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北方茶都林志標

找到約4條結(jié)果 (用時 0.098 秒)

聊聊濟南的茶文化:中國北方飲茶的發(fā)源地 與茶淵源十分深厚

古人云:水是茶之母。而濟南是泉城,有上佳的泉水。因而,濟南與茶的淵源十分深厚。

中國北方飲茶的發(fā)源地

中國南方飲茶頗早,而北方飲茶的起源在唐代。在唐人封演《封氏聞見記》中的一段記載,頗為茶人所宗。清代陸廷燦《續(xù)茶經(jīng)》亦以此為據(jù)。濟南已故著名學(xué)者徐北文先生《山東茶文化》《齊魯茶道筆談》亦引用了這一記載。足見這一記述對于北方、對于濟南茶文化影響之深遠。

元代趙原《陸羽烹茶圖》(局部)


明代唐寅《桐蔭品茶圖》

我們且看《封氏聞見記》“卷六飲茶”中這段記載:

(茶),南人好飲之,北方人初不多飲,開元中,泰山靈巖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xué)禪務(wù)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zhuǎn)相仿效,遂成風俗。自鄒、齊、滄、棣,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趙貞信校注,中華書局2005年版)

這是一個記載北方飲茶起源的著名故事。由此可知,唐代開元年間,濟南(齊州)附近的靈巖寺,就是中國北方飲茶的發(fā)源地。

這故事也載入了清代陸廷燦的《續(xù)茶經(jīng)》。如果翻譯成白話

,則說的是唐玄宗開元年間(713—742),靈巖寺來了一位禪宗大師叫做降魔師,他在靈巖寺大興禪教,學(xué)禪不能睡覺,又不吃晚飯,只允許喝茶。人們?yōu)榱颂嵘癫活?,都把茶葉隨身攜帶,到處煮著喝。這一風俗,逐漸從寺廟傳到人間社會。

濟南是靠近靈巖寺最近的大城市,其近水樓臺先得月,是肯定的。

也可以說,濟南是中國北方最早端起茶杯的城市。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歷史。

許多年以來,濟南都是江北最大的茶葉市場之一。上世紀30年代,濟南單是一個泉祥茶莊,每年茶葉的批發(fā)、零售量不下50余萬斤,平均每天接近1400斤。

濟南茶葉消費量如此之大,主要是水好。濟南有泉水,而且是家家泉水。

孔孚先生有《濟南人》,頗傳神:

去找濟南人談心嗎?

你可以去敲開每一家的小門。

他們會給你煮一杯清茶,用碧綠碧綠的趵突泉水。

濟南古代種茶的證據(jù)

因為水土與氣候等緣故,古代的北方,茶葉種植是極其罕見的。

濟南有沒有呢?

大家知道,在濟南南部山區(qū)的黃巢村,現(xiàn)今有一處百畝茶園——金玉茶園。由此可知,濟南,特別是南山,是適合種茶的。

濟南古代又如何呢?

據(jù)筆者所見文獻記載,濟南古代,人們便在這塊山明水秀之地種植茶樹,甚至可能擁有茶園了。

濟南明清時代最少有兩個種茶之處。

其一是趵突泉。

明末清初濟南名士葉承宗(明崇禎《歷城縣志》的編纂者),寫有《趵突泉》詩,在描繪了趵突泉“奇瀾激三峰,海上神山似”的奇姿,以及“冬泉沂水溫,香味中泠美”的水質(zhì)之后,他接下來寫道:

豈必溪畔茶(泉旁原有茶樹),但飲波心水。

在“豈必溪畔茶”后的注解為六個字“泉旁原有茶樹”,這就是說,在明代,趵突泉旁邊是有茶樹的。想想也不奇怪,趵突泉如此上佳的泉水,加上自產(chǎn)的新鮮茶葉,那豈不是錦上添花。細思之,大約是趵突泉的道士或僧人所種,用來試茶的吧。

無獨有偶,二百年后的清代道光年間,寓居濟南的詩人王鴻在其《歷下懷古·趵突泉》詩里又說:“汲飲思茶樹(舊有茶樹),臨溪和詠篇。”依然是在“汲飲思茶樹”的小注里,確鑿無疑地注明:“舊有茶樹”四字。

其二是千佛山種茶。

清代乾隆年間濟寧州貢生、詩人潘呈雅,寫有《登千佛山(四首)》,第二首云:

路轉(zhuǎn)孤峰立,結(jié)廬絕市煙。

采茶穿鳥道,煮藥引龍泉。

信美非吾土,重游定幾年。

石堂讀書地,安得此山巔。

(民國十八年濟寧潘氏排印本《潘氏三君集》之《秣陵詩草一卷》)

“采茶穿鳥道,煮藥引龍泉”,就是說,在千佛山上穿越崎嶇小路即可以采茶,然后便可以用千佛山最著名的山泉龍泉之水來泡茶或煮藥。

比潘呈雅更早些的清代康熙年間濟南府泰安拔貢、詩人趙國治又有《趵突泉,次趙松雪韻》:

世上炎蒸到此無,雪濤飛出水晶壺。

奔騰恐有囚龍起,噴泄愁將大海枯。

直欲灑空沛霖雨,莫教翻地作江湖。

汲來且煮南山茗,清沁詩腸興不孤。

(清刻本《國朝山左詩續(xù)鈔》卷四)

且看詩的最后一聯(lián)為“汲來且煮南山茗,清沁詩腸興不孤”。

南山,有二解,一,古時人們稱千佛山。二,濟南南部山區(qū)。南山茗,說明此時千佛山(或南部山區(qū))的茶已經(jīng)小有名氣,甚至成為當時一個品牌。

宋代,濟南茶文化三事

宋代,是中國茶文化發(fā)展的黃金時代。從皇帝到一般士子,都有品茗鑒水之好。如宋徽宗,皇帝做得昏庸,但卻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書法家、畫家、詩人和茶人。其所著《大觀茶論》是一部內(nèi)容豐富、造詣精深的茶論著作。歐陽修著有《大明水記》,而蘇軾更是訪名泉,品佳茗,“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連。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此時的濟南(齊州)自然也不例外,這其中有三事,至今為人稱道。

其一:曾鞏:趵突泉潤澤春茶

趵突泉原是濟南當?shù)厝藢τ诖巳姆Q謂,其正式定名出自時任濟南太守的曾鞏。而第一首以趵突泉作為詩題寫此泉的也是曾鞏。在這首《趵突泉》詩里,他吟唱道:

滋榮冬茹溫常早,潤澤春茶味更真。

又據(jù)曾鞏《齊州二堂記》:“趵突之泉冬溫,泉旁之蔬甲經(jīng)冬常榮,故又謂之溫泉?!贝丝盀椤白虡s冬茹溫常早”之注也。而“潤澤春茶味更真”則尤能啟發(fā)人的聯(lián)想,用上佳的趵突泉水,配上新鮮馥郁的春茶,才能品出茶的真味道來呀!這是對趵突泉水味的贊美。

其二:蘇轍:金線泉試槍旗

金線泉,有著另一位唐宋八大家蘇轍的茶事。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蘇轍由陳州(今河南淮陽)學(xué)官改任齊州掌書記,他在齊州居官三年,其《次韻李公擇以惠泉答章子厚新茶》一詩,表現(xiàn)了濟南品茶的感受:

槍旗攜到齊西境,更試城南金線奇。

槍旗,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旗槍吧,它在宋代就是名茶。它是綠茶,葉片稱旗,葉芽稱槍,足見有多么鮮嫩,再用濟南城西金線泉的水來煮泡之,那該是什么成色?

