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安徽岳西毛尖山

找到約55條結(jié)果 (用時 0.001 秒)

丁以壽 ——名揚中外的安徽茶葉

茶樹原產(chǎn)中國西南地區(qū),中國人最先發(fā)現(xiàn)和利用茶樹。飲茶、種茶始于古巴蜀(今四川、重慶),當在先秦時期。秦漢大一統(tǒng),使得飲茶、種茶走出巴蜀,順長江而下,自西向東傳播到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等廣大地區(qū)。孫皓“密賜荼荈以代酒”(陳壽《三國志·吳書·韋曜傳》),表明在三國時期,飲茶已傳播到長江下游的江蘇南京。而安徽地區(qū)的飲茶和茶葉生產(chǎn)應早于江蘇,當在三國之前。

漢魏六朝

漢魏六朝時期茶葉加工技術(shù)簡單,往往采集茶樹嫩芽、枝葉曬干或烘干儲存,后期可能采用水煮、汽蒸茶樹芽葉殺青,然后曬干或烘干,茶葉呈松散形態(tài),是原始散茶?!皶x武帝世,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續(xù)搜神記》)西晉武帝(265~290年)時,宣城人秦精入山采茶。由此可知,宣城郡在西晉初已有種茶、采茶,茶葉生產(chǎn)初步興起。

東晉元帝(317~322年)時,溫嶠官于宣城,上表稱“貢茶千斤,茗三百斤?!?宋·寇宗奭《本草衍義》)東晉初,宣城郡茶葉生產(chǎn)較西晉又有所發(fā)展,茶葉品質(zhì)優(yōu)良,因此納貢。晉時,宣城郡轄今安徽宣州市、池州市、蕪湖市等。這一地區(qū)不僅產(chǎn)茶,而且產(chǎn)貢茶?!拔麝枴⑽洳?、廬江、晉陵,好茗?!?《桐君錄》)廬江郡產(chǎn)好茶。晉時,廬江郡轄今安徽安慶市大部、六安市和合肥市部分。漢魏六朝時期,安徽地區(qū)開始飲茶、種茶、制茶。江南江北都產(chǎn)好茶,宣城茶葉作貢。皖南、皖西兩大茶區(qū)雛形已成,奠定了后世安徽茶區(qū)的格局。

唐代

唐時完善了蒸青餅茶制茶法,蒸之、搗之、拍之、焙之,制成的茶餅或圓或方。大宗茶為餅茶,尚有少量蒸而搗之的末茶和蒸而不搗的散茶?!办ㄖ莘讲?,制置精好,不雜木葉,自梁、宋、幽、并間,人皆尚之。賦稅所入,商賈所赍,數(shù)千里不絕于道路。其先春含膏,亦在顧渚茶品之亞列?!?楊華《膳夫經(jīng)手錄》)唐代,歙州所產(chǎn)方形餅茶品質(zhì)優(yōu)異,堪與大唐第一貢茶——顧渚紫筍茶媲美,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北方地區(qū)尤其喜歡歙州方茶。每到新茶季節(jié),在前往歙州的數(shù)千里道路上,大小茶商絡繹不絕。

唐咸通三年(862年),歙州司馬張途在《祁門縣新修閶門溪記》中記載當時祁門茶葉生產(chǎn)的盛況:“山且植茗,高下無遺土,千里之內(nèi),業(yè)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給衣食、供賦役,悉恃此。祁之茗,色黃而香,賈客咸議,逾于諸方。每歲二三月,赍銀緡繒素求市將貨他郡者,摩肩接跡而至?!逼铋T境內(nèi)遍山植茶,以茶為業(yè)者達十之七八,衣食、賦役全仰仗茶葉。由于祁門茶葉“逾于諸方”,所以每年新茶上市前一兩月,全國各地商人攜款到祁門,“摩肩接跡”,人潮涌動,形成一道特殊的風景。

唐代,歙州茶區(qū)成為中國最重要的茶葉產(chǎn)區(qū)之一。茶葉產(chǎn)量大,品質(zhì)優(yōu)。歙州茶不僅銷往國內(nèi)廣大地區(qū),而且遠銷國外,形成了“浮梁歙州,萬國來求”(《敦煌變文集·茶酒論》)的空前盛況。

