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茶仙盧仝七碗愛

找到約56條結(jié)果 (用時 0.006 秒)

十大茶癡,除了陸羽還有這幾位

自古古人做癡人,不乏情癡,路癡。當(dāng)然茶界當(dāng)中也有茶癡。

在我國歷史上對于茶葉的愛慕到癡的境界便有這么10位。今日就來看看他們是誰!

NO.1 陸羽

陸羽被尊稱為“茶圣”,寫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的專著《茶經(jīng)》,成為盛唐著名隱士,連皇帝都想找他品茶聊天談人生。

在今天看來,陸羽的名字與他一生的事業(yè)聯(lián)系緊密,茶生于陸地之上,四方皆有茶,茶就是他的羽毛,品茶就是他的生命。

陸羽先是隱居在丹陽,后來又到了浙江苕溪隱居于靈秀山水之間,前后經(jīng)歷二十六年。他拋卻紅塵不問世事,專心撰《茶經(jīng)》,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

陸羽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為世界茶業(yè)發(fā)展作出了卓越貢獻(xiàn),也讓自己成為和孔夫子、關(guān)武帝齊名的“茶圣”,他的作品也被尊稱為經(jīng)。

NO.2 盧仝

唐朝中期的著名詩人盧仝,創(chuàng)作的茶詩《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其中的一段為: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

這七碗茶,在盧仝噴涌而出的文思下,凝聚成了茶詩的一座無可逾越的巔峰,以至于后人基本都不用詩歌的原題《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而簡潔干脆地稱之為《七碗茶歌》。

此外,盧仝還著有《茶譜》,被世人尊稱為“茶仙”。盧仝的《七碗茶歌》在日本廣為傳頌,并演變?yōu)椤昂砦菨?、破孤悶、搜枯腸、發(fā)輕汗、肌骨清、通仙靈、清風(fēng)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對盧仝推崇備至,常常將之與“ 茶圣”陸羽相提并論。

NO.3 陸游

陸游,寫下了著名的情詞《釵頭鳳》,也是那個心懷天下,臨終時留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愛國詩人。

他其實還是一個“茶癡”。

他非常喜歡飲茶,也喜歡研究如何煎茶、分茶和斗茶,在他的九千多首詩詞中,有三百多首是和茶有關(guān)的。

毫不夸張地說,在整個有宋時代,陸游一個人寫的茶詩就占據(jù)了茶詩總量的百分之四十多,已經(jīng)接近半壁江山了。

NO.4 皮日休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文學(xué)家,精通茶事,善寫茶詩。

皮日休和陸龜蒙是詩友,更是茶友,兩人在蘇州偶遇后,每日以詩歌唱和,評茶鑒水,讓人羨慕不已。在他們的詩歌唱和中,皮日休的《茶中雜詠》10首和陸龜蒙的《奉和襲美茶具十詠》對后世影響最為深遠(yuǎn)。

兩組茶詩包括茶塢、茶人、茶筍、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甌、煮茶各十首。幾乎涵蓋了茶葉制造和品飲的全部,他們以詩人的靈感、豐富的詞藻,藝術(shù)、系統(tǒng)、形象地描繪了唐代茶事,對茶葉文化和茶葉歷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NO.5 趙佶

趙佶(宋徽宗),1101年即皇帝位,在位25年,輕政重文。一生愛茶,精通茶藝,著有茶書《大觀茶論》。趙佶是丹青妙手,尤其擅長人物花鳥,存世畫跡有《芙蓉錦雞》、《池塘秋晚》、《四禽》、《雪江歸棹》等圖。其書法也獨樹一幟,稱“瘦金書”。

《文會圖》中人物神態(tài)各異,或坐或立,有動有靜。畫中的備茶場景,是宋代點茶法的真實再現(xiàn),有很高的藝術(shù)和史料價值。趙佶《大觀茶論》論及茶器時曾說:“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dá)者為上,取其煥發(fā)茶色也?!钡覀冊诋嬛锌吹降牟璞K卻是白色,似乎矛盾。其實不然,趙佶茶書中所說黑盞,那是斗茶時的需要。日常生活中飲茶,則不論黑白皆可。

