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茶碗泡茶

找到約402條結(jié)果 (用時 0.004 秒)

從早期的煮茶到后期的泡茶,中國人喝茶的方式變化太大了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jì)錄,已經(jīng)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證據(jù)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xí)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chuàng)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xí)慣、種植茶葉的習(xí)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唐、宋兩朝的雅士,多喜愛“團茶”,就是一種重約40克且表面雕有龍鳳紋樣的小茶餅。

  唐人飲團茶時,習(xí)慣先將茶餅掰開揉碎,然后,放在火苗上炙烤,當(dāng)茶葉被烤碎成粉末后,再投入鍋中放入香料一同熬煮。陸羽認為,這種飲茶的方式會破壞茶葉的本味,所以,便加以改良,創(chuàng)造了“煎茶”之法。

  所謂“煎茶”,就是將茶餅以炙、碾、羅三道程序進行初步處理,隨后,再將被加工成小顆粒的碎末放到火上加水煮透。宋人在喝團茶時,再次改良了“煎茶”的技法,并引申出“分茶”與“斗茶”等茶文化。隨著茶文化的變遷,流行的茶器亦在潛移默化中發(fā)生改變。

  宋代最流行的,就是適用于點茶的黑釉建盞。在當(dāng)時,還沒有老北京喝茶時用的“蓋碗”。不過,在宋朝時期,就已出現(xiàn)了用于托茶盞的茶托,工匠將其制作出來與茶杯配套使用,此物大受茶客歡迎。在南宋時期,又有茶客在茶盞上加了一層蓋,這才讓宋朝的茶具有了今日“蓋碗”的雛形。

  雖說,蓋碗出現(xiàn)于宋代,但蓋碗成為明清兩朝風(fēng)靡全國的茶具,還要歸功于朱元璋。

  朱元璋是我國歷史上為數(shù)不多的草根皇帝,出身貧寒的他在喝茶時自然沒有那么多講究。朱元璋覺得,源于唐宋的團茶是一種奢侈品,每一塊茶餅都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所以,命令屬下改良茶藝,“罷造龍團,惟令采芽茶以進”。

  自此之后,點茶法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泡茶法取而代之?;实鄄辉亠嬘霉に噺?fù)雜的點茶,民間茶客自然上行下效,開始琢磨泡茶。泡茶的技法相對簡單,只需將茶葉放在碗中,然后用沸水進行沖泡即可,自是玩不出什么花樣。

  所以,明清茶人將對煎茶、點茶上的講究放在茶器上,開始在茶具上一較高下,突顯風(fēng)雅。明朝時期,經(jīng)營茶葉的匠人創(chuàng)造了“炒青”法,這種技術(shù)革新讓明代茶葉的喝法與制作工藝發(fā)生了劇變。散茶成為茶葉市場上的新寵。茶客在品茶時,除了要咂摸茶水中的滋味之外,還熱衷于觀察經(jīng)熱水沖泡的茶葉本身是否完整,顏色是否明亮。

  明代誕生的“文士茶”則更加考究,那些滿腹經(jīng)綸無從施展的落魄文人們,或隱居在深山老林之中,或寄身于素雅的幽室內(nèi),或端坐于涓涓細流之畔,在清新雅致的環(huán)境中燒上一壺沸水,沖一杯濃淡相宜的茶水。在文人雅士看來,越是小巧精致的茶具,越能夠彰顯雅致的情趣。

  清朝的茶文化首先興盛于宮廷,清帝大多是愛茶之人。由于康熙帝尤愛簡單樸素的蓋碗,是以蓋碗在宮廷迅速流行開來。王公大臣見狀紛紛效仿,使得蓋碗飲茶的風(fēng)氣得以上行下效。為了滿足上流社會的需要,清代的官窯燒制了大量蓋碗,民窯則緊隨其后,批量制造了適合大眾使用的蓋碗。

  清中期以后,蓋碗的形制終于定型。在茶碗上是一枚恰到好處的圓蓋,下方又放置一枚與蓋形狀相同但口徑更大的茶碟。蓋、碗、碟三者合一,成為時人最喜歡的茶具。文人雅士將其命名為“三才碗”,正應(yīng)了“天、地、人”三才的寓意。茶蓋指代的是包羅萬象“天”,茶碟則代表承載萬物的“地”,中間的茶碗則謂之“人”。

  坐在桌前,悠然地端起一杯清茶,一瞬間似乎宇宙萬物都在小小的蓋碗之中,茶客在天地人交融的自然之道中怡然自得。魯迅先生曾在《喝茶》這篇文章中如是說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于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憋@然,魯迅先生是愛茶之人,亦深知蓋碗于茶道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蓋碗這種茶具沖水方便、出湯速度快,且可以使用蓋過濾茶渣,可以說是最方便的茶具了。茶客對飲茶的要求,無非“察色、嗅香、品味、觀形”四點,使用蓋碗作為茶具,這四項要求都能得到滿足。相比于將茶葉燜熟的茶杯、易使香氣揮發(fā)的茶壺,蓋碗無疑是最能保證茶水品質(zhì)的茶具。

