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剛的黃普茶?!斩枵軐W觀

  約訪黃剛時,他正計劃招待專程從美國趕過來"拜師學茶"的一家三口。說"拜師"并不為過,因為黃剛現(xiàn)在走到哪兒都被稱為校長--"黃普茶校"的校長。這響亮的名號源自他姓黃,又專攻普洱茶。"黃普茶校"是他在普洱茶最低迷的時候提著行頭奔走于全國各地開辦的普洱茶講習班,如今在業(yè)界已經(jīng)舉足輕重。

    黃剛對普洱茶有著自己獨到的解讀。他不局限于茶,而是著眼于人,那是他自成一家的體系。普洱茶的脈絡在氤氳的茶香中逐漸清晰。
   微博上的粉絲們這樣評價黃剛:"普洱界的腕兒。"上世紀60年代生人的他,做過電氣工程師,喜茶的同時喜音樂。這個軍齡20年、具有中校軍銜的轉(zhuǎn)業(yè)軍官,如今是如癡如醉的普洱茶人、中國茶葉流通協(xié)會普洱茶專業(yè)委員副秘書長。
  他會因為得到一餅好茶而大哭一場,會拿價值近萬元的老茶來培訓員工。"茶做得再好也不能算是人生最重要的東西。"黃剛說。不以普洱茶論普洱茶,融匯經(jīng)歷、感悟與藝術才是普洱茶的應有之意。

  看市場析亂象根源

  記者:各種茶里,普洱茶可以說是故事最多的一個,多伴著"亂象"、"天價"、"爆炒".您認可這樣的描述嗎?普洱茶為何給人如此不可捉摸的印象?

  黃剛:以茶論茶看市場,如同身在廬山,難識其真面目。惟有跳出市場才能見脈絡,才能看清走勢。圍繞普洱茶有三類人。一是從事生產(chǎn)、流通的普洱茶商;二是普洱茶的愛好者、發(fā)燒友;三是從事普洱茶文化研究的茶文化學者。三者各有所長、各有側(cè)重但又有交集。三者同步,普洱茶才會健康發(fā)展。而同步前提是必須搞清楚各自的立足點,站穩(wěn)才談得上發(fā)展。茶商須搞清普洱茶的核心競爭力。目前,普洱茶營銷推廣一路甩出的"養(yǎng)生牌"、"文化牌"、"升值牌",其實都沒有找準這個核心競爭力;品鑒普洱茶的愛好者須搞清楚普洱茶分類及各類的品飲標準。好茶好在哪里又貴在哪里?這是不被商家忽悠,不靠耳朵買茶的前提;茶文化學者則須搞清普洱茶的美學基礎,惟有如此才談得上普洱茶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鄧時海教授提出,普洱茶應該是"越陳越香".追蹤市場亂象根源,其實就在于對這4個字的曲解和誤解。我可以說是北京普洱茶發(fā)展歷史的見證人。

  2004年及以前,北京很少有人消費普洱茶,2005年普洱茶市場起步,2007年達到頂峰,隨后便和全國市場一起跌入谷底。在那3年時間里,普洱茶市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沒有那3年的發(fā)展,我們可能至今沒有理由來談所謂普洱茶市場。

  市場升溫過快,從商家到消費者都完全忽略了普洱茶需要陳化,而陳化需要時間和環(huán)境條件這些最起碼的基本常識。違背客觀規(guī)律做事情就一定會受到客觀規(guī)律的懲罰。

  記者:現(xiàn)在知道普洱茶的人很多了,喝普洱茶的也不少。普洱茶的春天回來了嗎?

  黃剛:北京的普洱茶市場其實還在蹣跚中前行。究其原因,主要是前些年就已經(jīng)暴露出的阻礙市場健康發(fā)展的因素依然存在。

  普通消費者對普洱茶的認識還遠遠不夠。跟五六年前相比,知道普洱茶的人的確多了,但能講出什么是好普洱茶的人仍然不多;知道喝普洱茶有好處的人多了,但知道到底好在哪里的人并不多。

  同時,綠茶、烏龍茶不斷出招鞏固其既有市場并奪回失地,黑茶、紅茶等新消費熱點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新的品茶愛好者。而前些年充斥市場,又不能代表普洱茶消費特點的普洱茶品依然存在,客觀上讓普洱茶在消費者心目中失了分。

