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水的普洱茶傳奇(六)

一碗水的普洱茶傳奇
  玉昆此去京城考試,即考中了道光二十一年辛丑科進(jìn)士,在翰林院供職,做了仕講、侍讀學(xué)士(后又做國史館副總裁,經(jīng)筵講官,專職教授過同治皇帝),玉昆在京城步入上流社會的圈子。清朝自乾隆皇帝以來,宮廷和上流社會都盛行喝普洱茶,上品的普洱茶受到人們的追捧。而玉昆在家里即養(yǎng)成了喝普洱茶的習(xí)慣,自己也帶了普洱茶到京城。一天,玉昆在給同治上課,課間休息時,玉昆從自己帶了的茶壺中倒出一杯茶水,引起了同治的注意:只見那茶水如寶石般透紅,色澤明亮。同治也還是個好奇心重的少年,問起老師此茶產(chǎn)自何處?玉昆便答道:此乃自己家鄉(xiāng)滇南無量山所產(chǎn)之普洱茶——名叫“一碗水”。同治即打開老師的紫砂茶壺看那上面的茶葉:是大葉古茶,呈深褐色,想不到的是此種顏色的茶泡出來的茶水竟然會是那么好看的寶石紅!正在這時,慈禧太后來了,原來太后是要來看同治的功課,專門來到上書房,看到同治在翻弄茶壺,便問這是怎么回事?同治回答說是老師從家鄉(xiāng)帶來的普洱茶,頗有特色。太后即命身旁的太監(jiān)倒了一盅茶,把茶水端過來一看,果然與眾不同。太后便問起茶產(chǎn)地的情況,玉昆簡明扼要的講了家鄉(xiāng)無量山乃普洱茶原產(chǎn)地之一,所產(chǎn)普洱茶在東南亞及國內(nèi)的川藏地區(qū)小有名氣,太后聽了很感興趣,吩咐太師第二天來上課時將那喚做“一碗水”的普洱茶帶來看,太后并問了同治功課的情況,玉昆如實秉報:同治帝資質(zhì)聰慧,課業(yè)還不錯,但有時貪玩,功夫還不到家。太后吩咐一定要對同治的功課從嚴(yán)要求,否則以后怎么管理江山社稷等。玉昆一一答應(yīng)。

  第二日,玉昆上課時帶來了那一餅“一碗水”的青餅,把它交給了同治帝,告訴同治這茶餅已有十余年的時間,如果存放時間越長,它的口味將更加獨特。帝命隨身太監(jiān)收好。這一日,同治讓老師特別為他講了普洱茶的歷史及制作方法,帝對普洱茶馬背上自然發(fā)酵的這一細(xì)節(jié)格外關(guān)注,與老師探討起普洱茶口味的問題,認(rèn)為那古樸純正的口味,可能與它自然發(fā)酵的這一特點分不開。于是同治對老師道:普洱茶乃大自然對滇南人民之饋贈。老師道:皇上所言極是,普洱茶可以說是上天對勤苦的滇南人民的回報。于是,老師與同治談起了飲茶名家漢代的楊雄和司馬相如,以及唐代士人的以茶點會友,稱“茶會”、“茶宴”、“湯社”。宋代的文人則流行斗茶,斗茶也稱“茗戰(zhàn)”,是文人集體品評茶優(yōu)劣的游戲。同治對斗茶頗感興趣,老師又介紹了北宋名人范仲淹《斗茶歌》中的部分:斗茶味兮輕醍醐,斗茶香兮薄蘭芷。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視而十手指。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老師還比試了斗茶的動作,同治問道:斗茶輸了如同降將,有那么嚴(yán)重!老師道:斗茶如闖陣,過不了關(guān)者,自然敗下陣來,輸者自覺沒臉面,其羞恥也和降將差不離。最后,老師還提到著名的“吳中四杰”:文征明、祝枝山、唐伯虎、徐禎卿,多才多藝,琴棋書畫無所不能,皆喜愛飲茶,文、唐二人有多幅茶畫流行于世。這些茶人軼事引起同治帝的關(guān)注,同治即吩咐第二日要將皇宮中所藏之茶畫找出來看。茶為“國飲”,文人很重視其中蘊藏的文化,皇上也不例外。就這樣,玉昆和他所帶來的無量山普洱茶在宮庭一下子聲名遠(yuǎn)揚,找他品鑒普洱茶的人很多,大家都想看看來自無量山的普洱茶,可惜玉昆帶來的茶不多,他把從家鄉(xiāng)帶來的普洱茶分與了幾位大學(xué)士,他們都是同治帝的老師。又把剩下的那點一碗水分了些與翁同和。

  且說玉昆在仕途上的順利,更加讓他思念家鄉(xiāng)及親人。早在玉昆考中進(jìn)士的第三年春,就派山寶回家,一來是接家眷進(jìn)京,二來是到一碗水去接恩人馮一山一家??墒巧綄毜搅艘煌胨螅l(fā)現(xiàn)石頭房人去屋空,沒有找到那爺孫倆,向旁邊的人家打聽,只聽說老人上山時摔傷了腿,早已被茶花的父母接走了,山寶又趕到芹菜塘去找,有人說這家人生意做得不錯,已搬到縣城里去了,山寶馬不停蹄來到景東縣城問,城里人說這家人在年初就搬到普洱去了,山寶灰心至極,又托人下去打聽,可回來的人說沒有這樣的一家人,山寶還是沒有放棄,只要有人去威遠(yuǎn)、普洱一線,他就請人去打聽馮家人的下落,最終都沒有結(jié)果。山寶在家休整了十來天,每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三月底,天氣轉(zhuǎn)暖,自帶著二嬸,兩個侄兒上京城了。

  妻兒的到來,讓玉昆喜出望外,可一聽山寶說一山老人一家沒有找到,多方打聽也沒有消息時,玉昆感到格外悵惘。尤其在皓月當(dāng)空的晚上,玉昆常常對著自己面前的那一盅普洱茶,思想已飛回那如圣哲般的巍巍無量山,眼前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山老人那溫和、慈祥的面容,和茶花那可愛的笑臉。“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孟德詩道出我心事。“滴水之恩,當(dāng)涌泉相報”。一山一家對自己可是有救命之恩喲,可這報恩要等到什么時候?言必信,行必果。自己可是答應(yīng)過茶花要帶他們爺孫倆到京城的。想到這,耳旁似乎又響起一山老人的話:玉昆,你可要為我們無量山人爭氣,做一個清官啊。想到這,玉昆長嘆一聲,暗下決心,自己一定要做個好官、清官,為無量山人爭光,并以此來報答像馮一山一樣對自己有恩之人。
劉洪源   于2007年1月22日

責(zé)編: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