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一茶扒多少克茶葉

找到約4條結果 (用時 0.005 秒)

普洱茶八大造假手段,你一定遇到過!

市場上,假普洱真不少!

今天扒一扒普洱茶界的山寨貨,只希望剛入門的茶友少交點學費,上過小當的茶友別再上大當。

-01-

冒牌

冒牌,絕對是打不絕的技能。

市面上為數不少的普洱茶,二三線小廠冒充大廠的包裝。內飛、防偽都仿的一模一樣,為增加冒牌可信度,連外面包裝的紙箱都一比一的仿造出來,莫說小白,行業(yè)里混了多年的老司機都認不出來。

更有小廠,劍走偏鋒,另辟捷徑,用自家的好茶冒充大牌的中等茶,最后竟然比正牌還好喝,下了血本,蹭了個大牌的知名度。

至于這一點,站在茶友的角度,好喝就是好普洱,冒牌這一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02-

臺地茶冒充古樹茶

2018年,女游客在西雙版納花1300塊錢買了一餅30塊錢的老班章,受到央視關注。去年,央視又一次揭露,臺地茶換個包裝,搖身一變就成古樹茶,價格翻了幾十倍。

普洱茶界,臺地茶冒充古樹茶的現象到處都是,僅舉一例:某小廠出品了古六大茶山的一批古樹春茶,每餅凈重357克,當年限量生產了2萬餅。

只是,古樹茶僅僅占普洱茶的4%啊。

臺地茶與古樹茶的鑒別,單憑字面上的湯感、回味,沒喝過古樹茶的小白,肯定是一頭霧水。

要保證100%的古樹,只有一個大招,叫上一個小伙伴,一起上茶山,看上哪棵樹直接包了,從采摘到壓餅,兩只眼睛一直盯著,至于為啥要約個小伙伴,難免有上廁所的時候,他替你盯著,不然,茶葉真會被掉包!

-03-

做舊

普洱茶越陳越香,老茶一直備受追捧,做舊的方法有包裝做舊、茶葉做舊。

老茶做舊已經有專業(yè)的隊伍了,他們用9分的敬業(yè)精神加1分的研發(fā)靈感,做出了十分相似的普洱老茶。

假老茶,湯色葉片各有千秋,就是做不出沉香老韻,作為正品老茶的高仿品,如今的做舊,遠非前幾年港臺商人拙劣的濕倉水平可比!

令人發(fā)指的是:通過加溫增濕,甚至利用化學藥品做舊茶葉。將噴灑了水的生茶和裝了水的容器擺進鐵箱,放在高溫下曝曬,反復操作,3個月抵5年的效果。而且,經過這樣的高溫烘焗,做出的普洱茶色澤紅潤,賣價很高。

至于包裝做舊,名堂更多,臺灣、香港人創(chuàng)造這一技能后不久,現在做舊高手隨處可見,目前,連韓國人都已經學會了。

對于新茶做舊,只能說:沒多少人喝過真正的老茶,大談特談老茶的沉香味也是紙上畫圈。

老陳水很深,能不碰別碰,實在想喝老茶,存著新茶,一起變老。希望老茶做舊的人,守住一個健康的底線:不求有益,但求無害!

-04-

小葉種冒充普洱茶

其實,云南也是有小葉種普洱茶的,就是傳說中的倚邦貓耳朵。

但把云南周邊,四川、貴州、廣西,還有湖南的茶葉,在加長版東風大卡車護擁下,在夜色朦朧中開進云南楚雄,進一步分流進臨滄、普洱和西雙版納三個產普洱茶的地方,這就很過分了。

后來,這三個地方政府打得緊,這些茶躲進了倉庫,稍一松手,又進了茶葉批發(fā)市場,充當昂貴的倚邦貓耳朵。

不過,驚奇的是:這種茶顏值高,長得漂亮,細芽細葉,湯色精致玲瓏,把很多老茶客都忽悠得不要不要的,還不惜下血本多藏幾提。

這些外地茶假冒的普洱茶,有顏值沒內含的茶葉,很好辨別:

泡:這類茶葉,無論泡的濃,還是淡,本身那股酸味都會抹殺你喝茶的欲望(優(yōu)質普洱茶的花蜜香特別怡人)。

-05-

普通茶冒充名山茶

自從2009年,名山古純的概念出現以來,名山名寨古樹純料在2014年達到頂峰,如今,這個概念已經是不溫不火。

不過,這并不影響一幫小弟穿上大哥的外衣到處招搖撞騙,冰島、班章、易武、景邁都難以幸免,被冒充最多的還是老班章,里面人、茶、市場就像血濃于水一樣融在一起,相當復雜。

如今,普洱茶界遍地班章,某寶9.9包郵的老班章淡出人們視野后,拼**上3.9一斤的老班章號稱有冰糖甜,只是,苦了愛喝茶的茶友,排著隊追捧老班章,最后拿到手里的卻是形形色色的山寨版。

-06-

烘青工藝、紅茶工藝做普洱茶

如今,對普洱茶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想好賣,不僅要香,還要湯色好,于是,只能從工藝上下手。

這是最有良心的山寨,不是外來的小葉種冒充普洱茶,而是把大葉種做得香高湯亮,喝起來本沒有什么問題,重點是普洱茶能越存越香,烘青、紅茶工藝做出來的普洱茶,一開始喝沒什么問題,存放起來就扎心了。

把普洱茶鮮葉采摘回來后,并不按照正常的時間殺青,等到茶葉有大面積發(fā)紅才殺青,于是,哪怕是剛做好的新茶,茶葉湯色都非常漂亮。

如果你有幾年前存起來的高顏值普洱茶,現在突然喝出了一股酸味,難喝得想一口噴出來,八成就是烘青、紅茶工藝做的普洱茶。

這種茶很好辨別:只要泡開看看葉底就知道了,有大面積紅葉紅梗的就是烘青、紅茶工藝做的普洱茶。

必須說的是:一泡茶的葉底里出現一點點紅葉邊或紅梗頭是正常的,茶農采摘的時候擠壓到的,也有炒茶的時候偶爾疏忽出現的。

對于烘青工藝和紅茶工藝做普洱茶,沒必要一桿子打死,對于追求短期內喝掉普洱茶的茶友,這或許是一種新的嘗試;至于想把普洱茶越陳越香的茶友,買到這樣的貨,就真有點坑了。

-07-

拼配茶冒充純料茶

茶是用來喝的,好喝最重要,關鍵是對待拼配的態(tài)度:

普洱茶拼配,是一個揚長避短的技能,是為了讓普洱茶更好喝,幾款普通茶拼出不同的口感,既能滿足茶友喝茶的需求,也能減少喝茶的成本。冰島下面的五個寨子選幾個拼配一下,既喝上了真正的冰島,又沒有冰島老寨的天價,這也是不錯的。

但是,冰島和老班章有必要拼配嗎?易武和景邁拼配一下就能讓茶更好喝嗎?顯然不是,拼配適合規(guī)?;?、標準化的大眾消費品。

而純料,沒有人說有萬畝茶園之寬廣的臺地茶是純料,純料意味著古樹,喝的是山頭的個性化,追求的是普洱茶極致的風格,適合個性化、多元化,把普洱茶當成精神享受的茶友。

拼配與純料,就像寶來與寶馬,寶來四個輪子一個盤,寶馬一個盤子四個輪。拼配本沒有錯,錯的是拼配茶冒充純料。

-07-

機制茶冒充手工茶

普洱茶滋味、口感及回甘的變化,主要取決于加工工藝中的殺青、揉捻、干燥,機械化生產與手工生產的主要差別也正是這三道工藝。

至于是否石磨壓制、筍殼篾筐,則是茶友對傳統(tǒng)匠人精神的追求,跟普洱茶帶給人的感官享受關系不大。

機制茶冒充手工茶,目前普洱茶市場上也很多,只要不是用機器殺青、烘干,僅僅用來揉捻和壓餅,這并不影響普洱茶的味道。

寫在最后:

普洱茶的價值,在于其健康價值、文化價值和越藏越香價值,而不是以上八種山寨價值。

但兩天鐵打的定律,是不會改變的:

茶好不好,身體知道。好茶與次茶一對比,結果馬上就出來,喝了之后神清氣爽,回甘生津讓人流連忘返的,未必是普洱茶中的好茶,但至少,這茶不壞。

人的山寨,才是以上山寨的終極版本。真理終究樸素,大師卻遍地開花。自封大師裝模作樣泡泡茶的,終究還是為了賣茶,不同的是,正常的營銷,茶友以正常的姿態(tài)掏錢買茶,這種手段不但讓人掏了錢,還要對大師頂禮膜拜。

配圖:網絡

注:文來源網茶會習茶社,作者古域,信息貴在分享,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疫情之下的茶葉行業(yè),資本主義只會讓你頭上越來越綠

  春天是個好季節(jié),除了是個發(fā)情的好季節(jié),對于愛茶者來說更是一個狂歡季。

  對于茶葉行業(yè)而言,一年之計在于春這句話絕對不是虛言。

  大部分茶類最珍惜的那茬都是在春天被承包下來的,而且茶農每年的收益中,春茶也是占據半壁江山的。

  從古至今,茶葉在我們中國里始終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從絲綢之路到古茶馬道,茶葉都一直充當著“商貿大佬”的重要角色,至今甚至扮演起了暴利的智商稅,還有色狼們的“噩夢”的噩夢——微商賣茶小妹。

  

  真佩服茶葉這種東西,不僅能喝,還能“割韭菜”。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地扒一扒,茶葉這個樸實無華的農產品是如何一步步成長為收割人們智商稅的“黑手”?

  第一點,就是茶葉的復雜性。

  在中國,茶葉一共分成綠茶、青茶、黃茶、黑茶、紅茶、白茶六大類,我都懷疑楊丞琳那首《氣球》里的“黑的白的紅的黃的”靈感是來自于茶葉。

  

  如果還要再細分下去,又有生長環(huán)境、烘焙程度、工藝等環(huán)節(jié)細化,還能夠分出上百種品類出來。

  而且,有的時候復雜本身就是一種自我的設限,高門檻。

  除此之外,茶葉的自我設限還在于它的難標準化。

  即使是同一品種的茶葉,也會根據地區(qū)、產量、采摘時間進行千差萬別的定價,想要實現標準化和統(tǒng)一化,幾乎是不可能。

  這就很容易造成一個局面:胡亂定價,濫竽充數。

  第二點,茶口味存在主觀性,難以評選。

  對于茶來說,如何去判斷這個品類的茶屬于“好茶”,一直都備受爭議。

  有人定義“好茶”就是口感要好,濃而不澀,還要有回甘,能生津止渴。但口味這種東西都是人云亦云,每個人對“好茶”的定義都不一樣。

  這就像你常年吃慣一家餐廳的味道,你說它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餐廳,這合理嗎?當然不合理,它不是好吃,只不過是你吃習慣了。

  因為口味這東西太私人化,你很難去給到一個分數線。就像有人覺得幾百塊的茶餅就很帶勁,但也有人嘴刁不是西湖龍井御前十八棵他根本咽不下去。

  只是從商業(yè)角度上來看,恰是因為這個口味和價格上無法標準化,就代表著可以進行價格歧視。

  因為茶販子可以針對不同人群的不同效用,對茶葉進行差異化定價,你肯定發(fā)現過同一種茶葉在茶商的手上他可以通過不同的渠道賣出不同的價格。

  但是普洱這類茶,他就能賣出花來給你看。

  第三點,就是營銷廣告給它帶來的高品牌溢價。

  李寶嘉著作《官場現形記》里面有句這樣的話:

  “喜歡便宜,暗中上當,附庸風雅,忙里偷閑?!?/p>

  人一旦有錢,就喜歡開始裝作自己生活有品味,尤其是那些不懂行的人,如何讓自己混入圈里面呢?最簡單的事情,就是砸錢,無論懂不懂行,貴就一定對。

  所以說,消費市場里從來不缺那些愿意為逼格買單的消費者,特別是那些對茶葉一竅不通的人,他們想要讓自己顯得有品位,那就是買高價茶葉。

  于是說,這些“大水魚”就養(yǎng)活了一批不惜成本做廣告、炒概念營銷的人。

  不知道各位知不知道,之前市場上出了一款名叫“牛欄坑”的武夷巖茶,當時市面上的茶商皆以能售賣它當做一種實力的證明,在各大電商店鋪里面也是鎮(zhèn)店之寶。

  可大家知道牛欄坑雖然是個好東西,可它每年的產量是有限的,一年就那么點到市場上流動,于是那些醒目的茶葉企業(yè)就趕緊跑去牛欄坑圈地插牌子。

  

  這就無疑是給自己的品牌打了廣告,作為在當地擁有茶葉基地的宣傳,并推出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大師茶、私房茶、名家茶。

  你們喝過那些所謂的大師茶嗎?之前我爸的朋友送了我們家一罐,聽說還挺貴的。結果一喝,什么都不是!

  這些大師茶,有的甚至直接就是請了個大師簽個名,這個茶葉的價格就可以立馬翻了好幾倍,一系列的營銷手段下來,牛欄坑就眨眼間變成了奢侈品,對標的價格也都不再是同類的其他茶價格。

  再加上茶葉在中國也是送禮的好選擇,人情往來的剛需也讓它變得越來越高價,因為大家逐漸都相信一個事實: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

  還有前段時間在電梯間里面出現的李宇春和李易峰。

  大家知道竹葉青為了這兩張臉的營銷,花了6個億去和分眾傳媒簽了合作協(xié)議么?

  

  高頻的宣傳再加上高檔次的包裝,再和一線城市的豪華店面配合打上一記漂亮的組合拳,立馬這款茶葉就直接飆升高端奢侈。

  昨天我和一個家里做茶葉行業(yè)的朋友聊天,我問他為啥現在茶葉的價格漲幅那么夸張,它們真的有那么好嗎?

  朋友和我說,其實這些茶葉哪里有那么夸張,再好不也就是喝嘛!茶葉價格飆升的背后,還是因為它自身的屬性發(fā)生了改變。

  正如“盲盒”這個新潮的東西,也是從玩具一下子竄到了收藏品的位置,價格就隨之升級了。

  還有“普洱太上皇”之稱的云南金瓜貢茶,作為普洱茶中的絕品,曾經以100克35萬元的拍賣價摘下“普洱歷史上最貴茶”的稱號,光是它的投保金額就高達1999萬元。

  你說它比黃金貴,也不是說夢話。

  今天在公司,我還聽見有同事在那邊討論,究竟現在的茶葉真實價格該如何判斷?

  畢竟現在的營銷套路實在是層出不窮,真的很難說清楚這茶葉買回來究竟值不值!

  我們回歸到產品的本質上來看,茶葉本身就是一種為大家提供咖啡因和維生素的農產品,本身是沒有多大的價值。

  

  從產業(yè)鏈上回追,茶葉行業(yè)的上游是種植業(yè),設計茶農和產茶基地,主要承擔種植和采摘新茶。

  但茶葉行業(yè)長期以來都是粗放發(fā)展,上游的種植業(yè)體系一直沒有形成完整的模式,加上茶葉將就挑選精細,摘茶機械化程度低,多數都要靠人工。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2018年的調研報告顯示,全國采茶工均價是120~150元一天,并且這個均價還會持續(xù)上升。

  足以證明,茶葉的成本價格更多是來自于人工,而并非茶葉本身。

  拋去營銷手段,只看產地和采摘難度的話,茶葉還是有一套自己的檢測標準。

  雖然說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好茶”的定義很難下個標準,但自身的成本是恒定不變的,物以稀為貴,這個道理啥時候都不過時。

  像往年3~4月份都是傳統(tǒng)春茶的銷售旺季,但是今年行業(yè)肯定是不會太好,受到疫情影響大家都懂。

  比如杭州,幾百畝地的大茶園即使到了開采期都沒辦法正常采摘,因為遇到了大量茶工返工困難,外地工人即使回到杭州也需要隔離兩個星期。

  有些杭州做茶葉行業(yè)的朋友都抱怨,說以往外地茶工的薪酬為每天150~200元,現在都已經漲價了20%~30%,本地茶工的要價也幾乎都在200以上,這樣成本又更高了。

