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茶褐素使茶湯葉底

找到約258條結果 (用時 0.017 秒)

關于滇紅茶的六大“謊言”

關于滇紅茶的“謊言”,滇紅茶作為文明遐邇的世界名茶,是不會說謊的,有意、無意說謊的是人,由于市場宣傳的需要、其他人的誤導、和認知的不足,導致一些錯誤的說法(我這里標注為加引號的謊言)也是難免的,其他行業(yè)也一樣,理清是為了更好的發(fā)展。包括我這篇文章,隨著科研的深入和工藝的改進,可能也將會成為一個謊言,這些都是可能的,我們只要遵循內心的想法,只要當下我們的認知是這樣的,就是有積極意義的。

好,言歸正傳。一個一個按數(shù)字排列來。

1、滇紅茶都是薯香。

錯。高溫烘焙的滇紅茶才會出現(xiàn)薯香,按照我的試驗,超過100度的高溫、茶本身濕度不夠和時間足夠長,會出現(xiàn)薯香。市場上大部分的曬紅、包括我們的曬紅茶就幾乎沒有薯香的。

有人會說,你舉的都是曬紅的例子,烘干的滇紅茶都是薯香。也錯,烘干的滇紅茶(以下簡稱“烘紅”)可以完全沒有薯香,也可以是花果香,不信你去找我們后月編號為900的烘紅試試。

2、花香是有添加的。

錯!

花香,或者說花果香,鮮葉沒有明顯問題如農(nóng)殘、或者長時間運輸?shù)膼瀴?,通過正常的紅茶工藝,絕無任何添加,迷人的花果香自然產(chǎn)生。關于這個,可以喝喝外地的武夷山的正山小種、祁紅、和云南茶區(qū)工藝正常的曬紅包括我們后月第一款眾籌曬紅。

3、紅茶是全發(fā)酵茶。

這句話的全文是:綠茶是零發(fā)酵茶,紅茶是全發(fā)酵茶,青茶是半發(fā)酵茶。我認為這句話非常的不準確,鮮葉從茶樹上采摘下來,就開始發(fā)酵了,嚴格來說,按照目前各大茶類的工藝,就沒有零發(fā)酵茶。

綠茶以龍井為例。我們來看看龍井的國家標準中關于工藝的部分:

4.6加工

4.6.1加工器具:傳統(tǒng)炒茶灶,電熱炒茶灶或其他加工機械。

4.6.2加工工藝:鮮葉攤放、青鍋、攤晾回潮、輝鍋。

4.6.3加工技術:手工加工采用“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壓”等傳統(tǒng)手法。

龍井國標明確規(guī)定,工藝有鮮葉攤放。據(jù)我了解龍井的生產(chǎn)工藝,不少還有曬鮮葉這個環(huán)節(jié),龍井鮮葉攤放,一般要走水20%左右,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20%的走水在自然常溫條件下,約需4-8個小時,這么幾個小時的攤放,發(fā)酵是難免的,而且發(fā)酵還算有一定程度。

以曬紅為例,很多曬紅沖泡品鑒時會有青雜味,就是發(fā)酵不夠的結果。

以烘紅為例,老紅茶會越來越醇和,不少茶友就喜歡喝老紅茶,你能說這些紅茶是100%發(fā)酵的么?100%發(fā)酵,后期完全沒有轉化空間,其另外一個結果就只有變質。

從紅茶的發(fā)酵工藝也很容易理解為什么做不到100%發(fā)酵。紅茶發(fā)酵都是堆放成一小堆,常見重量都在5公斤以上,厚度大概10cm以上,發(fā)酵過程中就算翻堆,也是做不到完全均勻的,發(fā)酵快的部分發(fā)酵度夠了,就要出茶去干燥,否則會有腐爛感,這個時候發(fā)酵輕部分其實發(fā)酵是不足的。

紅茶發(fā)酵堆放中(沒堆完)

