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市場蕭條 不缺乏增值基礎而是缺乏消費基礎

  《普洱營銷》出版后,胡明方先生告知我闖禍了,有人在“圍剿”,引起了軒然大波。表面上是三方勢力圍堵此書,具體說主要是三個人在唱戲。一個是臺灣某茶葉類雜志主編,一個是北京茶商,一個是云南文人。鄒家駒先生早就說是某個群體從文化到產品一條龍在造假。
普洱茶市場蕭條 不缺乏增值基礎而是缺乏消費基礎
  一、普洱茶文化造假,給產業(yè)健康發(fā)展埋下隱患
 
  范偉小品里說:“我不想知道我是怎么來的,只想知道我是怎么沒的”。這句話倒是值得我們深思,如果我們始終沒有搞清楚市場為何受困,又怎能化解當前危機呢?
 
  普洱茶文化的繁榮可以說是在老茶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可惜又有多少經得起考證?其實未來都不成為秘密,但是,現(xiàn)在卻成了一種實現(xiàn)巨額暴利的武器,大家秘而不宣,把錯誤的故事傳來傳去,必定給市場長遠發(fā)展埋下嚴重的隱患,引用書中所說:
普洱茶市場蕭條 不缺乏增值基礎而是缺乏消費基礎
  所謂五十年代的紅印鐵餅,藍印,黃印等天價老茶,早被當年的眾多親歷者證實是子虛烏有的,一片真的都沒見過。鄒家駒,及原勐海廠長鄒炳良,盧國齡,原下關茶廠廠長馮培炎,羅乃炘回憶,鐵餅的生茶時間更晚,1987年下關茶廠才派人到勐海茶廠學習七子餅生產工藝,造假人竟如此膽大!
 
  如果連這些20世紀50年代,60年代的老茶都是假的,那么更早的號級茶呢?曾經經歷過普洱茶歷史生產的鄒炳良,盧國齡兩位老茶人坦言,看過無數(shù)所謂老茶,至今沒有看到一片紅印,綠印,黃印包裝符合那個時代特征的。
普洱茶市場蕭條 不缺乏增值基礎而是缺乏消費基礎
  75年和89年香港盧鑄勲等制作了數(shù)量龐大的“同慶號”“宋聘號”等號級茶。對于較早接觸普洱茶的“香港港九茶葉商會”,這些真正了解香港茶葉歷史的人,既不參與這些炒作,也不參與所謂的文化推廣。事實是他們太清楚所謂的“古董茶”歷史。太明白的人,怎么可能參與到這種游戲中來呢?
 
  其實,我們也一直在努力尋找真相,市場總有清醒的一天。盡量保持它的原貌,盡力保持它不失真,因為我們終究要面對。
普洱茶市場蕭條 不缺乏增值基礎而是缺乏消費基礎
  二、普洱茶要以“品飲”來革“增值”的命
 
  普洱茶用越陳越香顛覆了中國人喝茶要“求新“求嫩”的傳統(tǒng)。以普洱之陳,去抵抗綠茶之新,可以這樣說,普洱茶已經完成了在理論體系上的初步構架,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假歷史、偽老茶、概念誤導、但這是任何一個高速發(fā)展的產業(yè)都在所難免的。
 
  普洱茶一直是立足于“增值收藏”而得以快速成長的,但是,這個所謂的基礎,相當不牢靠,暴漲暴跌已經非常說明問題。烏龍茶也經歷過炒作跌落的過程,但每一次炒作后,都是在短暫的修復期后,產業(yè)得到更大的發(fā)展,反觀普洱茶今天的狀況大為不同,關鍵就在于烏龍茶一直是圍繞“品飲文化”做文章,普洱茶是與之相反,一直是一種“類股票化”的發(fā)展,這不是普洱茶的問題,恰恰是運作方向的問題。
普洱茶市場蕭條 不缺乏增值基礎而是缺乏消費基礎
  三、普洱茶市場若是沒有消費,一切等于零
 
  應該承認,當前的普洱茶市場還遠沒有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只有消費了,市場才會有機會。說到底,茶是為人類的生理需求而服務的。
 
  普洱茶曾經能風靡日本、法國就非常說明問題,這與茶文化的推廣是沒有關系的,普洱茶能在日本視為窈窕茶,在法國可以在藥房出售,說明了普洱茶有人體需求的物質存在。
 
  我們的普洱茶市場再繁榮,生產規(guī)模再大,產品質量再高,品牌效應再強,渠道再廣泛,大家都不喝,沒有消費支撐,作為一種食品,也是違背規(guī)律的泡沫,一切等于零。
責編: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