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產(chǎn)區(qū)古樹茶:布朗山古茶資源及外形特點

  布朗山古茶資源及外形特點
 
  古茶園主要分布在的班章、勐昴、吉良三個村委會,海拔1300—1900米的山坡,有普洱茶和苦茶變種兩類。屬普洱茶的茶樹樹型為喬木或小喬木,開張,約1人多高,基圍0.34—1.73米,樹幅1.3×1.2—5.8×6.5米間,葉脈對數(shù)10—20對,葉片長×寬在12.6×6.2—19.9×7.0間,葉片橢圓或長橢圓葉面隆起,葉身內(nèi)折或平,葉質(zhì)柔軟或中,葉色深綠或黃綠,葉尖尾尖,葉基楔形,其中分布在新班章李愛國家茶園的一株茶對(方位21.71564,100.47920)基圍1.73米,樹高4.35米,樹幅5.86×6.24,發(fā)芽密,芽葉色澤黃綠,芽葉茸毛特多,一芽三葉重1.6g,一芽三葉長10.1cm,葉片平均長×寬為18.4×6.8,葉脈對數(shù)19-21對,葉形長橢圓,葉色深綠,葉面隆起,葉著生狀上斜,葉身平,葉尖尾尖,葉基楔形,葉質(zhì)中,葉齒中、中、銳。
  屬苦茶變種的樹形特征:喬木型,3人多高,樹基圍1.47—1.76米,樹幅4.1×4.7×5.25×4.55米間,葉色深綠,葉片光澤性和隆起度強,花之裂,子房茸毛少。因其苦味特重,當?shù)胤Q苦茶。曼糯寨巖書叫家的一株茶樹基圍1.76米,樹高8.25米,樹幅5.25×4.55米,在離基部0.36米處有2叉分枝。發(fā)芽密度中,芽葉色澤黃綠,茸毛特多,一芽三葉長8.5cm,葉片平均長×寬為13.4×5.9,葉脈18-21對,葉形橢圓,葉色深綠,葉面隆起,葉片著生狀下垂,葉身內(nèi)折,葉尖尾尖,葉基楔形,葉質(zhì)中,葉齒中、中、銳。
 
  巴達鄉(xiāng)古茶樹資源情況
 
  巴達鄉(xiāng)位于縣境南端,與緬甸接壤,屬山區(qū)鄉(xiāng),總面積3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4143畝;轄5個村委會18個村民小組,總?cè)丝?544人。主要是哈尼族和布朗族。主要經(jīng)濟作物是糧食、甘蔗、茶葉,其中茶葉面積8423畝,總產(chǎn)量140.6噸。
  1、古茶資源概況
 
  巴達鄉(xiāng)有野生茶樹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園兩大資源。野生茶樹群落分布在賀松大黑山的原始森林中,大理茶種,著名的1700年的野生茶樹王就生長在這個群落,附近分布著許多野生茶樹。栽培型古茶園資源有2162畝,普洱茶種,具體分布在曼邁村委會曼邁村民小組,章朗村委會章朗村民小組和曼皮村委會的曼帕勒村民小組中
 
  古茶園分布區(qū)的山坡地帶,海拔1580--米,古茶樹樹型喬木或小喬木,披張,1人多高,枝干灰白?;鶉?.28—0.79米之間,樹幅1.4×1.63米—3.35×2.7米之間,離地分枝較高,在1米以上。葉片橢圓形,葉面隆起,葉身背弓或內(nèi)折,葉質(zhì)軟,葉色黃綠,葉尖漸尖或尾尖,葉基楔形,為普洱茶種(C.assamica)。品種來源不祥,據(jù)章郎的村民講,該村已有1000多年歷史。曼邁村品種較雜,除了大葉茶外,還分布有中葉茶。
 
