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疆說普洱:關于香港熟普的只言片語

  每個人的出身,潛默移化影響了人的一生,家庭素養(yǎng)成就了一個人的世界觀,而時代的機器塑造了一個人的性格、為人。我個人不懂面相,也不信相學,但是,在外企上班的時候,我個人習慣,招聘人員無論高管中層,皆由我過目,每年要經(jīng)歷過目上千人招聘。乃至于有些感悟,相由心生,有些人看一眼即知一二。所謂非我族類,必有異心,大概如此。
 
  舉個例子,所謂井底之蛙,無非是你站的角度低,你看到的地方就不遠。再舉個例子,如果你喜歡藝術,那其實就是修煉個人內(nèi)心的東西,與他人無關,但是,你對于世界的理解,更為遼闊。也許對于世事,藝術無用,對于人生卻極為有用。而以上兩種人,皆與世界觀有關,皆與從小的經(jīng)歷有關。
 
  人與人交往,更多是一種氣味相投,氣場接近,而這些東西都與家庭、教育、背景等等東西密切相關。
  周勇先生和我都是急公好義之人,按照我的說法,我們都是一身匪氣之人。周先生是做過大事的人,香港的普洱茶即為其家族控制。普洱茶在70年代,甚至80年代早期被廣東省茶葉公司控制,廣東公司以云南茶、廣東茶、泰國茶、北越茶為原料,拼配制作普洱茶供應香港。
 
  廣東省茶葉公司由于地緣關系,早于50年代初期即制作普洱熟茶供應香港,只不過,當時叫發(fā)水茶,制作工藝也與云南的渥堆工藝略有區(qū)別,所以,熟茶工藝的定型一般都是以1973年為準。
 
  香港南天介入普洱茶之前,其實,云南茶葉輸入香港的份額少之又少,每年只有10幾20噸。形成如此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之前云南普洱茶在香港沒有強有力的公司做代理,香港的茶行業(yè)務分散,79年代到90年代,茶行共有100多家。每一家實力都非常小,在香港,茶葉是一種窮人做的生意。
 
  周勇先生回憶了一個有趣的細節(jié),80年代中期過后,云南普洱茶逐漸搶占香港的茶葉市場,份額越來越大,每年省公司都會派人前去考察,每到年末,省公司至港都會組織香港商家召開年會,今天來看就是一種經(jīng)銷商會議。港商要請省公司的人員吃飯要每家出500元湊份子。而南天公司則不一樣,見人即送5000元作為旅游費,這差不多是當時內(nèi)地人員的年收入,領導不敢收,下面的員工當然也不敢收,后來,周勇先生說香港費用高,你們花完不要回去報賬,就是作為南天公司的廣告費即可。
 
  香港茶商實力弱,云南省茶司也沒有能力覆蓋,所以,1979年之前的普洱茶基本是云南調(diào)供曬青毛茶原料給廣東省公司,廣東公司再摻入其他便宜的原料,發(fā)酵成普洱茶供應香港,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南天公司介入之后得到改變。
  南天公司之前是做玉石生意,所有可以出巨資壟斷勐海茶廠的普洱茶品,普洱茶運輸?shù)较愀酆螅咸旃驹偬峁┙o約80家茶行,每家根據(jù)情況不同給予三個月到半年的賬期,由此,市場局面逐漸打開,其后,廣東省茶葉公司逐漸退出香港市場,并最終倒閉。
 
  2005年,廣東省茶葉公司原經(jīng)理與周勇先生在臨滄相遇,還言及,就是南天公司擠垮了廣東省公司。
 
  這一點,在《云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志》上也有相應的記載,70年代云南普洱茶供應香港的數(shù)量不大,只有10幾20噸,70年代末期后逐漸上升,直到1984年突破上千噸。當時的省公司配額2300噸,絕大部分的配額都給予南天公司,由此,香港的普洱茶市場由云南大葉種普洱茶占領。
  之前的市場有各種各樣的傳說,香港人或者某個云南人是熟茶的發(fā)明人,其實,熟茶的工藝是一種歷史傳承。
 
  60年代,內(nèi)地在搞運動,茶葉調(diào)運不了香港,于是,香港人到泰國清邁發(fā)酵茶葉供應。南天公司的周琮先生代盧鑄勛先生去泰國學習發(fā)茶,周琮及盧鑄于是在當時既已了解普洱茶的發(fā)茶技術,這才有了1979年周琮先生指導勐海茶廠完善普洱茶發(fā)酵技術一說。
 
  當時的泰國、越南、老撾一帶很亂,殺人如宰雞,周琮先生之所以能在那一帶自由出入,與其父為建國前的緬甸華僑領袖有關,所以,當?shù)氐臍堒?,民族主義者均為尊重周琮先生。這一段,與本文無關,暫且略過,待今后正式寫書時在詳細成文。所以,市場關于盧先生是熟茶發(fā)明第一人的說法,是哪里扯到哪里。按照如此說法,周琮先生應該才是熟茶的第一發(fā)明人???
 
  熟茶的工藝的成熟,實際上在今天殘留的茶品身上可以找到痕跡。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茶葉的發(fā)酵水平較低,不是輕了就是重了。從《省茶葉公司志》一書中也可以找到痕跡。
 
  云南曬青毛茶系列茶品一直叫“滇青”,但是,曾經(jīng)也有一個叫“云南青”的品種并列出現(xiàn)在出口清單里面。民間的說法滇青與云南青都是一個意思,都是表示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但是,正式的公文或者出口的關單,一直是比較清楚的,不可能出現(xiàn)混淆,否則,海關也不知道如何歸類,則無法出口。
 
  云南青這一蹊蹺的說法,我在后來咨詢省茶司的老茶人才得知,當時的勐海茶廠發(fā)酵技術不穩(wěn)定,導致發(fā)酵程度太輕,又無法按照曬青毛茶歸類,干脆就取名為“云南青”作為區(qū)別出口。
 
  在香港人眼里,只有紅湯紅水才能稱為普洱茶,所以,茶葉要做熟,無非分為兩種做熟,一種是青茶通過存放做熟,這與今天大多數(shù)消費者存放的意義不一樣,港商是把倉儲作為一種后熟工藝,而現(xiàn)在很多茶商消費者其實只是一種存放,并沒有相應的后熟工藝的配合。一種是茶廠直接渥堆做熟。這兩種都稱為普洱茶,無非青餅(生茶)稱為生普,熟茶稱為熟普來區(qū)別。
 
  根據(jù)周勇先生的描述,當時的絕大部分也都是熟普,很少有青餅,直到80年代末期量才大一點,但是,也最多只是占3%左右的份額,因為香港地價高,茶商都需要及時變現(xiàn),茶葉的銷售價格一直也很穩(wěn)定,就沒有人愿意大量存茶。
 
  現(xiàn)在出現(xiàn)大量的所謂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茶品,其實都搞不清楚來歷,周先生表示,市場上真實的餅茶能在80年代末期就已經(jīng)非常不錯了,何談之前?,F(xiàn)在市場傳說的哪一家哪一家香港茶莊訂貨,其實都是90年代中期,南天公司的重心轉移之后才有的事情。只不過,當時的很多新港臺茶商也不懂,摸不清楚普洱茶的規(guī)律,印刷上包裝紙,在惡意高溫高濕做倉出來,年份就讓消費者搞不清楚了。而在此之前,不但大部分茶莊的實力太小,也是由于南天壟斷了香港市場,別人基本拿不到貨,拿到的,其實也是省茶司過手的生意。
責編: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