所以紅茶不可能是100%發(fā)酵的。

這句話我覺得可以修改為:綠茶是輕發(fā)酵茶,紅茶是重發(fā)酵茶,青茶是中發(fā)酵茶。

4、滇紅茶湯色黃亮,是因為是古樹茶做的。

錯。紅茶湯色黃亮,是因為沒有做到位,和是否是古樹茶一毛錢關系都沒有。紅茶要具備紅湯、紅葉(底)的特征。

紅茶的葉底

5、你看我這個條索這么粗壯,是古樹紅茶。

錯。條索粗壯和工藝有極大關系,和是否是古樹茶關系不大。

當然,如果相同的工藝,古樹茶的采摘普遍偏老、古樹茶鮮葉本身也略粗壯,做出來的條索會顯粗壯一些。但市場上關于古樹紅茶條索的認知大部分都是為了誤導消費者,為了以次充好。

紅茶條索的對比

以上圖為例,是不是下面的紅茶條索更粗壯,上面的紅茶顯細?其實上面的是古樹茶,下面的不是古樹茶。紅茶加工過程中,根據(jù)鮮葉的質量情況,需要調整鮮葉菱凋的程度、和揉捻的松緊度,揉捻的緊加壓揉條索自然就會顯細,揉捻不加壓,條索就會顯粗壯。

今天看了一篇公眾號文章,說拋條和緊條只和出湯快慢有關系,其他的都是為了忽悠,其實不是這樣的,說明作者沒有實際進入生產(chǎn)加工環(huán)境,沒有真正了解拋條和緊條的用處。我舉兩個例子,用來發(fā)酵熟茶的生茶需要做成緊條,有發(fā)酵品質會更好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減少發(fā)酵的損耗,做成緊條發(fā)酵出堆的熟茶碎末會少很多;再又我們在做紅茶的過程中,如果加壓揉會造成揉碎(和季節(jié)、萎凋程度都有關系),我們就會選擇做拋條。

所以,條索粗壯的是古樹紅茶,是錯的。

6,滇紅茶茶湯越紅越好。

錯。結合上面這個問題,我們來說說紅茶湯色的形成。

紅茶的湯色主要是有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構成,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分別為多酚類物質轉化的不同階段,而這三種物質不同的比例,決定了紅茶的湯色和品質。

茶紅素,是紅茶氧化產(chǎn)物中最多的一類物質,紅茶中含量約6%-15%,茶紅素溶于水,水溶液為深紅色,刺激性較弱,滋味甜醇。對茶湯滋味與湯色濃度起極重要的作用。因為紅茶素的存在,紅茶的茶湯為“紅色”。

茶紅素含量并不是越高越好的,其含量過高有損品質,使茶味淡薄,湯色變暗。

茶褐素,主要由茶黃素和茶紅素氧化聚合而成,茶褐素分子量也最大,最為穩(wěn)定。是茶湯為“紅色”的又一個原因。茶褐素含量達到6%~8%,湯色可呈現(xiàn)紅褐明亮的品質特征。茶褐素含量高對紅茶的品質不利,含量越高茶湯越暗,茶底也會越暗褐。

所以,紅茶的茶湯不是越紅越好,而是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三者的比例協(xié)調為最佳。紅茶品質不僅要求湯色要“紅”,還要“亮”,在自然光下,茶湯與杯子的接觸表面帶“金圈”。

紅茶的湯色

所以,紅茶茶湯不是越紅越好。同樣的道理,酒紅色茶湯的紅茶也不會是什么高級紅茶。

——作者呂劍鋒,就職于51普洱網(wǎng),后月眾籌茶發(fā)起人,云南后月紅茶業(yè)有限公司召集人。


越陳越香:待到陳化滿九八,普洱茶韻冠群茶

七餅緊緊壓制,摞放在一起的茶餅,幾片有一定防水作用,但又不算完全密封的筍殼,再加上在各個初制環(huán)節(jié)就被接種進普洱茶內部的微生物,共同促成了普洱茶的后發(fā)酵。

這種緊壓成型,七子一組的形式,除表面與空氣接觸少量以外,普洱茶內部基本都是缺氧狀態(tài),不僅有利于運輸和保存,更為普洱茶越陳越香所必須的厭氧發(fā)酵,提供了絕佳的環(huán)境。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普洱茶的條索,茶湯,葉底,香氣,口感都在逐漸發(fā)生變化,探尋這五個方面的奧秘,我們就可以知道普洱茶的越陳越香改變了什么。


條索的變化

在之前的專題文章中,陸離論述過普洱茶為什么是真正的固態(tài)發(fā)酵,因此即使沒有沖泡品飲,我們從外觀上就能大致觀察出一餅茶的陳化年份。

剛出廠的普洱生茶,茶餅色澤大多為灰綠或灰白,這是初制環(huán)節(jié)階段,茶葉中的葉綠素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產(chǎn)生水解導致的,也是正統(tǒng)曬青工藝的證明。