煎茶、點茶,一直是中國文人高雅的生活休閑方式,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段臅D》的主題雖是文人雅集,茶卻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反映出文人與茶的密切關(guān)系。

NO.6 李清照

中國文化史上酒令早已有之。宋代風(fēng)盛斗茶,有競爭之意,仍無行令之習(xí)。自李清照夫婦品茶行令始,妙趣橫生的茶令逐漸流行。南宋王十朋有詩句曰:“搜我肺腸著茶令?!弊宰⒃唬骸坝鄽w,與諸子講茶令,每會茶,指一物為題,各舉故事,不通者罰?!辈枇铒L(fēng)行于江南一帶,其方法與李清照夫婦之行令極為相似。李清照堪稱“茶令”的開山鼻祖。

李清照在《金石錄》后序中記述有她與丈夫回青州故里閑居時品茗行令的趣事:

每獲一書,即共同???、整集、簽題。得書、畫、舞、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為率。故能紙札精致,字畫完整,冠諸收書家。余性偶強記,每飯后,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fù),為飲茶先后。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xiāng)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

兩個癡心人,一對雅夫妻,就這樣品茗啜飲,相對展玩,盡一時之雅興,得無窮之樂趣。

NO.7 張岱

張岱品茶的功力,不單在于茶,更在于水。他深諳茶與水的之間的獨特關(guān)系,人擇知音,茶亦擇好水,唯有好水,才能把茶內(nèi)在的獨特香氣發(fā)揮出來。

在名篇《蘭雪茶》里,張岱敘述了蘭雪茶的發(fā)明過程:“……他泉瀹之,香氣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則香太濃郁。雜入茉莉,再三較量,用敞口瓷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滾湯沖瀉之,色如竹籜方解,綠粉初勻;又如山窗初曙,透紙黎光。取清妃白,傾向素瓷,真如百莖素蘭同雪濤并瀉也?!?/p>

蘭雪茶的前生,是“日鑄雪芽”,在當(dāng)時的名氣也不小。但張岱品味甚高,對它并不十分滿意,于是另起爐灶自制一種茶。他把雪芽用松蘿之法制之,同時嘗試了很多種泉水去烹煮,但都無法把雪芽的香氣發(fā)揮出來,在經(jīng)歷多次嘗試后,張岱用禊泉水去煮,終于把雪芽的香氣發(fā)揮出了,只是感覺香未過于濃郁。于是,張岱再一次改進(jìn),他加入茉莉炒制,冷卻后加入滾燙的禊泉水,終于制出了就如剛剝開的粉綠筍殼,又如初升的日光透過窗紙的那一種美麗的白綠茶色,張岱欣喜地稱它為“蘭雪”。

蘭雪茶僅用四五年的時間,就稱雄茶市場,時人紛紛以喝蘭雪茶為時尚,就連原來有名的松蘿,也不得不屈從改名為“蘭雪茶”。張岱的這一段制茶歷史,讀起來饒有趣味,為茶文化的歷史添上俏皮的一筆。

NO.8 乾隆

乾隆一生嗜茶,曾六下江南,微服私訪的同時也飲遍了江南的名茶。到了晚年,更是到了病茶的地步。85歲高齡時,乾隆欲退隱讓位,有大臣勸道:“國不可一日無君!”乾隆回曰:“君不可一日無茶也!”

