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普洱茶山頭概念日趨弱化?須得這么看

  一款普洱茶要想在普洱茶界名聲大振,須得滿足這樣的條件:有足夠令人尊敬的“年齡”,你看看那些古樹茶、老茶,火得久是它們最大的優(yōu)勢;有足夠強大的背景,山頭就是最強硬的背景,比如班章、曼松,一說此身份,人們就會不自覺地認為是茶中珍品。

  盡管這些年普洱茶界一直在倡導:理性消費,適口為珍,不要盲目追求古樹、老茶和山頭,然而口號雖響,收效甚微,最起碼在很多人心里,這些茶還是品茶首選,無奈囊中羞澀,只能退而求其次,品所謂適口之茶。所以從表面來看,普洱茶山頭、老茶、古樹這些概念正在日益弱化,但實際上果真如此嗎?我們今天先來說說山頭的概念。
  山頭概念深入人心,古今皆重
 
  回過頭來看一下普洱茶發(fā)展的歷史,我們很容易從中找到山頭概念的身影。

  普洱茶的命名方式來看,大致經歷了:號級茶——印級茶——七子餅茶——山頭命名——百花齊放5個階段。也就是說,隨著普洱茶的一步步發(fā)展,對于名字的需求自然不斷改變,而以山頭命名的方式就是其中較為重要的一個階段,并且沿用至今,尤其一些名聲較大的產品,商家更加喜歡直接以山頭命名,這樣不僅直接了當地告知了產品相關信息,同時也更加利于產品的傳播。
  再來看普洱茶產區(qū)、山頭的變化,古有六大茶山:革登、莽枝、倚邦、蠻磚、攸樂、易武,后來這些茶山漸漸衰敗,人們便開始發(fā)掘了后來的老班章、冰島、曼松、昔歸、彎弓、刮風寨、老曼峨等一系列名聲大振的古樹茶山頭,商家搶,消費者也搶,價格一路飆升,而這些山頭在普洱茶界也一直享有很高的地位。然后近些年來,又開始出現了一些“新秀”山頭,諸如同慶河、薄荷塘、一扇磨、千家寨等等。

  所以,山頭概念并非完全出于商家的炒作,其實在整個普洱茶發(fā)展的過程中,山頭概念都是存在的,只是在不同階段承擔著不同的職能不盡相同,早期山頭只是為了能更好地區(qū)分各個地區(qū)、山頭茶的不同品質特征,而如今山頭概念則更多地被賦予了商業(yè)價值。
  山頭概念淡的是本身氣息,而非人心
 
  那么山頭概念有沒有弱化的可能呢?就山頭本身的氣息而言,近些年來確實有所淡化,但是人們對山頭概念的弱化卻是相對漫長的過程,至少在心底依舊認為山頭很是重要。

  山頭氣息為何弱化?在我看來主要有以下因素:
 
  1、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導致各個山頭之間的品質、口感特征發(fā)生一定的變化,不像以前那樣特色鮮明;
 
  2、人們后期管理對于茶樹生長產生一定的影響,繼而影響到其品質特征;
 
  3、由于工藝的變化,尤其拼配技術導致各個山頭的茶實現一定的融合;
 
  4、市場混亂,真真假假,以至于山頭茶的特征“模糊、多變”。在這樣的情況下,山頭茶本身的氣息確實出現不斷弱化的趨勢。
  然而,即使這樣,人們對于山頭茶的追求熱度不減。很多人依舊對名山有著固執(zhí)的喜歡,只是隨著商家的發(fā)掘,現在的“名山”日趨增多,在大家都是名山的情況下,人們對“名山”偏愛度就顯得不那么明顯了。但不管怎樣,我們在進行搜索調查的時候,依舊發(fā)現那些真正的“名山”的搜索率要高很多?;蛘邠Q句話說,我們要找一款茶,自然是直接輸入品名或者山頭進行查找,相信很少有人會去掉山頭,直接以口感特征進行查找吧。

  山頭概念本身沒錯,但不可過于夸大
 
  在我看來,山頭概念本身沒有錯,就像國家按照一定區(qū)域來劃分省份一樣,以實現更好的分級管理,但是這些年來,不同省份的人卻被貼上了一定的標簽然后互相之間存在一定的鄙夷和情緒,這其實就有悖于最初建立省份的目的了。普洱茶也是一樣的道理,按照片區(qū)分,一方面是便于管理、區(qū)分,另一方面有利于消費者對于各個片區(qū)的認識和、了解。然而,過分夸大山頭概念,并以此來定價、評判產品品質就顯得有些不客觀了。
  雖然普洱茶界說“紅酒論酒莊,普洱茶論山頭”,但是凡事皆在變化,隨著普洱茶山頭氣息的不斷減弱,如果我們還執(zhí)意以山頭看品質的話,我們其實會錯過很多好茶。那么到底該如何看待山頭概念呢?將其作為評判標準之一,但絕不是主要標準,綜合判斷才是較為明智的做法。

責編: 燕子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