有些沒入門的茶友,可能在網(wǎng)上買過那種價格便宜,茶餅墨綠或翠綠的“老班章”新茶,這種茶看似條索好看,實則為綠茶的烘青工藝,借助高溫保留葉綠素,并殺滅了茶葉中的“酶”摧毀,使其無法越陳越香,因而不能稱為普洱茶。

使用正確工藝做出的緊壓型普洱茶,包括餅、沱、磚等,其剛制成的色澤都應是的灰綠色,隨著陳放時間的增加,色澤才會逐漸發(fā)展轉變,大致呈現(xiàn)為:灰綠色→灰青色→淺灰紅色→淺紅色→褐色→深褐色。


干倉環(huán)境下,普洱茶的外觀想達成深褐色,大約需要50年以上的陳化,此后繼續(xù)陳化至上百年乃至更久,也會一直處于深褐色,不再會有大的變化。

需要提醒的是,普洱茶倉儲環(huán)境差異對普洱茶陳化影響極大,如廣東倉就比云南倉轉化快許多,因此以上時間只是大致估量,具體茶品應具體分析。

湯色的變化

從沖泡后的湯色去感受普洱茶的越陳越香,也是把握陳期的方式之一,不同陳期的普洱茶湯色的差異,本質上是茶葉色素在不同周期的演變結果,大致呈現(xiàn)為:杏黃明亮→淺黃色→黃色→金黃色→橘黃→玫瑰紅→紅褐色→褐色→葡萄酒紅→寶石紅。

干倉環(huán)境下,普洱茶的茶湯想呈現(xiàn)出迷人的寶石紅,同樣需要50年以上的陳化,此外湯色體現(xiàn)出的色素演變比茶餅更多,這是一系列化學反應的結果。

在初制時的有氧發(fā)酵階段,毛茶中含有的兒茶素比重多達30%,當茶葉的液泡在揉捻破裂時,這些兒茶素會在多酚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作用下迅速氧化,產(chǎn)生兩種色素基團。

其中多酚氧化酶主要作用于兒茶素,產(chǎn)生茶黃素,而過氧化物酶則在酶促氧化的作用下產(chǎn)生茶紅素。

在陳化時的厭氧發(fā)酵階段,普洱茶的色素會進一步演變,以前普洱茶式微,茶學界就根據(jù)紅茶的發(fā)酵模型研究,認為茶色素的演化“路徑”為: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

這里提到的茶紅素,是一類異質的酸性酚性色素的總稱,在普洱茶、紅茶中含量豐富,初步研究表明茶紅素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被認為是茶葉中價值最大的營養(yǎng)物質之一。


但茶紅素的性質極不穩(wěn)定,非常容易轉化成茶褐素,目前還沒有建立檢測茶紅素的方法,更沒有對應的標準,這也是科研界未來要重點攻克的普洱茶重大單體物質之一。

話說回來,茶褐素的出現(xiàn),意味著紅茶的色素演化已經(jīng)結束,再往下就是茶葉霉變,這也是以前部分江浙專家聲討普洱茶不存在越陳越香的所謂依據(jù)之一。

實際上,茶紅素不僅在紅茶中有所體現(xiàn),還廣泛存在于普洱茶中,而紅茶的的茶紅素生成機理,與普洱茶又是完全不同的,下面陸離簡單為茶友們介紹具體機理:

在色素演變的前半段過程中,普洱茶與紅茶大致相同,重點是后半段的差異,與紅茶的直接轉化不同,普洱茶中的茶紅素經(jīng)過了一個“折回演化”的過程。

在湯色變化上,這一變化更加明顯。在陳放初期,普洱茶中的茶黃素居多,湯色表現(xiàn)為桔黃,當陳放一段時間后,茶紅素的出現(xiàn)會使湯色變化為桔紅色。

普洱茶進一步轉化時,茶紅素便占據(jù)了上風,湯色也變?yōu)榘导t色,而當普洱茶轉化到了某個臨界點,茶湯的通透度和紅亮度反而會逐漸提高,變幻得紅亮剔透。

導致以上湯色變化的色素演化,可以總結為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茶紅素,這個過程的重點,在于后半段時,茶褐素經(jīng)氧化作用,再次析出茶紅素。