乾隆皇帝最喜歡的茶叫三清茶,是用松子、梅花和佛手泡的茶。這茶是他自己發(fā)明的。乾隆十一年(1746)秋巡五臺山,回程時路過定興,遇到一個雪天,乾隆皇帝雅興很高,搜集雪水,在氈帳中烹煮這款他人生的最愛,還作了一首《三清茶》詩?!懊坊ㄉ谎?,佛手香且潔。松實味芳腴,三品殊清絕。烹以折腳鐺,沃之承筐雪……”如此高古的品味,實在令人稱奇,比《紅樓夢》里那位用梅花上的雪水烹茶的妙玉也不遜色。

NO.9 蒲松齡

蒲松齡久居鄉(xiāng)間,知識淵博,他自制了菊桑茶,具有補腎、抗衰老的藥效。

據(jù)說蒲松齡在山東蒲家莊的老槐樹下,擺了個“茶攤生意”。只是與其他做生意的不同,人家做生意的要收錢,而他這個“生意”則是要收故事。而且他還立下了個規(guī)矩“只要是能夠說出一個故事,茶錢便分文不取”。

于是一缸粗茶,幾只粗瓷大碗,南來北往的行人,在長途跋涉口干舌燥后,便來到他這個樹蔭底下的茶攤,歇歇腳,喝喝茶,聊聊天。

天南地北的故事,古往今來的傳說,漸漸地,蒲松齡便收集到了眾多風(fēng)格迥異的故事和素材,為他寫《聊齋》這本流芳百世的奇書汲取了眾多的靈感來源。因此,這本奇書,真的可以說是用這一碗碗的茶水成就的了。

NO.10 汪士慎

自陸羽撰《茶經(jīng)》,將茶之源、具、器、造、煮、飲、事、出、就諸事以圖文備述起,茶之一道便成了文人生涯中一件極為重要的閑雅之事。而揚州八怪中的汪士慎更是個中翹楚。

同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nóng)曾言汪士慎:“詩人今日稱茶仙?!边@位平生不嗜酒只品茶的畫家愛茶成癡,分辨得出茶與茶之間的細(xì)微差別。而閉目識茶指出此茶出自何地、采自何時,更是他的拿手好戲。

汪士慎用來煮茶的水中,天然的山泉水還算是易得之物,那花枝水必是清晨花枝上的露水,必須耐心等待露珠順著花須滴入瓶中,可見用心之苦。更高端的當(dāng)然是和妙玉同出一轍的雪水,落在花枝上的雪尤為珍貴。朋友知他有此嗜好,常以此相贈。得知鄰人焦五斗家中收藏有一年前所收的臘梅上的雪水,汪士慎持甕相求,以一幅《乞水圖》相贈。鄭板橋曾為此事寫下詩句:“抱甕柴門四曉煙,畫圖清趣入神仙。莫言冷物渾無用,雪汁今朝值萬錢。”不失為一樁茶林佳話。

有如此珍貴的烹茶之水,煎茶之時的器具更為講究——汪士慎喜以素瓷小茶爐細(xì)細(xì)煎之,煎茶之時必以松子助燃,如此細(xì)致求全,泡出的可謂是雅到極致的一杯茶。

來源: 茶道傳媒

如涉及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長安三萬里》沒有告訴你:其實,大唐也是茶的盛世!

今年的暑期檔電影,就跟眼下這天氣一樣火熱,國產(chǎn)動畫片《長安三萬里》以13.2億元排行票房第三,在豆瓣也以8.2分高居榜首。

這部電影講述的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吐蕃軍隊猛烈進(jìn)攻西南。身為大唐節(jié)度使的高適因作戰(zhàn)不利,使長安城陷入險境。困守孤城的高適與太監(jiān)一起回憶起自己和李白的往事……

電影中,群星閃耀,除了李白、高適,還有杜甫、張旭、王維、王昌齡、李邕、岑參以及“樂圣”李龜年,名將哥舒翰、郭子儀等,全是大唐的頂流。全片共出現(xiàn)了48首唐詩,《將進(jìn)酒》《別董大》《早發(fā)白帝城》等都是語文課本里必背的名篇。

唐代是詩歌的盛世,也是茶的盛世,像李白、杜甫、王維這些頂流大咖都有茶詩傳世。

“詩仙”“詩圣”“詩佛”的茶詩

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

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

朝坐有余興,長吟播諸天。

——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詩仙”李白的這首茶詩,被稱為中國茶史上第一首詠茶詩,而李白為仙人掌茶打call,妥妥地蹭了一把名人的流量。當(dāng)然了,李白《將進(jìn)酒》里“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用來形容茶亦無不可。

