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工夫茶話》曾楚楠葉漢鐘著

  《潮州工夫茶話》曾楚楠葉漢鐘著
  《潮州工夫茶話》2011-08-01由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
  《潮州工夫茶話》內(nèi)容簡介
  《潮州工夫茶話》主要內(nèi)容包括:工夫茶的含義、茶史篇、茶藝篇、茶道篇、茶葉篇、茶俗篇等。
  《潮州工夫茶話》前言
  五嶺以南,素稱嶺南,嶺南文化即嶺南地區(qū)的人民千百年來形成的具有鮮明特色和綿長傳統(tǒng)的地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偏處一隅,嶺南文化在秦漢以前基本上處于自我發(fā)展的階段,秦漢以后與中原文化的交流日益頻繁。明清以至近代,域外文化不斷傳入,西學東漸,嶺南已經(jīng)成為傳播和弘揚東西方文明的開路先鋒,涌現(xiàn)出了如陳白沙、梁廷□、黃遵憲、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等一大批時代的佼佼者。在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嶺南再一次成為試驗田和橋頭堡,在全國獨領(lǐng)風騷。
  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嶺南文化形成了兼容、務實、開放、創(chuàng)新等諸多特征,為古老的中華文化的豐富和重構(gòu)提供了多樣態(tài)的個性元素和充沛的生命能量。就地域而言,嶺南文化大體分為廣東文化、桂系文化、海南文化三大板塊,而以屬于廣東文化的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為核心和主體。為了響應廣東省委、省政府建設文化大省的號召,總結(jié)嶺南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促進嶺南文化研究和傳播的繁榮,在廣東省委宣傳部的指導和大力支持下,暨南大學出版社組織省內(nèi)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gòu)的專家學者編寫了這套《嶺南文化書系》,該書系由《廣府文化叢書》、《潮汕文化叢書》及《客家文化叢書》三大叢書共30種讀本組成,歷史勝跡、民居建筑、地方先賢、方言詞曲、工藝美術(shù)、飲食風尚無所不有,試圖從地域分類的角度完整展現(xiàn)嶺南文化的風貌和精髓。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力圖做到闡述對象的個性與共性相統(tǒng)一,學術(shù)性與通俗性相結(jié)合,圖文并茂,雅俗共賞。我們希望這30種圖書能夠成為介紹和宣傳嶺南文化的名片,為嶺南經(jīng)濟和文化建設的再次騰飛提供可資借鑒的精神資源。
  需要說明的是,本書系曾獲批為2009年度“廣東省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專項資金”資助項目,在項目申報和叢書編寫過程中,廣東省委宣傳部的領(lǐng)導多次給予指導,并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州大學、韓山師范學院、佛山科學技術(shù)學院、韶關(guān)學院、嘉應學院以及暨南大學的有關(guān)領(lǐng)導和專家學者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我們一并致以—誠摯的謝意!

