清代通史》記載的影響。然而就筆者在武夷山桐木地區(qū)的田野考察來看,桐木現(xiàn)存的最早的青樓(紅茶煙熏工藝必需的茶葉加工車間)并沒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另據(jù)以前星村國營茶廠的某老員工聲稱,在民國之前武夷山都沒有紅茶的煙熏工藝。

 

事實上,今天為大家所熟知的按照茶葉發(fā)酵程度分類的六大茶類分類法是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以后才逐漸確立的,18世紀的中國茶葉分類僅有綠茶與紅茶兩大類:不發(fā)酵的為綠茶,發(fā)酵的為紅茶。武夷山當?shù)鼐哂卸嗄曛撇杞?jīng)驗的茶師更傾向于認為,在當時加工出口歐洲的茶葉時,工藝上并沒有烏龍茶和紅茶的區(qū)分,只有發(fā)酵上的輕重之別。

 

烏龍茶

 

因為紅茶和烏龍茶無論是從加工工藝(揉捻+煙熏/炭焙)、外形色澤和湯色都極為相似,直到今天國內(nèi)的一些消費者依然分不清楚??梢钥隙ǖ氖钱敃r出口國外的Bohea相對于不發(fā)酵的綠茶是一種新發(fā)明的發(fā)酵茶,有的發(fā)酵得輕一些的接近烏龍茶,發(fā)酵程度重一些的更接近紅茶。

 

當?shù)氐闹撇韫と撕髞碛衷诜€(wěn)定發(fā)酵程度的技術上不斷摸索,逐漸發(fā)展出了紅茶和烏龍茶兩套制茶體系。而隨著紅茶煙熏工藝逐漸固定下來,Lapsang Souchong也逐漸取代了Bohea成為武夷紅茶在國際市場上的英譯名。

  

作者:肖坤冰,文化人類學博士,茶文化研究者

清代帝王的日用茶器都什么樣?


現(xiàn)代人所說的“茶器”主要指茶壺、茶杯、茶勺等這類飲茶器具。唐代文學家皮日休《茶具十詠》中所列出的茶器種類有“茶塢、茶人、茶筍、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甌、煮茶。


清初的幾代帝王,不僅勤政,且都是藝術控,很注重生活品質,尤其喜寄情山水,即便不能出外巡游,在宮廷內(nèi)庭院的生活也很是愜意。起居圖無論帝后嬪妃,茶器形象到處可見。“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茶”,這是乾隆皇帝對飲茶的評價。


?乾隆·癭木手提式茶籯


乾隆·竹爐山房


在中國各地博物院,珍藏有歷代的茶器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就有很多清宮的茶具珍品,一起來看看。



描紅荷露烹茶荷花茶壺

【清朝】

年號: 乾隆


紋識描述: 通體礬紅描纏枝番蓮紋,腹部兩面開光,一面繪荷塘蓮花,一面書乾隆題詩?!负陕杜氩枰宦桑〖好虑镏啤?,朱紅「比德」「朗潤」二印。蓋面畫轉枝番蓮紋,紐面繪盛開蓮花一朵,紐側則飾朵花一周。 斂圓口,弓形把,曲流,圓頂蓋,蓋側一通氣孔。蓋足外壁涂金外,內(nèi)面全施綠彩。器底礬紅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


乾隆皇帝他不但到茶區(qū)觀看采茶,他對烹茶也頗有研究,非常講究水質和茶具。詩作不但贊賞用無錫第二泉水沖泡的玉乳名茶和唐宋官窯越瓷茶具,也指斥了漢武帝妄想成仙以秋露為飲之事,更譏諷了李林甫不識玉乳,為討好皇上而千里勞累選送荔枝的愚蠢。