落日平臺上,春風(fēng)啜茗時。

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翡翠鳴衣桁,蜻蜓立釣絲。

自今幽興熟,來往亦無期。

——杜甫《重過何氏五首之三》

啜茗題詩,無不洋溢著濃濃的春日閑趣。杜甫這位多以憂國憂民面目出現(xiàn)的詩人也有閑情逸致的一面。

公門暇日少,窮巷故人稀。

偶值乘籃輿,非關(guān)避白衣。

不知炊黍谷,誰解掃荊扉。

君但傾茶碗,無妨騎馬歸。

——王維《酬嚴(yán)少尹徐舍人見過不遇》

宋代大文豪蘇軾品評王維時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蓖蹙S的詩中有禪意,甚至連名和字合起來都暗含禪機——釋家長者維摩詰,故有“詩佛”之別號。王維另有涉茶詩《贈吳官》,寫的是茗粥。

這三位詩人的茶詩,這是大唐茶詩的“冰山一角”。據(jù)統(tǒng)計,《全唐詩》中共有187位詩人寫過660多首茶詩(詠茶詩和涉茶詩)。其中,白居易最多,有64首。

從茶香四溢的唐詩里,我們也看見了一個茶的盛世。有唐一代,也創(chuàng)造了多項中華茶史之最,是中國茶文化的第一座高峰。

1

世界茶學(xué)開山之作

陸羽《茶經(jīng)》

“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xué)事春茶?!?/p>

《茶經(jīng)》是世界首部茶學(xué)專著,全書共三卷十章,對茶的起源、產(chǎn)區(qū)、采造、器具、煮制、品飲、禮儀、史料等方方面面都進(jìn)行了系統(tǒng)而全面的梳理。

宋·百川學(xué)海本《茶經(jīng)》是現(xiàn)存最早的《茶經(jīng)》版本

《茶經(jīng)》也讓“茶”得以真正成為茶,而此前茶還有“槚”“蔎”“茗”“荈”“荼”等諸多別名。茶的正式定名,進(jìn)一步推動了茶的推廣與傳播,并深深植入日本、朝鮮、越南等深受中國文化滋養(yǎng)的國家語言之中。

更重要的是,《茶經(jīng)》的問世,將飲茶從滿足生理之需上升到美學(xué)、藝術(shù)乃至“道”的崇高境界?!安柚疄橛?,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薄熬袃€德”正是全書的精神內(nèi)核。

湖州長興大唐貢茶院鴻漸樓里的陸羽像

湖州陸羽青塘別業(yè)前的“精行儉德”牌坊(楊巍 攝)

陸羽開創(chuàng)的是茶道,也是飲茶的盛世?!恫杞?jīng)》誕生后,“天下益知飲茶矣”。(《新唐書?陸羽傳》)直到1200多年后的今天,陸羽和《茶經(jīng)》,依然照亮心靈,賦予力量,激勵著我們一路前行。

2

最早明確提到“茶道”

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越人遺我剡溪注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cè)餄{。

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湖州妙峰山上重建的皎然塔及塔上鐫刻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詩(楊巍 攝)

這是唐代著名詩僧皎然所作的茶詩。他俗姓謝,是謝靈運的第十世孫。他的詩歌寫得很好,格調(diào)清淡閑適。他還有詩歌理論著作《詩式》,被人們推為古代詩歌理論著作的典范。

皎然和“茶圣”陸羽乃忘年交。“孰知茶道全爾真”是最早明確提到“茶道”的文字記載。

3

最早的寶塔茶詩

元稹《一字至七字詩·茶》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zhuǎn)麹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后豈堪夸。

——《一字至七字詩·茶》

元稹與白居易,是唐代詩人友誼的典范,二人皆提倡通俗寫實的詩風(fēng),并稱“元白”。而且,這兩位兄臺都很愛茶,把茶詩寫出了新花樣。

寶塔體詩,以一言起,字?jǐn)?shù)如遞增數(shù)列,由一個字到七字句成韻,因而又稱“一字至七字詩”“一七體詩”。對仗工整,讀來瑯瑯上口,聲韻和諧,節(jié)奏明快。

