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金融化”

  一、白馬非馬?
 
  白馬非馬論,是中國上古時期戰(zhàn)國時代哲學家公孫龍所提出的一個命題,這個命題來源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說的是,有一天公孫龍騎著一批白馬要進入一座城市,看守該座城市的城門的衛(wèi)兵說,依據法規(guī),馬不可以進城,然后公孫龍就開始與之論證,他說,白馬非馬,馬指的是馬的形態(tài),白馬指的是馬的顏色,而馬不等于顏色,所以白馬非馬。這個故事流傳很廣,并且作為“詭辯”的一個實例,出現在很多不同的地方。
 
  但是,這個故事與普洱茶又有何關系?事實上,今天的普洱茶市場(包括整個中國大陸、臺灣、香港乃至東南亞),都有一股“普洱茶非茶”的風氣。緣何?很多時候,在市場上購買普洱茶的人,并非將普洱茶當做一種“茶”來購買,而是將其當做一種投資標的。他們購買普洱茶,是因為一部分大型普洱茶生產商(如大益、下關)等出品的某些普洱茶,其價值每年穩(wěn)定增長。很顯然,這部分人買普洱茶,是將其當做一種純粹的投資標的,而幾乎完全忽視了其作為“茶葉“這一天然屬性。對于這些人而言,普洱茶與其他投資標的諸如黃金、白銀、石油一樣。這些人買普洱茶的目的一樣很明確,不是為了品飲,而是為了賺錢。
 
  所以,白馬非馬,普洱茶非茶。
 
  二、普洱茶非茶?
 
  當然,在不同人眼里,普洱茶的定義自然是不一樣的。對于投資者而言,普洱茶與其他投資標的并無異同。他們關注普洱茶市場每天的波動,關注每年所出品的各類新茶,關注那些知名茶區(qū)每年的新茶價格等等。很多時候,其專業(yè)程度令人佩服。
 
  而為什么普洱茶吸引了如此眾多的投資者,前文已經說過了,因為某些普洱茶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增值。那么,普洱茶為什么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增值?因為某些普洱茶的口感,確實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變得越來越好,這一變化,市場與消費者一般稱之為“越陳越香”。當然,也有部分人對“越陳越香”的概念提出質疑,但是,普洱茶市場還是基本認可“越陳越香”這一概念的。
 
  也正是因為普洱茶的可存,存后口感變好,并且價格隨之增長。所以普洱茶逐漸演變出一整套獨特的價值判斷標準。這一價值判斷標準基于如下幾個方面:
 
  1、市場上有著一批彌足珍貴且有據可考的老茶,這些老茶,從清末到公元21世紀初皆有。
 
  2、普洱茶每年依然生產著,并且每年都有一些茶品為普洱茶市場所稱道,認為其具備可期的陳化空間。
 
  3、普洱茶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衍生出一批專業(yè)的以普洱茶為生的人。
 
  基于上述幾點,普洱茶的價值判斷標準已經與世界上其他茶類完全不同,可以與普洱茶模擬的或許只有黑茶家族的如六堡茶、湖南黑茶等品類。但是這些茶所形成的規(guī)模完全與普洱茶不可匹敵。所以,普洱茶的價值判斷因為“越陳越香”、價值逐年攀升等因素,與其他品類的茶葉漸行漸遠,反而與古董越來越靠近。所以,在普洱茶這個獨特的市場上,我們可以看到如下一些怪相:
 
  1、造假做舊泛濫,正是由于老茶的稀缺性以及高昂的價格,促使很多不良商販從事普洱茶造假做舊的行當。所以,這個市場上,有人高價收購老茶的包裝,有人甚至通過化學手段來做舊。
 
  2、研究老茶,研究歷史。對于一個喜歡普洱茶的人來說,如果為了喝到老茶,為了避免買到造假做舊的“老茶”,那么一些普洱老茶鑒定的知識是必不可少的。而對于一些癡迷普洱老茶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人來說,他們鑒定普洱老茶的功力猶如一些專業(yè)人士鑒定古董一樣高明。而對于新手來說,買到造假做舊的“老茶”,幾乎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經歷,猶如古董新手藏家一樣,“打眼”(注1)是正常的。
 
