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古茶山巡禮: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景東篇)

  導讀:西南邊陲之地云南省普洱市,是世界茶樹的原產地中心地帶、普洱茶和茶馬古道的起源地,以美譽“世界茶源、中國茶城、普洱茶都”著稱于世。世界茶源緣何落于普洱市?這主要居于以下五個重要系列實物為依據(jù):一是景谷寬葉木蘭(新種)化石,時代為第三紀漸新世,距今3540萬年前,1978年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共同發(fā)現(xiàn)于普洱市景谷縣景谷盆地芒線,現(xiàn)存于普洱市博物館。二是中華木蘭化石,時代為第三紀中新世,距今2500萬年前,產于云南的7個縣內,其中在普洱市內有3個縣,即景谷縣、景東縣、瀾滄縣。三是鎮(zhèn)沅縣千家寨野生型大茶樹,樹高25.6米,樹齡2700余年,于2001年4月舉行的第三屆中國普洱茶國際研討會立有“世界茶王舉世無雙”碑,當年獲世界吉尼斯紀錄證書。四是瀾滄縣邦崴過渡型古茶樹,樹高11.8米,樹齡千年,經測驗繁殖器官為野生型,營養(yǎng)器官為栽培型,為普洱市古代濮人早期馴化栽培成過渡型的古茶樹,是存活至今的珍貴文物。1997年4月,國家郵電部發(fā)行的《茶》郵票一套四枚,此茶樹以名“瀾滄邦崴古茶樹”上了郵票,名揚中外。五是瀾滄縣景邁芒景栽培型的萬畝古茶園,為普洱市古代濮人后裔布朗族及傣族世代栽培的原生態(tài)古茶園,迄今已有1800年歷史,現(xiàn)存古茶園有2.8萬畝,于1997年2月第二屆中國普洱茶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外專家學者上山考察后得到共識,是迄今為止國內面積較大保存比較完整的栽培型古茶園,是一份珍貴的農業(yè)遺產,2012年已批準為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農業(yè)遺產項目。由此得出,茶樹發(fā)展的5個重要系列階段為:寬葉木蘭-中華木蘭-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

 
  老倉福德古茶山
 
  在唐代樊綽所著的《蠻書》中記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姜、椒、桂和烹而飲之”。這是見諸于史籍最早最確切最可靠的記載普洱茶乃至云南茶的史料。而文中“銀生”二字,指的是當時南詔國的銀生節(jié)度,其治所就在今景東縣城,這充分說明了普洱市景東縣其產茶歷史之久,是茶之搖籃,普洱茶之故地,也是世界茶樹的發(fā)源地之一。因此,筆者在梳理“普洱市26座古茶山巡禮”系列文章中,特列景東縣內的古茶山為開篇之作。
 
  據(jù)《景東地志征集資料》記載:“民國9年(公元1920年)錦屏南攀箐原有茶樹6000株,新植2000株,產量200公斤,運銷省城(昆明);文井清涼原有茶樹9萬株,新植15萬株,200人栽培,產量2250公斤,運銷大理;安定老倉原植茶樹25萬株,新植30萬株,150人栽培,產量1000公斤,運銷大理;大街、花山者干河一帶新植茶樹1500株,10人栽培;錦屏前所新植茶樹12000株,20人栽培,產量1500公斤,運銷大理。”由此可見,景東縣內古茶樹資源之豐實。
 
  老倉福德古茶山,在歷史上曾幾經興衰。普洱市茶文化學者包忠華先生在《老倉福德古茶山》一文中如是說,民國年間愛國人士羅俊卿“因鑒于國家之貧弱,外貨之輸入”而“竭力提倡奮發(fā)興起,多創(chuàng)實業(yè),振興實業(yè)以塞漏危而救國家”,遂開發(fā)老倉福德茶山并創(chuàng)制“老倉茶”。后于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老倉茶經云南省勤業(yè)會審查評定為優(yōu)等獎,民國十四年云南省省長唐繼堯曾經景東老倉福德茶山出品的“老倉茶”頒優(yōu)等獎章,以示鼓勵。
 