琺瑯彩山水人物白地茶碗

【清朝】

年號: 乾隆


碗內(nèi)白地無紋,外壁一面畫山水人物,背山面水,竹林小屋,一士人坐于屋內(nèi),一僮旁侍,屋外橋邊二人駐足交談,一人指向屋內(nèi),遠山蒼潤,小橋流水,皴石茂林,烘托出一幅清朗宜人的山水人物圖景。碗壁另一面墨書「連村多綠樹,長日轉黃鸝?!骨昂蠹t彩書「竹石」、「山高」、「水長」三印。胎質細膩,胎薄透光。底藍料書「乾隆年制」四字二行仿宋體楷款,外加雙方框。此碗釉彩設色以青綠為主、黃藍為點綴,是一幅精美的山水人物圖畫,為宮廷畫匠所繪。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社會經(jīng)濟的一個繁榮時期。中國瓷器的生產(chǎn),也在這個時期達到了高峰,進入了制瓷業(yè)的黃金時代。乾隆時期發(fā)展了很多特種制瓷工藝琺瑯彩的突出成就,是和當時白瓷胎、釉的高度精細分不開的。



琺瑯彩開光仕女圖茶壺

【清朝】

年號: 乾隆


紋識描述: 全器以紅、藍描繪錦地花,頸周繪波濤紋,壺腹兩面開光,一面畫仕女彈琴,一仕女坐觀、并撥琴弦,另二幼童在側圍觀;另一面繪三仕女圍坐幾前,二人對奕下棋,一人坐觀。蓋頂畫蓮瓣,蓋面加飾五蝠,蓋沿、底邊飾以卷草、蓮瓣紋等吉祥紋飾。胎骨略重,琺瑯彩上多雜質斑點。壺底料書「乾隆年制」四字二行仿宋體楷款,外加雙方框。


清代彩繪瓷器的紋樣,包羅萬象。“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圖式被廣泛運用,吉祥圖案,寓意深刻。此茶壺上的人物,反映出清乾隆時社會文化的提高和繁榮。壺蓋上藍彩中的紅色蝙蝠紋樣,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蝠"幸福"的奇異對應,是俗常的價值祈愿,是人們追求美好的反映。



藍地粉彩連年福壽紋茶壺

【清朝】

年號: 乾隆


全器以粉彩描繪紋飾,蓋面花紋為四朵轉枝蓮花,中間各加飾蟠桃,蓋紐為珊瑚紅所繪盛開蓮花一朵,蓋紐周圍則飾如意紋一周。壺頸繪圈點紋一周,肩飾如意紋,壺腹兩面各畫蓮花一朵,圍繞三只口銜四顆蟠桃的蝙蝠,底邊蓮瓣紋一周,壺流及把手亦飾纏枝蓮紋,紋飾分線均描繪金邊。壺內(nèi)外均以藍彩為地,壺底藍底中央留白內(nèi)朱紅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二行篆款。



茶葉末六聯(lián)瓶

【清朝】

年號:乾隆


此品造形奇特,由五只相同尺寸、形制的瓶子環(huán)繞著中央的主瓶。最難得的是,周邊的五個瓶子,大小近乎相等。黏貼的過程是對準了主瓶的穿孔,由此可見,乾隆官窯悉心照顧細節(jié)的特色。



五彩萬壽長春海棠式壺

【清朝】

年號:康熙



壺身呈四瓣瓜棱壺身,圓口,曲把,短流,蓋邊作四瓣蓮瓣形捲唇、帶圓形紐,紐頂一通氣圓孔。蓋面繪秋葵及藍菊,卷唇蓋沿或傷缺后涂飾嫩綠色;壺外壁兩面棱區(qū)畫桃實,桃花,月季,另二面流把周邊則繪折枝月季花。器面全施透明釉,內(nèi)面則為紫砂素胎。



五彩四季花蓋碗

【清朝】

年號:康熙


蓋碗敞口,斜直壁,矮圈足,帶蓋。碗外壁畫四季折枝花卉紋,有牡丹、月季、野菊;菊花、茶梅等;蓋外壁亦繪月季、蓮花、菊花、梅花等四季折枝花卉紋,器內(nèi)及蓋內(nèi)各飾月季及蓮花一朵。



白瓷描金鏤空帶托茶杯

【清朝】

年號:不詳


外層鏤空雕花,于菱形四角點飾金彩,口足間金線四道,竹節(jié)把上,每節(jié)均飾金紋二道,內(nèi)層白釉無紋;杯托盤口折沿亦鏤空雕花,與杯身相同紋飾,盤內(nèi)白釉無紋。杯底、盤底各有雙紅邊三角形圖案,三角各書「A.R.F」內(nèi)印英文字母「1901」「DORE」「SEVRES」等款識,杯底、盤底圈足旁各刻劃英文字母「SGR」等。