  《潮州工夫茶話》精彩書摘
  郭子章的叔父郭春震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出任潮州知府時,曾主修《潮州府志》。該書卷三《田賦志》中已明言:饒平縣每年須貢“葉茶一百五十斤三兩,芽茶一百八斤三兩”。兩項相加近二百六十斤,占明代貢茶總額年四千余斤(據(jù)《明史·食貨志》)的0.65%,數(shù)量已頗為可觀。饒平縣是當時潮州府屬下唯一須貢茶的縣份,可見該項“茶貢”已不是與租賦一樣按縣分攤的“常課”。這說明饒平的茶葉生產(chǎn)已具有相當?shù)囊?guī)模、水平與知名度,而任何門類的生產(chǎn)又總是以社會需求為前提,在尚未發(fā)現(xiàn)能支持“饒茶外銷”的文獻之前,我們可以這么說,饒平茶的消費市場主要是在潮州本土。因此,說“潮俗不甚用茶”,如果指的是飲茶的普及程度的話,亦不符合當時的潮州社會實際。
  值得一提的倒是郭子章所說的“惟潮陽間有之,亦閩茶之佳者也”這句話。潮陽縣瀕海,由海路批運閩茶進境且成為集散地,順理成章。由此可見其時潮人嗜飲閩茶,與北地之重綠茶大異其趣。這倒從反面揭示出這樣的信息:潮州能成為以沖泡青茶(閩茶)為主要標志的工夫茶的發(fā)祥地之一,理有必然。
  歷代潮人的飲茶習尚
  《永樂大典》卷五三四三引《三陽圖志》云:
  產(chǎn)茶之地出稅固宜,無茶之地何緣納稅?潮之為郡,無采茶之戶,無販茶之商,其課鈔每責于辦鹽主首而代納焉。有司萬一知此,能不思所以革其弊乎?
  這段話原是針對潮州每年須交納茶稅的不合理稅規(guī)而抒發(fā)的、帶有偏激情緒的議論,但因為它是見諸地方志籍的官方記載,所以容易給人以“宋元兩代潮州無茶”的印象。
  其實,古人所說的“有茶”、“無茶”,往往是指名茶而言。前引周亮工《閩小記》就說過,以盛產(chǎn)茶葉的福建,不是還被人譏誚為“無茶”嗎?所以,我們不能惑于文獻中的只言片語而輕易斷定某地之有茶與無茶。
  更主要的是,“茶之為利甚博,商賈轉(zhuǎn)致于西北,利嘗至數(shù)倍”。(《宋史·食貨志》)正因為利厚,又是事關(guān)邊塞貿(mào)易、維系鄰國關(guān)系的重要物資,所以從宋初開始,茶與鹽一直由國家專管榷賣,京師設有榷貨務,各路(相當于后來的“省”)設常平茶鹽司,又有官方直管的山場,隸屬于山場的采茶戶,謂之園戶。茶商則須向官方申領(lǐng)茶引后方能從事茶葉買賣。然而,翻開《宋史·食貨志》一看,兩宋時期茶法的變易,令人眼花繚亂。政府與民爭利,且朝令夕改,故茶戶、茶商時有不堪重負之嘆。
  宋高宗時,“茶之產(chǎn)于東南者,浙東、西,江東、西,湖南、北,福建,淮南,廣東、西,路十,州六十有六,縣二百四十有二”。(《宋史·食貨志·茶》)潮州是否在其列,已難考證。但潮州非重點茶區(qū),亦無山場之設置,則完全可以肯定?!度枅D志》所說的潮州“無采茶之戶,無販茶之商”,應是指這種情況,而不是說宋代潮州“無茶”,不然的話就無法解釋:為何鳳凰山烏崠頂上,至今仍有成片的宋茶樹、古茶林?因此,我們可以這么說,宋代的潮州已有茶葉的種植與生產(chǎn),但生產(chǎn)模式尚未完善,尚未形成專業(yè)化、規(guī)模化的局面。
  何況,產(chǎn)茶與飲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塞外不產(chǎn)茶,但各少數(shù)民族的飲茶風氣絲毫不比中原地區(qū)遜色。同理,即使中古時期的潮州制茶業(yè)尚未形成規(guī)模,亦不等于說其時的潮人不飲茶。
  說起潮人的飲茶習尚,人們自然會聯(lián)想到曾被貶來潮州的兩位唐代宰相——飲茶專家常袞和李德裕。
  宋初的張蕓叟在《畫墁錄》中說:
  唐代茶品,以陽羨為上,其時福建之建溪、北苑尚不知名。貞元中,常袞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謂之膏茶,其后始為餅茶,貫其中,故謂之“一串”??梢姡P柺且晃患壬骑嫴栌稚浦撇璧?ldquo;茗中仙”。大歷十四年(779年)即常袞轉(zhuǎn)任福建觀察使的前一年(袞于建中元年移任,上文謂“貞元中”系誤記),他已被貶為潮州刺史。貶潮期間,他猶有游金山、題“初陽頂”的雅興(見明代薛雍《金山讀書記》),推想起來,這位“茗中仙”應無“戒茶”之舉。常袞又是佛教密宗的忠實信徒,當時的潮州開元寺正是密宗信徒主持寺政(大雄寶殿前今存石經(jīng)幢可作旁證),而密宗贊唄的“十供養(yǎng)贊”中,“茶贊”即為其一。陜西法門寺地宮出土的一批精美絕倫的茶具,正說明茶在宮廷文化生活和密宗儀軌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不管開元寺原來的茶風如何,常袞的到來,應該是對該寺以至潮州的飲茶習俗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李德裕亦是一位嗜茶且對烹茶用水極其講究的宰相。據(jù)唐代無名氏《玉泉子》所載,他最喜歡飲惠山泉,特地叫人從江蘇無錫直至長安設“遞鋪”(類似驛站的專運機構(gòu)),為他運送惠山泉水。宋代《太平廣記》中,亦有關(guān)于他派人到長江的金山附近汲取中泠水煎茶的記載。大中元年(847年),李德裕被貶為潮州司馬,再想享用惠山泉、中泠水自然是不可能了,但以他貴胄子弟的習性,為煎茶而不惜對州城附近的山泉進行一番考察并傳授潮人擇水、烹茶知識的可能,似乎亦不能排除。
  不過,上面的推論只能是“想當然”式的猜測而已,更具說服力的證據(jù),還須仰仗有據(jù)可考的文獻記載。
  潮州金山南麓,有一面殘存的石刻,上刻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潮陽縣主簿兼令尉(下闕)”書寫的步和潮州知州王漢的《金城山詩》,在能辨認的殘文中,竟有“茶灶香龕平”的詩句。①茶灶,是烹茶煮水用的火爐。這一近千年前的石刻,是目前可看到的關(guān)于潮州茶事的最早記錄。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曾為武夷茶灶石親手書寫“茶灶”二字,并題寫了“仙翁遺石灶,宛在水中央。飲罷方舟去,茶煙裊細香”的詩句。②但與潮州金山麓“茶灶香龕平”的石刻相較,已晚了163年。

