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茶文化里你看到多少文人的影子

  趙樸初先生很愛茶,自稱茶簍子。先生有一首《吟茶詩》:“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粘职偾з?,不如吃茶去。”“不如吃茶去”是詩眼,是從趙州和尚的“吃茶去”公案化出的。而詩中的“七碗”一詞,借用了唐代詩人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的典故,盧仝好茶成癖,這首詩中的“七碗茶詩”最為膾炙人口,原詩如下:“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fēng)欲歸去”。詩人寫出了茶之美妙,專心地喝茶竟可以拋卻名利,羽化登仙。
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茶文化里你看到多少文人的影子
 
  茶在唐代以前是作藥的,到了唐代,工藝成熟,成了文人士大夫們喜愛的飲品。茶圣陸羽的《茶經(jīng)》一經(jīng)問世,“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他的《六羨歌》寫道:“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反映出恬淡的志趣和高風(fēng)亮節(jié)的精神,以及人生處世的態(tài)度,在他看來,自然之美和真味,勝過任何功名利祿。
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茶文化里你看到多少文人的影子
 
  自古以來,文人嗜茶愛茶,茶與文人騷客結(jié)下一種不解之緣,他們視飲茶、品茶、談茶為風(fēng)雅之舉,詩人們或借茶抒發(fā)胸臆,或以茶相互酬答,或獨啜孤芳自賞,或茶禪洗滌塵心,總是在一片芳馨中孕育出無數(shù)佳作。柏林禪寺的凈慧老和尚在代表儒釋道文化的“正清和”基礎(chǔ)上將“雅”歸于其內(nèi),“正清和雅”的雅便是茶文化,大大豐富了多元文化的內(nèi)涵。
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茶文化里你看到多少文人的影子
 
  唐代陸龜蒙與皮日休曾合編過一本《松陘集》,這本唱和集記載了二人的六百多首作品。在茶詩中以皮日休的《茶中雜詠并序》和陸龜蒙的《奉和和天美茶具十詠》最有意思,不僅利用詩句精簡的表達(dá)讓人們對茶有了一個相對完整的了解,也從茶塢、茶人、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甌和煮茶等十個方面以詩相和,與唐代其它關(guān)于茶的文獻(xiàn)相比。兩人的詩歌方式更易于讓茶客“浸染”上茶文化。
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茶文化里你看到多少文人的影子
 
  宋代的蘇軾是一位嗜茶愛茶之人。他寫西湖美景與美人相比,“欲把西湖比西子”,他寫茶同樣以茶與美人相比,“從來佳茗似佳人”。這兩句終成贊美“茶”的一副妙聯(lián)。在中國茶史上,將茶與美人相比,似乎也是從蘇軾開始的。
 
  近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感嘅他長期的貶謫生活,對瀟灑人生的蘇東坡來說,何嘗不是壞事變好事?貶謫伴隨了他一生,而他的足跡也遍及大江南北。這為他品嘗各地的名茶提供了機(jī)會。“白云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谷雨春”是杭州白云茶;“千金買斷顧渚春,借民越人降日注”是湖州“顧渚紫筍茶”;“未辦報群青玉案,建溪新餅截云腴”是“月兔茶”;“浮石已士霜后水,焦坑閑試雨前茶”是“焦坑茶”。蘇軾還寫過《記夢回文二首》,屬于茶詩中的回文詩。“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余花唾碧衫。歌咽水云凝靜院,夢驚松雪落空巖??栈浔M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tuán)小碾斗晴窗。”詩人浪漫,夢中也在飲茶,既有小團(tuán)茶,又有美女相伴唱,這樣的意境,是詩也是歌。
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茶文化里你看到多少文人的影子
 
  陸游在詩中不僅寫茶,他還諳熟茶的烹飲之道,總以烹茶為樂事:“歸來何事添幽致,小灶燈前自煮茶”,“山童亦睡熟,汲水自煎茗”,“名泉不負(fù)吾兒意,一掬丁坑手自煎”,“雪液清甘漲井泉,自攜茶灶就烹前”。他的《漁家傲.寄仲高》,鬢絲幾縷茶煙里,還思念著親人:東望山陰何處是,往來一萬三千里。寫得家書滿紙,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寄語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悉無寐,鬢絲幾縷茶煙里。手足情深,遠(yuǎn)離家鄉(xiāng)親人,往往牽掛。一杯清茶,縷縷茶煙,感傷的時候是最好的慰藉。
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茶文化里你看到多少文人的影子
 
  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是品茶高手,他善于把自己的詩情與茶意相融合。他說:“坐小閣山,烹龍鳳茶,燒夾煎香,令友人吹笛,作《落梅花》一弄,真是人間仙境也。”他的一首“不風(fēng)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節(jié)柯。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不知得到了多少文人的共鳴。
 
  古往今來,茶文化里總也少不了文人墨客的影子,有太多的文人雅士成為“茶”中人,朋友把你知道的故事聊出來吧。
責(zé)編: dudongmei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