  勐宋鄉(xiāng)古老茶樹資源普查情況
 
  1、鄉(xiāng)情概述
 
  勐宋鄉(xiāng)位于勐海縣城東部,東與景洪市接壤,南接格朗和鄉(xiāng),西南接勐海鎮(zhèn),北為勐阿鎮(zhèn)。鄉(xiāng)政府駐地曼邁距勐??h城23公里,東西橫距42公里,南北縱距118公里,總面積493平方公里,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米,相對海拔高差米,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年降雨量為0毫米,全年日照天,有霜期天。是以糧、茶、蔗為支柱產(chǎn)業(yè)的山區(qū)民族鄉(xiāng)。是以糧、茶、蔗為支柱產(chǎn)業(yè)的山區(qū)民族鄉(xiāng),全鄉(xiāng)轄7個村民委員會,143個村民小組。2003年末,全鄉(xiāng)總?cè)丝?1343人,人年均純收入1401元;全鄉(xiāng)耕地面積48662畝,茶園面積31048畝,采摘面積23764畝,產(chǎn)量61.83噸。
 
  2、古茶樹資源
 
  勐宋鄉(xiāng)境內(nèi)老茶園分布點多,主要分布在大安村委會下大安寨,三邁村委會南本老寨,曼壘村委會納卡寨,壩檬村委會保塘舊寨。據(jù)調(diào)查統(tǒng)計,全鄉(xiāng)有古茶園3600畝,其中大安村1200畝,三邁村800畝,曼壘村600畝,壩檬村1000畝。
 
  下大安村
 
  下大安村民小組,布朗族,人口399人,耕地面積598.8畝,其中水田面積374.2畝,主要經(jīng)濟作物為茶葉、甘蔗,年人均純收入984元。老茶園面積1200畝,分布于樹林之中,密度為147株/畝,樹齡在100~200年之間,樹型小喬木。茶園中代表性植被有野板栗、測紅毛樹、染飯花、臭牡丹等。主要加工茶類為曬青、烘青。群眾對古茶園疏于管理,茶樹長勢一般。另有有新式茶園212.7畝。
 
  代表性植株:
 
  (1)下大安茶樹1號學名普洱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海拔1563米,樹型小喬木,樹姿半開張,樹高4.78米,樹幅3.95×3.09米,長勢強,分枝中,基部圍90厘米,主干圍58厘米,葉長寬14.6×4.9厘米,葉形披針形,葉片著生狀水平,葉齒深密銳,葉色深綠,葉緣平,葉身平展,葉面平滑,葉質(zhì)脆硬,葉基楔形,葉脈13對,芽葉色澤黃綠,茸毛多。
 
  (2)下大安茶樹2號學名普洱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海拔1558米,樹型小喬木,樹姿半開張,樹高3.7米,樹幅4.1×4.75米,長勢強,分枝中,基部圍100厘米,葉長寬15×6.6厘米,葉形卵形,葉片著生狀下垂,葉齒中等銳稀,葉色深綠,葉緣厘米波浪形,葉身背卷,葉面微隆,葉質(zhì)脆硬,葉基楔形,葉脈12對,芽葉色澤黃綠,茸毛多
 
  保塘、保塘舊寨
 
  保塘村主體民族為漢族,84戶421人;保塘拉祜族舊寨,19戶91人,主要經(jīng)濟作物水稻、甘蔗、茶葉、小麥。兩寨的古老茶園連在一起,占地面積約1000畝,古茶樹的樹齡在500~700年之間,分布密度為125株/畝園中;土壤為紅壤,代表性植被有倒皮椿、紅毛樹、洗碗葉、飛機草等,茶葉加工為曬青、烘青毛茶。茶樹樹齡較大,管理采摘不當,老茶樹大都長勢衰弱,苔蘚、地衣、石斛等寄生物較多,空心的老茶樹比比皆是。有的老茶樹已瀕臨死亡。
 
  表性植株:
 
  (1)保塘茶樹4號學名普洱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海拔1723米,樹型喬木,樹姿半開張,樹高9.2米,樹幅7.7×6.8米,長勢強,分枝中,基部圍200厘米,最大干圍130厘米,葉長寬15.9×6.2厘米,葉形卵形,葉片著生狀上斜,葉齒中等密銳,葉色深綠,葉緣平,葉身平展,葉面微隆,葉質(zhì)軟,葉基楔形,葉脈11對,芽葉色澤黃綠,茸毛多。
 