元稹像

4

最著名的茶詩

盧仝《七碗茶歌》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

——《七碗茶歌》

這首詩實際上是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的節(jié)選,也是全詩最精彩的部分。因而,該部分被后人稱為“七碗茶歌”。

明·丁云鵬《盧仝烹茶圖》

全詩奇譎特異,句式長短不拘,錯落有致,行文揮灑自如,直抒胸臆,一氣呵成。該詩膾炙人口,流傳甚廣,影響深遠(yuǎn),堪與陸羽《茶經(jīng)》齊名,盧仝也因此被奉為茶之“亞圣”。

5

現(xiàn)存最早的茶書法

懷素《苦筍帖》

唐·懷素《苦筍帖》

這是一通手札,其書云:“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徑來。懷素上?!?/p>

2行共14字,比今天的微博還簡練,大意是:我這兒的苦筍、茶都非常好,可約!

懷素的書法,狂傲不羈,與“草圣”張旭齊名,稱“顛張狂素”。

此帖寥寥數(shù)字,紙短情長,無不洋溢著期待友人來訪的盛情。這些有溫度的文字,要比當(dāng)今微信里冰冷生硬的字體、無厘頭的表情包,不知道要親切多少!

6

現(xiàn)存最早的茶畫

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

(↓↓↓請翻轉(zhuǎn)手機屏90°察看)

唐·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宋摹本)

此畫是目前較為公認(rèn)的史上首幅茶畫,原作已佚,現(xiàn)傳世為宋摹本。

此畫據(jù)唐?何延之《蘭亭記》所作,再現(xiàn)了千年前的一場騙局。僧辯才持有王羲之《蘭亭序》,令唐太宗垂涎,多次索要,都沒成功。無奈,只好靠騙。太宗命監(jiān)察御史蕭翼喬裝成書生,騙取辯才的信任后,趁其不備,將《蘭亭序》收入懷中,回京復(fù)命。

畫的左下角,一侍者執(zhí)茶筴,望著茶釜,旁邊的童子端著茶碗等候,茶香裊裊。

7

最早的貢茶加工場

湖州長興貢茶院

紫筍茶是唐代著名的貢茶。因其芽葉微紫,嫩葉背卷似筍殼而得名,陸羽在《茶經(jīng)·一之出》中所指出的好茶原料標(biāo)準(zhǔn)——“紫者上”“筍者上”“葉卷上”,大致就是以紫筍茶作為參照的。

今人制顧渚紫筍茶(楊巍 攝)

紫筍茶主產(chǎn)于湖州長興,與其山水相連的陽羨(今江蘇宜興市),亦有產(chǎn),皆深得陸羽的垂青。他把茶推薦給浙西觀察使李棲筠,后被列為貢茶(宜興產(chǎn)稱“陽羨茶”),并于770年在湖州長興設(shè)立了史上首座貢茶加工場——貢茶院。

湖州長興大唐貢茶院

8

現(xiàn)存最早的金銀茶具

法門寺地宮金銀茶具

1987年,陜西扶風(fēng)縣法門寺地宮中出土了一套金銀的茶器,系唐僖宗向法門寺提供的供養(yǎng)、,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時代最早、級別最高、最為完整的唐代宮廷金銀茶具。另外,還有一件淡黃色琉璃茶托、茶碗亦是美輪美奐。

唐·素面淡黃色琉璃茶托、茶碗

(陜西法門寺博物館藏,楊巍 攝)

就功能而言,這套茶器可分為貯茶器、炙茶器、取量器、貯鹽器、取水器、點茶器、衛(wèi)生用具和茶點容器,盡顯大唐宮廷茶生活的奢華。

9

最早的“茶禪一味”