  《潮州工夫茶話》目錄
  嶺南文化書系·前言
  一、工夫茶的含義
  (一)作為茶葉品名的“工夫茶”
 ?。ǘ┳鳛槠凡枇暽械?ldquo;工夫茶”
 ?。ㄈ?ldquo;工夫茶”、“功夫茶”辨

  二、茶史篇
 ?。ㄒ唬┏比孙嫴枋吩?br />   堪稱全國之最的飲茶量
  郭子章“潮俗不甚用茶”平議
  歷代潮人的飲茶習尚
  (二)中國飲茶史概說
  從食茶到喝茶
  從煎茶到分茶
  面貌一新的瀹茶
 ?。ㄈ┕し虿璧呐d起
  烏龍茶的誕生
  蘇罐的引入
  工夫茶溯源
  工夫茶的發(fā)祥地

  三、茶藝篇
 ?。ㄒ唬癫?br />   品類繁富的“烏龍族”
  茶葉的貯藏
  新茶與陳茶
  (二)擇水
  古人對飲茶用水的認識與實踐
  水土相宜茶自佳
 ?。ㄈ衿?br />   沖罐與蓋甌
  烹水器具
  茶洗與茶杯
 ?。ㄋ模┡敕?br />   治器與納茶
  候湯
  沖點、刮沫、洗茶、淋罐、燙杯
  灑茶與品茶
  工夫茶藝與《茶經(jīng)》

  四、茶道篇
 ?。ㄒ唬┎璧赖母拍?br />   (二)工夫茶道的核心——和、敬、精、樂
  工夫茶是瀹飲茶法之極致
  “和、敬”精神的自然流露
  “和、樂”的使者
 ?。ㄈ┕し虿璧琅c日本茶道
  茶藝之差別
  品飲環(huán)境的差別
  品飲觀念的差別
 ?。ㄋ模┕し虿枧c現(xiàn)代社會

  五、茶葉篇
 ?。ㄒ唬P凰單叢茶概說
 ?。ǘ﹩螀膊璧钠鹪磁c栽培史
  單叢茶的起源
  單叢茶的栽培史
  白葉單叢的起源
 ?。ㄈ┘庸ち鞒?br />   鮮葉采摘
  曬青與晾青
  做青
  炒青(殺青)
  揉捻
  烘焙
 ?。ㄋ模P凰單叢的選購
  (五)安溪鐵觀音茶
  鐵觀音品質(zhì)特征
  安溪鐵觀音的傳說
  安溪鐵觀音香型分類
 ?。┪湟膸r茶
  大紅袍的由來
 ?。ㄆ撸﹩螀布t茶“醉佳人”
 ?。ò耍┦菃螀?,不是“單松”、“單樅”

  六、茶俗篇
 ?。ㄒ唬┎枧c婚俗
 ?。ǘ┛蛠砭床?br />   (三)具帖請茶
 ?。ㄋ模┎枧c祭俗
  (五)食甜茶
 ?。┭缦胁?br />  ?。ㄆ撸┪漯^茶規(guī)

  七、文征
  (一)文獻選錄
  《蝶階外史·工夫茶》(清·寄泉)
  《清稗類鈔·邱子明嗜工夫茶》(清·徐珂)
  《清稗類鈔·某富翁嗜工夫茶》(清·徐珂)
  《潮州茶經(jīng)·工夫茶》序(翁輝東)
  《功夫茶消寒第三集作》(清·黃釗)
 ?。ǘ┎柚V
 ?。ㄈ┎柚{
  唪□
  月娘月唧云
  月娘
  竹篙
  月娘
  秋八月觀神之七(請筲箕姑)
  嫁仔嫁給讀書人
  嫂嫂
  茶就茶
  火夜姑
 ?。ㄋ模┟伺c工夫茶
  參考文獻
 

責編: 小吉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