  (2)保塘茶樹5號學名普洱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海拔1698米,樹型小喬木,樹姿半開張,樹高4.7米,樹幅5.5×5.9米,長勢較弱,分枝中,基部圍100厘米,葉長寬17.7×6.8厘米,葉形卵形,葉片著生狀下垂,葉齒淺中等鈍,葉色深綠,葉緣波浪形,葉身背卷,葉面微隆,葉質(zhì)軟,葉基楔形,葉脈14對,芽葉色澤黃綠,茸毛多。
 
  (3)保塘茶樹6號學名普洱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海拔1719米,樹型小喬木,樹姿半開張,樹高4.9米,樹幅2.5×3.1米,長勢強,分枝中,基部圍191厘米,葉長寬14.7×5.7厘米,葉形卵形,葉片著生狀下垂,葉齒中等淺鈍,葉色深綠,葉緣平,葉身平展,葉面平滑,葉質(zhì)軟,葉基楔形,葉脈11對,芽葉色澤黃綠,茸毛多。
 
  南本老寨
 
  南本老寨屬三邁村委會,漢族為主,73戶316人,主要收入來源是糧食、茶葉、畜牧、蔬菜,年人均收入1285.75元。古老茶園面積估測為800畝,茶樹分布密度為202株/畝,屬于密度比較大的古茶園,茶園土壤為紅壤,代表性植被有水冬瓜樹、花皮樹、蜜糖花、飛機草、蛤蟆科等。據(jù)村里老人講,以前村民曾把茶樹砍了種植苞谷,相當于對老茶樹進行臺刈改造,現(xiàn)在的老茶樹大都從基部開始分枝,分枝比較多,樹型較好,產(chǎn)量也相應一般老茶園較高。尤其近兩年老茶園所產(chǎn)茶葉價格提高,村民管理古老茶園的積極性高,茶樹長勢都較強。
  代表性植株:
 
  (1)南本茶樹1號學名普洱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海拔1583米,樹型小喬木,樹姿半開張,樹高5.6米,樹幅5.0×5.6米,長勢強,分枝中,基部圍100厘米,主干胸圍95厘米,葉長寬15.5×5.5厘米,葉形橢圓形,葉片著生狀上斜,葉齒淺中等稀,葉色黃綠,葉緣平,葉身內(nèi)折葉面平滑,葉質(zhì)軟,葉基楔形,葉脈15對,芽葉色澤黃綠,茸毛多。
 
  (2)南本茶樹2號學名普洱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海拔1581米,樹型小喬木,樹姿半開張,樹高4.4米,樹幅4.1×3.6米,長勢強,分枝中,基部圍110厘米,葉長寬14.1×4.5厘米,葉形披針形,葉片著生狀水平,葉齒淺中等密,葉色深綠,葉緣平,葉身平展,葉面平滑,葉質(zhì)軟,葉基楔形,葉脈12對,芽葉色澤綠,茸毛多。
 
  (3)南本茶樹3號學名普洱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海拔1586米,樹型小喬木,樹姿開張,樹高6.55米,樹幅6.8×5.1米,長勢強,分枝密,基部圍109厘米,葉長寬13.8×5.2厘米,葉形披針形,葉片著生狀上斜,葉齒淺中等密,葉色黃綠,葉緣平,葉身平展,葉面微隆,葉質(zhì)軟,葉基楔形,葉脈12對,芽葉色澤黃綠,茸毛多。
 
  納卡村
 
  納卡拉祜族寨,95戶470人,主要經(jīng)濟來源是糧食、茶葉、畜牧,人年均收入710.11元。古老茶園面積600畝,樹齡在200~400年之間,茶樹分布密度114株/畝。茶園土壤為紅壤,代表性植被有水冬瓜樹、紅果樹、染飯花、飛機草、臭牡丹等。主要加工曬青、烘青茶,所產(chǎn)竹筒茶品質(zhì)佳,聲名遠揚。村民對老茶樹疏于管理,只采不管,甚至出現(xiàn)村民砍伐古老茶樹的現(xiàn)象,古老茶樹總體生長勢較弱,樹體上苔蘚、地衣、石斛等寄生物較多,古老茶樹資源亟待加強保護。有新式茶園252畝,單產(chǎn)42公斤。
 