“蘄州茶、鄂州茶、至德茶,以上三處出者,并方巾厚片,自陳、蔡以北,幽、并以南,人皆尚之?!?唐·楊華《膳夫經(jīng)手錄》)池州至德(今東至)茶深受北方地區(qū)的青睞。

“宣州鴨山茶,亦天柱之亞也?!?楊華《膳夫經(jīng)手錄》)“宣城縣有丫山小方餅,橫鋪茗芽裝面。其山東為朝日所燭,號曰陽坡,其茶最勝。太守嘗薦于京洛人士,題曰:丫山陽坡橫紋茶?!?毛文錫《茶譜》)宣州鴨山(鴉山、丫山)陽坡橫紋餅茶與舒州天柱茶并列,唐時名重一時,遠傳京洛。

“舒州天柱茶,雖不峻拔遒勁,亦甚甘香芳美,良可重也?!?楊華《膳夫經(jīng)手錄》)舒州潛山天柱茶甘香芳美,頗受時人看重。

“舒城太湖,買婢買奴”(《敦煌變文集·茶酒論》)唐時,太湖屬舒州,舒城屬廬州,由于茶葉生產(chǎn)繁盛,因茶致富,因此可以“買婢買奴”。

“風俗貴茶,茶之名品益眾?!瓑壑萦谢羯街S芽,……”(李肇《唐國史補》)壽州霍山黃芽為唐代茶葉名品之一。

早在中唐,安徽茶不僅風行大江南北,而且流于塞外。建中二年(781年),常魯出使吐蕃,吐蕃王贊普取來茶葉若干,“此壽州者,此舒州者,此顧渚者,此蘄門者,此昌明者,此灉湖者?!?李肇《唐國史補》卷下)唐代流入吐蕃的就有安徽壽州之霍山黃芽和舒州之潛山天柱茶。

唐代,皖南的歙州、宣州,皖西的舒州、壽州,皆產(chǎn)名茶,甚至遠傳國外。

宋代

宋代繼承唐代的蒸青茶制法,片(餅茶)散(芽茶、葉茶)并列,散茶數(shù)量上升。

“鴉山著于吳歙?!?葉清臣《述煮茶小品》)“橫紋出自陽坡?!?吳淑《茶賦》)宣州鴉山陽坡橫紋餅茶在北宋依然流行。

由北宋宋癢《賜知廣德軍龔會元進先春茶敕書》、歐陽修《賜知舒州齊廓進新茶并知廣德軍浦延熙進先春茶敕書》知,廣德先春茶與舒州茶在北宋曾作為貢茶。

南宋周必大游九華,“僧祖瑛獨居塔院,獻土產(chǎn)茶,味敵北苑。”(《九華山錄》)周必大認為池州九華茶可與北苑貢茶媲美。

宋代,國家在蘄、黃、廬、蘇、光、壽六州設十三個山場,實行茶葉官買官賣。其中就有安徽廬州舒城王同場,舒州羅源場、太湖場、龍溪場,壽州霍山場、麻步場、開順場。

宋代,在歙州、宣州、池州、舒州、壽州、廬州外,增加池州九華山茶和廣德茶,且舒州天柱茶和廣德先春茶作土貢。

明代

明代,餅茶衰微,散茶大興。烘青、炒青綠茶逐漸取代蒸青綠茶,風行天下。

“若歙之松蘿,吳之虎丘,錢塘之龍井,香氣濃郁,并可雁行頡頏。”(許次紓《茶疏》)“今茶品之上者,松蘿也,虎丘也,羅岕也,龍井也,陽羨也,天池也?!?謝肇淛《五雜俎》)徽州休寧松蘿茶是中國炒青、烘青綠茶的杰出代表,對后世中國各類綠茶的加工工藝產(chǎn)生深遠影響。本省其它地區(qū),外省如江蘇、浙江、福建、湖南、廣西等,紛紛仿制松蘿茶。

