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話·原創(chuàng)】關于追普洱茶最大的誤區(qū):盲目

  不管什么事情,盲目的態(tài)度終究不好??墒蔷科涓?,為何盲目?不過是因為不懂罷了,不懂怎么做才是對,不懂怎么才算好,于是便出現(xiàn)了摸不著頭腦、盲目做事的狀況。那么對于普洱茶,人們又何嘗不盲目?
  一、盲目追產(chǎn)區(qū)、追山頭
 
  茶區(qū)、山頭,是從地域上對普洱茶的一種劃分,也成為了人們評判普洱茶品質好壞的標準之一。于是,追普洱茶追什么?追產(chǎn)區(qū)、追山頭,自古以來便是如此。
  更早一些的時候,易武茶區(qū)的茶無疑是大家所追的對象,畢竟在眾多茶區(qū)當中,唯有易武茶成為貢茶。再至后來,將茶區(qū)進一步細分,追到了山頭,于是班章、冰島、刮風寨這些獨具特色的山頭漸漸成為大家所追捧的對象,凡是產(chǎn)品名稱里出現(xiàn)了這些山頭相關的字眼的話,大多都會得到更高的關注度,而網(wǎng)絡上,這些山頭的產(chǎn)品搜索率和關注度也是很高的。
  這些山頭老寨相對來說是出名較早的,于是不論圈內(nèi)圈外的人都在苦苦追尋,至于對其本質究竟了解多少,實在不敢恭維。而隨著消費需求的增加,近些年更是出現(xiàn)了一些相對后起的山頭寨子,諸如滑竹梁子、薄荷塘等等,它們的興起則是引起了大批圈內(nèi)人的追捧和大贊。
 
  二、盲目追品牌
 
  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中國人似乎一向更加信賴老品牌、老字號,因此對普洱茶的追捧,還呈現(xiàn)出追品牌的現(xiàn)象。
  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一說普洱茶,很多人“大益、下關”脫口而出,可是要說普洱茶到底是什么、跟其它茶類到底有什么區(qū)別,他還真不知道。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讓他買普洱茶,他當然會選擇自己所聽過的品牌了。還有一次,遇到一對北方夫婦來買普洱茶,看著眾多品牌挑了半天無從下手、好生為難,結果一看到中茶人家眼睛就亮了,為什么?不了解普洱茶,可是知道中糧集團呀,結果一下子買了10多餅中茶普洱茶,說是帶回去送朋友。
  所以,很多人對品牌的信賴是幾乎建立在零了解的基礎上,那么大益、下關、中茶這些大品牌無形之間就受到很多追捧,而新興的一些品牌或是相對小的品牌就很難有這樣的市場效應。
 
  三、盲目追年份
 
  說普洱茶總也繞不過的話題:年份,產(chǎn)品樹齡、倉齡,總之在很多人看來:越老越好。
  于是,拿到一款茶,先問“年齡”。這款茶的選料是古樹、老樹還是臺地呢?若說千年古樹,瞬間肅然起敬、仔細玩味“難得的好茶呀”;若是百年老樹,覺得“嗯,不錯”;若是臺地,那就等著被各種鄙視吧。若是熟茶,若是三四年的老料壓制,那就是“嗯,應該不錯”;若是新料,往往就是“怕是還有些燥,還得放放再喝”。
 
  再就是這是多少年的茶?若是有個十年二十年,那簡直就是寶貝呀;若是七八年,那也難得;若四五年,口感應該不錯;若是新茶,興趣一下子大大降低。
  很顯然,還沒喝之前,盡管不知道其滋味品質到底如何,但是年份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們對產(chǎn)品的興趣度,也是人們對普洱茶追求的一個重要條件之一。
 
  四、盲目追純料
 
  追山頭、品牌、年份,其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追純料就實在有些不應該了。
  尤其早幾年的時候,純料似乎跟古樹是一對,而拼配則顯得很低端,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在我看來,純料與拼配不存在品質上的比拼,更多的是口感上的差異;純料是自然最醇濮的饋贈,而拼配則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如果真的喝起來,可能拼配的口感更加協(xié)調(diào)適口,因此那些一味追求普洱茶純料的人實在令人不解。
  不過近幾年這種追純料的思維正逐漸被打破,人們越來越多的在意拼配工藝,也逐漸有了“拼配茶并非劣質茶”的認知。
 
  五、盲目追大勢
 
  追大勢,大概是我們所有人都有的一種心理,對于普洱茶的追捧也不例外。一款新茶出來,先不管其品質如何,商家先囤幾件再說,消費者先想辦法買幾餅放著;每到節(jié)假日,大家都一起不約而同的買商家為節(jié)假日定制的茶品。
  再看今年最火的柑普茶、小青柑、古樹紅茶,廠家搶著生產(chǎn)、消費者爭著購買,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大家都在追,仿佛不喝小青柑、古樹紅就是跟不上時代了,畢竟這是大勢所趨。但事實上,并不是每家的小青柑都是小心肝,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古樹紅,而柑普茶也并非是所有人都感到適口。
  不管人們居于什么理由選擇了一款普洱茶,不要盲目才好,畢竟不是一個山頭上的所有茶都是好茶,也不是有了年份的茶都是珍品,更不是一個好的品牌所有產(chǎn)品都上好、大家追的肯定好。與其盲目地追、糊涂地喝,倒不如多作了解、多作嘗試,找到自己喜歡的口感,管它什么山頭品牌、純料還是拼配,管別人喜不喜歡。
責編: 米渣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