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茶葉袋有什么用

找到約492條結(jié)果 (用時 0.014 秒)

武夷巖茶的清香型和傳統(tǒng)型有什么區(qū)別?

? 長青:???你好,武夷巖茶名巖產(chǎn)區(qū)里面生產(chǎn)的巖茶品質(zhì)都一樣嗎?


? 公子:???也是不一樣的,通常我們說以"三坑兩澗"環(huán)境下的茶品質(zhì)最好,代表的就是坑澗小環(huán)境下的茶最佳。



而且茶葉的品質(zhì)與下面這三點是分不開的。1、得天獨厚的生長環(huán)境。2、優(yōu)良的茶樹品種。3、精湛的制作技術(shù),這三點缺一不可!




? 長青:???武夷巖茶應(yīng)該如何的貯存?


? 公子:???武夷巖茶比較耐儲藏,保管得當,密封,干燥,避光,正常可以儲藏24個月以上。


香味的損失不大,而且儲藏后泡出的水反而會更加的醇厚。武夷巖茶是條索壯容易碎,不宜抽真空,一般外面的包裝采用硬質(zhì)包裝,內(nèi)袋用鋁泊袋或者塑料袋包裝。每次喝完袋口扎緊,或者買些密封性能好的不銹鋼的茶葉罐存放都可以。



? 長青:???武夷巖茶聽說可以陳放是嗎?


? 公子:???巖茶是可以陳放的。但是巖茶能陳多久,目前還沒有定論,這也是許多業(yè)內(nèi)人士探討和有爭論的問題。我認為五年之內(nèi)為好,五年以后存放的時間久,茶湯才會更好,茶性溫,這是大家都肯定的。


【三年的純種大紅袍-奇丹】



我喝過存放過10年的武夷巖茶陳茶,除了香氣不顯外,水的滋味確實非常的醇厚與平和,而且特別的養(yǎng)胃。當然前提也是內(nèi)質(zhì)好的巖茶,好的制作工藝以及保存得當。



? 長青:???能說說武夷巖茶的制作工藝嗎?


? 公子:???武夷巖茶有初制和精制,初制過程包括:采摘、萎凋、攤晾、搖青、做青、 殺青、揉捻、烘干過程。精制過程則是:毛茶初揀、分篩、復揀、風選、初焙、勻堆、復焙、精茶。



? 長青:???清香型和傳統(tǒng)型有什么區(qū)別?


? 公子:???以上兩種類型的茶是各有千秋的,就看個人愛好了。能喝到其中的極品茶,都是一種緣分和享受。


主要的工藝是做青過程中茶葉發(fā)酵的程度不同,清香型適合現(xiàn)代派,武夷巖茶新消費群體,通常香氣清鮮,鮮爽,滋味甘爽,但帶青澀。



品種特征明顯易鑒別,但巖韻不夠突出。湯水橙黃至黃綠色,較淡。葉底鮮活,賞心悅目,但香氣不耐儲藏,品質(zhì)易變。


傳統(tǒng)型巖茶的特點:香氣濃沉厚重(不顯清高),杯底香(掛杯香)特好。滋味醇厚、甘活,巖韻強而耐泡,茶性更溫和、不傷胃。



白茶受潮,會有什么癥狀?記住這三個特征

 

【01】

在白茶保存大關(guān)中,有五個要素需要特別注意。

光照、水分、高溫、異味、強氧,這五個因素若是沒有控制好尺度,容易造成白茶變質(zhì)。

光照,是一種能量物質(zhì),具有一定的分解能力,要是將白茶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將會導致其香氣消失,色澤變化,最后失去飲用價值。

這也就是日常存茶,不建議大家用玻璃罐存茶!