  加上受到疫情影響,現在經濟都不景氣,今年生意恐怕都很不好做。

  

  而且茶葉的采摘時間都是非常短暫的,可以說就是和時間賽跑,要是過了這段時間,那估計就要喝西北風了。

  在云南,也同樣面臨著小樹茶時值成熟,卻無人采摘的尷尬局面。

  對于茶商來說,今年也是備受影響的一年。

  以往這段時間茶商們都會大規(guī)模收購原料,但現在疫情來襲,各地茶葉批發(fā)交易市場都尚未全面恢復,下游的消費市場受到影響,那銷售回款的速度也就緩慢,今年的銷售預期也隨之降低。

  畢竟,還是我常說的那句話,現金流才是企業(yè)的生存的根本!

  今年這個行情,我覺得多數的企業(yè)最先思考的不是能趁著機會抄底賺多少,而是想著怎么樣讓自己不破產。

  好在,現在互聯(lián)網時代越來越發(fā)達,逐漸進入5G時代,線上銷售成為了今年的突破口。

  線上直播成為了農產品滯銷的新出路,茶葉也是屬于農產品,而且許多茶企也不端著高檔字號的稱呼,開始推出許多接地氣的茶葉,不搞天價茶,不炒作頭茶,就是為了給大家買到一口適合自己的口糧茶。

  

  就連小罐茶這個走上神壇的品牌,今年也推出了一款首次跌破百元價格的茶葉,看來各大茶企都明白了這個時候就不該搞什么營銷套路,回歸本質才是最好的。

  所以嘛,茶葉它本身就是一種接地氣的東西,又何必給它強行套上昂貴的外衣呢?

  就像饅頭,作為干糧它就是便宜、實惠,你現在非要弄什么牛肉口味饅頭、三文魚口味饅頭來給它提價,那顧客為什么要花這個錢來買你的饅頭呢?如果我有這個錢,為什么不直接去吃牛肉、三文魚呢?

  腳踩著地上,才踏實,人才不會飄

  來源:推雪球的人

普洱茶為什么那么貴?成本到底是怎么算的!

提到茶行業(yè),很多人會想到“暴利”,“很賺錢”這樣的詞語。事實果真如此嗎?今天我們來說說古樹茶為什么貴,都有哪些環(huán)節(jié)的成本。為什么不可能出現20元/公斤的古樹茶。先拋開各山頭鮮葉本身的成本。說說從鮮葉到干茶的各環(huán)節(jié)成本。

一:采摘環(huán)節(jié)

古樹茶,只能通過人工采摘,一顆高大的古茶樹,有的需要人爬上去,有的甚至要搭設架子。該工種技術含量不高,以婦女、老人為主。效率:平均一個熟練采茶工一天可以采摘10公斤鮮葉,(有些地方環(huán)境惡劣,樹太高一天只能采摘4-5公斤鮮葉也很常見)(按照4公斤鮮葉出1公斤干茶的比例)工資:100元/天,包吃包住(約150元/天)也就是說光是采摘環(huán)節(jié)每公斤古樹茶的成本就要加30-50元的成本。

如上圖就是普通的古樹茶采摘,需要人爬上去,可以想象一下為什么一天的采摘量不高。

如果是特別高大的古茶樹,就只能搭架子,這顆樹太高,竹架還不行,施工的腳手架才穩(wěn)妥。一天的采茶量就更低了。

二:炒茶環(huán)節(jié)

不管你是自己有初制所的茶商還是茶農,每年到了春茶節(jié),茶樹集中發(fā)芽的時候,都要雇年輕力壯的炒茶工人。該工種有體力和技術的要求,按月工資在4000-6000,包吃包住(一天約200-300元),按照一個人一天100公斤鮮葉,也就是25公斤干茶,這個環(huán)節(jié)每公斤古樹茶增加10元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零散的炒茶工,現在有專業(yè)的炒茶隊服務,炒茶班長率領10來個兄弟伙,哪里需要炒茶,多少人,多長時間,班長分配,當然班長工資更高。

