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傳統(tǒng)藥用功效

  普洱茶的傳統(tǒng)藥用功效
  
  茶在中國的藥用歷史由來已久。陸羽《茶經》云:"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著于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也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如果這一說法正確的話,則至少說明了早在5000多年前,茶及其藥用價值已被發(fā)現(xiàn)。隨著時代的變遷,茶漸漸由藥用演變成日常生活飲料。世界上很多地方飲茶的習.質源自中國。在我國,飲茶之始,是"食飲同源、藥食同宗"一我們的祖先僅把茶葉當作藥物,他們從野生大茶樹上砍下枝條,采集嫩梢,先是生嚼,后是加水煮成笑湯,供人飲用。因而最早記載飲茶的既不是"諸
  子之言".也不是史書,而是本草一類的"藥書",例如《神農本草》《食論》《本草拾遺》《本草綱目》等書中均有關于''茶"之條目。
  唐朝《本草拾遺》中說:"諸藥為各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雖然有些夸張,但茶確具有有效廣泛的治療作用。茶葉不僅能解毒,而且能配合其他中草藥,醫(yī)治多種疾病。傳統(tǒng)的藥用如下:
  1.益思、少臥、輕身、明目、降火、利尿、清熱解毒、除煩去膩
  《神農本草》記載有"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東漢醫(yī)學家華佗在《食論》中說茶味辛,常服食則利于醒腦敏思。明代顧元慶在《茶譜》中寫道:"人飲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痊、少睡、利尿、明目益思、除煩去膩,人固不可一日無茶。"更是把茶的藥用功能說得
  異常清楚。世界最早的茶葉專著―陸羽的《茶經》,更是全面論述了茶的功效:"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jié)不舒,聊四五吸與醒翻、甘露抗衡也。"名醫(yī)李時珍說:茶味較苦,品性趨寒,因而最宜于用來降火。茶湯能將人心中火氣減去而揮發(fā)。
  2.角石酉、神清氣爽、促消化、消脂及油膩、清肺清痰、多服少睡、久服瘦人、消腎火
  茶湯還有解酒的功能,能使人神清氣爽不再貪睡。清代汪汲庵《本草備安》說,茶能解酒食、油膩、燒炙之毒,利大小便,多飲消脂。清代黃宮繡在《本草求真》中,更記有:"茶察天地至
  清之氣,得春露以培,生意充足,纖芥滓穢不受,味甘氣寒,故能使人肺清痰利水,人心清熱解毒,是以垢膩能降,炙灼能解,凡一切食積不化,頭目不清,痰涎不消,二便不利,消渴不止及一切吐血、便血等服之皆能有效。但熱服則宜,冷服聚痰,多服少睡,久服瘦人;空心飲茶能入腎消火,復于脾胃生寒,萬不宜服。"從利與害兩個方面闡述了茶的作用。
  除茶人和醫(yī)家論述外,古代文人們也盛贊茶的作用。詩人李白就有"破睡見茶功"的詩句,贊賞茶葉提神醒腦的功效。唐代劉貞亮概括飲茶好處為"十德",即:以茶散郁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yǎng)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他不僅把飲茶作為養(yǎng)生之術,而且作為修身之道了。聞龍《茶箋》說:用濃茶漱口可去煩膩、健胃,又可堅齒'。宋代吳淑在
  《茶賦》中說:"滌煩療渴,換骨輕身,茶并之利,其功若神。效在不眠,功存悅志,惟芳茗之為用,益飲食之所資。"
  對于我國邊疆少數(shù)民族而言,茶的藥用功能更為突出,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流傳著"寧可三日不吃糧,不可一日不喝茶"的諺語。這是因為,像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等少數(shù)民族因為都是居住在高寒地區(qū),日常主食都是牛羊等肉類食品,不易消化,而茶的促消化功能對于他們而言,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了。在《明史·食貨志》中有''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則因而病"之語。《滴露漫錄》記載有''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裸之熱,非茶不解。"清代《續(xù)文獻通考》中,也有"乳肉滯隔,而茶性通利,故蕩滌之故"
  的論述??梢娮怨乓詠?,茶葉的藥用功能對于邊稿民族是多么重要。
  以上是古人憑借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茶葉功效的論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特別是現(xiàn)代醫(yī)學的成果,使我們對茶葉的功效有了更科學的認識。

責編: juses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