趙州從諗“吃茶去”公案

佛家亦尚飲茶,有“茶禪一味”之說。其源頭便是趙州從諗禪師著名的偈語——“吃茶去”。

河北趙縣柏林禪寺

中唐以后,茶成“比屋之飲”,寺院中,飲茶之風(fēng)也很盛行。除提神、助消化、抑制性欲之功外,茶在僧人的精神生活中亦可助禪思、悟禪理。

以茶入禪,以茶悟禪,以茶釋禪,茶禪互參。當(dāng)“茶禪一味”隨遣唐僧東渡,與日本文化相結(jié)合,開出了“日本茶道”這朵新花。

日本茶道是禪宗、茶與日本文化的結(jié)合

10

最早提出“茶德”

劉貞亮《茶有十德》

以茶散郁氣,以茶驅(qū)睡氣。

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除病氣。

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

以茶嘗滋味,以茶養(yǎng)身體。

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

——《茶有十德》

“茶德”一詞,最早便是出自劉貞亮歸納的《茶有十德》。

他第一次總結(jié)了飲茶對于保健、感官、心靈的作用,茶不僅是“南方嘉木”,更是“有德之物”,與陸羽所倡導(dǎo)的“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一脈相承。為人處世當(dāng)如茶,有著高尚的“茶德”。

大唐詩茶風(fēng)流

讀詩,品茶,品味經(jīng)典,品味大唐。

不論是詩,還是茶,在詩韻茶香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群星閃耀、波瀾壯闊的盛世。

文字 | 右然

來源:茶道CN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文化|古代名人和茶的那些事兒

  NO.1茶圣·陸羽

  “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

圖1|來源網(wǎng)絡(luò)

  陸羽,唐代著名茶學(xué)家,精于茶道,嗜茶如名,被世人稱之為“茶圣”。他一生遍歷山水間,采茶覓泉,聞香品茗,或與茶農(nóng)交流經(jīng)驗,寫下所見所聞,并根據(jù)長年考察的記錄,終于,著作出世界第一部關(guān)于茶葉的專著——《茶經(jīng)》,從此,這部著作開啟了一個中國茶時代,影響深遠(yuǎn)。

  NO.2茶仙·盧仝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圖2|來源網(wǎng)絡(luò)

  盧仝(tóng),唐代詩人,精于詩文,卻也好茶成癖,有《茶譜》流傳于后世,與陸羽的《茶經(jīng)》齊名,被世人稱之為“茶仙”。最為人所傳頌的“七碗茶詩”道出了盧仝對茶的癡迷,“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七碗茶詩》后來傳到日本,日本茶道深得其意境精髓。

  NO.3別茶人·白居易

  “不寄他人先寄我,應(yīng)緣我是別茶人”

圖3|來源網(wǎng)絡(luò)

  唐代寫茶詩最多的人非白居易莫屬了,他的一生,終日與茶相伴,一生中寫了不少于65首與茶有關(guān)的詩。他癡愛喝茶,喜歡和愛茶人一起品茗,而且還善于辨別茶的好壞,自稱“別茶人”。有次他收到好友寄來的忠州新茶,便迫不及待地先要品茗一番,隨后將此事記述在《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一詩中,并說道“不寄他人先寄我,應(yīng)緣我是別茶人”。

  NO.4茶器師·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

圖4|來源網(wǎng)絡(luò)

  皮日休,晚唐杰出文學(xué)家,在詩和茶方面造詣非常高。皮日休對飲茶器具很有研究,本身也會自制精美的“襲美茶具”。其創(chuàng)作的《茶中雜詠》十組詠茶詩歌,再現(xiàn)了古人飲茶的生活禮儀,并細(xì)列出茶塢、茶筍、茶籝、茶鼎、茶甌等茶器種類,讓人不得不感嘆古人在飲茶用器方面之精細(xì)和情趣水平之高。同時也為我們了解唐代茶文化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

  NO.5以茶助學(xué)·李清照

  “每飯罷,坐歸來堂,煮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分勝負(fù),為飲茶先后”

圖5|來源網(wǎng)絡(luò)