由此可知,金線泉不僅是一處金線浮動、景致奇異的名泉,還是一處水質(zhì)優(yōu)越的試茶名泉。

其三:甘露泉試北苑茶

直至清代,佛慧寺石壁上依然鐫刻很多宋代的題記,內(nèi)容是說北宋宋徽宗崇寧、大觀、政和年間,齊州也就是濟南地方官太守和他的部下,都會在春天勸耕至此,以甘露泉試北苑茶,題詠極多,稱江北雅會。李清照的父親也曾經(jīng)來過。

北苑茶,宋代貢茶,屬于建(安)茶,產(chǎn)地在今福建建甌市。這里岡巒環(huán)抱,氣勢柔秀。建安茶品甲天下,而建安茶的精華,則是北苑茶。

宋王辟之在《澠水燕談》中說,建茶盛行于江南,龍團是最好的……宋仁宗尤為珍惜,即使是宰相也沒有賞賜過。

由此可知,那北苑茶的身價是何等之高,到了宋徽宗年間,大約濟南的地方官方能千方百計品嘗到此茶,而以之試茶的不是別的,乃是濟南的甘露泉,此足見甘露泉水質(zhì)之美,世間少有。

杜半樓濟南試泉記

品茗鑒水之風俗,江南比江北更為盛行。濟南泉水素以清冽甘醇聞名天下,而江南士子、茶人亦多慕名而來者。清代雍正年間,其“顧曲周郎”非無錫進士杜半樓莫屬。

雍正八年(1730),時任山東巡撫的岳濬奉詔重修《山東通志》,他特邀江南翰林杜詔前來開局排纂。

杜詔(1666—1736),字紫綸,號云川,學(xué)者稱半樓先生。江蘇無錫人??滴跷迨荒?1712)進士,著有《云川閣集》。

《清史列傳》稱杜詔“天才秀逸,工詩,尤善填詞”。尤其,他在未中進士前,即為康熙招入內(nèi)廷纂修《方輿路程》《歷代詩余》《詞譜》等。岳濬所看重的,顯然是杜詔在歷史學(xué)、地理學(xué)、

詩詞學(xué)等諸多領(lǐng)域全面深湛的學(xué)養(yǎng),這才是修志必須的基本功。

這杜詔來到濟南,亦喜不自勝,因為借此可以了卻他一個積久的心愿:品賞濟南泉水。

《山東通志》垂竣,杜半樓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這天一大早,他約上四位與他一道修志的同人,特意雇了一位挑夫,挑上專門用來煎茶的茶鐺等工具,在濟南城內(nèi)外遍游群泉以品評水味(“我與四子朝出城,滿街聽徹流泉聲。一夫負擔攜茶鐺,次第汲取加品評?!?,寫下獨具慧眼、膾炙人口的《試泉行》《又賦二絕句》詩。

杜半樓一生走南闖北,經(jīng)多識廣,其論水品茶功夫當不一般。在《試泉行》詩的序中,他說:

“濟南七十二泉,論者謂趵突為上,金線、珍珠次之,余皆不及。余獨愛賢清泉,以為神味迥絕,比偕劉震濛、邵振飛、潘方霖、黃名標嘗古溫泉及龍?zhí)?、天鏡、馬跑諸泉,未有如賢清者。既而得蜜脂泉于阛阓中之僧舍,乃更出賢清之上?!?

詩人對賢清泉的獨特水味,用了“神味迥絕”四字,意其非人間所有之味也,其喜愛、贊賞之情溢于言表。然而,當他又在僧舍中發(fā)現(xiàn)了蜜脂泉,想不到其味更出賢清之上。

事情到此依然沒有結(jié)束。杜半樓繼續(xù)試泉,再作《又賦二絕句》:

一條金線覓無蹤(泉在民居,垣藪之),翠幕遮來粉壁重。

縱有珍珠穿不得,更何心去繡芙蓉(欲訪芙蓉泉不果)。

汩汩塵埃多鬧市,涓涓蕪沒半荒灣。

肯來著眼窺金井,玉虎牽絲系玉環(huán)(城中玉環(huán)泉最佳)。

原來,他又到了金線泉與玉環(huán)泉等泉池,并且發(fā)現(xiàn),城中水味最佳之泉,乃是玉環(huán)泉。自然,還有諸多的泉池,因種種原因,他“欲訪未果”,如著名的珍珠泉、芙蓉泉等。所以,這次濟南試泉仍然留下不小的遺憾:實在是宜茶的名泉太多了呀!

到林汲泉去喝茶

清代濟南府齊河縣詩人郝允哲、郝允秀弟兄,長年讀書于龍洞佛峪青山翠谷中。兄郝允哲乾隆四十年(1775)成進士,官候補知縣。他少聰穎,讀書過目成誦,積書萬卷。其詩風雄放恣肆。而郝允秀14歲即以能詩聞名鄉(xiāng)里。他無世俗之好,以詩自娛,所寫詩不下萬首,著有《水村詩存》《松露書屋詩稿》《水竹居詩集》等。時人論其詩“意致清冷,多哀怨之音”,“天生詩人”“流連景物,觸緒懷人,音韻凄清,如聞冷雁哀猿,令人生感?!?參見《松露書屋詩序》)出于對詩歌和濟南山水的深愛,郝允秀創(chuàng)作的泉水詩高達77首,為濟南泉水詩人之冠。尤為感人的是,郝允秀在年老體弱的暮年,于齊河老家寫有《病后思飲林汲泉水不得因作長歌》詩,詩中首先回顧他當年在林汲泉隱居時攜瓶品茗的雅興:

我昔在空谷,攜瓶春樹前。

洗盞當落日,獸火欣烹煎。

一吸消煩躁,再吸清塵緣。

三吸四吸不自覺,恍如身在蓬壺巔。

安期紅棗未得食,空將玉液醉群仙。

遍體清涼耳目爽,微微秀氣盈丹田。

郝允秀在老病垂暮之年回到老家,這時,他唯一想喝的便是林汲泉水,家人在齊河打來最好的“金井”之水,但也無濟于事。他盼望著、渴念著能再到佛峪林汲泉頭,再過過那筆床茶灶、枕石聽泉的日子,詩的結(jié)尾說:

太息人間名勝地,何時重上釣臺倚石看漪漣!

淋漓盡致地顯示了他對林汲泉超乎尋常的深情與摯愛,讀后令人唏噓不止。

白石泉:“茶扉臨水啟,如在圖畫里”

白石泉是清代乾隆后期晚出之泉,然其泉水甘美如醴,清代描寫白石泉試茶的詩作很多。如王烻《白石泉試茶,同慶孫》:

邪膽不敢照,石砂皆玉瑩。

若教無附著,應(yīng)得更空明。

僧乞凈瓶汲,童知活火烹。

何人能七碗,臟腑恐冰生。

(清咸豐七年高密王氏春暉堂刻本《碻詩鈔》卷上)

此詩道出了白石泉水的一大特征:清洌甘醇。白石泉的另一特點是景致宜人。喝茶也要喝個好的環(huán)境。濟南詩人陳超有《白石泉茶肆即事》詩稱:

斷橋聚影沒殘碣,遠水跳波喧夕陽。

杯泛碧螺清酒吻,花開紅蓼媚茶鐺。

景致風味上佳。白石泉邊原建有“金山小煞”,亭臺樓閣、茶社一應(yīng)俱全,人們可在此放舟垂釣,觀白鷺戲水。

曲水亭茶舍風情

其一:黃茆亭子茶肆

晚清到民國,曲水亭是濟南享有盛名的茶社與圍棋社。而在咸豐、同治年間,則為一夫妻開設(shè)的茶肆。

廷奭(1844—?),愛新覺羅氏,山東巡撫崇恩之子。工詩詞,精繪事。著有《未弱冠集》。

我們來看廷奭筆下的《曲水亭茶舍》:

黃茆亭子曲水曲,擇來僻地避塵俗。

幾株楊柳繞欄桿,水影上搖窗戶綠。

主人泉石小生涯,不賣村醪賣野茶。

煙吐爐心香泛盞,冰壺雪乳類山家。

焉用泥墻畫陸羽,竹籬斷破疏花補。

夜邀豪客兩三人,煮茗燈窗話風雨。

雨聲蕭瑟助泉聲,鼎吟茶沸相雜鳴。

一笑火前春十片,真教兩腋清風生。

莫把旗槍斗翠紫,品茶專以靜為美。

風流淡雅小茶坊,足抗蘭亭傲曲水。

(清同治二年懶云窩刻本《未弱冠集》卷六戰(zhàn)秋集)

繞著一曲綠水而建的曲水亭,是一處足以避開塵俗的休閑佳處,而亭子的色彩是不失艷麗而雅致的黃色。繞著水亭欄桿的垂柳,搖曳拂水,詩意無限;而曲水亭的四圍皆為清澈的碧水,水影上搖,連亭子的窗戶都是綠的喲。

這不是夸張,而是寫實。

最令客人感受親切的卻是這里的主人,依靠著這曲水泉做起了烹茶待客的生意。茶爐吐著微火,茶水泛著清香(“煙吐爐心香泛盞”),這是因為,曲水泉的水質(zhì)太好了,就如同在山泉的“冰壺雪乳”一般純凈甘洌(“冰壺雪乳類山家”)。