  3、有錢不一定能買到老茶。與古董一樣,即便你資金再雄厚,有些古董你是買不到的,比如傳世汝瓷。而在普洱茶界,有些茶你有資金也不一定買得到。筆者就曾聽聞有人出上百萬人民幣的價格求購一桶原封未拆的1950年代“紅印”而不可得的事情。
 
  說完上述三點,基本是你會發(fā)現普洱似乎更接近于古董而不是茶。所以,“普洱茶非茶”。
 
  三、白馬是馬
 
  白馬當然是馬。馬是一個大的概念,也就是說,白馬是馬這個大的概念底下的一個子概念。無論是白馬也好,黑馬也好,黃馬也好,他們都是馬。所以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論顯然是一種詭辯。
 
  所以,普洱茶當然也是茶。因為再怎么強調普洱茶的可升值,越陳越香,是可以喝的“古董”。其最終價值的回歸依舊離不開品飲。一餅傳世的“號級茶”,身價可能上百萬,但是如果不打開喝,最終這餅茶只會隨著時間的發(fā)展逐漸炭化,最終失去其品飲價值,只能成為放在博物館供人瞻仰的“遺物”而已。
 
  四、普洱茶是茶
 
  每年春茶時節(jié),眾多普洱茶業(yè)者、茶友,都會十分關注各大名茶產區(qū),如易武、班章、冰島等茶區(qū)的新茶價格?為何,因為這幾個茶區(qū)所出產的普洱茶的茶質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他們幾乎成了古樹/大樹普洱茶市場的風向標。
 
  而另一方面,每年大益茶業(yè)集團所出產的7542普洱茶,亦是市場關注的焦點。為何?因為7542從某種程度上成為每年整個普洱茶市場的風向標。從這幾年普洱茶市場的發(fā)展來看,7542的意義已經超越其作為大益茶業(yè)集團一款常規(guī)茶的概念,而成為一種市場圖騰。而這種市場圖騰,除了7542外,已經囊括了市場上的多個品種的普洱茶,比如大益的易武正山系列、經典再現系列等等。
 
  勐海茶廠的前技術副廠長李文華曾將撰文指出“7542”等大益常規(guī)茶在市場上甚至可以做到不用開湯即可成交。
 
  五、普洱茶的“金融化”
 
  如今的普洱茶市場,很多茶已經呈現了期貨的屬性。很多茶還沒出品的時候,就已經出現預售價格,然后等到該款茶正式上市之際,其開盤價格有可能高于預售價格,也有可能低于預售價格。對于買了普洱茶“期貨”的人來說,是陪是賺,完全看其對于市場的把握。
 
  而每一款茶正式上市后,又會呈現出諸如“股票”的屬性。這個市場上的眾多商家、投機者乃至一些資金實力雄厚的個人茶友,都會猶如炒股票一樣的“盯市”,關注某一款或者某幾款普洱茶的價格波動。在全中國最大的茶葉市場——廣州芳村茶葉市場,甚至有人每天收集不同品類普洱茶的價格波動信息,然后對外發(fā)布。
 
  在芳村這個市場上,甚至出現了專門的“茶葉經濟人”,無論你是想批量購入普洱茶或者批量賣出普洱茶,這些“茶葉經濟人”都猶如“股票經濟人”一樣,向賣家/買家提供買賣信息,幫你完成交易,然后從交易中抽取一定的傭金。
 
  所以,如今的普洱茶,已經可以說部分的“金融化”。
 
  六、普洱茶的“部分證券化”
 
  為何說普洱茶只是“部分證券化”?因為目前并沒有出現一個受到市場普遍認可的“普洱茶交易所”,而且也沒有相關的法律來規(guī)范約束普洱茶的證券化交易。
 
  目前普洱茶市場所遵循的各種交易規(guī)則,都是市場自發(fā)形成的,而不是由某個茶廠、茶商或者什么人來確定的。所以,在市場的潛規(guī)則下,有很多人希望來完成這一“偉大的事業(yè)”。所以,位于廣州芳村的一家名叫東和茶業(yè)的公司,據說就開發(fā)出一套類似于股票交易系統(tǒng)的普洱茶交易系統(tǒng),并且培養(yǎng)出一批“茶葉經濟人”來幫其客戶買賣普洱茶。
 