再者,高溫環(huán)境下,也會導致白茶內(nèi)在物質(zhì)的分解,從而致使內(nèi)在物質(zhì)消失,沒了香氣,沒了滋味。

至于強氧,則是另一個禁區(qū),茶葉若是與過多的氧氣接觸,則會加速氧化進程,使茶葉失去靈氣。

【02】

水分,更不必多說,是白茶的一大天敵。

白茶保存環(huán)節(jié),對茶葉含水量、周圍空氣干燥度有著嚴格的要求,若是白茶吸收了潮氣,同樣會走向變質(zhì)的結(jié)局。

在這么多的因素中,白茶受潮最讓人關(guān)注。

保持白茶的干燥度,至關(guān)重要。

一旦白茶受潮后,品質(zhì)嚴重受損,宛若壁畫嚴重受損,修復起來難度極大。

而白茶受潮,實際上是有跡可循,我們要掌握判斷白茶是否受潮的技能,及時止損,亡羊補牢才是正確做法。

判斷白茶是否受潮,大家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入手。

白茶受潮,會有什么癥狀?

 

1.葉片變軟

當白茶不幸地吸收了空氣中的水分,就會開啟“黑化”的進程,朝著變質(zhì)的方向一去不復返。

由外到內(nèi),首先是手感上就有明顯的缺陷。

最顯著的變化——葉片變軟。

原本干燥的白茶,是堅挺的,干燥的,手感干脆,就好像包裝好的干脆面一般,極容易折斷。用手觸摸葉片,傳遞給指腹的感覺,是干爽的,還能感受到明顯的扎手感覺。

這種干度下,葉片就像是硬挺的仙人掌刺,扎手。又像是脆弱的玻璃娃娃,稍微用力就會玉石俱焚。

用手撥動白茶,茶葉在相互碰撞間,窸窸窣窣,發(fā)出“沙沙沙”的聲響。

而受潮后的白茶,葉片就像泄氣的氣球,瞬間蔫兒了。又像是鮮花在一夜間凋零,失去了原本的美貌,香氣全無,口感極差。

首當其沖的,就是葉片變軟,毫無先前的爽脆感。

這種變軟,手感受能輕松感受到,最簡單的來說,原本干燥的白茶才有的沙沙沙聲響,消失了,或者是變得微不可聞。

在沖泡時,暴露了更多的缺陷。

最簡單的一點,沖泡干燥度極好的茶,注入沸水后,它就會發(fā)出嗤嗤聲,就像是夏天被太陽暴曬過的柏油馬路,忽而遇上大雨,馬路洗水后的聲音。這種微妙的聲響,若是心思不夠細膩的泡茶者,會忽視它的存在。

或者是沖泡環(huán)境聲音嘈雜,有無法感受到。

唯有靜下心,安安靜靜地泡一杯茶,方可體會到個中趣味。

 

2.香氣變淡

受潮后的白茶,香氣也受到了極大的震蕩,失去了原本的競爭優(yōu)勢。

原本張揚、硬氣的香味,開始變得軟綿綿的,好像感冒的人兒似的,軟綿綿。

這種,大概就是林黛玉的風格。行動似弱柳扶風。

而干燥度好的白茶,它的香氣就像是鳳辣子,雷厲風行。香氣在杯蓋上、湯水中橫行,所向披靡,無人能擋,妥妥的稱霸一方。

根據(jù)受潮程度的不同,香氣也有所變化。

表面受潮的白茶,香氣變?nèi)?,整體香型還在,出現(xiàn)了些病態(tài),不夠強勁有力。

若是連內(nèi)在都受潮的白茶,就會出現(xiàn)一股潮氣,聞著就一股濕漉漉的味道,十分不爽。

氣味,與原本大相庭徑,簡直就是天壤之別。甚至還會出現(xiàn)霉味、酸味等不該有的味道。

這里白茶,屬于受潮晚期,再也沒有必要喝。

 

3.湯水變薄

湯水上,同樣也會被波及到。

因受水汽的影響,白茶中的內(nèi)在物質(zhì)被破壞,原本稠厚、醇滑的感覺迅速下降,繼而茶湯開始逐步變得單薄,滋味不似之前那般豐富。

如果說,沒有受潮前的白茶,是一杯香醇的純牛奶。那受潮后的白茶湯水,就是勾兌過許多水的牛奶,不在具有絲滑、醇厚感。

再者,原本茶湯里的豐富落水香,也會開始衰退,香氣柔弱,氣若游絲。

這一點,稍稍用心喝茶就可以體會到。

簡而言之,受潮后的白茶,變得不再好喝。

【03】

受潮的白茶,要如何處理?

