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一杯清茶一卷書

找到約41條結(jié)果 (用時 0.004 秒)

一杯清茶,慢品人間煙火

生命的意蘊,當(dāng)是云淡風(fēng)輕,沐人間煙火,品出真我的味道。

心若向往,就前行;感覺疲憊,就小憩,心靈走過的地方,無怨,無悔,無彷徨。

喜歡這樣一種生活,一盞茶、一卷書、一窗靜,日子波瀾不驚,寫滿人間煙火的味道。

人活著總要愛著點什么,隨著心的感覺,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才能安暖,這歲月的冷暖風(fēng)霜。


茶只是茶,一葉一水,無他;但茶又非茶,一德一道,飲之君子。

“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聞于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楊雄、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遠(yuǎn)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

”飲茶之人千千萬,而惟君子品茶別有一番洞天——取之有心,飲之有道。

水無味,酒甘醴,反倒是茶濃淡適中,有一種恰如其分的尺度。君子之交淡如水倒不如說是君子之交清如茶。


人生就像一杯茶,所不一樣的是,它是用沸水沖沏,還是用溫水沖沏,兩種截然不同了:溫水沖沏的茶,平平靜靜,沒有激烈,沒有動感,更看不到舒展的茶葉,也聞不到清雅的幽香,平淡無奇。

而沸水沖沏的茶,卻在一遍又一遍的翻騰、踴躍下,溢出陣陣撲鼻而來的清香。

真正的安靜,來自于內(nèi)心。一顆躁動的心,無論幽居于深山,還是隱沒在古剎,都無法安靜下來。

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搖的枝柯,而是靜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為塵世的一切所鼓惑,只追求自身的簡單和豐富。


慢煮光陰一盞茶,笑談浮生滄桑,簡靜的日子,一份素美的清喜,不濃不淡,不深不淺,就已足夠。

人間煙火,山河遠(yuǎn)闊;一念花開,一念花落,不求所有的日子,都泛著耀眼的光,只愿每一天,都有詩意的暖。

一方靜室,亦能修養(yǎng)心性;一杯清茶,亦能恬淡生香;一卷在手,亦能安之若素。

慢品人間煙火色,閑觀萬事歲月長,在紅塵喧囂中覓得一份清歡,于煙火人間。

來源:知心茶師,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春日戶外喝茶,兩步走教你布置茶席更有意境

三月時節(jié),春意漸濃

雨過花開漸繁盛,雷鳴春醒萬物生

一切美好都在悄然發(fā)生

這個時節(jié)適合去自然里

賞一番春景,喝一泡好茶

與萬物一起,共赴一場好春光

攤開旖旎的花草,布上一方茶席

或簡約素雅,或古意盎然

微風(fēng)過處,花香陣陣,別有一番雅趣

于花香茶骨中

共赴一場花與茶的盛宴


由一盞清茶開始

收藏那些有關(guān)春日的美好記憶

那么如何布置一方適合的戶外茶席呢?

今天小益就來給大家劃一下重點~

云席,即露天的茶聚

是將品茶之美與自然之美融合貫通

并通過茶席的主題式設(shè)計布置

令品茶人感受到整體化一的鑒賞樂趣


01、茶席的選器

茶席的布置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

一是具有實際沖泡、品飲功能的器物

包括煮水器、泡茶器、勻茶器、品茗杯、

蓋置、盞托、茶則、水盂、茶巾等


例如普洱茶的包容和深厚內(nèi)涵使得

它的茶席設(shè)計具有更多可能性與創(chuàng)作空間

宮廷、一二級別的熟普洱茶

用小壺、蓋碗均可完滿表現(xiàn)