  但是,這套系統(tǒng),畢竟還只是一個雛形,也只是一家公司自己做的一套系統(tǒng)而已。并非像早期股票市場一樣,有很多不同的商家與個人在里面,大家一起構建一個市場,并使之完善。當然,既然有公司出來做這件事情,難保以后不會有其他大型茶商一起加入這個系統(tǒng),并且使之完善。
 
  所以,作為普洱茶市場的龍頭茶葉生產企業(yè)——大益茶業(yè)集團坐不住了,發(fā)了一份聲明,要求其所有經銷商不得與東和茶業(yè)有任何的貿易往來。說得直白一些,大益其實也希望掌握普洱茶市場的話語權。但是長期以來,普洱茶市場的規(guī)則一直就是,云南負責生產,并且進行最初的定價,而當普洱茶生產出來并投放到市場上后,就沒有云南茶廠的事情了,一款茶出廠后,其價格形勢怎么變化,更多時候是廣州芳村的一眾大型普洱茶商來決定的而不是茶廠。所以,大益一直想打破這種局面。大益在民營化后,開始逐年在全國各地培養(yǎng)其經銷商,為的就是避免其所生產的茶一出廠馬上就被芳村占據后期定價權。
 
  只不過,雖然大益在全國范圍內有幾十家經銷商,幾千家門店,但實際上其每年所出產的大部分茶依然回流到芳村。這在大益看來,是不可忍受的一件事情,所以,當東和茶業(yè)居然開發(fā)出普洱茶交易系統(tǒng)并且培養(yǎng)出一定數量的“茶葉經濟人”后,大益果斷的出手了。然后也有了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東和事件”。
 
  七、普洱茶的品飲價值
 
  前文說了這么多普洱茶的金融化。其實,普洱茶時至今日,只能說具備了一定的金融化特征而不能說普洱茶已經金融化了。所以,如果有一些茶商、投資者愿意聯合起來,自發(fā)的組成一個交易所,然后一起制定一些規(guī)則,或許普洱茶真的可以金融化。
 
  只是,對于普洱茶市場來說,金融化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命題。大益作為這個市場上的生產龍頭,顯然不會甘于只作為生產者這單一的身份。而如今的普洱茶市場上,似乎暫時也看不到具備領袖氣質的茶商、投資者。因此,短期來看,普洱茶市場依然還是會延續(xù)如今的狀態(tài)。
 
  其實說到最后,筆者依然堅持普洱茶無論如何具備“古董”的屬性、“投資”的屬性乃至金融化的屬性,其本質依然是一種飲品。只有用水泡開,喝下茶湯,這才是普洱茶的最終價值。其與真正的“古董”最大的不同時,“古董”更多是因為其藝術價值以及歷史厚重感而受到追捧,并且可以作為展示品來欣賞。而普洱茶呢?只有拿來喝掉,才能體現其最終價值。如果不喝掉,再貴的“號級茶”、“印級茶”也只是具備了某種程度上的文獻價值,用以體現普洱茶的歷史。
 
  最后,普洱茶是茶,茶就是用來品飲的,其所具備的其他任何價值,都是基于品飲這一價值之上的,脫離了品飲價值,其他價值其實就無從談起了。只可惜,在這個市場上的很多人并不認識這一點,單純的認為買一堆新茶放個若干年就可以掙大錢。這類人,2006-2007年普洱茶大熱時候很多,現在依舊很多。
 
  注1:打眼是古董收藏界里的一種說法,概指花了大價錢而買到假古董。
版權聲明:本文原文發(fā)表于《茶藝--普洱壺藝》雜志第47期,本文版權為笨泥以及臺灣五行圖書出版社所共有
作者:笨泥
責編: 深水魚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