  記者:目前大益、七彩云南的產(chǎn)品很搶手,商超鋪貨很廣,似乎銷量不錯。

  黃剛:茶市的繁榮就像合唱。在一個合唱節(jié)目中長時間只有一個人獨唱或者領唱,這個作品一定有問題。完全依賴單位團體采購或者把普洱茶當成禮品茶來做、來銷售也是有問題的。普洱茶的未來會分兩條路來發(fā)展,一條是有著豐富的文化附加值的高端品鑒普洱茶,也就是"琴棋書畫詩酒茶"的"茶";一條是做快消品,也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

  聞茶香看普洱底蘊

  記者:您上學、當兵、搞尖端科技,現(xiàn)在是普洱茶商。這樣的經(jīng)歷用當下的詞兒來形容就是很"穿越".怎樣與普洱結(jié)緣,又為何如此偏愛?

  黃剛:我在2004年第一次喝到普洱茶。那時接觸普洱茶是因為開茶館,廣泛接觸普洱茶商。遺憾的是,當時北京普洱茶商基本沒有真正懂普洱茶的,花了巨額學費卻學不到東西也就成了必然結(jié)果。我可以說是北京較早為普洱茶交學費的那批人之一。

  在最困惑、最無助的時候,我碰到了何作如先生,并結(jié)識鄧時海、白水清、周渝等普洱茶界前輩。在這些前輩大師那里,喝到了不少代表著普洱茶真諦的50年以上陳期的老茶--紅印、藍印、紅鐵、藍鐵、福祿貢、江城號、末代緊、宋聘號、福元昌號、永利昌號等。何作如先生還把他多年琢磨研究出來的老茶沖泡絕技,從出茶、茶量、用壺、用水到水溫、時間、用具、手法等,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我。

  記者:您提出"聞香識茶"也是源自這樣的師承?

  黃剛:有前人的指引,還要有自身的精進。茶的香氣是茶的重要品質(zhì)特征之一,往往可以通過茶的香氣及其在沖泡品飲中的變化,再借助于其他外在的表現(xiàn)方式,如茶氣、滋味等,來判斷一款普洱茶的品質(zhì)和曾經(jīng)的倉儲狀態(tài),分析它的陳化程度,確定它的價值。

  普洱茶因為有長期存放和轉(zhuǎn)化的原因,在香氣的形成上就比綠茶要復雜得多。普洱茶的香氣一般地被認為是在長期的存放、轉(zhuǎn)化過程中形成的芳香物質(zhì)的集合。這些芳香物質(zhì)在數(shù)量和類型上相當多,因環(huán)境不同、茶的轉(zhuǎn)化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比例,從而形成不同的香型。

  品文化讀感官之外茶之大美

  記者:您提出普洱茶發(fā)展的途徑之一是有豐富文化附加值的高端品鑒。怎樣才能最準確概括普洱茶傳遞出的文化內(nèi)涵?

  黃剛:"茶之大美在感官之外。"這種美來自于與茶相關的文化,是人類以茶為媒介將思考從現(xiàn)實的物質(zhì)世界延伸過渡到精神領域的產(chǎn)物。普洱老茶越陳越香的特點,往往可以引發(fā)我們對于時間以及人生價值的反思,產(chǎn)生積極的精神反應并進而改變我們的現(xiàn)實行為。這就是普洱茶除了給予我們飲茶人身體上的愉悅感之外,還能給予我們在精神層面美好感受的原因。這是普洱茶重要的美學基礎,作為普洱茶的文化研究學者應該首先搞清楚。

  普洱茶讓人著迷之處正是在于它更加原始、更加傳統(tǒng)、更加自然。傳統(tǒng)工藝制作的陳年普洱茶能帶來全方位的審美體驗?,F(xiàn)在,不少優(yōu)良的茶品從工藝、口感、香氣等方面都比普洱茶要好得多,但那只是審美停留在淺表層,距離超越形式層面的意蘊層尚遠。喝茶10年,讓我一下穿越"形式"--"意蘊"--"道"西方美學的這3個層面,從審美價值上來說,要超過普洱茶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責編: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