  代表性植株:
 
  (1)納卡茶樹2號學名普洱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海拔1677米,樹型小喬木,樹姿半開張,樹高4.45米,樹幅4.5×5.3米,長勢較弱,分枝中,基部圍100厘米,葉長寬13.7×5.8厘米,葉形卵形,葉片著生狀下垂,葉齒淺鈍稀,葉色綠,葉緣平,葉身平展,葉面平滑,葉質(zhì)脆硬,葉基楔形,葉脈10對,芽葉色澤黃綠,茸毛多。
 
  (2)納卡茶樹3號學名普洱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海拔1671米,樹型小喬木,樹姿開張,樹高4.1米,樹幅4.7×3.65米,長勢較弱,分枝中,基部圍123厘米,葉長寬11.7×4.6厘米,葉形卵形,葉片著生狀下垂,葉齒深銳中等,葉色黃綠,葉緣平,葉身平展,葉面微隆,葉質(zhì)中等,葉基楔形,葉脈11對,芽葉色澤黃綠,茸毛多。
 
  勐阿鎮(zhèn)古茶樹資源普查情況
 
  1、鄉(xiāng)情概述
 
  勐阿鎮(zhèn)位于勐??h城西北部,東與接壤,南與,西北與交界,。鎮(zhèn)政府駐地嘎賽村委會城子村距勐??h城30公里,總面積538.7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米,相對海拔高差米,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年降雨量為毫米,全年日照天,有霜期天。以糧、蔗、茶為支柱產(chǎn)業(yè)。全鄉(xiāng)轄7個村民委員會,2003年末,全鄉(xiāng)總戶數(shù)為5001戶,總?cè)丝?0743人,主要民族為拉祜族、傣族、哈尼族、漢族。2003年人均純收入1802元。全鄉(xiāng)耕地面積48766畝,茶園面積7913畝,采摘面積6704畝,產(chǎn)量47.96噸。
 
  2、古茶樹資源
 
  勐阿鎮(zhèn)是壩區(qū)鄉(xiāng)鎮(zhèn),也是低產(chǎn)茶園改造技術(shù)推廣較為普及的鄉(xiāng)鎮(zhèn),境內(nèi)老茶園基本都經(jīng)過改造。嘎賽村委會城子村有新老茶樹混種的茶園774.5畝,經(jīng)調(diào)查后認為,雖然經(jīng)過改造,并補植了一些新茶樹,但茶園中老茶樹較多,而且茶園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很好,所以把這片茶園作為古老茶園來普查。嘎賽村委會城子村,主體民族為傣族,總?cè)丝?87人,179戶,主要經(jīng)濟來源是糧食、甘蔗、茶葉、畜牧等,年人均收入1782元。經(jīng)估測,城子村古老茶園占地面積3000畝,樹齡在100~150年之間。茶園土壤為磚紅壤性紅壤,茶樹密度290株/畝。由于經(jīng)過改造,管理水平也相對較高,古老茶樹長勢強,產(chǎn)量也較高。代表性植被有樟腦樹、野板栗、干天果樹、飛機草、臭牡丹等。
 
  代表性植株:
 
 ?。?)城子茶樹1號學名普洱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海拔1129米,樹型小喬木,樹姿半開張,樹高1米,樹幅1.85×1.4米,長勢強,分枝中,基部圍62厘米,最大干圍38厘米,葉長寬14.9×6.2厘米,葉形卵形,葉片著生狀上斜,葉齒中等鈍稀,葉色深綠,葉緣平,葉身平展,葉面平滑,葉質(zhì)較硬,葉基楔形,葉脈14對,芽葉色澤黃綠,茸毛多。
 
  (2)城子茶樹2號學名普洱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海拔1124米,樹型小喬木,樹姿半開張,樹高6.5米,樹幅5.2×3.15米,長勢中,分枝中,基部圍75厘米,主干胸圍97厘米,葉長寬16×6.4厘米,葉形卵形,葉片著生狀下垂,葉齒淺鈍稀,葉色深綠,葉緣波浪形,葉身背卷,葉面微隆,葉質(zhì)中等,葉基楔形,葉脈13對,芽葉色澤黃綠,茸毛多。
 
