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柑為什么紅了?

  
  當(dāng)熟普幾乎掘盡自身所有的談資后,小青柑別開生面。從屬于柑普茶這一小眾品類之下,小青柑從外形到口感上都拋下了普洱茶一直以來的保守形象,以清新面貌入市,迅速成為了全國茶葉市場上炙手可熱的爆款。
  小青柑出現(xiàn)有些年頭了,最近兩年開始爆紅,紅的令茶行業(yè)不敢想象,上一次創(chuàng)造新品奇跡的還是10年前的金駿眉。每年的7、8月份,取新鮮的尚未成熟的新會青柑,用工具掏出果肉,填入普洱茶,烘干使之干燥,即制成小青柑"柑普茶",屬于再加工茶葉。在小青柑出現(xiàn)之前,廣東江門新會地區(qū)已有將成熟紅柑作為原料的柑普茶。更早之前,客家人將虎頭柑掏空塞進綠茶制成酸柑茶,民間習(xí)俗里用來開胃和治療咳嗽。
 
  新會是著名的陳皮之鄉(xiāng),每年出產(chǎn)大量優(yōu)質(zhì)紅柑,《廣東柑桔圖譜》記述:“大紅柑原產(chǎn)新會,主產(chǎn)新會。果皮是制中藥陳皮及陳皮系列食品的正宗原料。”雖然無從追溯出于什么樣的因緣際會,但是在十多年前,云南和新會就開始用新會陳皮和云南普洱茶為原料制作出新會陳皮的衍生品“陳皮普洱”。
 
  兩種具有可陳放、藥用功能等相似特質(zhì)的食品跨界融合,最終碰撞出的口感倒也十分和諧:入口甘醇、香甜,有新會柑的果香味,還能發(fā)揮出新會陳皮“理氣”的功效。
  新會柑又名茶枝柑,果實充分成熟后即稱大紅柑,果皮著色完全,外表成深橙黃色或橙紅色,果實飽滿。最早的柑普茶用的就是紅柑,喝起來甜度高,茶味濃厚。而小青柑是在果實尚未成熟時就采摘下來,體積小巧但果香味非常突出。
 
  最近幾年,出于對清新口感的追求,許多廠家將采摘期日益提前,因為柑越小香氣越好,這樣一來可以充分利用青柑的香氣。之所以將柑普曾經(jīng)的“紅裝”換下,把青柑和普洱進行重新組合,也緣于當(dāng)?shù)厝似毡檎J為青柑的藥用價值更高,而紅柑更宜食用。
  小青柑是再加工茶,因此普洱茶和新會柑的二次融合就顯得至關(guān)重要。茶葉的加工步驟包括采果,清洗,掏空果肉,再次清洗,風(fēng)干,填茶,低溫烘烤,以及陳化。
 
  說到挖果,大概生活里人人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愈是青澀的柑橘,剝開果皮愈是不易。而小青柑采摘時正是果皮難分,里面的果肉又要挖空剔凈,如有殘留果肉則會引起霉變,用力稍微不慎果皮也會破損。這一項工作的難度相當(dāng)大,必須由熟練的工人親自上陣,對果皮的厚薄程度心中有數(shù)。
 
  每一顆小青柑,要經(jīng)歷長達長時間的低溫烘烤,許多新的茶企由于尚未掌握好烘烤的最佳時間和溫度,果皮烤焦是常有的事。低溫烘烤的小青柑會留存些許青綠,即使烘干過后也可以辨別出當(dāng)初的新鮮色彩。
  小青柑所用的果品完整,香氣馥郁,果皮上的點狀油室均勻密集,揮發(fā)油含量多。普洱的口感不再單一無趣,增加了層次感和更為豐富的味道,隨著出湯,格外提神的辛香先入鼻息,普洱的茶味逐漸褪去,余下清涼的柑橘香氣。正是因為柑皮清香濃烈,熟普的倉味易被掩去,這也為“垃圾茶”提供了新生的機會。好比不那么新鮮的甚至變味的肉,加麻加辣那么一處理,就吃不太出來了。
  在小青柑大熱之后,與事者和造勢者不免于小小一顆果實上再度掘金,以附加更多價值和意義。短短兩年,小青柑就被催生出了兩個偽概念。一是效仿普洱茶老樹茶的炒作手法,宣揚樹齡在10年以上的老樹柑才是好料,二是生曬的小青柑品質(zhì)最優(yōu),仍是在自然勝于人工這條浪漫法則上循規(guī)蹈矩。實際上,新會柑的最佳結(jié)果期是在3到7年的樹齡之間,到了第8年人們就要砍掉枝干用來嫁接。而所謂的自然生曬,面對果皮完整且不易干燥的青柑,遠遠不如低溫烘烤來得有效。
 
  從2015年開始,處于霧霾橫行下的北方茶葉市場上的話題熱度,忽然集聚在一款來自南方的“小青柑”上。在普洱消沉許久之后,如同救市。從小眾走向大眾,從收藏目的轉(zhuǎn)向消費目的,從窮盡文化價值到打點生活細節(jié),回歸生活方式,小青柑的網(wǎng)紅之路實際比此前普洱茶的升值之路更為純粹。
 
  小青柑的特殊體驗,可能與其并無門檻的沖泡有一定干系。和傳統(tǒng)的茶葉沖泡方法截然不同,小青柑可以一整顆投放到蓋碗里,熱度徐徐浸入柑皮和茶葉,深紅的茶湯和果皮暗含的青色逐漸顯露出來,干燥的青柑因水分重拾韌性,既有果香,又有普洱熟茶香。不是調(diào)飲又像調(diào)飲,說有了格外的沖泡樂趣的果味茶。濃一些,或淡一些,似乎都沒有關(guān)系。(注:文章節(jié)選自“三聯(lián)生活周刊”,內(nèi)容旨在分享,如有侵權(quán)的地方請聯(lián)系本站進行處理)
責(zé)編: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