接下來,詩人又回到曲水亭的環(huán)境,談到它的竹籬與疏花相互輝映的田園式醇美景致感覺。

最后,詩人寫到他與其同伴在此品茗的幸福感覺。

燈窗之下,好友相聚,品茗夜話人生,瀟灑、遂愿、過癮;少頃,下起了蒙蒙細雨,而此時,曲水泉的泉聲與雨聲相和,茶沸之聲與吟誦之音相答,更為客人的雅聚增添了色彩與詩意,人們在“兩腋清風生”的美好享受面前,感到這一“風流淡雅小茶坊”的聚會之溫馨愜意,甚至不亞于晉代王羲之們的蘭亭雅聚了。

其二:曲水亭前茶社,茗飲極佳

自然,寫到曲水泉亭茶社茗飲的,還有許多。甚至,將此處稱為“蘭亭”的,也不獨廷奭一人。據(jù)文獻,在此之前的道光年間,此亭便已成為茗飲勝處。

史夢蘭(1812—1898)字香崖,一作湘崖,道光二十年(1840)舉人。

史夢蘭寫有《大明湖棹歌十二首》,其十二云:

亂泉十里此淵渟,港汊紛紛聚一汀。

曲水亭前茶社散,流觴合喚小蘭亭。(曲水亭在湖南岸撫院西北隅,貨古玩玉器者破曉集此,若京都所稱小市者。然四面流泉清可見底,茗飲極佳。)

(清刻本《爾爾書屋詩草》卷六)

曲水亭建在此亂泉十里的如同明鏡的匯聚之處,在“港汊紛紛”、清溪淙淙的水湄。此時,曲水亭的茶社剛剛散場,如果添加上曲水流觴的項目,這里應(yīng)該就是當年的蘭亭雅聚了。

這樣的描寫,詩人感到仍難盡興,所以,他又在詩后添加了一段說明,稱曲水亭“四面流泉清可見底,茗飲極佳”。

古代濟南家家煮泉飲茶的瀟灑與愜意

好茶離不開好水沏泡。

茶得水才有其香、其色、其味。

濟南泉水,是最為理想的宜茶之水。

漫步濟南街頭,似乎茶肆茶館并不多見。

是的,往日濟南人幾乎家家有泉,他們的“茶館”,都開在自己家里了。

而且,這應(yīng)該古已如此。

其一:煮茶風爐處處火

清代乾隆年間,江蘇吳縣著名詩人張塤來到濟南,遍觀泉湖之美,乃欣然作《趵突泉》詩,中有詩句寫濟南家家飲茶之盛況:

煮茶風爐處處火,湔裙水閣家家橋。

一城士女在一水,它郡無此風光饒。

“煮茶風爐處處火”,說的就是濟南到處都在用風爐煮茶論茗的狀況。而“一城士女在一水,它郡無此風光饒”,則鮮明展示了濟南城人泉相依的無窮魅力。是的,在這所古城里,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人們都是與泉水生活在一起的。這是濟南最為動人的生活畫面、生活場景了。

其二:曉汲新泉水,風爐簾外支

清乾隆后期,山東高密著名詩人王烻長年寓居濟南,過上了如同濟南居民一般的日常生活。他的《烹茶贈寄庵》詩,便是自己生活的寫真:

曉汲新泉水,風爐簾外支。

獨從無味處,有得未嘗時。

竹幾列甌靜,松茶添火遲。

偶來分一碗,清冷入心脾。

(清咸豐七年春暉堂刻本《碻詩鈔》卷上)

詩人說,他一大早便汲來新鮮的泉水,在院里支好風爐,干什么——煮茶,煮泉水茶呀。

其三:春雨家家斗茗來

清代濟南飲茶之盛,更為鮮明地體現(xiàn)在道光年間江蘇吳縣詩人孫義鈞的《濟南雜詩》里,全詩六首,之四云:

甃石繚垣漱碧苔,氿泉穴出遍城隈。

江南漫羨中泠勝,春雨家家斗茗來。

“甃石繚垣漱碧苔,氿泉穴出遍城隈”,正是濟南家泉眾多的又一詩意說法。正是家家擁有了那么多上佳的泉水,導(dǎo)致濟南飲茶之風大盛。究竟興盛到什么程度呢?詩人說:“江南漫羨中泠勝,春雨家家斗茗來”,中泠泉是位于江南鎮(zhèn)江的名泉,為什么詩人說“漫羨”呢?其言外之意在最后一句得到了解答,你中泠泉只是一個泉而已,而濟南則“遍城隈”皆是也,因此才能在春雨之后,出現(xiàn)“家家斗茗”的盛況呀!

轉(zhuǎn)載自:《濟南史志》

來源:濟南圖書館 侯林、侯環(huán) ,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普洱茶山頭太多搞不懂?看過這篇再也不上當了

       云南四大產(chǎn)茶區(qū)

  保山市、臨滄市、普洱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普洱茶的定義

  普洱茶,以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nèi)的

  云南大葉曬青茶為原料,

  并在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nèi)采用特定加工工藝制成的茶葉。明清兩代是普洱茶形成并走向輝煌的時代。整個云南還存在野生茶樹群落和古茶園面積27萬畝以上。

  保山市

  已不屬于瀾滄江流域,尚有一些栽培野生茶區(qū)未完全開發(fā),茶質(zhì)仍然十分厚質(zhì)飽滿。口感雖未有超過其他三大茶區(qū)的特色,其陽剛的茶氣,純正的山韻也是不可多得的古樹茶資源。

  臨滄市

  下轄1區(qū)7縣,按茶葉產(chǎn)量依次排名:鳳慶、云縣、永德、雙江、耿馬、臨翔區(qū)、滄源、鎮(zhèn)康(09年產(chǎn)量)

  鳳慶作為云南產(chǎn)茶第一大縣,位于臨滄北部,幾乎全縣皆適宜種茶。歷史悠久,出產(chǎn)歷史上著名的“太華茶”。鳳慶茶廠,曾是我國紅茶標準的制定者。

  茶馬古道重鎮(zhèn)魯史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青龍橋更是茶馬古道上的咽喉要道。

  境內(nèi)古茶樹資源5.6萬畝,鳳慶縣的鳳山、勐佑、大寺、三岔河、雪山等地均有上千畝的栽培古茶園,詩禮鄉(xiāng)古黑村也有古茶樹。

  云縣位于臨滄東北部,野生大茶樹分布于每個鄉(xiāng)鎮(zhèn),較為著名的有:幸福鎮(zhèn)大宗山(蔑笆山村)1.5萬畝,涌寶鎮(zhèn)堂梨樹村1600畝,漫灣鎮(zhèn)的大丙山1000余畝,愛華鎮(zhèn)黃竹林箐等。

  位于漫灣鎮(zhèn)的白鶯山,在大丙山中部,被稱為“古茶園自然博物館”,古茶樹1.24萬畝。茶樹品種豐富,展示了從野生茶樹到栽培茶樹不同階段的演變歷史。

  永德位于臨滄西北部,距今約兩三千萬年歷史的茶樹始祖:中華木蘭在永德縣被發(fā)現(xiàn)(茶樹是由寬葉木蘭經(jīng)中華木蘭演化而來),歷史悠久的永德,被稱為“萬茶歸宗”的地方。

  永德是云南野生茶林面積最廣的縣,達到11萬多畝。11個鄉(xiāng)鎮(zhèn)都有野生茶樹,尤其是明朗、烏木龍、亞練、大雪山等地。代表是永德大雪山自然保護區(qū)(10萬余畝野生古茶林)和棠梨山原始森林(約1.5萬畝原始野生型古茶樹)。

  忙肺山特點

  忙肺山位于臨滄市永德縣,至今還生長著大面積的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的古樹茶。忙肺是傣語地名,意為“河谷間的山嶺”,好山好水出好茶,這里的村民們世代喝茶、種茶,茶史悠久,文化深厚。這里的原生態(tài)植被豐富,雨量充沛、日光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茶葉柔軟厚實,白毫豐滿,持久耐泡,香氣純正,回甘持久。

  雙江位于臨滄南部,全縣茶園面積6.8萬畝。其中勐庫鎮(zhèn),被稱為普洱茶最重要的物種基因庫;誕生于此的勐庫大葉種茶,是最有名的云南大葉種茶。

  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樹資源為勐庫野生茶樹群落和古茶園。千年野生古茶樹群落地處大雪山中上部,分布面積約1.2萬畝,勐庫大雪山野生茶樹群落是目前國內(nèi)外發(fā)現(xiàn)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理茶種群落。

  具有代表性的古茶園位于勐庫鎮(zhèn)冰島村的冰島古茶園,已有500年的歷史。冰島茶的種植范圍主要是在雙江縣勐庫鎮(zhèn)大雪山中下部的冰島村、公弄村和大中山等地方。