耐泡度高、級別稍老一些的

采用大些的蓋碗和紫砂壺更為適合


—茶器擺放方式—

擺放方式可參考中心結(jié)構(gòu)式

即空間中間為結(jié)構(gòu)核心點

主泡具擺放于正中

或非中心結(jié)構(gòu)式,即流線式、散落式

根據(jù)一定的主題將器具有規(guī)律的流線擺放

疏密高低,散落其間


02、點明茶席主題

茶席的布置需點明茶席主題、

加深審美體驗的裝飾物

包括席布、花器、香器、用香

以及少許為突出茶席主題而設(shè)計的附屬物


—茶席插花—

普洱茶席上花器的插作手法

通常以單純、簡約和樸實為主

作品中的顏色一般不超過三種

茶席插花屬于靜態(tài)觀賞品

花木形色以精簡雅潔為主,形體宜小

選取相應(yīng)的時令花種

能夠增加季節(jié)的感覺

此外不同年份、產(chǎn)區(qū)的普洱有明顯的區(qū)別

普洱茶席可通過變換不同裝飾物

進(jìn)行相應(yīng)主題風(fēng)格搭配

可儉可豐、可清貴飄逸,也可以莊重凝古

更能融進(jìn)無盡的想象~


置身于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

伴著慵懶的陽光

在草坪上布置一方云席

沏上一杯醇厚的普洱茶

一種超脫于浮華之外的清歡

便悄悄襲上心頭

仿佛進(jìn)入了一個美好的世外仙境


恬謐的氣息徐徐縈繞

黃亮的茶湯盈盈閃爍

在一杯一盞,一花一葉間

享受這獨一無二的美好意境


或邀上二三好友茶席旁閑坐

一杯清茶,一卷書

在茶煙裊裊中

品味自己心中的那杯茶

此刻,或許就是春日最好的風(fēng)景


從喧囂到沉靜,從期待到相遇

從獨飲到眾享,從品味到回味

春日云席的每一刻時光都無限美好

珍藏這一份春天的記憶

憧憬下一個春天的美好相逢

注:部分資料來自大益茶道院

來源:益友會

報人與茶(十一),曹聚仁:品茶亦借茶“品”人

筆下有乾坤 壺中見精神

——報人與茶的風(fēng)云際會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面對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吶喊。有些人直接拿起了武器,而報人們則揮動起如椽大筆,一篇篇振聾發(fā)聵、激昂慷慨的文章見諸報端,成為喚醒民族靈魂、沸騰愛國情懷的利器。

提筆落墨之際,茶始終是報人們的精神伴侶。作為中華文化的杰出代表,茶歷史源遠(yuǎn)流長,內(nèi)涵博大精深,中華茶道一以貫之、傳承有序。中華報人更是將茶道精神演繹得分外瑰麗,茶香不僅滋養(yǎng)了報人精神,他們還以茶為筆寫春秋。筆下有乾坤,壺中見精神,報人的筆端洶涌澎湃的不僅是對理想生活的追求,更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翹盼。

曹聚仁(1900—1972年)

?

近代報人中,曹聚仁(1900—1972年)算是很懂“茶道”的一個。他品茶的功夫了得,借茶“品”人的功夫亦了得。談古論今,頭頭是道。

踏遍山河品好茶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條古訓(xùn),放在曹聚仁身上,是再合適不過了。

他辦過刊,教過書,當(dāng)過記者,用足跡丈量大好山河,并筆之于書。《萬里行記》就是他游歷四方的所見所聞,他也因此被稱為“現(xiàn)代徐霞客”。

清末武夷山揀茶梗的婦女

曹聚仁看過的風(fēng)景無數(shù),也品過的好茶亦不少?!蛾懹鸩枭剿隆芬晃模劦碾m是“茶圣”陸羽,卻有意無意地透露了自己的品茶經(jīng)歷。

比如,談到武夷大紅袍,他用了大篇幅,尤其是說起九龍窠巖壁上的那兩株大紅袍,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一親芳澤”的向往之情。

他說:“我相信香港三百多萬善男善女中,喝過那株名茶的,不會超過五個人。”的確,這兩株茶,產(chǎn)量稀少,也就一斤上下。

他把大紅袍稱作“貢茶”,并“自作主張”進(jìn)行“分配”:“大概林森任主席時,可得二兩,陳儀省主席可得二兩,蔣委員長可能得四兩,崇安縣長可留二兩,剎中方丈可得二兩?!?/p>