  據(jù)景東縣的普查資料記載,景東縣全縣共有13個鄉(xiāng)(鎮(zhèn))、102個村民委員會、802個村民小組區(qū)域均有古茶樹分布。其中茶樹樹齡在50-100年間的有32744.79畝,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有4394.13畝。另有資料記載,景東縣內栽培型的古茶園約3.71萬畝,野生茶樹約28.6萬畝,其中屬無量山居群的約23.5萬畝,哀牢山居群的約5.1萬畝。而老倉福德古茶山的古茶園,主要分布在景東縣所管轄的兩個鄉(xiāng)鎮(zhèn),安定鄉(xiāng)的迤倉、中倉、外倉、河底、民福村和文龍鄉(xiāng)的邦崴、邦邁、文錄、文昌等地,共有古茶樹資源約16035畝。
 
  老倉福德古茶山,與御筆古茶山、金鼎古茶山、漫灣古茶山、哀牢山西坡古茶山齊名,被業(yè)界稱為景東“五大”古茶山。其所處的地理位置,若按山系劃分屬無量山系北段山山頭茶,無量山古稱蒙樂山,以“高聳入云不可躋,面大不可丈量之意”得名。老倉福德古茶山所在地帶,海拔在1670至2020米,植被為山地常綠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年平均氣溫約11.6至14.6℃,年降水量1280至1390毫米。其土壤為紅壤、黃棕壤間夾未風化的石礫,沙性較重。其茶園呈塊狀分布,種植密度稀,管理較粗放,單產較低,茶園大多與國家級無量山自然保護區(qū)相連,多在村寨邊,古茶樹比較集中于景東縣安定鄉(xiāng)的河底村。其代表植株有文龍鄉(xiāng)邦邁村山茶(JD2006-061)和安定鄉(xiāng)迤倉村勐庫茶(JD2006-063),以勐庫種(早年從雙江勐庫引進)為主,是制作普洱茶、紅茶等茶品的優(yōu)良原料基地。
 
  以老倉福德古茶山原料而制成的普洱茶,其茶樣主要特征:條索稍粗長,湯色黃綠尚亮,苦顯澀弱,回甘稍慢但持久,湯質尚飽滿,葉底黃綠,勻齊略花雜。有山野氣韻,杯底留香。
  本圖作者為包忠華
 
  金鼎古茶山
 
  詩云:金鼎巍峨氣象高,南臨山岳勢英豪。千峰拱服朝圭笏,一嶺莊嚴衣錦袍。正位端居同帝闕,偏旁峙立盡臣曹。若非御下皆培嶁,那得兒孫肯執(zhí)旄。此詩是劍川歲貢生劉印侯《金鼎山十四景》詩中一首,所言“金鼎”即是當今普洱市景東縣的金鼎山。
 
  金鼎山曾是滇西南道教名山,山中有名寺曰金鼎寺,百年前被火焚燒損毀,如今古跡遍布山頭。景東文化名人汪大學在《金鼎寺考略》一文中說道,“在解放初期受極左思潮的影響,被拆除去建學校、供銷社,廟所在地現(xiàn)已成了一塊荒蕪的牧場,實在可惜。”《景東府志》記載:“金鼎山,相傳為彭本源道人建。彭本源,磨外井人,少慕道人,無道人,大石旁潛修,遇異人指示,洞明內景。時金鼎山無寺,源創(chuàng)修,工竣,云游數(shù)年歸,遍辭道侶,跌坐而化。其徒來湛,參悟妙訣,一夕在林街觀音寺中聚會,眾侶云:我徒師去亦跌坐而終。”《景東縣志稿》載,景東道教金鼎殿在西區(qū)仲古里,清康熙年間由彭道人建蓋。清代以來,在景東、普洱、思茅、墨江、景谷、鎮(zhèn)沅、江城等地,有道觀老君殿、玉皇閣、天神廟、大石寺、三皇宮、文昌宮(另有資料說,文昌宮于明代崇禎元年建立)及道教俗神廟宇閻王廟、城隍廟、財神廟、土地廟、山神廟、龍王廟、藥王廟、娘娘廟、五帝廟等。在道教的安坐、養(yǎng)心、朝山、封齊、開齊、朝斗、做會、持誦、占卜、符繁、祈福、禁咒、服氣、念經、超渡、燒香、獻飯、謝土、香煙會等活動中,均要用普洱茶,且視普洱茶為“靈芝草”,萬病之藥?,F(xiàn)今在道觀宮宇中還有“名山必產靈草(茶)”之說,可見普洱茶與道教關系密切及其位置。
 