  冰島茶特點

  冰島位于臨滄雙江勐庫,“冰島”二字是傣語的音譯,意思為長青苔的地方。冰島茶柔中帶剛,冰糖韻十足。

  小戶賽特點

  小戶賽位于臨滄雙江勐庫,這里居住著拉祜族、漢族。小戶賽常年多雨,四周都是古茶園,生態(tài)良好。小戶賽茶有著臨滄茶區(qū)的香甜氣息,且湯質(zhì)細膩飽滿,澀感弱。甚至有一些茶友認為,小戶賽是勐庫茶區(qū)中口感品質(zhì)與冰島最為相似的一寨。

  耿馬位于臨滄西南部,野生古茶樹5.7萬畝,尤其在大青山自然保護區(qū)內(nèi)有3萬畝。芒洪鄉(xiāng)的原始森林地帶也有古茶樹群落,如芒洪鄉(xiāng)大浪壩等地。

  臨翔區(qū)位于臨滄中東部, 古茶樹群落2萬畝,省級良種:邦東大葉茶源于邦東鄉(xiāng),野生茶樹分布于南美鄉(xiāng)和邦東鄉(xiāng)大雪山等地,著名的昔歸、忙麓等古樹茶即是產(chǎn)于邦東鄉(xiāng)。

  昔歸茶特點

  昔歸位于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qū)邦東鄉(xiāng)境內(nèi)。昔歸古茶園多分布在半山一帶,混生于森林中。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昔歸被稱為臨滄的班章,這一對應(yīng)該是價格上的對標而非口感上的對標。班章茶以霸氣著稱,而昔歸茶的口感在飽滿濃強之外,多了一些是一些柔美香甜、優(yōu)雅。

  滄源位于臨滄西南部,古老崖畫著稱于世,距今已3000多年歷史,畫有采茶情景。古茶樹約3萬畝,單甲、糯良兩鄉(xiāng)最多,著名的有糯良鄉(xiāng)大黑山古茶山。

  鎮(zhèn)康位于臨滄市西部,古茶樹最有名的當數(shù)“鎮(zhèn)康大山茶”,明代灣甸茶最負盛名。

  普洱市

  普洱市是因普洱茶而更名的城市(原名思茅)。作為云南第一大市的普洱,從歷史和現(xiàn)有的普洱古樹資源來看,都和普洱茶有著不解之緣。普洱市境內(nèi)古樹茶面積達83187公頃,約合124萬畝。其中野生茶樹居群78633公頃,是普洱茶產(chǎn)區(qū)中最大的;古茶山12123公頃(2006年普查數(shù)據(jù))。

  從景谷3540萬年前的寬葉木蘭化石(茶樹遠祖),到鎮(zhèn)沅哀牢山千家寨2700年野生茶樹王,再到邦葳的過渡型茶樹王,還有樹高最高(27米)的孟連勐馬鎮(zhèn)臘福野茶。普洱市擁有最為多樣的珍稀普洱古樹資源。從最大的無量山野生茶樹居群(16534公頃,分布于景東縣錦屏鎮(zhèn)至鎮(zhèn)遠縣勐大鎮(zhèn)),到最大的栽培古茶山景谷文山古茶山(1112公頃),再到景邁山的千年萬畝古茶園。普洱市也擁有極為豐富的野生茶居群和古茶園資源。

  轄九縣一區(qū)。按地理位置和行政區(qū)劃分為三個大的地區(qū)來分別敘述:分別是位于東南的墨江、寧洱、思茅(區(qū))、江城片區(qū);位于中北部的景東、鎮(zhèn)沅、景谷片區(qū);和西南部的瀾滄、孟連、西盟片區(qū)。

  墨江、寧洱、思茅(區(qū))、江城古樹茶分布:須立貢茶古茶山、龍壩古茶山、通關(guān)古茶山、壩溜古茶山、迷帝貢茶古茶山、景星豪門古茶山、困鹿山古茶山、國慶古茶山。

  困鹿山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寧洱縣寧洱鎮(zhèn),海拔1090-1640米,常年平均氣溫16.5-19.0℃,年降水量1700mm。土壤為赤紅壤、紅壤。

  主要產(chǎn)地:寬宏、西薩、謙崗

  茶山歷史:困鹿山原作困盧山,是清代貢茶產(chǎn)地之一,寬宏村的哈尼人種茶歷史超過400年。

  古樹現(xiàn)狀:茶園多在村寨邊,糧茶間作。代表品種有寬宏村困鹿山大葉茶,西薩村大葉茶,還有當?shù)厮追Q的細葉茶屬于白毛茶一種。寬宏村古茶園有古茶樹372棵,樹齡400年以上,大葉種和小葉種共生,這種成片的未經(jīng)矮化的古茶園比較難得,是明清普洱本地產(chǎn)茶的重要證明。

  茶質(zhì)特色:山野氣韻明顯,湯質(zhì)飽滿、甜滑,苦澀較弱,回甘較快??诟屑毮仯巯惚容^充足。

  國慶古茶山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于江城縣國慶鄉(xiāng),海拔1100-1350米,常年平均氣溫19.2℃,年降水量2360mm。氣候濕熱多雨。土壤為赤紅壤。

  主要產(chǎn)地:絡(luò)捷、么等、田房、嘎勒、博別、和平

  茶山歷史:江城歷史上是易武茶北山的必經(jīng)之路,受六大茶山貿(mào)易影響,江城很早開始種茶,在絡(luò)捷、田房等地種茶歷史都超過200年以上。絡(luò)捷即是彝族語“茶葉”的意思。

  古樹現(xiàn)狀:茶園都在村寨邊上,目前古茶山面積有387公頃,呈塊狀分布,代表品種有絡(luò)捷普家村老樹茶,田房村田房大樹茶。國慶古茶呈不同樹齡混布,部分沒有修剪的老樹較為高大。不同產(chǎn)地茶園維護情況不一。受易武茶價格上漲的影響,與易武茶口感相似的國慶茶價格也有所上揚。

  茶質(zhì)特色:苦澀較弱,湯中帶甜,回甘較好,湯質(zhì)飽滿程度較易武老樹略遜,略顯不夠醇厚。

  景東、鎮(zhèn)沅、景谷古茶樹分布:老倉福德古茶山、金鼎古茶山、漫灣古茶山、御筆古茶山、哀牢山西坡古茶山、振太古茶山、老烏山古茶山、田壩古茶山、勐大古茶山、馬鄧古茶山、文山古茶山、秧塔古茶山、南板黃草壩古茶山、聯(lián)合龍?zhí)凉挪枭健F結(jié)古茶山。

  瀾滄、西盟、孟連古茶樹分布:瀾滄、西盟、孟連被稱為邊三縣,因為地處偏僻,所產(chǎn)的普洱茶并不受人重視。近年來隨著邦崴過渡型茶樹王的發(fā)現(xiàn),瀾滄的古樹茶開始浮出水面。而號稱“千年萬畝”的景邁山古樹茶獨特的香氣為世人所知,又引發(fā)了人們的追捧。

  景邁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景邁縣惠民鄉(xiāng),是現(xiàn)存最大的古茶山之一,海拔1100-1570,常年平均氣溫16.5-19℃。年降水量1400-1450毫米。土壤為赤紅壤和紅壤。

  古樹產(chǎn)地:景邁(大平掌)、芒景、芒洪、勐本、芒埂、翁洼、翁基、老酒房等。

  茶山歷史:據(jù)景邁山緬寺碑記載景邁山大面積種茶歷史超過1300年;而據(jù)布朗族史料,種茶更早在1800年前。布朗先祖叭巖冷的傳說則更為久遠。在建國初,景邁茶曾被布朗族獻禮給毛主席。

  茶山現(xiàn)狀:現(xiàn)有古茶山1095公頃,呈塊狀分布。代表品種有芒景村的芒洪古茶和景邁村古茶。景邁山自然環(huán)境保護較好,茶樹基本沒有經(jīng)過人為矮化,和其他樹木混生,這也是景邁茶獨特香氣的原因之一。同時景邁山高齡古樹(500年)存量較大,是我國十分珍貴的古樹茶資源地。

  茶質(zhì)特色:喬木大葉種,干茶、茶湯、杯底香俱佳,山韻優(yōu)雅,苦澀明顯,回甘快而持久。湯色桔黃剔透,湯質(zhì)飽滿。

  邦崴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瀾滄縣富東鄉(xiāng),海拔1640-1780米,常年平均氣溫15.5-16.5℃,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土壤為紅壤。

  古樹產(chǎn)地:那東、小壩、南滇。

  茶山歷史:那東一代拉祜族種茶有幾百年歷史,而邦崴古樹的知名主要是因為邦崴村的過渡型茶樹王的帶動。1992年和1993年國內(nèi)和國際兩次研討會確認了過渡型茶樹王,成為中國是普洱茶源產(chǎn)地的直接證據(jù)。