葉底的變化

不同陳期的普洱茶,葉底色澤變化與條索相似,剛出廠時都是墨綠色,待陳化20年以上后,則逐漸轉化成暗紅色,50年陳期以上時則是褐色。

需要說明的是,有的茶友認為普洱茶陳期越長,葉底的活性會越差,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干倉環(huán)境,倉儲存放的普洱茶,哪怕已有50年陳期,條索都是肥厚,完整,富有彈性的。

而還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現(xiàn)象是,那些陳期已達70年以上的老茶,條索依然完整而富有彈性,唯獨肥厚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較薄的葉片,乃至近似“蟬翼”般的半透明現(xiàn)象。


這就涉及到普洱茶厭氧發(fā)酵的特殊性了,綠茶是不發(fā)酵茶,后續(xù)演化是霉變過程;烏龍茶是輕發(fā)酵茶,后續(xù)演化為木質化過程;紅茶是全發(fā)酵茶,它的后續(xù)演變?yōu)樘蓟^程,而普洱茶是先有氧發(fā)酵再厭氧發(fā)酵,后續(xù)演化為“膏化”過程。

“膏化”,可以說是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終極產(chǎn)物,在數(shù)十年的厭氧發(fā)酵中,普洱茶的茶多酚迅速減少,但這不是氧化作用導致的衰減,而是伴隨有縮合反應的降解。

在這個過程中,微生物及酶類物質的催化作用會將大量的茶多酚類物質降解與轉化,并合成大量新的次級代謝產(chǎn)物,普洱老茶的特殊風味物質和營養(yǎng)價值正來源于此。

換句話說,達到“膏化”狀態(tài)的普洱老茶,其葉片內的有益成分基本都以轉化為水溶物質,并隨著沖泡融入到茶湯中,為人體所吸收和感受,這也是很多“號級茶”與“印級茶”都尤其耐泡,且茶湯紅濃明亮的原因。

香氣的變化

普洱茶的香型變化萬千,但歸根結底,主要都是芳樟醇(linalool)及其氧化物組成的,芳樟醇又名沉香醇,以葡萄糖苷的形式,廣泛存在于各地茶樹中,其中云南大葉種含量最高。

采摘后的茶青,葡萄苷酶會迅速水解,芳樟醇轉為游離態(tài)形式存在,此時曬青毛茶內含的芳樟醇主要呈現(xiàn)出蘭花香,直到后陳化環(huán)節(jié),這些芳樟醇物質才會發(fā)生多種變化。

業(yè)界曾對不同年份普洱茶進行芳香類物質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了很多甲氧基苯類物質,經(jīng)研究的得知,這些物質是受到了微生物轉移甲氧基陽作用,由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和乙-甲氧基-4-乙基苯轉化而來,是普洱茶微生物發(fā)酵和氧化的結果。

也就是說,普洱茶的各種香氣,都來自于生物酶降解而產(chǎn)生的芳香類物質。與之相比,綠茶與烏龍茶的香氣很多都來自于高溫提香,與普洱茶正好相反。

普洱茶香型來源的特殊性在于微生物→酶→脂→芳香類物質,即先由微生物產(chǎn)酶,再由酶產(chǎn)脂類物質,脂又產(chǎn)芳香類物質的,全程常溫,這就為普洱茶的香型帶來了無盡的可能。


剛出廠的普洱生茶,香型多為荷香、蘭香;陳放到一定年限后,則會逐漸轉化為栗香戓木香;再放置一定年份則有較濃郁的棗香或果糖香;轉化到位時會出現(xiàn)若隱若現(xiàn)的藥香。

當然,不同的原料與地域倉儲,都會影響普洱茶香型的轉化,因此這里沒有給出具體的香氣類型和轉化時間表,普洱茶的香型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目前還缺乏化學分析和研究成果,日后陸離也會持續(xù)關注這一領域。

口感的變化

當條索,湯色,葉底,香氣的變化都被論述后,剩下的口感變化則相對難以捉摸,普洱茶是出了名的“千人千味”,個體的口感差異也很難上升到對這款茶的整體評價上,這也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同款茶品評價不一的原因。