  “高山云霧出好茶”,雄居于無量山西坡的金鼎山在當?shù)夭柁r在心目中如神圣般,氣勢雄渾,神秘而雄壯,仰望金鼎山主峰高不可攀,懸崖峭壁,登上山頂有一覽眾山小之勢。山頂籠罩在云霧中若隱若現(xiàn),深澗幽谷綠樹簇擁、古木枯藤、萬花疊翠。在景東縣丁帕村村委會抬頭可見金鼎山主峰。當?shù)夭柁r說,每年普洱、臨滄、勐海、瀾滄等地的茶農都會趕來朝拜,當?shù)胤Q為“朝山”,朝山為期七天,所有人在山頂吃住?!督鸲ι郊o》(郡拔貢、劉尚中·清)中記載:“每屆仲春會期,景物日新”,就是朝山會寫照。
 
  金鼎古茶山的茶樹品種多為有性系群體種,品種混雜,據(jù)考證有7-8個之多,樹齡大多為數(shù)百年以上。古茶園面積近15000畝,呈零星狀分布,多在村寨邊、房前屋后種植為主,部分茶園以茶糧間作,茶園管理粗放,茶樹密度稀,樹勢中等,品質優(yōu)良,是制作普洱茶、紅茶的優(yōu)質原料。古茶園主要分布景東縣林街鄉(xiāng)巖頭、龍洞、箐頭、丁帕、清河村以及景福鄉(xiāng)金雞林村、公平、岔河、勐令村等。這一地帶海拔在1800至2000米,植被為山地常綠闊葉林,年平均溫度10.6至14.5攝氏度,年降水量1292至1413毫米,土壤為沙性的紅壤和黃棕壤,有機質豐富且透氣透水性好。代表植株有林街鄉(xiāng)巖頭村大盧山茶(JD2006-109)和景福鄉(xiāng)雞林茶(JD2006-103)。
 
  近些年來,隨著消費者對普洱茶品質與口感等追求,金鼎古茶山的茶樹大多成為茶商用于制造“單株”收藏,部分古茶樹甚至被商家“包養(yǎng)”。其中位于景福鄉(xiāng)金雞嶺村三家組的栽培型古茶樹,即景福鄉(xiāng)雞林茶(JD2006-103),這棵古茶樹經鑒定,茶多酚和咖啡堿含量特高,是研制高品質的普洱茶和紅茶原料,被普洱茶商追求者甚是器重。相關資料顯示,丁帕村就2014年全村古樹茶收入450萬元,每公斤價40元至240元不等;臺地茶收入320萬元,每公斤價16元至32元不等。2015年臺地茶價格回落,古樹茶價格每公斤上價漲至300元。而金鼎古茶山古茶園最為集中種植密度較高是金鼎山山下的磨刀河、二道河、大平掌、背陰山4個自然村,所出產普洱茶制品是景東茶清香淡雅、回甘之久的代表茶園之一。
 
  以金鼎古茶山原料而制成的普洱茶,其茶樣主要特征:條索較細短,湯色黃綠明亮,苦較顯而澀較弱,苦能化甘,較長,湯質尚飽滿,有山野氣韻。
  圖為:漫灣鎮(zhèn)漫灣村中山箐阿娘左大茶樹(李世華/攝)
 
  漫灣古茶山
 
  漫灣古茶山所在地普洱市景東縣漫灣鎮(zhèn)管轄內的漫灣鎮(zhèn),被稱為景東縣乃至普洱市北門窗口。其地處無量山西坡,瀾滄江東岸,北與大理洲南澗縣毗鄰,西以瀾滄江為界同臨滄市云縣隔江相望,地理位置有著“兩步跨三洲”的美譽,境內又因建有家二級水電站--漫灣電站享譽國內外。而這里的古茶資源雖是“世界茶源”核心區(qū)域地之一,但近幾十年來因名氣遠不及被業(yè)界較真的“古六大茶山”而被茶商忽略,業(yè)界了解甚少也。
 