“六安茶為天下第一。有司包貢之余,例饋權(quán)貴與朝士之故舊者?!?陳霆《兩山墨談》)六安茶甲天下,作貢茶。

“六安茶:品亦精,入藥最效。但不善炒,不能發(fā)香而味苦,茶之本質(zhì)實佳。”(屠隆《茶箋》)

“天下名山,必產(chǎn)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大江以北,則稱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實產(chǎn)霍山縣之大蜀山也。茶生最多,名品亦振。河南、山陜?nèi)私杂弥??!?許次紓《茶疏》)六安茶是江北第一茶,很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山西、陜西等北方廣大地區(qū)的歡迎。

明代散茶大興,安徽的松蘿茶、六安茶馳名全國,影響廣大。

清代

“計可與羅岕敵者,唯松蘿耳。”(冒襄《岕茶匯抄》)松蘿茶在清代依然是炒青、烘青綠茶的代表,并出口海外,是中國外銷綠茶的代表。

“近以岕山茶為君,虎丘茶為相,六安、潛山茶為將?!?劉源長《茶史》)六安茶、潛山茶堪與堪與江浙的岕茶、虎丘茶相伯仲。

“岕茶如名士,武夷如高士,六安如野士,皆可為歲寒之交。六安尤養(yǎng)脾,飽食最宜。”“予少年嗜六安茶,中年飲武夷而甘,后乃知岕茶之妙,此三種可以終老。”(張英《聰川齋語》)六安茶與武夷茶、岕茶齊名。

清代陸廷燦《續(xù)茶經(jīng)》“茶之出”:“《通志》:六安州有小峴山,出茶名小峴春,為六安極品?;羯接忻坊ㄆ?,乃黃梅時摘制,色香兩兼而味稍薄。又有銀針、丁香、松蘿等名色?!鼻宕?,六安銀針、梅片、毛尖茶流行大江南北。六安茶作貢,始于明朝初期,直到清朝咸豐年間貢茶制度終結(jié),歷經(jīng)兩朝共近五百年。

“黃山有云霧茶,產(chǎn)高山絕頂,煙云蕩漾,霧露滋培,其柯有歷百年者,氣息恬雅,芳香撲鼻,絕無俗味,當為茶中第一。又有一種翠雨茶,亦產(chǎn)黃山,托根幽壑,色較綠,味較濃,香氣比云霧稍減,亦軼出松蘿一頭?!?江澄云《素壺便錄》)黃山茶后來居上,超軼松蘿茶。

清末,歙縣人謝正安在傳統(tǒng)黃山云霧茶的基礎上創(chuàng)制黃山毛峰,一飛沖天;太平人王魁成創(chuàng)制太平猴魁,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蜚聲中外;黟縣人余干臣、祁門人胡元龍創(chuàng)制祁門紅茶,風靡歐洲,被譽為“茶中英豪”、“群芳最”;六安人改制六安瓜片,其采摘、扳片、炒制、烘焙技術(shù)獨樹一幟,別具一格。

清代,在松蘿茶、六安茶、潛山茶之外,宣城敬亭綠雪、涇縣茶、黃山茶、歙縣紫霞茶和老竹大方、太平猴魁、祁門紅茶等脫穎而出。

現(xiàn)代

圖片

肇始于民國初年的祁門茶業(yè)改良場,匯聚了吳覺農(nóng)、胡浩川、莊晚芳、馮紹裘等一批名家,推動了中國茶葉科技和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當代茶圣吳覺農(nóng)《在祁場一年》寫道:“良以安徽之茶業(yè),實系中國茶業(yè)中心;無論內(nèi)銷外銷出品,以及出品之為紅茶、綠茶,又各有其獨特地位?!?/p>

1955年,中國茶葉公司評選全國十大名茶,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祁門紅茶榜上有名。全國十大名茶,安徽幾乎占了半壁江山。

當代,除前面提到的安徽歷史名茶外,還有祁門安茶、黃山綠牡丹、九華佛茶、石臺霧里青、貴池肖坑茶、東至云尖、涇縣涌溪火青和汀溪蘭香、寧國黃花云尖、郎溪瑞草魁、蕪湖浮山翠珠、無為西華毛峰、滁州西澗春雪、廬江白云春毫、潛山天柱劍毫、岳西翠蘭、桐城小花、霍山黃芽、舒城蘭花、華山銀毫、金寨翠眉等一批名茶,如群星閃爍在中華茶文化的璀璨天空。