仿雕漆珊瑚紅釉銀里蓋碗

【清朝】

年號: 乾隆


碗及蓋內(nèi)外均包銀,外壁于素胎時雕刻成仿雕漆繡球紋錦地紋飾,口沿雕回紋一周,足邊蓮瓣紋,施透明釉燒成后,再掛珊瑚紅釉,二次低溫燒成。碗底白瓷地上礬紅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



陳蔭千制宜興紫砂竹節(jié)提梁壺

【清朝】

年號:乾隆


茶壺整體造型仿自竹節(jié),橢圓形壺身,圍飾弦紋一圈,矮圈足,壺嘴塑成三節(jié)竹節(jié)曲流,壺把則為兩枝細長竹枝纏扭成形。蓋為橢圓拱形,上貼飾竹葉兩叢,蓋紐亦為雙竹枝相扭成拱橋式,蓋頂正中一小通氣圓孔。紫砂泥質地較細,顆粒微粗,含黑、黃砂點。壺底印鈴「陳蔭年制」篆刻方印。


陳蔭年為乾隆中期宜興制陶名家,生卒年不可考,善制竹節(jié)把壺,此為本院清宮舊藏器中,唯一遺有宜興陶工名款的紫砂茶壺,余均施彩或腹上雕漆。此壺久用,里外遺留舊有茶汁痕跡,故壺面罩有一層光澤,其受寶愛可想而知,也可能是乾隆品茗御所竹爐山房中煎泡茶器之一。



冬青釉茶葉罐

【清朝】

年號:雍正


文物描述:直口,短頸,豐肩,碩腹,通體均施青釉,釉色勻凈淡雅,質堅細膩。


雍正時期青釉或青花茶葉罐尤多,可見雍正皇帝素好品茶。



吹綠茶杯

【清朝】

年號:雍正


文物描述:撇口,深弧壁,矮圈足。器內(nèi)白釉無紋,外壁施淺綠釉,釉色嫩綠淡雅,釉面滿布細碎開片。底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款,外加雙圈。


一般稱此勻凈淡綠微泛黃色者為吹綠,或形容其吹之可破的嬌嫩感覺,或因其以吹釉枝法制成而得名。吹綠色正是雍正朝低溫銅綠釉的代表釉色,多見于小品器類。


文物尺寸:口徑:9.2cm??底徑:3.5cm??最高:5.9cm



青花山水人物六方茶葉罐

【清朝】

年號: 康熙


紋識描述:蓋面青花繪一蟠螭,蓋壁飾六字三種不同書法的「壽」字,加飾青線三道,罐肩滿畫如意紋,罐腹則飾山水人物畫,云松下二老者,一抬頭持杖遙指飛翔而來的仙鶴,另一老者及一背罐童子亦仰面迎望飛鶴,罐腹上下各飾回紋一周,足邊則為轉枝葉紋一周。底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款。同類造型亦有錫制茶葉罐。



青花開花御制詩文茶壺

【清朝】

年號: 嘉慶


余隙及蓋面把、把、流均繪轉枝蓮紋,蓋紐一半涂青、半留白,頸飾卷草紋,底邊蓮瓣紋一周。底青花書「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款。



粉彩萬福長壽紅地茶鐘

【清朝】

年號: 嘉慶


外壁紫紅地飾粉彩,口沿下為如意紋一周,腹壁飾番蓮四朵,其上各繪金彩萬字符號,其間加飾蝙蝠口銜盤長結四組;蝙蝠與番蓮之間又以桃實間隔,底邊蓮瓣紋一周,口足間則加飾金邊二道。胎骨略重,器底紅彩書「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楷款。


粉彩萬壽無疆花蝶蓋碗

【清朝】

年號: 同治


碗內(nèi)白地上滿畫粉彩梅花、蝴蝶,器、蓋內(nèi)外口沿及底邊、圈足均畫回紋一道,碗、蓋外壁黃地上四圓形開光萬字內(nèi)各書「萬」「壽」「無」「疆」,并圍以如意云紋;開光間以蝙蝠、桃實、盤長等紋飾,寓意萬壽無疆。蓋圈足內(nèi)及碗底朱紅「長春同慶」四字二行楷款。