  漫灣古茶山的種茶歷史可追溯至殷商時期?!兑葜軙?middot;商書˙伊尹朝獻》和《逸周書·王會解》中記載,“仆人”曾向商朝獻“短狗”,向周王獻“丹砂”。“仆人”在古時又稱為“濮人”,或僰人,是云南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相關茶學者考證認為,最早馴化茶樹是濮人,是如今布朗族和崩龍族的先民,云南種茶人的先祖。又見東晉常璩在《華陽國志·巴志》中記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西南八個小國其中有濮國,景東屬濮國領域內)支持……丹漆荼密,皆納貢之”。由此可見,納貢物品中的“荼”,便是濮人的特產茶葉,先秦至漢、隋,景東就是茶葉重要產地。另有資料顯示,20世紀30年代在瀾滄江沿岸景東境內的漫灣、曼等、林街等地所發(fā)現(xiàn)的新舊石器,后經專家考證為當時百濮族(西南夷)生產時用工具或兵器。從這些史料和考證來看,今普洱市景東縣內的漫灣鎮(zhèn),在古代也是濮人的聚集區(qū)和云南古茶樹栽培地,也是人類活動較早的地區(qū)之一。
 
  漫灣古茶山現(xiàn)已列入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的核心區(qū),共有古茶園面積約3725畝,呈零星塊狀分布,部分以茶糧間作,管理較粗放,茶樹密度稀,樹勢中等,品質優(yōu)良,主產曬青茶,也是優(yōu)質的普洱茶產區(qū)。其古茶山資源主要分布在景東縣漫灣鎮(zhèn)轄內的安召、溫竹、漫灣等村。這一帶海拔在1700至2300米,植被為山地常綠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年平均氣溫約13.6至14.攝氏度,年降水量1291至1307毫米,土壤為紅壤、黃棕壤間夾未風化的石礫。代表植株有安召村家茶(JD2006-118)和溫竹村茶(JD2006-122)。
 
  位于漫灣鎮(zhèn)漫灣村東北方向四至五公里處的中山箐茶園,有古茶樹資源百余株,早年因茶葉價格低,很多茶園都疏于管理,甚至荒棄。近年來,隨著普洱茶市場興起的古樹普洱熱,該箐的古茶樹大多被茶農承包給茶商采摘與利用。其中,箐內岔河組阿娘嘬(亦作阿娘左)地生有一株古茶樹,被業(yè)界茶文化學者包忠華先生命名為“蛟龍出海”,即漫灣岔河茶(JD2006-124),是目前普洱市發(fā)現(xiàn)最大的栽培型古茶樹,樹高達10余米,根部最大徑圍約2.74米,該茶樹每年可加工普洱茶制品5公斤左右,屬普洱茶品中的珍寶。致力普洱茶文化挖掘與研究的普洱茶專家詹英佩老師,2014年8月到景東無量山考察古茶山歷史時,測算此茶樹樹齡在800年以上。
 
  在漫灣古茶山領域內,普洱茶制品品質上乘的要數(shù)溫竹村窩落地的古茶,此地有古茶園約面積600多畝,樹齡在300至1000年間。古茶園分布最為集中的是安召村,約800多畝,茶樹樹齡在300年至800年間。另外,位于保甸村保甸河上游的王家箐,也有古茶園約700畝,樹齡在數(shù)百年以上。
 
  以漫灣古茶山原料而制成的普洱茶,其茶樣主要特征:條索松、短、色黑,湯色黃綠,質稍薄,苦顯于澀,苦能化甘,苦能化甘,葉底青綠,有山野氣韻。
  御筆古茶山
 
  御筆古茶山和金鼎古茶山一樣,也是因名山而得名的古茶山。無量山最高峰美名曰筆架山,海拔3376米,位于景東縣景福鎮(zhèn),其右側的羊山大瀑布,神似金庸在《天龍八部》第一章“華月論劍”所虛構出來的“無量劍湖”“無量玉璧”“無量宮”,以及“神仙姐姐”住的山洞“無量洞”等奇山美景……身在此間,書中云集于此的“飛禽走獸、草藥毒蟲,美女書生、惡人高手”正匆匆趕來,周圍的一切充滿了神秘感;段譽也尾隨著普洱茶商馬五德向這里趕來,一步步踏向無量劍湖宮,走進神仙姐姐的塑像所在地……
 