  并且,在使用蓋碗飲茶時,古人還總結(jié)了幾點使用法寶:

  1、用蓋碗品茶,杯蓋、杯身、杯托三者不應(yīng)分開使用,否則,既不禮貌也不美觀。

  2、品飲時,揭開碗蓋,先嗅其蓋香,再聞茶香。

  3、飲用時,手拿碗蓋撩撥漂浮在茶湯中的茶葉,再飲用。

  4、在閩南一些地區(qū)常以蓋碗泡茶后再分茶,在北方地區(qū)通常用蓋碗泡茶后就直接飲用。

  喝茶時,僅需將蓋半開半閉,既能在飲茶的同時隔離茶渣。若覺得茶葉的濃淡不均,亦可用蓋在茶水表面輕描淡寫地一刮,讓茶水在茶碗內(nèi)上下翻騰,與茶葉充分混合,可謂絕妙啊。

  參考資料:

  【《中國茶文化》、《團茶》】

  注:內(nèi)容轉(zhuǎn)自山川文社,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蓋碗泡茶的暗號

蓋碗,簡稱三才碗。由蓋、碗、托組合而成,“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取天地人三才之意”。

有不少人喜歡用蓋碗泡茶,在家里或者是一般場所用蓋碗喝茶隨心、舒適一些沒關(guān)系,但是如果有客人那就要講究一些了,畢竟,不能失禮了呀。

蓋碗泡茶禮節(jié)

在泡茶前主人要先說出準(zhǔn)備好的茶種類,詢問客人喝什么茶。然后簡要地介紹一下所沖泡的茶葉名稱、產(chǎn)地、品質(zhì)特征、沖泡要點及文化背景等,讓客人仔細欣賞茶的外形、色澤和干香。

茶水只能倒七分。給客人倒茶時茶水永遠不能讓蓋碗里的水滿出來,七分滿就夠了,太多水的話容易燙到手,而且對客人不禮貌。

蓋碗上茶時,主人不能隨意翻開碗蓋續(xù)水。那主人怎么知道你的茶碗里該續(xù)水了呢?這里有巧妙,只要你把碗蓋拿起來,靠在蓋碗的托碟上。這個動作就等于告訴主人碗里該續(xù)水了。

在用蓋碗喝茶的時候,主人切忌當(dāng)著客人的面潑茶水。如果客人讓你感應(yīng)厭煩,你恨不能頓時轟他走。一般也不用動嘴,只要把碗里的剩茶往地上一倒,就算是告訴對方你是什么意思了,所以喝茶最忌諱當(dāng)著人的面潑茶水。

用蓋碗喝茶,有時候會碰到一個很尷尬的局面,就是燙到手,如果燙到重要的客人,很可能準(zhǔn)備完成的大單子就飛了,為了預(yù)防有這種時候,你需要換一個好用不容易燙手的蓋碗。

蓋碗泡茶如何才能不燙手?

如下圖,一只不燙手的蓋碗,蓋碗碗沿要比較外撇,注水的最高位置,離蓋碗邊緣有一段較大的距離。這樣器型的蓋碗,即使注滿水,捏著邊緣也不怎么燙。

蓋紐做的比較高,凹下去部分和蓋有些距離,不容易燙到手指。

除了蓋碗,注水量和倒茶手法也是會造成燙手的原因。

泡茶時,茶葉投置到蓋碗后,入水只要水蓋過茶葉即可,不宜過多。有的人入水時很喜歡把水倒?jié)M蓋碗蓋住,這樣不燙才怪。

倒茶時用拇指和中指拿住蓋碗兩側(cè)口沿上,食指壓住茶蓋,不偏不歪。沿著公道杯慢慢向下讓茶水緩緩流出。

蓋碗擺放有門道

每一種蓋碗的擺放(茶陣),都蘊含了其各自的“暗號”??旄【巵砹私庖幌掳?

1

茶蓋朝下靠茶托

這種方式擺放的含義是客人需要添水了,茶館小二看到便會立馬給你添水。

2

茶蓋上放東西

這種情況一般是客人短時間離開,但是還是要回來喝茶的,暗示茶館的老板不要把茶收走。多數(shù)人會放片樹葉,除了樹葉還可以在茶蓋上放其他小東西,如火柴、石子都行。

3

茶蓋朝外斜靠茶托

古代幫會很多,如果外地幫會的人遇到困難,想尋求本地幫會人的幫助,就會如此擺放茶具。茶館小二看到這種暗語后,會在茶館尋找,介紹兩方認識。

4

茶蓋立起放茶碗旁

這種放置方式一般都是熟人才會這樣,意思是要賒賬。如果朋友在場,錢沒帶夠,這樣暗示老板,下次再補,就能避免尷尬。一般只有熟人才可以“刷臉”哦,新客“刷臉”就難了。

5

茶蓋朝上放進茶碗

這種放置就是告訴茶館老板,自己喝完了要走了,可以收拾桌子了。

來源:茶館網(wǎng)