 ?。?)城子茶樹3號學名普洱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海拔1117米,樹型小喬木,樹姿半開張,樹高4.8米,樹幅5.8×4.9米,長勢強,分枝中,基部圍64厘米,最大干圍39厘米,葉長寬17×6.6厘米,葉形卵形,葉片著生狀水平,葉齒淺鈍稀,葉色深綠,葉緣平,葉身平展,葉面平滑,葉質(zhì)軟,葉基楔形,葉脈14對,芽葉色澤黃綠,茸毛多。
 
  勐往鄉(xiāng)古老茶樹資源普查情況
 
  1、鄉(xiāng)情概述
 
  勐往鄉(xiāng)位于勐海縣北部,東與景洪市接壤,南接勐阿鎮(zhèn),西北與瀾滄縣交界。鄉(xiāng)政府駐地勐往村城子,距勐??h城78公里,東西橫距公里,南北縱距公里,總面積488.39平方公里,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米,相對海拔高差米,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年降雨量為毫米,全年日照天,有霜期天。是以糧、茶、蔗、膠為支柱產(chǎn)業(yè)的山區(qū)民族鄉(xiāng)。全鄉(xiāng)轄6個村民委員會,2003年末,全鄉(xiāng)總戶數(shù)為3085戶,總?cè)丝?3628人,主要民族有傣族、拉祜族。人年均純收入1490元。全鄉(xiāng)耕地面積24779畝,茶園面積4245畝,采摘面積3994畝,產(chǎn)量8.76噸。
 
  2、古茶樹資源
 
  勐往鄉(xiāng)現(xiàn)存古老茶園集中分布在勐往村委會曼糯大寨、曼糯上寨和曼允村委會曼糯中寨。曼糯大寨和曼糯上寨為布朗族、漢族雜居的村寨,共122戶559人,主要經(jīng)濟來源為糧食、甘蔗、茶葉、畜牧,年人均收入1120元。曼糯中寨是拉祜族寨,41戶160人,主要經(jīng)濟來源是糧食、甘蔗、茶葉、畜牧。三個村寨的古老茶園連在一起,估測面積為2000畝,樹齡在100~200年之間。茶園土壤為磚紅壤性紅壤,茶樹密度為117株/畝。代表性植被有榕樹、紅毛樹、野板栗、蜜糖花、蕨類、飛機草等。曼糯茶園古老茶樹的特點是茶樹大多從基部分枝,且分枝數(shù)量較多,有灌木的特征,存在曾被改造過的可能性,但詢問村寨中的老人,都說沒有砍過茶園,由此推算,如進行過茶園砍伐,也是在百年以前。
 
  代表性植株:
 
 ?。?)曼糯茶樹1號,學名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海拔1471米,樹型小喬木,樹姿半開張,樹高4.4米,樹幅5.5×5米,長勢強,分枝密,基部圍69厘米,最大干圍61厘米,葉長寬14.2×6.5厘米,葉形橢圓形,葉片著生狀水平,葉齒深銳密,葉色綠,葉緣平,葉身平展,葉面平滑,葉質(zhì)軟,葉基楔形,葉脈12對,芽葉色澤黃綠,茸毛多。
 
 ?。?)曼糯茶樹2號,學名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海拔1466米,樹型小喬木,樹姿開張,樹高4.4米,樹幅5.5×5米,長勢強,分枝中等,基部圍150厘米,最大干圍106厘米,葉長寬15.5×5.1厘米,葉形披針形,葉片著生狀向上,葉齒淺鈍稀,葉色黃綠,葉緣平,葉身平展,葉面平滑,葉質(zhì)軟,葉基楔形,葉脈13對,芽葉色澤黃綠,茸毛多。
 
 ?。?)曼糯茶樹3號,學名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海拔1469米,樹型小喬木,樹姿半開張,樹高5.6米,樹幅5.2×4.9米,長勢強,分枝密,基部圍140厘米,最大干圍55厘米,葉長寬14.4×5.2厘米,葉形橢圓形,葉片著生狀下垂,葉齒淺鈍稀,葉色深綠,葉緣平,葉身平展,葉面平滑,葉質(zhì)中等,葉基楔形,葉脈12對,芽葉色澤綠,茸毛多。
 