  御筆古茶山,其古茶園主要分布在無量山東坡,景東縣文井鎮(zhèn)的山心、丙必,清涼村以及錦屏鎮(zhèn)的山沖村、黃草嶺等地。據(jù)統(tǒng)計,御筆古茶山共有古茶園面積1400多畝,呈塊狀分布,茶園多在村寨邊,管理較好,茶樹品種多為有性群體品種,樹勢較強,品質優(yōu)良,主要生產曬青茶和烘青綠茶。這一地帶海拔在1700至2000米,植被為山地常綠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常年平均氣溫13.6攝氏度,降水量1300毫米,土壤為紅壤,沙性較重。代表植株有文井鎮(zhèn)的山心村茶(JD2006-078)和錦屏鎮(zhèn)山沖存生態(tài)茶(JD2006-0820)。
 
  在御筆古茶山區(qū)域內,近年來備受業(yè)界關注度較高的是位于景東縣文井鎮(zhèn)丙必村長地山小組的古茶山。這里的古茶資源在近幾年來方為人所知,不曾被策劃過,也未曾被吹捧過,猶如靜女“待字閨中”。該茶山在普洱市眾多的古茶山中,最具有的傳奇史事的一山,在此作重點梳理。
 
  景東人士顏仕勇在《尋芳長地山》在一文中說:“約四百年前,清涼村一周姓人家看中此地,遂擇長地,墾荒種茶,逾三百畝。光緒年間,周家出了一才子,名學曾,為景東儒學訓導。學曾富且貴,儒而雅。閑暇時,他常邀好友到自家茶山吟詩作樂。百余年后,周衰梁起且出了一大人物,名德奎,字星樓,官至國民黨58軍副軍長。梁氏有這號人物,便從周家買過這片茶園,從楚雄南華縣請來十幾戶人家管護茶山。梁氏視這片美麗的茶山如珍寶,苦心經營,精心營銷,幾年后茶園便發(fā)展到600余畝,產品遠銷昆明、大理等地。民國亡,當年為梁氏打工的耿家、王家、何家等人家,成了長地山的主人……”
 
  長地山的傳奇史事點到此處,姑且不言起初姓甚名誰家住何方,也不論是因山得“茗”還是因茶名山?其終究是因茶而生,以茶揚名之地?!缎U書》(唐·樊綽)中所述“茶出銀生城界諸山……”,御筆古茶山便是“諸山”中一山,是當時銀生節(jié)度府的官辦茶園。這些雖已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成了“銀生福地、無量景東”的縮影。但在時間的軸軌上,這些存于千百年的古茶園,高達六七米、冠幅四到五米中大栽培型的千年古茶樹,仍站立于高寒之地,風姿卓越,熠熠生輝,向著過往的普洱茶客們招手禮問。
 
  主要在村后山的梁之后山坡,茶樹大小不一,周圍環(huán)境生態(tài)好,其中最大的三株古茶樹呈品字形分布,相距只有幾米,最大一株樹高5.2米,基部干徑超過30厘米。另外,位于景東縣錦屏鎮(zhèn)磨臘村秧草塘的兩株野生古茶樹,即秧草塘大山茶1號(JD2006-049)和1號(JD2006-050),此茶樹高達二十余米,芽葉呈黃綠色,海拔2420米,是海拔地區(qū)高大的野生茶樹,對研究茶樹生態(tài)特性有著重要價值。
 