若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蓋碗茶與蓋碗泡茶丨蓋碗的由來及用法

相信常喝茶的人,對蓋碗肯定是不會陌生的。如今,蓋碗已經(jīng)成為生活中泡茶的常見器具。

在我們平時所看的清宮劇中都會有出現(xiàn)蓋碗的身影,只是那時候蓋碗的用法跟現(xiàn)在我們了解到的用法似乎很不一樣。

▲《延禧攻略》中皇上使用蓋碗飲茶

這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蓋碗茶和蓋碗泡茶的不同之處。

 先來了解一下蓋碗的發(fā)展由來:

這就要追溯到唐代了。

唐人李匡乂《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huán)碟子之央,其杯遂定。即命匠以漆環(huán)代蠟,進于蜀相。蜀相奇之,為制名而話于賓親。人人為便,用于世。是后傳者更環(huán)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唐代建中年間,西川節(jié)度使兼成都府尹崔寧和他的女兒都很喜歡喝茶,但是當(dāng)時喝茶的茶具簡陋,僅杯盞一支。崔寧之女,玉手纖纖,手持茶杯太過燙手,便突發(fā)奇想用碟子承托茶杯,這樣就不用直接接觸滾燙的茶杯了。主意雖好,但卻有個bug,就是茶杯容易傾倒。

還好她久待閨中,閑來無事,又研發(fā)出了升級版。在碟子中央做個蠟環(huán)用以固定茶杯,后來用漆環(huán)代替蠟環(huán),既美觀又實用。她將這一研發(fā)成果告訴了她的父親,就這樣,最早的茶托便出現(xiàn)了。

 

明朝朱元璋廢團茶,過去的煎茶、點茶法失勢,對應(yīng)的越甌、建盞一類的茶器也隨之沒落。取而代之的是泡茶法,這時茶碗就有了蓋子。只是尷尬的是,底托又不見了,一直到了明末清初,托才回來,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三才杯。

“三才杯”,所謂三才,即天地人。茶蓋在上謂之天,茶托在下謂之地,茶碗居中謂之人。

 

蓋碗茶

 

明清時期,也就是我們電視劇中看到的,古人直接端起蓋碗就喝的茶,叫蓋碗茶。

 

至今流行于中國四川一代。

 

一人一盅,先用滾水溫一遍杯,放入茶葉,盛水加蓋,茶倒七分滿,一手持托,一手持蓋,先嗅其蓋香,再輕輕拂去茶葉,留一條小縫舉到嘴前小啜,喝完再續(xù)。

 

▲《紅樓夢》中黛玉文雅的喝蓋碗茶

 

喝蓋碗茶的時候,「天」「地」「人」不該分開,既不禮貌也不美觀。而品茶的動作,更是要流暢,托杯的手不能抖,留縫的角度也要恰好,這樣才能有品茶時候的怡然自得。

 

蓋碗泡茶

 

到了今天,蓋碗更多的被當(dāng)做“主泡器”來使用,就是用蓋碗出湯,使茶水分離。

因其泡茶更加方便,不僅能夠清晰地觀察茶葉,更是方便出湯,后期清洗起來也方便,蓋碗變成了現(xiàn)在最受歡迎的泡茶器具。

 

 

剛學(xué)習(xí)使用蓋碗泡茶的朋友總是覺得蓋碗很不好控制,容易被燙,不知道該如何使用。

下面幾個要點請大家記住了,然后勤加練習(xí),一定會愛上用蓋碗泡茶的。

 1選購不容易被燙的蓋碗

選購蓋碗的原則是:

Ⅰ、輕便趁手

這樣的蓋碗拿起來輕松,更容易使用。

 Ⅱ、撇口高于碗身且寬

注入的沸水離碗口有一定的距離,更不容易燙手。

Ⅲ、蓋鈕高

蓋鈕短的蓋子,手指放在上面會短距離的接觸到沸水的溫度,會很燙不好拿。相應(yīng)的蓋鈕高就不會那么燙手。

 ▲選購時應(yīng)選擇圖中右邊的蓋子

2注水不宜太滿

對于剛學(xué)習(xí)使用蓋碗的朋友不用心急,泡茶時不要將水注得太滿,先把控制蓋碗的手勢練熟了,再慢慢摸索使用蓋碗的技巧。

 3拿蓋碗的手勢很重要

正確的手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端住蓋碗的碗沿,食指抵扣住蓋鈕,把蓋子流出一條便于出湯的縫隙,再拿起蓋碗傾斜將茶湯倒出。

千萬不要直接拿起碗身,會非常燙。

還有一種出湯方式,更加實用哦。

用大拇指按住蓋鈕,其余四指扣住碗身的碗底,拿起傾倒,動作干凈流利,非常適合初學(xué)者。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wǎng)絡(luò)

好了,關(guān)于蓋碗就介紹到這里,如果您對蓋碗有更多的感悟和好奇,歡迎留評,分享更多與茶相關(guān)的小知識哦。

來源: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
 

 

找到約393條結(jié)果 (用時 0.002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9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