  茶山現(xiàn)狀:現(xiàn)有古茶山211公頃,茶樹多在村寨邊分散分布,代表植株有那東村那東老茶樹和小壩村大平掌大茶樹。邦崴過渡型茶樹王也在此茶山中。

  茶質(zhì)特色:苦澀較明顯,回甘較快,香氣幽長,湯質(zhì)飽滿,山韻明顯,生津明顯。

  西雙版納自治州

  轄2縣1市,即勐??h、勐臘縣、景洪市。著名的“勐海茶廠”就誕生于勐海,而清代名重一時的“六大茶山”主要分布于勐臘縣(只有其中的攸樂茶山位于景洪市)。西雙版納茶區(qū)是普洱生產(chǎn)歷史最悠久,產(chǎn)量最高的區(qū)域之一。

  西雙版納古茶山分布(瀾滄江以東6座,以西8座)

  上述的14大古茶山,位于瀾滄江以西的勐??h占7個,以東的勐臘縣占5個,景洪市有一個在江西,一個在江東。古茶樹樹齡從100年到1700年不等,但大多數(shù)在200-500年之間。

  易武(曼撒)、倚邦、蠻磚、革登、莽枝、攸樂。

  西雙版納境內(nèi)的古六大茶山是清代普洱茶的重要產(chǎn)區(qū),也是當時內(nèi)地了解普洱茶的窗口。

  茶山名:易武(曼撒)

  釋名:“美女蛇居住之地”

  茶山地理:包括易武正山、曼撒茶山、曼臘茶山等。易武勐臘縣城北方,距勐臘110公里。年平均氣溫17.2度,年平均降水1500-1900毫米。慢撒在易武之北,同歸易武茶區(qū)。

  古樹產(chǎn)地:易武、慢潵、麻黑、落水洞、刮風寨、老丁家寨、曼秀、大漆樹等。

  茶山歷史:易武早在千年之前就有古濮人種植茶樹,明末清初之后,隨著六大茶山聲名鵲起,大量外地人遷入經(jīng)營茶葉生意。早期慢撒地區(qū)茶葉生產(chǎn)貿(mào)易量很大,后來由于種種原因,轉(zhuǎn)至易武。清末時一些普洱茶歷史上著名的茶莊開始出現(xiàn),如鴻慶號、同慶號、同興號、安樂號、乾利貞號等等。

  古樹現(xiàn)狀:在古六大茶山中面積最大、產(chǎn)量最大。清朝后期以來一直是普洱茶的重要產(chǎn)區(qū)。目前易武茶區(qū)保留有少量沒有矮化的分散古樹和大量矮化的古樹茶園。這些茶園自然環(huán)境相對較好,保證了茶的山場氣韻。不過因為易武茶成名早,古樹存在過度采摘和養(yǎng)護不當?shù)那闆r,近年來茶質(zhì)有所下降。加之市場上仿冒品較多,需仔細甄別。

  茶質(zhì)特色:喬木大葉種,香氣高揚,在梅子香、蜜香中透出一股幽蘭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淡香入荷,易武茶湯柔和順滑,口感清甜,苦澀感較弱,回甘較好。有“茶中皇后”的稱號。

  薄荷塘茶葉特點

  位于西雙版納勐臘縣易武鄉(xiāng)彎弓地界。薄荷塘的茶價格如此堅挺,除了茶葉口感特別之外,一是因為路難行,二是因為量太少。去薄荷塘,你先要坐車到丁家寨,然后再坐摩托車在塵土飛揚的土路上騎行,最后步行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達。薄荷塘干茶呈墨綠色,條索肥大壯實,入口之后,水路細膩,清冽如甘泉,卻又香甜滑柔,據(jù)說還能感受到薄荷清新的涼意。

  茶山名:倚邦

  釋名:“有茶樹、水井之地”

  茶山地理:勐臘縣最北部,今屬象明鄉(xiāng)管轄,涵蓋19個自然村,面積360平方公里,海拔跨度較大,從600米至1900米皆有分布。其中曼松茶山海拔1340米。

  古樹產(chǎn)地:倚邦、曼松、嶍崆、架布、曼拱、麻栗樹等。

  茶山歷史:倚邦茶區(qū)歷史悠久,至今仍保留一定量的五百年以上的古樹。尤其是清代曼松茶成為貢茶,令倚邦茶聲名遠播。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說,至今仍然有很多追捧者。

  古樹現(xiàn)狀:倚邦茶區(qū)的獨特之處在于大葉種和小葉種茶樹混生。在曼拱、倚邦、麻栗樹等地還保留有小規(guī)模的古茶園,其中不乏中小葉種古樹。名聲較大的曼松茶區(qū),因為歷經(jīng)破壞,古樹存量很小。這也是曼松古樹一茶難求的原因。在零售市場出現(xiàn)的可能性為零。

  茶質(zhì)特色:倚邦古樹茶屬于中小葉種,苦味很淡,澀味比苦味略顯,回甘較快,香氣獨特,幽香如蘭,茶香靈動,微有蜜韻。湯色深桔黃,其中曼松茶苦澀不顯,湯質(zhì)甜滑飽滿,杯底留香幽長。

  曼松茶特點

  曼松古樹茶分布于西雙版納勐臘縣象明鄉(xiāng)的王子山、背蔭山以及易武鎮(zhèn)的勐倮村。曼松又稱貢茶,如今的曼松茶很貴,很大原因是曼松的古樹茶品質(zhì)好且很稀少。土壤被認為是塑造曼松茶品質(zhì)的重要因素,曼松的土壤呈紫紅色,含鋅量非常高,這種含鋅量非常高的土壤,讓曼松茶有了一種獨特的鮮甜。曼松茶喝下去不刺激、不苦澀、甜度高、茶湯鮮爽、香氣高雅。

  茶山名:蠻磚,亦稱 “曼莊”

  釋義:“大寨子”

  茶山地理:勐臘縣象明鄉(xiāng)南部,東部與易武茶區(qū)接壤,面積約300平方公里。海拔1100米左右。

  古樹產(chǎn)地:曼莊、曼林、曼遷、八總寨等

  茶山歷史:曼專種茶歷史悠久,清代時已有盛名,《本草拾遺》和《滇海虞衡志》都提到六大茶山“以倚邦、蠻專者味較勝”。歷史上茶園多但茶號少,清末民初時多賣給易武茶號加工,“易武七子餅一半是蠻磚茶”。

  古樹現(xiàn)狀:綜合來說,蠻專茶區(qū)是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中古樹資源保存最好的茶區(qū)。不僅老樹保留較多,生態(tài)環(huán)境保存的也較好,基本沒有經(jīng)過矮化。但是近年來也開始出現(xiàn)了一些不好的勢頭,比如為了增加產(chǎn)量,砍伐茶園的大樹以增加光照,這會對茶質(zhì)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

  茶質(zhì)特色:茶湯稠厚,湯質(zhì)飽滿厚滑,山野氣韻較強,杯底留香持久,回甘快而持久,苦澀較輕,喉韻深沉。

  茶山名:革登

  釋名:“很高之地”

  茶山地理:勐臘縣象明鄉(xiāng)安樂村,莽枝與倚邦茶區(qū)之間。海拔1300米左右。

  古樹產(chǎn)地:值蚌、新發(fā)

  茶區(qū)歷史:六大茶山中面積最小,《普洱府志》記載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樹,但今已不存,也是破壞較為嚴重的古茶山之一。

  古樹現(xiàn)狀:古茶園歷經(jīng)破壞,少部分存留在密林中,近年來被清理出來,大小葉種混生。

  茶質(zhì)特色:喬木中小葉種,淡清香,湯色深桔黃,山韻明顯,苦澀較弱,回甘較好,湯質(zhì)順滑。

  茶山名:莽枝

  釋名: “(諸葛亮)埋銅 (莽)之地”

  茶山地理:革登茶山西南,與革登同屬勐臘縣象明鄉(xiāng)安樂村,海拔1400米左右。

  古樹產(chǎn)地:秧林、紅土坡、曼丫、江西灣、口奪等。

  茶區(qū)歷史:千年前已有少數(shù)民族在此居住種茶,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園,清初,莽枝茶山的牛滾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葉集散地。清雍正時期因為牛滾塘事件與土司發(fā)生矛盾,引發(fā)對西雙版納進行改土歸流、成立普洱府,從而帶來六大茶山以至于整個普洱茶的繁榮時期。