不過公認的一點是,不同陳期的普洱茶,口感上存在很大的差異,有些老茶客甚至能通過盲品大致判斷茶品的年份,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入手,總結普洱茶在不同陳期的幾個顯著特點。

首先是苦澀的轉化,陳期短的普洱茶,口感上大多能感受到一種苦澀,但只要原料,工藝,存放良好,隨著陳期的增加,這種苦澀都逐漸會轉化為柔順與滑感。

很多70年陳以上的普洱老茶,苦澀全退,取而代之的是明顯的滑感和厚重感,這種口感是微生物和酶促反應下,兒茶素等苦味物質的轉化,和果膠類物質大幅提高。

其次是滋味的融合,很多陳期短的新茶,大量“硬物質”還沒有被降解與轉化,會出現(xiàn)雜味重,口感不協(xié)調的現(xiàn)象,給人不愉悅的品飲體驗。

這是普洱茶“未成熟"的表現(xiàn),也是發(fā)酵食品共有的問題,像新制的白酒口感辛辣,就是因為酒液中含有很多未被分解的雜醇,需要多年陳化才能變得幽雅細膩、醇厚豐滿。


比如茅臺酒為克服這一問題,會先將新蒸餾出的酒液入庫貯存4年以上,再和貯存40年、30年、20年、10年、8年、5年的陳年酒體混合勾兌,以達成較好的口感。

而普洱茶則不需要勾兌,但需要漫長的陳化,才能將這些性質各異的“雜氣”融會貫通,并向一個特定的方向轉化,其最終的產(chǎn)物就是褐色的條索與葉底,深栗色,泛油光的茶湯,似當歸又似人參的郁郁藥香,以及溫潤爽甜,順滑厚重的口感。

待到陳化滿九八,普洱茶香冠群茶。這就是普洱茶的越陳越香,一種將發(fā)酵利用到極致的古法,一種可與歲月抗衡的偉大力量。

來源:陸離茶寮,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紅茶茶湯不是越紅越好

       我們在喝紅茶的時候,有時會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有的紅茶茶湯為金黃色,而店家卻說這是很好的紅茶。于是我們心生疑惑:好的紅茶,其茶湯不應該是紅色的嗎?那么茶湯湯色是不是判斷紅茶質量好壞的依據(jù)之一呢?

  紅茶茶湯的紅色是怎么來的?

  茶湯的顏色是受各種茶色素影響的。在紅茶的加工過程中,會形成多種色素物質,比如茶褐素、茶紅素和茶黃素等等,讓原來綠色的茶鮮葉,變成了具有“紅湯紅葉”特性的紅茶。

  茶紅素越多,紅茶的茶湯就越紅。但是不是茶湯越紅就代表紅茶品質也就越好呢?事實上,紅茶湯色是由茶褐素、茶紅素、茶黃素這三種色素物質的比例決定的。

  三種色素物質分別起什么作用?

  茶紅素

  茶紅素水溶液為深紅色,對茶湯滋味與湯色濃度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有了茶紅素,紅茶的茶湯便呈現(xiàn)出我們所看到的“紅色”。茶紅素含量過高會影響品質,使紅茶口感變得淡薄,湯色變暗,所以茶紅素含量不是越高越好。而茶紅素含量太低,則會讓紅色變淺,讓茶湯變淡。

  茶黃素

  茶黃素是具有收斂性的一類色素。茶黃素是使紅茶茶湯“亮”的主要物質成分,是紅茶強度和鮮度的重要物質成分,同時也是形成紅茶茶湯“金圈”的主要物質成分。

  茶褐素

  茶黃素和茶紅素氧化聚合形成茶褐素。當茶褐素含量適當時,紅茶茶湯就是紅褐明亮的;而發(fā)酵不足會導致茶褐素含量過低。茶褐素含量過多對紅茶的品質是不利的,茶褐素越多茶湯越暗,茶底也會越暗褐。

  總的來說,茶黃素使紅茶湯色變“亮”,茶紅素使紅茶湯色變“紅”。而好的紅茶,除了湯色要“紅”,湯色要“亮”之外,對口感也有要求,口感要濃厚、鮮爽;而且在自然光下,茶湯還要帶“金圈”。

  紅茶的好壞取決于多種因素,單從茶湯湯色來說,不是越紅越好。



找到約256條結果 (用時 0.008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2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