民國時期,安徽茶業(yè)乃中國茶業(yè)的中心,祁紅、屯綠競相輝映;當代,安徽新品名茶迭出,有著廣泛的影響。

來源/安徽公共頻道

如有侵權(quán) 請聯(lián)系刪除

浙江茶與安徽茶的PK

  

  浙江是我國傳統(tǒng)綠茶生產(chǎn)大省,唐宋時期已名茶輩出,品類眾多,茶質(zhì)優(yōu)良,有歷史名茶西湖龍井、開化龍頂、金獎惠明、顧渚紫筍、徑山香茗,以及新近崛起的安吉白茶、大佛龍井等。

  安徽自明清到現(xiàn)在,名茶之多、品質(zhì)之優(yōu),在中國名列前茅。黃山毛峰的烘焙獨樹一幟,太平猴魁的揀尖別具一格,六安瓜片的扳片、拉老火另辟蹊徑,老竹大方的烤扁與眾不同,屯綠、祁紅有口皆碑。

  王者爭鋒:西湖龍井vs黃山毛峰

  西湖龍井,十大名茶之首,清康熙年間列為貢茶,“西湖之泉,虎跑為最,兩山之茶,龍井為佳”。

  扁平挺秀,色澤綠翠,有清香、嫩栗香、豆香。

  黃山毛峰,中國十大名茶,清光緒謝裕泰茶莊創(chuàng)制。產(chǎn)于安徽黃山一帶,色如象牙,魚葉金黃。

  西湖龍井是中國炒青綠茶的典范,黃山毛峰是中國烘青綠茶的標桿。

  榜眼對決:安吉白茶vs六安瓜片

  安吉白茶,浙江安吉特產(chǎn),是以白茶樹品種鮮葉制成的綠茶。氨基酸含量高于普通綠茶,滋味鮮醇,葉白脈翠。

  六安瓜片,谷雨后采制,產(chǎn)于安徽六安大別山,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瓜子形單片,自然平展,葉緣微翹,色澤寶綠,大小勻整,滋味甘醇。

  探花較量:大佛龍井vs太平猴魁

  大佛龍井,產(chǎn)于浙江新昌,扁平光滑,挺直尖削,形似碗釘,色澤嫩綠鮮潤,滋味鮮醇甘爽,葉底勻齊成朵。

  太平猴魁,“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的描述極為形象。產(chǎn)于安徽黃山新明一帶,扁平挺直、鮮爽味醇,蘭花香。

  佛系論劍:徑山茶、惠明茶、普陀佛茶vs九華佛茶

  中國有悠久的佛茶文化,“茶禪一味”貫穿茶葉發(fā)展史。

  徑山茶,浙江余杭徑山是“茶圣著經(jīng)之地,日本茶道之源”,徑山茶細嫩有毫,色澤綠翠,滋味鮮嫩甘爽,板栗香。

  惠明茶,浙江麗水惠明寺一帶所產(chǎn),民國初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花香馥郁,蘭花香甜。

  普陀佛茶,浙江舟山普陀山產(chǎn),“似螺非螺,似眉非眉”,條索緊細卷曲,色澤綠潤,芽身披毫,香高味醇。

  九華佛茶,產(chǎn)于安徽九華山及其周邊,又名九華毛峰、黃石溪毛峰。扁直似佛手,色澤翠綠,香高味醇。

  紅茶對決:九曲紅梅vs祁門紅茶

  九曲紅梅,產(chǎn)于浙江杭州西湖大塢山,相傳為武夷山鄉(xiāng)民北遷首制,又稱九曲烏龍,條索細若發(fā)絲,彎曲細緊如鉤,滿披金毫,湯色紅艷有如紅梅。