  3、古茶樹資源保護利用現(xiàn)狀
 
  曼糯古茶園在寨子四周,寨中有茶樹,村寨座落于茶園之中。村民對茶樹管理較好,茶樹加分枝多,樹型好,單株產(chǎn)量較高,但茶園密度不大,總體產(chǎn)量不高。有的水田田埂上也有古茶樹生長,說明有可能為了開田,曾將一些古茶園毀壞。村里有2個初制所加工曬青、烘青茶,村民自制炒青、曬青或交初制所加工。初制所加工技術(shù)粗糙,毛茶品質(zhì)較低。
 
  西定、勐遮、打洛等鄉(xiāng)鎮(zhèn)古茶樹資源
 
  1、西定鄉(xiāng)古茶資源
 
  西定鄉(xiāng)有栽培型古茶園資源1215畝,品種均糸普洱茶種,僅分布在西定村委會布朗西定村民小組中,海拔1400米的山坡地帶,樹型喬木或小喬木,披張,1人多高,枝干灰白。基圍在0.35—0.63米之間,樹幅1.3×0.8米—3.8×1.63米之間,離地分枝較高,在1米以上。葉片橢圓形,葉面隆起,葉身背弓或內(nèi)折,葉質(zhì)軟,葉色黃綠,葉尖漸尖或尾尖,葉基楔形。
 
  2、勐遮鎮(zhèn)古老茶樹資源
 
  勐遮鎮(zhèn)位于勐??h西部,距縣城22公里,是全州最大的壩子鎮(zhèn)。古茶樹資源主要分布在曼嶺村曼嶺大寨和南楞村委會南列村民小組。古茶園占地面共500畝,茶園土壤為磚紅壤性紅壤,代表性植被有紅毛樹、火碳果樹等。曼嶺大寨古茶園密度為52株/畝,南列古茶園密度為86株/畝。茶樹樹齡估測在100~200年之間。
 
  代表性植株:曼嶺茶樹1號,學名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海拔1451米,樹型喬木,樹姿直立,樹高11.9米,樹幅3.2×3.1米,長勢中,分枝稀,基部圍120厘米,主干胸圍92厘米,葉長寬16.7×7.8厘米,葉形卵形,葉片著生狀水平,葉齒淺銳稀,葉色深綠,葉緣平,葉身平展,葉面平滑,葉質(zhì)軟,葉基楔形,葉脈12對。
 
 ?。?)曼嶺茶樹2號,學名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海拔1447米,樹型小喬木,樹姿半開張,樹高4.8米,樹幅3.5×3.1米,長勢弱,分枝稀,基部圍92厘米,主干胸圍73厘米,葉長寬10.6×4.1厘米,葉形卵形,葉片著生狀水平,葉齒淺銳稀,葉色深綠,葉緣波浪形,葉身背卷,葉面微隆,葉質(zhì)脆硬,葉基楔形,葉脈15對。芽葉色澤黃綠,茸毛多。
 
  打洛鎮(zhèn)古茶樹資源
 
  打洛鎮(zhèn)是省級陸路口岸和我州主要的邊境貿(mào)易區(qū)之一,屬半山區(qū)鎮(zhèn)。打洛鎮(zhèn)有栽培型的古茶園資源594畝,品種都是普洱茶種,僅分布在在曼夕村委會老曼夕村的風景林中,基本連成一片,密度為98株/畝,海拔為1600米,土壤為黃棕壤,生態(tài)良好。樹型喬木,披張,2人多高,枝干灰白。基圍在0.32—2.06米之間,樹幅0.54×1.63米—2.67×3.25米之間,葉脈對數(shù)8—15對,葉片長×寬在12.4×5.2CM—21.2×6.2CM之間。葉片橢圓形,葉面隆起,葉身背弓或內(nèi)折,葉質(zhì)軟,葉色黃綠,葉尖漸尖或尾尖,葉基楔形,為普洱茶種(C.assamica)。品種來源不祥。茶園管理水平一般,修剪過度,有強采行為,單產(chǎn)15公斤/畝。
 
