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茶道的最高境界

找到約226條結果 (用時 0.013 秒)

靜是茶道的精髓

靜是茶道的精髓(下)


在最高層面,茶道的“靜”是指茶道精神內(nèi)在的“靜”。這是一種抽象的境界。茶是沸騰的,又是寧靜的。沏茶要動,品茶要靜。在取茶、沏茶、觀茶、品茶時,只有保持寧靜的心態(tài),讓心沉寂下來,把多余的心拋開,排除雜念,才能讓心不再漂浮、躁動,真誠地去觀察、領悟、感受,對杯盞中的茶葉看其舞動,觀其靜落,等其飄香,品其回甘,悟出茶的真味。故此,宋徽宗趙佶稱其


“致清導和……,中澹閑潔,韻高致靜”。(趙佶.大觀茶論.緒[M].見羅隱 司馬光等.說郛.宛委山堂刻本)


說到底,體悟茶道的精髓,就是放松身心,寧神靜氣,回歸自然,做到茶我合一,歸于清靜。茶道的“靜”就是心靜。


茶道的“靜”不是“不動”,不是絕對的靜止,而是與“動”相互呼應的“靜”。在客觀世界,運動的絕對性毋庸置疑。茶道需要通過一系列儀式來表現(xiàn)一定的規(guī)矩、禮儀、修養(yǎng)和意境,是行為藝術和精神活動的統(tǒng)一,所有這些茶道儀程的活動都是“動”。但是茶道的最終追求,是由“靜”等精神氣質構成的茶道精神?!办o”作為茶道的最高境界之一,對它的追求貫穿于茶道始終。有了“靜”的心態(tài),在茶道中的一舉一式、一言一行,才能自然舒暢,雅靜和諧;有了“靜”的境界,才能體悟茶道追求的是什么,品味茶中自我,茶中人生。


茶道的“靜”不是空洞的靜,不是借助“靜”而無思無視、昏聵慵懶。茶道的“靜”是寧靜心態(tài)下的反躬自省、思維敏捷、洞察若曦、波瀾不驚的“心靜”,具有哲學思辨和哲學透析的色彩。茶道的“靜”不是讓人逃避塵世,而是讓人在世俗的喧囂中得到一方心的靜地;茶道的“靜”不是尋得真知,而是搭起了探求真知的橋梁。如與佛教思想關系密切的日本茶道,在秉承中國茶道唐宋遺風的同時,融合了自身特質,奉“一期一會”為茶道要訣(佛教強調生死輪回,生生死死輪回無盡,而人生一世只是生死輪回中的“一期”。即便這“一期”,在浩渺的時間長河中也不過“一瞬”而已。而“一會”,不僅是指倉促人生中的難得機緣相會,其深層次含義是指人生“一期”中精神升華的瞬間。以“一期一會”為茶道宗旨,可見珍惜、凝重、寂寥等意蘊在茶道精神中的重要地位),視每一次茶會為“一生只有這一次”的難得機緣,通過“水、飯、談、茶”的四個主要步驟,在茶會靜謐、真誠、端莊的范圍中,使主客之間靜心清志,思路流淌,品茶交流,珍惜當下。


茶道尚“靜”,不僅在于茶本身作為一種特殊的物質,飲之具有平靜心緒、凝神靜氣的作用,還在于茶道儀式和茶道精神對“靜”的崇尚。無論是中國茶道還是日本茶道,無論是茶道聚會,還是獨自品茗,茶道品的是茶,體悟的是心,是一種形而上的思想意境,體現(xiàn)了寧靜、恬淡、清寂的精神狀態(tài)。

二十五個茶道的專業(yè)術語

初入茶道,向老茶人學習品茶時,如果沒有了解茶道的專業(yè)術語,便對老茶人偶然說出的茶葉專業(yè)術語甚為迷惑。其實,對于剛入門的茶人來說,掌握下面的二十五個專業(yè)術語,有利于掌握茶道的精髓。


中性術語

茶性:專指茶湯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澀度,常用“強、弱”來形容。

?

茶質:指茶湯入口后,湯質在口腔中的飽滿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蘊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來形容。

?

香氣:在鮮葉制作工藝中產(chǎn)生,主要由茶葉中游離型兒茶素產(chǎn)生。在口腔中,上顎、舌面、舌下、兩頰、咽喉間感覺明顯。

?

苦、澀:苦是一種味道,澀是一種感覺??嗍怯刹枞~內(nèi)含物中的茶堿產(chǎn)生,澀是口腔中細嫩組織收斂的表現(xiàn)。

?

收斂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現(xiàn)的緊繃感,多為澀感的表現(xiàn)。

?