此問題,有許多茶友關(guān)注。

受潮,在巖茶界,被稱為返青,對待返青的巖茶,通常會采取復焙的方式,將吸附在茶葉中的水汽驅(qū)趕,恢復良好狀態(tài)。

復焙,有兩種方式。

一是自己買一個小型的焙籠,自己在家操作。權(quán)當是一次DIY活動。

再者,如果是茶葉量比較大,花點小錢,請茶農(nóng)返廠重新炭焙。這種情況下,就要看你跟茶農(nóng)的交情,必要的時候,還要付點辛苦費。

復焙這種方式,可以套用在白茶上嗎?

從理論上來說,可以。

受潮,最好的處理方式是烘干。

但這個烘干,需要專業(yè)水平,并非拿一個微波爐、炒鍋就能解決。

若您受潮的茶,只有幾兩,那就當交一次學費唄,當做花肥。

要是您的白茶數(shù)量多,有大幾十斤,那這真要花點人情費來拯救白茶!(但前提是,您的白茶受潮不嚴重,如果受潮嚴重,那估計就沒有辦法了。)

也有茶友問過:“受潮的白茶,還能喝嗎?”

不能!

單從口感方面考慮,受潮的白茶一點兒也不好喝。

沒必要讓舌頭承受無妄之災(zāi)。

【04】

防微杜漸,要想白茶不受潮,保存工作最關(guān)鍵。

與其在為白茶受潮而籌謀,倒不如先從保存環(huán)節(jié)開始,將這些白茶保存的因素扼殺在搖籃里,才是關(guān)鍵。

在杜絕白茶受潮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從從這五個方面入手。

1.確保自己買到的白茶,含水量足夠干

茶葉本身含水量足夠干,這是一切的源泉,更是關(guān)鍵,要是這個環(huán)節(jié)沒有把控好,后續(xù)的一系列保存措施,都將功虧一簣。

故而,要確保白茶的含水量達標,最重要。

2.為確保房間的干燥度,必要時配一臺小型抽濕機

三層包裝法,是白茶的黃金法則。而小型抽濕機,則是公主的騎士,能護它周全,最大程度避免受潮.

配上一臺抽濕機,減少存茶顧慮。

3.陰雨天氣,盡量減少開箱次數(shù)

到了陰雨天氣,空氣濕度大,這時候要減少開箱的次數(shù),避免水汽進入茶葉中,尤其是南方的朋友,到了陰雨天氣,存茶的房間最好可以減少開窗的頻率,將水汽降到最低。

4.確保鋁袋、塑料袋、紙箱密封性

三層包裝法,更要再三確認其密封性,鋁袋、塑料袋、紙箱都要密封緊,尤其是紙箱,最好四周也可以用透明膠密封好,避免變質(zhì)。

 

5.取茶時,速度要快,避免茶葉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

取茶的時候,也要快準狠,抓緊時間拿完。拿好茶之后,也要第一時間密封好,杜絕空氣中的水汽和茶葉接觸。

瞧,都是一些細節(jié)問題,而且有的還很容易被忽視。在這篇文章里,村姑 陳都為大家羅列出來,照著做,準沒錯。

 

白茶一旦和“受潮”二字關(guān)聯(lián)起來,仿佛是人生的一大厄運。原本的高貴感消失地無影無蹤,有質(zhì)感的茶湯,也變得平凡,更有甚者,茶都不能再喝。

要判斷白茶是否受潮,也很簡單,可從三個指標入手。

一看葉片是否干燥;

二聞香是否正常;

三品滋味是否醇厚、飽滿。

要是這三點都無法達標,真要仔細考慮您的白茶是否受潮!

