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茶的傳說

找到約2,914條結(jié)果 (用時 0.033 秒)

被鳳岡鋅硒茶的茶香吸引來

  開門見山地說,我是被鳳岡鋅硒茶的茶香吸引來的。

  記得曾在一本書中看到過這么一段話:“在又苦又甜的茶里,可以領悟到生活的本質(zhì)和哲理?!彪m隔多年,但仍念念不忘。這話說的在理,一般的茶都是先感苦澀后覺香甜的,如我在三十歲之前不喜喝茶,但而立之后,180°大轉(zhuǎn)彎地愛上了喝茶。數(shù)十年來,喝過不少茶,北京的雙窨、天津的大葉、西湖的龍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山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巖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葉梗于滿天星隨壺凈的高末兒,都嘗試過。于眾多茶品中,我獨愛鳳岡的鋅硒茶。

  茶的生長要求是獨特的,人言“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對于茶,也是如此。很多地方產(chǎn)鋅硒茶,但是數(shù)哪兒最好呢?當然是鳳岡。鳳岡位于貴州東北部大婁山南麓的富鋅富硒地帶,全縣1883平方公里土地分布在北緯27°—30°之間,又恰好處于產(chǎn)茶黃金緯度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為鳳岡鋅硒茶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在茶界,鳳岡鋅硒茶號稱是身價6.83億元的“神茶”,我想,這不是浮夸,也非謬贊,而是事實。茶學專家陳宗懋對鳳岡鋅硒茶做出了“鋅硒同具,全國唯一”的至高評價,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在有鋅硒茶園45.21萬畝的鳳岡大地上,馥郁著濃濃的茶香,近則醉也。

  隨同散文家楊柏山、詩人艾靜走進鳳岡,深入茶園,感受鳳岡鋅硒茶之靜美與奧妙。春二月,茶園是最熱鬧的。一支悠遠的茶歌打破了寧靜的一夜,迎來初生的太陽。蒙霧漸漸散去,視野漸漸清晰。仿佛山間瞬時間冒出很多人,她們是采茶的姑娘,個個身穿白色唐裝,像映入湖底的白云;腰間夸著竹簍,已經(jīng)磨得像瑪瑙一樣光滑;她們邊采著茶邊唱著歌;唱歌的方式可多了,有山對山集體對唱的,有幾個一伙唱的,有的高歌拉唱,有的低聲附和。俯身細看茶苗,長得清新秀麗,老葉墨綠,新葉油亮,每棵嫩芽都朝著天空的方向自由生長,包裹嫩芽的兩片新葉背面還有一層細細的白色茸毛。茶樹都不高,枝椏茂盛,未采摘過,新芽很多,摘一點嫩葉放到鼻子前聞聞,一股比花更淡雅比草更清新的茶味撲面而來,不覺心曠神怡。

  文友楊柏山是個癡狂的愛茶之人,他對鳳岡鋅硒茶頗有研究,他說鳳岡人飲茶即吃茶,光喝不吃不管用,又喝又吃管大用,古往今來,鳳岡人總是把茶葉與其它一些配料制作成油茶食用,一碗油茶下肚,頃刻元氣大增。茶里有七八成的水分,故有“打水仗火”的美稱。聽了他的介紹,我不禁心動,想要嘗試一番。在鳳岡,喝鋅硒茶當然不是難事。我們走進一家茶社,點了一壺當?shù)刈钣忻匿\硒茶。

  貌美的女服務員是現(xiàn)場泡制茶的,仿古的茶具散發(fā)著飄逸的情調(diào),置放在楠木茶桌上。只見她手法純熟,麻利地拿起一只茶杯,倒入一點點茶水,隨著她的手腕有節(jié)奏的扭動,水在杯中跳起了美麗的舞蹈,又像似她手中的玩偶,任由其擺布。隨后,她倒掉了杯中的水,再從茶葉罐中熟練的抓了一部分茶葉到杯中,加入水,輕輕的搖晃幾下,然后再次過濾掉茶水,重新加入滿滿的一杯水,輕輕的抓起杯蓋蓋好茶杯,在一聲“請慢用”的結(jié)束語中結(jié)束她的泡茶過程。