水味:茶湯滋味很淡薄,即喝茶只喝到水的甘甜味而非茶本身的甘甜,這便叫做水味。基本上,在喝茶最后的階段出現(xiàn)水味是正常的。



褒義術語

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轉化后產(chǎn)生甘甜的過程。

?

生津:指兩頰、舌面、舌底有唾液不斷地涌出。

?

層次感:層指重疊之象,次指先后順序。層次感就是指茶湯香氣和滋味在口腔中轉變的感覺。

?

喉韻:品茶后,茶湯帶給喉嚨的感覺,如甘、潤、燥。

?

飽滿:指茶湯物質豐富而帶給口腔的一種充實感。

?

果酸味:品茶湯時帶有鮮味,像新鮮的酸果味。

?

陳韻:經(jīng)時間陳化而產(chǎn)生的韻味,易在有一定年份的老茶中感到。

?

香氣內(nèi)斂:香氣不張揚,其香在水,用心則有,不用心則無。

?

入口即化:茶湯入口,不用有意識的吞咽,自然入喉。特別是陳年好茶,人們說“入口即化,喝了沒喝”,便是品老茶時人們對茶湯水性最高境界的贊嘆語。

?

爽朗:經(jīng)歲月地陳化,倉儲優(yōu)良的茶湯入喉后,口腔爽朗,牙齒有清晰感。

?

舌底鳴泉:生津的最高境界。“舌底鳴泉”重點在“鳴”字,接連不斷之意。

?

藥香:陳年老茶的共同特征。藥香濃郁通常是對老茶香氣的一種贊揚方式。

茶與佛的淵源

我們在前面幾期雜談中曾提到過日本茶道是借由佛法遠渡重洋傳播的,所以說日本茶道注重茶禪一味的理念,其實不光日本,中國本土的茶文化也與佛教有著不小的淵源!

從史書上我們可以看出,佛教和茶的關系是緊密不可分的,茶助禪功,喝茶是“和尚家風”。而通過飲茶來體悟人生則是茶道的最高境界。

佛教修行之法為"戒、定、慧"。"戒",即不飲酒,戒葷吃素;"定、慧",即坐禪修行,要求坐禪時頭正背直、不動不搖、不委不倚,而進入專注忘我的境界。此種耗費精神、損傷體力的坐禪,正好以飲茶來調整精氣,故飲茶歷古以來受到僧人們的推崇。

坐禪是佛教的重要修行內(nèi)容之一,而坐禪與飲茶是密不可分的。僧人坐禪,又稱"禪定"。唯有鎮(zhèn)定精神、排除雜念、清心靜境,方可自悟禪機。而飲茶不但能"破睡",還能清心寡欲、養(yǎng)氣頤神。故歷古有"茶中有禪、茶禪一體、茶禪一味"之說。意指禪與茶葉同為一味,品茶成為參禪的前奏,參禪成了品茶之目的,二位一體,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

在佛教昌盛的唐代,飲茶尤為僧家所好。僧眾坐禪修行,均以茶為飲。其中除提神外,也以茶飲為長壽之方。那時僧眾們非但飲茶,且廣栽茶樹,采制茶葉。在我國南方,幾乎每個寺廟都有自己的茶園,而眾寺僧都善采制、品飲。所謂"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名山名茶相得益彰。因佛教與茶葉有緣,故寺院與產(chǎn)茶有關,著名佛教寺院多出產(chǎn)名茶。院內(nèi)住持往往招集大批僧尼開墾山區(qū),廣植茶樹。而一般寺院的四周都環(huán)境優(yōu)異,因而適宜茶樹的栽種,故歷代寺院都名茶輩出,像南京棲霞寺、蘇州虎丘寺、福州鼓山寺、泉州清源寺、武夷天心觀、衡山南岳寺、廬山招賢寺等,歷史上都出產(chǎn)名茶,名噪一時。

茶與佛教的緊密程度是空前的。飲茶成了禪寺的日常制度,成了僧眾們的主要生活內(nèi)容,并由此形成了一系列莊重肅穆的飲茶禮儀。在我國的各寺院中,都專設"茶堂",供寺僧或飲茶辨說佛理,或招施主佛友,品飲清茶。一般在寺院法堂的左上角設"茶鼓",按時敲擊,以召集僧眾飲茶。寺僧們坐禪時,每焚完一枝香就要飲茶,以提神集思。有的寺院還設有"茶頭",專司燒水煮茶、獻茶待客,有的寺院則在寺門前站立有"施茶僧",為游人們惠施茶水,行善舉。

來源:青島萬里江茶博園有限公司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218條結果 (用時 0.004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8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