  古樹現(xiàn)狀:莽枝古茶山歷經(jīng)破壞,存留已經(jīng)不多,而且存在為了增加光照來增加產(chǎn)量,破壞古茶林中大樹的情況。古樹茶品質(zhì)有明顯下降。

  茶質(zhì)特色:喬木中小葉種,與革登茶類似,香氣較淡,湯色深桔黃,茶氣稍遜??酀^弱,回甘較快,杯底香較好。

  茶山名:攸樂

  釋名:基諾族的世居地,基諾族過去稱攸樂人

  茶山地理:景洪市基諾鄉(xiāng),基諾山東西長75公里,南北寬50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現(xiàn)存最大的古樹茶區(qū),海拔575至1691米,平均氣溫18-20度,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樹產(chǎn)地:龍帕、司土老寨、么卓、巴飄等

  茶山歷史:傳說基諾人是諸葛亮軍隊的后裔,基諾山種茶的歷史非常久遠。清代攸樂山產(chǎn)量很大,毛料主要供易武、倚邦等地加工,著名的“可以興”茶磚就是用攸樂茶制作的。

  古樹現(xiàn)狀:古茶園多分布于1200米至1500米之間,面積約3000畝,幾百年的古樹存留很多。因其交通便利,近年來存在過度采摘的情況,茶質(zhì)有所下降。

  茶質(zhì)特色:喬木大葉種,和易武相近而苦澀略重,香氣一般,湯色淡桔黃,回甘較好,山韻明顯,水質(zhì)略薄。

  后起八大茶山

  后起的八大茶山,位于瀾滄江以西,從北往南,分別為:曼糯、勐海勐宋、南糯山、帕沙、賀開、布朗山、景洪勐宋;巴達在西部。

  茶山名:曼糯

  茶山地理:勐??h最北端,屬勐往鄉(xiāng)勐往村,同普洱的瀾滄和思茅區(qū)交界。這里是瀾滄江出普洱市、進入西雙版納的第一站。海拔1200-1300米。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

  古樹產(chǎn)地:主要有三個寨子,大寨、上寨、中寨。

  茶山歷史:這里曾是勐海通往瀾滄的古道,歷史上曾經(jīng)是普洱茶的重要產(chǎn)區(qū)。后來勐海通往瀾滄的道路改道,曼糯茶區(qū)逐漸衰落。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古茶樹資源。

  古樹現(xiàn)狀:曼糯古茶山在五六十年代經(jīng)過較大破壞,很多古樹被砍掉種糧食。但目前仍保留了2000畝左右。茶山環(huán)境歷經(jīng)破壞,植被比較單一。

  茶質(zhì)特色:山野氣韻清晰,苦澀明顯,回甘較慢,香氣較濃郁。

  茶山名:勐宋(勐海)

  釋名:“山頂上的壩子”

  茶山地理:勐??h勐宋鄉(xiāng),東接景洪市,南連格朗和鄉(xiāng),隔流沙河與南糯山對望。其中那卡茶區(qū)海拔1600米,保塘茶區(qū)海拔1700-1800米。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樹產(chǎn)地: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舊寨,壩檬、大曼呂、那卡(臘卡)

  茶山歷史: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區(qū)之一,那卡也是版納最負盛名的產(chǎn)區(qū)之一,一百多年前即有漢人遷入經(jīng)營茶葉生意。大曼呂等地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立了新式茶園,成為勐海茶廠的重要原料來源。

  古樹現(xiàn)狀:勐宋地區(qū)的古茶園目前還有3000畝左右。其中以那卡茶的最為出名,保塘茶區(qū)保護的最為完好。那卡古茶園種植密度較大,其中有一定小葉種混生。目前保留有300多畝。保塘古茶區(qū)與森林灌木共生,古茶分布密度較低,散布在森林里。還保留了一定量較粗大的老樹。

  茶質(zhì)特色:那卡、保塘等古樹茶普遍茶香純正,苦澀明顯,山野氣韻強,回甘較慢。

  茶山名:南糯山

  釋名:“(產(chǎn))筍醬(之地)”

  茶山地理:勐海縣格朗和鄉(xiāng),景洪至勐海公路旁,距勐??h城24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1500-1750毫米。年平均氣溫16-18度。

  古樹產(chǎn)地:竹林寨、半坡寨、姑娘寨等

  茶山歷史:南糯山種茶歷史悠久,享有盛名,傳說當年諸葛亮南征時曾在此種茶,雖系傳說,但古濮人種茶的歷史則十分久遠,后來哈尼人遷入南糯山開始種茶,南糯山半坡寨的茶樹王即是歷史的證明。在民國和新中國成立后,這里都是普洱茶的重要產(chǎn)區(qū),民國時期這里是云南機器制茶的發(fā)祥地。八十年代大規(guī)模開發(fā)茶園時對古樹有一定的破壞。

  古樹現(xiàn)狀:目前南糯山古茶園約12000畝,是版納地區(qū)最為著名和面積最大的古茶山。古茶園分布在9個自然村,由于分布較廣,不同寨子的茶口感有一定區(qū)別以半坡老寨的茶最為出名。由于代經(jīng)歷史變遷,南糯山古樹,矮化老樹,臺地茶并存,古樹茶品質(zhì)有所下滑。

  茶質(zhì)特色:喬木大葉種,湯色桔黃透亮,湯質(zhì)飽滿,回甘較快,山野氣韻較顯。傳統(tǒng)上南糯山茶香氣較飽滿,透著蜜香、蘭香,淡香入荷;苦澀明顯,近年來苦澀較弱,香氣較不顯。

  茶山名:帕沙

  釋名:“一座山,一條河”

  茶山地理:勐??h格朗和鄉(xiāng)西南帕沙村,處于南糯山與布朗山之間,海拔1200-2000米,年平均氣溫22℃,年降雨量1500毫米。

  古樹產(chǎn)地:帕沙新寨、帕沙老寨、帕沙中寨、、南干、老端等。

  茶山歷史:帕沙村唐宋時期即有哈尼先民居住種茶,目前仍保留相當數(shù)量古樹。

  古樹現(xiàn)狀:帕沙目前存留的古茶園有2900畝左右,每個寨子都有一定數(shù)量的古樹資源。幾百年樹齡的古樹存量很多,大樹成片,基本未經(jīng)矮化,保護較好。其中帕沙老寨的古樹茶較為出名。

  茶質(zhì)特色:帕沙古樹苦澀明顯,但可以化開,清甜亦顯,生津明顯,山野韻足。

  賀開古樹群

  茶山名:賀開

  釋名: “最先看到太陽之地”

  茶山地理:勐??h勐混鎮(zhèn)賀開村,北連著名古茶山南糯山茶區(qū),東鄰拉達勐水庫,西面腑望勐混壩子。海拔1400-1700米。

  古樹產(chǎn)地:曼弄新寨、曼弄老寨,邦盆老寨、曼邁、曼蚌、曼囡等

  茶山歷史:賀開拉祜屬古羌人余脈,很早就在賀開一代種茶。當?shù)厝艘灾T葛亮為茶祖,每年有儀式祭拜。當?shù)剡€流傳這古茶樹的傳說。近代賀開也是版納較為著名的茶區(qū)之一。

  古樹現(xiàn)狀:賀開現(xiàn)有連片古茶園9000畝以上,分布于賀開、曼蚌2個村委會7個寨。賀開古茶園在西雙版納所有古茶園中連片面積最大,具有一定觀賞價值。在曼弄新、老寨之間有十幾株樹齡近千年的大茶樹。古茶園自然環(huán)境保護較為良好。

  茶質(zhì)特色:湯質(zhì)飽滿,略有苦澀,苦澀化甘較快,山韻明顯。

  茶山名:布朗山

  釋名:布朗族聚居地

  茶山地理:勐海縣布朗山布朗族鄉(xiāng),南與緬甸接壤。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氣溫18.7度。老班章和新班章海拔1600-1700米,老曼娥寨相對海拔較低,約1200米。

  古樹產(chǎn)地: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曼新竜、曼糯等

  茶山歷史:布朗山的布朗族是古濮人的后裔,濮人在云南種茶的歷史非常悠久,可以上溯到商周時期。目前在老曼娥寨還保留有較大規(guī)模的古茶園。老班章古樹在本世紀早期開始逐漸為人所知,從外形到滋味,都具有明顯特點,茶友中有普洱茶之王的稱譽,至今仍是普洱茶市場價格的重要參考點。