  茶泡好了,但不能立即喝,還要等。讀過一篇名《泡茶等花開》的散文,其中一段寫的妙:泡茶等花開,體會的是一種輕松。現(xiàn)在的生活把我們卷入忙碌的激流中,停不下匆忙的腳步。“偷得浮生半日閑”。忙碌的生活更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停下腳步,洗滌生活的雜質(zhì),洗凈精神的塵埃。“泡茶等花開”,是人自然的放松,體會悠然自得的意境。隨行的詩人艾靜有句詩是這么寫的:“水給了茶第二次綻放的機會,而茶給了水清香的滋味。”我想這句話用在此處是妥當?shù)摹?/p>

  呷一口鳳岡鋅硒茶,全身上下透盡了清爽,這樣的感覺是喝其他茶所沒有的。一位老茶友在品飲過鳳岡鋅硒綠茶后,作了一番評價:“鳳岡鋅硒茶口味清香,尤其是鋅硒毛峰、鋅硒綠寶石、鋅硒明珠,經(jīng)久耐泡,湯色明亮,回味甘甜?!贝搜圆惶摗?/p>

  閑談間,隨手拿起置于案頭的一張鋅硒茶簡介,上面是這樣寫的:“獨特的是鳳岡縣的土壤不僅富含硒(1.75-3.72mg/kg),還同時富含鋅(84.04-120.34mg/kg),在這些土壤上生長的茶葉硒、鋅含量分別達1.38-2.08mg/kg和55.4-103.2mg/kg,硒含量高出恩施和紫陽富硒茶0.5-1倍,鋅含量比全國綠茶高出近1倍。”為什么鳳岡鋅硒茶的味道那么獨特,我想我找到答案了。

  鳳岡本土作家孔祥龍在他的散文《回味故鄉(xiāng)茶滋味》中這樣寫道:“今天來探望父親,與父親就茶這個話題有了一番談論,我終于釋懷了,一個人,骨子里本真淳美的情愫總是難以忘懷的,也不敢忘懷,也不能忘懷。原來,我的心中還牢固地凝結(jié)著故鄉(xiāng)的土茶情結(jié),故鄉(xiāng)那一掛粗獷而簡約的土茶情結(jié),因其親切、祥和、天然、簡樸,將會伴我一生一世?!弊x了這篇文章之后,更升華了我對鳳岡鋅硒茶的認識。蘇軾詩曰:“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贝蟾疟磉_的也正是這般情愫。

  有人說人生如茶,也許吧,一生歡喜與哀愁的滋味,也只有走在路上的人能夠冷暖自知。在每一個輪回的季節(jié)里,偶爾會感到無助和力不從心,抓不住季節(jié)的瞬息的美麗。遺留在午夜的懊悔,又是幾人能明了。于是心里懷揣一份溫暖,不遺余力的想駐留住時間的美麗,不管面對的是贊賞或是指責。感動著四季分明的風,用柔弱的筆,寫下點點滴滴,然后在記憶的芬芳里,串成一個個美麗的傳說,癡守著這一片綠源,不怨亦無悔。

  鳳岡鋅硒茶,能怡情悅性,消煩去躁,使我身心舒展;能清心醒腦,其樂融融,使我振奮精神。真好!