末了,還不忘@一下陸羽:“我看陸要生在現(xiàn)代,也不會有他的份兒的?!?/p>

曹聚仁曾對武夷山九龍窠上的幾株大紅袍念念不忘

他又說:“我到了武夷山,喝不到大紅袍,心中毫無悵惘之意?!辈芫廴实娘L(fēng)趣,不禁讓人啞然失笑。明擺著嘛,他這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其實,他喝不到大紅袍,實屬正常。1972年,也就是他去世的這一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毛主席將四兩大紅袍當(dāng)作國禮饋贈,周總理戲稱為“半壁江山”。

不知后來曹聚仁是否如愿以償,如果他多活十幾年,可能就有口福了。1988年,香港協(xié)和茶行攜手武夷山市茶葉研究所推出了大紅袍,讓香港茶客們也能一品“巖骨花香”。

1988年,協(xié)和茶行與武夷山市茶葉研究所合作推出大紅袍

雖沒喝到大紅袍,但大江南北的名茶,他是很有發(fā)言權(quán)的:西湖龍井茶、廬山云霧茶、六安瓜片、蘇州碧螺春、潮州鐵觀音、福州(茉莉)雙熏等,都留余香余味在他的味蕾記憶中。

不過,他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在港喝的苦丁茶:“山中農(nóng)婦烹苦丁茶相饗,葉粗大如大瓜片(茶名),其味清甜,有如仙露?!?/p>

“苦丁茶,比之云霧、龍井,不知該放在什么品等,但我一生感受,卻以這兩回為最深刻。周作人先生五十自壽詩:‘且到寒齋吃苦茶’,若是‘苦丁茶’的話,那真是一種享受了?!?/p>

對調(diào)飲茶,他則嗤之以鼻:“紅茶加糖加檸檬,那就根本不是吃茶,不在談茶之列?!?/p>

武夷山玉女峰舊影

“我乃陸羽的門徒”

曹聚仁對陸羽是相當(dāng)崇拜的,稱其為:“中國第一個偉大農(nóng)民藝術(shù)家?!?/p>

所以,但凡喝茶,他都要向陸羽看齊。除大紅袍外,祁門紅茶,他也沒喝過,故自嘲道:“這一方面,我乃陸羽的門徒?!?/p>

此是他的自謙之語。事實上,在近代愛喝茶的報人中,曹聚仁的“段位”算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了。

不但會品茶,他對制茶工藝也很懂。他到屯溪時,說了不少做茶的門道:“茶葉經(jīng)初摘、二摘、三摘,有粗細(xì)之分。所謂‘明前’,即系清明以前所摘;‘雨前’,即系谷雨以前所摘。綠葉有加色焙制、熏制及發(fā)酵的手續(xù),即青茶、紅茶,由此而分。”(《屯溪風(fēng)月》)

“五四”以后,婦女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圖為一位男士禮貌地給女士遞茶)

至于擇水、選器,他更是行家了。

他很認(rèn)同古人的看法,即烹茶須用“外動而行靜,質(zhì)柔而氣剛”的活水,而“香港的水,都是止水,不管怎么消毒,用以煮茶,總是差一大截?!?/p>

論水,他還是最佩服張岱:“考究茶道的,自有千千萬萬迷成癮的,在筆下寫得妙的倒以張宗子為第一。”張岱與閔老子喝茶,乃千古佳話,張岱辨水的功力,陸羽之后,恐怕無人能出其右。

不過,曹聚仁也不是完全盡信書。他說:“我不是陸羽的信徒,也不想做閔老子的知己?!睂ε氩柚凶约旱挠^點。

有人問他:“泉水怎么才是好的?!彼f:“一個甜字足以盡之?!彼€提到其外家劉源村,當(dāng)?shù)厝擞孟莶?,并?xí)慣加白糖飲用。他特意交待親戚們別放糖,因為“溪泉實在夠甜了”。

劉源村的水,令他念念不忘,以至于他干脆在村子附近買了一口井,井泉之甜美,“我以為在虎跑,匯泉之上,只是陸羽、張宗子蹤跡未到,有如浣紗溪上的西施呢”。

論茶器,他首推宜興紫砂壺:“好的茶具,不是玻璃,不是浮梁瓷器,而是宜興紫砂壺。要積古百年舊紫砂,才能把好茶好泉的色、香、味都發(fā)揮出來。”