白茶受潮,品質(zhì)之殤。

我們要防微杜漸,將受潮扼殺在搖籃里。

 關(guān)注小陳茶事旗下白茶公眾號“小陳白茶”

茶里不止有茶氣

1

有個老笑話是這么說的,一條街上有三個鞋匠,第一個鞋匠立了塊牌子,寫著“全國最好的鞋匠”,第二個鞋匠看到了,也掛出招牌,寫上“全世界最好的鞋匠”。

第三個鞋匠眼看卷起來了,只好在自己的牌子上寫道:這條街上最好的鞋匠。

你看,你信誰?

卷來卷去的后果,結(jié)果就是消費者誰也不能信,誰也不敢信。

為什么會卷起來?關(guān)鍵就是價值觀的一元化。

這就像很多人對產(chǎn)品價值的理解,產(chǎn)品似乎只有實用價值。

其實如果用戶的決策鏈路上只有實用這一條標準,商業(yè)反而變得簡單了起來,大家使勁堆料就行了,大力出奇跡嘛。

但現(xiàn)實往往是非常復雜的,大部分買鉆石的人關(guān)注的不是硬度,大部分手機用戶是搞不清楚配置的,大部分奢侈品的目標用戶其實是不在乎性價比的。

所以鉆石品牌的廣告不會強調(diào)自己的鉆石有多硬,是全球最硬的物質(zhì),因為再硬的鉆石,如果要談實用價值,無非拿來當玻璃刀用。

好的手機廣告可能會突出配置,卻不會完全圍繞配置,而是講用我的產(chǎn)品的都是什么人。

奢侈品廣告也肯定是講文化、講底蘊,不會講我的衣服多么耐穿,我的包包多么能裝。

打動消費者的,不光是線下渠道的鋪設(shè),和銷售團隊的三寸不爛之舌,更是你的品牌意味著什么。

那些奢侈品的衣服和包包憑什么賣那么貴?再耐穿,你贏不了軍大衣,再能裝,你贏不了蛇皮袋。

但它們會講故事,而且用幾十,上百年的經(jīng)營,把故事變成了一種社會記憶,這就是它們的價值。

文化是無法比較高低的,底蘊是無法精準測量的,這些東西很主觀,但既然要做品牌,那就一定不是講實用、不是羅列客觀的參數(shù),而是要主觀地講故事。

純粹客觀的表達是最不會出錯的東西,但也是最無聊的東西。

說得都對,但用戶get不到,或者用戶自己也能講,那你有什么用?

從這個角度來說,一個品牌要做起來,應(yīng)該主動去反內(nèi)卷,要另辟蹊徑,開辟一個新的賽道。

這不是說實用價值就不重要了,實用價值非常重要。

但作為一個品牌,只有實用是不夠的,甚至做品牌的時候,要刻意和產(chǎn)品的實用價值脫鉤。

不信你看可口可樂。

可口可樂產(chǎn)品幾塊一瓶,量大管飽,冰鎮(zhèn)爽上天,但你見過他們做品牌的時候說自己便宜量大嗎?