  古樹現(xiàn)狀:目前老班章和新班章寨共有古茶園兩千多畝,以老班章樹齡較老,自然環(huán)境保護較好,新班章亦存有相當數(shù)量的古樹。老曼娥寨的古茶園面積更大,有三千畝以上??傮w來說,當?shù)厝藶榫S護老班章聲譽,茶園生態(tài)保護和管理不錯,但和大多數(shù)名山一樣,存在過度采摘的情況,茶質(zhì)有所下降。

  茶質(zhì)特色:喬木大葉種,較苦澀,回甘快,生津好,湯色桔黃透亮。香氣獨特,有梅子香、花蜜香、蘭香。其中老班章茶外形肥壯,滋味濃烈,苦澀明顯,生津回甘快而持久,茶氣明顯。老曼娥茶與老班章類似,苦澀度更重,化開時間更慢。

  茶山名:勐宋(景洪)

  釋名:“山頂上的壩子”

  茶山地理:位于景洪市大勐龍鎮(zhèn)勐宋村,位于景洪市最南端,也是云南緯度最低的古茶區(qū),海拔1500-1800米。降雨適中。

  古樹產(chǎn)地:勐宋大寨、苗鋤山、曼遷老寨、曼家坡坎、曼窩科、曼加干邊、曼加角、曼賣窯等

  茶山歷史:勐宋村的村民小組大部分是愛尼人(哈尼支系),曼傘村老寨是布朗族,種茶都有久遠歷史。曼遷老寨附近的古茶園中,存有樹齡十分古老的古茶樹。清朝時這里的茶曾上供土司。

  古樹現(xiàn)狀:作為中國最南部的古茶山,因為其地理位置偏僻,勐宋茶區(qū)自然環(huán)境保存較好,目前仍有五千畝古茶園,長勢良好。勐宋茶分為甜茶和苦茶,甜茶苦澀淡而苦茶味極苦,長久不化,本來不被村民用于出售,現(xiàn)在已成為版納古樹中之名品。

  茶質(zhì)特色:喬木中葉種,湯色深黃,條索墨黑。山韻明顯,香氣飽滿,湯質(zhì)厚重,杯底香強,甜茶苦澀較短,回甘較快;苦茶苦澀明顯,回甘較弱。

  茶山名:巴達

  釋名:“仙人腳印”

  茶山地理:勐海縣西部,原屬巴達鄉(xiāng),今屬西定鄉(xiāng),西隔南覽河與緬甸相望。海拔1580-2000米。

  古樹產(chǎn)地:曼邁、章朗、曼帕勒等。

  茶山歷史:巴達茶的出名主要是因為1962年發(fā)現(xiàn)的巴達野生大茶樹,為云南成為世界茶發(fā)源地做出了貢獻,勐海茶廠在巴達地區(qū)也有規(guī)模龐大的臺地茶基地。其實除了野生茶和臺地茶,巴達的栽培古樹茶資源也很優(yōu)秀,是當?shù)氐牟祭首逑让穹N植的,章朗古寨已有超過1400年歷史。

  古樹現(xiàn)狀:巴達章朗、曼邁等地的古樹茶園自然環(huán)境保存較好,茶園與森林共生,古茶樹自然生長,大多沒有矮化,有少量小葉種。古茶園共有兩千畝以上。

  茶質(zhì)特色:山韻飽滿,香氣純正,苦澀明顯,湯中有甜,回甘快而明顯。

  西雙版納茶區(qū)總結(jié)

  西雙版納茶區(qū)的茶茶質(zhì)厚重,湯質(zhì)較飽滿,除了部分小葉種外,苦澀明顯;古樹茶氣明顯,山韻突出。這是和瀾滄江下游的氣候和自然環(huán)境密不可分的,西雙版納茶區(qū)在普洱茶區(qū)中溫度較低,光照較強,這導(dǎo)致茶中茶多酚和兒茶素的含量較高,苦澀感較明顯,班章、曼娥的霸氣,小勐宋苦茶的苦澀都和這有直接關(guān)系。

  勐海石雨益昌號茶業(yè)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fā)--生產(chǎn)--銷售—服務(wù)”為一體化,擁有40年歷史的老字號茶葉品牌,專業(yè)生產(chǎn)古樹茶、大樹茶、各大山頭茶的普洱茶企業(yè)。時至今日,我們在全國擁有的直營店、加盟店數(shù)量已突破300家,共計推出的產(chǎn)品1000多款,年產(chǎn)量達1000噸以上。在勐海成立了實力雄厚的茶廠和生產(chǎn)基地,在自行生產(chǎn)的同時也為廣大普洱茶愛好者和普洱商家提供專業(yè)定制服務(wù)。

傅傳耀播報黔茶成就:貴州萬重山,香茗滿人間

  10月10日,紀念世界茶籽化石發(fā)現(xiàn)40周年學(xué)術(shù)研討會在晴隆召開,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省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傅傳耀出席并發(fā)表《從云頭大山看貴州茶山文化》主題演講,現(xiàn)將演講錄音整理出來,以饗閱者。

  尊敬的各位專家,尊敬的孫忠煥先生,歡迎您的到來。感謝您的精彩演講,貴州有萬重山,我說說貴州山與茶的關(guān)系。

  過去講仁者樂山,我不是仁者,但是是山的兒子,對山充滿了感情,山是擎天之柱。小學(xué)的課本上就有一篇神話“共工怒觸不周山,天傾西北地傾東南”,所以為什么西北這么高?為什么東南這么低?為什么條條江水向東流?

  山是萬物之源,先有山再有水。巴彥格拉山是我們兩大河流甚至境外河流的源頭;阿爾卑斯山是整個東歐的水塔;富士山也是日本的水塔,富士山下面有一片的溫泉,所以礦泉水非常的好;雷利爾山是北美洲的水塔,它有4400多米;高加索山是東歐的水塔,也是俄羅斯的水塔,高加索山下面有一個貝加爾湖,這個湖的淡水資源占世界淡水資源的1/4。有了山才有水,水潤萬物。

  南非有一個卓山,我們?nèi)⒂^的時候,解說員告訴我們,這有2萬多種千奇百怪的花,其中有很多都是中國大陸沒有的花,超過了整個歐洲的總和。南美安第斯山縱貫全境,他的最高峰還孕育了世界第一大河亞馬遜,亞馬遜發(fā)源地,各種植物占全球半數(shù)以上。我們中華民族的每一座山都有自己獨特的靈性,都有自己獨特的懷抱,孕育了自己獨特的子孫。巴彥格拉山最高的高峰喜馬拉雅山,喜馬拉雅山產(chǎn)雪蓮,雪際線山產(chǎn)冬蟲夏草,昆侖山產(chǎn)玉,和田玉指的就是昆侖玉,還產(chǎn)“神話”。我想,珠穆朗瑪峰在遠古時代沒有昆侖山高,所以中國的神話講的都是昆侖山,昆侖山下的人都很自豪的說昆侖山是萬山之宗,同時它還產(chǎn)詩。毛澤東說“橫空出世莽昆侖”,“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為的是讓“環(huán)球同此涼熱”,就跟現(xiàn)在習近平同志倡導(dǎo)的命運共同體是異曲同工,這個世界大家都要團結(jié)起來。

茶籽化石

  山是民族的脊梁。共產(chǎn)黨人,敬畏自然,順其自然,崇拜山峰。革命初期,毛澤東舉旗鬧革命,革命的搖籃井岡山;長征時期一路失利,這時候從孫忠煥會長老家開出的那艘紅船,差點觸礁沉沒;到了遵義會議,產(chǎn)生了偉大舵手毛澤東,率領(lǐng)我們披荊斬棘,取得長征以來最大的勝利就是大婁山;繼續(xù)北上,鍛造共產(chǎn)黨人生命極限考驗的是終年積雪的夾金山。毛澤東非常自豪地說“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到了延安以后,延安成了革命的圣地,令全國人民向往。所以后來才有詩人寫的《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谷諔?zhàn)爭時期,我們八路軍的總部以及三個師奮戰(zhàn)在太行山,最近電視劇《太行之脊》就是表現(xiàn)極為艱難的這段歲月。解放戰(zhàn)爭三大戰(zhàn)役指揮部所在地西北坡所處的縣叫平山。所以,山是一種精神,挺直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

  山是美好的希望。21世紀,習近平同志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茶山就是最生動的畫卷,更是深刻的解讀。明年,第一個百年夢想觸手可及的時候,我覺得山也是一種祝福,它孕育了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夢想。茶更是大山的驕子,武夷山的巖茶、黃山的毛峰、杭州獅峰山的龍井茶、四川的蒙頂綠茶、峨眉山的綠茶、大別山的信陽毛尖,名茶都跟名山在一塊兒。所以“江南千條水,云貴萬重山”,貴州山萬重,黔茶香人間。

