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企業(yè)做山頭還是做品牌?

  中國普洱茶網訊:本文按發(fā)表于《普洱》雜志2011年第z1期上。三年過去了,以山頭為代表的小產區(qū)在業(yè)內受到了熱烈的追捧,成為了資本投資的又一熱點,名山古樹茶,這一看起來牢不可破的盤子,會一直持續(xù)不斷的上漲么?2007年5月份普洱茶崩盤的情景,會不會在名山古樹茶上再來一次呢?
 
  回顧普洱茶品牌十年發(fā)展,我們發(fā)現(xiàn),“產地信仰”是一個避不開的話題。即便現(xiàn)在已經有不少優(yōu)秀的普洱茶品牌,消費者也仍然對“班章”、“易武”、“冰島”、“昔歸”、“景邁”等普洱茶品牌的“前綴”孜孜以求,儼然是一種信仰。是不是可以說,產地仍是普洱茶品牌的重要部分?若如此,我們是要茶山品牌,還是要具有現(xiàn)代營銷理念的品牌?
 
  中國茶葉在經歷了上千年的歷史之后,形成了有名茶無名牌,有茶山無品牌的局面。例如我們喝龍井時,不是指定喝那一家的龍井,而是在意是不是西湖龍井,而品鐵觀音時,認準的是安溪,碧螺春當然是洞庭的。為什么這么多的茶葉企業(yè),在商標法還不是非常規(guī)范的時候,為何不搶注“西湖”、“安溪”、“洞庭”等名詞為商標?
 
  就通用名變成企業(yè)商標的做法,成功的例子不是沒有。普洱茶界的六大茶山公司,便是將普洱茶的幾個古茶山的山頭合起來注冊了“六大茶山”商標。如果說六大茶山的例子還不足以說明問題的話,四川的“竹葉青”就是經典的案例,竹葉青本來是通用名,結果現(xiàn)在成為了一個企業(yè)的商標。盡管這么做在道德領域會受到質疑,但商業(yè)競爭的殘酷就在這里,而就竹葉青這個品牌來講,成為商標之前和之后,它的市場前景是不一樣的。
 
  回到普洱茶
 
  普洱茶以山頭為重的現(xiàn)象,由來已久,直到如今。易武、困鹿、攸樂、倚邦、革登、蠻磚、蠻枝、漫撒、布朗、巴達、南糯、南嶠、勐宋、景邁等等,這些不是品牌的名字,這些名字與西湖龍井的“西湖”二字以及洞庭碧螺春的“洞庭”二字是一樣的道理。在普洱茶界,流行“一口料”、“純料”的說法,發(fā)燒友追求一口料、純料是可以理解的,手工作坊要做精品,采用一口料和純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不能理解的是,作為投資巨大的企業(yè),坐擁山頭的做法,是否將自己做小了?
 
  茶山之所以比品牌出名,不僅僅是因為某茶山的茶葉質量優(yōu)于其它地方,或者說有其獨特之處。不論是龍井、鐵觀音、碧螺春、毛峰等等,真正值錢的那點茶葉,要么被發(fā)燒友占據,要么被富人收入囊中,而普通大眾,即使是茶葉愛好者,恐怕也只能望茶興嘆。我有一同學生于廣南八寶,據說八寶產八寶米,后來一打聽,原來八寶米的產地就是一小塊,每年產量不足一噸。我想茶葉也是有相同的道理吧。眾多企業(yè)追逐著茶山,而一個茶山的愛好者與另一個茶山的愛好者,其人數都不夠大,對于手工作坊來說,也許這么些消費者已經足夠了,但對于投資較大的企業(yè)來說,就算把整個發(fā)燒友群體全部給你,又能怎樣?
 
  作為品牌,它面對的是大眾消費者;
 
  作為茶山,它面對的是小眾消費者。
 
  我曾經說過,小眾只能成就精品品牌,大眾才能成就大品牌。
 
  至于是茶山名為重,還是品牌名為重,主要看企業(yè)的定位。
來源:茶商學院
作者:婁自田
責編: 深水魚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