粉彩紫藤花鳥紋藍地蓋碗

【清朝】

年號: 道光


碗底及蓋足內(nèi)白釉無紋外,余均施藍地粉彩,碗內(nèi)及蓋內(nèi)均繪紫藤花卉紋;碗外壁及蓋面則飾紫藤花鳥及月季花。藍地施釉濃淡不勻,布滿開片紋,紫藤花及月季花分施粉彩,紫、粉紅、綠、粉綠等色料堆朵深厚,紫藤花房均以赭色鉤邊。道光年間不少以「慎德堂制」為款識的各種器物,蓋碗尤多。此器滿畫紋飾,華麗大方,然與清盛期乾隆官窯相較,則略嫌粗糙,藍地凹凸不勻,畫工亦無前代之精細。

“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茶”,清代帝王茶器都長什么樣?

現(xiàn)代人所說的“茶器”主要指茶壺、茶杯、茶勺等這類飲茶器具。唐代文學家皮日休《茶具十詠》中所列出的茶器種類有“茶塢、茶人、茶筍、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甌、煮茶。

清初的幾代帝王,不僅勤政,且都是藝術控,很注重生活品質,尤其喜寄情山水,即便不能出外巡游,在宮廷內(nèi)庭院的生活也很是愜意。起居圖無論帝后嬪妃,茶器形象到處可見?!皣豢梢蝗諢o君,君不可一日無茶”,這是乾隆皇帝對飲茶的評價。


?乾隆·癭木手提式茶籯


乾隆·竹爐山房


在中國各地博物院,珍藏有歷代的茶器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就有很多清宮的茶具珍品,一起來看看。


描紅荷露烹茶荷花茶壺

【清朝】

年號: 乾隆


紋識描述: 通體礬紅描纏枝番蓮紋,腹部兩面開光,一面繪荷塘蓮花,一面書乾隆題詩。「荷露烹茶一律,乾隆己卯新秋制」,朱紅「比德」「朗潤」二印。蓋面畫轉枝番蓮紋,紐面繪盛開蓮花一朵,紐側則飾朵花一周。 斂圓口,弓形把,曲流,圓頂蓋,蓋側一通氣孔。蓋足外壁涂金外,內(nèi)面全施綠彩。器底礬紅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


乾隆皇帝他不但到茶區(qū)觀看采茶,他對烹茶也頗有研究,非常講究水質和茶具。詩作不但贊賞用無錫第二泉水沖泡的玉乳名茶和唐宋官窯越瓷茶具,也指斥了漢武帝妄想成仙以秋露為飲之事,更譏諷了李林甫不識玉乳,為討好皇上而千里勞累選送荔枝的愚蠢。


琺瑯彩山水人物白地茶碗

【清朝】

年號: 乾隆


紋識描述:?碗內(nèi)白地無紋,外壁一面畫山水人物,背山面水,竹林小屋,一士人坐于屋內(nèi),一僮旁侍,屋外橋邊二人駐足交談,一人指向屋內(nèi),遠山蒼潤,小橋流水,皴石茂林,烘托出一幅清朗宜人的山水人物圖景。碗壁另一面墨書「連村多綠樹,長日轉黃鸝。」前后紅彩書「竹石」、「山高」、「水長」三印。胎質細膩,胎薄透光。底藍料書「乾隆年制」四字二行仿宋體楷款,外加雙方框。此碗釉彩設色以青綠為主、黃藍為點綴,是一幅精美的山水人物圖畫,為宮廷畫匠所繪。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社會經(jīng)濟的一個繁榮時期。中國瓷器的生產(chǎn),也在這個時期達到了高峰,進入了制瓷業(yè)的黃金時代。乾隆時期發(fā)展了很多特種制瓷工藝琺瑯彩的突出成就,是和當時白瓷胎、釉的高度精細分不開的。


琺瑯彩開光仕女圖茶壺

【清朝】

年號: 乾隆


紋識描述: 全器以紅、藍描繪錦地花,頸周繪波濤紋,壺腹兩面開光,一面畫仕女彈琴,一仕女坐觀、并撥琴弦,另二幼童在側圍觀;另一面繪三仕女圍坐幾前,二人對奕下棋,一人坐觀。蓋頂畫蓮瓣,蓋面加飾五蝠,蓋沿、底邊飾以卷草、蓮瓣紋等吉祥紋飾。胎骨略重,琺瑯彩上多雜質斑點。壺底料書「乾隆年制」四字二行仿宋體楷款,外加雙方框。