  4、勐滿鎮(zhèn)古茶樹資源
 
  勐滿鄉(xiāng)屬半山區(qū)鄉(xiāng),糧食、茶葉、甘蔗是該的主要經(jīng)濟作物,其中茶葉面積17765畝,總產(chǎn)量771.6噸。
 
  勐滿鎮(zhèn)有栽培型古茶園資源380畝,品種都是普洱茶種,僅分布在關(guān)雙村委會關(guān)雙村民小組。古茶園分布在村子山坡地帶的風景林中,基本連成一片,平均密度為93株/畝。海拔1300米,土壤為暗棕壤,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古茶樹樹型喬木或小喬木,披張,2人多高,枝干灰白,有較多苔蘚地衣附。基圍在0.37—0.88米之間,樹幅2.93×2.48米—5.24×5.1米之間,離地分枝較高,在1米以上。葉片橢圓形,葉面隆起,葉身背弓或內(nèi)折,葉質(zhì)軟,葉色黃綠,葉尖漸尖,葉基楔形,為普洱茶種(C.assamica)。茶園管理粗放,單產(chǎn)12公斤/畝。
 
  勐海鎮(zhèn)古茶樹資源
 
  勐海鎮(zhèn)位于東經(jīng)99°56′~100°40′,北緯21°23′~22°30′之間,面積365.38平方公里,轄8個村民委員會、3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93個村民小組16個居民小組.總?cè)丝?9501人。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豐富,年平均降雨量1397毫米,年平均氣溫18.℃,年霧日128天,茶園主要分布在海拔1170~1800之間的山坡丘陵地帶。2003年末全鎮(zhèn)有茶園面積26608畝,其中采摘面積24694畝,茶葉產(chǎn)量14816公擔,是全州茶園面積最大的鄉(xiāng)鎮(zhèn)。
 
  勐海鎮(zhèn)茶園面積大,古茶園也較多,但大部分都經(jīng)過改造。目前僅有曼搞自然保護區(qū)和勐翁村委會曼裴村尚存為數(shù)不多的古茶園。據(jù)估測,全鎮(zhèn)現(xiàn)存古茶園共250畝,其中曼搞自然保護區(qū)50畝,曼裴村200畝。茶園土壤為磚紅壤性紅壤,代表性植被有樟腦樹、紅毛樹、飛機草、蕨類等。茶園密度為109株/畝,屬于密度較低的茶園。茶樹樹齡在100--200年之間。
 
  代表性植株:
 
 ?。?)勐翁茶樹1號,學名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海拔1261米,樹型小喬木,樹姿半開張,樹高2.1米,樹幅2.6×2.0米,長勢一般,分枝稀,基部圍90厘米,最大干圍55厘米,葉長寬14.6×5.2厘米,葉形披針形,葉片著生狀上斜,葉齒淺鈍稀,葉色黃綠,葉緣平,葉身平展,葉面微隆,葉質(zhì)軟,葉脈12對,芽葉色澤黃綠,茸毛多。
 
 ?。?)勐翁茶樹2號,學名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海拔1273米,樹型小喬木,樹姿半開張,樹高3.3米,樹幅3.5×2.7米,長勢強,分枝稀,基部圍80厘米,最大干圍60厘米,葉長寬12.6×5.3厘米,葉形橢圓形,葉片著生狀上斜,葉齒深銳稀,葉色黃綠,葉緣平,葉身平展,葉面平滑,葉質(zhì)較硬,葉脈14對,芽葉色澤黃綠,茸毛多。
 
  勐海鎮(zhèn)的古茶樹資源,原來比較多,后來經(jīng)過改,現(xiàn)存古茶樹資源不過250畝左右,曼搞自然保護區(qū)內(nèi)的古茶樹基本上處于自然生長狀態(tài),不采摘、不管理。曼裴的古茶樹與新茶樹混種在一起,按新茶樹的管理方法來管理,長期以往,必然影響到古茶樹的生長習性和茶葉的內(nèi)質(zhì)。
責編: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