所以,他到福州時,對這里的“茶道”贊許有加:“茶道很精,宜興茶壺、茶杯,讓你慢慢品嘗,無所謂牛飲。”(《閩學(xué)》)

1880年左右福州城

茶中“知己”是龍井

好茶品遍,他最愛的還是杭州的西湖龍井。

只要提到名茶好茶,他如條件反射般都會第一時間想起龍井。單是《陸羽茶山寺》一文中就多處提及龍井:“評品好茶,一般人脫口而出,說是‘龍井’,這只是現(xiàn)代人的想法?!?/p>

“松蘿乃皖南閩茶,猶今人之稱龍井也?!?/p>

“前幾年,碧螺春初到香港……這是上品閩茶,品質(zhì)還在龍井之上……(龍井的綠葉乃是用青葉榨汁染成的,并非本色)”

“平心而論,陸羽茶室的龍井,比較還過得去……”

可見,曹聚仁對龍井茶情有獨鐘。

這還不夠,他連品評人物都要用龍井作比喻,魯迅(周樹人)、周作人昆仲都是被曹聚仁“龍井”過。

他是這樣評價魯迅的:

魯迅愛喝清茶,他所愛的不是帶花的香片而是青澀的龍井茶。筆者曾對他說:我和你是茶的知己,而不是西湖的知己。我喜歡喝龍井茶,尤其是西湖,你呢,對于西湖,并沒有多大好感。(曹聚仁《魯迅評傳》)

魯迅先生的文章雖大多像匕首一樣尖利,但他骨子是一個很傳統(tǒng)的文人。他曾說:“我是不喝咖啡的,總覺得這是洋大人所喝的東西(但這也許是我的‘時代錯誤’)不喜歡,還是綠茶好?!?魯迅《三閑集·革命咖啡店》)他還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喝茶》)

一襲長衫,一杯清茶,一只鐵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保@才是魯迅。

民國時期杭州舊影,當(dāng)時雷峰塔雖破舊,卻還未倒塌

曹聚仁點評周作人的文風(fēng)更經(jīng)典:

他的文風(fēng)可用龍井茶來打比,看去全無顏色,喝到口里,一股清香,令人回味無窮。前人評詩,以“羚羊掛角,無跡可求”來說明神韻,周氏小品,奇妙正在“神韻”。

周作人論茶與文學(xué)時也說:“讀文學(xué)書好像喝茶,喝茶就像讀文學(xué)書。”對龍井茶,周作人也是頗為推崇的。他說:“北京大抵都吃香片,以為龍井不宜于衛(wèi)生,而南方則以龍井為上品,又反對摻雜花香?!敝茏魅诉€將自己的書齋取名“苦茶庵”,并且自號“苦茶庵主”。

杭州西湖舊影,可見遠(yuǎn)處的保俶塔

不只是曹聚仁,民國時代的報人,用龍井茶點評人物,似乎很流行,有點像今天的網(wǎng)絡(luò)流行語。

“中國報界宗師”張季鸞先生曾品評胡適之先生說:“適之先生好比龍井茶,總是那么清新。”曾任《大公報》總編輯的王蕓生也說,季鸞先生好比新泡的龍井茶,清新之外還有熱。

在這些報人眼中,“龍井茶”應(yīng)該是一個內(nèi)涵豐富的形容詞吧。

《萬里行記》中,曹聚仁還記述了這么一個美麗浪漫的夏夜:“我最愛‘平湖秋月’,夏天的傍晚,驟雨既過,彩霞滿天,新月初上;這時搖一小舟蕩漾于孤山四圍,系舟于柳蔭中,愛侶在懷,茶香沁鼻,無言相對,這才是人生至樂?!?《<浮生六記>掇拾》)

美景在眼,佳茗在口,還有佳人在懷,浪漫至極!

晚年的曹聚仁

來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38條結(jié)果 (用時 0.003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3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