還不都是往酷,潮流,牛X去做。

品牌價值包含實用價值,但不是只有實用價值,還應(yīng)該有一個【情感價值】or【社交錨定價值】。

創(chuàng)造情感價值和社交錨定價值不需要拉踩同行,也不需要內(nèi)卷,只需要在用戶的心智中找到甚至是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情感或者社交需求,再用產(chǎn)品進行滿足。

這不僅僅是營銷策略的問題,更是一個品牌or一家公司的底層邏輯,到底是存量思維還是增量思維的問題。

說一個被玩兒爛的詞,叫做格局。

2

今天很多寫字樓和小區(qū)的電梯里都鋪了小罐茶的中秋廣告,我在電梯里看到的時候,只注意到好像是一個感恩主題的片子,一個人坐在桌子前,拿著鋼筆手寫名字。

本來我以為只是一個短片,但是幾次路過電梯,都發(fā)現(xiàn)他在寫的是不同的名字,當時就有點好奇,想知道他到底能寫多少個。

后來我在網(wǎng)上搜了一下這個片子,看了評論,才知道他一連寫了一個小時,出現(xiàn)了204個名字,都是他這輩子需要感謝的人。

這個在形式上有些“非典型”的茶葉廣告,不但沒有長篇累牘去講自己的茶葉產(chǎn)地、口感,反而把大部分的內(nèi)容拿來講“一個人是如何表達感謝的”。

如果從一元價值觀去理解,這就是一個無效廣告,既沒有讓用戶知道產(chǎn)品對比同行的競爭優(yōu)勢,也沒有導購和轉(zhuǎn)化的語句。

但在多元價值觀的體系里,這才是一個品牌真正需要的營銷方式。

從用戶定位的角度來看,小罐茶的單價算相對比較貴的,一般來說這么貴的茶,大概率不是自己買來喝的,買來送禮的情況會比較多。

所以這支廣告片講利他,講感謝,講中國傳統(tǒng)的感恩文化,并且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用一種有震撼感和感染力的場景,從情緒上引起觀看者的共鳴。

這種做法,才是把握住了營銷的核心,為品牌創(chuàng)造情感價值和社交錨定價值。

東西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代表什么。

當然,感謝程度和花錢多少并不能掛鉤,有句老話,叫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

所以這個廣告片沒有去強調(diào)我的茶葉價格,多么適合用來表達感謝,反而選擇了最樸素的一種表達感謝的方式:

寫名字。

在紙上寫下的每一個名字,都代表著一段回憶,代表記憶里的一個人。

這是成本最低的表達方式,只需要一支筆,一沓紙;

但這也是最公平的表達方式,因為無論是誰來寫這些名字,無論貧窮還是富有,都需要平等地回憶往事,平等地花掉一定的時間。

任何人都有表達感謝的權(quán)利,也都會有需要感恩的人,這才是這個廣告在社會意義上的價值。

關(guān)鍵是,雖然這個廣告片沒有導購效果也沒有轉(zhuǎn)化渠道,但這種鋪在電梯屏上的投放,本來就不是為了精準獲客啊。

它既不是給準備送禮的用戶看的,也不是給可能收到禮物的用戶看的,而是為了塑造一種“公共知識”,讓準備送禮的人意識到:

他要送的那個人,肯定看到過,也肯定能感知到禮物上的信息。

送禮人最希望收禮人從禮物上感知到的兩個信息是什么?

第一個當然是我的禮物很貴,我是花了真金白銀的。

但如果只有第一點,那還是太粗糙了,這只是禮物的“面子”。

而第二點,也就是送禮人要借由禮物傳遞的情緒,或者說是心意,才是禮物的“里子”。

價格是體現(xiàn)心意的一種方式,但在我們的社會文化里,心意是不能只用價格來衡量的。

而對于一個產(chǎn)品來說,能夠讓它超乎價格之外的衡量標準,那就只有儀式感了。

3

儀式感是一種很有趣的東西,有人覺得特別棒,有人覺得一錢不值。

當人們對某種行為背后的意義達成共識的時候,這種行為就變成了一種儀式。

就好像這支長片,沒有神轉(zhuǎn)折的劇情,沒有牛逼的服化道,只有一個人,一支筆,以及長達一個小時地書寫,不斷地記錄一個人一生中所有需要感謝的人。

即使其中有一些名字,已經(jīng)需要加上黑框。

這些加黑框的名字的主人或許早已不在人世了,但他們依然會被自己曾經(jīng)幫助過的那個人一次次想起、提起、落筆。

《尋夢環(huán)游記》里說,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當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學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當你下葬,人們穿著黑衣出席你的葬禮,他們宣告,你在這個社會上不復存在,你從人際關(guān)系網(wǎng)里消逝,你悄然離去。