  上次說到茶樹化石,當時我在論壇專門講了化石代表幾種茶樹,比如古茶樹,我經(jīng)過調(diào)研定義了四句話——產(chǎn)業(yè)之基:有古茶樹,說明這個地方可以產(chǎn)茶,為什么北方?jīng)]有古茶樹,因為北方天凍地寒不適合產(chǎn)茶;文化之脈:茶文化、中華文化一脈相承;品牌之魂:打造古茶樹品牌可以抓住人心;基因之庫:我們貴州茶科所有兩千多支茶譜,我們今天在云頭大山啟動的茶葉名山調(diào)研活動得到孫忠煥會長的肯定,建勇主任給予了高度的認可。我簡單說說這幾座山:

  首先是云頭大山。今天在云頭大山的所在地不講第一是不行的,云頭大山是茶認祖歸宗的源頭大山。四十年前的驚人發(fā)現(xiàn),160多萬年的歷史再現(xiàn),印證了我們民間常說的一句話,“山長在云上,茶長在山上”。我們像崇拜神農(nóng)一樣崇拜云頭大山,崇拜化石的發(fā)現(xiàn)者盧老先生他們,全世界茶人要向他們致敬。

  第二,湄潭象山,現(xiàn)代茶產(chǎn)業(yè)的圣山。劉仲華院士參觀了民國中央實驗茶場,特別是茶的加工設(shè)備以及流程,覺得這是現(xiàn)代茶產(chǎn)業(yè)圣地,來這個地方參觀是來朝覲圣山的。它因為現(xiàn)代茶圣張?zhí)旄ふ颐駠鑸龅幕?,成為中央實驗茶場的出源地;它因為匯聚了李聯(lián)標、劉淦芝、徐國楨,包括當時的竺可楨、李政道等48位院士在這個地方品茶、論道、作詩而成名;它還因為一段民間謎語,成為了中國產(chǎn)茶第一大縣、中國十大最美鄉(xiāng)村之一。謎語說“湄江繞湄城,藏有聚寶盆,誰人識得破?駱馬駝金銀”。聚寶盆是啥?天地見證了當年種的那片茶山就是聚寶盆,現(xiàn)在真的是駱馬駝金銀。我對在貴州工作過的兩位領(lǐng)導(dǎo)說過的一些話印象深刻。一個是包克辛,浙江人,他說他走遍了歐洲,歐洲無非如此;還有一位從東部到貴州任省委書記的趙克志,在省委常委會議上說,他看了湄潭的《十謝共產(chǎn)黨》的所有村莊,產(chǎn)業(yè)好,農(nóng)民富,文化、醫(yī)療條件等各方面都不錯,不僅僅在西部,即便放在東部也是一流的??酥就疽呀?jīng)是國家領(lǐng)導(dǎo)人了,他的評價是非常高的。

  第三,雷公山,苗嶺之王大山。中國最多的苗族聚居在苗嶺,大概有兩百八十多萬。苗嶺之峰的雷公山大概有1840米,高聳于群山之中,雷公山下的銀球茶作為外交部的禮品用茶已經(jīng)有幾十年,又為現(xiàn)在的脫貧攻堅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苗嶺雷山一帶很有意思,第一,他們是現(xiàn)在唯一持槍合法的民族,別人都不能帶槍,這個民族可以帶槍,他們有火槍,如果孫忠煥會長去,可以給您總統(tǒng)般的待遇——火槍二十八響;第二,他們是一個最典型的天人合一的民族,敬樹如敬祖,敬祖即敬樹。孩子生下來種上一棵樹,人死了砍掉這棵樹把它做棺材,把樹還給你,再在這個墳上種一棵樹。他們的祖宗就是一棵一棵的樹,一片一片的林,沒有碑沒有墓,節(jié)約了土地,典型的人樹輪流,天人合一。

  第四,香爐山。香爐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人工種植茶園之一,這是中茶所經(jīng)過論證得出的結(jié)論。這個地方海拔2274米,有成片的茶園,而且魯成銀所長說:這個地方一年沒有連續(xù)30天氣溫超過28度,所以產(chǎn)出的是唯一沒有夏天的茶,茶是甜的,此茶還作為1976-1980年左右的中央領(lǐng)導(dǎo)用茶,我們給他辦茶的人都還在。這個茶也為中國社會的穩(wěn)定和持續(xù)發(fā)展做出過貢獻。華國鋒同志喝著這個茶,很智慧地解決了四人幫的問題。

  第五,佛頂山,石阡苔茶的故鄉(xiāng)。佛頂山茶鉀天下,石阡溫泉天下甲,喝天下鉀茶,泡甲天下溫泉,不想長壽都不行。在貴州有5個長壽縣,恰好高出全國三十幾個省平均值的一倍。國家有一個專門研究癌細胞的專家叫赫捷,他是知名專家,他說了一句話,對貴州來說非常有意義:貴州的腫瘤發(fā)病率低于全國50%,當然腫瘤跟氣候、飲食習慣各方面有關(guān)。也有人質(zhì)疑他,貴州的人均壽命為什么沒有上海高呢?因為人均壽命還受到后天教育、生活習慣以及醫(yī)療條件的影響,上海有世界頂級醫(yī)生,我們貴州基本談不上,但是我們有這么多長壽之鄉(xiāng)。

  第六,九龍山。喝貴陽的水不得不說貴陽的山,久安九龍山是古茶樹匯集山,或者說是古茶開會的山,山上有五百年到六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茶樹,連片五萬株也是一個奇觀。時任省委書記陳敏爾上山調(diào)研作了一幅絕配的對聯(lián):“九安千年茶,常利百姓家”,九安對常利、千年對百姓、茶對家,我相信這是迄今為止,我們貴州最精美的一幅關(guān)于茶的對聯(lián)。

  第七,華爾山,讓正安白茶橫空出世的山,已經(jīng)十多年了,我們現(xiàn)在其他地方才開始種白茶。白茶為什么要特別強調(diào)?因為白茶富含茶氨酸,平均至在9%—12%,,低的也有7%—8%。茶氨酸是干什么的?茶氨酸被劉仲華、王岳飛等譽為21世紀的生物鎮(zhèn)靜劑,比如治療WFS綜合癥就很好,尤其是上了五十歲左右的女同志,心情煩躁就可以喝茶氨酸高的茶,睡眠不足,容易失眠也可以喝這個茶。

  第八,鳥王山,它是有史為書、有碑為證的貢茶之山。這里有一塊碑,傳說是中國唯一發(fā)現(xiàn),碑文記載的是乾隆五十五年,命貴陽府撥款420銀元發(fā)展茶葉。這里還有一個獨特茶種——鳥王種,還有一支獨特苗族系——海巴苗。

  第九,九層山,海拔高,在六盤水的六枝特區(qū)。高海拔的早茶,春節(jié)前就上市,回味甘甜。去年1月份人代會期間在貴陽召開茶葉品茗會時喝到,當時我很激動,出了一首打油詩,最后兩句是“神州尚未聞驚雷,贏得東風第一把”。

  第十,安順黔中腹地——朵貝山,天然拼配的香茶茶山。由于大葉小葉葉葉有,喬木灌木木木興,綠茶紫茶茶茶好,所以做出了色、香、形俱佳的小種茶。我從武夷山回來以后,找到的朵貝茶園就是種植的小種茶,雖然不好機械化,但確實很香,香在哪里?香在天然的拼配。

  十一,梵凈山,禪茶一體的世界雙遺產(chǎn)。山下有綠茶紅茶比肩,更有抹茶冠五洲。這里有世界巨頭立頓的基地,中國最大的抹茶生產(chǎn)線,今年直接空運到美國西雅圖出口,引領(lǐng)了未來方向。

  最后一座山不得不說,斗篷山,或者叫螺螄殼山,這是老品牌“都勻毛尖”的出生地,“都勻毛尖”曾因獲得巴拿馬金獎,受到偉人毛澤東的青睞并命名而譽滿全球。

  我們這次要進行茶山調(diào)研,我想了四句話,目的是:讓茶葉下山,讓文化上山,讓人流朝山,讓品牌出山。武夷山雙遺產(chǎn)也是因為朱熹在這個地方修道,修道是因為有茶喝。所以,我們要用文化包裝山頭,不管是茶葉也好,山也好,還是茶旅一體都好。貴州是山的國度,貴州名山萬萬千,山山川川不一般,山山林林產(chǎn)好茶,匯聚香茗滿人間,謝謝。

  來源于:貴州茶香

找到約4條結(jié)果 (用時 0.003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