  宋代著名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和她丈夫有一段與茶有關(guān)的趣事:在旅居青州時,兩夫婦常以茶打賭猜書,約定,由一人講典故,讓另一人說出在某書某卷某頁某行,獲勝一方可優(yōu)先喝茶。有一次,趙明誠說錯了,正喝著茶的李清照“噗嗤”一笑,不僅茶沒喝到,還弄濕了自己一身。這對佳人才子,一邊飲茶一邊考記憶,為我們留下了“飲茶助學(xué)”的美談。

  NO.6自創(chuàng)江南第一名茶·張岱

  自稱“茶淫枯虐”

圖6|來源網(wǎng)絡(luò)

  在宋代,有一種名叫“日鑄雪芽”的茶,曾被選為貢品,但到了明代,“日鑄雪芽”的地位就沒落了。茶癡張岱怎甘心“日鑄雪芽”的沒落,幸好他善于茶事,精于鑒水和制茶,于是便招募技藝先進(jìn)的人與他一起改革日鑄雪芽的制法,用松羅茶的制法提升雪芽品質(zhì),再加入茉莉進(jìn)行炒制,結(jié)果制出的茶一時間名聲大噪?!叭砧T雪芽”經(jīng)過張岱改造后被稱為“雪蘭茶”,并成功打敗松羅茶在當(dāng)時的地位。難怪乎張岱會戲謔地稱自己為“茶淫枯虐”。

  NO.7君不可一日無茶·乾隆

  “龍井新芽龍井泉,一家風(fēng)味稱烹煎”

圖7|來源網(wǎng)絡(luò)

  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是一位十足的茶癡。在六下江南,微服私訪期間,不忘飲遍江南的茗茶。龍井茶之所以能夠聲名遠(yuǎn)揚,成為名茶之首,還得拜乾隆御賜。六下江南五次為西湖龍井作詩,有這么強大的代言人代言想不紅也難了。而且乾隆一生嗜茶如命,到了萬年更甚。85歲的乾隆想隱退讓位,朝中大臣有所顧慮便進(jìn)諫道:“國不可一日無君!”乾隆便回道:“君不可一日無茶!”可見晚年的乾隆,癡茶已經(jīng)到了病茶的地步。

  NO.8用茶來換聊齋故事·蒲松齡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圖8|來源網(wǎng)絡(luò)

  《聊齋志異》里的故事很多來自民間傳說,而這些民間故事,是蒲松齡用茶換來的。久居鄉(xiāng)下的蒲松齡,利用自己淵博的知識,自制了一款具有補腎、抗衰老功效的菊桑茶。這茶可不是給自己飲用的,他在鄉(xiāng)下建了一個茅亭,為過往的行人提供這些桑菊花茶,飲茶的人不需要付茶費,只需口傳分享自己聽過的故事和傳說。這些用茶換來的故事,后來成為了《聊齋志異》多篇小說的素材來源。

  NO.9揚州八怪·汪士慎

  “啖茶日日寫梅花,要將胸中清苦味,吐作紙上冰霜椏”

圖9|來源網(wǎng)絡(luò)

  汪士慎,清畫家,“揚州八怪”之一,自稱有“茶癖”。他一生品茶無數(shù),視茶為友,對各種茶葉的形狀和味道如數(shù)家珍。他喝茶從來不喝泡茶,他用來煮茶的水也只取三種,分別是山泉、雪花和花須水,必須有專用的茶具煎茶,可謂真“茶癖茶仙”了。

  NO.10日本茶道大師·千利休

  “和、敬、清、寂”

圖10|來源網(wǎng)絡(luò)

  千休利是日本茶道集大成者,他吸收前人的禪茶思想,提出日本茶道的四大內(nèi)涵——“和、敬、清、寂”,創(chuàng)造一種簡索清寂為本體的日本茶道文化,并結(jié)合當(dāng)時日本的各種茶文化,將其進(jìn)一步的完善,最后才使得日本茶道最終成型。

找到約56條結(jié)果 (用時 0.004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相關(guān)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