而第三次死亡,是這個世界上最后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于是,你就真正地死去。整個宇宙都將不再和你有關(guān)。

為什么在這支長片里,手寫名字可以作為一種禮物?

因為這是一種儀式,而這個儀式代表著我記得你對我的幫助,我會感謝和感恩。

人性是需要儀式感的,這是一種剛需。

舉個例子,各種節(jié)日的存在意義,除了指導農(nóng)時,本質(zhì)上就是在這樣一種特殊的日子里,用共同的儀式,反復強化群體記憶。

所以我們會用一些特定的儀式去過節(jié),當這些儀式傳承得足夠久的時候,就變成了習俗——習俗不但是一種慣性,更是節(jié)日存在的意義本身。

通過各式各樣的儀式感,很多本來很普通的行為獲得了意義,人類才能找到錨點,固化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

從一個民族到一個國家,其所有的人文歷史,都要建立在共同的錨點之上。

只有當大家的錨點一致,儀式感相通的時候,才會有同一個民族、同一個國家的概念,這是一切倫理道德的基礎(chǔ)。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感謝文化,歸根結(jié)底,就是因為這些文化之間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構(gòu)成了一種群體的儀式感,最終變成了認同感。

當有人問到什么是華夏的時候,我們可以回答是服裝之美,禮儀之大;而當別人再追問什么是禮儀的時候,我們又可以用送禮作為例子。

送禮和送禮之間是不同的,有的送禮行為,重點在于禮物的價值,在于資源置換。

但是在我們的禮文化里,送禮還有另外一套獨立于財產(chǎn)價格之外的體系,那就是建立在儀式感之上的體系。

這種體系從《詩經(jīng)》里的投桃報李開始,從《路史》中的緬伯高開始,便作為道德要求出現(xiàn)在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中,并且以故事的形式一代代流傳下來。

這些故事的結(jié)構(gòu)總是相似的:

A落難的時候B施以援手,B陷入困境的時候,A再回饋當年的恩情。

而最完美的結(jié)局,莫過于A的回饋又成為了新一輪感謝的開始。

結(jié)草銜環(huán)、涌泉相報、投桃報李,有無盡的成語和典故來講述這個前后呼應(yīng)的結(jié)構(gòu),它沒有盡頭,持續(xù)增長,仿佛銜尾蛇一樣圓滿而永恒。

4

在我們傳統(tǒng)的禮文化中,無論是贈送禮物,還是表達感謝的其他行為,都出于一種模糊的情誼來往,而非是明碼標價、錙銖必較的借貸。

所謂滴水和涌泉的對比,更多是說感謝行為的不計代價,并不強調(diào)施恩于人的高回報性。

施恩不是投資,感謝不是還債。

這種微妙的區(qū)別,同樣體現(xiàn)在了代表感謝的常見載體,茶葉上。

茶葉的味道是淡然的、難以琢磨的,大部分茶葉都是乍嘗似苦,但細細品味又會有回甘。

這種無定無形的飲品,形成了茶文化,也成為了禮文化的底色與基調(diào)。

因為沒有明碼標價,因為需要儀式感,所以秋天的第一片落葉可以為禮,寫了名字的紙張可以為禮,茶葉當然也可以為禮。

真正有價值的不是落葉、名字和茶葉,而是我這樣做的原因:

落葉、紙張和茶葉,都不重要。

但是你對我很重要。

謝謝你。

來源:半佛仙人

若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477條結(jié)果 (用時 0.014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15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