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為復雜化的普洱茶“秘密”

  雖說普洱茶是幾大茶類中知識體系相對比較復雜的,但復雜之中有較大的人為成分,是人復雜了,使得原本簡單的事實變得復雜。那么,讓我們盡量來還原那些被人為復雜化的事實吧。
 
  首先最容易被搞混的是“喬木灌木說”。普洱茶并無“灌木”一說,按國標的界定,普洱茶是云南產的大葉種曬青茶,而大葉種指的就是喬木型樹種。無論栽培和野生,在自然生長狀態(tài)下均為高大喬木,又分為小喬木、大喬木。人工栽培茶樹為了方便采摘和管理,將其樹型進行適當?shù)男藜艉驼?,進行人工矮化處理,所以并無“灌木茶”之說。那些將“臺地茶”說成是“灌木茶”的或特別標榜“喬木茶”的,其實是有意無意混淆概念,一種說的是茶樹樹種、一種則說的是栽培管理方式,本來是風馬牛的關系,卻被說成非此即彼,無非是想抑它揚己,目的不言自明。
 
  第二個容易復雜化的是業(yè)界經常說但總沒說夠的“純料說”。有茶客經常會問是不是“純料”,這是一個很令人糾結的問題,說是吧,你能保證是同一山頭還是同一茶區(qū)還是同一棵茶樹?即使是同一棵茶樹,你又能保證是不是同一個季節(jié)同一時段采摘的?無從回答,原因是大家對“純料”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沒有標準就沒有界定,沒有界定就等于你說的和我說的不是同一回事!說到底,純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相對“拼配”而言。如果不是某一山頭的特殊嗜好或者出于研究的目的,作為普通茶友,在拼配也能出好茶的前提下,純料又有多大的意義呢?退一步說,即使茶客拿到手那一把葉子是所謂的“純料”,在經過了多個環(huán)節(jié)之后,誰又能保證喝到的就一定是“純料茶”呢?說到底,純料有純料的好,拼配有拼配之美。純料是自然天成,拼配是妙手之作。
 
  第三,不得不提到“干倉濕倉之爭”。這是南方的茶友最容易“受傷”的話題。這些年來,隨著普洱茶在全國的普及或者準確說是“北上”,有一種說法也隨之廣泛開來:北方倉儲是干倉,南方倉儲是濕倉。這種說法源于早期的“香港倉”,于是許多人認為南方特別是粵港地區(qū)的倉儲因為溫濕度相對高,因而就與“濕倉”劃上等號。先不說適當?shù)母邷?、高濕(濕?0-75%,溫度20—33攝氏度以內)對普洱茶陳化最為有利,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濕倉”是為達到快速陳化或作假而人為“做倉”,陰暗、悶熱、潮濕,正常人也難以長待,而不是普遍認為的“濕倉”就是“濕的倉”的字面理解。普洱茶的正常倉儲其實非常簡單,只要人能夠長期生活的地方普洱茶也能正常存放、正常陳化,如此而已。
 
  再說說普洱茶的級別。通常認為,級別越高、價格越高,品質一定越好。是這樣嗎?
 
  普洱茶級別的劃分是以茶葉的嫩度為基礎,嫩度越高的級別也越高,衡量嫩度的高低主要看三點,一是看芽頭的多少.芽頭多,毫顯,嫩度高,二是看條索(葉片卷緊的程度)緊結,重實的程度,緊結,重實的嫩度好;三是色澤光潤的程度.色澤光潤,潤澤的嫩度好,色澤干枯的嫩度差。按此標準將普洱茶分為宮廷、特級、一至九級(有些分到十級)。簡單地說,級別高的芽頭多,細嫩,級別低的茶茶葉粗壯、茶梗多,當然按照產量而言,芽頭和細嫩葉“物以稀為貴”自然價格高,但回到普洱茶的品質上,芽頭多、細嫩的高級別的茶,就一定比粗枝大葉、茶梗多的中低級別茶好嗎?
 
  這是長期以來以細嫩為標準、以即時飲用為主導的“綠茶思維”惹得禍。普洱茶與綠茶不同,普洱茶的價值在于陳化之后的“越陳越香”,不可否認芽頭嫩茶在即時飲用上具有甜、滑、爽等特點,但香氣弱、回甘弱,不耐泡,茶質細嫩容易碳化,以及因為芽頭多過于緊密容易造成緊壓空隙小、不利于熟化的結果。
 
  另一方面,茶梗的作用非常重要。茶葉香氣物質主要存在于茶梗和嫩葉的主脈中,茶葉香氣由第一葉至第三葉逐漸降低,而茶梗中香氣物質含量最高。因為嫩梗中香氣物質含量高于嫩葉。所以普洱緊壓茶都會配有茶梗,一是保留適當?shù)目障队欣诤笃诎l(fā)酵;二是茶梗中含有相當數(shù)量的香氣物質,要有適當?shù)牟韫2拍苤瞥鱿愀呶稘獾暮貌琛?/div>
 
  因此,高級別與低級別的茶,是兩條不同的道路,而并非級別越高,價值越高,也無法說“級別高的茶肯定更好喝”,因為不同的人的期望方向不同,再加上存放和陳化的效果,不同的飲用時期等等。就好比說到達同一目的地選擇高鐵、航空哪種方式更好,航空速度快但受天氣影響大且價格高,高鐵雖慢但準時率高且價格較低,是一樣的道理。至于級別高的茶價格高的問題,則有成本(芽頭少、分摘芽頭的成本高)、歷史(長期的綠茶思維)、心理(追捧宮廷、貢茶等心理以及禮品茶概念)等等因素造成。
 
  高價并不等于高品質,相信理性的茶友應該懂得這個道理。
責編: Firday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