  以御筆古茶山原料而制成的普洱茶,其茶樣主要特征條索黑亮緊結,湯色金黃明亮,葉底黃綠勻齊,苦較顯,澀短,回甘較好,湯質尚飽滿,山野氣韻一般。
  哀牢山西坡古茶山
 
  從山系劃分來看,哀牢山西坡古茶山可涵蓋東南方向相鄰的鎮(zhèn)沅縣,西北方向的南澗縣,包括了墨江、鎮(zhèn)沅、景東、南澗四縣境內的古茶山,均屬于哀牢山西坡茶山?!吨緯酚涊d,“哀牢山府東二十里。……孤峰秀聳,高三百余丈,雄峙西陲,延袤三十里許”。本文所言哀牢山西坡古茶山,特指普洱市景東縣境內的花山鄉(xiāng)-大街鄉(xiāng)-龍街鄉(xiāng)地帶上的古茶山,也是在普洱26座古茶山中覆蓋區(qū)域最大的古茶山。
 
  據(jù)相關統(tǒng)計,哀牢山西坡古茶山現(xiàn)有古茶園約6855畝,樹齡在100年以上的約753畝,茶園呈塊狀和零星狀分布,多在村寨邊與糧田混雜,部分與糧間植,品種多為有性群體品種,管理較好,樹勢較強,品質優(yōu)越,主要生產曬青茶。古茶山資源主要分布在花山鄉(xiāng)的文崗、營盤、撇羅、文岔、蘆山村,龍街鄉(xiāng)的東山、和哨村,以及大街鄉(xiāng)的大街、氣力、三營村等地。這一地帶海拔在1300至2100米,植被為山地常綠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年平均氣溫12.6至17.6攝氏度,年降水量1180至1320毫米,土壤為赤紅壤、紅壤、黃棕壤。代表性植株有花山鄉(xiāng)廬山村大石房野茶(JD2006-007),屬大理茶;龍街鄉(xiāng)栘依村荃麻大茶樹(JD2006-042),屬普洱茶。大理茶是較早種植的“大山茶”,因品質不及“家茶”,很少被采摘與利用。
 
  就景東縣境內的茶資源而言,早已形成了“北安定,南花山”的定局,這兩地均屬于景東茶價最高的地方,即以無量山系為代表的景東縣安定鄉(xiāng)老倉福德古茶山,以哀牢山系為代表的景東縣花山鄉(xiāng)哀牢山西坡古茶山(中上部)。從地理位置來看花山,其與南接近鎮(zhèn)沅縣九甲鄉(xiāng),兩地茶葉口感相似,如今已是名聲在外遠揚了。
 
  據(jù)相關考證,位于海拔1860多米景東縣花山鎮(zhèn)文岔村村上社花山大茶樹,此茶樹在普洱市僅次于邦崴大茶樹的第二大人工種植的過渡型古茶樹,樹高11.5米,據(jù)推測該樹齡在900年以上,年可產茶葉二十余市斤。普洱市茶文化學者包忠華在《解讀“世界茶源”》一文中也提到,此茶樹2013年單株產值2.8萬元,成為了普洱市單株茶樹產值最高的古茶樹。
 
  龍街鄉(xiāng)和哨村被稱為“茶王村”,村內可采摘的大茶樹有幾百株,其中有株樹高11.9米的瓦泥大茶樹,據(jù)考證,此樹齡近千年的栽培型古茶山,周圍古茶樹連片。位于大街鄉(xiāng)氣力村的靈官廟大茶樹(JD2006-026),樹高14.8米,是當前景東發(fā)現(xiàn)的培養(yǎng)型最大的大茶樹。其芽葉呈紫綠色茸毛多,經檢測其生化成分含量均高,水浸出物約46.09%、茶多酚36.03%、氨基酸3.48%、咖啡堿4.61%、酚/氨10.4,是制作優(yōu)制普洱茶的原料。而位于大街鄉(xiāng)氣力村箐門口的古茶樹,其中一號茶樹的樹高8米人工栽種的小喬木野生型古茶樹,即箐門口野茶(JD2006-025),據(jù)考證樹齡有千年以上。
 
  另外,位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哀牢山邊緣的秀龍古茶園有古茶園面積1200多畝;緊連哀牢山杜鵑湖的麥地古茶園,古茶園有760多畝。
 
  以哀牢山西坡古茶山原料而制成的普洱茶,其茶樣主要特征:條索黑亮較細,湯色金黃,尚亮,苦顯于澀,苦能化甘,稍長,湯質尚豐滿,葉底黃綠,勻齊。
責編: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