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曬青毛茶的分級

  烘青、炒青毛茶是不能作為普洱茶的原料,不宜用來加工普洱茶的。

  首先,根據(jù)云南省標準計量局2003年3月公布的普洱茶的定義:“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區(qū)域內(nèi)的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jīng)過后發(fā)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該定義限制性的規(guī)定了“普洱茶”的先導原料是云南曬青毛茶,所以,采用云南曬青毛茶以外的“毛茶”制成的產(chǎn)品,不屬于普洱茶的范疇。普洱茶價格

  其次,普洱茶是“一定程度的發(fā)酵茶”。普洱茶的陳化和“發(fā)酵”,主要依靠茶葉的自動氧化、多酚類物質(zhì)的酶促氧化、微生物作用等實現(xiàn)的。普洱生茶的陳化主要依靠曬青毛茶自身的自動氧化和多酚類物質(zhì)酶促氧化達成的。由于烘青、炒青毛茶殺青溫度高,殺青葉溫高達90℃以上,多酚氧化酶被鈍化、被破壞,加之毛茶在干燥時,采用了高溫快速干燥,烘干或炒干溫度高達120~140℃,多酚氧化酶被進一步破壞、鈍化,形成烘青、炒青毛茶“湯青葉綠”的特點。加之烘青、炒青毛茶含水量低,只有4%~6%,完成“陳化”和“發(fā)酵”十分困難,甚至無法完成“自然陳化”,不宜用來加工普洱茶。

  第三,就普洱熟茶而言,品質(zhì)形成的關鍵工藝是對毛茶增溫增濕的“渥堆發(fā)酵”工藝。“渥堆發(fā)酵”主要依靠多酚類物質(zhì)在微生物作用下,發(fā)生復雜而劇烈的生物轉化和酶促催化反應。生物轉化是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和多酚氧化酶共同完成的。烘青、炒青毛茶經(jīng)高溫殺青和高溫烘烤,多酚氧化酶被鈍化、被破壞,缺乏先導基質(zhì)。即使對烘青、炒青毛茶進行“渥堆”處理,轉化速度依然是緩慢的,茶胚因長時間“堆渥”容易“酸餿”而影響品質(zhì),更難獲得“茶湯紅褐、葉底豬肝色、陳香顯露”的普洱茶特殊品質(zhì)。所以,烘青、炒青毛茶不宜用來加工普洱茶。

  曬青毛茶是怎么來分級的:云南曬青毛茶的分級,不同歷史時期的分級方式不盡相同:

  明代和清代,常按原料嫩度和采摘季節(jié)劃分毛茶等級,將曬青毛茶分為:明前春尖茶、春尖茶、春中茶、春尾茶、二水茶、谷花茶和底茶七種。這種分級方式,表明了不同茶葉的采制季節(jié),但相同季節(jié)里所采茶葉的質(zhì)量好壞卻無法識別出來。

  1958年以前的茶廠茶商在沿用按采制季節(jié)劃分毛茶等級的基礎上,增設了不同的“等”,使同期不同毛茶的好壞能夠明確的識別出來,共設6個級16個等。

  1958年起,云南曬青毛茶等級評定由按季節(jié)命名的6級16等,簡化為不按季節(jié)命名的5級10等,每個級別的茶葉里,設有兩個等。表述為:一級一等、二等;二級一等、二等;三級一等、二等;四級一等、二等;五級一等、二等。這種等級命名的方式,一直沿用到1979年,歷時21年。

  1979年,中國實行了全國性的茶葉樣、價改革,各類茶葉統(tǒng)一改為5級10等,每級兩等,順序排列,逢雙設樣,即二等、四等、六等、八等、十等五個樣,標準級定在六等。云南曬青毛茶也相應的改為5級10等的命名方式,標準級即三級六等。云南大葉種毛茶標準樣的制樣工作一直由景谷縣茶廠負責,每四年更換一次標準樣。1979年以后的5級10等的曬青毛茶等級評定辦法,沿用至今。

責編: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