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茶話】普洱茶教育,從物質走向精神

  “教育機構”是在迅速發(fā)展的普洱茶市場中最滯后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似乎又和國情不謀而合了。相較四年前,雖然我們看到了一些變化,但依然能看得出這仍是一塊短板。
 
  大學茶學院還是那些茶學院,而且茶學院與培養(yǎng)普洱茶消費者無關;茶藝培訓機構還是以技能培訓為主,以考各種職業(yè)證書為主要目的;普洱茶消費群體的教育還是主要由茶商完成,缺乏系統(tǒng)性;而普洱茶從業(yè)者的教育主要是通過民間辦學,一個老師帶幾個或十幾個學生,完成為期一周到一個月不等的課程就算是出師了。雖然,這幾年我們也看到類似“弘益大學堂”、“行知茶文化講習所”這樣有一定思想主張的普洱茶民間教育機構,但畢竟還是太少,顯得力量非常薄弱。
  我們仍然從中看到了一些很好趨勢,那就是傳統(tǒng)私學教育的精神開始慢慢滲透于普洱茶的教育中,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轉變?yōu)槿宋木窈蜕蠲缹W的傳播,從單純的茶葉品評轉變?yōu)椴杷?、茶道、茶席、茶會的指導與參與。云南茶人王迎新女士獨樹一幟的“人文茶席”系列課程和“無上清涼”系列茶會,也在茶界頗受好評,這是當下的普洱茶教育從物質層面走向精神層面的表現。
 
  而在大眾消費層面,可以說,消費者對普洱茶的認知上,都有了一個質的飛躍,那么,他們受教育的途徑是什么呢?根據筆者的觀察,發(fā)現其實大多還是以自學成才為主。試問有幾個現在把普洱茶基本喝明白的人,當初沒有買過一些“學費茶”呢?凡事都是講個熟能生巧,茶也一樣,喝得多了,自然喝得出門道來,當上多了也就懂得鑒別好壞了。只是喝個茶而已,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愿意花錢去正兒八經學個課程其實并不多。這也是教育機構一直滯后的一大原因吧,因為消費者受教育的需求并不是真的那么大。教育機構更多是為普洱茶從業(yè)者設置的,只是發(fā)展至今,對于從業(yè)者的教育,不能再停留在技能培訓上了,而應該更多的融入茶人精神、茶生活方式和職業(yè)道德的教育。
  對于大眾消費者來說,目前還有一個常用的自學途徑,那就是這兩年興起的微信公眾平臺,這是一個比網絡相對規(guī)范,比紙媒相對隨意與靈活的移動終端自媒體平臺,它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滲入式的傳播方式。它以便捷的移動終端為載體,滲入受眾碎片化的時間中,幾乎所有需要打發(fā)時間的過程都可以成為手機上的閱讀時間,越來越多的“低頭族”組成為了龐大的受眾群體,一個內容為王的公眾號是很容易迅速聚集一大批讀者的。很多茶企、茶商都紛紛開設自己的公眾號,甚至出現了自媒體采編的專業(yè)團隊,如“茶業(yè)復興”、“弘益茶道美學”等都是普洱茶界相對專業(yè)的自媒體,以原創(chuàng)內容為主。
 
  就普洱茶教育來說,不管怎樣,有這樣一個便捷、免費的媒介,能夠在碎片化的時間里主動或者被動地接受一些碎片化的信息,總還是能夠在日積月累中建立一些個人的、簡單的普洱認知體系的。微信公眾平臺的出現,也只能無奈地說一句“聊勝于無吧!”
 
  總之,通往深邃七子世界的路障,部分已被掃除,而大部分卻仍在努力掃除中。雖然局部滯后,但總體是良性發(fā)展的。這也是我們喜見的。中國茶葉的格局正在被普洱茶改變著,它將無法被忽視,普洱茶的教育問題依然工程浩大而長遠。只要普洱茶的消費群體在增長,普洱茶教育的步伐便永無止息。
責編: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