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正山| 貢茶味蕾,茗山之范

  前言
 
  俗話說:“班章為王,易武為后。”易武與班章齊名,說明了茶友對易武的喜愛,同時也表達了與布朗茶區(qū)的班章相比較,易武茶區(qū)更加溫和。易武,可以說是一個因茶而揚名,與茶同興衰,共繁榮的地方。
  悠久的種茶制茶歷史
 
  早在清雍正二年(1724)時就有大量茶人涌入易武,據(jù)有關資料記載當時“入山作茶者數(shù)十萬(俗稱:奔茶山)”,形成了今天的山山有茶寨,寨寨有茶山,茶林連茶林的新格局,“奔茶山”對今天易武茶山的格局起到了定型的作用。
  清人阮福曾在《普洱茶記》載:“普洱茶名重天下,味最釅,京師尤重之。”當時官吏們把普洱茶進貢給當時的宮廷,深受皇宮貴胄喜愛而列為貢品。據(jù)道光年間鄭紹謙纂修的《普洱府志》記載:清乾隆九年(1744年),普洱茶被宮廷正式列入《貢茶案冊》,而易武、倚邦等茶山所產(chǎn)的以早春茶(春茶)為原料蒸壓精致的上乘普洱茶——“園茶”,每年要繳納“八色貢茶”(既五斤重團茶、三斤重團茶、一斤重團茶、四兩重團茶,一兩五重團茶)及用錫瓶裝的芽茶、蕊心茶和以小匣裝的茶膏。
清·道光18年在易武古鎮(zhèn)立的茶案碑
 
  據(jù)《貢茶案冊》所知:“每年進貢之茶,例于布政司庫銅息項下,動之銀一千兩,由思茅廳領去轉發(fā)采辦,并買辦收茶瓶、緞匣、木箱等費……”。貢茶的采摘及其工藝都極其講究,只有摘完貢茶后,民間才可以進行采摘和販賣。易武地區(qū)民間有“采辦貢茶,忙上不忙下”的民謠流傳,大概的意思為采摘貢茶是天命圣旨,無論多忙也得聽君命,以采摘貢茶為主。其實在當時,只有貢茶任務完成后,民間的茶才能上市進行交易。在加工過程中逐漸有茶商設店,并由當時的官府派人監(jiān)制,如易武茶商李開基的“安樂號”茶莊,車順來的“車順號”(后者于光緒二十年(1894年)獲御賜“瑞貢天朝”匾額),李開基、車順來被光緒皇帝敕授“例貢進士”,李開基還被吏部敕命為修職佐郎。車順來獲得的“瑞貢天朝”匾額,至今依然佇立在易武茶區(qū)。
 
  因品質與班章齊名
 
  易武能與班章齊名,除了悠久的種茶制茶、貢茶歷史,還與它優(yōu)異的品質有關系。
 
  易武茶區(qū)和布朗茶區(qū)是兩個不同口味的名山茶區(qū),比較之下,易武茶區(qū)更加溫和,所以才有“易武為后”的說法。易武茶其香揚水柔,刺激性較低,湯色淡黃明亮,口感厚重香甜苦澀味低,回甘生津持久,葉底鮮活,均勻整齊,茶質優(yōu)良且極耐沖泡。易武茶的溫和包容,鑄就了其他山頭無法代替的品質,同時因為其獨特的茶葉品質受到無數(shù)茶友的追捧。
  素心若蘭,溫潤醇厚是易武茶的特質,一飲入口,花香四溢,絲絲入扣的綿柔,清涼入心,沁人心脾,如遁入山野叢林,看春風漫舞,聽山澗潺潺,聞野花芬芳。中茶易武正山珍藏品普洱茶生茶是為品飲收藏佳品。
  產(chǎn)品介紹
 
  中茶易武正山珍藏品普洱茶(生茶)精選云南西雙版納易武正山早春喬木茶菁為原料,經(jīng)手工揉制,傳統(tǒng)蒸壓,低溫干燥而成。餅型圓正飽滿,條索肥壯,紋理清晰;湯色黃明透亮,香氣高揚,蜜香中透著蘭花香,滋味甜醇,回甘清新遍及兩頰,長久不散。
 
  亮點分析
 
  素心若蘭
 
  溫潤醇厚
 
  花香四溢
 
  沁人心脾
 
  貨號:YTPA11BC0189
 
  品名:中茶易武正山珍藏品普洱茶(生茶)
 
  規(guī)格:357g/片*7片/提4提/件
 
  箱規(guī):10kg/件
責編: 吉星坦羅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