清代彩繪瓷器的紋樣,包羅萬象?!皥D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圖式被廣泛運用,吉祥圖案,寓意深刻。此茶壺上的人物,反映出清乾隆時社會文化的提高和繁榮。壺蓋上藍彩中的紅色蝙蝠紋樣,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蝠"幸福"的奇異對應,是俗常的價值祈愿,是人們追求美好的反映。


藍地粉彩連年福壽紋茶壺

【清朝】

年號: 乾隆


紋識描述:?全器以粉彩描繪紋飾,蓋面花紋為四朵轉枝蓮花,中間各加飾蟠桃,蓋紐為珊瑚紅所繪盛開蓮花一朵,蓋紐周圍則飾如意紋一周。壺頸繪圈點紋一周,肩飾如意紋,壺腹兩面各畫蓮花一朵,圍繞三只口銜四顆蟠桃的蝙蝠,底邊蓮瓣紋一周,壺流及把手亦飾纏枝蓮紋,紋飾分線均描繪金邊。壺內(nèi)外均以藍彩為地,壺底藍底中央留白內(nèi)朱紅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二行篆款。


茶葉末六聯(lián)瓶

【清朝】

年號:乾隆


紋識描述:?此品造形奇特,由五只相同尺寸、形制的瓶子環(huán)繞著中央的主瓶。最難得的是,周邊的五個瓶子,大小近乎相等。黏貼的過程是對準了主瓶的穿孔,由此可見,乾隆官窯悉心照顧細節(jié)的特色。


五彩萬壽長春海棠式壺

【清朝】

年號:康熙


紋識描述:?壺身呈四瓣瓜棱壺身,圓口,曲把,短流,蓋邊作四瓣蓮瓣形捲唇、帶圓形紐,紐頂一通氣圓孔。蓋面繪秋葵及藍菊,卷唇蓋沿或傷缺后涂飾嫩綠色;壺外壁兩面棱區(qū)畫桃實,桃花,月季,另二面流把周邊則繪折枝月季花。器面全施透明釉,內(nèi)面則為紫砂素胎。


五彩四季花蓋碗

【清朝】

年號:康熙


紋識描述:?蓋碗敞口,斜直壁,矮圈足,帶蓋。碗外壁畫四季折枝花卉紋,有牡丹、月季、野菊;菊花、茶梅等;蓋外壁亦繪月季、蓮花、菊花、梅花等四季折枝花卉紋,器內(nèi)及蓋內(nèi)各飾月季及蓮花一朵。


白瓷描金鏤空帶托茶杯

【清朝】

年號:不詳


紋識描述:?外層鏤空雕花,于菱形四角點飾金彩,口足間金線四道,竹節(jié)把上,每節(jié)均飾金紋二道,內(nèi)層白釉無紋;杯托盤口折沿亦鏤空雕花,與杯身相同紋飾,盤內(nèi)白釉無紋。杯底、盤底各有雙紅邊三角形圖案,三角各書「A.R.F」內(nèi)印英文字母「1901」「DORE」「SEVRES」等款識,杯底、盤底圈足旁各刻劃英文字母「SGR」等。


仿雕漆珊瑚紅釉銀里蓋碗

【清朝】

年號: 乾隆


紋識描述:?碗及蓋內(nèi)外均包銀,外壁于素胎時雕刻成仿雕漆繡球紋錦地紋飾,口沿雕回紋一周,足邊蓮瓣紋,施透明釉燒成后,再掛珊瑚紅釉,二次低溫燒成。碗底白瓷地上礬紅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


陳蔭千制宜興紫砂竹節(jié)提梁壺

【清朝】

年號:乾隆


文物描述:茶壺整體造型仿自竹節(jié),橢圓形壺身,圍飾弦紋一圈,矮圈足,壺嘴塑成三節(jié)竹節(jié)曲流,壺把則為兩枝細長竹枝纏扭成形。蓋為橢圓拱形,上貼飾竹葉兩叢,蓋紐亦為雙竹枝相扭成拱橋式,蓋頂正中一小通氣圓孔。紫砂泥質地較細,顆粒微粗,含黑、黃砂點。壺底印鈴「陳蔭年制」篆刻方印。