  【摘自2018年第1期《吃茶去》雜志;作者:祝寶玉(安徽潁上)】

茶的畫境

一片葉子,一種乾坤。配得上乾坤的葉子,只有茶。

茶,注入無華的水,人的一生就可以在一杯茶里修行。

一個地方更是如此,有了茶風茶俗,就有了生活的意境。

“山間云煙舒卷,巖壑幽邃,流泉灑落,遠峰飄杳,翠云深處隱現(xiàn)人家”。在婺源博物館,清華人胡皋的《群山云繞圖軸》(明·絹本設色,縱一百四十五厘米,橫六十點五厘米)中,山間彌漫著萬千氣象,有二人在憑欄聽泉,還有一位老翁“曳杖相訪”,水閣的畫境雖然沒有直接表現(xiàn)茶,卻分明有茶的意境,還有茶的清香。人生最為淡雅的事,莫過于三五好友一起聽風,看云,吃茶。

“涼臺靜室,明窗曲幾,僧寮道院,松風竹月,晏坐行吟,清譚把卷?!泵鞔憳渎曉凇恫桢加洝分姓f出了品茗的勝境。明代書畫家文徵明,在與友人“淺甌吹雪試新茶”中創(chuàng)作的《品茶圖》,堪稱“以茶助畫”的代表作。他在落款中記述了當時的情景:“嘉靖辛卯,山中茶事方盛,陸子傅過訪,遂汲泉煮而品之,真一段佳話也?!碧K州畫家文伯仁的《仿宋人山水土軸》(明·絹本設色,縱九十厘米,橫二十九點七厘米),形式美與意境美的融合更為凸顯,蒼松下,“澗水繞廬而過,二人開軒危坐對話”,長條的木桌上擺著茶壺茶甌,茶已煮好,正等著策杖的長者,還有攜琴的童子。素紙薄宣上,山,樹,溪,木屋,還有人互為風景,木屋桌上的茶,琴童背上的琴,才是畫家為山中悠然相見的雅事埋下的伏筆。杜甫的“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描述的也是這樣的情景吧。

畫境詩境,都是心境的體現(xiàn)。水墨單色,墨白渲染。在婺源人黃海的《山水圖軸》(清·紙本,縱一百三十八厘米,橫四十七點五厘米)里,無論是一山一溪,還是一木橋一扁舟一茶亭,應都是畫家內(nèi)心悸動的景物。那空無一人的茶亭,是否在等待游子的歸來?黃海咸豐年間客居上海,在他的另一幅畫家鄉(xiāng)的山水中,借山水之意表達了對故土故人的思念:“我別漳溪久,思君十余載。何時泛小舟,重記子云居?!?/p>

在館藏的作品中,婺源人汪心用《耕織圖軸》(清·紙本,二十二幅,縱八十三點五厘米,橫四十六厘米)描繪了耕作與紡織的場景。記憶里的景物與情境,儼然是一幅幅民間風俗畫。而這樣的作品在當代本土畫家戴奔洪的風俗畫里得到傳承。戴奔洪生在婺源,長在婺源,是婺源恢復高考后第一批美術專業(yè)畢業(yè)生,長期從事美術創(chuàng)作,擁有得天獨厚的地域人文資源,他先后創(chuàng)作了《二十四節(jié)氣與婺源農(nóng)事》(紙本,全套)、《婺源婚禮習俗》(紙本,全套)、《婺源四時八節(jié)》(紙本,全套)等作品集。戴奔洪堅持向生活要素材,卻不是簡單的描摹,而是對人物與物象進行藝術表達。難能可貴的是,他近年創(chuàng)作的工筆重彩風俗畫——《婺源手工制茶圖卷》(紙本,縱五十厘米,橫三百六十厘米)和《八仙品茗圖》(紙本,縱一百六十厘米,橫一百零二點五厘米),畫風抱樸守柮,筆畫細膩,色彩熱烈,不僅把婺源民間采摘、晾片、殺青、攤涼、揉捻、烘焙、去雜、包裝等手工制茶的程序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躍然畫中,還按照婺源人家堂前的擺設與喝茶習俗創(chuàng)作,再現(xiàn)了民間關于八仙品茗的傳說,鐵拐李、漢鐘離、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一個個長幼有序,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人間有味是微醺”。在《八仙品茗圖》中,八仙品茶似乎也品到了如此狀態(tài),“言有盡而意無窮”。

