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寅仙:茶具大師、工藝美術大師

  汪寅仙:茶具大師、工藝美術大師,文章為你介紹汪寅仙的基本概述、生平經歷、作品風格以及創(chuàng)作的數百件作品!

  汪寅仙的基本概述
  汪寅仙,1943年生于江蘇宜興丁山丁南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宜興紫砂文化藝術研究專委會顧問。曾任宜興紫砂工藝廠副總工藝師、宜興紫砂研究所副所長等職。
        

  汪寅仙曾任宜興紫砂工藝廠副總工藝師、宜興紫砂研究所副所長等職。汪寅仙大師是我國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之一紫砂制作技藝傳承代表人。

  汪寅仙1956年11月參加工作,歷任宜興紫砂工藝廠技術輔導,廠研究所副所長等職,廠副總工藝師,宜興陶瓷學會理事。14歲就開始學習紫砂陶藝,一直從事紫砂陶創(chuàng)作設計制作工藝,擅長“花貨”制作,具有頗高的藝術造詣和姻熟的制作技藝。為紫砂傳統(tǒng)工藝的發(fā)展,作出很大的貢獻。作品氣韻生動、整體協(xié)調,并酷似自然生態(tài),維妙維肖,具有濃厚的東方藝術文化特色和高雅的藝術欣賞價值。作品被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香港宋縣文物館,南京博物院、臺灣歷史博物館均有收藏,作品在日本、美國等20多個國家地區(qū)展出,成為壺藝愛好者的競購收藏作品,國內曾多次獲國家級大獎。并發(fā)表多篇論文,其中有《紫砂塑器——花貨》、《花貨的造型藝術工藝技法》、《曲壺設計制作的幾點體會》等。她甘為人梯,為傳統(tǒng)的紫砂工藝培養(yǎng)接班人傾注了心血,經她傳授的青工,均已成為企業(yè)技術隊伍中的骨干力量。曾獲無錫市“三八”紅旗手,市勞動模范,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勞動模范等稱號。1993的被國家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1997年出版了“汪寅仙紫砂作品集”。

  汪寅仙生平經歷
  1956年,年僅14歲的汪寅仙考入宜興紫砂工藝廠,從此和紫砂結緣。她先師從吳云根學藝,后轉師花貨大師朱可心門下。在名師的指導下,她打下了扎實的基本功。

  從1959年起,她和師傅朱可心共同臨摹制作南京博物院的國家一級文物《圣思桃杯》獲得成功,并作為國家藝術珍品送往蘇聯(lián)展出,藝術天賦在紫砂界嶄露頭角。隨后,又先后臨摹仿制紫砂歷史上的名作,如時大彬的《印包》、陳鳴遠的《梅樁》、邵大亨的《掇只》、馮桂林的《梅段》、楊氏的《風卷葵》、陳光明的《印包》、黃玉麟的《供春》等。她曾說:“臨摹紫砂歷史名作,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yǎng),掌握紫砂傳統(tǒng)的精髓,既要做得像,還要以審美的目光,對原作進行適當的改進,仿中有創(chuàng),更合乎尺度,爭取更完美。”這一認識,對她后來的花貨創(chuàng)作及制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73年,汪寅仙因技藝出眾,被安排到廠研究所,專門從事紫砂陶造型設計。這期間,她又受教于裴石民、王寅春、蔣蓉等名師,并得到顧景舟的指導,受益多師,使她在紫砂藝術上技藝精進,光貨、筋瓤貨均有相當造詣,尤擅花貨創(chuàng)作。

  1974年創(chuàng)作的《紫砂葡萄杯》被送往日本、葡萄牙、加拿大等國展覽,并作為鄧小平訪問日本的禮品。1975年,她有幸進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進修班深造,結業(yè)時設計的《九頭冬梅茶具》被該院和故宮博物院收藏。之后,她在構思設計新品中,不斷拓寬視野,擷取自然界動植物吉祥形態(tài),融入到壺藝創(chuàng)新之中,賦予壺藝不同的神韻與內涵。她設計制作的《十二頭魚形文具》、《四頭梅樁文具》、《十一頭龍鳳酒具》、《紫砂桃杯》、《紫砂葡萄杯》、《風卷葵壺》、《詠梅壺》、《光集玉壺》等,參加了全國工藝美術展覽和全國陶瓷展覽,有些被作為國家領導人的出訪禮品。

  1988年,汪寅仙進入了創(chuàng)作盛年,十分注重作品的人文內涵和時代精神。當年,她與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張守智教授合作的《曲壺》,就是藝人與學者互補的光貨經典代表作。此壺運用線面的結合,產生了動與靜、虛與實的對比,使一個小小的靜壺體產生了韻律之美,榮獲1990年國際精品大獎賽一等獎、全國陶瓷藝術展評一等獎,并先后被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北京中南海紫光閣收藏。其他光貨作品源源不斷,精美絕倫,如《神鳥出林壺》、《千禧壺》、《心手相連壺》、《云龍壺》、《玉爐壺》、《浣紗童子壺》,與徐秀棠合作的《水利壺》等,都是用最簡練的線條,塑造最簡潔的形體,揭示人生哲理或彰顯時代精神。

  汪寅仙的作品風格
  其制壺態(tài)度一絲不茍、謹慎嚴密,并長期對創(chuàng)作題材深入觀察體會進行藝術的提煉。使作品展現包括形象、神韻與氣質上的美感。她以寫實的手法刻劃自然生態(tài)美于花貨上,詮釋田園中旺盛的生機和飽滿盎然的精神。仿真形象惟妙惟肖,在運色上汪寅仙有其獨特的美學觀念,她盡量保持紫砂特有的光華質感,而不求顏色與實物相同。僅于局部做顏色處理,形成一種畫龍點睛的效果,也更能突顯作品造型特色及優(yōu)雅氣韻。其光素器則講究整體結構慎密及線條流暢,以簡練的形式表達紫砂器特有的美感與深度。

  近年來越見成熟自信的創(chuàng)作中,散發(fā)著韻味無窮的藝術質感。汪寅仙并與中央美院張守智教授等藝文界人士何作,嘗試不同風格的砂壺制作,成績斐然,大大拓展其藝術創(chuàng)作空間。

  汪寅仙共設計創(chuàng)作新品數百件套
  種類有壺、茶具、酒具、咖啡具、花盆、瓶、文房雅玩、陳設件等。其中,有三件被故宮博物院收藏,兩件被中南海紫光閣收藏陳設。此外,中國歷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中國工藝美術珍寶館、香港茶具文物館、臺灣歷史博物館、無錫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均收藏其代表作品。為了東西方陶藝文化交流,多年來,她的許多作品參加了在日本、美國、德國、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亞、葡萄牙、香港、臺灣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展覽或個人技藝表演。1995年8月,她參加了北京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并作現場操作表演,引起了轟動。她還撰寫了《紫砂塑器——花貨》、《曲壺設計制作的幾點體會》、《宜興紫砂陶》、《陳鳴遠陶藝欣賞》、《朱可心師傅的敬業(yè)精神鼓舞著我們》、《憶顧景舟大師,揚紫砂藝術》、《憶啟蒙老師吳云根》、《懷念裴石民先生》、《曼生壺風采依然》等20多篇論文與回憶文章,參加海內外學術研討與交流,在專業(yè)刊物上發(fā)表。

責編: 小吉
普洱茶品牌推薦
?