  祁門紅茶,產(chǎn)于安徽祁門、東至、石臺、黟縣,以及江西浮梁一帶。“祁紅特絕群芳最,清譽高香不二門”,是聞名世界的三大高香茶。

  黃茶對決:平陽黃湯vs霍山黃芽

  平陽黃湯,產(chǎn)于浙江平陽、泰順、瑞安等地,歷史悠久,清代曾為貢品。干茶顯黃,湯色杏黃、葉底嫩黃。

  霍山黃芽,產(chǎn)于安徽霍山,外形挺直,黃綠披毫,湯色黃綠明亮,滋味濃厚甘醇,明代即為貢品。

  黑茶對決:葉爾羌黑茶vs安茶

  葉爾羌黑茶,產(chǎn)地浙江新昌,為農(nóng)業(yè)部邊銷茶定點生產(chǎn)企業(yè),主銷新疆。

  安茶,安徽祁門特產(chǎn),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用箬葉、竹簍包裝,外形緊結(jié)勻齊,檳榔香,湯色橙黃明亮。

  浙江其它名優(yōu)茶:

  西湖蓮芯、雀舌、莫干黃芽、華頂云霧、前崗輝白、平水珠茶、蘭溪毛峰、建德苞茶、雁蕩毛峰、天目青頂、淳安大方、千島玉葉、鳩坑毛尖、珠山茶、東白春芽、太白頂芽、日鑄雪芽、雙龍銀針、臨海云峰、遂昌銀猴、松陽銀猴、香菇寮白毫、望府銀毫、西施銀芽等。

  安徽其它名優(yōu)茶:

  黃山綠牡丹、黃山松針、黃山銀鉤、齊山名片、休寧松蘿、老竹大方、屯溪屯綠、東至云尖、舒城蘭花、桐城小花、涌溪火青、涇縣特尖、敬亭綠雪、金山時雨、高峰云霧、齊山翠眉、白岳黃芽、天柱劍毫、岳西翠蘭、黃花云尖、霍山翠芽、廬江春毫、皖西黃大茶等。

  浙江和安徽位于江南茶區(qū),為我國最著名的綠茶生產(chǎn)大區(qū),兩地的名茶數(shù)不勝數(shù),喝遍了的人幾乎沒有。

  至于哪里的茶更好一些,其實沒有定論,只是口味喜好不同罷了。
?

浙江vs安徽,兩大產(chǎn)區(qū)茶類大PK,誰更勝一籌?

浙江和安徽位于江南茶區(qū),為我國最著名的綠茶生產(chǎn)大區(qū),兩地的名茶數(shù)不勝數(shù),喝遍了的人幾乎沒有。

 

浙江是我國傳統(tǒng)綠茶大省,唐宋時代已名茶輩出,品類繁多,茶質(zhì)優(yōu)良。歷史名茶西湖龍井、開化龍頂、金獎惠明、顧渚紫筍、徑山香茗,以及新近崛起的安吉白茶、大佛龍井等。

 

安徽從明清到現(xiàn)在,品質(zhì)之優(yōu)、名茶之多,在中國名列前茅。黃山毛峰的烘焙獨樹一幟,六安瓜片的扳片、拉老火另辟蹊徑,太平猴魁的揀尖別具一格,老竹大方的烤扁與眾不同,屯綠、祁紅都有口皆碑。

 

王者爭鋒:西湖龍井vs黃山毛峰

 

西湖龍井是中國炒青綠茶的典范,黃山毛峰則是中國烘青綠茶的標桿。

 

西湖龍井,十大名茶之首,清康熙年間列為貢茶,“西湖之泉,虎跑為最,兩山之茶,龍井為佳”。扁平挺秀,色澤綠翠,有清香、嫩栗香、豆香。

黃山毛峰,中國十大名茶,清光緒謝裕泰茶莊創(chuàng)制。產(chǎn)于安徽黃山一帶,色如象牙,魚葉金黃。

 

 

榜眼對決:安吉白茶vs六安瓜片

安吉白茶,浙江安吉特產(chǎn),是以白茶樹品種鮮葉制成的綠茶。氨基酸含量高于普通綠茶,滋味鮮醇,葉白脈翠。

 

 