“待到春風二三月,石爐敲火試新茶。”戴奔洪創(chuàng)作茶主題的風俗畫,接著地氣,很容易讓人感覺回到春天茶園的現(xiàn)場和鄉(xiāng)村農(nóng)家展開的景象:采茶的村姑,做茶的茶農(nóng),以及“小把戲”(小孩)圍著八仙桌聽老輩人講述婺源茶的故事。

【摘自2016年2月第1期《吃茶去》雜志;作者:洪忠佩(江西婺源),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江西省作家協(xié)會理事】

茶的味外之味——舌尖上的禪意

鑼鼓聽響,聽話聽音?!靶钜艉碇搁g,得意唱奏外?!币?,是心上之音,不是語言文字的表面文章。

當年,在靈山法會上,釋迦隨手拈起一枝花,眾人皆愕然不解,只有迦葉展顏一笑。禪宗就是在這悄然無聲,優(yōu)雅寂靜中降臨塵世的。

以心印心,以心傳心。禪,首先,作為無聲的藝術,炎炎文章,盡在舌底鳴泉。它打破了線性思維,進入非線性思維。可由“拈花示意”或參話頭牽引出大疑情,“情接萬古,思接九荒。”用天真圓明的心感受宇宙真理,迎接智慧具足的人性。

其次,禪是象外之象,意外之意。在無做無為的靜謐中,引爆激情,流露出天然智慧,歸根復命。

所以禪宗,“不立文字,見性成佛?!睆倪@種獨特的傳教方式上,不難看出,禪的教旨,在于突破我們現(xiàn)已掌握的文字思想,現(xiàn)有的文明,對宇宙萬物向更深遠的范圍去探索。讓我們從不切實際的虛妄的欲望,從別人塑造的“幸?!?、“成功”的概念里,從傳說的教條禁錮中擺脫出來。讓心靈得大自由,得大解放,澄凈澄明澄懷素味。

在這種單純和質(zhì)樸中,才能撲捉到生命中的真。

不知禪味,難知茶味。

喝大碗茶,一飲而盡,為了解渴;細細品茗,才能品到茶魂,品到茶的味外之味。就像很多人讀過很多書,一目十行。如果翻閱后能說出書中一二事,就自詡為過目不忘。其實,各人心里有數(shù),大多數(shù)人不過是自欺欺人,“五柳先生”遍地都是:好讀書,不求甚解。飲茶的門外漢認為,茶葉纖細者必定味同甘露,粗大者不過糟粕而已。

茶的味外之味,不是一般人在任何時候都能領悟到的。正如讀書,也不是端起書本,粗粗瀏覽一下,找?guī)讉€嘩眾取寵的新詞、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新觀點就能解決的。

讀書、飲茶追求的是回味無窮。有些人把書本只作尋章摘句的淵源。這樣,既使翻盡萬卷,也可以說沒讀通一本。哪里知道味外之味。吃糖很甜,但吃多了反而酸。飲茶起初會覺得有些苦,不久,則“不勝其甘”。

很多人,一談茶就提多少錢一斤,那個山頭長的。這些與禪無關;經(jīng)常聽茶界“高人”言必談口感,那款茶什么香,什么色,什么形,這些與禪亦無關;還有人高深地談及循經(jīng)走脈的體感。果真如此,倒是離開了凡夫俗子的造作,順著這條路徑,在往前走,就可達到無心的覺悟境界。

茶是萬物之中至清至德的高貴靈物,在藥為萬藥之王,在飲品為心靈之飲。介于物質(zhì)和精神之間。若要尋覓其中的“至味”,必須是精行簡德之人,時時自覺自悟。需要像佛陀那樣對生命有究竟追求,并有兼濟天下的偉大人格的人,才能真正走進茶的世界,領悟其中的真性情。

