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普洱茶的最大爭議,來源大概在這里

對普洱茶的最大爭議,來源大概在這里
  前年曾經發(fā)過一篇“普洱茶的十大謠言”(可點擊),很多非原創(chuàng)的普洱茶公眾號都拷貝過了。令人真正郁悶的不是抄襲,而是改動,很多復制者把原文對古樹和臺地的區(qū)分去掉了,那很多結論就不成立了,拿來誤導消費者,就不地道了。
 
  比如很多人說普洱生茶性寒,但是由清代至民國,幾乎所有的資料記載普洱茶都是“性溫驅寒”。有的人把我搜集的這些資料用來證明普洱茶生茶不是性寒的,但沒有提到我的前提說的是古樹,而且還建議新茶最好放一年以上再喝。這就帶來了誤解。
 
  很多朋友并不認同這個觀點,因為和他們的經驗不符合,有的人就是喝了感覺腹空胃酸,或者反而致冷,這很可能是因為這些經驗是來源于臺地茶。說實話,雖然市場上寫著古樹的茶俯拾皆是,但真正古樹純料反而很難碰到。這是商業(yè)模式而非古樹茶產量決定的,古樹茶雖然產量比臺地茶小得多,但還不至于一茶難求,關鍵是消費者得到純料古樹的渠道并不暢通,在大品牌或加盟店里遇到古樹純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參看《三句話》可點擊)。
 
  為什么前人的記載和大家現(xiàn)在的經驗完全相反,我們不能簡單的認為前人十幾條資料全錯了,那樣就太傲慢了,因為很多人是實地考察過的第一手資料。更大的可能是喝到的茶壓根不是一種,現(xiàn)在所謂臺地茶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大面積推廣的。就像很多人拿著我校注的《香乘》里沉香的記載去市場上對照,發(fā)現(xiàn)不一樣,這不是古人亂寫,如果我們考察國內頂級藏家的藏品,或者日本皇室香料庫藏品,會發(fā)現(xiàn)和記載高度吻合。因為現(xiàn)在市場上大多數(shù)的所謂“沉香”,其實在古人那里是沒法被稱為沉香的。
對普洱茶的最大爭議,來源大概在這里
  古樹茶山
對普洱茶的最大爭議,來源大概在這里
  臺地茶園
 
  臺地茶從品種、扦插育苗的方式、高密度種植的方式,高農藥化肥的管理,都和古樹有本質不同,和古樹是不能放在一起討論的。有的人說,化學成分不都差不多嗎?我們的科學還真沒到把這事兒說明白的程度,光說茶多酚,茶多酚那是多少種化合物啊?長了上百年的野生人參和園子種植幾年的人參,化學成分上也說不太清楚,都說是人參皂苷,但是效果確實不同,所以價格可能差成千上萬倍。
 
  遇到新的茶友,尤其是對普洱茶下了性寒,影響睡眠,刮油,醉茶等等結論的茶友,我不會去爭論,只需要請他坐下來安安靜靜喝上一些真正的古樹普洱,所有這些結論,讓他自己判斷就好,對普洱茶的認識基本都會發(fā)生一個大的轉變。不只是茗壽堂的古樹,嘗試幾百個品種的古樹總是有的,基本都和這些結論不符,只有個別的品種例外。而臺地茶,則很多和這些印象吻合。當然剛做好的古樹新茶喝多了也會有一些不適,口感也不理想,所以存放一下更好,但仍和臺地茶的那種體感有本質不同。
 
  這不是嚴謹?shù)目茖W研究,我也無法給出確切的原因,只能說我的經驗,供大家參考。
 
  我不反對臺地茶,實際上同樣是臺地茶也有很大探討的空間。我反對的是以臺地茶來冒充古樹茶,無論是原料上冒充,還是功能宣傳上冒充,都讓人無法接受,因為受傷害的是茶友。
責編: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