六安瓜片,谷雨后采制,產(chǎn)于安徽六安大別山,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瓜子形單片,自然平展,葉緣微翹,色澤寶綠,大小勻整,滋味甘醇。

 


 

探花較量:大佛龍井vs太平猴魁

大佛龍井,產(chǎn)于浙江新昌,扁平光滑,挺直尖削,形似碗釘,色澤嫩綠鮮潤,滋味鮮醇甘爽,葉底勻齊成朵。

 

太平猴魁,“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的描述極為形象。產(chǎn)于安徽黃山新明一帶,扁平挺直、鮮爽味醇,蘭花香。

 

佛系論劍:徑山茶、惠明茶、普陀佛茶vs九華佛茶

中國有悠久的佛茶文化,“茶禪一味”貫穿茶葉發(fā)展史。

 

徑山茶,浙江余杭徑山是“茶圣著經(jīng)之地,日本茶道之源”,徑山茶細嫩有毫,色澤綠翠,滋味鮮嫩甘爽,板栗香。

 

 

惠明茶,浙江麗水惠明寺一帶所產(chǎn),民國初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ㄏ沭ビ簦m花香甜。

 

 

普陀佛茶,浙江舟山普陀山產(chǎn),“似螺非螺,似眉非眉”,條索緊細卷曲,色澤綠潤,芽身披毫,香高味醇。

 

 

九華佛茶,產(chǎn)于安徽九華山及其周邊,又名九華毛峰、黃石溪毛峰。扁直似佛手,色澤翠綠,香高味醇。

 

 

紅茶對決:九曲紅梅vs祁門紅茶

九曲紅梅,產(chǎn)于浙江杭州西湖大塢山,相傳為武夷山鄉(xiāng)民北遷首制,又稱九曲烏龍,條索細若發(fā)絲,彎曲細緊如鉤,滿披金毫,湯色紅艷有如紅梅。

 

 

祁門紅茶,產(chǎn)于安徽祁門、東至、石臺、黟縣,以及江西浮梁一帶。“祁紅特絕群芳最,清譽高香不二門”,是聞名世界的三大高香茶。

 

 

黃茶對決:平陽黃湯vs霍山黃芽

平陽黃湯,產(chǎn)于浙江平陽、泰順、瑞安等地,歷史悠久,清代曾為貢品。干茶顯黃,湯色杏黃、葉底嫩黃。

 

 

霍山黃芽,產(chǎn)于安徽霍山,外形挺直,黃綠披毫,湯色黃綠明亮,滋味濃厚甘醇,明代即為貢品。

 

 

黑茶對決:葉爾羌黑茶vs安茶

葉爾羌黑茶,產(chǎn)地浙江新昌,為農(nóng)業(yè)部邊銷茶定點生產(chǎn)企業(yè),主銷新疆。

 

 

安茶,安徽祁門特產(chǎn),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用箬葉、竹簍包裝,外形緊結(jié)勻齊,檳榔香,湯色橙黃明亮。

 

 

浙江其它名優(yōu)茶:

西湖蓮芯、雀舌、莫干黃芽、華頂云霧、前崗輝白、平水珠茶、蘭溪毛峰、建德苞茶、雁蕩毛峰、天目青頂、淳安大方、千島玉葉、鳩坑毛尖、珠山茶、東白春芽、太白頂芽、日鑄雪芽、雙龍銀針、臨海云峰、遂昌銀猴、松陽銀猴、香菇寮白毫、望府銀毫、西施銀芽等。

 

安徽其它名優(yōu)茶:

黃山綠牡丹、黃山松針、黃山銀鉤、齊山名片、休寧松蘿、老竹大方、屯溪屯綠、東至云尖、舒城蘭花、桐城小花、涌溪火青、涇縣特尖、敬亭綠雪、金山時雨、高峰云霧、齊山翠眉、白岳黃芽、天柱劍毫、岳西翠蘭、黃花云尖、霍山翠芽、廬江春毫、皖西黃大茶等。

 

 

至于哪里的茶更好一些,其實沒有定論,只是口味喜好不同罷了。

授權(quán)轉(zhuǎn)載自評茶大師,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不妥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55條結(jié)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