(鍋心溫度300度上下)

炒一鍋茶一般5-8公斤鮮葉,需要30-40分鐘,每次抄完汗流浹背,腰酸背痛,普通人炒兩鍋就堅持不了了。

三:勻堆,挑黃片,搬運環(huán)節(jié)

什么是勻堆?一般指為了防止口感差異化,把同一批次的干茶,勻在一起,比如這一周做了200公斤干茶,就把這些茶勻在一起,然后客戶今天要20公斤,過幾天要30公斤,能保證同樣的口感。(也有把大樹和小樹,便宜的和貴的勻在一起,根據茶商需求決定)。

注:經常會有茶商給客戶寄樣品,過了很長時間,客戶找茶商買,可總覺得收到的茶和之前的樣品有區(qū)別,老懷疑是不是被坑了,茶葉被換了。其實只要口感差別不大是正常的。一般造成這種情況有:

1、那一批次的沒有了(給你抓那一把樣品的那一箱茶沒了,現在春茶大戰(zhàn),到茶山上都是現金收茶的,如果拿茶樣到買茶間隔時間太久那一批次茶就有可能賣出去了)

2、多數是心理原因。經常聽茶農朋友說,就算是同一片地,今天炒的和明天炒的,口感上也會有細微差別。同樣的茶,今天天氣好心情好,過段時間陰雨連綿,喝出來感覺也不一樣。

結論 1:小差別很正常 2:信任給你茶的人就好了,不然很心累的 3:勻堆很重要

(挑揀黃片環(huán)節(jié))

黃片就是老葉子,老葉粗大,一般偏黃色,宜挑黃片就是為了美觀和客戶需求,把老葉子挑出來低價銷售。但不好看不代表不好喝,很多老茶客都喜歡黃片,好喝又便宜。

(裝箱運輸環(huán)節(jié))

現在散茶的普遍規(guī)格是10公斤/箱。

(壓餅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也會有些許的損耗)

注:這里都說成本很高的古樹茶,不算上要過靜電揀梗機和風選機的大貨,也不說熟茶發(fā)酵的損耗(這樣損耗更大)。在勻堆、挑揀黃片、裝箱搬運、工廠壓餅這個環(huán)節(jié),茶葉會有3%—5%的損耗,具體要看實際情況,翻動的次數多,碎末多,雨水多黃片自然也會多。假如一公斤干茶500元,3%-5%就是15-25元的損耗。

總結:光是采摘,炒茶,和損耗,每公斤古樹茶的人工成本就超過了50元。還不算古樹茶本身的價格。

最便宜的古樹茶成本是多少?

春天的時候,就算普通地方的古樹茶再怎么便宜也得20-50/公斤鮮葉(80-200/公斤的干茶,這里說純古樹茶,沒摻小樹、雨水茶,緬甸、老撾的古樹茶這里不做討論)。加上各個環(huán)節(jié)人力,物力,運輸的成本,以及各級茶商的利潤。。。所以終端市場上,古樹春茶賣幾百上千一公斤,也就很正常了。

那么,淘寶上9.9包郵的古樹茶也只是名字叫“古樹茶”而已了。

好了,有人說古樹茶真是價格虛高,茶農都變土豪了,動不動就幾百上千,咱老百姓喝不起!!!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1、古樹茶是稀缺資源,產量就那么多,而中國消費得起的古樹茶的中產階級數量龐大,就算把所有古茶樹的樹皮扒了(開玩笑沒人敢),每年的產量還是不多。

2、拿最貴的老班章說,今年山上4000-8000元/公斤,就算8000元/公斤,1克8元,一泡8克64元,64元可以約3-5好友喝茶談事兒一下午了,貴嗎?要是約朋友去最普通的茶樓,或星巴克,拿四川的茶樓來說最次的花茶10元/杯,星巴克也是15/杯,而且還是一人一杯。這樣算下來,您還覺得喝古樹茶貴否?歡迎留言

圖文內容綜合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免責聲明:分享提供的所有內容僅供學習、分享與交流,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找到約4條結果 (用時 0.002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