茶道,是禪的生活化,是日常生活中隨時隨處都可以稟持的人生態(tài)度,一種修行方式。它崇拜的對象是一些具有美感的事物,這些事物并非存在于浩瀚的天地宇宙間,而存在于茶事活動中的瑣碎事務上。所以說茶道,是啟動自我教育改造精神世界的生活禪。

儒家講究格物、致知、誠心正意、齊家、治國、平天下。誠心正意的修為可在日日行茶中獲得。禪家是煉心的,所謂“為心師而不以心為師”。達到“制心一處,無處不治”自覺的精神境界。所以說,以禪為依歸的茶道,才是真正的茶意,茶味。古往今來,談茶必談禪,茶禪一味。

再好的茶,茶味只在一得之間,過頰即空;禪機只在電光火石間,稍縱即逝,快捷如劍。

說到無聲的藝術,因為茶道是無為無做的表達。茶道的藝術有著宗教式的審美。

從飲品角度上講,茶道是心靈之飲。“風雨故人來”時,那茶,喝的是人情一杯,風月兩肩;“寒夜客來茶當酒”,喝的是人間溫暖,是光明,是希望。

一般人所能看到的茶道,是在文人情趣背景下的茶事活動。茶道師主持整個茶事的流程。主題茶席,禪意空間,有著空靈意蘊的音樂,燈光,有三昧之境的主題掛軸。。。。。。所有的元素都在完成一個任務——讓時光在人心中流淌著,讓茶心把人帶回每一個當下。

尼采對自然之美曾經(jīng)是這樣解讀的,“最高貴的美是這樣一種美,它并非一下子把人吸引住,不作暴烈的醉人的進攻(這種美容易引起反感)。相反,它是那種漸漸滲透的美,人們幾乎不知不覺把它帶走,一席在夢中與它重逢??墒?,它在悄悄久留我們心中之后,就完全占有了我們。使我們的眼睛飽含淚水,是我們的心靈充滿憧憬。”

用這種美來解讀點茶吃茶之路,由茶至心之路,由心至茶之路,是被深化了的高揚的心境之路。在無聲無為無做中,用茶道儀軌導入精神空間。

茶道的儀式感極為嚴謹。依軌而行,傳承了先賢的宇宙觀。融宗教、哲學、倫理、美學為一體,有太極、易象的心體情畫,以手印體,以體印心,以心印萬物的流暢的心靈程序。茶道威儀,在敬天敬地敬祖先的儀式中不僅可以使飲茶程式化,使人“謹兮敬兮清兮寂兮”,達到天人合一。

它舞蹈般的節(jié)奏感和飄逸感,引人出離凡俗的藩籬,去觸摸心靈,迎接上天的恩賜。

這時的茶道師,已成了表法之器,載法之器。像墻上唐卡中的菩薩一般莊嚴,用肅穆純凈的茶湯點化眾生。

茶道的意思是不二。即“于相不著相,念念相續(xù)而不著一念。無所執(zhí)著。這種空靈的心境下,不再有物我、善惡等一切區(qū)別對立。以這種渾然自在,澄明空寂的心境接人待物,就能夠無往而不適,隨時實地擁有安寧、淡遠的情懷,達到永恒的和諧?!敝挥凶匀缓椭C才能消解一切對立、矛盾、束縛,成就最高的佛性。

沖茶時只沖茶,倒水時只倒水。中有將身心攝住,這樣茶湯的香氣和滋味就不會散亂。品茶時只品茶,不能說東道西,左思右想,跑了茶心。這是最上乘功夫:一心一意地安住在當下,住在行處而生其禪心。

心無旁騖,專心致志,才能至淳如神。

(摘自2013年第2期《吃茶去》雜志;作者:姜慧)

找到約2,817條結(jié)果 (用時 0.017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97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