陳蔭年為乾隆中期宜興制陶名家,生卒年不可考,善制竹節(jié)把壺,此為本院清宮舊藏器中,唯一遺有宜興陶工名款的紫砂茶壺,余均施彩或腹上雕漆。此壺久用,里外遺留舊有茶汁痕跡,故壺面罩有一層光澤,其受寶愛可想而知,也可能是乾隆品茗御所竹爐山房中煎泡茶器之一。


冬青釉茶葉罐

【清朝】

年號:雍正


文物描述:直口,短頸,豐肩,碩腹,通體均施青釉,釉色勻凈淡雅,質堅細膩。


雍正時期青釉或青花茶葉罐尤多,可見雍正皇帝素好品茶。


吹綠茶杯

【清朝】

年號:雍正


文物描述:撇口,深弧壁,矮圈足。器內(nèi)白釉無紋,外壁施淺綠釉,釉色嫩綠淡雅,釉面滿布細碎開片。底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款,外加雙圈。


一般稱此勻凈淡綠微泛黃色者為吹綠,或形容其吹之可破的嬌嫩感覺,或因其以吹釉枝法制成而得名。吹綠色正是雍正朝低溫銅綠釉的代表釉色,多見于小品器類。


文物尺寸:口徑:9.2cm??底徑:3.5cm??最高:5.9cm


青花山水人物六方茶葉罐

【清朝】

年號: 康熙


紋識描述:蓋面青花繪一蟠螭,蓋壁飾六字三種不同書法的「壽」字,加飾青線三道,罐肩滿畫如意紋,罐腹則飾山水人物畫,云松下二老者,一抬頭持杖遙指飛翔而來的仙鶴,另一老者及一背罐童子亦仰面迎望飛鶴,罐腹上下各飾回紋一周,足邊則為轉枝葉紋一周。底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款。同類造型亦有錫制茶葉罐。


青花開花御制詩文茶壺

【清朝】

年號: 嘉慶


紋識描述:余隙及蓋面把、把、流均繪轉枝蓮紋,蓋紐一半涂青、半留白,頸飾卷草紋,底邊蓮瓣紋一周。底青花書「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款。


粉彩萬福長壽紅地茶鐘

【清朝】

年號: 嘉慶


紋識描述:外壁紫紅地飾粉彩,口沿下為如意紋一周,腹壁飾番蓮四朵,其上各繪金彩萬字符號,其間加飾蝙蝠口銜盤長結四組;蝙蝠與番蓮之間又以桃實間隔,底邊蓮瓣紋一周,口足間則加飾金邊二道。胎骨略重,器底紅彩書「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楷款。

粉彩萬壽無疆花蝶蓋碗

【清朝】

年號: 同治


紋識描述:碗內(nèi)白地上滿畫粉彩梅花、蝴蝶,器、蓋內(nèi)外口沿及底邊、圈足均畫回紋一道,碗、蓋外壁黃地上四圓形開光萬字內(nèi)各書「萬」「壽」「無」「疆」,并圍以如意云紋;開光間以蝙蝠、桃實、盤長等紋飾,寓意萬壽無疆。蓋圈足內(nèi)及碗底朱紅「長春同慶」四字二行楷款。


粉彩紫藤花鳥紋藍地蓋碗

【清朝】

年號: 道光


紋識描述:碗底及蓋足內(nèi)白釉無紋外,余均施藍地粉彩,碗內(nèi)及蓋內(nèi)均繪紫藤花卉紋;碗外壁及蓋面則飾紫藤花鳥及月季花。藍地施釉濃淡不勻,布滿開片紋,紫藤花及月季花分施粉彩,紫、粉紅、綠、粉綠等色料堆朵深厚,紫藤花房均以赭色鉤邊。道光年間不少以「慎德堂制」為款識的各種器物,蓋碗尤多。此器滿畫紋飾,華麗大方,然與清盛期乾隆官窯相較,則略嫌粗糙,藍地凹凸不勻,畫工亦無前代之精細。

找到約13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